2008-10-30 工商時報
儘管最近市場上的波動,主要都是避險基金造成,但在這一片殺戮戰場中,避險基金也是有贏有輸;尤其在去槓桿與禁止放空的環境下,避險基金的操作難度越來越高,也因為如此,過去強調絕對報酬的避險基金,才會在這一波金融海嘯中,挨了好幾次人為干預的悶棍。
在一般的避險基金操作策略中,投資工具通常包含期貨、放空、外匯對沖、垃圾債券、未上市股票、殖利率套利、波動率交易與一定的現金部位;其週轉率之高,有時會高達100%。
然而,由於避險基金多強調絕對報酬,所以有相當程度的避險基金,都是採固定收益套利(income)與市場中立套利型(Market Neotral arbitrage)的方式交易。
其中,在固定收益套利的策略中,主要是透過不同的債券(如同一企業的新、舊CB、政府和非政府債券、SWAP利率交換或期貨等)的「暫時性價格失衡」現象來賺取報酬。
但是在網路時代、信貸危機與嚴打放空的環境下,套利的空間很容易被壓縮,價差也會被迅速縮減,導致經理人無法在後續的部位進行相同的操作。
再加上市場目前仍有流動性風險,無論市股票、債券還是現金,都讓經理人有「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之感。
也因為這樣,今年因為全市場的環境變得不利避險基金,讓許多標榜穩賺不賠的避險基金大敗。據晨星統計到10月14日,652檔已有績效的避險基金中,表現最佳的避險基金年初迄今賺88.67%,但表現最差的避險基金則賠82.44%!
之所以會如此,主要就是在去槓桿與嚴禁放空的環境下,規模越大的避險基金,風險反而也越大。百利投顧總經理林志煌指出,其實大型的信用避險基金績效,未必比小型避險基金來得好。
法人指出,在這時候挑選避險基金,最好選擇低槓桿的基金投資,但在目前就連避險基金也要「現金為王」的當下,投資人若非必要,投入避險基金還是要小心為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