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 / 10 / 02
美國引爆的金融危機對全球經濟產生骨牌效應,貨幣市場的流動性已枯竭,使得企業只好向愈來愈緊縮銀根的銀行乞求資金。
3個月期的倫敦同業拆款利率 (Libor)周三上升10個基點至4.15%,創下8個月來最高,自9月中Lehman Brothers 破產以來,Libor已上升1.3個百分點。
銀行對彼此的財務狀況相互質疑,因此不願借款。在房價下跌和查封件竄升後,許多銀行握有大量無人願購買的房貸擔保證券。
在東京,銀行間美元融資的活動幾近停擺。先前,國內信託銀行和區域金融機構一直積極借出美元,因為他們本身對此類融資的需求不高。但在違約風險的疑慮升高後,銀行已大幅縮減放款。
日本貨幣市場的金融機構很難取得美元,日本央行釋出美元的操作成為他們融資的唯一來源。日本央行與其他主要國家央行合作,挹注貨幣市場流動性,以恢復市場穩定。
不過,愈來愈嚴重的全球信用緊縮可能對非金融公司的營運形成衝擊。瑞士天然資源公司Xstrata Plc周三取消了以50億美元收購鋁業公司Lonmin Plc。
在印度,大型金融公司ICICI Bank也因傳言財務困難而出現存戶擠兌。印度央行採取明快行動,向大眾保證 ICICI的資金充足。
雖然肇始於美國的金融危機還未對亞洲造成直接衝擊,如果信用疑慮持續在全球蔓延,存戶和投資人可能對金融機構失去信心,進而導致全球情勢惡化。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