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2月4日 星期二

投資亞洲並非易事

英國《金融時報》Lex專欄
2007年12月4日 星期二
面對信貸緊縮,堅定持樂觀態度的投資銀行家有兩句經常喜歡說的話:「第二季度就會反彈回來」,和「亞洲還在快速發展」。如果第一句話不行了,第二句會有幫助嗎?
對於任何一個追逐增長的銀行,亞洲都是自然之選。該地區最大經濟體的名義增長率比美國快10%左右。投資銀行業務正在繁榮發展:例如,湯姆森金融(Thomson Financial)的數據顯示,2007年迄今,亞洲股本市場(日本除外)成交額較去年同期上升了50%,相比之下,美國只上升了27%。這不僅是因為亞洲的起點比較低;今年,不包括日本在內的亞洲比歐洲發行了更多股票。
但亞洲客戶也會相當吝嗇——任何經歷了艱苦談判、在最後一刻卻看到交易顧問被換掉的人都會證實這一點。交易額不能很好地說明實際被客戶委任的情況:今年,約40%的亞洲並購交易沒有顧問。幾個令人興奮的市場有很高的進入門檻:例如,只有幾家國際銀行可以在中國股市承銷股票。當門被猛地打開時,又可能開得過大。在台灣和印度,免費競標債券交易的做法並不鮮見。
事實上,銀行的大部分利潤仍來自其它地區。Dealogic的傭金估計數據顯示,今年迄今為止,瑞銀集團(UBS)在亞洲的投行業務收入比其它銀行都多,但仍只占該行全部收入的不到10%。
隨著一些成熟市場的萎縮,對於已經擁有強大經營特權的銀行,將資本重新配置到亞洲是合理的。不過,那些資產負債表和亞洲業務存在明顯漏洞的銀行,可能不得不全面縮減各項業務。對於那些在亞洲名列前茅的銀行而言,這是一個好消息。但是,捨棄掉亞洲現有的一部分高增長,意味著那些落在後面的銀行排名可能進一步下滑。
Lex專欄是由FT評論家聯合撰寫的短評,對全球經濟與商業進行精辟分析。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