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8月31日 星期一

外資連11買 主要進出個股

2009/07/31【經濟日報】
外資30日結束長達11天的買超,轉為賣超30億餘元。外資這一波買超,超過中國移動宣佈入股遠傳時的連十買,創下近兩年新紀錄,多數外資認為這並非轉為賣超的開始,外資回補台股還沒結束。
外資從本月14日賣超3.8億元後,開始連續11個交易日買超台股,其中兩度買超金額超過百億元。11天下來,外資共買超732億元,也成為台股順利上攻7,000點的最大動能。
今年4月底,中移動宣佈將斥資177億元,插旗遠傳12%,不但引爆台股連續跳空越過6,000點,外資當時「有股就搶」,連買十天。
外資交易室主管說,這一波買超天數超越中移動事件,最大的意義是,外資開始認同台股基本面好轉。
檢視外資連續買超時期主要進出個股,特色就是「基本面至上」。上周(20~24日)重量級法說接連豋場,友達強調面板景氣「萬裏無雲」,聯電繳出轉虧為盈的成績單,且第三季將獲利躍升。這兩檔基本面轉佳的龍頭股,都在連續買超名單中。
美林證券亞太半導體首席分析師何浩銘認為,聯電下半年有三大優勢,分別為晶圓單位售價將調升、低產業風險、以及產能利用率提升,目標價從13.9元,提到高到16.5元。聯電成為外資近期的首選。
外資買超第三名的中鋼,走的也是業績題材。高盛表示,中鋼明年每股獲利將大舉跳升至2.83元,年增4.5倍,爆發力驚人。高盛日前才把中鋼目標價調升至39元。

ECFA海西區試點?大陸轉向 MOU海西先試點

2009 / 08 / 01
兩岸洽談經濟架構合作協議(ECFA)即將邁入實質階段,大陸方面原本優先考慮在海西區試點,據海基會官員和經濟部官員雙雙證實,大陸態度已轉變,ECFA不會僅在海西區進行試點。
據相關官員透露,大陸方面轉向後,最有可能在海西區先行試點的計畫,可能是兩岸金融監理備忘錄(MOU)部分,由於台商投資和融資部份較為急切,再加上MOU優先性,且金融業部分可望納入ECFA早期收穫清單,MOU較有可能在海西區優先試點。
經濟部官員表示,原先大陸中央政府為推動二級城市經濟規模發展,先在福建試點,再加上中央政府有意藉由海西經濟區發展,連結兩岸經濟發展,有意當作兩岸簽署ECFA試點標的。
經濟部官員指出,不過隨著大陸總理胡錦濤今年兩度表態,ECFA要盡快商談後,大陸對ECFA態度已經轉向為「整體對整體」,不會只在海西區推動,將適用於全中國,雖然海西區積極爭取試行,不過海西區要提出比ECFA更優渥的條件,譬如說部分的行政優惠,像子女教育、台商健保等措施,才能更吸引台商。
海基會官員表示,ECFA僅在海西區試點的可能性不高,關稅部分不可能只在海西區調降,ECFA將和對岸分階段落實,第一步會先落實WTO的PASS,接著是全面WTO的PASS,在海西區優先會試點的部份只在貿易便捷化部份。
福建省週三已經通過海峽西岸經濟區綱要編修,以及落實海峽西岸經濟區時實施意見,將海西經濟區發展目標轉為具體化政策,提出更多惠台措施。
新出爐的惠台措施中,包括將引進台灣上市、櫃交易機制,成立兩岸股權櫃檯交易市場,開放台資以獨資或控股方式經營船舶、機械、冶金等行業,還能投資福建港口碼頭建設。
據瞭解,福建引進台灣上市、櫃交易機制,有意繼上海和深圳之後,成立大陸第三個交易所,主要交易對象就是瞄準兩岸中小企業。
另外,大陸國務院還特別指示,福建除了積極經營電子、機械、石化產業外,還希望能夠增加船舶和冶金對台商的吸引力,因為過去這兩項產業都有外資持股上限問題,福建政府對台這些產業開放之後,將爭取讓台商可以獨資或控股方式投資。
中經院學者8月初將率團前往大陸福建、廈門等地考察,未來將和大陸學者時殷弘等人會談,接著轉向北京訪問,相關人士透露,中經院此行的重點就是研究大陸對ECFA和海西區的意向。

中國鐵礦石談判立場轉硬

英國《金融時報》馬利德(Richard McGregor)北京、 哈威爾•布拉斯( Javier Blas) 倫敦報導 2009-08-03
中國鋼鐵業最高行業團體上週五宣佈,將以撤銷鐵礦石進口執照相威脅,迫使國內鋼鐵製造商和貿易商在與外國礦商的談判中結成統一陣線,這標誌著年度鐵礦石合約價格談判的僵局進一步升級。
在北京召開兩天緊張會議後,中國鋼鐵工業協會(CISA)在聲明中表示,它決心將海運鐵礦石貿易“從一個賣方市場轉變成一個買方市場”。中鋼協在價格上沒有作出任何妥協,只表示與礦商的談判還在繼續進行,這早已超出6月份的最後期限。
北京要求2009-10年度的價格降價40%至45%,而巴西淡水河谷(Vale)、力拓(Rio Tinto)及必和必拓(BHP Billiton)等礦商的報價是降價33%至28%。
中國以外的鋼鐵製造商已經簽訂了降價33%至28%的合同,採礦業高管表示,他們的報價不會移動一個百分點。
與此同時,市場走勢也對中國不利:現貨價格上周突破了每噸100美元的關口,這是自去年10月份以來的首次。中鋼協指責,代表日本鋼鐵廠談判的日本新日鐵(Nippon Steel),搶在中國鋼廠前接受了價格。
中鋼協的北京會議安全措施異常嚴密:沒有一個記者被允許參會,只有有限的幾個記者獲准參加上週五的新聞發佈會,凸顯此次價格談判的敏感性。
中鋼協是於今年取代寶鋼(Baosteel),成為中國鐵礦石最高談判代表的。它表示,在將一盤散沙的鋼鐵業變成一個談判實體,從而運用中國巨大購買力的努力中,它擁有中國國務院的全權授權。
中鋼協希望通過限制鐵礦石進口執照,來烘托自身在鋼鐵業的權威,此舉將使它能夠減少在官方價格參數以外交易鐵礦石的公司。

美國領先指標反彈的省思

2009-08-03 工商時報 【本報訊】
美國經濟諮商局(Conference Board)公佈6月份景氣指標概況,領先指標指數上升0.7%,高於市場預期之0.5%,且已連續3個月走揚,顯示景氣衰退情況正逐漸趨緩,進一步增強市場對美國經濟可望於下半年走出衰退困境的信心。
觀察該局最新公佈6月份的領先指標,10項組成分子中,即有7項指標呈現正向貢獻,分別是國債利差、營建許可、股價、首次請領失業救濟金補助人數、平均工作時數、出貨時數,及消費財新接訂單。至於負項貢獻的指標則包括貨幣供給、非國防資本財新接訂單,及消費者信心。進一步檢視7項正向貢獻的指標,除國債利差及股價2項指標外,其餘5項均屬於實質面指標,顯示美國經濟出現復甦跡象的範圍,已從原先侷限於金融面的指標,擴散到各項經濟面的指標,是以目前各經濟部門觸底的跡象更加明顯,增強美國經濟將於下半年轉為正成長的可能性。
事實上,自2008下半年金融海嘯重創全球景氣以來,今年3月起部分經濟數據已出現止跌信號。隨景氣抽出復甦嫩芽,市場再度重拾投資情緒,至6月初S&P 500指數更突破200日均線,終結長達一年半低於該長期平均線的狀態。然而,由於實質經濟面改善速度緩慢,儘管金融面指標反轉力道強勁,但在缺乏基本面數據支撐下,股價漲勢仍後繼無力,6月起S&P 500指數乃呈現在200日均線上下來回震盪的狀態。
不過,自7月中以來,美國多項經濟數據改善跡象愈趨明朗,於該月發布的領先指標綜合指數也顯示實質經濟面指標出現復甦。且隨主要大型企業陸續發布第二季財報,包括科技業龍頭英特爾(Intel),全球最大科技公司IBM財報均優於預期,原先處於盤整的股市因而重新受到激勵大幅上漲。而日前美國銀行業巨擘高盛(Goldman Sachs)財報顯示其獲利也相當亮眼,投資人益發看好經濟前景,美國道瓊工業指數在市場投資情緒高漲下,更一舉站上9千點大關。
相較於美國經濟諮商局每月發布一次景氣指標數據,另一個更能及時掌握景氣動向的指標,即為紐約經濟循環研究所(ECRI)每週定期發布的美國週領先指數(WLI)。事實上ECRI早在今年3月20日發布的新聞稿中,就率先指出美國景氣下滑態勢開始出現止穩現象,其後每週發布的WLI數據亦表明美國經濟衰退幅度逐漸趨緩,景氣呈現止跌反彈的信號。
值得一提的是,根據ECRI於今年6月26日當週發布的資料顯示,WLI於前週不僅回升至去年10月的水準,其年增率更是2007年8月連續22個月衰退以來首度轉呈正成長,預示美國經濟衰退即將結束。進一步觀察接下來4週的WLI走勢,可以發現該指數年增率持續向上攀升,並創近5年新高,更加強化美國景氣復甦的可能性。然而,WLI卻在連續上升2週後,反轉回降盤整,顯示美國景氣雖將邁入復甦,但復甦的腳步與力道可能相當緩慢及微弱。
綜上,雖近月股市在投資信心回升下再度起漲,房市回穩跡象也逐漸顯露,但美國經濟要能有效復甦,尚需仰賴企業持續的投資活動及消費者的支出成長。從6月份資本財訂單及消費者信心2項指標雙雙下滑的情形來看,儘管美國景氣復甦在望,但復甦力道在缺乏投資及消費兩大內需支撐下,仍然顯得薄弱。
台灣因係一小型開放經濟體,經濟成長仰賴對外貿易甚深。過去台美日的貿易型態,逐漸轉變成台美中的三角貿易結構,但實際上截至目前為止,美國仍是台灣最終外需的最大市場。然而,造成本波全球經濟衰退的來源地美國,其景氣已遭受明顯衝擊,即使近期數據透露出回溫跡象,但未來仍需花費相當長的時間修復其受創部門,復甦之路將甚為漫長。此外,因輕忽金融危機而招致嚴重衰退的教訓後,相信美國有關當局將更加強金融監管,以避免重蹈金融失序的覆轍,而隨各項管制措施陸續革新,市場經濟難免需要一段調適期而限縮復甦力道。相對地,中國等金磚四國經濟仍處於發展初期,預期將維持相對快速成長。是故,值此新興經濟力量崛起與美國經濟復甦在即的重要時刻,可以預期未來全球經濟版圖將發生重整,可能轉變為美國、金磚四國、歐元區、日本並立的多極體型態,各界實應正視未來經濟發展的策略路徑,以新視野開拓台灣經濟的前景。

槓桿ETFs 不見得能替投資組合加分

晨星亞洲研究部 2009/08/03
近年來股市上下震盪幅度相當大,不少投資人轉向想以掌握市場時機來佈局投資,以獲取較佳的投資報酬,而市場上的確也有不少標榜擇時投資的主題基金,ProFunds和Rydex基金就是美國最大的兩家擇時主題基金。例如:這兩家公司提供不同的槓桿ETFs來追蹤不同的產業區塊,並以放空或其他桿槓方式來增加基金的預期報酬,而預期報酬率則由1.25到3倍不等。如果投資時機準確,這類運用槓桿投資的ETFs的確會提供出色的報酬率,同樣的,一但投資時機判斷失誤,他們的表現也會相當落後,特別是市場波動越大時,這些原本風險就較高的槓桿ETFs的報酬波動也將加劇。除此之外,投資人在不恰當的時機決定贖回或買入,也是造成投資報酬不佳的另一個原因。
運用桿槓的方式的確有機會可以獲得較佳的報酬,但這類商品並不適合所有的投資人,因為除了上述所提及報酬率波幅較大、投資人不一定能抓準正確的投資時機之外,桿槓ETFs還有另一個很重要的特質,那就是—該類商品的預期報酬基準計算並非一段時間點的報酬,而是每天計算的報酬。換言之,桿槓ETFs的報酬會隨著指數每天上下波動,不一定會得到預定跟蹤指數這一段時間的倍數或預期放空的投資報酬,使得這些桿槓ETFs長期的績效不如投資人預期。除此之外,在複合計算報酬上,負數的複合計算比正數的效果來得較大,市場走跌對桿槓ETFs的負面報酬影響也大過於市場上漲時對該基金的影響。舉例來說,分別投資100元至1檔一般股票型基金和1檔提供兩倍報酬的桿槓ETF,當第一天市場上揚10%時,投資金額會分別增長為110和120元,但當第二天股市下跌10%時,一般股票型基金會從110元變成99元,而桿槓ETF則會從120元變成96元。
這也是為什麼在2004年時,標普500指數上漲11%,但Rydex標普500兩倍回報策略ETF的報酬率卻只有不到兩倍的18%,而2008年標普500指數下跌37%時,該基金則是下跌68%。另一方面,當指數長期呈現上揚但因中間有明顯的上下波動時,該基金報酬表現反而會落後指數。例如,標普500指數在2007年上漲6%,但該基金報酬率卻僅有1%,如果拉長觀察期來看,該基金報酬落後指數的情況則更明顯。截至7月20日止,標普500指數五年的年化報酬率為負的1%,該基金則是負的12%。再者,費用也是拖累基金表現的原因之一,桿槓ETFs和其他操作市場時機的主題基金之總開支比例可能高達1.5%,高出一般的ETFs,主要的原因可能跟基金頻繁的交易因而造成證劵交易費過高有著密切的關係。
不同的金融商品有其不同的特質與投資方式,當然也有適合該類商品的投資族群,投資人在投資任何商品時,都應先瞭解該商品的特質,再搭配適合自己投資風險及屬性的產品來投資。

生前贈與節稅 反多課500萬遺產稅

聯合報2009.08.04
裕隆董事長嚴凱泰的姑丈、東吳大學法學院前院長方文長,過世前一個半月贈與太太三千萬元,由於贈與後的遺產稅額遠高於沒有贈與,方家因而向國稅局主張「贈與無效」遭駁回;方家不服提行政訴訟,但敗訴。
本案方家被核課五百卅三萬餘元的遺產稅,如果依方家主張「贈與無效」的方式核課,估計至少可省下五百萬元,差別非常大。
方文長曾任裕隆汽車的常務董事、東吳大學教務長、法學院院長;民國九十四年時,東吳為慶祝方文長九十大壽,特別舉辦比較法研討會來祝壽。方文長的女兒方嘉麟在政大法律系任教。
方家主張,方文長前年六月廿六日過世,一個半月前、即同年五月十日,方文長將三千萬元轉到太太方嚴慶怡的戶頭時,因已病重,沒有處理一般事務的能力,應無贈與的意思,這項贈與即屬無效。
方家認為,因贈與無效,該三千萬元應納入遺產計算,遺產總額三千九百四十一萬七千餘元,配偶依法可分配一半的財產為「剩餘財產」,其餘再予計稅。
國稅局說,三千萬是方文長生前贈與太太方嚴慶怡的,夫妻間贈與雖不課贈與稅,但仍須納入遺產總額計算遺產稅,也不能主張剩餘財產分配;核定遺產總額為三千九百四十一萬七千餘元,淨額二千三百多萬元,應納稅額五百卅三萬餘元。
法院調查後認為,依醫院資料,方文長直到九十六年六月廿三日後神智才開始混亂,他於同年五月十日轉帳贈與太太時,仍然清醒;而三千萬元轉入太太方嚴慶怡帳戶後,方妻拿去轉存定存,當成自己的錢使用,顯見該贈與行為已生效力。
判決指出,依遺產及贈與稅法規定,方文長在死亡前兩年贈與太太的三千萬元,應列入「擬制遺產」(視為遺產)併入遺產總額課稅,而三千萬經贈與方太太,就屬她的財產,已不是方文長「死亡時的現存財產」(遺產),方太太因而不能對「擬制遺產」主張剩餘財產分配權。
夫妻贈與不當行使 稅更多
不當行使夫妻免稅贈與,想要規避遺產稅,可能會弄巧成拙。北區國稅局就發生這樣一起案例,丈夫在死亡前一年,大量將名下財產過到妻子名下,結果丈夫名下幾無財產讓妻子行使夫妻剩餘財產差額分配請求權,而已過戶的財產必須併入遺產總額計稅,遺產稅不減反增。
這是北區國稅局發生的案例,被繼承人甲君在死亡前一年內,陸續將其名下不動產及投資未上市公司股權,贈與給妻子乙君,當時也依法辦理贈與稅申報。依照遺產及贈與稅法規定,夫妻間相互贈與財產免贈與稅。甲君申報贈與稅,其實無須繳交稅款。
一年後,甲君就去世了,遺產及贈與稅法規定,為避免逃漏遺產稅,死亡前兩年內的贈與,必須計入遺產總額計徵遺產稅,於是一年前贈與乙君財產部分,必須計入遺產總額。
繼承人在申報遺產稅時,認為甲君生前贈與妻子的財產既然已併入遺產總額課稅,應該視為甲君遺產的一部份,於是主張妻子乙君可行使剩餘財產差額分配請求權。
但北區國稅局沒有核准,國稅局表示,因甲君是在生前將財產贈與乙君,已非屬甲君死亡時現存的財產,所以,不得列入剩餘財產的分配範圍。由於甲君已將名下大部分財產都贈與乙君,最後計算出來的「配偶剩餘財產差額分配請求權」扣除額為零。
國稅局表示,如果沒有一年前大量移轉財產,乙君可行使配偶剩餘財產差額分配請求權,計算後的遺產淨額會大幅減少,所繳遺產稅也會較少。

陶冬:美國復甦欠實質 英倫政策出變招

2009 / 08 / 03
知名分析師陶冬在其最新博客文章中指出,美國第 1 季 GDP 成長率優於預期,但就業及消費並不理想,復甦只是暫時紙面上的;本周英國央行可能採取的動作,將是市場對美國聯準會下一步動作猜測的重要依據。
以下是陶冬最新博客文章全文
二十年來最大的七月牛。
好過預期的企業盈利和強勁的流動性,為美國打造出一九八九年以來最充滿牛氣的七月股市。上周美國的申領救濟資料和房價資料有見底的現象,德國的商業信心和日本的工業生產數位也十分亮麗,全球股市在震蕩中繼續上行,不過石油價格則因庫存而出現回調。
美國在第二季度錄得-1%的GDP增長,好過市場預期的-1.5%。不過消費增長很不理想,儘管退稅支票寄到,美國消費者並未因此而多花錢,增長主要由貿易赤字的縮小所造成。這基本符合美國經濟的現狀。第三季度經濟很可能由收縮轉為擴張,但是就業情況未必理想,消費情況也未必理想,復甦暫時是紙面上的。
本周有兩大看點,在美國和英國。週五出爐的美國七月份非農業就業數位,筆者估計就業消失可能大降至-275K (vs 六月的-467K),失業率由9.5%升至9.6%。週一美國製造業ISM估計為47 (vs 上期的44.8)。週四歐洲央行開會,但是利率維持在1%的機會大一點。同日英國不會有利率上的變化,但是英格蘭銀行可能表明大規模的量化擴張行動已接近尾聲,而此也許會引發市場對聯儲下一步行動有所猜測。
最後值得一提的是,中國A股在七月的成交量,超過世界其他三大交易所美國、日本、英國的成交量的總和。

陳忠瑞:台股明年上萬點

2009-08-01 工商時報
投資大師陳忠瑞昨日在其新書《股海煉金術》發表會上指出,這次是台股20年來最有機會站穩1萬點行情的契機,時間點則落在明年。但台股明年上看萬點的過程中,依然會有拉回壓力。投資人可觀察M1b、M2變化及成交量當指標。當M1b年增率超過20%以上過熱甚至25%的極限,央行可能緊縮貨幣政策,而M1b、M2年增率差額若逾12%則勢必拉回。再者股市成交量若逾2200億元,籌碼淩亂也不利股市。
Moss註:陳忠瑞教室在民國89年以M1b,M2差額一戰成名
當上述中長線指標出現這些不利股市的訊號時,台股極可能順勢拉回,投資人應密切關注。目前6月M1b年增率為17.03%,M1b、M2差額為8.88%。陳忠瑞認為,若資金指標持續過熱,央行採取緊縮貨幣政策的時機,不排除落在今年第四季、明年初。
陳忠瑞昨日在其《股海煉金術》新書發表會上,從總經、貨幣、技術層面提出許多具代表意義的指標,供投資人掌握股市底部的投資契機:
一、台股市值佔GDP比值:觀察台股1995年至2008年12月的走勢可以發現,當台股市值佔GDP比值下降至0.59、0.69、0.81所形成的趨勢線時,都是波段底部的買點。從美股來看,也是這個概念。
二、股價淨值比:當股價淨值比低於1或下降至1附近時,長期底部買點訊號。從1990年至2008年12月,股價淨值比下降至1.05、1.04、0.99,都是台股18年期間最好的買點。
三、台股與景氣對策燈號關連度:照經驗,藍燈區是股市相對底部區域,藍燈期間的一半時機,係股市相對較好的買點時機,投資人不妨運用買藍(藍燈)賣紅(紅燈、黃紅燈)的傻瓜投資術。照台股走勢紀錄,在2007年9月、10月出現9500點以上的相對賣點時機,剛好都是黃紅燈的期間。
四、M1b、M2:印證資金行情熱絡程度,M1b年增率今年1月翻正,台股也起漲。台股這波主走資金行情,但M1b、M2過熱台股會有拉回隱憂。按過去經驗,M1b年增率20%以上時,資金有過熱疑慮,M1b年增率極限為25%。當M1b年增率20%以上或甚至25%,係資金行情發酵的尾端,加上可能引發央行緊縮貨幣,增添台股拉回壓力,今年6月M1b年增率17.03%,M2年增率8.15%。
至於M1b、M2年增率差額若逾12%,按過去慣例,股市勢必拉回,目前6月M1b、M2年增率差額為8.88%。當M1b、M2年增率出現這些不利台股的訊號時,雖不見得股市馬上就會下跌,但投資人都要特別審慎。
至於大盤量能部份,日成交值1500億元至2000億元之間,都屬安全量,但一旦超過2200億元以上,籌碼徒增淩亂,係不利的訊號。
陳忠瑞認為,從今年台股走勢看,投資人已錯過第一次入市好時機,應耐心等待下次拉回後的買點。目前尚無法斷定拉回多久或多深就該介入,但當時間整理較長或遇急跌,都可能是中長線買點。

小心無妨 看淡不必

2009年8月3日曹仁超
8 月2日,周日。美國第二季 GDP萎縮1%,係連續第四季 GDP下降,亦係自1947年以來首次在四季內GDP下降達3.9%。由於事前估計萎縮1.5%,投資者仍視上述為好消息(佔GDP 78.2%的消費業萎縮1.2%,政府開支上升10.9%)。4月份起美債按月回落,7月份再跌0.3%。美國樓價暫時不再跌,理由在於好多物業已成為「負資產」(資不抵債之謂也),因此業主索性不賣。實體經濟如此不妙,但股市卻上升。Jeremy Grantham 認為美國大事不妙(2007年5月提出 CDO 泡沫將爆破,去年底則叫各位入貨搶反彈)。非理性亢奮響7月份已成為主流。
美金匯率由3月起回落至今仍未停止。基於聯滙制度機制,美元回落令資金流入香港,又必然托起港股及樓價,因此升市莫估頂,直到有一天資金由流入轉為流出為止,到時港股又將再狂瀉。今天股市升降只反映資金流向,並非反映經濟方向。
股市開始進入踉蹌期
我喜愛 surprises,如果那個 surprise是在「估計之中」的話。因為最易賺錢的方法就是估中「意料之外事件」的發生,例如從今年3月9日開始的股市大反彈,只是這次「意料之外」的反彈力度竟然如此大,而時間可以這麼長。
上周股市開始進入踉蹌期(俗稱震倉),希望透過震倉去糾正超買情況,而不會出現大幅回落,讓 RSI回落到較低水準。過去我老曹一早話過,RSI超買並不係看淡理由,捕捉5-10%的調整波幅從來不是易事。令人擔心嘅反而係VIX回落到低於25%,代表投資者已過分樂觀。目前看好者已佔43%,而看淡者只有31%,又仍未到看好者為看淡者一倍的極端水準,即3月份開始的上升見頂仍未能肯定。小心無妨,看淡不必(因暫時未有看淡訊號出現)。後市相信進入個別發展期,直到2010年經濟情況開始清晰為止。
今天市場上最大分歧係2007年11月到2008年11月令全球虧損600萬億美元財富所引發的衰退是不是已經結束?亦即去年11月起股市上升到底是熊市中最大反彈,還是牛市已經開始(目前大部分分析員已傾向相信牛市已開始)?牛有沒有少隻腳,熊亦一樣。1999年亦有不少人認為香港物業市場調整期完成而大量投資房地產,點知2000年下半年起本港房地產價又再急跌。恒生指數漸漸進入阻力區(21317點),另一場牛熊爭霸戰剛剛開始,在診斷之前請不要服藥。「Wait for the diagnosis before taking the drug!」投資市場過分強調 Buy side,往往忽略保存財富。但在投資路上,保存財富其實較賺錢更重要(上述說話可能有很多人不中聽)。
美元自2001年7月開始回落,到去年4月見底後反彈,今年3月起又再回落,因美國政府推出量化寬鬆貨幣政策,引發利差交易(carry trade)大量出現。沽美元、買澳元及紐元成為過去五個月內美元滙價轉弱嘅最大理由,情況同九十年代日圓相似(3月至今美元已回落10%)。不過,美國十年期債券今年起卻大幅回落,因2009年美國政府財赤高達1.84萬億美元、2010年1.4萬億美元,估計要到2013年美國政府財赤才開始大幅收窄。過去美債出售有賴日本同中國政府去吸收,但2009年起日本泥菩薩過江,中國出口外貿盈餘亦開始大幅收窄。未來四年新增美債可以賣誰個?面對美債未來四年供應大升、買家卻減少。後市怎看?美債熊市由2009年1月已開始?上一次美債熊市1964年開始1981年結束,主因係高通脹,o個段日子亦令美股不前。那次美債熊市出現,係美債已相等於GDP 180%,為1981年的一倍。
滙價強弱非關經濟盛衰
市場上流行美國經濟衰退、應看淡美元論。由1990年至今日本經濟衰退已二十年,日圓滙價如何?再舉另一例子,自去年3月溫家寶發言後,人民幣兌美元便加快升值,去年3月至10月A股表現又點?因經濟衰退而看淡一國貨幣的理論,媲美2001年1月時因減息而看好股市的謬論,係將經濟過分簡單化。一國滙價強弱主要由該國貨幣政策決定,而非該國經濟盛衰。例如2001年7月至08年4月美元滙價回落期間,美國經濟表現卻良好,理由係美國不少企業純利一半左右來自海外,美元弱勢對企業純利有幫助。
2007-08年恒生指數可在十二個月內下跌三分之二,亦可以在過去九個月內上升100%。反彈通常可回升前跌幅38%到50%,較少情況下甚至可反彈前跌幅61.8%但仍然是熊市。可是愈來愈多人不再相信目前係熊市,上述情況才最叫人擔心。
1900年至今美股出現三大熊市。第一個1906年1月道指138.36至1921年8月63.9;第二個1929年9月381.17到1942年4月92點(雖然 1932年7月曾見42點,但美國經濟一直好不起來);第三個1966年1月10日首次升穿1000點到1982年8月776點。如無意外,第四個大熊市由2007年10月開始……。美國政府已動用11.6萬億美元去刺激經濟,2009年估計有4萬億美元流入股市,製造咗呢個巨型大反彈。一旦資金用完,跌市將繼續;至於哪一天資金用完則木宰羊。
今時今日,股市改變的速度愈來愈快,已令人們無法適應。人人都在強調逆向思維,卻不明白逆向思維者首先要有如鋼鐵一般的意志力。但大部分投資者皆被貪念蒙蔽眼睛,當睜開雙眼之時,又被恐懼感佔據。
另一個經常被問及嘅問題係通脹來不來?我老曹一直唔信高通脹會重臨,因為2008年太多財富消失矣,只靠今年上半年股市反彈(唔少只能補回2008年50%損失)未能引發財富效應!美國經濟已進入收縮期,理由係美國人已不能再借貸度日。
近日貝南奇為爭取明年1月連任而努力。Nouriel Roubini 認為貝南奇係經濟蕭條的「Great Preventer」,由於貝南奇對1930年代美國經濟大蕭條有深入研究,其過去措施已成功阻止2007年10月至2009年3月的美股大跌市演變成為美國經濟第二次大蕭條。不過,Anna Jacobson Schwartz 卻認為,貝南奇過去亦有份支持格蛇所作的三大重要錯誤決定:一、2003年將利率降得太低及維持低利率時間太久,引發美國樓市泡沫;二、次貸危機出現時,並沒有即時看到問題嚴重性,任由其發展成為2008年金融海嘯;三、沒有察覺到金融業虛假的一面,任由槓桿化無止境地擴大下去。
未來爭拗係貝南奇可否阻止衰退演變成蕭條(1990年至今日本央行亦做唔到),至於美國會否進入新一輪經濟繁榮期?服務業在1960年代佔美國GDP 63%,2008年已佔78.2%,消費者一天不增加消費,美國經濟便無法繁榮起來。目前美國失業率已達9.5%,工資收入較一年前下降5%,為過去五十年內最大跌幅;再加上3月份至今美滙回落10%,欲重新恢復美國人消費力有好大困難,情況同過去二十年的日本接近。
內地救市方案趨向重量不重質
今年以來,我老曹一直係滬深A股的大好友,踏入8月份則有擔心,因為政府的刺激經濟方案已漸漸由過去著重「質」方面,轉為著重「量」方面。2009年上半年內地銀行貸款增加7.4萬億元人民幣,不但太快,而且亦有點濫。官方人士估計,今年上半年約有1.6萬億元人民幣流入股票市場。大家都知道,廉價資金可創造出一個不負責任的借貸環境,最終無可避免令泡沫形成及爆破。1990年到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發生前的香港金管局,就係為維持聯滙制度而大量向本港金融體系注資,上述做法曾帶來香港經濟七年繁榮期,然後樓市泡沫爆破帶來六年衰退期。2007年10月美國 CDO 危機的遠因亦係2001年1月起寬鬆貨幣政策所引發。
Schwartz 另一指摘係貝南奇2008年12月起的「0.25厘」貨幣政策雖令今年上半年美股上升,但這種情況同葛林斯潘過去十多年的做法有什麼分別?我擔心眼前所見只係虛假的黎明。古諺:「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1913年美國聯儲局成立目的係減少經濟波動,但過去聯儲局的貨幣政策反而進一步擴大美國經濟波幅。一如 1983年香港成立聯繫滙率制度,目的亦係減少香港經濟波動,結果反而引來更大的動盪不安。佛利民一直主張「穩定貨幣供應」政策,但在政治壓力面前往往無法長期實施,令經濟永遠逃不出盛衰循環週期,即由一個極端走向另一極端。
過去五個月股市升幅令好友振奮、淡友一再退縮。踏入8月又點?沒人可事前知道一個泡沫從形成到爆破需時幾耐。至今為止,標普五百指數已回升前跌幅38.2%,但仍未接近前跌幅50%(1121點)阻力區;恒生指數上升至今,亦未超過前跌幅50%(21317點);只有滬深A股已收復前跌幅50%(3485點),理由係今年上半年內地80%投資活動來自銀行貸款,內地銀行不但受 CDO影響有限;加上國企銀行大量貸款去支持其他國企,引發國企大量投資(過去70%國家投資或貸款流入國企,但只提供中國 GDP 的三分一),引發滬深指數大幅回升。大摩亞洲區主席羅奇響《金融時報》發表文章,題為〈我開始擔心中國經濟〉。今年上半年內地銀行新增貸款為7.4萬億元人民幣,係2008年同期三倍,亦係新中國成立以來最強勁的信貸增速。在外需驟降下,政府欲透過內需恢經濟快速增長,令今年上半年投資佔 GDP 增長率其中88%(過去十年只佔43%),為過去平均投資一倍。令人擔心的係未來內地銀行貸款的質素問題,此亦是去年西方金融機構出現危機的遠因。

全球同步復甦 7月PMI皆優預期

2009年08月04日蘋果日報
澳洲俄羅斯創10個月新高 英國穩步擴張
全球需求改善,製造業逆勢在淡季復甦擴張,7月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urchasing Managers Index,PMI)全面優於預期。繼中國之後,印度昨公佈7月PMI也維持55.3,連4月擴張,主要已開發國家中,英國製造業也率先邁入擴張復甦,7月PMI回升至50.8,澳洲7月PMI則與俄羅斯同創10個月新高。
信心大振
全球經濟復甦訊號趨明顯,製造業動能轉強,加上股市反彈,紐約西德州原油期約價昨再度衝破每桶70美元,一度漲1.99美元或2.86%,來到每桶71.44美元。
前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Federal Reserve,聯準會)主席葛林斯潘(Alan Greenspan)在美國廣播公司(American Broadcasting Company,ABC)電視節目《本周》(This Week)專訪中表示,企業庫存去化快速,製造業生產速度很快會跟不上需求。
印度連4月擴張
葛林斯潘認為,美國經濟已觸底,衰退期即將結束,預估本季成長率上看2.5%,比市場預估的成長1%更為樂觀。中國上周公佈7月PMI為53.3,連5月支撐在象徵製造業擴張的50以上,香港昨公佈7月PMI連8月回升至49.9,幾乎邁入擴張。紐約大學教授羅比尼(Nouriel Roubini)看好中國經濟表現,認為中國今年經濟成長率可望達成官方設定的8%目標。
為穩固經濟復甦腳步,並避免外界傳言影響投資人信心,中國政府昨也定調下半年宏觀經濟政策仍維持適度寬鬆不變。
在最新1期的《求是》雜誌中,中國國務院副總理李克強特別發文表示,當前中國經濟處走穩的關鍵時期,因此應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
花旗銀行駐北京經濟學家彭墾說:「儘管夏季中旬往往是製造業放緩淡季,但中國PMI卻能持穩,顯示工業生產還將進一步攀高。」
德國連6月回升
中國製造業表現驚人,據《華爾街日報》報導,經濟研究機構IHS Global Insight更預估,2015年前中國製造業產值將超越美國,成為全球第1大製造國。
印度7月PMI升至55.3,與6月相比持平,為連第4個月擴張,顯示印度政府增加支出,大幅降息帶動,國內需求續增加。
俄羅斯7月PMI上升至48.4,漸逼近代表轉入擴張的臨界點50,創10個月新高。而澳洲7月PMI也升至44.5,同樣創10個月來新高,顯示俄羅斯與澳洲的製造業都有好轉跡象,經濟已逐漸走出穀底。
此外,歐洲國家製造業也展現讓人意外的轉強跡象。英國、法國7月PMI連5月回升,其中英國更跨越50門檻,德國7月PMI為45.7,已連6月回升;新興市場土耳其、匈牙利7月PMI也都瀕臨50。
Markit資深經濟學家道伯森說:「PMI數據超越市場預期,顯示復甦的基本面依然明確,今年第4季應該會持續成長。」

國際商品 飆風再起

【經濟日報】2009.08.04
3日公佈的數據顯示中國製造業在7月強勁增長,預示金屬等商品需求將大幅攀升,激勵國際商品價格飆漲,銅、鋅、鎳等基本金屬價格逼近一年高點。
隨著全球經濟前景看好,標準普爾500種股價指數早盤漲破1,000點關卡,美元指數跌到77.52點的今年新低,也助長商品漲勢。
這波原物料行情看漲,項目涵蓋塑化、鋼鐵及大宗物資。造成台灣主要供應商包括石化業的台塑四寶、鋼鐵業的中鋼、燁聯及油脂業的統一、大成等,都相繼調漲產品售價,漲幅在5%到10%不等。中鋼9月盤價平均上漲9.4%,引領國內包括中鴻、燁輝跟進,掀起新一波鋼品漲價風潮,帶動鋼鐵類股昨天漲幅逾2%。
倫敦金屬交易所(LME)3個月銅期貨3日盤中暴漲4.8%,每公噸報5,991美元,觸及十個月新高價。3個月期鋁價觸及去年11月中以來最高價,達每公噸1,955美元。鋅、鉛與鎳期貨也分別大漲至1,833、1,955與18,710美元,均改寫去年9月以來最高。
追蹤19檔最活絡商品期貨的CRB商品指數3日大漲4.5%,漲至261.94點,該指數近半年來已上漲逾20%。
Markit集團編撰的里昂證券中國採購經理人7月指數(PMI),從6月的51.8再升至52.8,創12個月以來最高水準。PMI指數超過50表示經濟活動擴張,中國大規模的經濟刺激看似已帶動內需製造業強勁挺進。分析師表示,中國強勁的數據顯示下半年需求仍將走強。安伯瑞合夥公司分析師薩裏耶說:「中國的工業化需求回來了!」
銅價今年以來已經倍增,一部分關鍵就在於中國大舉囤貨。鋁價今年來漲幅近25%。中國上周公佈的指數也顯示,7月製造業連續第五個月擴張,中國需求的話題成為商品市場的引爆點。
農產品商品價格3日也勁揚,美國中西部百年未見的夏季低溫威脅全球最大穀倉的收成,中國等地的需求不見下滑。中國是全球最大的黃豆消費國,美國農業部表示,到7月為止中國已向美採購192萬公噸黃豆。
芝加哥期貨交易所(CBOT)黃豆11月期貨價格飆漲5.1%至每英鬥10.3225美元,玉米12月期貨也上漲2.7%至每英鬥3.59美元,同步升抵7月2日來高點。
黃金白銀則因美元走軟而聯袂上漲,黃金現貨價3日盤中突破每英兩960美元,銀價也創五周高點。

中國基金 吸金規模是去年全年六倍

【經濟日報】2009.08.03
中國投資熱潮不僅在台灣上演,根據新興組合研究基金(EPFR)統計,今年上半年全球資金淨流入中國基金的金額高達48億美元,為去年全年8億美元的六倍,並寫下連續12個月淨流入的驚人紀錄。

全球製造業出現起色

英國《金融時報》拉爾夫•阿特金斯(Ralph Atkins)法蘭克福、 西蒙妮•巴里博( Simone Baribeau) 紐約報導 2009-08-04
全球製造業已明顯進入反彈。昨日的各項調查報告顯示,美國和歐洲大陸工業活動的萎縮顯著放緩,而英國工業已返回增長軌道。
這些樂觀結果進一步證明,世界各主要經濟區在7月份企穩,拉近了恢復增長的前景。
“各國都在獲益於各自所有出口市場的好轉,從而放大了整體效應,”Markit首席經濟學家克裏斯•威廉姆森(Chris Williamson)表示。該機構編制歐洲和亞洲的採購經理人調查。
然而,經濟學家警告,在世界上許多地方,恢復穩健的增長仍非定局。義大利聯合信貸銀行(UniCredit)首席經濟學家馬可•阿隆齊奧塔(Marco Annunziata)表示,近期的好轉主要反映出企業補充庫存,並受到了中國反彈的提振。“我擔心,世界經濟沒有保持增長的耐力。”
在美國,7月份供應管理協會(ISM)製造業指數上升4.1點,至48.94點,為2008年8月——雷曼兄弟(Lehman Brothers)倒閉之前——以來最慢的萎縮速度,儘管仍是連續第18個月出現萎縮。該指數以50點為分界線,高於50標誌著活動擴張,低於50標誌著活動萎縮。
顯示未來增長前景的新訂單和生產指數,在7月份雙雙上升。新訂單指數躍升6.1點,至55.34點,為2007年12月以來第二次出現擴張,而生產指數上升5.4點,至57.95點,為連續第二個月上升。
“總體而言,很難說服許多製造商相信,我們即將迎來復蘇,但資料表明,假如目前的趨勢持續下去,我們將在第三季度看到增長,”美國供應管理協會主席諾伯特•奧爾(Norbert Ore)表示。
歐元區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經修訂後調高,呈現1998年開始調查以來第二強勁的升勢。該指數雖然從6月份的42.6點升至7月份的46.3點,但似乎仍然表明,歐元區16國的復蘇滯後於美國和英國。
在歐元區的好轉中,德國起到了最大的推動作用,該國指數出現創紀錄升幅,且新訂單量自去年6月以來首次上升。相比之下,義大利製造業的復蘇似乎相對滯後。
但是,Markit對英國製造業指數逆轉的形容是“非凡的”。參與編制調查的英國皇家採購與供應學會(CIPS)行政總裁大衛•諾布林(David Noble)稱,英國製造業“已明顯擺脫了今年早些時候的直線下落”。
英國的指數從6月份的47.4點升至7月份的50.8點,自2008年3月以來首次升至50點以上。
根據上周公佈的資料,日本製造業也已恢復擴張,而根據里昂證券(CLSA)編制的中國採購經理人指數,中國製造業生產在7月份進一步反彈,達到2008年5月以來的最快上升速度。該指數從6月份的51.8點升至7月份的52.8點,標誌著連續第四個月擴張。
印度採購經理人指數7月份保持在55.30點不變,反映出訂單量的擴張。不過,該國6月份出口連續第九個月下降,增強了印度政府對受到全球經濟下滑重創的本國製造業出臺新援助措施的可能性。
印度政府昨日宣佈,6月份,印度出口同比下降近28%,跌至128億美元。

嚴防信貸暴增 銀監會出重手

2009-08-04 工商時報
中國銀監會正研究新規,打算將銀行交叉持有的次級債從附屬資本中扣除;此一計畫如果實現,勢必造成「資本適足率」進一步惡化,也是銀監會近日再次對銀行資本加強監管的舉措。
分析人士指出,儘管中國決策層近日再三強調,要繼續保持積極財政政策和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但銀監會近期卻密集推出政策,關注銀行信貸激增所帶來的後遺症,以防範信貸風險的產生。
根據路透報導,銀監會正進行研究,打算將銀行交叉持有的其他銀行次級債從「附屬資本」中扣除,因為此舉一方面可以防範銀行間過度交叉持有的次級債,讓風險沒有稀釋在體系之外;再者,也是防止商業銀行透過發行次級債,讓資本適足率只是達到形式上的要求,並沒有確保其構成的質量。
據報導,銀監會在下發的相關檔中明確表示,目前銀行業金融機構發行的次級債,有51%在銀行體系內由各銀行交叉持有,對整個銀行體系來說,這並不代表有真實質資本進入,整體風險抵禦能力並沒有因而增加,所以考慮扣除。
而目前各銀行面對信貸數量的快速成長,「資本適足率」出現急遽下滑的情形;對此,陸銀只有靠「發放次級債」及「A+H股上市融資」,來補充急轉之下的資本適足率。
中國銀監會上周密集發布了「專案融資業務指引」及「固定資產貸款管理暫行辦法」、「流動資金貸款管理暫行辦法徵求意見稿」等3份文件,以規範銀行業流動資金貸款業務行為後,就有消息稱,銀監會打算限制銀行濫發次級債,以防止下半年信貸規模過度膨脹。
為了因應可能來臨的變化,不少銀行考慮從其他管道擴充資本。例如「民生銀行」將赴香港發行H股,「深發展銀行」通過向中國平安保險,定向增發補充資本金等。
中國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表示從總體面來看:「這表明下半年監管措施將趨緊,銀行相應的放貸行業也會趨緊。以引導信貸資金更多流向實體經濟。」
廣發證券銀行業分析師則指出,由於交叉持有的次級債規模較大,一次性施行的影響很大,估計不會那麼直接實施。
預估銀監會可能通過逐步調整次級債計入附屬資本的比例來實現,比如調整為50%計入。
他表示:「銀監會要求今年底資本適足率達10%,2010年達12%。如果馬上採取這個措施,很多銀行可能無法達標。」
Moss註:中國今年是不會下重手的,大家可以看到他上半年經濟成長率是7.1%,如果下半年要保八的話,下半年要達到9%的成長率,而第二季的成長外銷-2%,國內消費占3%,其他的6%多是來自於公共建設其他項目,而中國股民也看準中國政府在10.1號基本上不會下重手.所以瘋狂的在股市跟房市炒作,而中國政府在7.29號在市場放出調控的測試,讓中國股市重挫5%,當天晚上人行就放出繼續保持寬鬆的貨幣政策 ,所以如果我是中國政府的話,會觀察在第三季的經濟成長外銷會不會有負轉正,還有消費等所佔的比重結構,再決定要不要調整

2009年8月29日 星期六

開放多晶矽登陸

2009年07月31日蘋果日報
經濟部即將完成產業開放登陸清單,內部建議有關製造業共26項,包括有條件開放面板、半導體等產業,在我看來,「在台灣新增一座新世代廠,才能登陸蓋前一代或前兩代的舊時代廠」已嫌保守,而26項開放的製造業竟然未列入「多晶矽產業」,也令人驚訝。
你也許不熟悉什麼是「多晶矽」,但你一定知道什麼是「太陽能」,「多晶矽」就是太陽能電池的上游產業,沒有「多晶矽」,就很難發展太陽能電池,而太陽能是再生能源中最重要的能源,台灣去年太陽能電池產值800億元,排名全球第四。
多晶矽由金屬矽加工而成,中國的金屬矽產能世界第一,去年產能120萬公噸,佔全球75%,出口量70萬公噸,佔開發國家總消耗量的50%,為了確保金屬矽的經濟價值,中國大陸先在去年一月取消其13%的出口退稅,並加徵10%出口關稅,更在去年11月將出口關稅提高至15%,造成今年出口量大幅減少。
今年中國大陸13家太陽能主要廠商在中國太陽能光伏產業年會上共同簽署「洛陽宣言」,目標要在2012年達成太陽能發電每度1元人民幣,屆時中國將成為全球多晶矽生產中心,全世界產能會有25萬公噸,是2007年的五倍,而中國大陸產能會超過全球一半以上。
低價原料水電便宜
多晶矽目前現貨價格為每公斤45美元,製造成本約為每公斤40美元,到2013年,因供給充足售價預估在每公斤30至50美元,只有取得低價金屬矽原料及水電便宜供應的多晶矽廠才有競爭能力,台灣的太陽能產業如不及早因應,必定無法生存。
多晶矽材料佔太陽能電池生產鏈成本約65%,比重甚高,而佔總動力成本八成的電力費用,亦頗具關鍵性,2009年,台灣電價為每度0.08美元,中國大陸為0.06美元,四川及內蒙更低至0.04元,台灣既不生產金屬矽,電費又比大陸高,到時候拿什麼跟人家競爭,高喊「再生能源」,豈非空談?
政府不開放多晶矽產業赴陸,是希望掌握關鍵技術,但大陸現積極與美、德、挪威等國際技術團隊合作,關鍵技術不再成為問題,在台灣生產優勢也已消失,如果台灣不借力使力,趁著中國財力雄厚、鼓勵發展太陽能,但技術及人才仍處在發展前期階段的時候趕快前去設廠,利用當地原料及電力價格優勢,建立太陽能產業供應鏈上的重要國際地位,等到外國大廠進入,再吃後悔藥就來不及了。
多晶矽價格從2004年每公斤20美元漲到2008年每公斤480美元,現跌到45美元,未來更會進入價格激烈競爭的時代,成本將是競爭關鍵,政府如不洞燭機先,無附帶條件開放台灣企業快赴大陸設多晶矽廠,還一味抱殘守缺,東怕西怕,就像處理DRAM慢半拍,不敢在三、四月時便宜買下國際上游大廠,坐失整合上下游的良機一樣,將扼殺台灣好不容易建立起來的太陽能產業。

鐵礦訂價新制 華爾街受惠

經濟日報2009.07.31
澳洲礦商必和必拓公司(BHP Billiton)宣佈,鐵礦砂訂價改採連結現貨價格的新制,打破沿用40多年的基準訂價制,此舉讓華爾街投資銀行意外受惠,卻對鋼鐵廠不利。
40多年來,礦商與全球鋼廠幾乎年年要在秘密談判中,為來年鐵礦砂合約價格爭得火冒三丈,礦商和第一家鋼廠談妥年度合約價格後,就成為其他大礦商與大鋼廠的基準價格,因此叫做基準訂價制。
克洛伯斯希望改革基準訂價制,為必和必拓三分之一的鐵礦砂,談出混合每季談判出來的價格、現貨價格、依據指數訂價三種價格的新訂價制度。
分析師與銀行家說,新制會大大刺激新生的衍生性商品交換市場,因為投資人可以在這種市場中賭鐵礦砂價格的未來走勢。
倫敦巴克萊資本公司礦業分析師拉費米亞說:「鐵礦砂期貨市場還很小,預期在鐵礦砂銷售合約性質改變後會變得日漸重要。」
鐵礦砂交換市場去年由德意志銀行與瑞士信貸銀行創立,去年5月至12月間,大約成交700萬噸鐵礦砂,占去年現貨市場1.8億噸成交量的一小部分。
最近摩根士丹利、巴克萊資本等公司加入市場,成交量增加,今年以來已經成交1,250萬噸。鋼鐵廠可以在這個市場中為鐵礦砂成本避險,礦商也可以避險、預先售出好幾年的合約。
但根據鋁與煤炭衍生性商品市場的發展來看,鐵礦砂衍生性商品市場可能需要十多年才能發展完成。
礦業公司也會從新訂價制度中得到好處,因為現貨價格一向高於合約價格。例如,2009-2010合約年度的離岸基準價格大約為每噸60美元,遠低於目前澳洲鐵礦砂75美元的現貨價格。
去年現貨與合約價格的差距一度達到100美元,表示河谷公司、力拓資源等礦商打折出售鐵礦砂。
雖然現貨市場價格有利,礦商的報酬率會提高,卻不太可能立刻完全放棄傳統的基準訂價制度,業界大部分高級主管認為,兩種制度會並存一段期間。
既然新訂價制度有利礦商與投資銀行,自然就對鋼鐵廠不利,拉費米亞預測,鐵礦砂價格會起伏更激烈,鋼鐵廠成本會提高。

鐵礦砂與金屬需求 下半年看升

【經濟日報】2009.07.31
世界最大的鐵礦砂業者巴西河谷公司(Vale)第二季獲利大減,但預測下半年鐵礦砂與金屬需求會開始復甦。
河谷公司29日宣佈,第二季純益為7.9億美元,即每股盈餘15美分,遠低於去年同期的50.1億美元獲利與1.04美元的每股盈餘。
河谷公司表示,息前稅前折舊前獲利為17.3億美元,低於去年同期的62.2億美元。
第二季營收為50.84億美元,比一年前的108.97億美元大減53.3%。分析師原本預測,河谷公司純益為16.8億美元、息前稅前折舊前獲利為19億美元。
河谷公司表示,對抗金融危機的措施「開始收效,造成規避風險的現象減少、成本降低、礦物與金屬需求及價格恢復;公司非鐵部門業務已經開始掌握市場基本面好轉的利益」,因此該公司今後可能提高產出。
河谷公司說:「全球經濟經歷需求震撼後,正從十分低落的活動水準緩慢復原,未來半年內,礦產與金屬需求可望繼續逐漸恢復。」
鐵礦砂銷售大約占河谷公司三分之二的營業額,但全球經濟危機重擊建商與汽車生產商業務,侵蝕鋼鐵廠的生產,波及鐵礦砂供應商的業績,河谷公司因而被迫減產鐵礦砂,同時,七年來首次降低年度鐵礦砂合約價格,但第二季鐵礦砂出貨量仍然大減32%。
和去年同期相比,河谷公司第二季鐵礦砂平均銷售價格下降32%,降為每噸47.82美元,鐵礦砂產量減少26%,減為5,770萬噸。
河谷公司今年稍早表示,鋼鐵廠鐵礦砂需求劇降後,該公司曾經根據年度合約基準價格,降價20%銷售。
和第一季相比,第二季鐵礦砂產量已經回升23%。該公司已經重新啟用若干封存的結球礦產能,使第二季結球礦產量比第一季大增55%,但產量仍比去年同期減少70%。
今年6月河谷公司根據基準價格,對亞洲與歐洲客戶降低鐵礦砂價格48%,但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和中國大陸鋼鐵廠達成下年度鐵礦砂供應合約價格,原因之一是中國客戶要求至少降價40%。
中國鋼鐵廠是河谷公司鐵礦砂的最大客戶,第二季內,河谷公司輸往中國的鐵礦砂共達3,561.1萬噸,占該公司當季全部出口的66.2%。

葛洛斯:佈局新興市場績優股

【經濟日報】2009.07.31
新興市場教父墨比爾斯與全球最大債券基金經理人葛洛斯一致看好新興市場,墨比爾斯計劃兩年內,要把新興市場投資金額增加一倍,增至500億美元。
墨比爾斯29日在俄羅斯伏爾加格勒對記者說,他主持的坦伯頓資產管理公司(Templeton Asset Management)也可能把更多資金,配置在俄羅斯,「理論上」,俄羅斯占坦伯頓資產管理公司投資組合的比率應該為20%,遠高於目前的10%。
墨比爾斯說:「新興市場將是第一個脫離危機的市場,俄羅斯將成為領導此一趨勢的國家之一。這些國家的政府有機會採取更快速、更果決的行動。」
墨比爾斯說,中國大陸是他首選的新興市場國家,然後是巴西、印度和俄羅斯。本月稍早他說過,中國可能在三年內超越美國,成為全球總市值最大的股市,主因是中國國營企業推動初次公開發行、發售新股,以及14億人口增加股市投資。
墨比爾斯說,他對新興市場的看法是基於商品價格「長期漲勢」。至於俄羅斯,他現在注意的是商品股與消費股,「消費者現在情況很差,但明年會復原,會有良好表現。
今年以來,由於支撐新興市場國家經濟的商品價格上漲,代表22個國家的MSCI新興市場指數大漲45%。相形之下,代表先進國家的MSCI世界指數只上漲12%。
太平洋投資管理公司(PIMCO)投資長葛洛斯指出,美國經濟可望從下半年開始復甦,但未來幾年成長率都將低於平均水準,因此他認為投資人應該佈局財務體質良好企業的股票與債券,以及經濟成長展望好轉的新興市場資產。
葛洛斯在8月投資展望報告中說,投資較高風險資產的人會遭到較高的風險「折扣」,因為美國經濟成長率會接近3%,遠低於過去15年的5至7%。他說:「在這種新環境中,只能投資穩定收益的債券、財務堅強、股利率高的股票,及成長展望好轉的新興市場。」

中國雙印股市 經理人最愛

【經濟日報】2009.07.31
根據道瓊社的最新調查,中國、印度和印尼股市依然是國際基金經理人最看好的市場,他們對經濟展望愈來愈樂觀,對新興市場的興趣也轉濃,對台灣股市的建議則從「減碼」上修為「微幅減碼」。
道瓊社7月訪調國際基金經理人,結果顯示股市在連續「失寵」幾個月後,又取代債市和商品成為最受經理人青睞的投資標的,並且建議「加碼」亞洲新興市場股市,一改6月時「中性」的評價。
中國、印度、印尼和香港股市尤其受經理人青睞,都在「加碼」之列,其中中國股市的得分更高居全亞洲之冠。
經理人仍舊不看好台股,不過評價已經回升到「微幅減碼」。

中國一向被視為亞太經濟成長火車頭,貨幣政策和銀行放款寬鬆,帶動國內經濟成長。政府大手筆的刺激方案,也是支撐經濟成長的因素。
香港富通投資公司(Fortis)泛亞股市投資專家高德菲表示,出口到某個階段會開始復甦,但中國在部分出口產業的佔有率已經提高。萬一美國經濟復甦延遲,中國當局仍有能力推出更多刺激方案。
香港還是基金經理人的最愛,但高德菲也警告,和其他亞洲股市相比,港股算「防禦性」市場。
香港的大型股多為大銀行、不動產和公共事業。等亞洲其他大型經濟體景氣開始好轉時,這些市場的潛力會比香港還大。
基金經理人看好印度與印尼的理由和中國一樣,都是著眼於其國內經濟擴張。印度今年經濟成長率可望在6%至7%,為亞洲第二,且產品和服務出口業在GDP所占的比重,低於台灣或香港這些較開發的經濟體。
該國相對較封閉的經濟模式,使經理人看好其內需市場,而政府所推動的基礎建設投資案,也帶動基礎建設類股的需求。
印尼股市已連續三個月得到「加碼」,基金經理人指出,該國的經濟主要不是由出口帶動,在目前的大環境下顯得較有魅力。
景順公司(Invesco)指出,印尼的基本面持續穩定改善,還是亞洲最便宜的股市之一。
印尼股市走勢圖

鐵礦石新定價機制將提振掉期市場

英國《金融時報》哈威爾•布拉斯(Javier Blas)倫敦報導 2009-07-30
40多年來,鐵礦石價格一直是通過全球鋼鐵商和礦商之間的秘密的——往往充斥著火藥味的——談判敲定的。這種傳統昨日被打破。必和必拓(BHP Billiton)表示,提供給其三分之一客戶的鐵礦石價格,將由現貨市場價格決定。
此舉是必和必拓首席執行官高瑞思(Marius Kloppers)取得的一項勝利,但此外還有一個意外的獲勝方:華爾街各銀行。分析師和銀行家表示,此舉將對新興的鐵礦石衍生品掉期市場起到關鍵的提振作用。投資者可以在該市場上押注鐵礦石的價格走向。
巴克萊資本(Barclays Capital)的礦業分析師克里斯多夫•拉菲米納(Christopher LaFemina)表示:“雖然鐵礦石期貨市場的規模還很小,但我們預計,隨著鐵礦石合同銷售的性質發生改變,這個市場會變得越來越重要。”
鐵礦石掉期市場是德意志銀行(Deutsche Bank)和瑞信(Credit Suisse)於去年啟動的,2008年5月至12月間的交易量相當於700萬噸鐵礦石,與去年在現貨市場交易的1.8億噸相比,連零頭都不到。
最近,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和巴克萊資本(Barclays Capital)等銀行也加入其中。經紀商表示,今年迄今為止的交易量已增至約1250萬噸。新加坡證券交易所(Singapore Exchange)和歐洲最領先不的結算公司倫敦結算所(LCH.Clearnet)也已加盟,為私人、雙邊和場外合約提供結算服務。
交易員和經紀商表示,亞洲各家鋼鐵製造商正準備參與掉期市場,加入一些船運公司、鐵礦石生產商和對沖基金的行列。但他們承認,衍生品的發展速度慢得令人痛苦。另一個障礙是,北京不願意讓鋼鐵製造商使用衍生品。
如果鋁或煤的交易可以成為指引,那麼鐵礦石掉期市場的發展完善,可能需要多至10年的時間。隨著業界改變了對鋁和煤的定價方式,針對這兩種大宗商品的衍生品市場分別於上世紀80年代和本世紀初形成。
鋼鐵製造商可以利用掉期市場對沖鐵礦石成本,就像石油公司為自己的煉油廠對沖原油成本一樣。銀行家表示,礦商也可以提前幾年鎖定鐵礦石價格,從而輕鬆融資。

大陸市場之戰,台灣豈可落敗?

2009-07-31 工商時報
在台灣廠商全力搶攻大陸內銷市場聲中,最近卻傳出一項負面訊息,說大陸「家電下鄉」上半年銷售結果,台商只賣了208台電腦、13台熱水器。乍聽之下,這訊息還頗令人訝異;但另方面,過去幾個月來,媒體不斷報導許多生產面板或電子零組件的上市櫃公司,因為接獲來自大陸訂單,業績遠遠優於原先預期,股價因此大幅上揚。實際情況究竟如何?台灣廠商在爭取中國大市場的戰役中,能有多少斬獲,自然是國人普遍關切的問題。
事實上,台灣廠商(包括大陸台商)在中國「家電下鄉」擴大內需政策執行過程中,最大獲益之處,並非最終產品,而是中間零組件。根據外貿協會提供的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大陸家電下鄉總銷售金額為162.3億人民幣,折合23.6億美元,其中,台灣廠商供應了7.8億美元的零組件,比重約達銷售金額的三分之一。除此之外,外貿協會從年初開始,積極邀請大陸海貿會、工業訊息部等單位,組織採購團來台採購,迄今下單金額為24億7,500萬美元,一年內承諾採購55億8,000萬美元。從以上數據看來,大陸「家電下鄉」所帶動龐大內銷市場列車,台灣廠商不但坐上了,而且還搶到一個不錯的位子;同時,隨著兩岸關係的顯著改善,國內企業應有機會擴大掌握大陸的「政策商機」,以填補歐美市場衰退呈現的空缺。
不過,截至目前,我們認為台灣廠商在開拓大陸內銷市場方面,還有很大的努力空間。因為,家電下鄉實績數字,雖讓人稍可安慰,但仍留下兩大發人深省的問題:
第一,零組件掛帥。台灣廠商介入家電下鄉活動的主要模式,是供應零組件給大陸廠家,再由後者組裝成最終產品,供銷市場。結果,台灣廠家成為幕後及無名的英雄,而把屬於生產最後段,且較豐厚的「品牌利益」,奉送給了大陸廠家。即便台方賺到裡子,卻沒有趁機打響名號,這對長期發展並非有利。
第二,產品類項太集中。據瞭解,台灣廠商對家電下鄉,供應最多的是電視、顯示器的面板,其比重占了全部銷售額的大部分。相對之下,其他產品即無甚可觀。換言之,面板成了台灣唯一騰飛於家電下鄉場上的孤鳥,而「一隻鳥兒喚不來春天」,它不代表台灣整體廠商,已坐穩大陸內銷市場的江山。
由此可見,台灣廠商對大陸內銷市場,有必要總結經驗,並採取新策略,重新佈局。而其關鍵之處,首要的就是上述的「品牌建立」。關於品牌戰略,我政府相關機構,早已分頭作了資源、人才配置,未來對大陸市場,宜集中力量,與民間廠商、同業公會、大陸台商協會加強合作,全力突破,務期台灣在大陸市場的「名牌」隊伍,得以快速擴充。
其次,大陸市場通路布建,也是當務之急。雖然大陸地方太大、市場生態大異於台灣,外來廠商之布建行銷通路常會碰壁,但我方擁有分佈於五湖四海的眾多台商,又有一批台商已有布建通路的實戰經驗。在這種條件下,只要我政府相關機構出面,加以凝聚、整合,相信不久之後,大陸市場將會出現「操之在我」的行銷通路。那將大大助益台灣廠商,得意於大陸內銷市場。
其他的相關要務,還有知識產權保護、商務糾紛調解仲裁、收款機制改善、經營管理輔導等,都有賴我政府與民間通力合作,妥善擘劃或因應。當然,很多事務也要與大陸方面取得協調,「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ECFA)若能儘早簽署,當是台灣廠商前進大陸內銷市場的一大利多。另方面,兩岸產業搭橋計劃,將促使雙方產業優勢互補,並建立兩岸產業共同標準,它也將是台灣廠商擴張大陸內銷的一大利器。
總的來看,大陸內銷市場是未來台灣經濟再創繁榮的助力之一,我方應全方位、深入地加以掌握。面對日、韓、歐、美等國的挑戰,我方千萬不可在這場「世紀商戰」中落敗,也無理由落敗。因為,與大陸同文同種的台灣,理當能形塑最高明的商戰策略。
雖然,大陸內銷市場也受國際金融海嘯損傷,目前有待復甦,但其長線看好。如今年上半年,大陸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為5.9兆元人民幣,僅占國內生產總值(GDP)的42%。這比例,依經濟發展規律,將來一定會持續升高,幾年後就會突破50%。如每年增加兆元人民幣的零售總額,就將近於台灣GDP的半數。這是台灣企業的商機,也是台灣經濟的契機。

我開始擔心中國經濟

作者: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亞洲主席史蒂芬•羅奇(Stephen Roach)為英國《金融時報》撰稿 2009-07-30
從表面上看,中國似乎在引領世界從衰退走向復蘇。在2008年年末增長陷入實質上的停滯後,至少按照環比衡量,中國的經濟增長在2009年春季急劇加速。
根據粗略計算,2009年第二季度,中國可能為經通脹調整、折合成年率計算的全球產出增幅貢獻了高達兩個百分點。隨著其他地區的收縮放緩,中國經濟的反彈本身足以使得全球國內生產總值(GDP)自去年夏季以來首次實現小幅正增長。
這是好消息。壞消息是,中國最近的增長代價高昂。由於擔心近期經濟滑坡將會加劇,中國決策者在制定宏觀戰略時選擇了數量勝過品質的戰略,其中最主要的是由井噴式的銀行貸款融資的基礎設施支出大幅增長。
當然,發展中國家總是需要更多的基礎設施。但是中國在這方面走向了極端。在中國近期實施的4萬億元人民幣(合5850億美元)經濟刺激方案中,基礎設施支出(包括四川地震重建支出)足足佔據了72%的份額。中國政府敦促銀行加速為刺激計畫提供融資。銀行照做了。2009年頭六個月,銀行新增貸款總額達到7.4萬億元人民幣——是2008年上半年的3倍,也是有史以來最為強勁的半年度信貸增速。
這種受銀行控制的過度投資刺激無疑表明,2008年末和2009年初的中國經濟是何等的糟糕。由於發達國家罕見地同時出現衰退,一場前所未有的外部需求驟降,摧毀了以出口為導向的中國增長機器。這導致依賴出口的廣東省逾2000萬民工失業。長期關注社會穩定的中國政府採取行動,阻止了局勢的惡化。中國政府決心採取一切手段來恢復經濟的快速增長。
然而,這些舉措不可避免地造成了破壞穩定的後果。不斷飆升的投資對2009年上半年中國GDP增長的貢獻率達到了空前的88%——是過去10年43%均值的兩倍。同時,中國各銀行的貸款品質多數確實受到今年上半年大量信貸投放的影響——這一趨勢可能為新一波銀行不良貸款播下了種子。就在本周,中國監管機構告訴銀行,新增貸款必須用於推動實體經濟,而非用於股市和房地產市場投機。
兩年多前,中國總理溫家寶曾警告稱,中國經濟正變得越來越“不穩定、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 這是先見之明。然而,中國沒有針對這些擔憂採取措施,實施促進消費的調整政策。相反,渴望增長的中國卻受到全球貿易繁榮的引誘,在最不平衡的行業加大了賭注。在2007年以前,投資和出口占中國GDP的80%左右。如今,面對嚴重的全球衰退,中國卻讓溫總理警告過的那些問題更為惡化:將受流動性推動的巨額刺激方案瞄準了最不平衡的行業。
這對任何經濟體而言都是不可持續的——或者無法為全球經濟提供可持續支援。中國必須讓經濟增長轉向國內私人消費。這可能需要在增長規模上做出妥協。但鑒於這會改善中國經濟的品質,在增長方面做出短期的犧牲還是非常值得的。
與大多數人不一樣,我一直堅定地看好中國經濟。然而現在我開始擔憂了。加劇令人擔憂的失衡狀況的宏觀戰略最終會導致失敗。從很多方面來說,這正是2008年至2009年全球危機和衰退的原因所在。中國不會從這種後危機時期的最關鍵教訓中獲得特赦。
本文作者是摩根士丹利亞洲主席,他的新書《未來的亞洲》(The Next Asia)將於今年9月由Wiley出版社出版

上海股市大跌引發避險情緒

英國《金融時報》戴夫•謝羅克(Dave Shellock)報導 2009-07-30
昨日從中國傳出的令人不安的消息,為避險情緒的大幅上升營造了氛圍,新興市場資產和大宗商品首當其衝遭到拋售。
據報導,中國最大的兩家國有商業銀行將大幅削減今年下半年的新增放貸。該消息使得人們擔心,中國的經濟復蘇及其飆升的股市都將受到威脅。
中國各銀行今年上半年的放貸總額達到創紀錄的7.4萬億元人民幣,為去年同期的3倍。此前,作為經濟刺激計畫的一部分,中國政府放鬆了放貸限制。據信,這些貸款中有約五分之一已被用於購買股票。
流動性的氾濫令人們普遍擔心,股市和房地產泡沫或許正在形成,而這可能導致政府提前收緊貨幣政策。
盈透(Interactive Brokers)高級市場分析師安德魯•
威爾金森(Andrew Wilkinson)表示:“如果說,中國的政策是今年早些時候全球經濟擺脫困境的原因,那麼中國接下來將發生的事情,是不太可能被外界忽視的。”
“目前出現了銅庫存增加和進口放緩的跡象,同時出口需求僅有小幅回升。有鑒於此,中國經濟的垮臺將成為一次強烈地震的震中,而其掀起的海嘯終將對外國市場造成持久的影響。”
上證綜指昨日適時地大跌5%,為8個月來的最大單日跌幅。
加拿大皇家銀行資本市場分析(RBC Capital Markets)表示:“中國股市出現的大幅拋售的確表明,在刺激政策何時調頭這個問題上,市場的緊張情緒有所加劇。”資本經濟(Capital Economics)的馬克•威廉姆斯(Mark Williams)則認為,中國股市近期的推動力仍然存在。
他指出,上述未經證實的報導提到的是銀行為自身制定的目標。他還暗示,北京很可能會設法確保放貸持續增長,直到這種增長開始危及復蘇為止。
威廉姆斯還指出,無論是在實體經濟中還是在股市中,上半年放貸的影響力或許均未得到完全體現。
他表示:“即使新增貸款的增長放緩,資金仍有可能繼續流入投資支出領域和股市。”

籌碼安定 尚無盤頭疑慮

2009年07月30日蘋果日報 郭恭克
台股於週二終於突破前波6月2日7084高點,成交量僅為1548億元,與7084點當日之2357億元相較,明顯縮小。此顯示,大盤經過將近2個月的整理後,回頭再攻前波高點,籌碼反而變得更穩定。6月2日當天之融資餘額為2072億,週二(7月28日)之融資餘額反而略減為2066億元,信用交易浮額仍表現出相當節制的態度。在融資戶仍保持高度戒心之下,大盤指數近期不致有盤頭見高點的疑慮。
先前專欄已言,影響股市波動風向的主要3大因素:資金面、題材面,及基本面(含總體經濟強弱及上市公司獲利變化)。
融資餘額未大增
以最新現況而言,資金面仍持續有利多頭攻堅。國內6月,無論廣義貨幣供給額年增率,或是狹義貨幣供給額年增率,均持續向上攀高,分別達8.15%及17.03%。資金結構則仍維持由定期存款,流向活期性存款的態勢。6月定期存款年增率從5月的3.88%,續降至3.08%;活期性存款年增率,則從5月的14.69%,續提高至18.9%。
把視野拉大至美國及中國。美國5月M1年增率仍高達16.2%(6月數字將於7月30日公佈)、短期流動性資金仍到處流竄;中國6月M1年增率更高達24.79%,已突破2007年8月歷史最高點之22.77%,6月貨幣供給額M2成長幅度亦創下12年來最高的28.5%,中國內部流動性資金水位,簡直可以用水淹三江五嶽來形容,其上半年金融機構信貸增額,竟高達7兆以上人民幣。
在各主要國家物價年增率仍於負數附近掙紮、通膨怪獸仍畏縮躲藏之下,各國股市多頭部隊,已成為資金狂潮大軍之急先鋒。在經濟實質面仍大病未癒之前,各國央行對緊縮貨幣政策仍噤聲不語,凱因斯擴張性財政政策主張,更再度被奉為當代顯學。美、中兩國股市之趨勢型態,在政府財政及貨幣雙擴張性政策主導下,擺脫長線空頭制壓的能量,已沛然成型。
中國資金淹五嶽
近期公佈之6月景氣對策信號,因民間消費回升,批發零售及餐飲營業額單項燈號竟由藍燈跳到偏熱的黃紅燈,使得景氣對策信號一舉終結代表景氣衰退之9個月藍燈,轉為黃藍燈。6月單月外銷接單年增率衰退幅度亦明顯縮小,1~6月的累積年增率從前5月的-25.85%,縮小至-23.28%。整體經濟雖仍偏弱,但趨勢持續往正向發展。美國方面,近期公佈之美國6月成屋及新屋銷售,雙雙走穩,單月價格已出現觸底回穩徵兆。
總體經濟復甦雖仍弱,個別標的物價格漲多後,投資風險自然提高,但整體市場回檔空間已縮小。

增長點轉移與流動性氾濫

(2009-07-29)
如今的中國經濟有四組關鍵字:增長強勁、冷熱不均、增長點轉移、流動性氾濫。
第二季度GDP同比增長7.9%,舉世羡慕。其實這個數字,還是矮化了經濟增長的強勁勢頭。如果將第二季度與第一季度作比較,去除季節因素後環比增長高達3.2%,將此折合成年增長率(annualized quarter on quarter),經濟當時的增長速度居然達到14.9%,為2003年SARS之後最強勁的單季反彈。這個反彈受惠於基數頗低的第一季度,但是將中國稱號世界經濟復蘇的旗手,應該是當之無愧的。
同時,經濟增長的動力源在明顯拓寬。如今已經不再是靠政府財政支持的基礎設施投資一枝獨秀,汽車銷售創出歷史紀錄,房地產業持續火爆,鋼鐵市場需求上升,工業生產重新回到雙位數增長。內需的全面增強,基本上消除了中國經濟出現兩次探底的可能。然而,外需市場面仍然低迷,各國在經濟資料上一度顯現的“春芽”,並未能轉化成出口訂單。由於基數因素,出口在下半年的下降會收窄,不過實質性的改善似乎仍前景不明。就業市場情景仍在惡化,低端勞工和新畢業生就業狀況仍不樂觀。
增長點開始轉移,是中國經濟的一個重要看點。6月份所有的經濟資料中,最重要的不是GDP、PMI或發電量,而是房地產投資的強勁反彈。中國的購買力並沒有在這輪金融海嘯中遭到重創,當他們的情緒從海嘯的震撼中復蘇過來時,“現金為王”一變成為“現金恐慌”,銀行儲蓄的回報無法與預期的通貨膨脹相匹配,資金開始流出銀行追逐更高的風險,尋求更高的投資回報。筆者認為,下半年中國經濟的增長重點,由政府主導的基建投資向流動性驅動的房地產轉移。
今天中國經濟的焦點,已經不再是增長何時見底,而是銀根何時被收緊。筆者相信,實質性貨幣緊縮政策遲出臺的可能性大過早出臺,漸進性、有選擇的微調在可預見將來應該是主旋律。這一判斷的根據是經濟復蘇冷熱不勻、根基不穩,儘管內需已見明顯的回暖,資本價格頗有過熱的勢頭,但是出口情況卻很不樂觀,就業壓力十分大。中國經濟的處境好過世界上的多數國家,但是中國沒有適當的社會保障機制,農民工更是失業便意味著沒有飯吃。失業在中國乃社會安定之心腹大患,自然成為北京政策對策的頭等要事。筆者斷言,在就業問題沒有安定下來之前,擴張性政策很難出現根本性的轉向。
但是這不意味著貨幣政策不會出現微調。目前對於第二套房貸的限制、定向發行央行票據和加速推出IPO,都可視為控制熱錢的舉措。相信央行和銀監會還會暗地發功,在下半年放緩新增貸款,降低票據融資等短期貸款,試圖控制流入股市及房市的資金,甚至不排除調高銀行準備金率。不過,如果北京仍認為經濟復蘇的信心比較脆弱,便一定不會貿然提高利率,因為標誌性的政策轉向可能打擊信心,加息和大規模收緊銀根,應該不會在年內出臺。
有選擇的溫和的貨幣政策調整,在筆者看來並不足以改變流動性氾濫的局面。今天中國需要的不是少一點新增貸款,而是貸款的淨減少。這在目前環境下,相信很難出現。央行不多注入基礎貨幣,不代表貨幣供應不再加速,因為民間資金在啟動,貨幣的周轉速度在加快。因為儲蓄利率太低,通膨預期上升,大量企業資金和個人儲蓄在加速流出銀行定期儲蓄,流入風險資產(房市、股市),為資本價格升值火上澆油。
如果說在股市政府還可以加速企業上市來平衡流動性,房市上政府的招數有限。部分地方政府高調抨擊開發商“捂盤”囤積,但是其實住房供應正在面臨瓶頸。整個2008年開發商都遭遇了現金流困難,建房接近停頓。今年前幾個月市況轉好時,開發商拚命賣房套現,直至5月份中之後才意識到此次升市會持續一段時間,不過那時房源庫存已明顯降低。即使開發商星夜趕工,新房供應最早也要等到年底才能到達。供需失衡、通脹預期、熱錢氾濫,房市在下半年一定火爆,而且是以投資性需求為主導。
如果房市火爆,開發商趕工建房,筆者相信建築材料(鋼鐵、水泥)和後續消費(室內裝修、家電),會有亮麗的表現,而此應該會逐步帶動民間投資。
筆者對今後6-12個月的中國經濟十分看好。不過,風險是2010年大規模的宏觀調控。

富邦、統一瓜分海西 國泰搶進大上海

撰文:劉俞青
「我告訴你,只要MOU(金融監理備忘錄)一簽,我們這些兄弟,很多人都會哭出來。」說這話的是派駐中國整整十七年的富邦金廈門商銀台商服務部副總經理陳建志。
陳建志說,這麼多年來,每個人身上都有一篇漫長的心酸血淚史,「我的命好一點(按:富邦已經成功參股廈門商銀,提前化暗為明),還有很多前輩,比我更早來的,還在苦苦等候黎明破曉的那一刻。」
陳田文關係好 辜濂松布線廣
這是一位長期派駐中國的台灣金融人員,真實的心情告白。
事實上,多年下來,這些勞苦功高的地下金融人員因為工作見不得光,不能像一般台幹公然帶著妻小就任,家庭因此四分五裂的大有人在;辛苦打拚了十來年,但眼看兩岸金融遲遲不通,不願再虛擲青春,黯然求去的,也不在少數。
多年來,這些人來往穿梭台海兩岸,每個人的背後,除了辛酸血淚,也都隱隱背負著某一家台灣金融機構的名字。只是,大家都很有默契,不熟的人不會多問:「你是哪一家的?」
截至目前為止,台灣銀行業在中國成立辦事處的有七家,證券業成立辦事處的有十一家,壽險業成立合資公司有三家,另外,還有富邦金成功入主廈門商銀。
不過,這些其實只是台面上看得到的數字;暗地裡在中國鋪展人脈、做關係的,為數不少,在MOU簽署後,這些先行布局者,最有機會占得先機。
例如群益證券董事長陳田文,多年來一直賣力經營位於華北的天津濱海新區,無論是透過好友連戰,或是自己的關係,每年在上海、北京舉辦的大小論壇,經常可以看到他的身影,名字甚至排在許多台灣大型金控老闆的前面;群益證當年更是第一家進入中國設立代表處的台資券商,足見在對岸用力之深。
又例如,中信金控董事長辜濂松每年都會親自飛到深圳、全世界最大的高爾夫球場——觀瀾湖球場,舉辦友誼賽,辜濂松非常重視這項活動,每年都親自開球。
儘管如此,各大金融機構的布局各有巧妙不同,按每個人多年摸索出的不同關係,各有各的盤算。
國泰金笑傲上海 統一證廈門爆冷
如果從結果論看來,儘管中國國務院在五月六日正式頒布《關於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的若干意見》,等於已經宣告把海西特區一刀劃給了台灣;但按照中國的辦事邏輯,原則外仍有例外。
例如,金融圈公認中國關係做得最深的國泰金,北京政府似乎有意把一級城市上海歸給國泰。
國泰金除了與東方航空已經合資開辦上海國泰人壽保險有限責任公司外,據了解,上海華一銀行新股東入股案,中國銀監會已圈定由國泰金得標,如今就等MOU正式簽署,估計三個月內就要「放榜」。
此外,七家正引頸企盼能在MOU簽訂後正式升格為分行的台資銀行,其實也各有不同盤算。
例如,中信銀就不斷強調,對有沒有分行不是很在意,但「中信銀將直接申請成立子行」。這個說法看在資深市場人士眼裡,表示中信金如果沒有得到「特定人士的暗示」,應該不可能講得這麼直接。畢竟,子行與分行「差很大」,分行只能靜態式地承作人民幣一百萬元以上的存款,業務受局限。但如果是子行就不一樣了,子行能全面開辦承作人民幣業務,也能做消費金融業務;因此,向來以消金擅長的中信金意在子行,並不讓人意外。
此外,根據海西的台商圈近期傳出,海西經濟特區內,除了富邦金已經先行插旗,搶下廈門商銀之外,第二個得標的台灣金融業,可能會大爆冷門,不是什麼大型金控,而是統一證券。
據了解,去年統一證券就在有心人士刻意指點下,遞出廈門代表處的申請,並迅速獲得核准,成為第一家踏上廈門設立代表處的台資券商。只是,過去統一證在台灣只是一家中型券商,經營績效並不特別突出,相對其他擠破頭的金融業者而言,不禁要問:「為什麼是統一證?」
元富證券上海代表處首席代表翁基能分析,統一證背後最大股東是統一集團;相對台灣的金融集團多年來只能站在場外過乾癮,製造業卻可以大規模進行投資。
過去統一集團在上海、武漢進行大規模投資,中國「適時」給予回饋,「有來有往,是中國人的行事之道」,統一證若因此受惠,並不令人意外。
如果依此邏輯,那麼,永豐金控的大股東永豐餘集團,在揚州大力投資工紙、LED等產業,同樣令人期待。
事實上,永豐餘集團早在上個世紀九○年代,當時永豐餘董事長何壽川名下還只有北商銀時,就已經如同循中信銀派人進駐招商銀行一樣的模式,進到廈門商銀。
因此,嚴格說來,北商銀才是真正第一家進駐廈門商銀的台資銀行,但後來也和中信銀一樣命運,因故撤兵。
針對這個傳言,《今周刊》在今年年中求證何壽川本人,意外得到他的正面回答:「是啊,本來第一家進駐廈門商銀的是北商銀沒錯。」
就像中國海岸線的浪花一波波打上岸一樣,台灣金融業前仆後繼湧進中國市場的「前置成本」,早已不知如何計算。
嚴格說來,從九○年代末期,以北商銀為代表,算是最早進入中國市場的先鋒部隊,後續跟進的還有當時的建華銀(永豐金前身),傳聞因在上海業務開展得太過「順利」,被金檢單位帶著當地公安上門盤查,台籍幹部連夜逃回台灣的情事,都曾發生過。這種「連夜逃回台灣」的事件,讓台灣金融業在中國也安靜了一段時間...

中國股市大幅下挫 滬指收跌5%

2009年 07月 29日
中國股市週三收盤下跌﹐創下逾8個月的最大單日百分比跌幅﹐受圍繞信貸增長將放緩的擔憂及國內企業發出的利潤預警拖纍。
上證綜合指數收盤跌5.0%﹐至3266.43點﹐結束了走勢極其動蕩的一個交易日並回吐了過去5個交易日中的大部分漲幅﹔該指數盤中一度大跌7.7%。5.0%的跌幅是該指數去年11月18日收盤下跌6.3%以來的最大百分比收盤跌幅。
上海證交所成交額升至歷史新高水平人民幣3,028.1億元﹐高於前一交易日的人民幣2,468億元﹐主要是因為中國建築(China State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首日掛牌上市後市場交投活躍。
深證綜合指數收盤跌5.8%﹐至1072.10點。
分析師們稱﹐繼此次大幅下挫後﹐市場走勢將變得更加振盪﹐但由於未來數月市場流動性仍將保持充足﹐中國股市長期前景依然看漲。今年以來﹐充足的流動性已推動中國股市累計上漲了逾80%。
中資銀行上半年新增貸款總額達到創紀錄的人民幣7.4萬億元﹐這令市場擔心信貸可能將開始枯竭﹐進而對股市構成打擊。據《財經》雜誌週二報導﹐中國最大的兩家銀行均表示將在下半年大幅放緩信貸增速。
光大證券(Everbright Securities)在一份報告中稱﹐實際上中國央行已開始通過加大央票發行規模從市場上回籠流動資金﹔但隨著中國經濟的復甦和銀行貸款需求的不斷上升﹐預計中國的貨幣供應量將保持在高位。
中國股市全線下挫的原因還在於﹐多家中資藍籌公司發佈了利潤預警。
中國遠洋(China Cosco)重挫8.4%﹐至人民幣17.54元﹔該公司此前表示﹐由於全球貿易下滑以及乾散貨運費依然偏低﹐預計公司上半年將出現淨虧損。該公司2008年上半年實現淨利潤人民幣141.6億元。
江西銅業(Jiangxi Copper)暴跌9.0%﹐至人民幣42.62元﹔該公司此前稱﹐上半年淨利潤可能會較上年同期下降57%-64%。該公司截至2008年6月30日的6個月實現淨利潤人民幣30.8億元。
受全球大宗商品價格疲軟影響﹐金屬類股當天跌幅也位居前列。雲南銅業(Yunnan Copper)跌7.5%﹐至人民幣32.02元﹔中國鋁業(Chalco)跌8.4%﹐至人民幣17.31元。
倫敦金屬交易所(LME) 3個月期銅收盤跌70美元﹐至每噸5,530美元﹐跌幅1.3%﹐之前持續兩週的漲勢就此結束。
申銀萬國證券(Shenyin Wanguo Securities)分析師Wu Dazhong稱﹐市場在連漲五日之後確實需要回調﹐而且未來幾個交易日股市或將進一步下挫﹔但他預計﹐若中國央行繼續維持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則股指有望重拾升勢。
中國建築上市首日逆市上揚﹐該股收盤報人民幣6.53元﹐較其首次公開募股(IPO)定價人民幣4.18元飆升56%﹐但收盤脫離盤中高點人民幣7.96元。該股成交額總計人民幣291.7億元。
中國建築通過此次IPO共籌資人民幣502億元﹐這是今年迄今為止全球最大的一樁IPO交易。

熱錢流入 A+H族群大放異彩

2009-07-29 工商時報
熱錢流入亞太市場,造就包括滬深、香港股市一波大多頭,而在國際資金的加持下,香港的H股(中國企業至香港上市的股票)與對應的中國A股,成為兩地3市多頭行情的領頭羊。
據日本野村證券的報告指出,單是上周,中國的股票基金就吸引國際資金逾5億美元,今年以來累計吸引資金逾67億美元,是為全亞洲之冠,而港股基金同期受惠,約5,400萬美元。
由於市場資金的充沛,「證券時報」報導,香港恒生指數在過去短短9個交易日,就從17,000點攀高至昨(28)日的20,624點,大幅超出市場的預測,顯示市場投機氣氛十分濃厚。
而滬深股市也從5月底的波段低檔,一路走高,如上海股市從2,037點上漲至昨日的3,438點;深圳股市也從9,824點一路挺堅,昨日收盤為13,836點。
中國證券報報導指出,美股7月中旬以來連續走高,對修正2周的H股注入強心劑,成交量穩步放大,港股做多熱情高漲。
同時,近兩周中國A股市場,同樣處於穩步上漲的態勢,在這個背景下,A+H族群大放異彩,成為兩地3市的主軸;除部分有色金屬及煤炭股外,H股的漲勢幾乎全面勝過相應的A股。
據統計,自7月13日至24日的兩個交易周中,57檔A+H股,有48檔H股漲幅大幅優於相應的A股。在經歷大盤持續攀升後,港股股價水準已大幅超出歷史平均水準。
據彭博資訊的統計資料顯示,按照歷史業績計算,目前恒生指數本益比、股價淨值比分別為18.1倍及1.98倍,明顯高於2002年以來的均值15.25倍及1.62倍;國企指數本益比、股價淨值比分別為18.87倍及2.4倍,也高於2002年以來的均值14.02倍及1.78倍。

發改委:白熾燈3年內淘汰

2009-07-29 工商時報
大陸國家發改委宣佈將在3年內逐步淘汰白熾燈,加快讓LED燈在內的節能燈,成為照明市場的主流,並達成節能減碳的最終目標;考量目前大陸的LED晶粒半數多取自台灣進口,因此發改委此舉,無疑送給台灣LED廠一份長期供貨的大訂單。
發改委宣佈,近日已與聯合國開發計畫署(UNDP)、全球環境基金(GEF)簽定「中國逐步淘汰白熾燈」等環保專案,其重點要加快白熾燈淘汰的腳步,計劃在3年內淘汰白熾燈。而在新的照明光源部分,要讓具環保特性的發光源成為新市場主流,其中LED燈是大陸官方主推的新世代節能燈的一種。
近年來環保意識高漲,加快淘汰低效、不環保的照明產品呼聲越來越高,一些已發展或是發展中國家均陸續宣佈白熾燈的淘汰計畫,而大陸為回應國際社會淘汰白熾燈潮流,推動中國綠色照明工程,也在最近祭出白熾燈退市專案。該案的目地是提倡環保燈源,也幫助白熾燈企業轉型,而執行時間從2009年到2012年為止,該案並獲GEF贈款1,400萬美元。
業界認為,大陸官方大動作要讓白熾燈退市,未來所有的照明燈具均須採用具備環保特性的發光源,而自2007年開始LED開始導入燈具發光源後,LED燈已經成為新世代節能燈主流燈種。目前不論國際級的照明設備廠商,像美國勞氏(Lowe's)、通用電氣(GE)、歐司朗、德國柏曼外,就連大陸本土或是台灣的燈具廠,在製做節能燈時,多半都採用LED為新的照明燈具光源。
值得注意的是,工信部加快白熾燈的淘汰腳步,也將使得LED燈的應用在大陸更加普及,此舉也將讓台商受惠的空間更可觀。業者分析,目前大陸LED燈具,自上游的LED晶粒、膠等原材料與物料、散熱器、電子相關零組件,到終端的LED燈具,其中約有6成比重來自台商供應。尤其在LED晶粒方面,大陸多仰賴台灣等地進口,因此大陸對LED需求越高,對璨圓、晶電、億光、光寶等台資LED廠越有利。

鎳鋅電池 綠色能源新標竿

2009-07-29 工商時報
近年環保電池的全球市場需求大增,根據市場統計,鎳系電池與鋰系電池銷售數量大致相當。雖然近年來鋰系電池在消費性電子產品中獨占鰲頭,然而鎳系電池也在電力系統中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鎳系電池包含鎳氫、鎳鎘與鎳鋅,常使用在消費性電子、電動工具、油電混合車、固定式電源等應用領域。
鎳氫電池屬環保電池,也是目前油電混合車中唯一成熟且穩定性極高的動力選擇。日本電池大廠三洋電機(Sanyo Electric)於6月宣佈大幅擴充油電混合車鎳氫電池的生產,這彰顯傳統鎳系電池在市場的地位不容小覷。另外,鎳鎘電池因環保問題,從原有的龐大市場漸漸被其他電池取代,然而鎳鎘電池性能由於有其優越性及穩定性,仍是軍用市場及全球航空界主力電池。
因為鎳鎘電池的鎘污染問題,許多的研發機構在過去10年以來,努力研發新的鎳系電池以取代鎳鎘電池。
由於鋅的礦藏豐富並可回收再使用,也是環保材料,所以利用鋅來取代鎘的鎳鋅電池已成為鎳系電池的新選擇。鎳鋅電池具有諸多鎳系電池的優點,例如:安全不爆炸、環保潔淨、低成本、高電池容量、可回收再使用,功率尺寸可依不同使用分大型及小型等規格。
鎳鋅電池沒有鎳鎘電池的記憶效應問題,可廣泛地使用在消費性電子、電動車、再生能源、儲能系統、固定式電源與啟動電池等領域。美國的eVionyx、PowerGenix以及法國的S.C.P.S.是目前全球鎳鋅電池3大主要開發公司,這些公司投入非常多的研發的人才,致力於開發新型的鎳鋅電池,所以鎳鋅電池具備有取代鎳鎘電池之實力以及條件,未來鎳系電池市場將由鎳氫電池與鎳鋅電池主導,兩者將成為綠色儲能電池之標竿。
日前美國有一款新上市的鎳鋅電池組油電混合車,其動力輸出比鎳氫電池高出30%,展現鎳鋅電池在動力電池上更勝一籌的潛力,可成為未來電動車的電池選項。
此外,鎳鋅電池也朝向太陽能儲能系統和電力系統推進中。特別是在美國 eVionyx及其在台灣設立的子公司異能科技,掌握鎳鋅電池核心技術,除了在台灣設立鋅極、鎳極、固態離子膜等電化學元件生產線之外,並設有電池組裝線、電池活化設備等生產線,有完整的鎳鋅電池量產技術。異能科技生產之鎳鋅電池也已得到全球客戶與美國州立大學實際市場驗證。
異能科技總經理蔡則彬博士指出,異能科技已完成所有鎳鋅電池量產技術與整廠輸出準備,並與大陸及其他國家密切商討技術轉移。
為了整合鎳鋅電池系統應用,異能正結合台灣上下游廠商,共同進軍電動交通工具、智慧型電網、不斷電系統、太陽能及風能再生能源儲能等綠色能源市場,異能透過鎳鋅電池將在綠色能源市場大放異彩。

能源與商品交易設限 市場關注

2009-07-29 工商時報
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CFTC)週二起將召開一系列聽證會,針對是否對能源與商品交易設限聽取各方意見,這也勢必將對期貨交易所業務與華爾街銀行造成衝擊。
第一場聽證會在週二舉行,討論議題有二。一是主張限制交易商握有的期貨合約,也就是剝奪交易所的「部位限制」權力。第二則是考慮廢除華爾街銀行享有交易所給予較寬鬆的石油與商品合約數目優勢。這兩大提案恐將扭轉未來油價與其他商品動輒飆漲的走勢。這系列聽證會預定在8月5日結束。
英國石油與金屬交易所的主管機關金融服務管理局,將密切關注美國CFTC的最新動向。不過英國官員至今不認為改變有其必要。
油價去年7月每桶飆漲超過147美元,也讓是否應對能源交易受限的提議逐漸浮上檯面。油價飆升引發強烈政治壓力,國會議員更指責投機炒作是推升油價高漲的兇手。
CFTC主席甘斯勒繼今年稍早說過,投機者「參與2008年的商品資產泡沫後」,他強調他要確保「市場公正性」。
CFTC發言人施耐德也補充,一旦他們決定採取新限制,可能實施時間點將在夏季稍後或初秋。
過去盛行在美國政壇的自由市場氣氛,可以用來解釋主管機關為何對波動劇烈的石油期貨市場放手不管。布希政府基本上反對在金融業實施嚴格的管制。
民主黨參議員杜根指出,儘管CFTC應該獨立於政治,不過許多CFTC官員的任命都是堅信布希政府信仰的一群人。
另外CFTC漠視商品市場變化如此久的原因,是財力雄厚的金融業,在過去數年斥資數千萬美元,透過遊說團體來為他們在國會與聯邦政府爭取有利的優勢。

中國地產股大幅上漲 穆迪表憂慮

2009年 07月 28日
中國房地產市場或許尚未出現泡沫。但房地產類股的漲勢甚至超過了上海股市今年89%的漲幅。
並不是所有人都對此興致高昂。一些政策決定者已經表達了對銀行放貸增長推動的市場復蘇的擔憂﹐這應當促使目前仍然看漲地產類股的投資者踩下剎車。中國政府官員此前也有遏制泡沫的先例。
目前來看﹐房地產類股漲勢依然如火如荼。今年以來﹐大多數大型房地產公司的股價至少上漲了一倍。這種樂觀人氣確實反映了房地產市場的狀況好轉。主要城市的房屋交易正在回升﹐上半年同比增加了53%。6月份房地產價格較5月有所增長﹐為連續第四個月上揚。但這種強勁表現多大程度上是基於基本面因素則有待商榷。
中國財政部上週表示﹐相信今年發放給中國公司的額外貸款中有相當一部分進入到了股市和房地產市場。具體數字難以得出﹐但穆迪(Moody's)的分析師認為﹐最多有四分之一的新增貸款流入到了股市和房地產市場。中國2009年上半年共新增貸款約1.1萬億美元﹐是上年同期的3倍。中國央行也在上週表示﹐將加強對房地產領域的監督。銀監會曾警告銀行要更嚴格地執行二套房的貸款規定。
貸款增速看來也已出現了回落﹐中國工商銀行(ICBC)成為最新一家表示2009年下半年貸款增長大幅放緩的銀行。如果進一步的緊縮措施近在眼前﹐這將不利於房地產公司。目前它們正處於重建受到上輪房地產低迷打擊的資產負債表。同更為樂觀的股票分析師相比﹐穆迪對其跟蹤的13家中國房地產開發商中的10家持有負面前景評價﹐其中許多都在未來一年裏存在沉重的再融資需要。
固然﹐一些房地產公司今年都在增發新股﹐但這筆現金一般都用到了購置新的土地上面。如果開發商的現金頭寸沒有真正的改善﹐房地產市場的復蘇可能只是曇花一現。
Andrew Peaple

德意志銀行股價大跌11%

英國《金融時報》詹姆斯•威爾遜(James Wilson)法蘭克福報導 2009-07-29
德國最大銀行德意志銀行(Deutsche Bank)股價昨日大跌11%,該行對經濟危機的敞口,及其壞賬準備金增加,再度令人擔憂。
對壞賬的擔憂,壓倒了該行的業績。來自投行業務的利潤,連續第二個季度幫助德意志銀行賺得逾10億歐元(合14億美元)的淨收入。
該行首席執行官約瑟夫•阿克曼(Josef Ackermann)表示,他對全球經濟的前景持謹慎態度。德意志銀行將其壞賬準備金增至10億歐元,較第一季度高出一倍,與2008年全年撥備的總額大體相當。
對兩家未指明交易對手的敞口,在準備金總額中占去4.33億歐元,這筆費用被計入當季14億歐元的一次性開支中。
阿克曼預計,“對信貸環境的壓力會持續下去”。針對私人和企業客戶貸款的準備金增加了逾50%,至2.17億歐元。
在被問及德意志銀行是否仍處於“降低風險狀態”下時,該行首席財務官斯蒂芬•克勞斯(Stefan Krause)表示:“我不會說進一步降低風險……但我們會恢復冒險狀態嗎?目前,董事會的觀點是我們不應那樣做,我們應遵守我們的紀律。”
德意志銀行第二季度的淨收入為11億歐元,高於1年前的6.45億歐元,略好于分析師的預期,但13億歐元的稅前利潤不及預期。總收入為79億歐元,高於54億歐元的去年同期水準。該行股價昨日下跌11.4%,至46.09歐元。
德意志銀行的一級資本比率——衡量資產負債表實力的標準——升至11%,而在去年以前,該行設定的目標區間為8%至9%。

野村收購雷曼遭遇水土不服

2009年 07月 29日
日本經紀公司野村控股(Nomura Holdings Inc.)在4月份對新聘用的員工分男女提供了培訓課程。據對這種培訓課提起投訴的管理人員說﹐女性中包括雷曼兄弟(Lehman Brothers)倒閉前聘用的哈佛大學畢業生﹐她們被訓導如何做發型、端茶和根據季節選擇服飾。
自野村去年9月收購了雷曼兄弟的國際業務後﹐兩公司間的文化和企業差異就不斷暴露出來。在高管薪酬、決策速度和在工作場所對待女性等方面都出現了對立情緒。
野村一直在努力整合這兩家公司﹐但卻困難重重﹐尤其是在投資銀行業務方面。雷曼的不少前員工已經跳槽﹐並且在下一輪的獎金支付後﹐可能還會有更多人離開。
週二﹐野村告知管理人員﹐前雷曼兄弟亞洲子公司首席執行長博泰(Jasjit "Jesse" Bhattal)將在年底卸任野村亞洲業務(不包括日本)董事長一職。他將是收購交易完成後離任的職務最高的前雷曼兄弟管理人員。記者未能聯繫到博泰置評。
預計野村週三將宣佈截至6月30日的第一財季利潤小幅增長﹐分析師原先預計將出現虧損。此前野村在截至3月31日的上一財年里創出了創紀錄的7,082億日圓(約合74.5億美元)的虧損。野村曾表示﹐該季度與收購雷曼兄弟有關的損失可能高達270億日圓。
野村幾十年來一直試圖向海外擴張﹐但成果有限。在收購雷曼之前﹐其高層管理人員對其作為獨立國內經紀公司並面臨被收購的可能性一直感到擔憂。
2008年3月擔任野村首席運營長﹐負責公司轉型的柴田拓美(Takumi Shibata)說﹐如果我們是家百分之百的國內機構﹐對於日本大型銀行或更著眼於國際業務的公司來說﹐我們會是一頓美餐。
除了收購雷曼兄弟在歐洲和亞洲的業務﹐野村一直在美國擴張。以前它進入美國市場的結果令人失望。90年代時﹐它涉足美國商業房地產貸款證券化的業務﹐幾年後就虧損了6億美元。在2007年﹐野村表示將關閉在紐約的抵押貸款支持證券業務。
不過近幾個月來﹐隨著越來越多的美國投行陷入困境﹐野村的情況有所改善。野村的管理人員說﹐由於金融危機﹐美國大型資產管理公司都希望與商業銀行和美國之外的機構建立更密切的關係。
週一﹐野村證券國際(Nomura Securities International Inc.)被紐約聯邦儲備銀行(Federal Reserve Bank of New York)指定為美國國債的一級交易商。本月初﹐奧凱利(Ciaran O'Kelly)從美國銀行(Bank of America Corp.)加盟野村證券﹐負責開展美國證券業務。野村還在為其美國固定收益和投資銀行業務部門大舉招人。該公司在美國的員工總數目前是855人﹐高於去年9月時的650人。
東京工業大學金融學教授、前野村銀行家Hiroyuki Ozaki說﹐野村比其它日本銀行業同行更具有國際視野﹐但與西方投行相比仍存在差距。
雷曼兄弟的國際業務在母公司去年9月15日申請破產保護後被擺上拍賣台。對野村來說﹐這是一個大好時機。當時﹐華爾街機構自身難保﹐而日本經濟看來基本沒有受到危機的沖擊。野村以2.25億美元收購了雷曼兄弟的亞洲子公司﹐僅以2美元就收購了其歐洲子公司。它在全球投資銀行業務的排名立刻得到提升﹐同時還獲得了對沖基金交易客戶。
然而﹐跨境收購很難管理﹐特別是金融業的收購﹐因為金融業的關鍵資產是人。舉例來講﹐2000年瑞士信貸第一波士頓(Credit Suisse First Boston)收購了美國公司Donaldson Lufkin & Jenrette Inc.之後﹐後者的很多銀行家都辭職不幹了。
從很大程度上講﹐野村去年收購的是雷曼兄弟的8,150名員工。雷曼兄弟的前高管說﹐數十位銀行家幾乎馬上就辭職了。比如﹐雷曼兄弟歐洲投行的負責人之一德羅斯內(Alexis de Rosnay)成了投行Lazard International的副董事長﹔他跳槽以來為多家公司的好幾樁大型交易提供了咨詢。雷曼兄弟歐洲聯席首席執行長班克迪(Riccardo Banchetti)和亞洲執行委員會的成員奧康納(Brian O'Connor)也離開了。雷曼兄弟的一些銀行家說﹐由於野村並沒有收購雷曼兄弟的美國業務﹐他們擔心在美國做交易的難度會增大。
野村的高管們說﹐為了留住雷曼兄弟的銀行家﹐野村承諾在兩年內保持他們的獎金處於業內頂尖水平。這樣的薪酬與野村通常的做法相去甚遠。據瞭解薪酬水平的人士說﹐在野村﹐一位部門主管可能每年能拿到25萬美元﹐而在雷曼兄弟﹐類似的職位可能會拿到數千萬美元。野村發言人拒絕就薪酬置評。
野村表示﹐截至去年12月31日的三個月中﹐員工薪酬總計為1,618億日圓﹐較前一個季度的801億日圓大幅上升。在金融市場下跌之際﹐勞資成本的翻倍嚴重打擊了野村。
薪酬上的差異引起了不滿情緒。一位在野村工作了20多年的資深銀行家說﹐我們應該重新協商雷曼兄弟銀行家的薪酬。
金融危機開始蠶食兩個經營體的收入﹐導致雷曼兄弟投行費用收入和野村的經紀傭金下滑。日本經濟陷入衰退。
去年秋季﹐為了降低成本﹐野村開始裁員﹔多年來﹐日本的公司一直不願這樣做。日本銀行家的預期一直是終身工作保障﹐隨著年齡的增長能穩步晉升。
野村說﹐從去年10月到今年3月﹐該公司在全球員工數降至25,626人﹐減少了2,100人的。
雷曼兄弟的銀行家在野村遭遇了一種不同的工作文化。舉例來講﹐野村的一個交易員小組在早上開會時會唱公司歌。
當被問及文章開頭提到的新員工培訓項目時﹐野村發言人說﹐男女員工都會接受商務禮儀培訓﹐由於後勤方面的原因﹐男員工和女員工分開培訓。
野村的一些管理人員嚴格詮釋公司對女職員的著裝要求。數位加入野村的雷曼兄弟員工說﹐野村管理人員要求加入公司的雷曼兄弟女職員去掉頭發上的挑染﹐衣袖的長度不能短於大臂中部﹐避免穿顏色鮮艷的服裝。這些人說﹐有數位女員工因“著裝不當”而被從交易大廳打發回家。
一位女職員說﹐我因為穿了一件短袖連衣裙﹐他們就讓我回家了﹐雖然我還穿了外套。她打算一收到承諾給她的最後一筆獎金就辭職。
據加入野村的雷曼兄弟員工說﹐野村的人力資源部在沒有詢問女職員在工作中是用娘家姓還是夫姓的情況下﹐就把一些女職員的電子郵件地址從娘家姓改成了夫姓。
野村發言人說﹐著裝要求公示在公司內網上﹐是為了確保客戶和同事不會感到不舒服。她說﹐改電子郵件地址是因為過渡過程中的一個問題﹔她還說﹐她不知道關於這些投訴是否已經解決了。
野村一直試圖融合兩種文化。在歐洲以及日本以外的亞洲市場﹐野村的員工來自各個國家。該公司已經將一些非日本籍員工晉升到了高級別職位上﹐包括全球固定收益部門主管尤瓦尼(Tarun Jotwani)。為了弱化公司以東京為中心的特點﹐野村全球投資銀行部門主管山道裕己(Hiromi Yamaji)遷至倫敦工作﹐而全球證券部門主管Naoki Matsuba遷至紐約辦公。
野村歐洲、中東和非洲部門首席執行長賽義德(Sadeq Sayeed)表示﹐以前野村的全球部門主管都是日本人﹐而且都在日本辦公。但尤瓦尼、山道裕己和Matsuba打破了這一模式。不過﹐野村的執行委員會仍然全部由日本人組成。
野村成立了一個分佈於全球的過渡小組以推動融合。據雷曼的銀行家表示﹐來自雷曼的高級投資銀行家開始抱怨﹐來自野村的銀行家總是陪著他們參加客戶會議﹐像有個“影子”跟著一樣﹐然後回頭向其他管理人士報告。野村發言人表示﹐這些銀行家是在幫助公司進行融合。
來自雷曼的銀行家表示﹐他們發現﹐野村冒著風險投入資本想達成為客戶提供服務的交易﹐但交易審批過程比當初在雷曼的時候要慢而且困難。當同一筆併購交易帶來一家以上投資銀行客戶時﹐公司內部就會因為誰提供咨詢而出現意見分歧。雷曼兄弟此前主要按照客戶支付的費用高低對客戶進行分類﹐而野村則更為關注與客戶合作時間長短等其他因素。
另一方面﹐來自野村的銀行家表示﹐他們的新同事太容易為了短期利潤而不惜拋棄公司忠實的客戶。
野村認定﹐其必須對後台基礎設施進行升級﹐重建日本以外的公司體系﹐以處理雷曼部門帶來的更多的交易量。前雷曼銀行家波祖巴(Rachid Bouzouba)目前是野村的歐洲、中東和非洲證券部門主管。他將這種挑戰比作是一個小雜貨店的出納突然不得不處理美國零售巨頭Costco的每日交易量。
據兩方的銀行家表示﹐數以百計的交易員在無所事事地等待公司的新系統組建並開始運行。這些銀行家說﹐金融市場今年年初開始復蘇﹐野村仍然尚未做好充分準備﹐把握有利的賺錢時機。
野村已經表示﹐計劃在當前財年將成本削減10%。據知情人士稱﹐公司已經繼續裁員﹐包括4月裁減的50名亞洲投資銀行員工﹐因此也催生了員工跳槽。野村發言人表示﹐4月份以來歐洲部門已經有大約100名前雷曼員工自願離職。
近月來﹐野村的財務狀況有所好轉﹐主要受日本業務增長以及來自歐洲業務的貢獻不斷增加推動。據倫敦交易所的排名﹐截至6月30日﹐按交易股票的價值計算﹐波祖巴負責的證券部門在券商中列第三位﹐去年12月時排在第82位。而在破產之前﹐雷曼佔據著頭把交椅。
一些前雷曼銀行家表示﹐他們仍然感到緊張。這些員工表示﹐他們固定獎金的最後部分將於10月1日發放﹐少數員工的獎金將於2010年3月1日再次發放。他們擔心此後獎金就會急劇縮水。
Alison Tudor

三星LED面板 將供應Sony

【經濟日報】2009.07.29
南韓媒體報導,三星電子正和日本Sony公司洽談,將對Sony供應LED背光電視面板。業界認為,三星電子可藉此提升全球市占率,Sony也能提高產品利潤,可謂雙贏策略。
韓國時報28日引述消息靈通人士報導,三星預計會供應40吋、46吋和55吋的LED面板給Sony,雙方若達成協議,Sony將在第四季推出數款側面發光型LED背光電視。
三星電子發言人拒絕證實這項計畫;Sony公司也不願評論,只說:「尚未作出任何決定。」
然而,分析師和市場觀察家都認為,三星出貨LED電視面板給Sony是「遲早的事」,因為三星一直希望在賺錢的平面電視業務上,與長期夥伴Sony加強合作關係。自2004年以來,雙方即合資經營名為「S-LCD」的液晶面板廠。
同時,Sony也需要在電視業務上有重大突破。去年Sony營運虧損高達2,277億日圓,是14年來首次出現年度赤字。
一位三星高階主管說:「三星想要擴大在全球LED電視市場的占有率,出貨給Sony,三星一定感到有點不自在,但這勢在必行,因為在次世代面板產業上,三星需要Sony。」
之前,三星證實將在忠清南道的湯井興建第11代LCD面板廠,新產線將耗資30億至40億美元。
三星的策略是專注於高階電視市場,特別是LED背光電視,這種電視的優點是高亮度、高畫質,螢幕超薄及能源效率高。

低價商機? 全都敗給保護主義

【聯合晚報】2009.07.29
2001年中國加盟世界貿易組織(WTO)以來,中國出口品就氾濫歐盟市場,來自中國的鋼鐵尤其造成強烈的衝擊。
2000年時,中國對歐盟的出口值只有670億美元,到2008年時,已激增到3570億美元。
規模2500億美元、員工總數42萬人的歐盟鋼鐵市場,因為勞工與環境成本高昂,也最禁不起中國進口鋼鐵的衝擊。代表歐洲鋼鐵工人的遊說團體Eurofer,就一直呼籲提高關稅。
美國的鋼鐵業者也同樣強力主張,應對中國進口品採取保護行動。
中國進軍歐洲無縫鋼管市場還是最近的事,2005年中國出口到歐盟的這類產品還只有3.5萬噸,2006年歐盟對俄羅斯與烏克蘭進口鋼材課微反傾銷稅,導致來自兩國的鋼管大幅衰減後,中國進口品便趁機崛起,去年的進口量已增至55萬噸。
不過,那幾年的全球經濟蓬勃發展,德國的出口業很輕易就吸收來自中國的額外鋼材,歐洲生商雖在2008年5月提出控訴,卻很難證明中國的進口傾銷對他們造成傷害。
去年低迷景氣惡化之後,歐洲鋼管製造商和他們的律師決定再次出擊。他們強調,雖然他們無法證明過往的損失,但在經濟衰退當前,未來的傷害威脅至為龐大,高關稅的保護是必要之舉。

印度通脹率將升至5%

英國《金融時報》詹姆斯•拉蒙特(James Lamont)新德里報導 2009-07-29
印度央行(Reserve Bank of India)昨日警告說,本財年(截至明年3月)印度的通脹率將升至5%。它還對該國新近再度當選的政府表示,後者需要在未來幾年內控制公共開支。
印度央行是在本財年第一季度貨幣政策報告中發出上述呼籲的。央行行長蘇巴拉奧(Duvvuri Subbarao)表示,政府必須說明,在把本財年財政赤字預期上調至GDP的6.8%之後,它將如何為公共財政尋找到更堅實的基礎。印度政府是在本月提出的預算案中,將赤字預期上調至這一16年來最高水準的。
印度政府計畫增加開支,以使該國經濟恢復全球金融危機之前的高速增長。
經濟學家們表示,他們擔心財政政策一旦放鬆,政府就將難以遏制公共開支。他們還對公共債務增多的後果發出了警告。有些經濟學家擔心,政府為了控制赤字將縮減基礎設施方面的支出,而不是增加稅收和精簡該國龐大的官僚機構。
經濟學家們曾期望印度總理辛格(Manmohan Singh)儘早在支出和經濟改革方面做出艱難的抉擇。
在預算案中,印度財政部部長慕克吉(Pranab Mukherjee)選擇在農村經濟和基礎設施領域進行投資,以使該國恢復前些年9%的年經濟增長率。但有批評認為,他未能說明政府將如何降低財政赤字。

南韓積極因應數位匯流,台灣呢?

2009-07-27 工商時報 【本報訊】
台灣與南韓同列為「亞洲四小龍」,過去40多年來,一直在國際經濟舞台上激烈競爭,但隨著時間的流逝,我們明顯越來越屈居下風。15年前,台灣出口貿易額較南韓猶勝一籌,如今則只及他們的一半。最近南韓國會通過為數位匯流預作準備的「傳媒三法」,估計將為韓國創造價值2兆韓元的新市場商機。遺憾的是,這類因應預備,台灣迄今仍停留在「只聞樓梯響」的階段。在這場全球性新產業發展的戰役中,台灣與南韓相較,顯然一開始就已落敗。
7月22日南韓國會在朝野議員激烈衝突中,通過報紙法、廣播法及網路電視法等「傳媒三法」修正案,主要內容為配合2012年12月底數位電視全面轉換完成,開放報業和民營企業集團可以投資電視台,廢除原來嚴格禁止跨媒體經營的規定。根據媒體報導,南韓所以推動此項修法及立法工作,主要原因有三:
其一是三家主要平面媒體朝鮮日報、中央日報及東亞日報,在網際網路、有線電視等新興媒體強勢崛起的衝擊下,不僅社會影響力急劇下降,其營運虧損也日甚一日,再不允許其跨電子媒體領域,終將走向關門一途。此點與包括台灣在內的多數先進國家,面臨的情況相同。
其二是韓國自1980年起立法採行「不對稱管制」,規定報紙不能經營廣播與電視頻道,但廣播電視卻可以經營報紙和電信,明顯不公平,也不利於市場自由競爭。韓國廣播電視通訊委員會主任委員崔時仲公開表示:「世界各國都在藉由消除行業壁壘,全力培植全球化媒體企業,也為經濟危機以後全球媒體地位的洗牌作準備」,因此過時的法律規範必須加以修正。
其三是數位匯流時代來臨,電視廣播與電信邁向一體化,韓國文化體育觀光部長柳仁村強調:「對韓國政府而言,重要的是建立可匯集多個產業的平台」,「遊戲、動漫、電影、電視劇等都與此有關,但目前還沒有融合這些領域的平台」,「如果媒體的相關法律得不到解決,就無法創建產業平台」。基於引導新產業發展的考量,李明博政府向國會提出「傳媒三法」的修法與立法草案。
Moss註:台灣加油,我國媒體充斥著我們是電子大國的言論,問題是遠雄的光世代為什麼要採用LG的系統?三星的八萬名員工平均薪資已達4000多美金,LG更高,他將她們的定位定在哪裡?思科投資20億在韓國作數位社區,到時可以整套系統輸出到全世界,不斷的複製賺取知識財與管理財

聚焦陶冬:一個明星分析師的15年

(2009-07-27)
對應於經濟環境,分析師成為今日社會最走紅的群體,尤其對其中佼佼者而言,比如瑞士信貸亞洲區首席經濟學家陶冬。的確,在某些時候,分析師的結論體現了驚人的預見性。
前傳
陶冬回憶:我在3、4歲的時候,晚上父母都在讀書,我也搬個小凳子在那讀書……
“當時考上大學,不過是比別人多讀過幾本書而已。”上世紀80年代,陶冬就讀於北京外國語學院,專業是日語。北京外國語學院位於北京市海澱區,其前身是1941年成立于延安的中國抗日軍政大學三分校俄文大隊,逐步發展為延安外國語學校,1954年更名為北京外國語學院,當然現在是北京外國語大學了。援引校方的資料,已培養了7萬餘名高品質的涉外人才。順便一提的是,學校共承辦了11所海外孔子學院。
陶冬的父親1958年畢業於復旦新聞系,陶冬事後調侃說,自己不是很聰明,沒有能夠子承父業,“後來就選了個‘簡單’一點的經濟學。”那麼說,確有其“內容”,80年代中期的時候,留學熱,但是中國的年輕人大多選擇理工科。當時陶冬考入國內一所財經類大學讀研究生,就在這個階段,美國猶他大學表示願意提供獎學金。
事實上,陶冬當時還沒有託福或是GRE成績,學校那麼做,一個理由是當時大學的經濟系甚至於還沒有中國學生。位於鹽湖城的猶他大學(University of Utah),創建於1850年,是美國頗具聲望的公立大學之一。可惜陶冬去得早了一些,2002年冬奧會的開閉幕式就在猶他大學體育場舉行,奧運村則在新建的學生宿舍。
陶冬在這裏獲得了經濟學碩士學位,之後又獲得了博士學位。不過在獲得博士學位之後,陶冬遇到了一個今天年輕人類似的問題,就業環境並不容樂觀。陶冬記起來他的日語專業,於是轉換思維,去了日本。上世紀90年代,以房地產及股市下跌作為引爆點,日本資產泡沫破滅,此前持續增長的經濟陷入長達10多年的徘徊。從事研究工作的陶冬觀察更為細緻,2009年6月,在《理財週報》主辦的一次論壇中,陶冬在演講中表示:日本是80歲的老人,80歲老人摔一跤是什麼情況我就不形容了,日本的人口老化問題極其嚴重,沒有內需。
1994年的時候,陶冬有了一次有趣的經歷。在朋友的婚禮上,他即興談了對H股的看法,說者無心,聽者有意,第二天他收到了邀請和免費機票,請他去香港看看。當然,背後的故事是一次人才招募,於是陶冬就進入了香港寶源證券。這個名字是香港叫法,另一個名稱是施羅德(Schroders)集團,其歷史可以追溯到1804年,1922第一個信託投資基金成立。1959年在倫敦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2000年時施羅德將其投資銀行業務出售給所羅門美邦。2005年8月與交通銀行聯合成立交銀施羅德基金管理公司。
1993年7月15日,第一家H股青島啤酒上市。香港投資者對第一家H股公司的上市反應頗為積極,認購率110倍,凍結資金851.8億港元,上市首日漲幅28.57%。H股也稱國企股,註冊地在內地、上市地在香港的外資股。香港Hongkong,取其字首。陶冬在香港寶源證券成為高級經濟分析師及中國研究部主管。
疲憊的職業
接下來就是亞洲金融危機。2007年9月陶冬在接受《上海證券報》採訪時回顧:在1997年初,我們就指出,一場以貨幣為觸發點的金融危機可能正在泰國產生,並可能對其他東南亞國家造成連鎖反應。1997年7月2日,泰國宣佈放棄固定匯率制,此後金融危機席捲東南亞,之後迅速蔓延到了韓國。而到第二年年初,印度尼亞的經濟嚴重衰退。同一時期,東南亞劇烈的變化影響到了聯繫密切的日本經濟。1998年8月,這一幕在香港達到了戲劇性的高潮,國際金融炒家最終被擊退了……
同一年,陶冬加入瑞士信貸第一波士頓,之後主管亞洲區經濟研究。介紹中說明:他側重對中國經濟的研究,同時兼顧亞洲區其他國家和地區的研究。瑞士信貸第一波士頓(Credit Suisse First Boston,縮寫CSFB),是瑞士信貸集團的投資銀行部,瑞士信貸集團是世界上最大的金融集團之一。
CSFB的名稱來源於兩次合併,1933年,基於《格拉斯-斯蒂格爾法案》分業經營的要求,波士頓第一國民銀行的證券業務和大通國民銀行的證券業務合併組成了第一波士頓公司。1978年,瑞士信貸介入,1988年,瑞士信貸第一波士頓公司成立。1993年,該公司在北京設立了代表處。
人力資源的需求對應了經濟環境的變化,“我從不起眼的分析員,做到一個在全球都有一點知名度的中國經濟分析師,離不開中國的崛起。”投資銀行業務對國人而言也是一個新生事物。2005年6月在西南財大面對師生的演講中陶冬如此解釋:經濟分析員是什麼?其實就是賺錢工具。我們分析經濟、作出報告,既幫客戶決策賺錢,也為自己賺錢。“我們機構人數不多,但創造的利潤往往可以達到一些知名企業的數十倍,甚至上百倍。”
陶冬透露了他的日程:7:00到辦公室,流覽美國、歐洲的最新財經資訊,速度要快,同時要有總結,接下來7:30有早會,需要發言……早會結束後,至少要給10多位元客戶打電話,溝通和提供資訊……12:00要和客戶共進午餐……下午的時候,有一個小時的時間,可以留給自己寫報告。接下來便是應付媒體的電話和查詢。晚上7:00香港結束了,紐約開始了,又是一輪早會、與客戶溝通等等。
其實一個細節就可以讓有類似經歷的人瞭解他的疲憊感,同一時期在接受《新聞晨報》的採訪時他說:我每天會收到400-500封電郵,80%不用看直接刪掉,15%需要分配給別人做,最後剩下的5%處理起來起碼花1到1個半小時。如果在辦公室還好,出差在外時晚上回到酒店可能已經近10:00,入房後第一件事情就是查電郵。今天你見到的客戶知道你在外面出差,其他99.99%的客戶認為你在辦公室,希望你馬上辦事情。
分析師的挑戰在於,你需要回答客戶所有的問題,這些問題或者的確都有答案,但是在一個迅速演進的世界中,需要不斷更新。當然,理解眾多脈絡相互的影響,需要長時間的積累。這一職業通常從助理分析師開始做起,陶冬認為最初的過程需要十年。當然,基於特定人群的機會成本,許多人在此之前便放棄了。
陶冬心目中理想的生活狀態是“上午9時起床,在晨風和鳥鳴中享受早餐,挽著愛人的手,在義大利的小路上散步”。陶冬表示,他不會永遠這麼工作下去的,這不為健康所許可。“我們這個行業就是一根蠟燭兩頭點,中間還被火烤著,很多分析員都面臨同樣的情況。”陶冬如是說。
過熱
我們認為中國經濟已經過熱,但症狀為過度投資,而不是通貨膨脹。我把這種現象叫做‘無通脹的過熱’。” 2003年8月瑞士信貸第一波士頓亞洲區首席經濟分析師陶冬同媒體分享了他的觀點。這一年春天,“SARS”或者“急性傳染性非典型肺炎”在廣東、北京等地蔓延,這一背景之下,經濟活動無疑是受到了影響。但是陶冬預計包括鋼鐵、汽車、化纖、移動電話等,三年後產能都會翻番。他將國內2003年經濟增長預測由7.1%調高至8%,也就是回到了在SARS爆發前的預測水準。
那麼為什麼這種經濟過熱不體現在物價上?
同期陶冬在《21世紀經濟報導》中發表文章,文中指出:首先,中國的消費物價指數中,食品佔有相當大的比重,占人口2/3的農村人口無需付房租而其他消費有限,這種結構對於反映占經濟80%的城市經濟活動顯得不夠敏感。其次,生產性投資過熱帶來的是產能過剩,之後是價格戰,因此製造業產品的零售價多呈下降趨勢。 陶冬表示,“從經濟週期來看,在2004年下半年採取更積極的調控措施並且開始調高利率之前,經濟增長並不會放緩多少。”當年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首次突破1000美元。
當時對於是否過熱,這個話題經濟學家之間頗多爭議。2004年3月《證券時報》刊載《經濟學家“激辯”宏觀經濟》一文,文中援引,林毅夫說:“突然間投資加速的背後原因是什麼?這是我和蕭灼基的分歧所在。”林毅夫進一步指出:固定資產投資增長率突然從1998年至2002年間的年均11.8%提高到28.4%,成為改革開放以來,真實的投資增長率增長最快的一年。
2004年CCTV中國經濟年度人物之一是馬雲,他成功創辦了一家面向出口的網站。頒獎解說詞說,“彙聚了全球220個國家和地區的550萬商人會員,每天向全球提供640萬條商業供求資訊。”從一個更宏觀的角度看,也反映了經濟結構性的特徵。
2006年1月國家統計局發佈公告,在根據經濟普查資料對國內生產總值歷史資料進行修訂後,2004年GDP增長率由原來的9.5%修訂為10.1%,前一年則為10.0%。
2001年之後很長時間,A股處於熊市,因此2003年QFII的推出,被認為是一個市場的契機,至少對深陷市場中的投資者而言,這種期待很迫切。QFII是Qualified Foreign Institutional Investors(合格的境外機構投資者)的簡稱,2003年7月9日QFII第一單的指令發出。
2003年12月,陶冬在接受《文匯報》採訪時表示:靠QFII把內地A股炒上去則不太容易。陶冬舉例說,臺灣在92年開始推行QFII,在推行首一、二年,只是出現“炒作”的作用。
經濟問題的特徵是,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許多問題回過頭來一看,十分清晰。
2008年7月陶冬在博客中寫道:10年前,如果有個人跟你說,中國的大故事我基本上摸清楚了,中國會有很大的出口熱,中國會成為世界的加工廠。第二個故事,中國會進入一段通縮期,這個人就是天才,如果聽了他的話,你就賺錢了。 這裏有一個問題,作為一個很忙的人,他怎麼會有時間寫博客?
博客
“報刊、網站上的中文稿,幾乎全是在飛機上寫的,暢想於飛機起落架收起和放落之間的頃刻寧靜,馳騁在飛機小桌板上的一片方圓。於是,文章往往只有千把字,題材則五花八門。”這是陶冬在《中國經濟熱點透視》一書前言中的話,該書屬於財經評論文章結集;當然,正好同博客對應起來。
問題在於,這篇文章流量很有限,事實上網站在頁面上做了重點推廣。而第一個網友留言,則希望他介紹一下對沖基金的基本原理。對陶冬來說,寫作的機會成本太高,收益有限:寫作是苦差事,對於像筆者這樣80%的時間在世界各地奔波的人更是如此。經常被編輯追稿,酒店傳真費用也多是天價。於是編輯周年洋回應:雖然編輯要費時把他們列印出來,但陶冬的書法可能會讓編輯們多了一份欣賞的閒適。陶冬成規律性的貼出博客在一年後,每週一CCTV早間時段的《證券時間》,陶冬會對上周的市場有一個匯總點評,2006年8月起,他把《每週全球市場焦點》的文字放在博客上,“本欄星期日晚在此博客登出,周一早於CCTV2中國證券出現。”再加上媒體上作品的匯總。
陶冬的博客分為四個欄目:看中國、看世界、言論集、訪談。他還為博客寫了前言:博客的出現,更將資訊由分眾引向小眾;作者發表言論的門檻更低,時間、手段更自由、更多元化;博客的開放式論壇,也使得作者與讀者之間更易於雙向交流……
“筆者自視為一個觀點製造者,在此博客中,希望將平面媒體在思想上的優勢和網路媒體在傳播交流形式上的優勢作一個結合。”然後,2007年9月的陶冬在接受《上海證券》報採訪時提及:我如果在博客上放一篇關於股市的文章,一天的點擊率能超過10萬。不過,我要是寫一篇關於經濟的並不枯燥的文章,點擊率則只有幾千……“我倒不在意點擊率,畢竟自己不是做媒體的,也不靠這個吃飯。實際上我認為,這幾千次的點擊率遠比那10萬更有‘含金量’。”
陶冬同網友之間還真有互動,網友留言,陶冬則作出答復。
對於寫作,陶冬其實頗有思考:經濟學畢竟不是科學,許多問題的真偽要若干年後才能知分曉,有些也許根本不存在對錯,這就縱容了經濟學家信口開河的壞毛病……筆者從來沒有想過做大經濟學家,也沒有能力發明什麼了不起的經濟學理論,只想認真地做點本份的事,多走,多看,勤思考,勤動筆,對得起讀者。
陶冬的博客內容的確是“五花八門”2006年8月的《大企業領袖:請拜德魯克為師》,文中指出:時下的粗放型經濟發展模式,已經到了非變不可的地步。以筆者觀察,中國白領們的智商不低,生產力卻不高。其原因是多方面的,管理不善則是突出的、共同的弱點。
結論則是,德魯克筆下的高效率企業和“知識工人”,對今天的中國很有參考價值。
彼得-德魯克被譽為“現代管理學之父”,致力於,透過組織這種工具,發揮人類創造力。或者這一階段陶冬的再研究有其內涵,德魯克預見到了1987年10月19日美股崩盤,“不是因為經濟上的原因,而是基於審美和道德”。“國內熱錢的跨境流動,在某種程度上可以縮小A股與H股之間的價格偏差。不過,除非國內資金百分之百地擁有H股,資金和機制決定了兩者之間不可能有完全的套戥。”
聲音
實際上,可能有所滯後,但是模型很符合2009年上半年的市場狀況。陶冬的理由是,“通覽世界現代經濟史,持續的負實際利率,無一例外地帶來房地產牛市;本國貨市匯率嚴重低估而升值已經開始,無一例外地帶來房地產牛市。”
2008年上半年,廣東出口產業狀況被關注。2008年8月《新財富》刊載陶冬的《廣東須防產業空心化》一文。文中稱,筆者預言,廣東1/3的出口企業會在今後三年內倒閉或轉型,而廣東省出口占全國總出口近30%,廣東出口產業的萎縮,無論對華南經濟還是全國出口都會產生重大影響。
陶冬認為,“內地人士對產業空心化體會不深。”
每年出口都會增長兩三成,很多年以來都是如此,雖然去年上半年,人們感受到了出口的壓力,但是類似結論仍然會被認為是輕率的;現在看來,經濟的變化,根本就不顧及人們對此一貫的認識。他預計“會採取一些措施,保住經濟增長”,但是“靠基礎建設投入所拉動的增長,所能帶來的盈利效果,一定不同於在消費主導或者出口主導經濟下的盈利增長。”
2008年9月《新財富》刊載陶冬的《全球通脹見頂》一文。文中指出:金融市場和衍生產品助孽是此輪通脹的另一個重要特徵。投機資金拉動商品期貨價格飆升,由此改變價格預期,再撬動現貨價格激漲。這種期貨推動型通貨膨脹,在經濟歷史上是前所未有的。除去對這一市場的總結之外,陶冬在最後指出:但是商品需求增長超過供應的這個大格局沒有變,太多流動性追逐越來越少的可投資資產這個趨勢沒有變。
11月,陶冬總結了經濟環境變化對國內經濟的影響:經濟本世紀以來,中國經濟再有連續5年的高速增長,中國加入WTO和房地產熱乃是本輪經濟增長的新超級因素。每次經濟高速增長之後,中國經濟往往有3-5年的偏低增長,伴之以經濟結構調整、增長模式調整、經濟體制調整。
“如果這個判斷是正確的,相信房市、股市都難見可持續的資產價格反彈。”
他進一步提出:危機後,開始落伍的歐洲、日本和新興市場國家中的精英(如中國、巴西、印度、韓國)將組成世界上的中產國家。過去曾受追捧的另一些新興市場國家,則可能被打回原型。6月末陶冬在接受《證券時報》採訪時表示,中國內地經濟在今年第一季度已經見底,他不認為中國需要推出新一輪的刺激經濟方案。陶冬預計,今年下半年會要求銀行控制貸款,而到明年貨幣政策將正常化,他預期明年將會最少上調利率200個基點。
果然如此的話,很多方面都將發生變化。
結語
市場中的參與者是順勢操作的,雖然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但是最終都是順勢操作的。然而市場撲朔迷離,需要有分析師,不斷總結,複雜模糊的各種趨勢。7月19日陶冬就當前市場總結:兩頭牛,架著一隻熊前行。美國銀行的盈利和中國的GDP,為疲軟的市場情緒注入了一劑強心針……

跨國匯款零時差 可免手續費 北富銀 玉山銀 推兩岸匯款當天匯達

2009年07月27日蘋果日報
國人國外匯款需求大,加上暑假是留、遊學匯款高峰,花旗、滙豐、渣打等外商銀行挾其全球據點優勢,喊出快速匯達指定國外帳戶外,更打出手續費減免;本國銀行也拼快,北富銀、玉山銀針對中國地區推出當天匯達的服務。
快速完成
滙豐銀行個人金融處負責人繆莉莉指出,根據滙豐銀調查報告顯示台灣對跨國金融服務有強大需求,但目前一般銀行跨國匯款交易需要1~5個工作天不等的匯款時間,除了資金到位時間很難預估,每次匯款也至少需要支付300~800元不等手續費。
滙豐銀對貴賓理財客戶提供22地「環球轉帳」,可於新加坡、香港、美國、加拿大及英國的同名帳戶匯款,同幣別匯款資金可即時到位,且不收手續費。
渣打去年底針對貴賓理財戶推出兩岸三地與新加坡三小時美元速匯服務,只要於台灣營業日下午3時前完成匯款手續,同時受款銀行同為渣打銀行,亞洲國家匯款可在三小時內成,同時一個月可以享有3次匯款免手續費。
兩岸匯款需求將大增
花旗全球速匯提供客戶全年365天、24小時即時無時差的網路跨國匯款服務,7月底前打出手續費5折優惠,方便客戶或家人在海外留學有臨時匯款需要時,可即時完成匯款,匯款零時差、環球資金能精準到位。
花旗銀行表示,目前初期鎖定以英國、加拿大、澳洲、新加坡、香港、中國等地為主,未來其他地區將陸續加入開放。今年7月金管會大幅放寬民眾或企業匯款到大陸,從之前的正面表列改為負面表列,銀行看好民眾、企業的兩岸匯款需求將大幅激增。
據點最多郵局,為爭取更多民眾透過郵局系統辦理兩岸匯款業務,年底前將持續開通更多的分局經辦該業務;玉山銀行也針對大陸地區匯款推出「玉山匯款大陸快車」,只要在中午12點前完成匯款手續,匯款下午3點前到達受款行。
至於台北富邦銀行則與大陸廈商行早在6月分即合作推出「兩岸通美元速匯」,廈商行行長高朝陽指出,只要在廈商行開設帳戶、台北富邦銀行開設外幣帳戶,在銀行營業時間內進行交易,即可在當日解付給收款人。

打帶跑、放空都出現

2009-07-27 工商時報
財富管理市場下半年趨勢尚未明朗,理專介紹給投資人的主打商品,混合短打、放空及零星出擊,仍能定位長期投資的,只有相當傳統的「基金定期定額」和「醫療險」。適合短打的金融商品強調「打帶跑」、甚至是能放空的保險商品,情況與上半年相當不同。
中信銀除長線型的基金定期定額,近期與安聯人壽合作,推出打帶跑的策略。主要商品是變額年金保險,以此架構「基金投資平臺」,並在幣別上增加變化,除原有的台幣保單外,外幣變額年金保單亦成為財管客戶的選擇。
由於新上架的變額年金保險,不須體檢、沒有健康告知,可以在標的間靈活轉換,更沒有解約費用,加上投資標的包含多檔指數股票型基金(ETF)、眾多基金、結構型債券,更有多、空標的可以選擇,躉繳門檻也不高,處理彈性很大。該行財管部門建議,因大盤情勢不明朗,投資者可以短打,選擇波動較大的原物料ETF,並以波段操作,屆及設立的停利點,就將保單解約。
一銀近期推出進階版神「基」妙算投資法,強調可以「跌時加碼、漲時減碼」全自動回應,延續既有特色,即「股債平衡配置、分散風險、自動停利」三大優點,投資人的投資組合中,涵蓋了收益穩定的債券型(平衡型)母基金及波動度較高的股票型子基金,並約定每月定期由母基金轉申購子基金,再由系統每日計算投資組合的報酬率,倘該報酬率達到客戶自行設定的停利點時,系統將於次一營業日自動贖回,贖回款項匯入投資人的約定存款帳戶。
一銀統計,去年11月推出至今,客戶投資筆數已達3,000多筆,投資總金額約15億元。

拿綠卡小心! 美國追稅追到台灣來

2009-07-28 工商時報
凡具美國籍、美國居留權或綠卡的企業主要小心!依美國新稅法規定,上述人士只要被公司授權,可簽名動用公司在美國境外金融帳戶的金融資產,最遲在今年9月23日前,要向美國政府「申報」境外金融資產的金額,否則,會被處重罰,據估計受影響人數不在少數,在美國境外的金融資產將被迫曝光。
不只如此,美國政府尚有更絕的「狠招」,規定從2010年起,外國公司或外國人只要在美國有營業行為,每年在6月30日以前都要向美國稅局申報公司或個人在美國境外的金融資產,否則也要重罰。
資誠會計師邱文敏表示,美國政府原本是為了防止國際恐怖份子活動、洗錢,規定綠卡、居留權、合乎報稅但居住海外的美國公民,在境外銀行全部帳戶存款「合計」超過1萬美元現金,所有的帳戶都要依法誠實申報境外銀行帳戶申報表格(FBAR)。
美國財政部原規定每年在4月15日申報所得稅時,同時要填寫申報FBAR,前者所得稅向內地稅局申報,後者資料寄到位於美國底特律的財政部。美國去年10月改為,二份資料全部都向內地稅局(IRS)申報
去年10月美國政府有新規定:
1、在美國境外的「銀行帳戶存款、衍生性金融商品、債券、有價證券等金融資產的全部帳戶的資產價值之合計,超過1萬美元,都要依法誠實申報,打擊範圍更大。
2、申報時間也更改,FBAR從今年去年資料起,改為在6月30日以前申報;如果以前從未申報的人,在9月23曰以前補申報,可以免處罰的「輔導期」。
3、申報的金融帳戶的內容也從原本的2部分,擴大為5部分,內容倍增。原本只要申報一個粗略級距金額,今年改為申報帳戶內整年間的最高餘額金額。
其中新增加規定,個人被授權可簽名動用的公司、法人的境外金融帳戶,也要申報該公司、法人的境外金融資產。
如果逾期不申報,內地稅局會對具有綠卡、美國籍的「個人」,處以「行政罰」,最高達10萬美元或該銀行帳戶存款、金融資產合計餘額的50%,相當嚴重。
例如,某公司的董事長具有美國籍,就要受美國法律約束。
又例如,很多台灣企業主因為當年留學美國,子女也具有美國籍或綠卡,這些第二代長大後,爸爸做董事長,兒子也往往擔任總經理,兒子個人簽名,或兒子與老爸聯合簽名,可以動用公司在美國境外銀行帳戶、處理境外金融資產,這種情形就要申報。
會計師表示,目前手邊已有許多趕辦申報的美籍台灣人,雖然大家抱怨很多,但重罰之下,傷更大,奉勸客戶還是乖乖申報。
邱文敏進一步說,明年起,台商在美國有營業代理人(常設機構,PE),不論是個人或公司法人,只要在美國境內有做生意的營業行為,明年起也要在6月30日前申報境外金融資產。如果不申報,會處以如上相同的罰責。美國政府對於境外公司如何處罰呢?邱表示,內地稅局可以要求台商在美國的應收帳款,優先繳給內地稅局罰款。

推電子書閱讀器

2009-07-28 工商時報
華爾街日報週一報導,三星電子也加入電子書市場行列!它在週一推出小螢幕的電子書閱讀器,並將在自己國家韓國進行首賣,以測試市場反應。
三星電子的5英寸碰觸面板電子書,將定價33.9萬韓元,約等於270美元。該電子書除了閱讀功能外,還可讓使用者寫入與儲存訊息。
該設備共有512MB的記憶體,高出索尼類似價格的閱讀器,不過卻低於亞馬遜Kindle的入門版,Kindle售價為299美元。三星電子書的厚度只有9公釐,重量為6.5盎司,較Kindle的10盎司輕。
三星目前還在努力研發能在其他國家銷售電子書閱讀器版本。該公司主管表示他們希望能在明年1月份的產業貿易展公開展示原型。
在韓國,三星與該國最大連鎖書店商之一的教保書店線上書店合作,由後者提供可下載的書籍。教保書店目前提供約2,500本書籍的電子版,大多是韓國書。
三星這款電子書閱讀書並不支援像是Kindle具備的無線下載或是上網功能。顧客必須先下載書籍到個人電腦,之後再載入該設備。

美歐信用卡危機

作者:英國《金融時報》派翠克•詹金斯(Patrick Jenkins)、 法蘭西斯科•格雷拉( Francesco Guerrera)、 薩斯基爾•朔爾特斯( Saskia Scholtes) 2009-07-28
米克•朗費羅(Mick Longfellow)的經濟狀況頻臨崩潰。他是一位一心撲在工作上的教師,娶了一個同樣努力工作的護士為妻,住在英格蘭東北部的紐卡斯爾。這對夫妻過去10年裏捨得為自己購置一些電器、設備,捨得為自己的家搞些更新換代。
他們安裝新窗戶。他們會購買適合他們家客廳的最大的電視機和音響系統。他們每一兩年就會更換汽車。此外,他們還有兩個需要寵愛的孩子,因此他們要靠賒欠過日子——數目不小。他們有商店賒購卡、汽車貸款、個人貸款以及信用卡。
現在經濟衰退,那些貸款方希望要回他們的錢。“銀行封閉了我們的透支額度。那是致命一擊,”朗費羅先生說。但由於家庭債務達到3萬英鎊(合4.92萬美元,3.46萬歐元),遠遠超過了他們每年的可支配收入,因此還清這些欠款要花很長時間。
對朗費羅一家來說,這是一個沉重的打擊。但將一個家庭的債務乘以全球那些處境更糟糕、並且失去了工作和家庭的數百萬人,問題所波及的範圍就顯而易見了。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估計,美國消費者的債務總額達到1.914萬億美元(合1.166萬億英鎊,1.346萬億歐元),其中有14%將成為壞賬。在歐洲,IMF預計,在2.467萬億美元的消費者債務中,有7%將成為壞賬,而且很多壞賬將出現在英國——歐洲大陸最大的貸款國。
在美國,“流血”正在進行。近兩年來,經濟下滑使得“透支的”消費者無法償還他們的信用卡、汽車貸款、學生貸款以及其他一度盛行的貸款,因此,那些銀行,無論是像花旗銀行那樣的巨頭,還是那些小規模的社區信用社,都在“放血”。
近幾個月來,金融體系最初的崩潰已成為一個噩夢。隨著失業率繼續攀升,房價持續走低,貸款違約率已超過歷史模型的範圍,致使許多美國銀行使用的用以預測損失的電腦模型失效。在危機的這個時期,貸方全無頭緒。
“我們要求金融機構的董事會坐下來,預測一下噩夢合理的走向,然後採取應對它們的措施,”美國抵押貸款機構房利美(Fannie Mae)前執行高管彼得•尼庫雷斯庫(Peter Niculescu)說道。他目前是金融諮詢公司——資本市場風險顧問公司(Capital Market Risk Advisors)的合夥人。
美國的報導令大西洋彼岸的銀行驚慌不安。現在的問題是,歐洲接下來會發生什麼,尤其是歐洲大陸最大的消費借貸市場英國。在英國,巨大壓力的具體跡象目前還未那麼明顯。
“尤其在英國,我們還未看到很多有關這方面(消費債務拖欠)的討論。” RiskMetrics信貸資料集團金融行業研究部負責人南森•鮑威爾(Nathan Powell)說道。“市場關注的是銀行的資本、流動性和抵押貸款風險。”
隨著世界大部分地區進入衰退期,為應對危機,銀行業惜貸已經有一段時間了——在衰退期,銀行的貸款業務會遭到損失。但一些專家擔心,那些在歐洲活躍的銀行(其中有很多銀行通過上半年在投資銀行業務上的迅速反彈已重現活力)是否還在仔細考慮那些可能會對利潤造成影響的消費者貸款賬目所帶來的破壞。
“失業率上升,不穩定的債務結構加深並延長這次衰退到何種程度程度,支援經濟將呈V字型恢復的人士對此估計不足,”倫敦Panmure Gordon公司銀行分析師桑蒂•陳(Sandy Chen)說道。
歷史模型告訴我們,在經濟衰退期,非保障消費貸款的拖欠率小於5%。儘管信用卡的拖欠率要高一點,在7%到9%之間,但公司可以收取更高的利息以抵消日漸增加的違約風險。
但這次衰退是非常規的——沒有人能說出它將有多糟糕。一些經濟學家辯稱,最糟糕時期可能已經過去了,但很多人相信,這是一次“雙穀”經濟衰退,並認為今年年底可能會出現另一輪需求下降。發生與否,第一個“穀底”的影響仍在整個現實世界蔓延。
在大西洋兩岸,失業率仍在上升——而且很快。有超過9%的、正處於工作年齡段的美國人現處於失業階段,是一年前的兩倍左右,而在英國,失業率為7.6%。普遍的預測是,美國和英國的失業率可能很快會超過10%——無疑,失業將成為消費貸款違約的最大原因。
然而,真正不可預料的是,一次能和上世紀30年代的那次危機相提並論的經濟衰退在創紀錄的消費信貸水準下將糟糕到何種程度。英國消費槓桿——欠款占收入的比例——10年來大幅增加,而這個比例在過去9個月內達到歷史最高,超過了170%——遠遠高於歐洲其他地區。
在美國,這一比例也在增加,徘徊在140%左右。上次衰退時,也就是在上世紀90年代早期,英國的消費槓桿剛剛超過100%,而美國的消費槓桿低於90%。“這次危機的嚴重性讓所有人吃了一驚,”RiskMetrics公司的鮑威爾先生說道。“毀約率和沖賬率(可能無法收回的貸款的比例)正在不斷惡化,其惡化速度超過了一年前人們的預期。”
歐洲的業內主管們開始效仿美國同行,他們對非保障消費貸款所帶來的螺旋式損失發出了警報,並將其視為他們最應當擔憂的領域之一。
“我們認為,總的來說,市場對非保障消費信貸的違約率太過於樂觀了,”西班牙桑坦德銀行英國業務部Abbey銀行的首席執行官安東尼奧•奧爾塔-奧索裏奧(Antonio Horta-Osorio)說。“我們主動減少了消費信貸,現在消費信貸的規模為三年前的一半。”
美國所遭受的一切在為我們指路。“危機始於次級抵押貸款市場,然後進入主要貸款市場,接著又影響到了汽車貸款市場,”美國信貸核算集團Fico公司首席執行官馬克•格林(Mark Greene)說。“現在它在逼近信用卡市場。”
過去18個月來,美國數百萬消費者入不敷出,非保障債務的拖欠比例也在日益上升,美國銀行和髮卡商一直在應付此事。自2007年1月以來,由於失業率激增,房產市場遭遇災難,股市麻煩不斷,致使停止還款的人數不斷增加,信用卡的虧損率幾乎增加了兩倍。
更令人擔憂的或許是,信用卡虧損率和失業率之間的長期關係在遭到破壞。信用卡虧損率過去緊密跟隨著失業率的趨勢波動,很少高於失業率,而高出失業率很多的情況只出現過一次。那是在2005年,當時在一個讓申請破產變得更困難的法律通過之前,很多借方宣佈破產,並對信用卡債務進行了資產減記。
但在這次經濟衰退期,其他領域的災難使得失業現象更為嚴重,從而致使信用卡損失率上升。6月份,穆迪公司的信用卡指數顯示,美國信用卡損失率達到近10.8%,為歷來最高,超過了國家9.5%的失業率。
隨著衰退加深,破產申請數也將再次接近2005年的水準,從而加劇了信用卡大崩盤。
對一些銀行來說,近幾個月來,信用卡損失已經加劇。由已於去年9月被摩根大通收購的問題銀行——華盛頓互惠銀行(Washington Mutual)推出的信用卡貸款違約率達令人驚訝的24%。美國銀行6月份的沖賬率接近14%,而違約率——沒有償還的貸款——達到1.9%,超過了花旗、摩根大通、美國運通、Capital One和Discover的總和。
在對19家大型放貸商進行了壓力測試後,美聯儲於今年5月表示,如果沖賬率平均達到18%到20%的水準,美國信用卡髮卡商的損失可能會超過820億美元。
這種損失被證明是一大問題,即便是在銀行認為他們已經平攤了風險的情況下。像花旗、摩根大通和美國銀行之類的銀行不得不拯救資產負債表外的那些幫助信用卡貸款融資的金融衍生品,因為這些衍生品受到了消費者違約的影響而變得衰弱。在英國,各銀行認為,他們比其他地方的同行們更加謹慎,因為他們擔憂4年前出現的大面積違約會重現,當時正值法令修改後,使得通過個人自願安排申請個人破產變得非常容易。這促使最大的貸款商——巴克萊銀行(Barclays)、英國Lloyds銀行、蘇格蘭皇家銀行、蘇格蘭哈裏法克斯銀行(現在是Lloyds銀行的一部分)以及滙豐銀行——提高貸款標準:少借,並且只借給那些擁有良好信貸記錄的人士。
但銀行沒有指出的是,在他們之中,有多少銀行會在關鍵時期放鬆他們的標準。就在金融危機之前的2007年,5大銀行(現為4大)開始積極擴張其借貸規模。巴克萊銀行是個典型——如在2006年調整了自己的消費借貸後,在後面兩年將其借貸規模從最初少於380億英鎊擴張至超過530億英鎊。Lloyds銀行和蘇格蘭皇家銀行所進行的那種擴張惡化了這些集團的資產負債表。
下月初,當英國銀行開始做半年報告時,他們將公佈那些壞賬最終將糟糕到何種地步。他們已做好違約率達到歷史最高水準的準備了。
關於消費信貸違約可能出現的模式,一種最好的見解是信用卡證券化這一利基業務——在這個模式下,銀行信用卡“應收賬款”或曰信用卡還款的二手包裹,其業績資料將每月公佈一次。
所謂的美國信用卡債務統合信託(Master Trusts)顯示,信用卡違約率在9%-18%之間,過去一年裏上升了50%-100%,而這個資料的增長多數是從2009年年初開始的。由於在今後6個月英國的資料趨於跟著美國的資料走,分析人士在緊密觀察英國信用卡證券化開始上升的跡象,英國信用卡違約率相對穩定,保持在7%-14%之間。
對證券化資料的關注也能起到鮮明的警示作用,提醒人們如果這次高槓桿率的衰退最終確實使信貸違約率達到創紀錄的水準,那麼遭殃的不僅僅是銀行了。分析人士估計,英國近1/3以及美國近2/3的消費信貸已被劃時代地證券化了。如果這些“債務包裹”變成壞賬——甚至變得比當前預想的情況更糟——那麼這將深深打擊那些艱難地持有這些債券的投資者。
那些投資者中,有一些是投資銀行——從而加劇了核心貸款損失的影響,而他們的商業銀行業務對手(或者是姊妹業務部)已經受到了這些影響。
摩根士丹利的分析師Huw an Steenis表示,在其他情況下,人們將更廣泛地感覺到痛苦的存在。他說:“我認為,目前更大規模的債券持有人是保險公司和退休基金。”對於像朗費羅家那樣的家庭來說,他們離退休還有10餘年,恐怕一場悲劇即將上演。

畢格斯:金磚四國 投資需求超強

【經濟日報】2009.07.28
紐約避險基金Traxis Partners經理人畢格斯(Barton Biggs)表示,今年全球兩大首次公開發行股票案(IPO)在中國和巴西登場,顯示所謂金磚四國(BRIC)的實力正日益壯大。
中國最大的住宅建商中國建築股份有限公司(CSCEC)25日於上海股市籌資人民幣501.6億元(73億美元),是16個月來最大的IPO案。
信用卡集團威士公司(Visa)的關係企業巴西威士網(VisaNet),6月則在聖保羅股市籌資84億巴西裏爾(43億美元)。
摩根士丹利前全球策略長畢格斯接受電訪時說:「毫無疑問,這顯示金磚四國日漸強大的實力。」他認為,金磚四國很明顯是全球成長最大的區域,亟需龐大外資進入。
根據彭博資訊統計,若以美元計算,今年全球20大股市中,金磚四國中國、巴西、印度及俄羅斯的表現勇奪前四名。
摩根士丹利駐紐約的新興市場策略師席爾法認為,投資人對新興市場資產有興趣,主要是看好中國和巴西會率先自這波二戰後最嚴重的全球衰退中復甦。
他說:「這凸顯出,新興國家資產的投資需求依舊強勁,特別是金磚四國那些公司,正趁資金市場情況好轉時籌資。」
中國建築是今年6月中國重啟IPO後的第五個IPO案,申購金額高達1.85兆人民幣(2,710億美元)。中國是世界第三大經濟體,受惠於政府人民幣4兆元的經濟振興方案,第二季成長7.9%,高於第一季的6.1%。
巴西威士網自6月IPO上市以來,股價已大漲17%,三倍於巴西股市的漲幅。投資人看好拉丁美洲最大經濟體的信用卡市場前景,紛紛前來投資。
印度今年則是自2003年來股市表現最佳的一年,這也激勵了IPO市場,印度富豪亞達尼的亞達尼電力公司(Adani Power )計劃籌資多達332億盧比(6.81億美元),這將是印度18 個月來最大的股票發行案。
券商Raymond James & Associates的首席投資策略師騷特說:「長期來看,我相信中國、巴西等國的IPO案絕對會越來越多,因為這些地區正持續成長。」

肅貪 中共今秋推陽光法案

2009-07-28 中國時報
為遏止日益嚴重的腐敗之風,中共可能在今秋召開十七屆四中全會期間,推出官員財產申報制度,成為中共整治腐敗的首創之舉。據稱,中共中央對幹部的貪腐了然於心,認為已嚴重影響黨的執政形象,民意亦早有期待,使得陽光法案的推出刻不容緩。
上(十)屆全國人大代表王全傑指出,在他五年任期中接獲民眾上千封陳情書,其中批評最多的是黨政官員貪汙腐化和聚斂財富,讓人深惡痛絕,民眾呼籲政府建立官員財產公佈制度。他本人亦三次向全國人大提出《黨政官員公示財產》提案,引起全國反響,媒體多次稱他為「最牛的人大代表」。
幹部腐敗問題 黨中央了然於胸
意外的是,深受民意歡迎的王全傑在本屆人大改選中未獲提名,因後繼無人,使他一心推動的陽光法案胎死腹中,留給民眾無限感慨。不過,最新形勢出現變化。
據新華社主辦的《瞭望》週刊最新一期披露,中共中央政治局上周舉行會議,決定今年九月召開十七屆四中全會,議程重點為「研究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黨的建設問題」,這是事隔十五年後中共中央再度提到「黨的自身建設」,其意義之重大不言而喻,顯示中共正面臨從革命黨向執政黨轉型的關鍵時刻。
報導稱,黨中央對幹部腐敗問題非常清楚,認為腐敗已經嚴重影響黨的執政形象,有可能成為動搖黨的群眾基礎的一大隱患。社會也早有期待,希望黨能推出一切有利於剷除腐敗的措施和制度,最受矚目的就是官員財產申報制度。作為當局喉舌的《瞭望》週刊相信,本屆四中全會將在社會期待下做出新的制度性安排。
公佈官員財產 新疆浙江已先跑
王全傑年初在其部落格中指出,在他連續三次提案後,他感到黨中央有一股整治腐敗的決心,之後胡錦濤和溫家寶對此公開講話,都談到「整治腐敗和政務公開」的問題,加上群眾對陽光法案的呼聲愈來愈高,他預感反腐措施將有新的作為。
不久,新疆阿勒泰地區和浙江慈溪市先行一步,向民眾公示官員財產,走向陽光法案的首航之旅。
王全傑還說,在他三次提案的過程中,不少省部級官員暗地為他打氣,一些廳局處長表明樂見官員公示財產制度出臺,說明不少官員也支持陽光法案。

滬深A股 全球最貴

2009-07-28 工商時報
中國滬深股市今年來多頭氣勢如虹,指數連番墊高,而A股的本益比同步高揚,據「證券日報」指出,目前滬深A股的本益比已達28.53倍,與4月初的18.51倍,提升逾5成。與國際主要股市相較,滬深A股是目前全球最貴的股票。
報導指出,在A股市場的大型股中,最新本益比為25.71倍,較4月初提升55.63%;中型股為47.13倍,較4月初高出51.35%;小型股為51.33倍,較4月初提高39.29%。
而進入7月份後,這種成長趨勢也發生逆轉,大、中、小型股的本益比,單月成長幅度分別為9.92%、12.19%、11.03%;不難看出,伴隨著大型股本益比的快速上升,市場泡沫化情況也日漸加劇。
報導提到,從滬深A股的本益比分佈情況,目前20倍以內的個股有56檔,20~50倍的個股有527家,而本益比在50倍以上的個股達到989檔。這種分佈狀態,與2007年A股歷史最高點的分佈十分接近,以上海股市為例,即目前的本益比分佈表現,接近6,124點的情況。
據統計,截至7月24日止,全部A股總股本加權平均的收盤價為11.13元人民幣(下同),與4月1日的8.1元的價格相比,上漲37.41%,且7月份以來平均股價,上漲11.3%。
報導說,與國際主要股市相比,A股股價水準明顯偏高。目前美國道瓊指數的動態本益比為13.07倍,那斯達克本益比為17.16倍;英國、法國、德國DAX指數的動態本益比,均在11倍左右。而日經指數本益比約22倍,俄羅斯IRTS指數動態本益比更低,僅6.16倍,恒生指數本益比約16倍。

量化寬鬆唔係印銀紙

2009-07-29曹仁超
7 月26日,周日。恒生指數升穿18763點(前跌幅38%)後,下一站係21317點(之前跌幅50%)。未來好淡爭持不向20000點而向21317點左右。自2007年第三季高潮到今年第一季,全球企業純利較2007年第三季回落40%。到今年第二季情況似乎穩定下來(金融業自2007年第三季高潮到今年第一季,純利下跌75%),導致3月9日起道指大升。到底這次係綠芽或熊市二期反彈?各有各說。
Economic Cycle Research Institute認為,美國經濟早自去年11月結束衰退;其領先指數(USLLI)自該月開始到今年4月,係過去六個月內有四個月係上升(USLLI領先指數由1919年開始製作,屬於美國最古老的領先指數)。理論係如六個月內有三個月是上升,便代表衰退在未來零個月到四個月內結束;不過, 1930年亦曾出現上升,但到了1931年USLLI指數又轉為向下。另一領先指數WLI早在2007年6月向下,2007年12月更跌至2001年衰退以來最低點,預示去年衰退出現。過去六星期WLI已向上,但仍未足夠支持復蘇快出現的理論。這次全球股市表現最好係中國,最差係日本。2007年第四季至今年第一季全球企業純利負增長因素,早在股價上反映出來。今年3月起股市上升,係炒到明年企業純利回升20%。中國經濟已出現V形反彈,至於美國經濟能否能在今年下半年出現U形反彈,以及香港經濟出現W形反彈?即中國人的消費能否帶動亞太區經濟向上?
經濟視乎點處理新資金
A 股肯定已係牛市,至於港股仍係牛熊未分(熊市中最大反彈幅度可以係前跌幅61.8%)。有一點要搞清楚,就是股市沒有預測能力,只是投資者對未來前景的預期(expectation, not forecasting!)。3月至今股市上升,係投資者預期今年底前經濟出現復蘇。是不是正確?好快就知。商品市場各國出口量減少30%至40%,以及工業生產減少20%至30%環境下,擔心今年上半年的上升亦只是牛市陷阱,例如油價重返75美元便可能是牛市陷阱,因為好多分析員把量化寬鬆貨幣政策看成印銀紙,其實係兩碼子嘅事。
印銀紙係增加貨幣供應去支付政府的財政赤字(此乃1980年前華府常用手法),量化寬鬆貨幣政策只係擴大聯儲局嘅資產負債表,即政府向銀行注資同時亦增加聯儲局的負債。這情況下會不會引發通脹?就要看銀行態度而定。如銀行把新增的資金借出去(例如中國),可以引發通脹同時刺激經濟增長;反之,如銀行把注入的貨幣只用作購買政府債券(例如日本各銀行過去的做法),不但不會引發通脹,亦無法刺激經濟保持長期增長,因為資金好快又回流番政府手中,並無流入市場,情況好似開動汽車引擎,但無放低離合器,令引擎動力並無傳送到汽車個轆度。政府向銀行注資只能令引擎轉得更快,至於銀行點處理新注入的資金,先影響實體經濟(例如中國GDP第二季已止跌回升;美國GDP則仍舊毫無反應)。
6月份美國新屋動工量回升意義並不大,因為費城交易所房屋指數走勢仍係一浪低於一浪。由2006年1月開始的回落潮至今方向未見改變,代表美國樓市泡沫危機仍未過去。Alt-A樓按重組要到明年下半年或2011年上半年先係最高潮,美國住宅樓價無理由可以改變大方向。
今年股價反映明年環境
2007 年10月至去年10月利用傳統工具分析股票的投資者已受到無情嘅打擊;今年上半年股市反彈力量之大,嚇到用傳統分析工具股票投資者不曉得。依家分析股票的方法已係「明日戰爭、今天來打!」,即去年股價已把未來一年可能發生的所有利淡因素充分响股價上反映出來,今年3月至今升市又把未來經濟復蘇可能帶來的好處,盡响股價上反映,造成股市如非大升便係狂瀉。1970年我老曹入行初期,最先學習係基礎分析(即價值投資法),其後亦涉及走勢分析,但自從電腦普及後,令走勢分析派人士大增,當人人在電腦上看住同樣圖表作同樣決定,走勢往往變成可以自我實現。其後大戶更利用反走勢去魚肉走勢派,漸漸趨勢投資法成為我老曹主要採用的工具。簡單的說就好像滑浪風帆者,利用風力乘風破浪,這個技巧看似容易其實好難,其中涉及技術及嚴守紀律(根據已制定的策略去買賣股票),要做到每次擊中牛眼就更難。你可以係滑浪風帆愛好者,但成為李麗珊奪取奧運金牌就好難。
根據加州Trim Tabs Investment Research的CEO Conrad Gann研究,發現基金投資者(即一般人)响2007年投入的新資金高達3000億美元,但在去年卻被拿走1500億美元(其中大部分更在2008年9月至12月股市低潮時發生)。Gann 認為,大部分投資者皆高價時先入市,在低價時先拋售;你是不是其中一分子?
經濟環球化有如一把兩刃劍 ──1980年1月至2007年10月,我地見到經濟環球化利好一面所帶來的全球繁榮期(只有日本係少數例外),去年起我又感受到經濟環球化下,利淡一面的殺傷力(例如去年的金融海嘯更席捲全球,以及今年上半年全球貿易量平均下跌20%,亞洲地區出口仍未見回升)。OECD組織估計,今年已發展國家購入亞洲地區出口產品將減少4.1%,擔心今年第二季亞洲各國GDP增長率回升不可以長期維持,但下半年全球股市卻炒第二季出現的所謂綠芽,兼响第三季進一步長大。但美國工業產能使用率至今年5月只有68.3%,較上一次衰退高潮1982年12月70.9%仲低;另一令人擔心的數據係NAR領先指數(代表商業樓價)已跌至十五年內最低,未來商業樓貸款將成為美國銀行業另一困難所在,其中5000億美元貸款將在未來兩年到期。英國的Travel & Leisure Index,自去年7月到12月大跌30%後,今年至今仍未收復之前失地,代表旅遊業响今年仍面對極大困難,明年中前仍難復蘇。
不過,好消息係透過量化寬鬆貨幣政策,各國政府把「大衰退」推遲了,但無解決到;只有中國經濟在今年第二季出現復蘇。未來世界經濟點走?你問我,我問誰?這次復蘇甚至在中國不同地區表現亦各異,例如四川成渝的營業額估計响今年上半年升幅由7.5%到31.5%不等,最出色應係安徽高速及滬杭甬高速(由上海、杭州到南京)。上月我老曹到南京、杭州及溫州等地開Talk,曾由南京坐車到杭州,然後再去溫州,發現有塞車現象;反之,深圳高速的營業額估計今年上半年下降7%到1.5%不等,因為珠三角一帶製造業仍然不景氣;同係內地高速公路,因所處地方不同而表現各異。
到底全球量化寬鬆貨幣政策,最後是成功定係失敗?英倫銀行主席金格响3月份曾說,透過大量注資的目的係影響消費決定,同時亦希望影響資產分配決定。如果成功刺激資產價格上升後如能增加消費便算成功。英國去年下半年存款每月減少0.5%,企業存款每月更下跌1%,情況同美國大蕭條期相似。實施量化寬鬆貨幣政策後,今年3月到5月英國存款每月上升4.3%及成功令資產價格回升,但6月份打工仔以每周計只有三十三個工作小時,接近1973/75年衰退期水平,亦係1964年以來最低,即量化寬鬆貨幣政策至今只能刺激資產價值上升,未能改善就業情況。失業者平均需二十四點五星期才能找到新工作,情況同過去二十年的日本接近,即低利率及流動性過剩只能刺激資產價格短期上升,卻未能改善就業情況及刺激消費上升。
日圓走強 恐傷經濟
日本這個全球第二大經濟實體自1990年至今,無論全球經濟表現如何,日本股市及樓價大方向都是下跌。1989年至今的地亦曾大量興建道路及隧道,亦曾採用量化寬鬆貨幣政策,日本政府的負債到2000年已相等於當年日本GDP的99%,估計今年更超過170%,但日本房地產價格仍較1990年售價回落50%到80%,日經平均指數較1989年12月低75%。今年日本個人儲蓄率已跌至只有GDP 12%,資金今年將全部被政府借去。
2000年起日本每一個工作人口背後有一個沒工作人口,今年更達到一點二個,估計到2020年達到二個、2040年達到四個、2050年達到五個。1990年到2000年日本出現迷失十年,日本本土無咩嘢可以投資,資金由日本流到海外去投資,賺錢後再回流,令1994年日本經濟出現短暫復蘇,2000年起日本社會開始進入老化期,但當2003年推出零利率政策刺激下,到2007年亦曾出現過短暫嘅繁榮期。到明年日本政府將首次面對來自日本人民的儲蓄資金少於政府發債所需。當日本人民的儲蓄不夠買起日本政府所發的債券後,擔心明年起日圓利率進入上升期,因為日本人口明年開始進入萎縮期,但日本政府負債仍按每年 7%至8%速度上升;加上日圓利率減無可減及今年上半年日本出口減幅更達到30%至40%。未來日圓利率每上升1厘,日本政府財務負擔多18%,明年起日本政府必須到世界各地去爭取資金(因日本人嘅儲蓄資金已不夠買政府所發嘅債)。擔心日圓滙價進入走強期,日本經濟經過二十年走下坡後仍未能復蘇,反而擔心進一步下陷。

康寧獲利挫81%

2009-07-28 工商時報
全球最大玻璃基板公司康寧(Corning)週一公佈最近一季獲利較一年前大跌81%,同時暗示需求復甦不如分析師預期的快速。受到財報不理想的打擊,康寧股價周一早盤下跌3.8%,為每股16.35美元,並且拖累美股周一早盤下跌。
康寧第2季淨利減少為6.11億美元,或為每股盈餘39美分,遠低於一年前的每股2.01美元。營收則年減18%為14億美元。該公司預估,第3季基板出貨量將是與前季持平或者「小幅」增加,意味需求減緩。康寧並且預估第3季的基板價格也不會復甦。受到平面電視需求反彈的支撐,康寧第2季基板出貨量躍升66%。
康寧預測,液晶電視的零售需求在今年下半年可望以二位元數的速度成長,但價格和獲利率都將與前季持平。康寧財務長佛羅斯(James Flaws)表示,由於需求好轉,康寧的玻璃基板廠開工率已回升到75%,高於一年前不到50%。但因經濟復甦腳步「不穩」,他們對第4季和2010年初的產能仍保持「謹慎」。
不過,紐約RBC資本市場公司分析師Mark Sue認為,康寧的前景預測略嫌保守,大環境比康寧預期的更具成長性。

中國內需概念夯!大陸烘焙業龍頭克莉絲汀將來台第一上市

2009 / 07 / 26
大陸烘焙業龍頭克莉絲汀本 (7)月向證交所申報輔導來台第一上市,證交所指出,克莉絲汀為今年第 12家申報輔導的外國企業,未來一旦獲准上市,也將成為台股首家烘焙業上市公司。
證交所提供資料顯示,克莉絲汀為台商羅田安於1992 年在上海所創立,至今已發展為全中國 21個城市、近 800 個自有零售門市店面、8間中央工廠,並在南京擁有一個占地 300 畝、11 條自動化生產線的中國最大規模生產基地。
克莉絲汀連 3 年被富比士雜誌選為中國潛力 100企業,並在 2007 年獲得中國烘焙連鎖企業 3項全國第一,包括直營門店第一、銷售總額第一及繳稅營利第一,亦為 2010 年上海世界博覽會指定商品之一。
克莉絲釘鎖定中國中高端零售消費者,在人潮流量較大且交通便利的精華地點設點,採取全面店面直營方式,以中央廚房每日配送,確保產品口味與品質齊一,同時降低生產成本,此一經營型態的成功也確實反應在獲利上。
雖已通過行業內最多質量安全認證,克莉絲汀仍想精益求精,於2008年下半年,從傳統的烘焙產業,升級為具有「GABA」(r-氨基丁酸)這種源自日本的胚芽乳生物技術,提供給消費者具有健康機能的胚芽乳、胚芽餐包、GABA 霜淇淋等生物科技食品。
今年旺旺、巨騰掛牌後亮麗的股價表現讓許多台商心動不已,證交所詢問電話不斷,證明台灣投資人對於優良企業的評價能力與渴望,也證實企業在成長茁壯的過程當中,的確是需要資本市場的大力扶持。證交所指出,未來克莉絲汀若上市成功,將可成為繼旺旺之後,又一檔大陸內需型上市指標企業,預計將進一步增添台股產業豐富度,帶動更多資金錢潮湧向台股。
大陸烘焙業龍頭克莉絲汀申報輔導來台第一上市,顯示證交所推動外國企業來臺上市,不再僅鎖定占台股過半的科技業,已將觸角伸向烘焙食品,甚至未來將擴及生化科技、流通事業等。證交所表示,只要是經營穩健,獲利能力優異,能為台灣投資人創造報酬的優良企業,均在推動之列,並未侷限於特定產業。
自去年下半年以來,證交所的推動方向已從東南亞擴展至大陸,本月更遠赴矽穀推動優良科技產業來臺上市,累積迄今已有 18 家優良外國企業申報輔導,2 家台灣存託憑證 (TDR)掛牌。證交所表示,為充分發揮籌資平臺的功能,將持續努力推動優良企業上市,解決企業籌資需求,並提供台灣投資人更多優質投資標的。

從潛在經濟成長率 看國家體質

(作者是花旗銀行首席經濟學家) 【經濟日報╱鄭貞茂】2009.07.25
日前美國聯準會在其半年經濟展望報告中,釋放出美國經濟在下半年即可結束衰退,重回經濟成長的訊息,預期下半年GDP成長率仍將低於潛在經濟成長率,僅呈現溫和成長,明年才會回復至潛在GDP成長率之上,2011年更將大幅超前。
聯準會對美國經濟的樂觀展望,加上聯準會主席柏南克在國會聽證會上表達聯準會短時間內不會對現行寬鬆貨幣政策採行退場機制,無疑對市場投資人產生很大的激勵效果,這其中所傳達的訊息是,病人體質在下半年即可好轉,明年即可回復至生病前的狀態,後年則變得更加強壯。
在經歷金融大海嘯後,美國經濟能夠在短時間內復原,除了空前的政策刺激效果外,也代表美國經濟體質不錯。
這其中,潛在GDP成長率就象徵一個國家的經濟體質。潛在GDP成長率愈高的國家,代表其長期經濟展望較佳;相對地,潛在GDP成長率較低的國家,代表其長期經濟發展速度較慢,投資人可能就不適合對其長期投資。
潛在GDP成長率與一般所講的實質經濟成長率之間的最大不同在於,實質經濟成長率可能受到短期循環性因素影響而產生波動。
換句話來說,每個人的體能狀況可能受到每天的作息活動而不同,昨天晚上唱卡拉OK唱到太晚或是看顧小孩太晚,第二天精神就顯得無精打采。
但潛在GDP成長率則不受到景氣循環影響,其變動通常是因為結構性因素所產生。以白話文來話,潛在GDP成長率就像是一個人的體質,不會因為一天睡眠不足就產生變化,但20歲的年輕小夥子和70歲的老年人體質就明顯不同。當然,每個人的體質都不一樣, 70歲老翁也有可以騎單車全世界走透透或是去參加鐵人三項運動,但20歲年輕人也有3,000公尺無法跑完全程。
在這一波金融海嘯過後,各國經濟都受到衝擊而造成經濟成長率明顯下滑,顯示這一波金融流感讓每個國家都發病。但各國體質不一,體質較佳的國家像中國大陸、印度等國,在輕微打個噴涕之後又是一尾活龍,但像歐元區與日本這種已步入老年的經濟體,其復原速度就比較慢,因此政府必須花更多的資源投入在各項擴張政策上,才能讓其病情不再持續惡化。
比較有趣的是,這一波金融海嘯除了產生景氣循環上很嚴重的經濟衰退外,對各國潛在GDP成長率也產生一些微妙的變化。換句話說,每個人在生了一場大病後(甚至嚴重到手術過後仍須在加護病房觀察一段時間),其體質也可能不如過去那麼強健;更嚴重的是有些運動選手在經過開刀後,其職業生活可能就此終止,無法再從事任何運動。
以上述美國聯準會對美國經濟未來幾年的經濟預測而言,這無疑是昭告天下,美國經濟體質沒有受到金融危機的影響,雖然經濟成長短時間陷入嚴重衰退,但兩年後又是一條好漢。
就中國大陸而言,雖然經濟體質仍屬年輕氣盛,在這次金融海嘯過後經濟成長很快就恢復,但仔細觀察,未來幾年中國經濟成長率很難回到過去幾年維持在二位數字的經濟成長。現在中國大陸經濟因為還算年輕,因此各項長期慢性病現在還看不出來,投資人可能也不在乎經濟成長10%與8%的差別,但若中國大陸政府未能好好利用這次養傷機會,好好調整體質,只求早日回到球場,經濟體質就有可能變差,並在幾年後爆發新的病症。
經由上述分析,各國政府在刺激政策之外,也應思索如何維繫潛在GDP成長率在海嘯過後能夠維持不變甚或提升。
從潛在GDP的構成因子來看(由生產函數),包括就業人口、資本存量與總要素生產力等三大成份,在這次金融危機過後,短期內失業率仍將偏高,廠商投資也將因為現有閒置產能而對投資採取觀望態度;總要素生產力也因技術創新停滯而裹足不前,因此政府除了創造短期就業機會、增加政府投資之外,應致力於產業結構調整,追求技術升級,才能改善潛在GDP成長率,超越金融危機前的水準。
其中,筆者認為最重要的,就是對研發經費與研發人員的重視,沒有一個國家可以長期仰賴人口增加、資本累積、但要素生產力不進步而能持續推升經濟成長率的。

Sony 將與夏普合資面板廠

【經濟日報】2009.07.25
日經新聞報導,Sony公司可能出資逾1,000億日圓(11億美元),與液晶顯示器(LCD)競爭對手夏普公司合資生產LCD面板。
Sony去年曾宣布將在日本西部與夏普合資興建3,800億日圓的LCD面板廠,並持有34%股權,但雙方始終未能就投資比率與股權分配達成協議。
日經新聞24日報導最新發展後,Sony股價上漲1.72%,收每股2,370日圓;夏普股價以960日圓收盤,上漲4.2%。
日經新聞報導,兩家公司預訂7月底前完成合資計畫細節,Sony初步將投入500億至600億日圓,最後投資金額可望超越1,000億日圓。
分析師指出,由於LCD平面電視市場持續成長,這項合資案可讓Sony取得穩定的面板貨源,夏普也可獲得分攤設廠成本的合作夥伴。Sony副會長中金本良治表示,這項與夏普的面板合資案,將「大幅提升Sony的市場競爭力。」
夏普表示,這座位於日本三重縣土反井市的LCD工廠預定今年10月開始運作,以趕上訂單逐漸回升的平面電視市場需求。這座工廠將是全球第一座第10代LCD面板廠,生產成本比舊世代的面板廠顯著降低。

財管市場 找不到促銷主軸

2009-07-25 工商時報 【陳碧芬/台北報導】
國內錢滿為患,各銀行財管部門近日卻猛拉警報,就因為找不出促銷主軸的金融商品!步入第三季以來,因新政策頻出及股市盤整,影響到財管新商品設計與規劃,理專們現在人人喊苦,沒有誘人的投資商品能說服客戶掏出錢來,沒有業績回報銀行、也無法向客戶討好。
財政部認定投資型保單需要課稅,進一步打擊目前已低迷的財管業務。近日財管市場受政策的衝擊,還有境外連動債停止上架,金管會嚴格管理銀行出售保險商品,外銀沒意願及能力發行與台灣連結的新金融商品等。
目前各金融機構財管部門的「暫行」行銷策略,其一,絕不推銷客戶單筆大額買進基金、債券或連動債,其二,台股將以上下1,000點的區間盤整到第四季,不鼓勵客戶追價或追高;其三,即使股市大盤真的下跌千餘點,亦採分批、低價買進個股或股票基金;其四,進行中的定期定額基金購買,繼續維持繳款,不輕易停扣。
現階段大環境的情勢,不利於積極性的投資佈局,是財管部門有志難伸的主因之一。永豐金證券證券分析師陳昆仁,以台股大盤走勢為例指出,截至昨天,大盤指數在本週內有4次攻頂7,000點失敗,理專人員因此猶豫於向客戶推薦進場,加上去年投資市場大敗的陰影作崇,如今寧可採取謹慎作法,陸續建議客戶逢高獲利出場。針對獨鐘股票相關投資的客戶,背負客戶獲利表現的理專們,則祭出紀律要求,以定期定額買進股票基金或指數型商品為主,絕對不要讓客戶再次遇上重大損失。

股場賺錢唔易

曹仁超2009-7-20
7 月19日,周日。高盛第二季純利34億美元,係上市以來最多一季;而發放花紅,平均每位僱員可獲60萬美元(當然不是平均分配)。另一方面,CIT卻面對破產命運。兩間都是金融機構,表現卻可以如此極端!從通用汽車申請破產到比亞迪(1211)發展電動汽車引發股價狂升,證明寬鬆貨幣政策下,實體經濟在萎縮而虛擬經濟却極之吸引投資者。投資市場早已成為「夢工場」;從1987年股災到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2000年科網股泡沫爆破到2007年金融海嘯,泡沫一個又一個破裂然後由另一泡沫取代;投資市場甚至不再係投機,而係「賭」眼光,情況有如賭場內開「大細」。買中者賠雙,買錯者一無所有。
中國今年上半年出口減少22%,新增貸款上升201%情況下,物業出售額上升53%。汽車銷售上升17%、零售上升15%,令GDP第一季上升6.1%、第二季上升7.9%。估計第三季上升8%或以上、第四季上升9%,中國今年經濟成功出現V形反彈(Too good to be true)。
圖表不能分析指數
上周道指形成頭肩頂後,200天線獲支持抝腰反升,估計本周挑戰6月11日8877點。再次證明我地不能用圖表去分析指數走勢;分析指數走勢仍以移動平均數最為有用。我老曹再次強調,圖表只能用作分析個別股份走勢。
至今恒生指數仍在16740至19162點之間浮沉,股市經過長期信貸擴張期後,在2007年10月出現信貸爆破,急跌至去年10月。各國政府先後提供刺激經濟方案後,全球股市先後回升。美國在利率跌至接近零後,道指亦從今年3月6日6469點回升到6月11日8877點;基於Last in, First out理論,這次股市最遲上升係道指,理論上最先回落亦應該係美股。從3月到6月的美股上升,到底是熊市反彈或是綠芽?美國住宅單位仍有超過一百萬家,在未來四年內需重新訂下供款條件(俗稱Arms),新供樓負擔平均上升。理論上,美國樓價在2012年前無法見底;何況美國失業率仍上升中,但6月份新屋動工量又回升,今年3月起採用的量化寬鬆貨幣政策,能否扭轉美國經濟大方向?
黃金交叉陷阱
我一代香港人好幸運,本港共經歷過三次繁榮期。第一次由1967年到1981年,共十四年;第二次由1984年到1997年,共十三年;第三次由 1998年至2007年10月,共九年。第一個上升浪恒指升幅高達二十六倍;第二個上升浪恒指升幅亦達二十二倍;第三個上升浪恒指升幅只有五倍。香港經濟經過三浪上升後擔心已進入A、B、C下跌浪,第一個巨型下跌浪由2007年10月開始到2008年10月結束;可能係巨型下跌浪中的浪A,跌幅達到 66.5%。通常在大跌市之後未來十二個月,恒指可出現一段幾大升幅的日子(例如1984年7月13日至1985年8月19日,恒指升幅達 129.4%;1989年6月6日至1990年7月23日,恒指升幅76%;1995年1月23日至1996年2月16日,恒指亦回升 68.3%;1998年8月13日至1999年7月5日,恒指升幅達到122%;2003年4月25日至2004年3月1日上升68%。過去五次恒指大跌後的反彈平均升幅達到92%)。7月份亦出現恒指50天線升穿250天線訊號;如是熊市第三期出現,例如1998年8月13日恒指由6544點上升之時,政府動用1000億元入市吸納恒指成分股,不但成功擊退國際大鱷,並令恒指在同年12月出現50天線升穿250天線【圖一】,確認牛市重臨訊號後一直上升到2000年3月,這個牛市才結束。另一次升市從2001年9月21日恒指8894點起步,到2002年6月恒指50天線亦升穿250天線【圖二】,但事後證明只係走勢陷阱,恒指由2002年4月高位12000點回落到2003年4月份8331點低位,跌幅達30%。今年7月50天線又再升穿250天線,這次又如何?
輸二成要止蝕
經濟周期話我知,股市波幅可以好大,任何投資者皆逃不出經濟周期的影響。假如有人在1973年3月恒生指數1774點時入市,便要等到1981年7月先能打和(這個是未計金錢購買力在七年內的損失)。至於在1997年8月8日恒生指16820點入市者,要等到2000年1月先打和。不幸的係2007年 10月30日恒指31958點入市者,更加不知道幾時先能打和(就好似在1997年第三季的本港購入普通住宅物業者,至今仍未打和)。有人問點解虧損一旦達到20%便要不問理由止蝕?理由係虧損一旦達到20%,未來必須賺回40%先能打和。如等虧損擴大到50%或以上,在未來必須賺回100%以上先能打和。如類似2007年10月到去年10月的大跌市,跌幅達到66%,更必須賺回133%先打和。情況好似燒傷皮膚20%面積仍有得救,一旦燒傷面積達66%便極之難救。因此,無論幾時亦不容許在投資上虧損超過總投資金額20%。如經濟向上周期如在高位入貨,亦需等七年時間先能打和;如將經濟向下周期投資者在高位入貨,何時先打和(日本人已等了二十年、仍未打和)。
1973/74年及1981/82年二次香港經濟大衰退後,雖然恒指由1974年12月至1976年3月從150點上升到465點(升幅210%),實體經濟要到1978年先繁榮起來。至於1982年12月2日嗰次恒指由676點上升到1983年7月21日1102點,升幅63%,實體經濟亦要到1985年先繁榮起來。這次恒指由去年10月27日10676點上升到今年6月12日19161點,上升79%,如香港經濟係明年復蘇,代表這次黃金交叉訊號係真的;反之便係另一次走勢陷阱。各位應記住,股票市場不是一處經常好容易賺錢嘅地方(The market is not always that easy to take advantage of)。
債券先係贏家
1970 年我老曹剛開始寫文章,有前輩話香港係一個「發達容易、搵食艱難」的社會。這下回顧,真是好佩服呢位前輩嘅眼光。在1970年隨便買一個住宅單位(當時五百呎住宅單位,只賣6萬元);又或買隻大藍籌股(當年恒生指數100點),今天已係一千幾百萬元身家的小富翁啦。1990年後發現日本人「保持富有」日漸困難,1997年後輪到香港人保持富有亦日漸困難;2007年後甚至美國人保持富有亦愈來愈困難。市場開始把富人分類——有錢有智慧者,仍然可以繼續富有落去;反之,只憑一時勇氣亂博一通而一朝發達者,卻面對淘汰,例如1997年的神童輝就係典型有勇無謀者。2007年10月後的富人淘汰賽,便更激烈;在1997年時林行止提出我老曹都附和的意見——1997年起的投資市場應持盈保泰,因為自1997年起,香港已進入It's a hard life to be rich時代(保持富有愈來愈困難)。
世界銀行宣布,今年全球GDP收縮2.9%,而不是年初估計上升 1.7%。聯儲局已買入房貸證券共1.25億美元去阻止信貸收縮,今年秋天前完成購入3000億美元國庫券;但美國實體經濟又如何?全球經濟增長能力已被去年嘅金融海嘯摧毀了。雖然今年上半年股市大升,但美國人仍不敢消費。世界銀行主席佐利克畀G8的信認為,今年下半年經濟仍十分嚴峻,同時亦不肯定復蘇可以在明年出現。滙控(005)主席葛霖認為,雖然金融危機發生快二年了,但最惡劣的日子還未過去!Federated Fund策略員Ross認為,今年3月到6月的美股上升係熊市反彈;估計標普500將今年每股獲利只有40美元(如不計撥備,每股獲利63美元)。標普500公司中有二百五十二家公司的「內幕人士」在過去十四個星期,都在大手出貨(內幕人士買入同賣出的比例由3月份1比1上升到6月份9比1,係過去二年內最高)。標普500平均P/E十八點五倍,較過去三十四年平均P/E十六點八倍略為偏高。Jeremy Grantham(GMO主席)認為,去年起我地正面對七隻瘦牛,因2008至2014年美國企業純利升幅極有限,當美股企業純利進入低增長期,能否支持標普500的十八點五倍P/E?
戰後美國人的借貸膨脹愈演愈烈,到2007年終於出現泡沫爆破。美國人由開始時只是借錢做生意,然後借錢買樓到最後借錢消費。到2005至2007年美國人更進入零儲蓄率的時代。
不過,今年6月美國人儲蓄率已重返7%,擔心明年更進一步上升到9%。2003到2007年美國消費者共借入7萬億美元作為消費用,到去年已頂不順,借錢消費已大減。依家美國一億個家庭年平均收入只有4.3萬美元.美國5月份貿赤260億美元,係1999年 11月以來最少。入口減少0.6%,出口上升1.6%。
根據Ibbotson Associates計算,自1926年起美國股票平均每年回報率高出長期債券6.5%。家吓10年期債券利率3.8厘,即標普500未來升幅必須可以媲美過去五十年(每年平均升幅9%),才可把資金留住在股市。美國經濟自五十年代起,出現二個超級大牛市(只有1966到1982年係上落市),未來可以咩?好多人或許沒留意過去二十年(1989年6月17日到2009年6月17日),標普500平均每年只能上升7.7%;反之,10年債券平均每年回報率達8.7%。股票在過去二十年早已跑不贏債券了。
日本GDP曾二度大增
從 1929到1932年期間,道指亦曾出現過110%反彈,然後又再回落至1932年。至於日經平均數從1990年至今,升幅超過20%共有八次,但現在日經平均指數仍較1990年1月低75%。1990年起日本經濟由高增長期進入低增長期,令一度高企的日本股市及房地產價格,進入長達二十年的調整期。由於日本居民的高儲蓄率及擁有大量海外投資;加上政府實行低(或零)利率政策,過去二十年日本並沒有出現類似南韓、泰國、印尼甚至香港的V形經濟,只是慢慢咁由燦爛走向平淡。
過去二十年日本GDP亦曾出現二次較大幅度增長期:第一次是由1995至1999年,為期五年,主因係日圓滙價由1994 年嘅78兌1美元回落,資金從海外大量回流日本所引發;隨着美國科網股爆破,2000年起日本經濟又再次陷入衰退。第二次係2001年小泉上台後推行一連串金融改革;加上2004年起實施長期零利率政策,令日本經濟自2003年起出現復蘇,到2007年隨着美國次貸危機爆發而結束亦只有五年。

谷月涵:台股軋空行情蠢動

2009-07-25 工商時報 【張志榮/台北報導】
台股連續第四個交易日挑戰7,000點大關未果,然花旗環球與瑞銀證券台灣區研究部主管谷月涵(Peter Kurz)與董成康昨(24)日倒是異口同聲認為,台股資金動能豐沛的程度超乎想像,台股幾乎已無大幅回檔風險,指數站上7,000點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谷月涵更將今年底指數高點由7,000點上調至8,000點。
更重要的是,谷月涵指出,所謂「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繩」,因有去年下半年股市大跌陰影,日前外資圈瀰漫著一股保守氛圍,認為指數漲多須回檔,但以目前台指選擇權賣權和買權的成交量比(put-to-call ratio,PCR)為歷史高點來看,「軋空」行情蠢蠢欲動,尤其是國內投信法人,現金部位高達16%。
台股看回不回,從原本市場預期必須跌破6,000點、一路漲到欲挑戰7,000點,董成康指出,包括台灣商業氣候指數(business climate index)與工業生產數據都呈現穩定向上走勢,搭配超乎想像的資金動能,只要能持續下去,台股未來要出現大跌走勢機率已是微乎其微。
台股資金動能之強,連老經驗的谷月涵都感到不可思議,他指出,以目前新台幣匯率與貨幣總供給成長態勢看來,未來將有巨大的資金洪流會支撐台股,他更坦承,這回將年底指數高點由7,000點上調至8,000點,以目前市場投機氛圍與投資價值來看,確實是有點風險。
若論台股投資價值,谷月涵認為,目前2009年20倍的本益比雖然不算逼近歷史高點、但也不算便宜;至於8,000點指數高點,則約為2010年23倍本益比與2.1倍股價/淨值比(P/B值)。
谷月涵點名,中國內需科技與金融股將是接下來帶領台股攻克7,000點、並向8,000點叩關的關鍵,目前台股首選標的包括:第一金控(2892)、元大金控(2885)、友達(2409)、鴻海(2317)、聯發科(2454)、聯強(2347)等6檔,其中友達、鴻海、聯發科、聯強幾乎都跟中國內需題材沾上邊。

各部會進行分工

2009-07-25 工商時報
行政院決加速推動ECFA的諮商進度!劉揆昨天召集推動兩岸ECFA洽簽的跨部會協調會,進行有關諮商分工,據悉,政院督促製造業及服務業相關主管部會,應儘速就列入早期收穫條款的項目提出談判立場,以早日研擬我方談判策略。
劉揆昨天召集經濟部、經建會、陸委會及金管會等相關部會首長,舉行有關推動ECFA協商分工的祕密會議,會中經濟部並報告中經院完成ECFA個別研究的成果報告。
據了解,經濟部認為,目前製造業及服務業各產業類別的諮商政策研擬,由各部會分工的現況十分順利,應可續依目前機制推動,由各部會準備提出談判立場。
例如工業局負責列入早期收穫清單的製造業類別的資訊收集,並與產業界研商談判策略立場,弱勢產業研議爭取採延後降稅時程或關稅配額策略,爭取10~15年調適期,建立風險管理機制,強化大陸商品進口監測等;而金管會負責銀行、證券及保險等業別市場准入,及對等開放的政策研擬等。
相關人士表示,未來10月進入官方協商,陸委會當然會加入談判代表團,但眼前最重要,是各部會須就先各產業談判立場先研擬提出,未來才能提至跨部會機制討論。
未來是否比照WTO,由經建會負責談判策略的總協調窗口,昨天會中並未具體討論,也尚未拍板定案,但目前研究工作都照表操課,且進度部分超前,年底協商完成,是否加開一次江陳會洽簽架構協定,將視國內政治及兩岸氣氛,及協商結果而定。
據了解,服務業方面,除金管會的金融產業市場准入須列入早期收穫清單外,仍會有其他部會主管的服務業項目可能提出來討論,不排除包括律師、會計師等市場開放問題,也可能列入討論,目前仍由相關部會評估中。
兩岸洽談列入早期收穫清單項目,製造業包括紡織、機械、石化、汽車及面板等總計近1,000項左右。經濟部下週將對外公布中經院針對製造業及服務業洽簽ECFA的效益評估結果。

定存沒人愛 6月狂減1701億元

2009-07-25 中國時報
定存出現「棄存潮」!根據央行統計,6月定期性存款餘額為19.3兆元,較5月存款大減1701億元,多流入活期性存款內,以伺機進入台股。與5月定存餘額19.4兆元,較4月減少1288億元相較,行庫主管預估,此現象將持續到年底。
目前一年期定儲利率約0.7%,因為利率實在太低,民眾只好將資金往高利處挪移,於是乎高利保單、外幣人氣仍旺,許多民眾將定存放到活儲,伺機投資台股。
定儲利率0.7% 民眾紛解約
究竟這股「棄定就存」情況,有多明顯?央行統計,光是6月單月,定期性存款便減少1701億元,比台股單日總成交量還多。在活期性存款部分,6月淨增1367億元,目前餘額為8.56兆元。資金何去何從,由此可見端倪。
在活期性存款暴增的「加持」下,代表股市資金動能的貨幣總計數M1B,6月年增率為17.03%,創近五年來新高。代表整體市場資金供給的M2,6月年增率8.15%,央行解釋,是受到外資持續淨匯入,及上年比較基期低所影響。
M1B創5年新高 資金動能足
券商主管指出,M1B繼4月超過M2,形成暌違兩年不見的「資金黃金交叉」後,6月差距又再度拉大。這代表,外資、內資銀彈充裕,換言之,台股要破7千、甚至上1萬點,錢絕對不是問題,一定夠。
不過,6月M2年增率高達8.15%,已衝破央行設定之2.5%至6.5%目標區,資金有過於浮濫之虞。對此,央行經濟研究處副處長陳一端指出,去年此時,資金大舉匯出時,該月M2年增率更低至1.7%。因比較基期偏低,6月M2才會超過央行目標區,唯央行將密切觀察此現象。

東京風向球-日本,時間貧困的工蜂國度

2009-07-25 中國時報 【黃菁菁】
最近讀了經濟評論家勝間和代的一篇專欄,上面寫著:「日本在金錢上也許不比其他國家貧乏,但是勞動時間長,自由時間短,可以說是時間貧困的國度。」讓我深有同感。
日本人一向被視為勤勞的工蜂,主動放棄休假、超時加班工作都被視為理所當然,然而為了勤勞工蜂的美譽,所付出的代價與犧牲之大,可能連日本人自身都從未仔細估算過。
仔細想想,自殺、過勞死、少子化等問題不都是時間貧困之下的產物嗎?
和日本友人聚餐時,常會提起另一半的下班時間,讓人驚訝的是,日本主婦們從周一到周五幾乎很少有機會跟丈夫一起吃晚餐,有的人更因丈夫加班夜歸而連面都見不到,孩子的上學和教育問題幾乎都由女主人一手包辦。
這種情形不只發生在一般上班族家庭,即使是負責商議研擬少子化問題對策的國會議員和國家公務員也是一樣。嫁給眾議員後藤田正純的日本女星水野真紀在接受雜誌的採訪時提及,她的丈夫忙得都回不了家,五歲的兒子全由她和父母照顧。
有媒體爆料指出,後藤田夫妻感情不好而分居,水野的經紀公司還急忙解釋說,後藤田平日忙著國會的公務,經常住在國會議員宿舍,周末還要回老家選區忙著選務,夫妻倆要住在一起實有困難,這是現實問題,並非夫妻失和。
日本有育兒休假制度,即不管是上班族或公務員,家中有未滿一歲的嬰兒需照顧時,夫妻都可請育兒假,即老公也可請長假在家協助育兒。這聽起來是相當人性化的休假制度,但卻很少有人感謝雇主的美意,說得正確一點是,很少有人承受得起如此的美意。
厚生勞動省調查指出,日本男性想請育兒假,或是想縮短上班時間提早回家育兒者都超過三成,但只有百分之零點五的人真正請育兒假回家照顧小孩。
即使有人想請育兒假,但是在請假前總會擔心,再回到工作崗位時,職務會不會被別人取代?工作會不會銜接不上?心想不請假也能度日,乾脆就忍耐一下,而這麼一忍,就苦了老婆了。難怪有越來越多的日本女人不想當生兒育女的機器,不要結婚,寧可單身快活度日子。
在日本公司工作也不難發覺,許多勞工都是心甘情願要超時勞動、免費加班的,長久下來也就見怪不怪,不只勞工認為那是理所當然,雇主也認為是理所當然,反過來卻讓準時下班、按照規定休假的人變得有罪惡感。
勝間說,日本人在花錢上習慣斤斤計較,但是對於時間卻不懂得斤斤計較。事實似乎如此,在歐美不管付出的勞力和時間,一定會跟老闆計較到底,付出多少勞力就要有多少報酬,日本人卻正好相反,沒有習慣去計較薪資、條件,有些人甚至是只問付出不問收穫。
前幾年日本政府大力推動節能環保,規定各省廳下班後要關空調,害得許多公務員冬天還要冒著風寒挑燈夜戰而感冒。每看到東京入夜後,辦公大樓仍然燈火輝煌,便常想這不只是浪費能源的問題,而是不知道有多少個家庭的小孩盼不到爸爸回家。
日本政界近來常在討論少子化問題,想出的辦法不外是,提供生產、育兒補助金,協助未婚男女找另一半,增加保育和醫療設施等。事實上,如果日本的家庭男主人經常缺席,女主人無法兼顧工作與家庭的現狀繼續維持下去的話,父母勤於工作吝於給小孩時間的話,再多的少子化對策也是空談。

威脅Android正貨 山寨機以30%價格 搶大陸市場

工商時報2009/7/24
山寨機大軍磨刀霍霍,以3.5折搶進中國Android手機市場。根據中國媒體報導,中國手機設計公司已經開發出Android完整解決方案,預計8、9月提供給中國手機品牌業者與山寨機業者使用,計畫在年底前將Android手機在中國的平均售價壓低至1,500人民幣,相較於目前宏達電友好企業多普達,在中國推出第一款OPhone定價高達5,000人民幣,山寨機價格帶只有多普達正貨的3至3.5折左右。
中國移動、中國聯通紛紛大力支持Android平台,中移動已經推出基於Android平台加上中移動自有服務、內容的OPhone,中聯通也計畫仿照中移動,推出UPhone,而Google在網路上開放Android原始碼供任何人免費下載,更讓中國眾多山寨機業者有極高興趣搭順風車。
不過,聯發科現有晶片組都是針對功能手機設計,晶片組的處理速度沒辦法跑得動Android平台,必須在聯發科晶片組外加應用程式處理器才行,但聯發科專為智慧型手機開發已久的應用程式處理器,預計今年稍晚才會推出,在這段空窗期,被聯發科平台寵壞的中國山寨機業者根本不知該如何是好,成為山寨大軍尚未大量進軍Android的主因。
根據中國媒體報導,深圳地區的中國手機設計公司已經採用三星的應用程式處理器,完成Android平台的軟硬體整合,計畫8、9月間推出第一個版本,硬體成本將控制在100美元以內,初期價位帶目標是 1,800人民幣,並預計今年底前將Android手機在中國售價壓低至1,5 00人民幣。

貶很大 台幣變亞洲最弱貨幣

新台幣疲弱不振,除日圓外,昨天新台幣貶值幅度大於韓元、星幣、港幣等,並且收在最低點的三十二.九五五元,貶一.五三角,弱勢新台幣再現。
央行外資 終場前雙突襲
新台幣昨天原本在平盤附近區間整理,但終場前央行及外資發動突襲,一舉把新台幣從平盤之上打到貶值一.五三角,匯市交易員表示,新台幣升勢宣告結束。昨日兩大外匯經紀公司總成交量為九.八一億美元。
根據資料,昨天新台幣貶值幅度為○.四六%,以往貶得更兇的韓元,僅小貶○.一九%,更不用說其他港幣、星幣、馬幣及泰銖等全面走升,除日圓之外,新台幣幾乎可說是亞洲最弱貨幣。
匯銀人士指出,昨天台股開高走低,新台幣雖然撐在平盤,不過賣壓一直都沒少過,因此,尾盤回貶可預期,只是沒有想到「會一舉貶超過一角」。
貶逾1.5角 超乎預期
昨天新台幣最高到三十二.七六元,最低到三十二.九五五元。
33元 將是防守關卡
匯市交易員透露,早盤因為適逢月底,有出口商拋匯力道支撐,所以還能勉力收在平盤之上,但最後一盤由外銀發動資金匯出,央行隨後也適度調節,兩股力道正式讓新台幣由升轉貶。
匯銀人士分析,台股四度上攻七千點未成功,外資已經逐步有小量匯出,但因台股量能尚未退散,只要能保持高檔震盪,外資不要轉往海外,新台幣回貶幅度應不致太大,估計三十三元將是防守關卡。

0.03秒秒殺 對沖基金獲利密技

2009-7-25
金融海嘯重創全球,但讓美國華爾街好奇的是,對沖基金以及諸如高盛等大型銀行是如何在金融體系幾近瓦解後,這麼快就賺了大錢?其中一個答案就是神祕的高頻率交易(High-frequency trading),也就是運用超強電腦的自動買賣程式系統。有了它,交易員就能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下單數百萬張,輕鬆駕馭股市、偷窺其他投資人下單,甚至微妙地操控股價。
高頻率交易系統 去年海削210億美元
高頻率交易系統的聰明程度與速度,非其他投資機構、平凡人乃至尋常電腦所能企及,光是去年就創造二百一十億美元的獲利,成為股票交易新寵兒。
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在一九九八年授權電子交易,此舉的目的是要開放市場給任何有桌上型電腦與新想法的人。但如今個人電腦已無法和華爾街的電腦匹敵,強大的電腦運算,一秒就能執行數百萬張下單,而且同步掃描數十間公營與私營電子交易市場。
先下單並同步取消掛單 大鑽市場漏洞
高頻率交易員因為先下單、再幾乎同步取消掛單,時常令其他投資人感到困惑。市場規則的漏洞,讓這類交易員得以提早窺視其他人的交易狀況,而且他們的電腦可以迫使反應慢的投資人放棄獲利,然後趁別人發現蹤跡前快閃走人。
高頻率交易員也能透過各個交易所的競爭來賺錢,因為這些交易所都會支付小額手續費給成交量最大與最活躍的交易員,看誰最先下單,通常每股就能領取四分之一美分。在買賣股數動輒以百萬計的情況下,即使交易員是賠錢買賣,只要虧損不多,交易所提供的小額手續費也會變成大錢。
高速電腦 華爾街新軍備競賽
紐約泛歐證交所的梅肯說:「這已成為科技的軍備競賽,贏家與輸家的分野是在比誰的動作快。」
高頻率交易員的崛起,有助於解釋紐約證交所為何日均成交量自二○○五年以來已大漲一百六十四%。據證交所聲稱,人數不多的高頻率交易員目前占所有交易的一半以上。
以本月十五日英特爾公布強勁盈餘後的隔天為例,若干投資人已嗅到商機,準備大買網通晶片大廠「博通」股票。反應慢的交易員面臨一個難題,就是如果一次大買,就會露出馬腳並推升股價。所以他們按照華爾街慣用手法,分批下單買進。開市後一秒鐘,博通股價為二十六.二美元。但所有的潛在賣家沒有在同一時間看到買單,只有高頻率交易員在短短○.○三秒查到若干買單。雖然市場理應確保每一個人同時看到下單,以確保透明度,但法規漏洞讓諸如那斯達克等交易所允許交易員只要付費,就能比別人更快看到下單。
在不到半秒內,高頻率交易員洞燭寶貴機先—博通買盤大增。他們的電腦開始收購博通股票,然後用更高價回賣給反應慢的投資人。隨著高頻率軟體全力發功,上千張委託單立刻湧入市場。自動程式開始在數毫秒內下單、然後取消,目的是確定反應慢的投資人願意用多少價位買股。最後電腦算出若干投資人的上限價是二十六.四美元,於是高頻率程式開始掛二十六.三九美元的賣單。結果是反應慢的投資人為了買五萬六千股而付了一百四十萬美元,或是說如果他們也採高頻率交易,就不用多付七千八百美元。

陳冲:今年簽MOU 明年ECFA

2009年07月25日蘋果日報
MOU最快8月 金管會:一定與市場准入一起談
兩岸何時簽訂MOU(Memorandum of Understanding,金融監理備忘錄),金管會主委陳冲昨日首度鬆口表示:「今年一定簽MOU、明年簽ECFA(Economic Cooperation Framework Agreement,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金融議題將優先。」
兩岸商議
第二次江陳會兩岸簽訂金融合作協議之後,市場一直期待簽下MOU,讓7家銀行辦事處可以升格為分行,包含保險業、證券業投資中國的限制也一併解除,但兩岸遲至7月仍未簽訂MOU。
金融議題將優先談定
據了解,中國銀監會、證監會、保監會最近密集與台灣的金管會銀行局、證期局、保險局3局洽談中,預計金融專業內容部分,7月底可望底定,MOU有機會在未來一、兩個月內簽訂,最快8月就可簽訂。一旦兩岸主管機關敲定內容後,接下來就由陸委會與國台辦就簽訂的時間、地點洽商,目前雙方有共識,不會在第三地簽訂。
陳冲過去也強調,簽訂MOU不應只著重時間表,一定要「瓜熟蒂落、水到渠成」,不過,陳冲昨日雖然沒有直接承認這2個月內就會簽訂MOU,不過也首度對時程表鬆口,他說今年會簽MOU,明年簽訂ECFA,並且將金融議題列入ECFA優先談位置,而不再以沒有時間表回應。
尹啟銘:年底前完成
經濟部長尹啟銘昨也表示,在新加坡與中國商務部長陳德銘交換意見的情況良好,雙方對達成共識,7月起開始共同研究,10月起進入協商,盼在今年底前完成協商。
尹啟銘更說:「陳德銘相當認同台灣提出的規劃進度,中國也有高度意願積極推動。」尹進一步表示,陳德銘認為7~9月雙方共同研究,10月協商的步調非常好。至於協商的時間要多久?尹啟銘則說,目標是在今年底前談定,下一階段將交由江陳會簽署,最後則送交立院審議。
陳冲在盤中釋出MOU已經有時程表的訊息,但是昨日金融股卻沒有反應,表現落後大盤。法人表示,MOU的時程愈短愈好,時間拖愈長對金融機構、銀行業者愈不利。
法人:金融股不追高
法人表示,若是先簽MOU,雙方隨後才談市場准入,對銀行業者來說根本沒有意義,而且MOU簽訂之後,馬上可以市場准入,7家辦事處升格為分行,卻不能承作人民幣業務,這對銀行業者來說,也不是太大的利多,所以關鍵在於銀行業何時可以開始承作人民幣業務。
對於MOU時程已出爐,金管會官員表示,MOU與市場准入部分,這兩個一定是一起談的,因為雙方在談MOU的條文的時候,一定會討論在何種情況之下,台灣的金融業可以投資中國市場,所以一定是一起談,這也是造成MOU簽訂時程延宕的原因之一。
大慶證券研究部主管陳唯泰指出,基本上,兩岸的金融合作是勢在必行,只是時程進度的問題,建議投資人不用太過度反應。他認為,近期金融股對任何MOU的相關消息,都已出現利多鈍化的疲態,建議大家不用急於追高。

MOU年底前才會簽

2009-07-25 工商時報
兩岸金融合作備忘錄(MOU)簽署時間點,可能又延後了?金管會主委陳冲昨(24)日接受媒體訪問時指出,MOU已到了最後階段(final stage),但他也指出,一般MOU簽署需為時一年,由於兩岸MOU是從今年初開始著手,此一說法,被外界解讀為:MOU簽署恐將拖至年底前才完成。
陳冲對此僅表示,兩岸MOU簽署的速度,一定比和其他國家的MOU還快。至於是否會在年底前完成?他沒有否認。但MOU的簽署時程,最早傳出今年5、6月完成,到現在可能要等到年底,也被視為,主管機關刻意放緩MOU簽署的腳步。
陳冲昨(24)日指出,立法院財委會前往大陸訪問時,大陸銀監會主席劉明康主動釋放善意,承諾願意提供任何協助。
而兩岸在接觸簽署MOU的過程中,也比平常跟其他國家的MOU,花費加倍的人力和時間,顯示雙方都有很大的意願,認為具有必要性。
他表示,依照過去的經驗,和外國簽署MOU時,通常約需要一年的時間,有些國家甚至需時更久;例如:先前和比利時簽署的MOU,中間接觸往來的過程,大約4年;但兩岸MOU的速度,一定會超越其他國家,比其他國家還快,現階段MOU內容已到最後階段,由於台灣使用繁體字、大陸使用簡體字,重要性較低的文字細節,還有待確認。
至於事涉兩岸市場准入的兩岸經濟合作協議(ECFA),他表示,金融服務業列入ECFA早期收穫清單的阻力不大,因兩岸金融主管都願意積極促成,若無意外,ECFA可望在明年初簽署。台灣金融業可在ECFA架構下,獲得比其他外資更優惠的待遇。
對於國內金融機構準備前進大陸,他也指出,台灣有銀行在5年前,就去大陸設立辦事處,證券業更是早在13年前就有辦事處設立,台灣金融業的準備已經OVER了;惟尚未設立辦事處的銀行,像是:國營的台灣銀行等,未來開展大陸業務,會相對辛苦些。

ECFA的「早期收穫」機制並非白吃的午餐

2009-07-25 工商時報
「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常常陷入說不清楚的困境,且不同陣營之間的政策論辯也多半流於牛頭不對馬嘴。兩岸關係的高度敏感固然是主因,另跟兩岸先後在本世紀初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也脫不了干係,導致ECFA涉及WTO所規範內容(以貿易為主)任何權利義務之改變,都必須受到額外約束。
ECFA的輪廓在經濟部拋出「三顆蛋黃說」之後,似乎是愈來愈明朗。主要將涵蓋攸關貨品貿易、服務貿易,以及投資等三大領域的自由化,並擬透過「早期收穫」機制,讓包括石化業、機械業在內的部分台灣產品出口到中國先行免關稅,以期抵銷「東協與中國自由貿易協定」對台灣所造成的差別待遇。陸委會向來主張ECFA旨在爭取「公平貿易」,背後邏輯應在於此。
除非綠營能夠提出更多正當、有力訴求並集結足夠反對能量,否則ECFA上桌談判的態勢已定。然而,ECFA除了預期利益之外,自然也必須考慮成本面,包括產業調整與部分勞工失業等經濟社會成本,否則即難謂周全,而這部分截至目前也已獲得社會相當的注意力。反倒是有些容易被忽略的問題,未來可能隨著談判的啟動而陸續浮現,前面所提到且台灣興匆匆的「早期收穫」就是一例。
WTO的運作原理為「最惠國待遇」或「非歧視精神」,任何會員針對貿易所承諾的關稅減免或市場進入條件,原則上不能有差別待遇,除非另有但書或例外規定,一般講的自由貿易協定(FTA)或關稅同盟即是,主要則要求簽約成員必須讓彼此「絕大部分的貿易」(一般指9成)在「一段合理期間內」(一般指10年),完成比WTO更進一步的自由化。
此外,開發中國家(或獨立關稅領域)之間另可根據「授權條款」成立自由貿易區,除了必須履行將相關決定通報WTO的義務之外,此類協定並不需要符合上述遠較嚴格的成立條件,容許只有少部分的產業加入自由化行列。如此一來,需要上談判桌的產業別因具有選擇性、自由化進程寬鬆,所以談判也容易,一般而言雖然實質經貿效果不大,卻廣受歡迎。巴西與阿根廷等國的「南方共同市場」、東協自由貿易區(AFTA)、東協與南韓貿易協定,以及屢被提及而且也是ECFA所欲效法的「東協與中國全面經濟合作架構協定」,其實都是援引此一條款而來。
依據「授權條款」而來的貿易協定主要採分段式自由化,通常也冠以「架構協定或協議」,並跟「早期收穫」措施有所聯結。一方面保留彼此經貿自由化的內容與時間彈性,另一方面也為步向涵蓋範圍較全面的自由貿易協定預作準備,而這似乎也頗符合兩岸目前局面與ECFA的規劃方向。
然而,當初台灣乃以已開發經濟體身份加入WTO,所以「授權條款」並不適用ECFA,連帶包括石化業、機械業在內殷切期盼的「早期收穫」機制,究竟能否實施,到時候可能也會出現爭議。即使一如國內某些學者所主張,將ECFA解釋成「FTA過渡協定」,但因畢竟不是「授權條款」,恐怕也無法解決此一難題。
事實上,如果台灣單方面因國內部分產業界的壓力而將「早期收穫」機制納入ECFA,則必須承擔ECFA的後續內容(尤其是貿易部分)萬一談不成的後遺症,因為屆時WTO其他從事跟「早期收穫」相同產品貿易的會員,理應有權要求台灣給予適當損害賠償。回到談判起初點來看則更清楚,因為「早期收穫」的關係,台灣將因此比中方更沒有讓ECFA破局的本錢,所以談判與議價能力將大打折扣,這當然不利於台灣整體利益。
換句話說,「早期收穫」並非白吃的午餐,應儘量避免使用,即使在不得已而必須動用的情況下,加入的產業數目也絕對不能太多。例如應以明顯受到「東協與中國自由貿易協定」差別待遇的產業為限,至少不能有「韓信點兵,多多益善」的心態。目前傳出還有更多產業,包括金融服務業都將列入「早期收穫」規劃,顯然並不適宜。

台灣6月M1B、M2繼續黃金交叉 活存大增1367億元 M2超越目標區

2009 / 07 / 24
台灣央行今(24)日公佈貨幣總計數,6月M1B年增率上升為17.03%,主要因為銀行定存流向活存,使活期存款大增1367億元,活存年增率18.9%,創2004年8月以來新高;M2年增率因外資淨匯入、也上升為8.15%;M1B年增率再度超過M2,連續3個月出線黃金交叉。
央行經研處副處長陳一端表示,上半年M1B及M2平均年增率分別為8.19%及6.99%,M2已經超越央行目標區,但增加的原因來自國外部門,央行可控性較低。
雖然活期存款也大增1367億元,定存大減少1701億元,但證券劃撥餘額減少705億元,確實也反應到台股6月成交量上:6月M1B及M2月增率分別為0.69%及-0.33%,也都低於5月。
陳一端進一步表示,M1B 年增率是2004年9月以來新高,M2年增率也是2004年6月以來最高;央行對M2年增率目標區設定在2.5%-6.5%,M2超越目標區,但貨幣數量成長來自國外部門,不是來自授信擴張,中央銀行可控性較低。
另外,6月外國人新台幣存款月底數減少428億元,平均數增加67億元;外匯存款月底數減少441億元,平均數減少172億元。外資6月維持淨匯入8.83億美元,但遠低於5月的69億美元
6月準備貨幣日平均數為2兆2980億元,比5月減少309億元或-1.33%。流通中通貨減少123億元,金融機構存放央行準備金減少186億元。6月日平均準備貨幣年增率比5月的14.96%下降為14.26%。累計今年1-6月準備貨幣的平均年增率為13.17%。
6月底主要金融機構放款與投資月增率為-0.46%,年增率也由5月底的0.95%下降為0.13%,主要因銀行對民間部門債權減少所致。
若包括人壽保險公司與信託投資公司放款與投資,加計主要金融機構轉列催收款及轉銷呆帳金額,及直接金融,全體非金融部門取得資金總額年增率為0.33%,也低於5月底的0.57%。

2009年8月28日 星期五

中國股市吹起危險泡沫

2009年 07月 24日陳穎嘉
本文作者陳穎嘉(Sherman Chan)為穆迪經濟網經濟分析師﹐負責分析中國、香港、印度和越南經濟﹐同時跟蹤主權財富基金狀況近幾個月中國的投資者情緒大為好轉。受政府強有力的措施推動﹐經濟正在迅速復蘇。據報道﹐今年迄今為止﹐已有數百萬散戶開設新的股票交易帳戶﹐僅上週開戶數就達到48萬。強勁的交易量推動上證指數今年迄今上漲了大約80%﹐深證綜合指數則上漲一倍以上。最近幾天也有不少股票頻頻漲停。投資者的強烈意願反映出人們都認為政府的財政刺激措施已經推動中國經濟重回正軌。
散戶投資者信心高漲是經濟增長前景的一個積極跡象。隨著家庭對經濟前景的看法更為樂觀﹐而這一點又會提振對勞動力市場的預期﹐消費也很可能會恢復。這樣一來﹐過於強勁的投資者信心又可能導致股市泡沫﹐進而對經濟形成極大的風險。雖然中國當前的經濟增長仍明顯低於過去10年的平均水平﹐但近期的投資投資加速引起了與2007年時一樣的關注﹐當時經濟正以十分危險的速度擴張。資產價格泡沫的破裂令2007年時的經濟增長脫軌﹐同樣也可能破壞當前的經濟復蘇。
不管怎樣﹐維持股市當前的勢頭對決策者來說將會是個挑戰。金融監管機構不久前取消了臨時性的首次公開募股(IPO)禁令。即將面世的創業板(Growth Enterprise Market)將於7月26日開始接受發行申請。雖然有關當局尚未宣佈創業板推出的日期﹐但技術和管理方面的各項安排一旦到位﹐預計馬上就會開始交易﹐很可能會在今年第四季度。創業板是創新行業籌資的平台﹐因此也就符合了政府不久前制定的政策方向﹐即推動科技和能源等領域的發展。同樣﹐這類行業一定會有上佳表現﹐或許還會得到政府支持﹐而創業板進行的首次公開募股也會對當前的股市狂熱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

2009年8月27日 星期四

中國家電下鄉騙很大/台商只賣了208台電腦、13台熱水器

2009年 07月 23日 自由時報
中國「家電下鄉」上半年統計出爐,總銷售金額一百六十二.三億人民幣(約七百七十九億台幣)中,台灣廠商僅宏碁和櫻花兩家廠商分別賣出兩百零八台電腦、十三台熱水器,總金額不到七十三萬人民幣(約三百五十萬台幣),馬政府和親中媒體吹噓了大半年,聲稱家電下鄉為台灣創造龐大商機,中國也藉此營造施惠台商假象,如今牛皮吹破,證明根本是「吹很大」、「騙很大」。
中國去年十二月推出「家電下鄉」政策,預計實施四年,中國政府宣稱可創造人民幣九千兩百億元(台幣四.四兆元)商機。
上半年779億大餅 台商僅350萬
中國商務部日前公布的全國「家電下鄉」各類產品銷售統計,今年一至六月,冰箱、彩色電視機、手機、洗衣機、電腦、空調、熱水器、微波爐、電磁爐等九類家電,共賣出九百六十一萬台,銷售金額人民幣一百六十二.三億元。
但中國擴大內需的商機,幾乎全被中國廠商吃乾抹淨,台灣廠商連零頭都沒,人家吃肉喝湯,台商只能喝西北風。這次中國家電下鄉,台灣有宏碁、華碩、聲寶、櫻花、尚朋堂五家廠商得標入圍,中國還藉宣布入圍名單炮製對台善意假象,但結果僅宏碁賣出兩百零八台電腦,櫻花賣出十三台熱水器,其他三家則全部摃龜。
冰箱賣了542萬台 聲寶沒半台
諷刺的是,經濟部工業局為了搶奪中國家電下鄉商機,今年二月還委託拓樸產業研究所研究,認為中國電腦下鄉可拉抬今年兩百五十萬台的銷售量,帶來約台幣三百八十億元的額外銷售額,台灣自有品牌可望獲得台幣五十億元商機,親中媒體還列出中國家電下鄉概念股,部分研究機構及股市分析師吹起中國家電下鄉風,稱台商第一階段的商機將從一百二十五億台幣起跳,但實際結果上半年只有三百五十萬台幣,經濟部等根本就是「吹很大」。
中國獨厚陸企 還擺施惠嘴臉
根據統計,今年一至六月,中國家電下鄉冰箱共銷售五百四十二萬台,佔所有家電銷售的六十八.五%;其中,青島海爾就佔三十七%、合肥美菱佔十%。聲寶原先預估,中國家電下鄉政策所創造的冰箱銷售量約七百萬台,聲寶盼有一%的市佔率,但最後一台都沒賣出。
在電腦部分,中國最大電腦製造商聯想銷售了四萬八千多台,金額達人民幣一.六億元,約佔四十四%;海爾信息銷售三萬多台,金額為人民幣一億元,約佔二十八%。宏碁只賣出兩百零八台,金額為人民幣七十一萬元。
宏碁是全球第三大電腦製造商,品牌品質形象都優於排名第四的中國聯想,但中國政府優先照顧自家人下,也只能看著人家整碗捧去。宏碁台灣總部主管對此僅低調表示,無法評論。

中鋼協﹕鐵礦石談判可能在約10天後結束

2009-7-24
中國鋼鐵工業協會(China Iron and Steel Association, 簡稱﹕中國鋼協)副會長李效偉週四稱﹐中國鋼鐵廠與鐵礦石供應商的談判可能會在約10天後結束。中國鋼協是此次鐵礦石談判的中方代表。
李效偉在出席一個中國投資論壇的間隙告訴記者﹐談判結果將在10天左右出來﹐還稱中方不會接受鐵礦石價格33%的降價幅度。
李效偉補充說﹐供求雙方是唇亡齒寒的關係﹐如果一方追求壟斷和暴利﹐將最終失去更多。
李效偉還擔任湖南華菱鋼鐵集團有限責任公司(Hunan Valin Iron & Steel Group, 簡稱﹕湖南華菱)董事長﹐該公司持有澳大利亞ortescue Metals Group Ltd. (FMG.AU) 17%以上的股份﹐是其第二大股東。
李效偉稱﹐中國每年4.5億噸的鐵礦石需求意味著中國應該能夠決定這一原材料的合適價格。
李效偉還稱﹐企業應該尋求確立中國價格和中國機制﹐暗示中國希望對全球鐵礦石價格確立自己的機制。
今年中國鋼鐵企業和世界上最大的三家鐵礦石供應商力拓股份有限公司(Rio Tinto Plc, RIO.LN)、必和必拓公司(BHP Billiton Ltd., BHP)、淡水河谷公司(Vale S.A., VALE5.BR)之間關於2009-10合同年度鐵礦石價格談判異常曲折﹐因為雙方都拒絕就降價幅度進行讓步。
部分中國鋼鐵廠已經同意﹐在最終價格確定之前按暫定價格支付鐵礦石貨款。由於幾大重要買家接受了33%的臨時折扣價﹐被認為是暗示中國鋼鐵企業預期中國談判方和國際大型礦業公司當前談判的最終價格將在此水平。
當談及湖南華菱的前景﹐李效偉稱該公司在今年年初完成對Fortescue的股權收購後沒有其他海外併購目標。
他還稱﹐湖南華菱今年將至少削減融資成本人民幣2億元﹐8月份公司利潤有望創年內最高水平﹐但沒有提供任何數據。

魏家兄弟兵分4路

2009-07-24 工商時報 【林祝菁】
頂新集團繼返台拿下101部分股權,且宣示進軍台灣商業不動產之際,再度結合日本知名品牌吉野家擴張中國版圖,企圖拿下中國速食連鎖店第一名的寶座,魏家兄弟各司其職,且在各自產業領域上爭搶「第一名」。
頂新魏家4兄弟,大董魏應州負責康師傅控股,其康師傅品牌在大陸的茶飲料、包裝水、泡麵市占均第1名,雖然去年受到同業打壓,包裝水銷售排名曾一度落到第2名,但今年上半年,市場還其清白,水業績大幅成長,市占又將再站回第1名,且年底前天津廠將擴增最大單一產能的速食麵生產線,年產48億包。
二董魏應交,是家族裡最懂得房地產的人,在上海操作商業不動產多年,選擇最好的地段,只租不賣,獲利可觀,據了解,頂新在房產賺的錢比經營食品的康師傅還多,而他挾著對房產的敏銳度,回台購買商辦大樓,一出手就拿下台北最高地標101股權,且手上仍有數個案子正在評估,其動作震撼台灣房產界,也因他的出手,商辦大樓的行情愈炒愈熱。
三董魏應充,出任台灣味全董事長,經歷10年的整頓,去年打消所有累虧並且獲利,今年恢復信用交易,且明年將首度配發股利,種種利多下,股價搶登食品類股的「股王」寶座。
四董魏應行,則負責速食、通路部分,頂巧控股旗下的德克士炸雞連鎖店,排名中國速食連鎖第3名,如今結合吉野家,規劃10年後登上速食龍頭。4兄弟雖負責不同領域,但,均朝成為第一名的目標努力。

溫家寶批示: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

2009 / 07 / 23
國務院總理溫家寶批示,要繼續堅定不移地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全面落實「一攬子計劃」,特別要加大對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支持。
據新華社7月23日報道,隨著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等各項宏觀調控措施的貫徹實施,中國經濟運行中的積極因素不斷增多,企穩向好的勢頭日趨明顯。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就當前全國財政工作作出重要批示:財政部門認真貫徹落實中央關於應對國際金融危機、促進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一系列方針、政策和措施,為保增長、調結構、促改革、惠民生作出了重要貢獻,取得顯著成效。當前中國經濟正處在企穩回升的關鍵時期,財政工作面臨的形勢仍然十分嚴峻。要繼續堅定不移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全面落實「一攬子計劃」,特別要加大對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支持。要狠抓增收節支,堅決控制一般性支出,把有限的財力真正用到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的關鍵領域,努力實現經濟又好又快發展。
從財政部瞭解到,自積極的財政政策實施以來,政府公共投資明顯加快,各項重點建設得到加強;結構性減稅政策紮實實施,企業和居民負擔減輕;對低收入群體的補貼大幅增加,居民消費能力明顯增強;財政支出結構繼續優化,保障和改善民生取得新進展;支持科技創新和節能減排力度進一步加大,推動了經濟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轉變。
下一步,財政部門將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部署,繼續把促進經濟平穩較快發展作為經濟工作的首要任務,堅定不移地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認真落實各項重大財稅政策措施,加強和改善財政宏觀調控;繼續優化財政支出結構,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狠抓增收節支,努力完成預算任務;深化財稅制度改革,完善公共財政體系。

貝萊德╱鐵礦石合約談判結果 影響為何

2009/07/22【貝萊德╱提供】
鐵礦石2009年度合約價的談判結果,對礦業類股的影響為何?
延宕已久的鐵礦石年度合約價,經過6-9個月漫長又缺乏共識的談判,最後在中國同意接受較2008年下調33%的合約價而底定。與過去經驗不同的是,中國今年度的合約價將改為半年制,甫完成的合約議定價只適用2009年4月至10月。事實上,中國會在近期內同意與日本新日鐵相同的降幅,主要是中國在形勢所逼之下的決定,當初中國鋼協所堅持40%以上的降幅,至少在上半年無法如願。而另一方面,全球主要的鐵礦石生產商如淡水河谷(Vale)、力拓(Rio Tinto)與必和必拓(BHP Billiton),將受惠於較預期高的中國鐵礦石年度合約價,對股價有正面的助益。
中國鋼協在2009年接替寶鋼,首次身負重任為中國的主要鋼鐵廠,進行年度鐵礦石談判。但可惜的是,除了取得合約價改為半年談一次,以時間換取空間,期待下半年重拾主控權外,今年上半年的談判結果對中國而言可謂大失所望,僅能取得與日本及歐洲鋼鐵廠的相同的降幅。事實上,中國即使是全球最大鐵礦石消費國,卻無法在談判桌上取得優勢,主要有以下三個重要因素,迫使中國在短時間內,接受全球最大鐵礦石生產商的定價:
1. 現貨市場上漲
先前年度的合約遲遲未定,中國有恃無恐的原因之一,就是現貨市場鐵礦石的價格低於合約價,中國鋼鐵廠持續在現貨市場買進鐵礦石下,進口鐵礦石的數量屢創新高。但也同時因為中國持續性的需求,進而推升鐵礦石的現貨價,中國鐵礦石進口價格較4月份的低點上漲約12%,甚至比其它已取得長期合約價都要高。顯然地,如果這樣的情況若持續,對中國鋼鐵廠相當不利,因為中國鐵礦石的需求仍相當殷切,使得中國在談判桌上不佔優勢,迫使中國不得不考慮接受三大鐵礦石生產商所開出的降價幅度。
2. 現貨市場斷貨的威脅
由於中國鋼鐵廠持續在現貨市場買進鐵礦石,現貨市場海運鐵礦石的交易量由原先10%推升至約50%。全球鐵礦石生產商為避免中國下半年需求減緩時,仍能以合約價賣出確保獲利,威脅可能停止在現貨市場供應鐵礦石的買賣,要求中國能早日簽定年度合約價,此舉使得中國可能面臨斷貨的風險下,必須同意賣方所開出的條件。(資料來源: Merrill Lynch,2009年7月8日)
3. 中國鐵鐵廠整合性不足
中國鋼鐵工業協會(簡稱:中鋼協)所代表的是代替鋼鐵廠談判價格,但是談判結果遲遲未定,很多較小的中國鋼鐵廠忽視中鋼協,已經達成獨立的協議。事實上,中國鋼鐵廠很難整合統一陣線,無法口徑一致的取得談判優勢,因為一方面要與鐵礦石生產商協商,另一方面由於鋼鐵行業集中度過低,對工信部的”限產令”充耳不聞,持續擴張產能,增加鐵礦石現貨的交易。演變到後來,沒有幾家中國鋼鐵廠願意留在中鋼協的架構下購買鐵礦石,因為苦等了許久,卻未必能夠盼到具優勢的定價。於是中國鋼鐵廠不依賴中鋼協之下,為維持在國內外市場的競爭力,便逐漸分別與主要鐵礦石生產商達成價格協定。

鐵礦砂價格續看高

2009-07-24 工商時報
英國金融時報周四的報導指出,除中國之外,其他地區對鐵礦砂的需求也開始復甦,促使現貨價正快速進逼每噸100美元關卡,遠高於礦商約兩個月前與日本、南韓和歐洲的鋼鐵廠商敲定的合約價。
鐵礦砂本周在中國的價格(含運費)站上每噸93美元,產業觀察家表示,此一價格近期內可能突破每噸100美元,創1年來新高。鐵礦砂在中國的價格(含運費)曾於4月跌落至每噸58美元。
巴克萊資本的礦業分析師拉費米納預測,鐵礦砂現貨價在2010與2011年間將上揚5%,之後1年再漲10%。Cazenove的分析師巴特勒表示,看來,原本被人嗤之以鼻預測:鐵礦砂現貨價將於明年上漲20%以上,已越來越有可能成真。
報導指出,中國以外地區的鐵礦砂需求在鋼鐵廠商重啟閒置產能下開始復甦,這讓巴西淡水河谷(Vale)、力拓、必和必拓等礦商得以將產品銷往其他市場,減少對中國現貨市場的出貨量,鐵礦砂在中國的現貨價因此走揚。與此同時,中國對鐵礦砂的需求依舊強勁,該國6月鋼鐵產量達4,942萬噸,創歷史新高。
高盛JBWere的分析師邵司伍德表示,由於中國鋼鐵生產持續強勁,以及非中國鋼鐵廠對鐵礦砂依約進貨的需求近來有所增強,預料鐵礦砂現貨價於今後半年至1年期間都將走揚。
鐵礦砂現貨價目前價位,比跨國礦商與非中國大型鋼鐵廠商所敲定的指標產品年度合約價,高出近15%。根據協議,鋼鐵廠商在2009-2010年度須依每乾噸(DMTU)97美分價格買進鐵礦砂生產商的指標產品,此一價位較前一年度合約價低33%。

米勒喊多 美股早盤漲破9,000

【經濟日報】2009.07.24
美國股市23日受企業發布優異財報激勵,股價大漲,道瓊工業指數早盤漲破9,000點大關,是今年1月來首見。知名股票基金經理人米勒認為,美股多頭市場已經展開。
著名股票基金經理人米勒(Bill Miller)看好美股,認為多頭市場已經展開,金融股與科技股錢途無量。
受福特汽車、電子灣(eBay)、AT&T等公司財報優於預期激勵,道瓊工業指數23日早盤一舉漲破9,000點,為元月來首見。
紐約股市23日早盤,道瓊工業指數勁揚2.1%或189.84點,漲抵9,071.1點,標準普爾500與那斯達克指數也各漲2%左右。
美盛資本管理公司(Legg Mason)投資長米勒在22日發布的每季股市評論中指出:「當多頭市場開始時,通常會出現經濟觸底、獲利觸底、央行推動刺激方案、股價低廉四個條件。現在的狀況正好是這樣。」
米勒稱讚科技類股「一般說來,財務狀況極佳、滿手現金,用自由現金流量收益率計算,股價大幅折價。」
他也指出,金融股在市場反彈時表現突出,「就像1980年代末期、1990年代初期剛剛脫離上次銀行危機底部時一樣,未來一年多,銀行仍將面對龐大的信用損失,但這種損失應該不會妨礙獲利。」
米勒說:「高盛公司本季的亮麗財報或可預示金融類股未來的好景。」高盛14日公布第二季獲利創新高。
米勒長久以來,擔任美盛價值信託基金(LMVTX)經理人,創造優異表現,至2005年為止,米勒以連續15年打敗大盤指數聞名,但從2006年起,他的操盤績效連續三年落後標準普爾500種股價指數(S&P 500),2008年更創下負55%的報酬率,落後大盤達18個百分點。
但今年至7月21日止,他管理的美盛價值信託基金創下19.8%的報酬率,超越S&P 500指數12.6個百分點。
S&P 500指數從3月9日跌到12年來最低點至今,十大類股中,金融類股漲幅最高,上漲96%,科技類股次之,上漲55%。
截至6月30日止,美盛價值信託基金持股中,科技股與金融服務股大約占55%,持股最多的股票包括電子灣、道富(State Street)、雅虎(Yahoo)、惠普(HP)和思科(Cisco)等公司。
擁抱金融股害他在2007年開始的金融海嘯中損失慘重,美盛價值信託基金在大型綜合基金類中排名墊底,但他不畏批評與資金流失,繼續堅持,甚至在市場最黑暗的時刻,仍然抱持樂觀態度。
去年4月28日,美國大投資銀行貝爾斯登倒閉後,他告訴基金投資人「最壞的時候已經過去」。
今年1月,美股跌到新低時,他指出「這種情況一樣會過去」。到了今年5月,米勒告訴大家,從3月開始的反彈似乎是真的,不是讓買盤損失慘重的空頭陷阱。

2009年8月26日 星期三

1,200億美元熱錢 強襲中國

2009-07-24 工商時報
隨著中國經濟復甦與A股的持續反彈,海外熱錢也看準時機,在今年第二季加速流入中國市場。根據國外研究機構的統計,包含QFII(外國專業投資機構)在內,第二季約有超過1,200億美元的熱錢湧入中國大陸,超越了2007年第一季732億美元的歷史高點,而這股熱錢主要流向股市與房市。
「上海證券報」報導,來自美國基金研究機構EPFR的統計顯示,今年第二季,QFII淨流入中國股市的資金規模創下歷史新高,合計淨流入36億美元;此外,根據聯合證券測算,包含QFII在內,第二季約有超過1,200億美元熱錢湧入中國大陸。
美國EPFR的統計資料指出,今年第一季,海外資金對中國股市還處於淨流出4億美元的狀態,然而第二季卻呈現出加速流入的態勢,合計淨流入規模達36億美元,刷新2006年第一季32億美元的單季淨流入最高紀錄。此外,在第二季的前13周當中,有12周持續出現資金淨流入,在持續時間上也創下紀錄。
對此,東方證券研究所金融衍生品首席分析師高子劍解釋,EPFR所統計的流入中國的境外資金,包括所有基金公司的QFII產品,但不包括基金公司以外的其他QFII產品,其總額約260億美元,與目前中國300億美元的QFII額度相當,可視為QFII對中國股市投資意願的風向球。
報導並稱,不少機構分析師認為,除了正規管道通過QFII流入中國股市的海外資金之外,「來歷不明」的熱錢資料持續增長,暗示了實際流入股市的海外資金可能更多。
對海外資金大量湧入中國,高子劍認為,主因是全球投資者認為世界經濟復甦將從中國開始,讓中國股市對海外投資者吸引力大增;加上其他國家股市相對疲弱,更吸引資金集中流入。他表示近年來中國政府又啟動了QFII市場,讓家數不斷增加,QFII的總體額度較2006年增長,也有助於境外資金進入中國市場。

臺灣晶片製造商面臨考驗

作者:英國《金融時報》鄺彥暉(Robin Kwong)臺北、 羅賓•哈丁( Robin Harding) 東京報導 2009-07-24
一般來說,對於臺灣晶片製造商而言,科技行業的變革是好消息。
自從上世紀80年代,臺灣政府成立台積電(TSMC)和聯華電子(United Microelectronics Company)以來,臺灣半導體行業已發展成為世界晶片工廠。
英代爾(Intel)亞太區總裁孫納頤(Navin Shenoy)表示,這基本上是通過“贏在轉型”而實現的。
在從臺式電腦向筆記本電腦的轉型過程中,臺灣半導體集團和電腦製造商“非常明智地提前參與了進來”。
通過持續投資,它們一直保持著領先地位,甚至在困難時期也是如此,例如上世紀90年代末的亞洲金融危機以及科技泡沫破裂時期。
但過去半年,臺灣的出口和經濟表現遭遇了最嚴重滑坡,此次經濟危機正在考驗臺灣晶片製造商的適應能力。
Gartner的資料顯示,去年,臺灣半導體公司的收入減少8.7%,至148.9億美元,較5.4%的全球平均水準有大幅下跌。
其中受打擊最嚴重的是動態隨機存取記憶體(D-Ram)晶片企業集團,它們已經在應對行業產能過剩問題。
臺灣的D-Ram企業正拼命融資,與此同時,臺灣政府成立了臺灣記憶體公司(Taiwan Memory Company),以改革D-Ram晶片行業。
臺灣記憶體公司已選擇日本的爾必達(Elpida)作為合作夥伴,該公司表示,希望研製定制化程度更高、利潤率更高的存儲晶片,但該公司沒有詳細透露計畫如何做到這點。
7月21日,臺灣政府表示,只要本地D-Ram晶片製造商能夠證明其有計劃與外國企業合作開發技術,並提出重組選擇,例如將令行業廣泛受益的並購方案,那麼政府將向這些公司提供政府資金。
在存儲晶片行業以外,臺灣最大晶片製造商正忙於適應行業變革,以期在此次危機結束之後以更為強大的姿態崛起。
台積電設法維持了盈利能力,但今年第一季度其收入出現歷史最大降幅,該公司正考慮從晶片領域轉移,推行業務多元化,這是該公司22年歷史上的首次。
台積電前首席執行官蔡力行(Rick Tsai)被任命為一個新部門的主管,該部門負責探索綠色能源和發光二極體(LED)照明行業的選擇。
台積電是全球最大代工晶片製造商。該公司呼籲客戶在研發工作中展開合作。
台積電將把部分研發工作向客戶公開,希望這種合作將有利於控制因設計和生產更為複雜的晶片而不斷上升的成本。
台積電是恢復投資計畫的首批大型晶片製造商之一,這些計畫由於經濟低迷遭到縮減,此外該公司正擴充研發團隊。
里昂證券(CLSA)分析師巴夫托什•瓦傑帕伊(Bhavtosh Vajpayee)表示,集成設計製造商擴大外包的做法也可能令台積電受益。
包括意法半導體(STmicroelectronics)和英代爾等公司在內的這類公司目前外包的生產業務比例不到10%,但由於成本不斷上升且製造高級晶片相當複雜,預計它們將把越來越多的生產業務外包出去。
瓦傑帕伊在最近的一份報告中稱:“自2001年以來,台積電在技術方面的巨大領先地位以及在行業內部不斷上升的競爭性領導地位,幫助該公司斬獲了集成器件製造商(IDM) 至少56%的外包業務,而且這一比例將繼續上升。”
台積電已與日本富士通(Fujitsu)簽訂外包協定,以後富士通的晶片將由其製造,這令富士通得以逐步關閉其國內工廠,並放棄無法贏利的部分半導體業務。
富士通的半導體部門去年虧損達719億日元。
其他臺灣公司都迅速針對這場危機做出了調整。
臺灣最大晶片設計公司聯發科技(MediaTek)是中國大陸手機晶片的最大供應商,該公司正協助將中國大陸的手機行業打造為面向俄羅斯、印度和非洲等新興市場的出口基地。
中國大陸吸引臺灣晶片製造商在大陸建廠並提供重要市場
中國大陸是晶片製造業一支日益強大的力量。
英代爾在華首家半導體工廠預計于明年投產。
全球第二大代工晶片製造商臺灣聯華電子計畫收購和艦科技(Hejian Technology)剩餘股權。聯華電子原本持有和艦科技15%的股權。
聯華電子的Richard Yu表示:“我們認為,在中國大陸建立生產基地至關重要。”
“中國大陸市場相對強勁,甚至在(此次全球經濟危機)期間也是如此,這吸引了很多青睞本地化生產選擇的客戶。”
但要向臺灣晶片製造商發起有力挑戰,中國大陸的同行還需要數年時間,部分原因在於美國和臺灣政府針對技術轉讓的限制。
幾乎所有中國大陸的晶片製造商都難以保持盈利能力。
Richard Yu表示,身在臺灣的一個優勢是,“臺灣半導體公司的臨界規模確實有利於我們優化我們的運營效率。”
“在臺灣新竹和台南的專業科技園裏,有些公司合在一起能夠覆蓋半導體的整個供應鏈,足以滿足行業需求。”
但中國大陸正成為臺灣半導體集團的關鍵市場。
高盛(Goldman Sachs)分析師呂東風(Donald Lu)估計,中國大陸占代工晶片製造商需求的13%,這意味著“中國大陸和其他新興市場的需求可能會變得與發達國家一樣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