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9月30日 星期四

韓國技術魔力消散

曾領跑數碼設備發展的韓國遲遲未能邁入智慧手機和無敵軟體時代
一年多來,裴宰鉉(Bae Jae Hyun)發現她的朋友們一談起iPhone手機就興奮異常,這令她感到十分困惑。在她看來,韓國生產的手機一直非常好用。然而當iPhone手機於去年11月登陸韓國市場後,她心中的疑惑便隨即消除了。“我現在終於明白為什麼有那麼多人為之傾心了,”目前還在讀書的22歲的裴宰鉉說。
僅去年12月一個月,iPhone在韓國的銷量就達到約20萬台——這一數字創下了韓國移動電話設備銷量的最高紀錄。韓國80%的移動電話市場市佔率掌握在本土實力企業三星和LG電子手中,對於初來乍到的蘋果公司來說,這樣的成績絕對可以算是一次出人意料的勝利。裴宰鉉的同學金浩旭(Kim Ho Heok)說:“iPhone比以往任何韓國手機都強大,差距懸殊。”
iPhone在韓國的大熱折射出韓國數位技術的衰落。儘管仍是許多人心中的數位風潮發源地,但今天的韓國卻已然光彩不在,失去了在國際市場中的領先優勢,在硬體市場保持著絕對控制力的韓國卻在軟體領域屢屢受挫。去年,在全球手機製造業中位居二三的三星和LG電子已占到全球手機生產能力的1/3,而它們在智慧手機市場中的市佔率僅為4%。這一差距絕對不容小看,智能手機來勢洶洶,其擁躉與日俱增。對於生產商而言,智慧手機市場比傳統手機利潤空間更大。韓國手機從性能上講也許並不遜色,眾多韓國機型也支援觸屏、高解析度拍照和電視功能,但在輕薄小巧的iPhone和BlackBerry手機製造商Research in Motion的產品面前,笨拙而厚重的韓國機型便立刻黯然失色。
韓國在軟體方面的弱勢逐漸受到了國內政界和商界領袖的關注。2月4日,在韓國總統李明博為尋求經濟對策而召開的特別內閣會議上,內閣成員對韓國在世界軟體市場中的地位有了一次深入瞭解。儘管韓國目前是全球存儲卡、液晶顯示幕和平板電視市場的霸主,其在世界各類軟體市場中的市佔率卻只有1.8%。三星公司去年的手機銷量為2.27億台,幾乎是蘋果公司銷量的10倍,但由於產品的利潤率與iPhone相比差之千里,三星的總體收益仍難敵蘋果。韓國知識經濟部軟體振興局局長、兩年前曾任工商及能源部部長的李相珍(Lee Sang Jin)表示:“政府從一年前就開始致力於將發展重心從硬體向軟體轉化,而此次iPhone引起的轟動讓我們真正看清了現實。”
政策的事與願違
在韓國產業重地首爾,一項由政府出資支援的軟體培育專案正式啟動。知識經濟部預計在未來3年內向軟體企業提供8.8億美元的資金援助。依照此項計畫,到2013年,韓國的軟體工程師數量將比2008年增加一倍,同時軟體產品出口額將提高到150億美元。
在此之前,韓國政府曾嘗試推行軟體產業振興計畫,但收效甚微。2005年,政府曾對手機製造商和提供產品和服務的內容供應商做出規定,要求其放棄國際上流行的應用軟體,選擇韓國本土的互聯網接入技術。此項規定於去年壽終正寢,但它確實增加了國外競爭者進入韓國的難度:從在美國初露鋒芒到風靡韓國市場,iPhone花費了兩年多的時間。也正是由於此項保護政策,韓國程式師編出的軟體僅適用於本土市場。結果,由於沒有充分考慮國際市場嚴格的技術標準,韓國軟體在與國際接軌時出現了嚴重的水土不服。韓國成均館大學(Sungkyunkwan University)工程學教授鄭太明(Chung Tai Myoung)說:“這項政策並沒有起到積極作用,反而讓韓國失去了革新競爭的動力。”
軟體產業的勝利
三星和LG電子均已表示將擴大智慧手機的產品線,並為產品配備功能更齊全的應用軟體。“軟體一直是三星手機的軟肋,我們已經開始強化這一環節,爭取迎頭趕上,”三星移動通信部總裁李健熙(J.K. Shin)表示。2月14日,三星正式發佈了一款名為bada的智慧軟體平臺手機(“bada”一詞在韓文中意為“大海”),此款手機安裝有其他軟體發展商提供的應用軟體。LG電子也為去年12月推出的一款智慧手機配備了800余種智慧手機專用程式。今年,LG電子計畫推出十幾款使用穀歌Android手機平臺作業系統的智慧手機。LG電子手機業務主管斯科特•安(Skott Ahn)說:“我們會努力讓產品功能強過iPhone。”
儘管軟體領域的發展尚不盡如人意,韓國在其他戰場仍取得了一些勝利。首爾遊戲開發公司NCsoft開發的網游《天堂》(Lineage)在整個亞洲掀起狂潮,成為無數玩家頂禮膜拜的傳奇。創建時間早於Facebook的社群網路Cyworld如今在韓國已有非常深遠的影響力。儘管花費了8年的時間研發漢語搜索服務,穀歌目前的市場佔有率還僅為2%,遠遠落後于市場份額高達64%、總部設在首爾市郊的Naver公司。美國的高通公司(QUALCOMM)今年2月1日對外宣佈,計畫在首爾建立一個多媒體應用軟體研發中心。高通公司董事長保羅•雅各(Paul E. Jacobs)在接受採訪時說:“我們認為韓國蘊藏著巨大潛力。”
然而談到智慧手機這一科技產業最有價值的新業務,韓國的年輕人還是更願意將目光投向iPhone和BlackBerry,對本土的同類產品興趣不大。“我覺得在未來幾年內我都不會購買韓國手機,”12月剛購買了一台iPhone手機的30歲基金經理尹朱桓(Yoon Ju Hwan)說,“我們自己生產的手機就是沒法和蘋果的產品相提並論。”
作者:冼扉棖(Moon Ihlwan)

穆迪、PIMCO警告︰ 希債危機衝擊歐洲 恐延燒全球

2010-5-8
穆迪信評與全球最大債券基金公司PIMCO同聲警告,希臘債信危機不止將衝擊歐洲各國金融體系,甚至可能演變為全球危機。
穆迪信評六日公佈的投資人報告指出,希臘債信曝露出歐洲財政危機,一旦傳染開來,將可能衝擊葡萄牙、西班牙、義大利、愛爾蘭及英國的銀行體系。
彭博引述美國銀行美林公司(Bank of America Merrill Lynch)的分析數據顯示,債務問題嚴重的幾個歐洲國家,在未來三年必須融資高達二兆歐元,才足以填補赤字以及償還到期債務。
其中希臘需籌資一千五百二十六億歐元、葡萄牙及愛爾蘭各需八百億歐元,義大利的財政缺口也相當可觀。
日前穆迪才將葡萄牙列入觀察名單,接著又表示,英國也面臨經濟衰退的潛在危機。英國預算赤字龐大,必須緊縮財政,但此舉又有引發經濟衰退的風險;西、葡等國也面臨同樣的處境。一旦市場開始質疑這些國家的償債能力,將使得借貸成本提高,放款更加困難。
全球最大債券基金公司PIMCO執行長El-Erian六日也表示:「希臘債信危機的規模已經擴張至歐洲地區,如今正在演變成全球危機。」如投資人開始擔憂歐洲各國舉債過度導致經濟活絡遙遙無期,這一波危機將擴散到全球。
市場分析師一致的看法認為,未來歐洲將會發生債務違約問題,如果不是希臘也可能是其他國家,例如西班牙與葡萄牙。
解決當前面臨的困境,需要暢通的融資管道,雖然歐盟和德國尚有足夠的財政能力伸出援手,但歐洲央行已經表示希臘僅是特例,暫不考慮對其他國家注資。

希臘債務VS德國復蘇

2010-05-05 陶冬
英語中有許多辭彙來自希臘文,music(音樂)、drama(戲劇)、history(歷史)、philosophy(哲學)、democracy(民主)的詞根均源自希臘。法語、德語、西班牙語同樣與希臘文淵源深厚,可以說西方文明由希臘起步、擴散,成就出人類2000多年的輝煌與發展。
金融危機中,希臘人不得不學習英語,default(違約)、panic(恐慌)、hedge fund(對沖基金)、CDS(信貸違約掉期)、IMF(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希臘一夜醒來,發現過去的生活方式叫做寅吃卯糧,市場已經不願意再為此買單,國家瀕於破產的邊緣。
在掙扎了數個月之後,希臘終於向現實低頭,總理帕潘德里歐於4月23日正式請求歐盟及IMF援助。這是歐元自1999年誕生以來,首次有成員國發生債務危機,首次有成員國向IMF求助。
其實,主權國家鮮有破產的。當企業或個人無法償付債務時,法庭可以根據法律勒令其破產,並進入資產清盤程式。國家則擁有稅收權、鑄幣權,償債能力一定有,只是需要多少年以及多高通脹率的問題。更重要的是,世界上沒有淩駕於主權之上的法律與法庭,根本沒有人能夠宣佈某國破產,凍結其國內資產。在國家層面上,債務違約一般不會導致國家破產,只會出現債務重組。對於一時無法償還的債務,或延期、或削債(haircut),再不行便如俄羅斯在1998年那樣賴賬,海外投資者的追債能力有限(除非發動軍事入侵)。
希臘債務危機之所以引起如此軒然大波,引起希臘人和銀行債權人之外的人士普遍關注,是因為歐元。歐元一旦有事,世界最大經濟體歐洲勢必不穩,由此甚至可能帶出新的全球經濟衰退和市場動盪。
歐元有著先天性的缺陷。15個歐元成員國,各有各的財政政策,各有各的經濟週期,政客分別對本國的選民負責,然而卻有一個統一的貨幣和統一的貨幣政策。歐元結構性的錯位,早晚會帶來一場災難,目前的希臘危機不過是一場預演。
希臘債務危機全面爆發的風險,短期內並不大。IMF與歐盟願意提供貸款支援,實際上已經為希臘保了底,即一旦市場發債不成,希臘可以得到政策性流動性的支援。筆者認為,希臘今年發債可以在有驚無險中解決。但是長期來看,希臘債務問題必須通過大規模減少財政赤字來解決,希臘人必須改變目前的生活方式,而這看來非常困難。如果在資金上援救希臘,但是無法強制其改變花錢模式,任何救援都是治標不治本。
希臘在某種程度上,是小得不能倒。出資拯救希臘是有成本的,但是這個成本與不救希臘可能對歐元以及其他歐洲主權債務所帶來的衝擊相比,卻又小得多。筆者認為,在各方保駕下,希臘可以在今年度過發債難關,但是它的經濟轉型並不容樂觀。歐盟對希臘問題的策略是,為了歐元的穩定,儘量救援,如果救援失效便將希臘踢出歐元區,由其通過貶值來自生自滅。一旦希臘退出歐元區,它的債務是否違約,對市場的衝擊不會大過冰島。在希臘退出歐元之前,希臘危機其實是歐元危機,對沖基金重手沽空歐元,但是很少直接沽空希臘國債,其實很反映問題的實質。
除了希臘外,西班牙、葡萄牙也隨時可能陷入債務危機。歐盟第四大經濟體西班牙規模龐大,房地產困境只會越陷越深。無論歐盟還是IMF,都沒有能力作出全面的救援。西班牙、葡萄牙可能有一點流動性困難,但是全面的危機應該不會在今年爆發。
歐元貶值的大勢已經形成,歐洲在處理希臘問題上所暴露出來的猶豫、無能、誤判和利益錯位,為歐元的終極危機埋下了伏筆。不過在筆者看來,歐洲下一個戲劇性的變局,不在希臘,不在西班牙,而在德國的經濟增長。今年第一季度,歐洲包括德國的經濟資料很難看,不過各種領先經濟指標卻指向德國在今後兩個季度強勁的經濟復蘇。這種勢頭也被德國企業的新增訂單所證實,也為歐元貶值下德國出口的競爭力所支持。
當市場將所有的注意力全部放在希臘身上時,德國經濟已悄悄地進入強勁增長期。希臘占歐洲GDP不到4%,而德國經濟占比超過四成。當市場全面看空歐元時,小心德國GDP增長對歐元及歐洲利率的影響。
莎士比亞戲劇《凱撒大帝》中有一句臺詞,“聽懂他的話的人們不住搖頭,不過他的話對我來說都是希臘文”,意指那是晦澀難懂的語言。欲知歐洲前景、歐元走勢,除了希臘文外,看來還得學一點德文。
本文原載于新財富,為個人觀點,並非任何勸誘或投資建議。

09年份紅酒身價不凡

2010-05-04 工商時報
繼香港蘇富比紅酒拍賣創新高,剛登場的2009年份紅酒預購價有機會刷新05年份高峰,再締歷史新高。業者表示,美國知名酒品家Robert Parker評論說09年份很像1959年份的酒,並給21個酒莊近100分評比,加上中國人瘋狂搶酒,預估今年一級酒款價格將逾05年300-360歐元,刷新歷史紀錄。
台灣金醇洋酒顧問雷多明表示,以往參加法國新酒試飲會人數(通常在每年4月份第1周舉行)頂多2,000-3,000人,但今年卻爆增到逾4,000人,且東方人(主要是大陸人)參加的比例亦從過去不到2成,擴增到39%,紛紛創下有史以來新紀錄。
他指出,今年的試飲會結果剛出爐,一般新酒都很澀,單寧很重,但是09年的紅酒,新鮮度卻非常高,且單寧很細,是相當好的年份的酒,就連知名酒品家Robert Parker都說,在他過去32年的品酒經驗,從來沒喝過這麼好的酒,09年份的酒口感像及1959年份的酒,並給21個酒莊酒打了近100分評比。
由於Robert Parker的評分對紅酒預購價影響力非常深遠,加上中國大陸經濟起飛,在中國大陸需求大增,中國人今年也進入市場瘋狂搶酒,預估今年一級酒款在產量有限下,一定會刷新歷史紀錄,每瓶至少逾300-360歐元,而其他等級的酒也有機會刷新05年的紀錄。
而紅酒飆價原因,美多客業者進一步指出,主要是05年大陸有錢人多,開始迷上紅酒,尤其是對法國5大酒莊(Lafite拉飛、Latour拉圖、Mouton慕東、Margaux瑪哥、Haut-Brion歐比翁)特別有興趣,在全球界錢很多時,紅酒價格就順勢被炒作起來
頂級紅酒報酬可逾10倍
一般紅酒報酬率倍增,頂級紅酒要逾10倍不是問題,誘人報酬讓紅酒成為最佳投資管道,不過,專家提醒投資人,投資紅酒要掌握評分高低、試飲期長短、獨特性、年份好壞、品牌5大關鍵,才能立於不敗之地,並看見驚人的報酬率。
台灣金醇洋酒顧問雷多明表示,只要有買08年份的紅酒,今年會賺很多,因08年份的酒,是05年份後最好的酒,卻遇到金融海嘯,有錢人買氣縮手,以致08年份的酒價至少比05年低4-5成,隨著景氣復甦,買氣增溫,加上09年份酒將創新高下,08份還沒交貨的紅酒,價格全面上漲,至於投資05年份的一級酒款,現至少也賺2-3倍。
買到「對的」紅酒,就能見到驚人的投報率,但要投報率高,接著就要掌握5大關鍵,1:酒的評分,至少要95分以上,分數越高越好;2:試飲期至少要25-30年以上,期限越長越優,試飲期長每年至少有7-8%的漲幅。
3:年份好不好,如1982、2000、2005、2009年都是很好的年份,年份好的紅酒可放10-100年,而07年份酒不是很好,試飲期大概10-30年。
4:品牌,酒莊的品牌也很重要,如拉飛本身就是5大酒莊之一,在大陸人特別偏愛該品牌下,成為近年來漲最多的品牌。
5:獨特性,所謂獨特性通常指的就是稀有,如美國加州有少數酒莊專門只出「膜拜酒」(限量酒款,通常只有少數有關係、或有錢有勢的人才買得到)由於1年多出500-1,000瓶,由於量少,專門供有錢名人的酒,酒的身價自然高,若一般投資人能買得到這類「膜拜酒」,一買到馬上轉手至少20-30%起跳。
Moss註:想一想為什麼紅酒基金沒有如雨後春筍的的成立?

麥嘉華:中國經濟1年內恐崩潰

2010年05月04日蘋果日報
「泡沫跡象浮現 成長勢必趨緩」
素有「末日博士」稱號的知名投資人麥嘉華(Marc Faber)公開警告,目前的跡象顯示,中國經濟所有資產泡沫徵兆都已出現,恐將在9~12個月內成長趨緩,甚至有「崩潰」的風險。
公開警告
麥嘉華昨接受彭博專訪時警告說:「市場當前跡象正透露出不正常的訊息,中國經濟泡沫跡象已浮現,無論如何經濟將逐步放緩成長腳步,甚至在未來9~12個月會出現崩潰的風險。」
陸股今年來跌12%
麥嘉華另強調說:「上周上海世界博覽會正式開幕,但這對中國並非一個好兆頭,回顧歷史,1873年主辦世博會的維也納,後來仍為股市下跌與經濟衰退所困擾。」受中國政府近期強力打房,以及3度調高存準率的衝擊,中國上海綜合證券指數今年已來已大跌12%,為亞洲主要股市表現最糟。
麥嘉華最新唱衰中國經濟言論,也呼應了先前避險基金經理人查諾斯(Jim Chanos)與哈佛大學教授羅格夫(Kenneth Rogoff)先前看壞中國經濟前景看法。
儘管中國今年第3度調升存準率,但中國財政部部長謝旭人強調:「中國經濟仍在發展,現依然面臨全球經濟危機的衝擊影響,而中國人民銀行(人行)最新調升存準率動作是技術性的調整,中國今年將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以及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

2010年9月27日 星期一

什麼決定品牌命運?

英國《金融時報》 安德魯•巴克斯特 2010年04月29日
新興市場品牌重要性的日益提升,是2010年Brandz全球品牌百強排行榜(BrandZ Top 100 ranking)編纂者挑選出的幾大主題之一。
上榜的13個新興市場品牌中,有7個來自中國,俄羅斯和巴西各有2個,印度和墨西哥則各占一席。新上榜的品牌包括中國搜索引擎百度(Baidu)、印度工業信貸投資銀行(ICICI)和墨西哥的Telcel。
印度大型金融服務集團ICICI初次亮相就排到了第45位,令人印象深刻,其品牌價值總額高達145億美元。
明略行(Millward Brown Optimor)首席執行官瓊安娜•塞登(Joanna Seddon)稱讚ICICI董事長卡馬斯(KV Kamath)在印度各地推廣ATM的行為,是打破該國傳統等級壁壘的有益之舉——無論是清潔工還是銀行高管,每個人都必須派隊等候。ICICI因為其在印度及其它地區的發展潛力,在品牌發展勢頭榜單上高居第9位。該行已在18個國家開展業務。
印度大型IT集團——印孚瑟斯技術公司(Infosys Technologies)剛好排在百強之外,但首次進入了科技20強品牌排行榜(Technology Top 20)。塞登表示,這個品牌很有趣,因為它的創始人之一是南丹•尼勒卡尼(Nandan Nilekani),而且尼勒卡尼非常推崇“世界是平的”這個概念——即通過在全球範圍內進行外包,服務于客戶(湯瑪斯•弗裏德曼(Thomas Friedman)的暢銷書《世界是平的:21世紀簡史》(The World is Flat: A Brief History of the Twenty-First Century)就宣揚了這種觀點)。
卡馬斯與尼勒卡尼在明略行進行的另一個主題排行——品牌領袖首席執行官——中也佔有一席之位。
在百強品牌中,許多品牌都是由擁有品牌願景的領袖所締造、或賦予它們第二次生命。這些領袖包括Telcel的卡洛斯•斯利姆(Carlos Slim)、蘋果(Apple)的史蒂夫•約伯斯(Steve Jobs)、IBM的郭士納(Lou Gerstner),以及星巴克(Starbucks)的霍華德•舒爾茨(Howard Schultz)。
舒爾茨兩年前重新接過首席執行官的日常管理角色,以重振星巴克——這家他一手從初創階段培育成全球性品牌的公司。
塞登表示,舒爾茨對於星巴克的願景,歸根結底是建立人與人之間的聯繫。
“他退出了日常管理,而其他人做了什麼?他們開始尋求急速增長。而如今,如果你運營一個旨在建立人際聯繫的品牌,或許急速增長的戰略並不適合。他們擴張得非常快,某種程度上喪失了品牌的神髓,然後,舒爾茨回來了,這個品牌做得更好了(在最新的百強排行榜中,它的品牌價值增長了17%)。”
明略行BrandZ全球總監彼得•沃爾什(Peter Walshe)表示,一些有著品牌願景的人已不再擔任首席執行官,但其繼任者遵循了他們的願景,將其作為公司獨特的一面,並獲得了巨大成功。
此類繼任者的例子包括IBM的薩姆•帕米薩諾(Sam Palmisano)、滙豐(HSBC)的紀勤(Michael Geoghegan)。滙豐董事長斯蒂芬•葛霖(Stephen Green)現在是英國聖公會(Church of England)的受命教長,並撰寫了《天國與財利:葛霖論金融市場》(Serving God, Serving Mammon)一書。
合法的癖好——不管是由來已久的傳統喜好(香煙),還是更現代的喜好(玩手機或黑莓(BlackBerry))——是排行榜編纂者選擇的另一主題。萬寶路(Marlboro)向來位列前十,在過去五年內,它的品牌價值平均以10%的複合年率增長。
塞登表示,總的來說,最新百強排行榜“告訴你,在壓力下生活的人們想做一些事情來釋放壓力,用手搗鼓點什麼東西。他們要麼吸煙,要麼玩黑莓。舉例來說:如果你的工作壓力極大,比如擔任美國總統,或許你會覺得這兩個你都需要。”
塞登表示,在手機領域,全球前十大運營商均進入了BrandZ百強排行榜,另外還有蘋果、黑莓與三星(Samsung)。這很大程度上歸因於移動應用程式驚人的增長——“從數獨遊戲,到‘尋找一名技工'(Find a Mechanic),再到BrandZ,”塞登表示。
沃爾什補充表示,推動品牌增長有兩個關鍵因素:一是信賴,即該品牌累計的歷史價值,二是現有用戶的推薦。“該類別比較有趣的一點是……推動品牌的主要是用戶推薦,而非信賴,”他表示。
一些最具價值品牌同時獲得了信賴與推薦——這是此次排行的另一個重大發現。
儘管IBM受到了消費者的極大信賴,蘋果得到了很高的推薦,但明略行的研究顯示,兩大消費者/家庭品牌——幫寶適(Pampers)和汰漬(Tide)——位於信賴與推薦品牌排行榜之首(由於石油公司的大量湧入,汰漬被擠出了品牌價值百強榜)。
沃爾什表示,在上述兩個標準方面排名均靠前的品牌,要麼富有遠見,要麼受益於歷史表現中累積的價值。“而且,他們如今仍在傳遞這種優質服務,同時還加入了創新,並維持自己價值……尤其是在最近時期,隨著政客與銀行失去信譽,受信任的品牌變得越來越有價值。”
價格的影響,以及最強大、最具價值品牌的價格更為抗跌的事實,是我們從明略行研究中得出的又一個重要發現。
由於它們引起了消費者的擁有欲望,它們往往會獲得一個較好的價格溢價,即使是在衰退時期,前百強品牌也會在定價與品牌力之間取得恰當的平衡。
BrandZ的資料顯示,只有7%的消費者完全根據價格購物;不到三分之一的人,會在價格與品牌之間進行綜合考慮;對於近90%的人而言,品牌是一個重要影響因素,而有逾半數的人幾乎不怎麼注意價格。

礦業基金 熱潮不退燒

2010/04/29 經濟日報
貝萊德世界礦業基金暨貝萊德世界黃金基金經理人韓艾飛(Evy Hambro)昨(28)日指出,多種原物料價格逼近歷史高點,礦業公司獲利創近年新高。希臘等歐洲國家信評調降,不利歐元,有利黃金走勢。
全球景氣持續復甦,供給面緊縮,信用狀況改善,有助商品價格由一年前極低的水準大幅回升。
韓艾飛說,企業因此得以創造龐大的現金流量,投資吸引力大增。加上金融海嘯造成企業趨保守,產能大幅減少或關閉,都造成供給趕不上需求成長。
韓艾飛強調,2000年以來,原物料供需的關係就逐漸改變。新興市場興起,原物料供給成長受限,持續推升原物料價格。金融海嘯只是使世人的焦點暫時轉移,隨著經濟復甦,原物料供需的關係只會更緊張。
以韓艾飛看好的鐵礦砂為例,過去都是每年固定報價,但今年首度改成每季報價,未來報價頻率可能再縮短。
去年鐵礦砂每公噸報價為60美元,目前已漲到160到170美元,即使價格穩定在目前的價位,大型礦業公司仍將享受豐厚的利潤,尤其是全球三大礦業公司。
韓艾飛指出,必和必拓、力拓、淡水河谷這三大公司的開採成本只有30美元左右,但中國的礦業公司成本卻高達80到100美元。即使現貨價格下滑,這三大公司都享有低成本的優勢。
焦煤的報價也是類似的狀況。韓艾飛表示,必和必拓已確定,第二季的報價為每公噸200美元,比去年的目標價高出55%。熱煤合約初期結算價格也顯示,大型生產公司有很大的議價能力。
韓艾飛同樣看好的貴金屬,價格也大幅翻揚。
鉑從低點的每英兩780漲到1,700美元,鈀從200漲到近600美元。
尤其是鉑,大多數在南非生產,但南非有發電成本、勞工糾紛、幣值強勢、安全等問題,鉑的價格居高不下。
黃金更是韓艾飛去年以來就持續看好的貴金屬,在世界礦業基金中加碼黃金。
之前投資人擔心美元的強勢地位,最近歐洲主權債出問題,希臘債信評等遭調降,以歐元計價的金價已達到歷史新高,全球中央銀行成為淨買方,黃金作為替代貨幣的角色日益重要,投資需求暴增,金價在1,100美元附近也形成強力支撐。
隨著中國、印度等新興市場的需求大增,許多礦產價格已經接近歷史高點,但韓艾飛認為,重要的不是礦產的價格何時可以再創新高,而是礦業公司的現金流增加,獲利大幅提升,股價終將反映利多。

歐洲對沖基金業移防

2010-04-30 工商時報
彭博社週四報導,歐洲國會擬修法對對沖基金加強管束,有鑑於此,原本以倫敦及其他歐洲城市為據點的對沖基金業者打算另謀發展,正考慮轉往香港、新加坡或瑞士落腳設辦公室。
駐倫敦的另類投資管理協會(AIMA)成員佛塞特(Christopher Fawcett)指出,對沖基金業者擬將部分業務轉往其他城市,但不會關閉在歐洲的辦公室。
歐洲最大對沖基金公司Brevan Howard資產管理公司曾表示,有意將員工從倫敦遷往瑞士。倫敦對沖基金公司Algebris Investments則計畫在新加坡開設據點。倫敦另一家對沖基金業者Prana Capital投資長卡斯特(Peregrine Cust)在給投資人的短訊中透露,總部將從倫敦移往新加坡。
歐洲第3大對沖基金公司BlueCrest資本管理公司財務長杜德(Andrew Dodd)今年1月接受彭博社訪問時也曾透露,旗下有50名之多員工將移往瑞士。
佛塞特於新加坡受訪指出,「業者都不願因為區區的修法草案而有此巨大變動,但既然他們已有所行動,代表他們做好準備因應任何對他們不利的嚴苛法令。」
據1年前起草的另類投資基金管理條例,歐洲有意限縮對沖基金業者的貸款額度,規定基金管理規模在1億歐元(1.34億美元)以上的業者須登記註冊,並對這類金融機構薪酬設限。幾經延宕,歐洲議會預定在今年稍後就此新法草案展開表決。
對沖基金和私募基金業者被批為這場二戰以來最嚴重金融危機的幫凶,因此成了世界各國國會的眼中釘,紛紛拿放大鏡檢視,20國集團(G20)1年前一致同意對這類基金嚴加監管。
佛塞特表示,香港和新加坡的稅率「具吸引力」,而且又不會對對沖基金業者施以緊箍咒過份管束。「從業者的投資策略角度來看,香港與新加坡極具發展吸引力。」

鑽石恒久遠?

2010年04月28日
英國《金融時報》 威廉•麥克納馬拉 倫敦報導
不妨稱之為“鑽石峰值”理論。全球最大的鑽石生產商南非礦商戴比爾斯(De Beers)宣稱,世界上的鑽石資源正日漸枯竭,而且其他產品替代它的速度,不足以滿足長期需求。許多分析師和交易商對此表示贊同。
這種論點聽上去和充滿爭議的“石油峰值”理論頗為相似。最極端的“石油峰值”理論認為,世界上的石油已經快要用完了。至於鑽石,在產量達到峰值水準的確切時間問題上,分析師則存在分歧。
在這樣一個富有神話色彩的行業,上述觀點頗具吸引力,因為它讓人們更關注這種耀眼石頭的稀缺性。大舉宣揚這種觀點,符合各大礦商(尤其是戴比爾斯)的利益,儘管有些評論家認為,這未必屬實。
問題是這樣的:加拿大皇家銀行資本市場(RBC Capital Markets)鑽石行業分析師達斯•克拉利爾(Des Kilalea)表示,在1980至1999年期間,全球鑽石供應增長了一倍,因為新發現的大型礦山——例如澳大利亞的Argyle和加拿大的大衛克(Diavik)——開始投產。
但自那以後,除了辛巴威的Marange鑽石礦,再沒有發現同等規模的新礦。Marange可能成為下一個特大型礦床,前提是辛巴威的法律與秩序得以恢復。冷戰時期,美國及舊時戴比爾斯卡特爾組織持有的鑽石儲備也已出售殆盡。
戴比爾斯認為,供給將呈現一種“象形曲線”走勢——即未來20年的生產規模就像一頭大象的背部,逐漸變得越來越小。
但鑽石峰值論是可信的。中國等市場需求的增長,會加速世界大型鑽石礦的枯竭。戴比爾斯認為,中國市場就是一股新力量,將會加速其位元於博茨瓦納和南非的最大鑽礦的衰竭。
戴比爾斯首席執行官加雷斯•彭尼(Gareth Penny)告訴英國《金融時報》:“如果你看看20年前,你會發現,中國不存在購買鑽石的文化。但在北京、上海和廣州,這種文化已明顯啟動:這些城市40%的新娘有鑽石婚戒。而15年前這一數字為零。”
中國因素是戴比爾斯決定永久減產的原因之一。彭尼表示,從2011年起,公司“新的正常”最高產出將約為每年4000萬克拉。而其2008年的產量為4800萬克拉,2007年為5100萬克拉。其中的部分減產,是由於戴比爾斯2008年出售了一些鑽礦。
一些人表示,在戴比爾斯控制鑽石市場的體系瓦解十年之後,上述生產策略將有助於該公司影響市場價格。該公司已不再控制市場,但仍是這個多元化市場上最具影響力的參與者——其銷售額占到了全球原鑽銷售的40%左右。
鑽石行業專家查姆•伊文-左哈(Chaim Even-Zohar)表示:“(戴比爾斯)真的曾經放棄過它的老套路嗎?顯然沒有。”他指的是該公司試圖通過銷售或客戶合約影響價格的那種衝動。“但我認為,保留存貨,以便今後有更多東西可賣,並沒有什麼不對。”
在戴比爾斯提出新策略(產量水準只是其中的一部分)之前,鑽石行業經歷了一輪低迷,而該公司所受的衝擊尤為巨大。去年,戴比爾斯將產量削減了一半,年產量僅為2400萬克拉。公司出現了7.43億美元的淨虧損,並向股東尋求了10億美元的注資。
但鑽石需求正逐漸回歸。在這個複雜的行業,倫敦邦德街(Bond Street)——或王府井大街——上的戒指銷量,僅僅是整個圖景中的一部分。供應鏈上端發生的事情更為重要,因為主要受益者是戴比爾斯和俄羅斯Alrosa這樣的原鑽供應商。
比利時珠寶生產商正向以色列鑽石商購買更多的切割鑽石。這些鑽石商的貨源是印度的某家切割拋光公司,它們的工人坐在巨大的廠房中,盯著機器將原鑽切割成閃亮的珠寶。這些印度公司如今正在大幅增加從原鑽供應商處的訂購,戴比爾斯便是後者中最大的一家。這意味著,戴比爾斯在貧瘠的博茨瓦納平原上的鑽礦已重獲新生。該公司計畫今年生產大約3100萬克拉原鑽。
2008年,這條供應鏈——從北歐到以色列,再到印度——出現了斷裂。取消訂單的影響在整條供應鏈上傳導,原鑽生產商受到的打擊最為沉重。彭尼表示,如今,市場正出現“反彈”。高企的原鑽價格,反映出了供應鏈亟需補給的饑渴狀況。
這個行業並不存在什麼“鑽石價格”。數千種不同的鑽石有著不同的定價,且供應鏈每個層級的價格都會有所變化。但克拉利爾估計,平均而言,過去一年原鑽(戴比爾斯的產品)價格上漲了80%,拋光鑽石價格上漲了5%。
伊文-左哈表示:“目前不存在進一步的去庫存化。”他表示,2008年,全球的原鑽需求大約為134億美元。“去年,這一數字降到了約75億美元,但在2010年,由於連鎖反應,我們預計需求將會超過120億美元。”
Fusion Alternatives負責人、前Rapaport研究部主管索爾•辛格(Saul Singer)表示,“近幾周,拋光鑽石市場強有力的價格阻力位已被突破。整條曲線已經上移。”
克拉利爾表示,未來幾年,原鑽實際價格應該至少會上漲5%。“可能輕輕鬆鬆就會上漲10%或12%,”他認為。這並不意味著鑽石珠寶價格將會上漲,因為珠寶還包含黃金等其他組成部分。
儘管中國前景美好,但美國仍然是全球最大的單一鑽石市場。
彭尼發出了警告。“美國市場正緩慢復蘇,但其速度遠不及中國。在(美國)市場完全復蘇前,我們要保持謹慎。”
但如果鑽石峰值理論成真,那將是因為中國和印度這樣的地區。
這不足為奇——業內一高管稱,一位中國婦女最近走進了海瑞•溫斯頓(Harry Winston)在中國的一家精品店,一天就買了價值3000萬美元的鑽石珠寶。

2010年9月24日 星期五

鑽石變現 只剩八成時價

【經濟日報╱編譯謝璦竹/綜合外電】2010.04.27
鑽石可能是珠寶中的皇后,它的純淨無瑕彷彿永恆的化身。然而,說到保值,鑽石可能不如黃金。
鑽石價格取決於車工、成色、克拉重量以及淨度(俗稱4C)等因素,非由專業人員無法鑑定,因此,雖然2000年一顆1克拉的優質鑽石價值1.5萬美元,今天或許可以賣到2.54萬美元,但依業界慣例,一般民眾如果想要換現金,恐怕只能拿回時價的八成左右。
車工指的是鑽石的形狀與切磨工的優劣。常見的形狀包括圓形、橢圓形、方形、心型、梨形與馬眼形等,而切磨工則影響鑽石的閃耀程度,有比利時車工、蘇聯車工與印度車工等。
成色指的是鑽石的顏色,從最高級的D至最低等級的Z,有23個等級。D是澄透無色,而約從O以下,肉眼即可看出淡淡的黃色。奇異或「珍奇」色彩的鑽石等級在Z之後。
成色等級即使只差一級,價格也差很多。例如,G等級與H等級約相差1,000美元至1,500美元。如果投資人要拿到具公信力的鑽石鑑定證書,還得另外再花一筆錢。
而最大的風險是,同一顆鑽石,不同的零售商可能有不同的等級組合。加上每年市場供需不同,價格也會起伏。印度Ananya珠寶公司執行董事拉克揚說:「沒有標準,也沒有消費者指數。不管什麼克拉重量,同樣的重量會有不同的價格。」
全印寶石與珠寶公會(All India Gems and Jewellery Federation)主席哈亞葛夫說:「有時候1克拉或25分的鑽石供應很多,要看當年的產量以及需求,價格都不同。」
據哈亞葛夫:「業界的慣例是,如果有人要把鑽石賣回給原出售商,可根據時價交換別的珠寶。但如果要換現金,只能拿到時價的八至九成。」

印度鑽石加工業敦促政府回應中國競爭

英國《金融時報》 記者 聯合報導 2010年04月28日
印度鑽石切割及拋光業代表昨日在新德里遊說政府,要求反擊中國在非洲以提供醫藥和基建資源為誘餌獲得原鑽的努力。
印度鑽石業在切割和拋光這些珍貴寶石方面領先世界。該行業表示,中國正通過與非洲各國政府達成直接協議,鎖定原鑽供應。
對非洲鑽石的爭奪,反映了全球增長最快的兩大經濟體之間對自然資源(尤其是能源、礦物和土地)愈演愈烈的競爭。
隨著國內鑽石需求上升,中國希望發展一個具有競爭力的切割及拋光行業。印度高管將此視為該國鑽石切割及拋光業面對的最大威脅。目前印度在全球鑽石切割及拋光市場佔有60%的份額。
“中國政府為了拿到原鑽供應,已經投資了大量資金,”印度寶石及首飾出口促進委員會(Gem and Jewellery Export Promotion Council)高級官員桑傑•科塔里(Sanjay Kothari)表示。
該委員會呼籲新德里方面以中國為榜樣,以原鑽為交換條件,向剛果民主共和國和安哥拉等寶石生產國提供醫藥、基礎設施項目交付和鑽石切割技術。委員會還呼籲政府動用印度外匯儲備,組建一隻40億美元的基金支持該行業。
委員會會長瓦桑特•梅赫塔(Vasant Mehta)表示,有些印度企業已經與非洲礦商達成了易貨交易,以幫助它們建設拋光廠來換取鑽石。
北京方面與安哥拉、剛果以及一些西非國家簽署了數十億美元的“資源換基礎設施”協定。這些協議主要針對安哥拉的石油和剛果的工業金屬,公眾對鑽石的關注沒那麼大。
印度方面的指控令國際鑽石行業一些高管感到意外。“顯然南部非洲對中國來說一直是一個重要投資地區,但他們關注的是其他領域,而不是原鑽,”其中一名高管表示。
英國《金融時報》詹姆斯•拉蒙特(James Lamont)新德里、傑夫•代爾(Geoff Dyer)北京、威廉•麥克納馬拉(William MacNamara)倫敦報導

戴比爾斯計畫減少鑽石生產

英國《金融時報》 威廉•麥克納馬拉 倫敦報導 2010-04-26
全球最大的鑽石礦業公司戴比爾斯(De Beers)認為,鑽石供應長期而言將逐步枯竭,這促使其減少生產,以延長礦山的壽命。
加拿大皇家銀行資本市場 (RBC Capital Markets)鑽石行業分析師達斯•克拉利爾(Des Kilalea)說:假定產量縮減,未來5年原鑽價格可能每年至少上漲5%。
從2011年起,戴比爾斯將進入年產4000萬克拉的穩定時期,而其2008年的產量為4800萬克拉。公司董事總經理加雷斯•彭尼(Gareth Penny)說,戴比爾斯預料亞洲新增需求將加速全球現有鑽石礦的枯竭速度,減產乃是為了提前加以防範。
相比戴比爾斯在非洲的兩個最大鑽石礦或Alrosa在俄羅斯最好的鑽石礦,20年來該行業一直未能發現新的大型鑽石礦床能與它們相媲美。Alrosa是另一家鑽石生產巨頭。
不再是卡特爾組織的戴比爾斯占全球原鑽銷售市佔率-的40%。2009年對鑽石行業而言是艱苦的一年,導致戴比爾斯出現年度淨虧損。但在未來五年,該公司將從彭尼所說的“自然供求失衡”現象中受益。
鑽石行業分析師還將減產計畫視為這家私人控股集團重新上市的預兆,因為這可以改善其長期生產狀況。“如果戴比爾斯的股東計畫明年上市,時機可能會選擇在消費需求再度開始出現增長之時,”特拉維夫的鑽石諮詢師查姆•伊文-左哈(Chaim Even-Zohar)說。他認為戴比爾斯一定會重新上市。
戴比爾斯表示,中國富裕的都市人口在大量購買鑽石,到2016年,中國在全球鑽石珠寶市場中的份額將增加一倍,達到16%。

美國必須正視衍生品風險

作者:索羅斯基金管理公司主席 喬治•索羅斯 為英國《金融時報》撰稿 2010-04-26
美國證交會(SEC)對高盛(Goldman Sachs)提起的民事訴訟,將遭到被告人的有力抗辯。猜測哪方會勝訴很有意思;但在近幾個月內我們不會知道結果。不過,不管最終結果如何,該案都會對美國國會正在考慮的金融改革立法產生深遠影響。
不管高盛是否有過錯,本案所涉的那筆交易顯然沒有任何社會效益。它涉及一種複雜的合成證券,源自于將現有的抵押貸款證券“克隆”成模仿原型的虛構單位。這種合成的債務抵押債券(CDO)沒有為任何額外的購房融資,也沒有提高資金的配置效率;它只是增加了房地產泡沫破裂時價值暴跌的抵押貸款證券的數量。這種交易的主要目的,是創造手續費與傭金。
這清楚地展示了衍生品與合成證券,如何被用來無中生有地創造虛有價值。市場上生成的AAA級CDO的數量,要多於AAA級標的資產的數量。儘管所有參與方都是專業投資者,但這種操作仍在大規模地進行。這種操作持續了數年,並於大崩盤時達到頂峰,其結果是巨額財富虧損。我們不能放任這種做法繼續發展。即使所有參與方都是專業投資者,衍生品與其他合成產品的使用也必須受到監管。普通證券必須先在美國證交會(SEC)進行登記,然後才能交易。合成證券同樣應該登記,儘管這項任務可以被指派給另一個機構,比如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CFTC)。
衍生品可服務于許多有用的目的,但它們同時也包含了隱藏風險。例如,它們可以累積供給或需求的隱藏失衡,直到某個臨界值被打破,失衡突然暴露出來。應用於外匯套期保值的所謂“觸碰失效期權”(knockout option)便是如此。另外還有紐約證交所(New York Stock Exchange) 1987年10月“黑色星期一”的罪魁禍首——投資組合保險程式。此後推出斷路器實際上默認了衍生品可能導致中斷,但沒有總結出正確的結論。
信用違約互換(CDS)尤其不可靠。它們理應向債券持有人提供違約風險保險。但由於可以自由交易,所以它們可被用來發動空頭襲擊(bear raids);除了保險,它們還提供了“殺人”執照。監管機構應限定它們的使用範圍,僅允許對某國或某家公司債券擁有可保權益的人利用這種工具。
監管者應該承擔起一個任務,即瞭解衍生品與合成證券,如果無法充分評估它們的系統性風險,就拒絕讓它們被創造出來。這項任務不能丟給投資者,不能再繼續奉行直到最近還占上風的市場原教旨主義教條。
在交易所交易的衍生品應該被登記成一種類別。定制衍生品須分別登記,監管者須清楚其中涉及的風險。登記是一項費時費力的工作,將會打擊人們使用場外衍生品交易的積極性。可用交易所交易工具構成定制產品。這將防止在一定程度上導致2008年崩盤危機的濫用行為再現。
要求衍生品與合成證券進行登記簡單而有效,但目前正在考慮的法案並沒有納入任何這類要求。美國參議院農業委員會(Senate Agriculture Committee)提議,阻止吸收存款銀行在互換市場上做市。這是一個非常棒的提案,它將大大降低市場的相互聯繫性,阻止傳染,但它沒有對衍生品進行監管。
充當做市商、且占了美國未償付場外交易逾95%份額的五家大型銀行,可能反對登記要求,因為這將打擊它們的利潤。更令人困惑的是,一些跨國公司也表示反對。唯一的解釋是,定制衍生品可以方便避稅以及操縱利潤。這些考慮不應該影響此次立法。
本文作者是索羅斯基金管理公司(Soros Fund Management)主席

2010年9月17日 星期五

老屋像中樂透 都更財富翻倍

2010-04-24 中國時報
台北巿政府釋利多,都更紅利攀升,三十年老屋容積獎勵將一舉拉升至二倍,昨天房地產業者說,預期老屋身價可望藉此大翻升。以大安區三十坪老公寓,目前每坪約五十萬上下,都更後,分回六十坪,以每坪約百萬元估算,身價頓時從一千五百萬暴增至六千萬元,屋主財富翻升三、四倍,有如中了大樂透。
不只屋主獲利,此方式也可以解決目前一般四、五層樓老公寓,都更後分回面積過小問題,進而提升都更動能。
業者估地價 每坪漲到三、四百萬
近幾年,都更當紅,民眾前仆後繼購買老屋,迷人之處究竟在哪?以去年北巿一處住三土地交易為例,原本沒都更時,老公寓所處的素地價值每坪一八○萬元,提出都更申請後,建商看上其都更價值,以每坪二八五萬價格買下。業者估計,未來三十年老屋都更容積進一步提升後,每坪土地價值可望暴漲至三、四百萬元。
安信建經經理李柏蒼指出,目前四、五層樓高的老公寓,因原本沒什麼公設,室內面積較大,但參與都更後,新大樓須符合時下的建築法規,分回面積較小,推動都更不易;另有些使用分區為住三的老屋本身容積就不大,目前都更獎勵根本不足以提升住戶都更意願,未來若三十年老屋容積獎勵獲得提升,將會大大提升民眾參與都更意願。
「屋頂」拉高 提升參與都更意願
都更容積獎勵提升,不僅有助提升民眾申辦都更意願,建商參與都更案件也可望隨之成長。「這項新政策確實會提高建商參與都更意願!」興富發副總經理廖昭雄說,容積增加可以解決許多更新成本問題,降低都更門檻。
但李柏蒼說,台北巿政府新制出爐後,都更容積獎勵的「屋頂」雖然拉高為兩倍,但是目前都更法規中的評估指標如果沒有放寬,民眾就無法真的享受到這項利多。
李柏蒼指出,目前北巿府審議都更容積獎勵有六大指標,包括時程獎勵、原容積高於法定容積、社區平均居住樓地板面積低於北巿平均居住水準、地區環境、違章戶、規畫設計等,但多數申請案在每一項指標取得的容積獎勵有限,以致現制容積最高獎勵為一.五倍,北巿府目前平均核准獎勵只有一.三倍。
業界認為,北巿府若真想提高都更動能,必須讓增列綠建築、四、五樓公寓等容積獎勵指標的「台北巿都巿新自治條例」早日獲台北巿議會通過。
舊屋換新屋 北市都更大利多
台北市房價居高不下,民眾怨聲載道,台北市政府將推出「舊屋換新屋」新方案,只要屋齡逾卅年,即可原地重建換新屋、且坪數不縮水,市政府給予二倍的容積獎勵,申請者如將增加的面積出售,甚至可「免費換新屋」;區段較好建物再外加一個停車位,預計近卅萬戶、逾百萬市民受惠,新政策於今年八月一日正式實施,為期五年。
北市副市長李永萍說,早年台灣經濟剛起飛,北市房屋需求量增加,當時大多興建四、五層樓公寓,但這些房屋消防設備、公共設施不足,又沒電梯,據統計,昏迷北市屋齡逾卅年的房屋占三分之一,約廿九萬戶、相當於一一六萬人住在這類老屋裡。
李永萍指出,許多老人家住在老舊建物,公寓沒有電梯,長輩們上、下樓梯不方便,想換有電梯的房屋,卻又無法負擔高房價,間接影響他們外出的權利,再加上年輕人想在北市買房大不易,房價高的問題,儼然成為民怨之首。
為解決高房價問題,北市將推出「舊屋換新屋」政策,更史無前例提高都更案的容積獎勵。都市更新處長林崇傑說,過去都更案的法定容積獎勵僅一.五倍,新政策特別提高至兩倍。他強調,該案為期五年,只要屋齡逾卅年,基地面積達兩千平方公尺以上(約六七○坪),一半以上住戶同意均可申請。
建管處以萬華區某公寓為例,基地面積三千一百平方公尺,以四、五層樓試算,每戶原坪數約二二.七坪,都更舊案僅分回十九.六坪,但新政策實施後,不但可換回原坪數,還可外加一個車位,重點是還不含公設比。
建管處更新事業科長簡瑟芳說,根據都市更新法第十條規定,都更案需要十分之一住戶同意,為了確保專案的執行性,「舊屋換新屋」的專案規定更加嚴格,需要有二分之一住戶同意才能執行。她強調,可以提高申請門檻,但絕不可降低標準,因此專案並無抵觸母法。
除了提高容積獎勵,都更案的規畫費也「加碼」補助。林崇傑說,過去都更案皆由建商經手,導致建商炒高房價,趁機大賺一筆,他建議住戶自組更新會,都更案的規畫費用,可向市府申請最高五二○萬的補助,市府更委託「都市更新學會」,免費下鄉解說法令問題。
雖然申請改建者要負擔改建費用,不過市府將協助都更民眾申請貸款,且給予二倍容積獎勵後,民眾亦可把新增容積出售的款項作為改建費用,等於可「免費換新屋」。
簡瑟芳說,該案市府討論通過,待市長正式宣布後,會到各行政區舉辦說明會,統整各方意見後,會正式提案。
為突破台北市內許多30年以上老舊公寓都更不易的困境,台北市長郝龍斌宣布,援引都市計畫法,以專案都更的方式,提供市內4、5層老舊公寓爭取最高2倍的法定容積,讓老舊公寓有機會現地重建,加速都市更新。
台北市政府針對4、5層老舊公寓,推出「專案都更」,市府初估,若北市20萬戶老舊中低樓層公寓都能申請更新,預估就能另提供25萬戶新屋,依合理價格釋出到市場上,將有助增加住宅供給、解決台北居大不易的問題。
依現行都市更新條例規定,一般都更案容積率獎勵大都僅享最高1.5倍法定容積優惠,惟該優惠無法提供房屋所有權人室內面積一坪換一坪、更別提附1個停車位,誘因有限,除非容積優惠提高到2倍才有可能。
都更條例雖另訂策略性開發地區容積獎勵可提高至2倍,但標準嚴格,一般老公寓除非在重要幹道旁,否則難適用,4、5層老舊公寓已成北市推動都更最大瓶頸。
 郝龍斌此次宣布的都更利多,就是要在保留原都更1.5倍法定容積優惠外,再另引用都市計畫法第27條對地方政府授權,以「專案都更計畫」,突破都更條例僅規定策略性開發地區才能享受2倍容積優惠的限制。
 都更處更新事業科科長簡瑟芳指出,北市府此次該都更專案的期限為5年,從今年8月1日起正式實施,凡是基地為完整街廓或面積達2,000平方公尺以上,約670坪,區內有1/3以上的建築物為4、5層樓老舊建築物,就可以申請。
 都更處說明,若更新計畫符合「納入區內多數老舊公寓」、「願提供公益設施」、「更新後的產品符合適當大小(目前約28坪)且願意在市場上出售」等北市府設定的要件,就有可能得到最高2倍容積獎勵。
北市更新處初步估算,若以建蔽率60%計算,大約在區內有48戶到60戶間的基地面積上,得到一半以上住戶同意,即可提出專案都更申請。住戶經向市府申請、審議,約15個月,另建照核准、開工完工約要3年左右時間。
若審核後容積獎勵從1.5倍提高到2倍,老舊公寓1坪土地最多可蓋到7坪的產權坪,若建蔽率不變,樓層都將增高,原本4、5層的老舊公寓,可望搖身一變成為全新的9樓新建築,若是區段較好的建築物,還有機會再爭取每戶多1個停車位。
郝龍斌指出,北市77.73%的建築物是屋齡21年以上的建物,其中34.02%更是屋齡超過30年的老舊建物,屬於更新困難的四、五層樓約佔8成、29萬戶,以每戶4口人計算,相當於116萬人有機會受惠。

焦點基金﹕宏信領域基金中國躍升基金2009年升125.3%

2010年3月19日 作者 : 謝嘉莉
要點
• 宏信領域基金中國躍升基金(美元)A2在2009年創下125.3%的升幅(以港元計算),表現遠勝基準(摩根士丹利金龍指數)及同儕
• 隨着中國政府推出更多的調控措施,基金經理認為近期中國股市下跌僅屬短線的健康調整,而非展開長線的跌浪
• 基金經理預料後市波動,但持續復甦的勢頭不變,恒生中國企業指數今年勢將突破15,000 點水平,較現水平尚有逾22%的上升潛力
• 基金經理看好銀行、地產、消費股和商品(能源和物料),看淡香港公用股及台灣股市

宏信領域基金中國躍升基金(美元)A2是一隻運用長短倉策略的中國股票基金,我們曾經分別以錄影及文字訪問形式介紹其投資策略。事實證明,基金的長短倉策略的確提高了基金經理操作投資組合的靈活性,有助爭取額外回報。此基金在去年中國股市全面復甦之際,更創下高達125.3%的升幅(以港元計算),表現冠絕本平台上的同類型基金。
踏入今年,中國經濟復甦勢頭逐漸加快,通脹預期開始浮現,當局漸漸由寬鬆的貨幣政策轉至較中性的立場。中國人民銀行繼於今年1月13日上調銀行存款準備金率50個基點後,再於農曆新年前夕第二次上調存款準備金率,引發市場憂慮政策進一步收緊。本週內地最新公布2月份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按年升2.7%,較市場預期的2.3%為高,反映通脹壓力加劇。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則在近日的人大會議閉幕禮中表示,目前的物價水平雖然較央行預估略高,但幅度並不算高,因此仍可按原定計劃進行貨幣政策調控。
市場憂慮當局推出調控措施,中國股市今年初表現反覆。截至2010年3月9日,恒生中國企業指數年初至今下跌4.6%,而按2010年市場共識計算,市盈率處於13倍左右。隨着中國政府推出更多的調控措施,宏信領域基金中國躍升基金(美元)A2的基金經理Andrew Mattock 及Caroline Maurer預料後市反應會較波動,但政策是反映中國強勁增長勢頭的利好訊號,可以肯定的是,大市持續復甦的勢頭仍然不變。隨着企業盈利穩步復甦,恒生中國企業指數今年勢將突15,000點水平,即較現水平的12,210點(截至3月9日)尚有逾22%的上升潛力。因此,即使今年中國股市表現較反覆,但卻不失為投資者趁低吸納的好機會。
在下文中,Andrew Mattock 及Caroline Maurer將進一步分享他們對中國經濟、銀行業及樓市現況的分析,並解讀基金現時的持倉及投資策略。

1. 回顧基金的行業投資分佈,金融業(包括銀行、地產及保險)所佔比重看來最大,基於市場對配股集資的憂慮,銀行股是否仍具吸引力?
近期市況調整期間,我們趁低增持銀行和地產股。我們持有金融股的比重由1月底的44%,增加至3月初的53%。目前基金持有金融股比重仍然偏高。
由於投資者憂慮政策趨向收緊及銀行可能配股集資,導致過去 6 個月中國銀行股整體相對大市及區內同業股份表現較差。目前為止,中國銀行、交通銀行和中國招商銀行已宣佈計劃集資;中國工商銀行和中國建設銀行則已表明今年內沒有集資的計劃,除非監管政策有變才迫於無奈(集資)。參照目前銀行H股的估值偏低,顯然大致已消化配股集資的風險。我們相信2010年銀行盈利有望為市場帶來驚喜。貸款增長理想、淨息差不斷改善,加上短期內沒有不良貸款危機,因此銀行股按風險報酬角度看十分吸引。因此,基金有意進一步增持商業銀行股。

2. 你們對中國房地產市場的展望如何?
過去 8個月,地產股表現大幅落後於大市。追踪34家內房股表現的中國上證房地產指數,自2010年初及2009年7月高位至今分別下跌13%及34%。市場備受消息主導,市場人士對消息的反應普遍過敏,以致目前不少股份相對資產淨值折讓達50%。我們認為股價大致已消化有關房地產的負面消息,按照現金流分析目前估值極具吸引力。除北京和上海等一線城市外,我們認為隨着名義收入增幅持續超越房價的升幅,樓市需求仍具強力支持。鑑於近期樓市交投略為放緩,我們相信政府亦將重申繼續採取「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而非更積極推行房地產市場降溫措施。基於上述因素,我們認為將有助降低投資者對潛在推行更嚴厲緊縮政策的疑慮,並為市場發出積極訊號。
在1月底,我們持有地產股的比重中立,但現時已增持至偏高7%。我們物色估值吸引和管理具卓越執行能力的地產股作為投資。由於我們偏好住宅多於商用物業,我們傾向選持擁有多元化土地儲備及在中國二線及/或三線城市發展的地產股。

3. 除金融股外,近期購入甚麼股份?
我們納入新持盤的東風汽車,是中國最大客運汽車製造商之一。我們在1月份趁低吸納,基於我們看好全國人大會議將會提出更多扶持行業政策。此外,我們預期政府將會提供更多汽車補貼以刺激消費。
另一項新添持盤是神州數碼,是中國領先綜合資訊科技服務供應商。分銷網絡遍佈全國,近期更積極提供資訊科技服務,特別為銀行業。股價按市盈率計算處於12倍的相對偏低水平,我們預期未來數年增長強勁。因此,我們必須沽出或減持個別已達至目標股價的持股,包括:煙台張裕、中粮集團、福山國際能源,以及近期股價表現突出的攜程旅行網。

4. 投資於非基準的寶業集團背後理據何在,這隻鮮為人知的股份進佔2月份基金重大持股之列?基金持有大型與中小型股份的比例如何?
基金自去年持有寶業集團。寶業集團的業務以建築和房地產開發為主。建築業務包括:政府和公共建築物、基礎設施、住宅和工業項目,業務穩步增長,而且訂單強勁。地產業務方面:主要在二、三線城市如紹興、合肥和武漢等發展住宅物業。目前股價按2010 年盈利計算市盈率介乎5至6倍,因此極具投資吸引力。此外,隨著浙江紹興的重大地產項目局部落成,2011年盈利增長料將急升。
基金持有市值超過10億美元的股份佔近90%,其餘則為市值低於10億美元的持股。

5. 目前投資組合持有甚麼短倉?
近月,我們持有的短倉投資組合沒有重大改變。我們仍然持有中國財險、中國電信、香港公用事業股及台灣期貨等短倉。市場仍有投資者欠缺承險意欲,願意為溫和增長而支付較高溢價。儘管我們持有中華煤氣的短倉表現未如理想,但亦不失為我們進一步增持偏好股份提供資金來源。

6. 基於甚麼原因,決定減持中國移動和持有中國電信短倉?
中國移動在過去十年均錄得可觀盈利。從現金流的角度看,中國移動看來值得購入,惟公司至今仍沒有意願將累積可觀的資金回饋股東。建立3G 網絡後,目前公司毋須龐大資本開支,因此有必要為資金尋求更佳出路。我們認為並未持有中國移動所失去的上升潛力風險不大。雖然該股按現金流角度來看具吸引力,但我們認為來自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的競爭日趨激烈,中國移動的盈利增長前景更嚴峻。
截至目前,中國電信仍錄得不俗的客量增長,但卻未能轉化為強勁的收入和盈利增長。此外,龐大的市場推廣開支亦將遭蠶食公司純利。而且公司的有線寬頻業務亦備受南華地區的競爭對手挑戰。上述因素指向中國電信面對未來經營環境日益困難,因此我們維持對該股持有短倉。

7. 總括而言,基金目前和未來的持盤策略怎樣?
雖然我們預期後市就政策的反應會較波動,但我們認為政策是反映中國強勁增長勢頭的利好訊號。大部份投資者現正觀望利好的訊號入市。隨著業績公佈期揭開序幕,投資者料將希望及注意力集中於公司的基本因素。展望2010 年中國股市表現可能較反覆,但亦為投資者提供趁低吸納的機會,逐步加建投資組合的中國投資。
我們認為近期中國股市急跌僅屬短線的健康調整,而非展開長線的跌浪。我們對今年企業盈利增長前景樂觀,相信企業盈利增長25%可望達標,而且上望的機會較大,基於我們看好大量企業盈利有望大幅超越市場預期。我們繼續看好現時處於12,210點(截至3月9日)的恒生中國企業指數,隨著企業盈利穩步復甦,今年勢將突破15,000點水平。目前,中國股市按2010年盈率共識計算市盈率處於13 倍的吸引水平,相對過往平均水平為低,而且盈利增長具上升潛力。目前估值遠低於2007年高峰期,投資者在現水平入市絕對不會買貴。
投資組合的策略方面,基金對市場絕對沒有採取防禦性取態。在2月底,基金淨持盤接近100%。基金目前策略是物色於跌市錄得不合理跌幅的股份作出增持(積極),不受市場消息和波動影響。基金目前偏好的投資主題包括:銀行、地產、消費股和商品(能源和物料)。
基金的目標追踪誤差介乎10至15%,相對同類基金為高,因此基金能致力爭取相應更突出表現。我們看好企業盈利改善,有助刺激今年後市的上升勢頭,若未來數月中國股市持續反彈後升勢持續,基於基金的長短倉策略往績昭著,我們相信基金表現有望持續領先於基準和同業。
Moss註:這是在FP中的一檔中國基金,多空皆可做。

2010年9月16日 星期四

高盛啟示錄…不懂的別碰

【經濟日報╱柯建維】2010.04.25
19日台股受到「高盛被美國SEC控告詐欺」、「冰島火山灰災害」與「中國政府下重手打房」三大利空襲擊,開低走低,一路下殺257點,宛如濃重火山灰烏雲籠罩,被稱為「超完美風暴」。
其中最複雜、也最值得仔細探討的,就是「高盛被控詐欺案」。此案始末已有許多報導,不再贅述;高盛案最大的貢獻之一,就是為「為何相對少數的人付不出房貸,竟會變成嚴重的全球金融風暴?」與「金融風暴中損失的龐大金錢,是憑空消失還是進了誰的口袋?」二大懸念,提供了較為清楚的輪廓。
簡單來說,包括高盛、AIG等華爾街金融機構,創造出一個超級金融賭場,莊家是像鮑森公司等看空美國房市者,對賭的另一方是應該清楚了解投資內容與風險,卻偷懶只看信評的機構投資人,以及根本不知道自己買的是什麼,甚至還誤以為是高利保本債券的廣大投資人。
更誇張的是,許多原本只單純開賭場、收佣金的金融機構,也跳下去對賭。例如:AIG就與高盛在某些金融商品合約中對賭,房價跌了,高盛大賺,AIG卻輸到要靠美國政府輸血1,823億美元,才不致完蛋。
說到這兒,可能有許多受害的投資人會跳起來大罵:就是這些可惡的金融機構,騙了我們的血汗錢;那些不盡責的信評機構與監管當局也是共犯,賠我的錢來。但真的只是如此嗎?
記得2007年初,一位長輩得意地跟我說,他投資了一項很棒的金融商品,年利達7.5%,但卻說不清楚是什麼商品,我說:「現在定存利率這麼低,這種高利投資的背後一定有高風險,還是不要吧。」他說:「這是債券耶!又不是股票,哪來的風險?而且某某銀行那麼大,又不會倒,他們說不會賠錢就不會賠錢。」
我還是不死心,說:「李叔叔,天底下沒有那麼好的事,銀行放款只收3%-5%利息,卻要付給你7.5%的利息,這一定不是該銀行的債券,他也不可能為你保本,還是弄清楚的好。」這位長輩丟下一句「你不相信就算了」,就不高興地走了。事隔二年,李叔叔也成了痛罵銀行吃人的其中一員,而他辛苦多年的900多萬元積蓄與退休金當然一去不回。
由這些悲慘事件中,我們能不能學到些什麼?除了怪別人詐騙,我們是否也該更加學會保護自己。
首先,弄不懂的標的不要投資,完全不認識的公司就不要買,除非你純粹看技術面操作,否則第一,不可以重押,第二就要照技術面設停損並嚴格執行。
其次,不要隨便相信「保本」商品。要知道,債券並非無風險,難道沒聽過「垃圾債券」嗎?買保本商品要問清楚是誰負責保本?有無明確合約條文訂定,一旦賠本時銀行會無條件賠償?(幾乎不可能有這種事)還是只是在一堆複雜難懂的條件下才保本?
各位要相信「羊毛出在羊身上」,世上沒有高利潤、低風險的金融商品,除非是特權或內線(那就有違法的風險),詐騙集團與金光黨會存在,大多是利用人性「貪心」的弱點。
一旦有人報你會大漲的明牌,邀你投資一項所謂穩賺不賠的生意,或賣給你一個遠低於市價的商品,你一定要立刻問自己:「我何德何能,他為什麼要對我那麼好、讓我占便宜?我對他有幫助?還是別有目的?」我並非要各位事事懷疑,而是對一旦出問題就可能危及生活、家庭者,必須特別小心。
就像台股在8,000點附近震盪,成交量始終不足,空方能量維持高檔,若本周季報業績亮麗仍無法激勵台股攻過8,190點,甚至8,090點缺口都無法收盤站上,那麼,進入5月報稅季節,就要小心台股回檔的可能。

格羅斯﹕債券牛市結束 投資者如何自處﹖

2010年4月22日作者 : 謝嘉莉
全球最大債券基金管理公司的基金經理,有「債券大王」之稱的格羅斯(Bill Gross)表示債券過去長達30年的升勢即將告終。這對債券投資者來說意味着甚麼﹖
德盛安聯資產管理旗下,全球最大債券基金管理公司PIMCO的基金經理格羅斯在3月份接受彭博電台訪問時指出「債券的黃金時期已過」,引起不少市場人士關注,投資者更因此擔心現時是否不再適合投資債券。
格羅斯認為實際利率上揚是打擊債券市場的一大負面因素。此外,美國、英國及日本超額借貸,政府為了應付財赤,發債規模史無前例,終將導致通脹出現,亦不利債券表現。
眼見「債王」看淡債券,投資者少不免會感到憂慮。不過,格羅斯的言論並不代表債券已完全失去投資價值。事實上,PIMCO的董事總經理保羅‧麥克里(Paul McCulley)就在4月份發表的《季度週期展望》中提到,新興市場的企業債券及類主權債券,還有部分美國銀行及金融業債券,現在尚存非常吸引的投資機會。欠缺投資價值的,只是英、美等財政問題嚴重國家的公債。
新興市場相對價值高
PIMCO每季均會發表環球宏觀經濟展望,今年4月份展望的重點之一,是在金融危機過後,已發展國家及發展中國家情況大相逕庭。PIMCO Asia Ltd.的執行長兼董事貝克斌(Brian P. Baker)解釋,新興國家擁有健康的儲備及資產負債表,但已發展國家則面臨過度槓桿化的問題,仍須一段時間才能完成去槓桿化的過程。因此,環球經濟的復甦勢頭將會「告別一致」,負債較輕的新興市場跑贏已發展市場,成為經濟增長的焦點所在。

2010年9月15日 星期三

城投債炸彈何時爆

(2010-04-22)陶冬
中國的銀行2009年創下了一項世界紀錄:在一年內將新增貸款的數量翻了幾乎一倍,而且貸款主要集中在四個月內發放。真不知道,銀行怎麼能在如此短的時間內完成如此多的盡職調查,不知道銀行的風險管理部門怎麼控制風險。不過有一點是肯定的,現代史上罕見的信貸擴張已經製造出共和國歷史上前所未有的信貸風險,並威脅著中國經濟及金融體系的穩定。
人們習慣地稱中國政府的財政刺激措施為“四萬億”。事實上,中央政府並沒有將大量的資源投入下去,多數基礎設施投資項目是由地方政府執行實施的。不過地方政府沒有錢,自1994年財稅改革之後,地方財政收入便日漸無法與其支出相匹配,根本沒有多餘的財力來應付突如其來的基建需求。於是,地方政府普遍採取了城市投資公司的運作模式,即以土地注入代替現金作為城投公司的資本金,然後將土地抵押給銀行取得貸款,進行城市基礎設施建設。這個模式以前就有,但在全球金融危機爆發後的18個月,在政府無條件追求增長和銀行將借貸當成政治使命的背景下,城投公司的數量由4000家暴漲到8800家。
準確地統計銀行借給城投公司的貸款數量幾乎不可能,因為貸款全部以有抵押的一般貸款形式入賬。城投貸款到底有多少,經濟學家不清楚,銀行高管不清楚,政府監管部門也不清楚。市場一般認為,城投公司的總借貸數約在6-8萬億元之間;美國西北大學教授史宗瀚(Victor Shih)認為這一數字高達24.2萬億元(包括已貸出的11.4萬億元及續貸的12.8萬億元);我們估計接近8萬億元,其中80%用於基建投資,70%以上的款項最終用在地(市)縣(區)級基建專案,而地縣級政府的財政收入及償債信用在各級政府中最差。如果銀行履行續貸承諾,城投公司借貸到今年底可能接近10.5-11萬億元。
目前多數分析師均認可城投公司(或稱地方融資平臺)會陷入債務困境,不過不少人認為這是4-5年後的危機,或許隨著經濟的持續高速增長,它們的償債能力會有所改善。筆者認為,在中國房地產市場出現調整後12個月,城投危機便可能浮現出來。
城投公司的阿喀流斯之踵,是抵押土地的價值評估。中國的房價根本不需要跌許多,只要人們對於土地價值只升不跌的信念出現動搖,買地的資金就會大幅下降,更重要的是,銀行對土地估值的一系列假設就會改變。只要有一兩家城投公司陷入財困,筆者相信,銀行便會悄悄地收緊信貸尺度,回收已貸出的款項。
基建項目其實根本應該發債融資,因為它們的回本週期是30-50年,在建設中的幾年根本不會有收益來支付利息。一個好的項目或許在20年後可以收支平衡,但是相當一部分根本無法賺錢,要靠政府財政補貼生存。據筆者觀察,在省級以下的城投公司中,相當一部分貸款已經被主管部門提出,挪用到其他領域,賬目混亂,回款的可能性不大。
筆者看來,中國的城投公司與危機前投資銀行的特殊投資公司(SPIV,special purpose investment vehicle)有許多共同之處。本次金融危機前,投資銀行的賬目十分規矩、乾淨,不過它們將眾多的衍生產品裝入帳面外的SPIV。次貸危機爆發後,SPIV出事,所有投資銀行的資本金均遭受重創,將全世界拖入一場特大的金融海嘯。
城投公司與闖禍的SPIV相似之處不少:超高槓桿、預算外運作、賬目及資金缺少透明度、土地為中心的估值體系、長債短借、資產變現能力差。
城投貸款什麼時候出事?時機暫難判定,不過筆者傾向于房地產市場調整後12-18個月。這與次貸危機爆發及雷曼倒閉的時機暗合,不過主要是因為城投貸款多12個月續期。
8萬億元城投貸款,相當於人民幣貸款總規模的19%,中國2009年GDP的24%,整個中國銀行資本金的180%。規模遠大過上世紀90年代以廣國投為代表的國際信託公司投資危機,最終的壞賬也可能超出本世紀初的那次銀行壞賬剝離。
對於城投債務可能出事,北京已有心理準備,不過基本判斷認為這是若干年後的事情。決策層中,還沒有聽到關於房地產市場調整會觸發城投危機的聲音。中國有房地產政策、通貨膨脹政策、地方融資平臺政策,但是好像沒有人將這些串連在一起,提出通脹一旦失控,加息必然提速,房地產進入調整,銀行修改土地評估標準,城投公司陷入債務危機這一路線圖。如果說政府高度關注地方融資平臺問題,不會讓危機爆發出來,銀監會嚴控現有基建專案的續貸、強令地方政府不得擔保城投債務,就變得令人費解了。事實上中國的許多政策發自不同的政府部門,本身就相互矛盾。去年發改委當道,保八成了壓倒一切的任務,各式城投和天量信貸應運而生。今年銀監會權利加大,不准地方政府擔保從控制風險角度完全合理,不過似乎在將城投債務問題進一步推向懸崖邊。國務院限制央企炒買土地,從宏觀全局來看是對的,但是對今後土地價值的評估卻十分不利。
一旦城投債務變成危機,一旦市場出現恐慌,中央政府必然全力介入,這個問題並不難解決。筆者認定屆時會出現V型反彈,其原因有三:一是政府直接、間接地擁有中國絕大多數的銀行,所以銀行出現全面催賬時,政府有叫停的能力;二是中央政府負債水準不高,一旦出事,北京可以再出4萬億救經濟,同時將城投問題賬迅速剝離出銀行帳面。
其實,將城投債務放在世界的標竿下看,不會有不同的觀感。中國做了其他政府也在做的事情——借債救經濟。只不過,中國的增槓桿主要發生在地方政府身上,長債短借顯得比較突出,風險聚集在銀行領域。但是中國的中央政府債務負擔遠低過世界平均水準,即使加上地方債務或然風險,債務/GDP比率估計在55%左右,仍然處在公認的60%的警戒線之下,比起美歐日英動輒100%的比率,並不算高。而且消費者的債務槓桿頗低。中國的地方財務危機的風險,在於形勢誤判及政策上的不協調。當年雷曼倒閉,也是同一個原因。
在危機爆發之前,估計政府也會不斷推出措施來穩定地方融資平臺問題,不過在真正出事之前,估計解救措施多是三心二意、似是而非的。解城投債務之危,不能靠“中央出一塊、地方出一塊、銀行出一塊”,然後陷入各家出多少的扯皮。筆者認為城投危機,不是五年後才會出現的危機。

東南亞最大出租酒窖 台北開張

2010-04-23 工商時報 【記者姚舜/台北報導】
搶攻「存酒商機」,號稱東南亞最大的「出租式酒窖」Vinotheque,昨(22)日在台北低調開幕。首期完工的酒窖可存放22萬瓶葡萄酒,由於地點私密、設備完善,加上兼具頂級餐飲與視廳娛樂功能,故透過圈內人口耳相傳,目前已有一些企業負責人與美酒收藏者承租。
投資台幣1.5億元設立Vinotheque出租酒窖的吉悅管理顧問公司負責人藍吉滄表示,葡萄酒的投資報酬率超過銀行定存,只要眼光精準,獲利其實相當可觀。藍吉滄指出,由於「紅酒指數」成為愈來愈多投資人觀察重點,有些人收購了具潛力的好酒後,卻苦無地方存放,出租酒窖除可以提供良好環境讓投資者儲酒,並可以成為一情報交換中心,提供大家相互交換投資葡萄酒的心得經驗。
藍吉滄透露,近一年多來不少人釋出手上好酒變現,以漂亮價格取得好酒的人,家中不見得有專業儲酒環境與空間,這一類的朋友也成為Vinotheque欲爭取的客戶。
占地600坪的Vinotheque係由連幢式公寓地下室改裝,挑高4米2的酒庫是用預拌混凝土打造並舖了防潮隔熱塗料,放酒的酒櫃分為鋁製與木製兩類,酒櫃並用木頭墊高,避免與地面直接接觸。除全年恆溫、恆濕,並全天候24小時播放古典音樂。
除了超大的酒庫外,採私人會所俱樂部方式經營的Vinotheque,並規畫有一開放式廚房、酒窖式包廂餐廳,以及由國內知名設計師關傳雍設計的劇院型視聽娛樂室。藍吉滄表示,Vinotheque的租戶增加到一定程度後,將舉辦頂級美食品賞與音樂賞析活動,讓酒窖具更多機能。
承租Vinotheque酒窖,一個酒櫃至少必須儲放30箱,藍吉滄表示,每箱每月租金為55元,對於手上擁有好酒的朋友其實是「九牛一毛」。藍吉滄指出,如果出租酒窖出租率超過7成,吉悅管顧將啟動二期工程,並在台北以外的縣市繼續設點。

2010年9月13日 星期一

藥品研發的新路子—在新興市場就地研發

在發達市場進行研發曾經可以滿足新興市場制藥業的需求,這種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新時代要求在當地開展研發工作。
2010年4月 • Michael Edwards 來源:制藥及醫用產品業務
長久以來,北美和西歐市場的需求一直是制藥業發展的推動因素。制藥業很少關注新興市場以及在新興市場中較為流行的疾病。
然而,這種格局正在悄然發生變化。2008年,新興市場占制藥業整體價值的30%1。據預測,2013年之前,新興市場的制藥市場將以每年14%的速度持續增長。而相比之下,美國市場雖然仍占全球市場的40%,但預計發展速度將會更加緩慢,未來4年的年增長率不足3%。事實上,所有發達市場都呈現出低增長或負增長趨勢,其監管環境更加嚴格,而且專利訴訟持續升級。
因此,現在許多制藥公司將一些最大的新興市場視為實現它們宏偉發展目標的關鍵所在,也就不足為奇了。過去十年間,這些公司已經在新興市場建立了低成本的研發機構,利用充足的人才儲備研發創新藥物,並啟動了企業社會責任計畫,以幫助對抗各種被人忽視的疾病。但是,制藥公司要想真正抓住新興市場中的發展機遇,還有很多工作必須要做。
大多數制藥公司仍然傾向於將新興市場視為主要的低成本研發基地。僅僅這樣做是不夠的,相反,它們應該認真思考,如何讓研發工作更好地服務於這些與眾不同、外界通常知之甚少的地區。如果著眼於這個角度,可能出現的結果是,制藥公司最終會有很大一部分科學家、化學裝置、制藥設備、控制和開發團隊落戶新興市場。只有這樣,它們才能真正理解新興市場醫患人員的需求和偏好,開發滿足這些需求的產品,並確保及時將產品推向市場。
醫療需求和偏好
新興市場的患者和西方國家的患者有著不同的醫療需求。新興市場的患者和醫生在治療上也有著不同的偏好。這些差異具體體現為他們對藥品的不同需求。不同的藥品需求進而會影響整個研發、制藥價值鏈的決策過程和資源分配,包括基礎研發和特定市場的投資。
疾病區域的選擇
由於基因差異或飲食習慣和生活條件等環境因素的影響,一些疾病在不同地理區域和民族/種族的流行程度也各不相同。從牟利立場出發,制藥公司往往在很大程度上會忽視主要影響發展中國家的各種疾病。不過,隨著新興市場經濟體的不斷發展,各國政府開始為貧困人口的醫療費用買單,部分一直被人忽視的疾病類型也為制藥公司提供了創收機會。
隨著對這些疾病瞭解的不斷深化,制藥公司逐漸意識到,它們需要在新興市場部署研發資源,因為只有在當地進行研發,才能從患者、醫生和醫療費用支付者那裏獲得寶貴的真知灼見。目前,腫瘤治療領域是新興市場最大的商機,制藥公司可以專門針對這些地區開發藥品。最常提及的例子即為肝細胞癌 (HCC)。肝細胞癌通常由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病毒 (HBV/HCV) 感染所致,是全球第四大常見癌症。每年有100萬人罹患肝細胞癌,其中75%的人生活在東亞地區。發展中國家較為流行的其他癌症包括卡波西肉瘤(由於“三聯雞尾酒”愛滋病療法的出現和使用,發達國家的卡波西肉瘤發病率較低)和胃癌/食道癌,這幾種癌症在東亞地區尤為常見。同時,乙肝病毒也蘊藏著巨大的商機:全球共有四億乙肝病毒感染者,其中1/3來自中國。許多制藥公司已經著手挖掘這些商機。例如,諾華制藥正在投資建設上海研發中心,主要研發方向為包括乙肝和丙肝等中國最為常見的各種疾病4。
其他被人忽視的疾病包括肺結核、瘧疾、蛔蟲病和美洲錐蟲病等,這些疾病在全球大部分地區都屬於主要的健康問題。但是,這些疾病並不屬於最大的新興市場最流行的20種疾病之列,例外情況是,肺結核在印度屬於最流行疾病<。雖然治療這些疾病的價值正在不斷上升,儘管肺結核已經成功吸引了部分資源(例如,阿斯特拉捷利康公司已經在印度班加羅爾成立專門的肺結核研發中心),但如果以發達市場的標準加以衡量,其價值在短期內仍將維持較低的水準。對這些疾病的研究工作通常由制藥公司和公共機構或慈善組織合作進行,或者在“提供藥物”計畫的大背景下進行。
至於脫水症、霍亂等貧窮導致的疾病,需要的並不是研發,而是改善基本生活水準。對於霍亂患者來說,治療方法非常簡單,只需飲用清潔的水和補液鹽即可。

水:最被低估的資源

水是生命之源。
作者: Steve Hargreaves 時間: 2010年04月21日 來源: www.fortunechina.com
許多專家認為,緩和缺水問題的關鍵——在於提高水價。
然而,要知道,全世界有80個國家缺水,其中包括一些高產農業區,例如中國北部、美國西部以及印度西北部。
每天都有4000名五歲以下兒童因水源性疾病死亡。農業是目前的用水大戶,但其水資源有效利用率僅60%。
儘管如此,只有1%的風投資金投入了旨在緩解水資源短缺的項目。
許多專家認為,提高水價是改變缺水狀況的關鍵所在。
上週二,在《財富》雜誌(Fortune)舉行的頭腦風暴綠色會議(Brainstorm Green conference)上,可持續發展諮詢公司Domani的負責人威爾•薩尼(Will Sarni)在小組討論中表示:“人們認為水權是一種固有權利,正是這種觀念令投資遭遇困境。”
專門小組成員凱文•麥戈文(Kevin McGovern)是Water Initiative公司董事長,其公司向世界各地的家庭和組織提供水淨化系統。他說:“水權是一項人權,但你不能免費擁有。”
在會前的一次採訪中,研究機構Global Water Policy Project負責人桑德拉•波斯特爾(Sandra Postel)表示,水資源成本上升並不一定令人難以承受,可對額外用水量徵收更多水費,這樣有利於將來促進節約用水,又不會真正增加農民和其他用水大戶當前的成本。
水價上漲不會給波斯特爾帶來任何好處,即便如此,她仍然認為現行水價太低了,特別是對農民等用水大戶而言。
她說:“我們已從多方面給予了大量的水資源補貼,用水戶支付的水費與實際成本相差甚遠。”
問題是,我們目前從地下含水層抽水的速度,遠遠超過其重新充水的速度。
更糟糕的是,隨著含水層水位降低,在剩下的水中,金屬和其他對人類健康有害的物質濃度更高。
麥戈文說,美國50個州中,有40個州的飲用水裏含有大量的砷,而隨著含水層的進一步枯竭,這一情況只能日趨惡化。
波斯特爾指出,世界上10%的糧食供應,依賴的是被過度開發的含水層,最終,這些地區的糧食產量會下降,曾經的糧食出口國將變成淨進口國。
她說:“這不僅會影響水資源,也將影響糧食生產格局。”
一談到水資源短缺,人們自然會想到海水淡化,即從大量的海水中脫去鹽。
但專門小組成員表示,海水淡化存在不少問題,如需要大量能源,而且脫去比納米還小的鹽顆粒也很困難。
波斯特爾建議,對於能從含水層和河流中抽取多少水,實行更嚴格的限制。
解決水資源問題需要完善各種體系,如更高效的灌溉系統,更智慧的廢水控制技術,以及以減少用水量為目的的定價體系。在這方面進行投資的企業家可能獲得豐厚回報。據估計,為確保未來供水量充足,全世界需要在水資源方面投資高達22萬億美元。

印度房產熱可能很快遇冷

2010年04月21日
印度的房地產投資者可以鬆一口氣了。該國央行週二推遲採取可能會冷卻該國不斷上漲的房地產市場的措施。
但地產投資者不會總這麼幸運。
印度的房地產價格﹐在經過短調後﹐目前正逼近危機前高位。研究公司Liases Foras的數據顯示﹐在孟買一個主要商業區﹐商業地產的價格已從近期低點翻了一倍還多。
而在一家房地產咨詢公司工作的弗蘭克(Knight Frank)認為﹐孟買及新德里高端住宅價格今年應會重上以往高點。
當然﹐房地產業反彈應歸功於低利率﹐同時﹐信貸緊縮期間措施採取得當也有所助益﹐如建築商到期未償還貸款應視為違約前﹐由銀行將其還款期限延長一倍﹐減輕開發商及此類貸款人的壓力等。
當然﹐加息將對此產生部分不利影響。印度央行(Reserve Bank of India)於週二加息0.25點。
但投資者也預計銀行將開始回收以往特別指向房地產的措施。如﹐銀行目前對房地產貸款僅提取1%的撥備﹐而在信貸緊縮前﹐銀行提取2%。
從這種意義上來看﹐週二並無投資者視為利好的消息。週二房地產股價格躍升3.6%﹐漲幅遠超市場平均幅度。
印度央行推遲採取行動的一個原因是﹐即便房價在上漲﹐但房地產交易量仍持低。研究公司Liases Foras的數據顯示﹐孟買的建築商目前賣出的房屋﹐僅佔其庫存數的六分之一。
印度央行仍然認為﹐撥備標準變更及還貸寬限期是危機應對措施。
此外﹐印度央行採取措施更可能以其眾所周知的銀行業風險擔憂為指導。印度銀行業的房地產貸款增幅巨大。
至2月末﹐印度已發放在外的房地產業相關貸款總計達205億美元﹐而在2007年2月﹐僅為98億美元。
隨著房地產市場轉向危機前的格局﹐採取冷卻政策也只是個時間問題。週二投資者的歡慶可能為時不長。
Harsh Joshi

首域大中華投資總監:平衡風險回報 台、港看高一線

2010年4月7日
首域投資大中華投資總監劉國傑向我們分析大中華地區的股市展望,以及解釋將部分重點投資由中國轉至台灣及香港的因由。
劉國傑於2003年10月出任首域投資的大中華投資總監。他於2002年4月加入首域投資擔任高級基金經理,專責管理首域投資旗下的大中華及區域基金。他畢業於英國劍橋大學,持有文學士學位及工程學碩士學位,並為特許財務分析師。
他在訪問中與我們分享了他對今年大中華地區的股市展望,以及將部分重點投資由中國轉至台灣及香港的因由。

奕豐金融:從估值/盈利的角度出發,你認為大中華地區中哪個市場最為吸引?
劉國傑:這個問題完全取決於投資年期。以極長期來說,中國的增長肯定最高,因為中國市場的成熟程度不如台、港兩地,其升幅自然較佳,但風險亦較高。倘若你願意承擔風險,我認為中、港、台的長期升值潛力甚大。不過,中國經濟面臨不少挑戰,加上部分中資股去年表現出色,故今年情況未必樂觀。
風險/回報方面,中國部分板塊的情況未必最好,至少短期而言是如此,例如水泥以至物業。有鑑於此,加上較近期的估值已欠吸引,實際上我們已將更多重點投資投放至香港及台灣。這兩個地區的估值廉宜得多,例如我們喜歡的香港股票長江實業,目前的市賬率僅為 0.9倍,這在中資股當中根本無法找到。雖然中國較長期的增長潛力最大,但今年港、台兩地的風險回報應會較佳,因此我們將今年的重點投資轉移至香港及台灣。

奕豐金融:在大中華地區之中,目前你最看好哪些板塊及企業,為甚麼?你目前的持倉有包括這些企業嗎?
劉國傑:首先,我們對內需長期樂觀的立場並不只於中國,更包括香港及台灣,這個立場至今如是。我們的大中華基金中近半為內需(及相關)股票,當中包括基本消費品、非必需消費品、物業及電訊業等,它們均是基金組合中的重要主題。
事實上,若再細分我們的大中華基金中的內需股持股比重,你會發現我們稍為看漲非必需消費品,而不是基本消費品,這是因為去年股、樓齊升,將會為今年的消費者帶來財富效應,令非必需消費品受惠。另一方面,由於原材料價格今年內可能上升,將會影響部分從事非必需消費品的企業利潤,因此我們對消費品寄望不大,而將重點投資由消費品稍稍轉移至其他看好的板塊。
我們亦看好電訊業。在無人看好電訊業之下,電訊股的股價目前只輕微反映,甚至完全沒有反映其增長,因此我們增加對電訊業的持倉。能源業亦有類似情況。能源股的最大隱憂是今年煤價可能持續攀升,影響從事能源業的企業利潤,這亦是市場共同擔心的問題。不過,倘若單看電訊及能源股的估值,它們的風險/回報比率其實相當吸引。

奕豐金融:你現在避免投資於哪些板塊/企業?為甚麼?
劉國傑:說到目前中國經濟中最不尋常的問題,你會想到甚麼?我會想到,去年貸款增長過高,借出資金高達人民幣9.6萬億至9.7萬億元;而固定資產投資亦屬反常,增長超過30%,佔本地生產總值約63%至64%。若你同意這些現象屬不尋常情況,從投資角度來看,便應盡量避免。故此,我們會對與銀行借貸及投資增長相關的領域格外小心,這些領域包括水泥,某程度上亦包括物業。銀行的爭議性較大,我們手頭上並無持有太多銀行股,但銀行經歷去年的大幅借貸增長,今年有必要放緩借貸,未來一至兩年亦有可能承受部分不良貸款風險。基於上述問題,銀行股在某程度上亦有不尋常現象。這些都是我們盡量避免投資的板塊,這未必代表我們並無擁有這類股份,但我們會對這些板塊格外小心。
另一個我們一直保持審慎,至今仍未敢鬆懈的板塊是商品。儘管商品價格表現強勁,但這亦首先代表了商品股未必廉宜;其次,若你認為投資增長將會放緩,而你又對環球經濟比較關注(像我們的看法),我們希望對商品股持較審慎的態度。

奕豐金融:2010年至今,你的投資組合有否重大變動?
劉國傑: 我認為主要變動是在去年底。我們沒有以數學方法計算,但下意識地嘗試減低基金組合的風險,因為我認為去年底的中國大概是最受市場影響的股市,所有人一致認同中國的增長潛力。當這情況發生,即意味着是時候要加倍小心,因此我們對基金組合採取以下策略:(1) 我們嘗試透過減低基金組合中的週期性股份以減低風險;(2) 我們將重點投資轉向「沉悶型」股票,例如電訊股及能源股;(3) 另一項重要轉變是將焦點由中國大陸轉移至香港及台灣。
香港方面,我們尤其看好物業資產,原因是香港住屋供應非常有限,利率極低,通脹率開始回升,因此實際利率在低供應的情況下將會達到負水平。香港政府與新加坡不同,對住屋供應毫不干預,我們認為香港樓價仍有超升的可能——事實上這情況已經發生,因此我們看好長江實業等股票,尤其加上其具備估值低廉的優勢。
台灣方面,我們繼續看好科技板塊,事實上我們亦已增持有關股份,這是因為中國的股息收益率非常高,而台灣的估值遠低於中國。另外,我們持有部分預期將受惠於推動兩岸更緊密經貿關係的《經濟合作架構協議》的相關台灣股票。基於這些新發展,我們將部分重點投資由中國轉移至台灣及香港。

富達逆勢看好歐股 精選25年低點個股長線投資

2010-04-21
富達國際歐洲團隊投資總監米格‧卡瑞爾(Miguel Corte-Real)今(21)日來台指出,儘管歐洲地區經濟仍有隱憂,已處於復甦階段,股市評價正處於近25年的最低點,建議精選個股長線布局。
富達國際歐洲團隊投資總監米格‧卡瑞爾(Miguel Corte-Real)今(21)日來台指出,儘管歐洲地區經濟仍有隱憂,已處於復甦階段,股市評價正處於近25年的最低點,而歐洲企業受惠新興市場布局、再生能源及人口結構改變,牛市正要開始,建議精選個股長線布局。
卡瑞爾此行來台前在中國訪問,親自說明歐股市場魅力,「金融危機爆發以來,歐洲股票便不受青睞,我認為現在是重新檢視的好時機」,卡瑞爾表示,雖然離完全復甦還有一段路要走,但歐洲市場正處於復甦階段,自金融危機以來,過去13個月出現強勁反彈。
卡瑞爾指出,以平均10年的每股盈餘來計算,目前歐股評價仍大幅低於平均水準一個標準差以下,創近25年來最便宜的價位,對於逆勢投資人而言,目前的復甦階段,加上當前市場股票價值,成為逆向投資的最佳選擇。
不過,卡瑞爾強調對歐股並非單純為逆勢而逆,實際上,歐股具有長期投資價值的三大理由,包括新興市場布局、再生能源,以及人口結構改變。此外,金融風暴以來,美元、歐元的走弱也有利歐洲出口導向的企業。
卡瑞爾指出,新興市場經濟成長力道強勁,而據統計,歐元趨近半數出口現在都運到新興市場,成熟市場公司的營收來自新興市場的比重,同樣越來越高,尤其歐洲品牌性企業與產品,諸如瑞士的製藥業、荷蘭的風力渦輪大廠、法國核能電力企業,均可望直接或間接受惠新興市場成長。
其次,卡瑞爾認為,因應氣候變遷議題,許多歐洲龍頭企業持續開發新的再生能源科技,並已成功籌資,以便更有效率地用於持續成長的全球再生能源需求。據統計,截至2020年,美國、歐洲及中國再生能源產能將高達其總產能的92%、73%及14%,顯示再生能源技術與日俱增的重要性。
再者,歐洲人口結構的改變,也為特定產業提供投資機會。卡瑞爾說明,歐洲人口持續老化,如德國截至2009年底老化指數顯示,65歲以上老年人口為14歲以下幼年人口比例的1.4倍,相較新興市場國家高出許多,因此如製藥、醫療保健、醫院、休閒、金融服務等產業將會受惠,尤其是義大利與德國等國家。
卡瑞爾指出,歐洲市場目前正步入復甦軌道,且市場波動度已大幅降低,當波動度回歸正常水位時,投資環境適用精選個股策略,加上當前歐洲股市評價深具吸引力,搭配2010年歐洲市場三大投資主軸,歐洲市場今年正是逆勢投資的好時機。

糧食供應鏈 恐遭外資掌控 跨國糧商將觸角伸向物流領域 進而控制農民種植意向

2010-04-22 旺報
2008年開始,WTO關於外資進入中國大陸糧食流通領域的過渡期結束,外資可以在大陸進行糧食收購、銷售、儲存、加工和進出口等經營,跨國糧商已經將觸角伸向流通領域,布局東北糧食物流,控制倉儲和物流,掌控採購主動權,進而控制農民種植意向,與國際糧商掌握南美大豆市場的模式如出一轍。
由於大陸糧食物流產業尚不成熟,大型糧食貿易和物流企業,對大陸糧油市場的整合還不夠,跨國糧商趁虛而入。去年就有超過4000萬噸的外國大豆堂而皇之地流入大陸,連續第5年創下歷史最高紀錄。
有序吞食大陸市場
大陸大豆市場的開放,對跨國商人而言是一大利多;第一步先拿下供應鏈管控,這是洋商強勢切入中國大豆壓榨產業,進而控制大豆的採購權的先聲。中國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副教授司偉說,檢視跨國糧商在大豆供應鏈方面的布局,可說是符合經濟規律,有序地吞食大陸市場。
大陸的大豆多半非屬基因轉殖,進口則反之。不過目前非基因轉殖的大陸自產大豆,卻沒有在市場上占到便宜。
黑龍江大豆協會副秘書長王小語和中華油脂網主編郭清保都認為大陸目前的大豆市場尚屬脆弱,對開放趨勢下進入的外商毫無招架之力,「市場機制在應對國際市場,在融入到WTO的規則當中,缺乏一些有效的應對方式和措施。」王小語甚至怪罪到「WTO網站是純英文的,連農業專家都難解讀,何況是想利用其規則保護自己弱勢產業的大陸農民呢!」
跨國糧商採取併購、參股、合資等形式,此前已趁勢低價殺入並控制了大陸近60%的大豆壓榨企業。等於宣告大豆流通的上游被外資控制。
專家憂步巴西後塵
一些跨國糧商已開始在山東、河南等糧食主產區建立或併購糧食加工企業,甚至有跨國糧商在江蘇等省準備建立糧食收儲企業。有業內人士表示,如果大豆加工和貿易被外資全面掌控,大陸的大豆供應及飼料工業、畜禽、水產養殖業的發展將全面受制於外資;而傳統豆製品、肉、蛋、奶及水產品供應將面臨挑戰,嚴重危及到食品安全。
消息顯示,巴西大豆出口量位居世界第一;獲益的卻是跨國大糧商。如美國某巨型大盤商,其在巴西主要大豆產區就有50座糧倉,6個大豆加工廠,4家榨油廠,在巴西4大港口擁有專用碼頭和運輸車隊。現在大陸的業界人士似乎從巴西看到他們不願看到的未來。
泥地挖寶 高盛養豬黑石賣菜 嗅到大陸打房氣息 外資鎖定炒作農產品
大陸農業目前正面臨國際資本不斷入侵炒作、劃地為王的處境。除了高盛集團先後成功收購大陸肉製品龍頭雙匯集團以及重量級食品企業雨潤集團股權外,著名的黑石集團更順利入主大陸最大蔬菜物流業壽光物流園,一夕之間,農產品竟成為外資鎖定炒作的新對象,為大陸農業的未來埋下不可知的變數。
近一年來,隨著人民幣升值預期不斷加強,大陸中央強力調控房地產業,國際資本遂將目光轉向大陸農產品市場,使得大陸農產品正得到越來越多國際資本的關注,尤其是去年延續至今的大蒜、辣椒等農產品價格一路飆漲,除了受到旱災等天候因素影響外,其中更不乏有外資介入炒作、推波助瀾的身影,顯示過去以投資金融、房地產為主的外資投資集團,相中大陸最具市場開放性及競爭性的農業產業,揮金「入」土的力道已越來越深沈。
黑石併壽光物流園
最明顯的例子就是美國黑石集團。根據《證券日報》的報導,由黑石集團所掌控的基金已經與壽光物流園達成協定,將在壽光物流園於香港上市前,對其進行約6億美元的投資,以持有壽光物流園3成的股權。
值得注意的是,黑石此次之所以取得的壽光物流園股權,主要來自於大陸唯一上市的農產品公司「深圳市農產品股份有限公司」轉讓壽光物流園股權,對照黑石集團的積極布局,大陸當地企業對於農業的態度迥然不同。
高盛一口吃下雙匯
事實上,早在美國黑石集團收購壽光物流園之前,高盛集團就已經在2006年成功取得大陸肉製品企業龍頭雙匯集團的100%股權,使得雙匯集團一夕之間由大陸本土企業變身為外商獨資公司,而雙匯最大的競爭對手雨潤集團,其13%的股權也已由高盛掌控。
值得注意的是,在高盛宣布併購雙匯後,大陸豬價一路大漲,但在2009年高盛公告將減持大部分雙匯股權後,大陸豬價又一路慘跌,其時間上的巧合,十分令人稱奇。
另外,大陸最大的乳酸菌奶飲料廠「太子奶」也在花旗銀行的牽線下引進大量外商資金,惟在海外上市失敗後,一度面臨被外資股東清算的命運,目前則是傳出母公司為美國軟銀的軟銀中國創業投資公司有意以5億元(人民幣)收購太子奶,惟此一消息並未獲得軟銀中國的證實。但此一現象則是顯示除了蔬菜及肉製品外,乳製品的龐大商機也讓太子奶的股權成為各大外資巨頭競相追逐的標的。
熟悉大陸農業發展的人士指出,由黑石賣菜、高盛養豬等案例顯示,近期以來連續發生在大陸農產品市場上的一系列股權併購大戰,凸顯出國際資本正默默在大陸農產業「跑馬圈地」,上述的黑石、高盛不會是外資在大陸收購農產企業的最後案例,而這個一般大陸投資者認為不起眼的產業,卻正成為這些外資眼中的寶。

2010年9月8日 星期三

挑選產業股票基金準則

晨星亞洲研究部 2010/04/19
價格屢創新點的黃金,讓許多投資人都趨之若鶩,也帶動相關產業股票型基金的買氣,今年第一季貴金屬股票型基金淨流入的金額在產業股票型基金中名列前茅,而同樣的情形也出現在其他價格上漲的相關商品產業股票型基金。不少基金公司更是趁著這一波市場的熱潮,而順勢發行了許多產業主題型的股票型基金,特別是當前極為熱門的原物料、全球暖化等類型之基金。
雖然市面上產業股票基金琳瑯滿目,但是晨星(Morningstar)卻發現:這些熱門產業類股的股價多已在歷史高點,向上成長的空間有限,投資人在這時候買入,往往陷入追高的陷阱;另一方面,部分順應市場需求而大量推出產業股票型基金的公司,其資產管理的文化較不健全。由於,投資人還是基金公司,都是以該產業近期,甚至是短期的績效為出發點,因此當基金所投資的產業類股表現不佳時,投資人也較無法承受基金淨值下跌的壓力,甚至選擇認賠賣出,而這些發行趨勢主題產業的基金公司也往往因為面臨大量贖回潮,使投資組合操作更增添困難,在這樣的惡性循環下,產業股票型基金的投資報酬率也多不盡理想。
投資產業股票型基金最忌諱以目前短期績效為投資參考依據,投資人除了應先確實瞭解投資單一產業的風險外,也應以長期投資為目標,全面考量該產業長期的發展趨勢。唯有如此,才能在市場下跌時,堅持自己的投資,避免追高賣低的情形出現。以下提供七個選擇產業股票基金的小撇步,供投資人參考。
1.不要跟著頭條報導來投資
我們時常看到報章雜誌媒體頭條報導「目前最熱門的投資標的」,或是某某投資達人藉由哪個標的賺入人生的第一個一百萬的故事,這些看似新鮮的市場消息及故事,其實多已是過去式。如果一檔產業股票基金已經連續表現優於大盤指數兩、三年,這時候才跟著頭條報導買入,也已經太遲了。
2.要沉得住氣,拿出長期投資的耐性
如果以長期投資的角度出發,較不會受短期市場波動而失去耐性,而在不適當的時機點買入或賣出,投資人應以時間換取投資報酬的空間。如果投資人認為要在短時間內達到心目中期許的投資報酬率,往往會造成追高賣低的情形。
3.挖掘受到低估的產業,及早佈局投資
這其實是前面兩個方法的結合,與其追高買入現在熱門標的,投資人不妨反方向思考,尋找具有投資價值但是目前股價偏低的產業,或是較早逢低佈局買入,耐心期待投資結果。
4.基金經理人的產業經驗要經得起考驗
俗話說:術業有專攻,在選擇產業型基金時,藉由仰賴專精於該產業的投資專家。基金投資研究團隊及該公司本身是否具有紮實的業界經歷及相關資產管理文化益發顯得重要。此外,基金管理團隊不但要具有該投資產業的相關直接經驗外,且最好是曾任職於該產業中歷史悠久的公司,這樣才能深刻瞭解及掌握該產業在不同市場環境變遷下的脈動。
5.不要輕忽基金的整體費用
沒有人能準確預測基金的投資報酬率,但是基金本身的費用卻是固定的數字,包括基金公司的行政管理、基金本身的行銷費和以及通銷管道對基金公司所抽取的傭金等,都取自於基金的資產,因此也成為投資人無形支出的投資成本,而過高的費用甚至可能嚴重侵蝕基金的投資報酬率。由於目前美國和部分歐洲國家已經規定基金公司必須揭露這些費用資訊,並要求將其佔整體資產的比例以百分比呈現,稱為總開支比例,建議投資人可以針對境外所發行的產業股票型基金來進行總開支比例的比較,比例較低者,投資成本也相對較低。
6.掌握產業動向,才不會被套牢
如果投資人注意到當初投資產業股票基金的理由已不復存在,包括專攻產業的投資研究團隊大異動或是產業長期前景轉差等因素,投資人則需當機立斷賣出基金。同樣的,如果先前錯判產業的趨勢,也要能坦然面對。
7.產業股票基金只適合衛星配置
由於產業股票型基金本身的波動幅度較大,在投資組合中多半只適合扮演衛星配置的角色。當該產業表現極佳時,能為投資人的投資組合績效加分,但當該產業走跌時,分散的投資組合則能發揮相對分散風險的效果。在美國房地產破沫化前,不少投資人將房地產作為核心配置,不僅在金融海嘯時間遭受嚴重的損失,即使在經歷09年多頭市場行情之後,以房地產為核心配置的投資組合報酬率不但尚未翻正,跌幅也仍相當大。這樣的例子,只是更加說明產業股票型基金只能在投資組合中扮演衛星配置的配角。

大陸查稅 追隨美國腳步

【經濟日報2010.04.21
金融風暴過後,移轉訂價成為兩岸稅局關切重點。按照大陸規定,企業每年5月必須提交移轉訂價報告,大陸稅局已明確指出,即使受到金融海嘯影響,單一功能的加工廠也不應有虧損情形,電子、製藥、汽車業為今年鎖定的重點產業。
普華永道會計師事務所合夥人莊子男昨(20)日對台商提出示警,金融風暴後期,大陸稅務局的查稅力度愈來愈強,尤其對移轉訂價查核更是追隨美國腳步,以前移轉訂價查稅的專職人力不到100人,未來兩年一口氣要增加到500人。由於台商幾乎都是將加工廠設在大陸,過去以「功能單一、未承擔風險」為由,只留1至2%最低利潤在大陸,去年發生金融風暴後,若讓加工廠承擔虧損,大陸稅局勢必不能接受。
按照大陸規定,今年5月就要繳交去年度的移轉訂價報告,大陸稅局已經提出要求,所有申報虧損的企業,一律都要提出說明,莊子男呼籲,台商千萬不要再「照抄」以前的報告,繼續形容大陸加工廠是單一功能、零風險或風險很低,否則被調整補稅的機率很高。台商若能提供可比較資料佐證,短期內的營利下降,還有機會獲得大陸稅局諒解,但直接申報虧損,被查的風險就高很多。
莊子男指出,和其他國家相比,大陸移轉訂價查核還算「透明化」,大陸稅務總局公開表示,電子、製藥及汽車業是今年「備受關注」的行業,各省分也會大規模查核連年虧損的企業,甚至可採用自行取得的非公開資訊,直接對企業進行稅務調整。
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移轉訂價服務主持合夥人邱文敏指出,雖然台灣國稅局並無成立專門查核移轉訂價的小組,但台灣實施移轉訂價法規也有五年多,移轉訂價的訴訟案件也有不斷增加的情況,台灣母公司提供無形資產、技術服務給國外子公司使用,是否合理收取權利金,一向是台灣國稅局查核營所稅的重點。

Lex專欄:花旗財報說明什麼?

英國《金融時報》 Lex專欄 2010-04-20
一個涉及3000多億美元的問題仍有待解答:危機過後,銀行的正常盈利水準是多少?最重要的因素是各銀行的根本盈利能力。但緊隨其後的因素,是監管部門對該行業的整治力度。花旗集團(Citigroup)昨日發佈的財報,應該可以證明前一點。另一方面,銀行類股在上週五的重創後企穩,表明投資者認為美國證交會(SEC)對高盛(Goldman Sachs)的指控不會蔓延到其他銀行。
評估銀行核心盈利能力上的困難在於,銀行業仍在發出好壞參半的信號。在花旗,證券和銀行業務收入較上季度增長了一半,但較去年同期卻下降了19%。此外,淨收入增長逾10億美元,加之信貸成本和支出有所降低,幫助提升了業績。花旗對成本的控制值得讚賞,但如果大好局面持續下去,銀行業會不會再度掀起支出狂潮呢?
而且,我們還不能肯定現在的形勢大好。花旗幾乎沒有任何值得一提的資產增長,平均存貸款額也有所下降。同樣下降的還有抵押貸款數額。在原以為火爆的亞洲和拉美市場,花旗零售銀行業務的收入僅與上季度持平;儘管總體信貸趨勢正在改善,但虧損仍有所上升。當全球經濟的另一條腿也支撐不住時,側重于零售客戶的花旗尤其容易受到影響。
不過,如果全球經濟復蘇,舉債經營的銀行就會蒸蒸日上。但投資者如果以為SEC的起訴只是高盛的麻煩,那就錯了。全球政界人士仍在盯著銀行業,據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和奧緯諮詢(Oliver Wyman)估計,如果他們以高盛為藉口來推行懲罰性改革,那可能會使銀行業的股本回報率減少至多8個百分點。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投資者都不會知道銀行的正常盈利水準到底是多少。

麝香貓咖啡 掀起淘「金」熱

【經濟日報】2010.04.20
麝香咖啡豆帶有巧克力香氣、無苦味的口感廣受歡迎,每磅要價數百美元,不過因為這種咖啡豆是從麝香貓的糞便中取出,讓境內麝香貓最多的菲律賓和印尼民眾紛紛加入這股淘「金」熱潮。
麝香貓是種夜行性動物,會在種植咖啡的農地上找尋最美味、成熟的咖啡果吃下,再將無法消化的咖啡豆排出。這些咖啡豆與麝香貓胃裡酵素產生發酵作用,沖泡後口感香醇、帶有巧克力香氣且沒有苦味,被一些咖啡迷視為世界最上等的咖啡之一,在日本和南韓等國的售價可達每磅227美元。
在歐美與東亞咖啡行家發現麝香咖啡後,需求逐漸增強,讓境內麝香貓最多的菲律賓和印尼民眾加入這股淘金熱。
菲律賓民眾收成咖啡果實之餘,也會在樹林內找尋麝香貓糞便;印尼民眾則捕捉麝香貓,在自家後院豢養。
在利益誘惑下,各種偽造與低等級的麝香咖啡豆充斥市面,激烈競爭也引爆「何謂真正的麝香咖啡」辯論:究竟是麝香貓對咖啡果實的選擇、還是消化過程造就麝香咖啡豆?但麝香咖啡豆的真偽難分辨,因此品質控管一直是個大挑戰。
菲律賓麝香咖啡業者雷耶絲指出,她只購買從野外採集的麝香咖啡豆,即使如此,仍有部分咖啡農民將一般咖啡豆和不明糞便黏在一起後賣給她。
雷耶絲的供應商之一席巴楊指出,真正的麝香咖啡豆應該已失去天然甜味,摸起來手感粗糙。他說,也曾有農民試圖用稍微烘焙過、已無甜味的咖啡豆騙他。他與現年60歲的派特葛斯都是在科地埃拉山區(Cordillera)購買咖啡豆。
派特葛斯之前並不特別注意到麝香貓的排泄物,反而將這些咖啡豆丟掉或混在一般咖啡豆中賣給代理商。如今它們的麝香貓咖啡豆每磅可賣9美元,報酬是一般咖啡豆的五倍。
不過,派特葛斯卻苦於麝香貓數量不足,無法擴大事業規模。菲律賓科地埃拉山區居民將麝香貓視為佳餚,當地農民重視麝香貓肉質的程度,更甚於麝香貓挑選咖啡的能力。
企圖帶動麝香貓咖啡風潮的印尼民眾,也正面臨麝香貓族群縮小的難題。儘管蘇門達臘的麝香咖啡業十分發達,也因人口擴張與經濟發展而砍伐森林,破壞麝香貓的棲息地。
蘇門達臘西南部的利瓦鎮約有30戶人家從事麝香咖啡產業,克尼亞萬也是其中之一。他目前養了102隻麝香貓,每月可蒐集到約550磅咖啡豆。
這些麝香貓白天在籠子內睡覺,晚上食用從新鮮咖啡樹上採下的果實,牠們只吃面前一半的咖啡豆,克尼亞萬堅稱這是麝香貓挑選咖啡豆的結果。
此外,另一名麝香咖啡豆生產業者蘇里亞納在買下3隻麝香貓後,發現增加麝香貓「產量」的方法。他利用機械剝開咖啡果實取下咖啡豆後,和香蕉泥混在一起餵食麝香貓,迅速將麝香貓排遺量從每周2.2磅提升至每日6.6磅。他認為,最重要的是讓咖啡豆經過麝香貓胃部的發酵作用。

大藥廠債信 面臨降級

聯合晚報2010.04.19
歐美各大藥多項專利藥品在2011-2014年之間到期,為了預先彌補隨專利消失而至的巨大營收和獲利損失,紛紛舉債,造成藥廠負債比2006年水準增加兩倍以上。彭博社報導,他們面臨債信降級的風險。
彭博資料顯示,2010年尚未過半,藥廠總共已發行110億美元(台幣3455億元)債券,僅次於2009全年的882億美元新高。發行最多的是瑞士的羅氏藥廠,和紐約的輝瑞藥廠。
債信評鑑業者「穆迪投資服務公司」說,2006年以來,藥廠的現金成長率只有20.7%,但債務升幅「遠高於此」,因此藥廠向來堅強的債信已出現風險。
彭博社報導,明年開始,輝瑞單是由於其最暢銷的膽固醇丸Lipitor專利即將到期,年營收將銳減110億美元。Lipitor 占輝瑞2009年營業額約25%。
根據專業統計,到2014年,藥廠預計要由於「專利懸崖」而損失1360億美元,為了預先抵消這損失,藥廠紛紛舉債,努力購併。
美國的必治妥施貴寶、嬌生、禮來都已表示,他們正在搜求購併的機會。專家說,藥廠的財務政策近來有轉趨積極之勢,許多藥廠趁債信還在AA或A的時候進軍資本市場。
穆迪分析師表示,全球大藥廠的平均債信已下滑到A1,是投資品質的第五高評級。根據標準普爾,AAA只有一家,是嬌生,而20年前有六家。
大型資產管理公司「Babson資本」總經理兼資深分析師包爾說,「這個產業一直往A走,往後大勢斷然也是降級」。

避險基金之王╱鮑爾森挑組合 放空圖利自己

2010-4-20
美國證管會控告高盛,在二○○七年初發行名為Abacus的抵押債務債券(CDO)時,未對投資人揭露避險基金經理人鮑爾森(John Paulson)協助為該債券挑選投資組合,並因放空而大賺,有避險基金之王稱號的鮑爾森雖未列證管會的提告名單,但他這種「見利忘義」的作法,引發各界批評。
根據美國證管會的狀詞,鮑爾森二○○七年付給高盛一千五百萬美元服務費,請高盛設計和銷售與次貸相關的CDO產品,高盛對外宣稱,名為Abacus的CDO投資組合是由獨立超然的ACA管理公司所挑選,事實上鮑爾森也助了一臂之力。
鮑爾森這種一手挑選可能違約的次貸債券納入Abacus的投資組合,一手卻放空這些不良的次貸債券,雖大賺十億美元,卻也可能為他帶來冗長的訴訟。
現年五十七歲的鮑爾森,一九九四年以二百萬美元成立避險基金鮑爾森公司(Paulson & Co.),二○○五年就嗅出美國次貸市場有問題,因此大舉買進次貸相關產品的空單,二○○七年美國果然爆發次貸危機,他大舉放空,進帳三十七億美元,成為當年全球收入最高的避險基金經理人。
二○○八年九月,鮑爾森開始建立英國五大銀行的空頭部位,二○○九年一月光放空蘇格蘭皇家銀行就賺進二.八億英鎊(四億美元)。
很多專家事後認為,避險基金放空金融股,是導致全球金融惡化的主因,鮑爾森卻因此賺進天文數字的個人財富!
總計鮑爾森公司在二○○七至二○○九年間就賺進二百億美元,目前所管理的資產高達三百二十億美元,僅次於摩根大通的四百四十億美元和Bridgewater資本管理公司的四百三十六億美元,為全球第三大避險基金。

2010年9月6日 星期一

拋棄繼承 子女不可代位繼承

2010-04-18 工商時報
王先生積欠債務上億元,其母親小玉女士名下有一筆價值3,000萬元的土地。王先生自己有三名子女甲、乙和丙,王先生的兩個妹妹也各育有兩名子女。王先生擔心將來母親過世,若繼承該土地,會被債權人查封拍賣,試問:(1)王先生可否拋棄繼承,使甲乙丙代位繼承之?(2)甲乙丙有無繼承該土地之機會?(3)王先生的債權人可否請求法院阻止王先生為拋棄繼承?
上述問題根據法律規定及律師的見解,第一,民法第1138條所定第一順序之繼承人,即直系血親卑親屬,有於繼承開始前死亡或喪失繼承權者,由其直系血親卑親屬代位繼承其應繼分,這是所謂的代位繼承。故王先生若有前述情形,王先生的應繼分即由其三名子女代位繼承之,這是為了維持子股之公平,也就是王先生這一支子股在王先生發生於繼承開始前死亡或喪失繼承權之情形,仍得繼承其應繼分。
若王先生拋棄繼承,甲乙丙可否主張代位繼承?如前所述,代位繼承乃為維持子股之公平,若王先生並非於繼承開始前死亡或喪失繼承權,自然不發生代位繼承之問題。故若王先生拋棄繼承,其子女並不能主張代位繼承。
其二,甲乙丙對於該土地有無繼承權,從遺產繼承順序觀之,他們雖是小玉女士的直系血親卑親屬但親等較遠,除非親等較近的王先生和其兩個妹妹均拋棄繼承,才會由甲乙丙以及王先生兩個妹妹的子女一共七人依民法第1176條第5項之規定平均繼承之。除了前述情形或是代位繼承,甲乙丙對小玉女士的遺產是沒有繼承權的。且甲乙丙等七人若要以次親等的直系血親卑親屬身份繼承遺產,必須王先生和其兩個妹妹均同意為拋棄繼承,只要有一個人不同意,甲乙丙等七人便無法以順位繼承之。
因此小玉女士若想將該土地分給甲乙丙,最好能以遺囑在不違反特留分規定之範圍內將該土地做為遺贈,以減少將來發生爭執的可能性。
第三,拋棄繼承,係指有繼承權之人於繼承開始後依法定方式所為與繼承脫離關係,不欲為繼承主體之意思表示。民法第1174條第1項,繼承人得拋棄其繼承權,為繼承權拋棄自由之原則。法律不能強迫繼承人繼承,所以王先生的債權人請求阻止王先生拋棄繼承並無理由,法院不應允許。(本文由恩典法律事務所律師蘇家宏、伊予晨合撰)

台商耕耘大陸佈局 拓墣看好LED和車用電子前景

2010-04-18
對於不少科技產業台商前往中國大陸布局與發展多年,拓墣產業研究所認為,在大陸汽車市場銷售成長大,以及LED戶外與會展照明,和顯示螢幕照明的榮景加溫情況下,車用電子與LED領域的台商應該會有相當不錯的前景。
拓墣產業研究所指出,去年中國的汽車銷售量成長率45%,在汽車優惠政策與需求的拉動下,中國穩居全球最大車市。
拓墣產研的科技產業研究中心總監羅澤生表示,中國是目前全世界汽車銷售成長最大的國家,伴隨著是綠能車與車用電子的發展,尤其在車用電子部份是大爆發;台廠與供應商在此領域耕耘多年,前景相當看好。
同時,隨著中國的LED戶外與會展照明,和顯示螢幕照明的榮景加溫,會有大量的LED需求,在此領域的台商前景會相當不錯。羅澤生說:『(原音)LED會進展的很快,第一個是戶外照明,第二個是背光,做到筆電裡面後面的背光,甚至LED進到TV,這中間都會需要大量的LED需求。所以這幾個大概是我們跟大陸這部份,會緊密的聯結在一起,廠商事實上可以得到不錯成績單的部份。』
拓墣還指出,LED TV未來的爆發力會相當驚人。由於品牌廠對於LED TV的布局非常積極,預估今年第二季LED TV出貨量將比第一季成長超過200%。

高盛涉詐欺 英德也要告

【經濟日報╱編譯廖玉玲/綜合外電】2010.04.19
高盛公司遭美國證券主管單位控告詐欺,由於事涉德英等國的金融機構,已經引起歐洲國家高度關注,德國政府可能考慮對高盛採取法律行動,英國首相布朗也下令主管機關調查高盛倫敦辦公室的業務。
美國證管會(SEC)指控高盛出售房貸證券產品,卻沒有向投資人充分說明風險,導致買家慘賠,其中包括德國工業銀行(IKB),當初投資的1.5億美元幾乎全數賠光。
IKB在金融風暴中率先瀕臨倒閉,迫使國營復興信貸銀行(KfW)等機構出手援救,最後於2008年由美國私募基金業者龍星基金(Lone Star)收購。
德國周日世界報引用德國總理梅克爾發言人說法報導,德國聯邦金融管理局(BaFin)將向美國證管會索取相關資料,「仔細評估這些資料後,將檢討可能的法律步驟」。
據SEC的調查,除了IKB外,荷蘭銀行(ABN Amro)也是高盛案中的輸家,甚至是最大輸家,損失估計逾8億美元。
荷銀後來賣給英國的蘇格蘭皇家銀行(RBS)。IKB和RBS也都接受政府紓困。
泰晤士報報導,RBS可能正在考慮對高盛採取法律行動。衛報報導則指,RBS已協助美國官員調查高盛案,但內部人士表示,是否有充分立場對高盛採取法律行動,目前言之過早。
英國金融管理局(FSA)已和SEC聯手,對高盛倫敦營運部門展開調查。泰晤士報報導,FSA正在檢視類似高盛遭起訴的交易類型。
在倫敦金融城工作的大多數人,都受英國金管局監督。根據其註冊資料,高盛案的主角托爾(Fabrice Tourre),從2008年11月起就在倫敦的高盛國際公司工作。高盛被SEC指控犯案的那段時間,他在紐約辦公室工作,公司遭指控後仍照常上班。
目前托爾仍能合法為高盛的倫敦客戶服務,個人編號為FPT01004。美國證管會幾個月來不斷訪調建構高盛房貸交易的人,但這類產品其實充斥在華爾街上,分析師推測,德、英的法律行動可能只是冰山一角。
盛案禍首托爾 天之驕子搞詐欺
他自稱「不可思議的費伯」、二○○七年收入兩百萬美元,年僅卅一歲就出任高盛副總裁,如今法國籍的費布瑞斯‧托爾(Fabrice Tourre)因為被美國證管會控告涉嫌詐欺而一夕「暴紅」,登上Google熱門搜尋第二名。
Google形容托爾暴紅如冰島火山爆發,顯見許多人對他充滿好奇,這位出身法國名校的數學高材生,畢業於史丹福大學商學研究所,二○○一年七月進入高盛,據說他法語流利、家世一流、風度翩翩、英俊瀟灑、幽默風趣、品味高檔、喜歡熱鬧派對,可想而知人緣絕佳。
不過,他卻是故意誤導投資人、隱瞞重要資料的關鍵人物,高盛公司被控以詐欺手法出售次級房貸產品「珠算」(Abacus 2007-AC1),主持這項業務的正是托爾。
「珠算」是一種抵押債務債券(CDO),這種交易讓投資者可以利用信用違約交換(Credit Default Swap),對房貸證券下注。
證管會列出托爾在二○○七年一月廿三日發出的電子郵件顯示,他告訴朋友,次級房貸證券市場即將崩潰,「CDO業務已經死定了」,這封英、法文交雜電郵中說:「槓桿愈來愈高,整個大樓隨時都會倒塌,不可思議的費伯站在他一手創造的新奇複雜交易中間,也不見得瞭解這些怪物可能造成的影響!!」
但一個月後,他卻發出長達六十五頁的投資說明,大力推銷「珠算」,紐約時報報導,托爾與高盛副總裁艾葛爾一開始就極力誇大這項交易的資產價值。一年之後,「珠算」涵蓋的投資組合百分之九十九都被降級,投資人損失達十億美元。放空這些投資組合的高盛大客戶鮑森避險基金卻賺進廿億美元。
托爾二○○八年調到高盛倫敦辦事處,住月租三千美元的豪華公寓,對英國媒體的電話、電郵不回應,據說美國證管會已要求他回國面對指控。
托爾明知山有虎 還讓客戶爬
次級房貸市場2007年開始瓦解時,高盛集團惡棍交易員托爾(Fabrice Tourre)沾沾自喜地形容自己「是唯一可能的倖存者」。諷刺的是,他卻成為美國證管會(SEC)控告高盛詐欺一案中,唯一被點名起訴的人。
SEC在起訴書中,指控這名現年31歲的法國籍交易員,儘管已預見房貸市場即將爆發危機,仍誤導投資人購買抵押擔保證券(MBS)。這些交易可追溯到2007年,當時托爾是高盛紐約總部結構商品交易部門的副總裁。他在給同事的信中寫道:「整個體系的槓桿愈來愈高,建築物隨時都會倒塌。」
然而,高盛內部沒有人把托爾視為惡棍交易員。根據SEC,高盛的房貸資本委員會批准了交易申請。
該委員成員包含資深管理階層,顯示職位比托爾高的人士也涉入其中。
在同事眼中,擅長從事放空交易的托爾有種傻氣的幽默感。2007年房市蓬勃發展之際,他一躍成為紐約辦公室行情炙手可熱的交易員。當時高盛房貸部門擁有400名員工,每年靠作空高風險房貸證券賺進大把鈔票。
托爾的學歷背景或許能解釋日後在金融交易部門大放異彩的原因。他從小就念名校,2000年畢業於巴黎中央理工學院數學系,隔年又在美國史丹佛大學取得作業研究(operation research)碩士。
2001年7月托爾加入高盛,在房貸市場交投熱絡期間,憑著所學把高風險房貸證券包裝成名為「珠算」(Abacus)的金融商品,並成功兜售給法人投資機構,之後仕途扶搖直上。
由於表現傑出,他2007年賺進超過200萬美元的年薪,後來轉調倫敦分公司擔任執行董事。
SEC在起訴書中指稱,托爾要為這類金融產品的結構和行銷負起大部分責任,他明知房市瀕臨瓦解,仍協助進行交易。
托爾日前受訪時,拒絕對SEC的控訴發表評論。高盛則在聲明中表示,投資「珠算」導致公司虧損9,000萬美元,遠超過經手相關交易所賺的1,500萬美元手續費。高盛並強調,事前都有向客戶「廣泛揭露」房貸證券蘊藏的風險。
高盛上季紅利超高 恐再挨轟
受惠於固定收益部門業績出色,高盛公司(Goldman Sachs)上季獲利可望激增50%至40億美元。該公司也預計發放55億美元的紅利犒賞員工,預料將再度引來外界強烈批評聲浪。
高盛訂20日公布今年第一季財報。分析師普遍預估,高盛的固定收益、外匯和商品交易等部門表現強勁,上季稅前盈餘可能達38億美元,營收則為111億美元。
瑞士信貸(Credit Suisse)分析師戴維斯預估,上述三部門上季營收可望較去年同期勁揚41%至59億美元;股票交易部門營收成長15%至22億美元。
據了解,高盛為了犒賞員工上季的表現,計劃發放高達55億美元的薪酬。該公司3.25萬名員工平均每人可獲得17萬美元,超級交易員甚至可能拿到數百萬美元的紅利。
不過,在高盛為財報感到歡欣鼓舞之際,也正面臨官司窘境。該公司上周五遭美國證管會(SEC)控告詐欺但高盛自認擁有充分的申辯理由,將和SEC對抗到底。
台灣金融業 不致受波及
美國證管會上周五控告高盛詐欺,引起台灣金管會、金融業者高度關注。金管會官員昨(18)日指出,依據外電報導,高盛應該是未向客戶說清楚產品風險及本身利益衝突的問題,而不是高盛本身有信用風險,此案應不至於波及台灣金融業。
金管會官員指出,雷曼兄弟聲請破產是雷曼兄弟本身的信用狀況出問題,而導致購買雷曼兄弟相關產品的人統統受傷。
但美國證管會指控高盛的,只有一特定的合成債權擔保憑證(CDO),而且也不是信用風險的問題。
國泰金總經理陳祖培則說,此案是在周末才發生,他相信所有金融同業今天上班第一件事,就是去調查自家銀行有無買到高盛這檔CDO。
陳祖培說,從媒體報導來判斷,高盛這檔CDO應該是賣給機構投資人,而不是賣給散戶,因此,國內財富管理客戶應該不必擔心。
壽險業者表示,美國證管會控告高盛詐欺,是因為高盛設計CDO商品賣給客戶,卻未告知相關的投資風險。台灣壽險公司當然也有買CDO,但不一定是高盛這一檔。且前年金融海嘯爆發時,CDO價格一落千丈,該認損的早就全部認損。
壽險業者說,高盛案唯一會影響台灣金融業者的,就是因為高盛因被調查,而使股價暴跌,拖累美國道瓊工業指數,預料也將影響今天台股的表現。

ANZ今宣佈 台灣為海外最大市場

2010-04-19 工商時報
澳洲紐西蘭銀行(ANZ)完成併購台灣蘇格蘭皇家銀行(RBS)的業務,台22家分行和26台ATM,趕在本周「換裝」,今(19)日澳洲總部將正式通知全球市場─台灣成為新澳紐銀行海外第1大市場。
ANZ亞太區、歐洲暨美洲執行總裁範思博(Alex Thursby) 將代表總行,公開說明台灣市場的經營計畫,並介紹全新管理團隊。據悉,原RBS荷蘭銀行台灣總經理經天瑞,會首度以澳紐銀行台灣區總經理身份出席,而為了充實台灣業務戰鬥力,擴大徵募各階人員,是銀行目前首要工作。
退出台灣市場的RBS,在金管會官網的外銀資料已被剔除,近日連台灣網站都關閉,僅留首頁導引客戶到澳紐銀台灣新官網,成為在台營業壽命最短的外銀。而2年內2度易主的荷蘭銀行台灣分行,雖然會計帳目激烈波動,仍力保金管會的諸多規定,但留住銀行最重要的資產:客戶,才是最大挑戰。
荷銀改打消金業務以來,曾打過一場漂亮的信用卡行銷戰,銀行易主至今,流通卡數110萬餘張減少到77萬餘張,部份是卡友自行剪卡,部份是銀行自動瘦身,有效卡數已不再下滑,至少都有45萬張的基本客戶數。
該銀行買下RBS台灣,是連同RBS的新加坡、印尼和香港的消費金融業務、財富管理、商業金融業務,以及在菲律賓和越南的企業金融業務。RBS中國和私銀、證券部份雖然沒有買到,卻已在這段時間,成立澳紐私銀部門並取得中國銀監會的初步核准,未來可在中國當地設立法人銀行,惟這些對ANZ都是新種業務,業務團隊和商品必須即時到位,才能開展衝刺。
荷銀和ANZ的會計帳也會進行合併,2銀行今年前2個月都維持稅前獲利,雖僅新台幣1.4億餘元,仍是好的開始,一掃去年不時出現的陰霾。

董監酬勞吃肥肥 投資人慘套

2010-04-19 中國時報
政府數年前提出「兩兆雙星」計畫,幾年下來除了台積電、友達等少數企業外,其餘這幾年都是虧損連連,股價表現也是直直落,難怪有人戲稱兩兆雙星根本就是兩兆「煞星」。
政府在二○○二年提出「兩兆雙星」計畫,兩兆指的是半導體及影像顯示產業,雙星則是指生技製藥與數位內容。其中,生技、數位內容產業規模仍小,幾年下來也未見什麼成效;至於半導體、面板雙星,除了世界級的企業如台積電、友達外,其餘這幾年表現簡直是「慘不忍睹」。
諷刺的是,曾經歷亞洲金融風暴衝擊的南韓,卻培養出三星這個DRAM、面板全球市占率第一的超級企業。相較之下,政府的「兩兆雙星」,明顯口惠而不實,讓投資人慘套。
看看力晶股價,相較二千年網路泡沫前的八○.五元天價,從政府提出「兩兆雙星」以來,力晶股價就沒超過四○元,九十五年市況好時也不過在二十元左右徘徊,之後連續虧損,股價從二字頭掉到一字頭,再跌到個位數至今。
上市櫃公司九十五年度的董監酬勞排行,力晶全體董監酬勞高達七.三九億元,平均每位董監事可領取四六一八萬元,相當月薪四萬上班族工作近百年的薪水,高居全體上市櫃公司之冠。
在民國九十五年DRAM風光時,力晶獲利二七三億元,董監酬勞更是稱霸上市櫃公司。不料隔年隨即轉為虧損一二三億元,九十七年更大幅虧損了五七五億元,在連續虧損下,搞得要減資,不知道投資人會不會想把董監酬勞討回來?

股指期貨:中國股市里程碑

英國《金融時報》 帕提•沃德米爾 上海報導 2010-04-16
隨著股指期貨交易週五正式推出,中國在經濟市場化進程中跨過了一個具有歷史意義的里程碑。
經過3年的演練之後,中國的股市監管機構正式開始允許有資格的大陸投資者在本國市場中交易股票衍生品。
股指期貨的推出是中國今年更廣泛的股市改革的一部分:融資融券也在3月31日試推出。
這些工具讓投資者們不但可以從股市上漲時,也可以在股市下跌中獲利,幫助他們對沖市場風險。中國股市出了名的動盪,在前年大跌65%之後,去年飆升了80%。
在中國,包括黃金、大豆、和原油在內的大宗商品期貨已經開始交易多年,但股指期貨的推出對中國具有特殊意義,因為這是中國自90年代中期以來推出的第一款金融期貨。
1995年,中國國債期貨推出兩年後市場崩盤,原因是缺乏監管導致市場操縱失去控制。
股指期貨合同允許買賣雙方在某一指定日根據事先同意的價格買進或賣出一個股指。中國首個股指期貨產品基於滬深300 (CSI 300)指數。該指數涵蓋滬深兩市最具代表性的藍籌股。首批上市合約為2010年5月、6月、9月和12月合約。
在上周的一篇刊登在頭版的社論中,《中國證券報》稱股指期貨的推出是一個“里程碑”,將起到穩定市場的作用,幫助市場從繁榮邁向成熟。
但是,北京方面對股指期貨可能帶來的風險的擔憂是如此之深,使得監管機構計畫將大部分投資者拒之門外,起碼是在最開始的時候。
中國官員們表示,目前,預防風險是他們的首要任務。《人民日報》上週刊文表示:“期貨等衍生品是一把‘雙刃劍’,既是管理風險的工具,使用不當也會成為引發風險的源頭。”
股市監管機構對股指期貨投資者的資格有嚴格限制,以排除投機分子。投資者們必須要通過一項考試——有點兒像英國的駕照考試——還必須在教育背景、信用記錄、月薪、和流動性資產方面達標。
開戶人必須起碼擁有50萬元儲蓄,並且證明他們已經完成了20次以上類比股指期貨交易,或者在過去三年內執行過10次以上大宗商品期貨交易。對於5月和6月合約,他們必須支付相當於合約價值15%的保證金;對於更長期合約,必須支付相當於合約機制18%保證金。外國人不能交易股指期貨。
這些限制主要旨在將小散戶們擋在門外。這些股民構成了中國震盪股市中的主要力量,但也最具投機性。
本周早些時候官方公佈的資料顯示,目前新開股指期貨帳戶只有6千個左右,大部分由已經有期貨交易經驗的大宗商品交易員們設立。
因此,大部分市場分析師認為,股指期貨推出之初不會給市場帶來太大影響。
“我不認為一開始交易量會很大,”法國期貨經紀商Newedge上海首席代表迪安•歐文(Dean Owen)說。Newedge與中國中信集團有一家合資公司。
“但未來看上去很光明,”他補充道。“隨著時間推移,如果市場運作正常的話,監管者可能會降低市場准入的門檻。”
經紀商們希望隨著時間的推移,監管機構會鼓勵更多的投資者參與進股指期貨交易,方法包括推出“迷你版”股指期貨合約(比如美國的標準普爾500股指期貨“迷你版” ),或者降低開戶所需的資本金要求。
“第一步是準備好工具箱,”摩根士丹利策略師婁剛(Jerry Lou)說。“然後人們會習慣使用這些工具,最後會充分利用這些工具。這可能要歷時數年,不過方向是對的。”
市場改革的目標是改進中國經濟中的資本配置,讓中國股市更加貼近西方的做法,這也是中國在2020年前將上海建成國際金融中心所作努力的一部分。
中國監管機構非常希望通過推出此類更為複雜的交易能夠提升市場的穩定性,儘管在西方市場,這類交易的存在並沒有在全球金融危機中起到這樣的作用。
中國券商們預測,股指期貨交易將大大提升中國股市的交易量。他們稱,中國可能會超越美國,成為以交易量算全球最大股市。
對沖基金以及其他機構投資者會對股指期貨更感興趣,因為後者能夠幫助他們對沖風險。摩根士丹利稱,臺灣和日本股市的經驗表明,長遠來看,股指期貨能夠將交易量提升之多50%。
但是監管機構禁止外國投資者在中國進行股指期貨交易,凸顯了一個常為外人所忽略的事實:即中國股市只有不到1%的市值對外國投資者開放。
中國仍然很大程度地與外部世界隔絕。推出更複雜的交易工具並不會改變這個事實——起碼不會在一夜之間如此。

Lex專欄:股指期貨幫助中國深化股改

英國《金融時報》 Lex專欄 2010-04-16
在證券市場的發展上,中國向來是摸著石頭過河。1986年,第一家證券公司開業,4年之後,首家證券交易所成立。但直到1999年7月,中國政府才出臺了一部正式的證券法,對證券發行和交易進行管理。
股指期貨的推出亦是如此。經過了至少3年的推遲和演練,中國股指期貨於今日上市。此次僅推出了滬深300 (CSI 300)指數期貨合約這一種產品——滬深300指數涵蓋滬深兩市最具代表性的藍籌股,而嚴格的資格標準,應會將那些不受歡迎的投資者(包括大部分散戶投資者,眼下還包括外國投資者)拒之門外。與此同時,中國還啟動了融資融券業務試點項目,這些業務同樣也受到了嚴格的管控。如果一切運轉還算順利,限制也逐漸放鬆,這些舉措應該會有助於深化國內股市改革,就像在由散戶占主導的臺灣和印度股市那樣。不過,就眼前來看,最明顯的受惠者是仲介機構:自今年年初以來,中國三大上市券商的漲幅高出中國三大銀行5%。
進一步講,衡量成功的最佳標準,或許是A股與H股之間的價差。過去5年,沒有做空機制的內地股票的價格,比可以做空的香港紅籌股平均高出了30%。
不過,今年迄今為止,在一些改革措施的影響下,溢價水準已減半至11%。A股仍不對外國人開放,除非購買的量極少,而中國人又沒有別的投資管道,這必然會抬高其價格。但A股/H股價差進一步持續縮小,將有力地證明中國股市已變得更加微妙和完善。

陶冬:高盛激起千層浪 增長牽動萬人心 銀行壞帳續揚 經濟不會二次探底

2010-04-19
儘管希臘債務危機曲折多變,全球風險資產價格上週還是節節上升。道瓊斯重上11000大關,黃金為首的商品價格,也有良好的表現。然而上週五下午,高盛被指在出售房地產衍生產品時誤導客戶漁利。消息傳出,如被冰島火山灰籠罩一樣,華爾街一片黑暗,幾乎所有風險資產價格均大跌,資金流回美元、國債市場。
高盛事件的是非曲直,暫時並不清楚,但是筆者有如下看法:
1)目前股市升勢已老,上週的漲勢已經在靠沽空盤補倉(short squeeze)來支撐,其實已經將軟肋敞開給可能出現的壞消息;
2) 高盛事件會使投資銀行和對沖基金收縮借貸槓桿,進而影響風險資產的供求關係;
3) 高盛事件已犯眾怒,為當局大幅收緊監管提供了口實,銀行的盈利空間勢受到影響。不過同時,高盛乃美國核心競爭力所在,其人脈遍佈政壇及商界各個角落。高盛不會像豐田那樣被美國政府追打,最終可能炒人罰款了事。
美歐最新經濟數據顯示,最近經濟乍暖還寒,也令投資者擔心。筆者相信,美國就業市場的低位反彈大體成型,消費正常化與企業投資正常化的大環境已開始大體成型。未來經濟增長會有曲折,銀行壞賬仍要上升,但是經濟兩次探底的風險已經消失。

高盛栽了 美證管會控告詐欺

【經濟日報】2010.04.17
美國證券管理委員會(SEC)16日具狀控告高盛公司與一名副總裁詐欺,涉嫌在銷售牽涉到次級房貸的金融產品時向投資人隱匿關鍵事實。高盛股價應聲暴跌逾15%,拖累道瓊工業指數下跌逾百點。
美國證管會在16日的訴狀中說,高盛公司讓鮑森避險基金(Paulson & Co)選擇一項合成擔保債權憑證(Synthetic CDO)的資產內容,並且讓鮑森避險基金持有對此資產做空的部位,同時卻欺騙其他投資人這項合成CDO產品是由第三方選取組成。
鮑森避險基金並未受到證管會控告。證管會另外控告高盛副總裁托爾(Fabrice Tourre)涉嫌詐欺。
美國證管會說:「這項產品相當新,相當複雜,但是涉及的欺詐與利益衝突卻相當古老,相當單純。高盛不當允許正在做空房貸市場的客戶,去嚴重影響到投資組合中要選取哪些房貸證券,同時又告訴其他投資人這筆投資組合是由獨立、客觀第三方所選取。」
高盛公司股價16日早盤暴跌15%至156.62美元。
道瓊工業指數大跌134點或1.2%至11,010點金融類股同步下挫,美國銀行、摩根士丹利與摩根大通銀行股價跌幅均逾4.3%。波克夏A股也大跌5.1%。
Capital Advisors公司總裁高達德說:「我現在不會想要持有高盛的股票。如果這項指控有部分是對的,你會想要和一家不把你的利益考量在內的公司做生意嗎?這就是這項指控的內容。」
另據英國金融時報報導,高盛一筆國際房地產投資也蒸發98%,幾乎血本無歸。
高盛上個月提供給投資人的年度報告顯示,由於美國、德國和日本房市的投資失利,旗下的國際不動產投資基金Whitehall Street International由18億美元銳減為3,000萬美元,成為不動產基金慘賠的最新例證。
摩根士丹利日前向投資人表示,88億美元的房地產基金可能大賠54億美元。
歐巴馬政府目前企圖限縮銀行的私募基金投資。
該年報顯示,高盛以4.36億美元名列Whitehall基金最大的單一投資人。
這檔基金2005年起開始募集,當中有逾半的資金投入美國,其次為德國。
然而,隨著美、德的房市劇烈波動,這檔基金的虧損不斷擴大。
高盛在寫給投資人的信裡坦言,利用高槓桿的方式投資預估資產價值已顯著下滑的市場,有相當負面的影響。不過這檔基金未來仍有機會收復失土。
高盛在信中說:「我們將持續關注重建投資組合價值的機會,讓基金價值回升,也讓投資人重拾信心。」
目前高盛正積極整頓數筆投資,以重建基金價值,例如日本不動產業者Valencia的5.58億美元再融資案,以及數筆德國投資的整頓與展延貸款。
但是,高盛也將日本大和工業公司等幾筆投資的整頓案交由投資人表決。
金屬價格重創 黃金大跌 高盛案衝撞市場
在美國證管會(SEC)指控高盛(Goldman Sachs)舞弊,迫使投資人轉進美元避險,降低黃金的替代資產需求後,紐約黃金期貨價格16日大跌,跌幅創2個月來最大。銅價也下挫。
美元兌一籃子6種主要貨幣指數16日一度上漲0.5%。美國證券管理委員會(Securities and ExchangeCommission,SEC)指控高盛集團(Goldman SachsGroup US-GS)在設計及銷售債務抵押債券(CDO)時欺騙投資人。高盛是商品交易的最大經紀商。
「高盛是黃金、白銀等商品的主要玩家,」芝加哥Integrated經紀服務公司首席交易員麥吉(FrankMcGhee)說。「他們擁有龐大部位。這件事讓所有商品活動都出現問號。」
紐約6月黃金期貨價格16日收盤下跌23.40美元或2%,收每盎司1136.9美元。本週下跌2.2%。
美國證管會16日在聲明中說,高盛集團(GoldmanSachs Group)與其副總裁屠里(Fabrice Tourre)謊報並遺漏與債務抵押債券(CDO)相連結的抵押證券的選擇方法及品質。
高盛是黃金指數型基金SPDR第11大的持股者。
「這個問題大了,」芝加哥LaSalle期貨集團交易員齊曼(Matt Zeman)說。「在高盛出事前,金價一直居高不下。停利或停損單將大舉出籠,這是金價大跌的原因。」
黃金期貨價格曾在4月12日漲至4個月高點,來到1170.70美元。而紐約麥格里銀行(Macquarie Bank)避險基金銷售部主管基多(Michael Guido)說,金價原本就準備修正。
他說:「我不認為投資人看到高盛消息才賣出黃金。市場原本就要技術性拉回。」
紐約銀價大跌75.8美分或4.1%,收每盎司17.675美元,本週下跌3.7%。白金期貨下跌31美元或1.8%,收1695.30美元,本週下跌1.9%。鈀金期貨下跌14.05美元或2.6%,收531.85美元,週漲幅縮減至3.6%。
基本金屬銅價因SEC控告高盛且美元轉強而大跌,跌幅創7週來最大。
紐約7月銅期貨價格收盤下跌8.55美分或2.4%,收每磅3.5355美元,跌幅是2月23日來最大。銅價本週下跌1.5%,受高盛問題催化。
涵蓋19種商品的路透/Jefferies CRB指數一度下挫1.6%。
倫敦銅價下跌185美元或2.3%,每公噸收7760美元(每磅3.52)。鋁鉛鋅鎳下跌,錫價上漲。
原油大跌 SEC指控高盛舞弊 衝擊市場
在美國證管會(SEC)指控高盛集團舞弊,股市又重挫後,原油期貨價格16日大跌,跌幅是10週來最大。
在美國證券管理委員會(Securities andExchange Commission,SEC)指控高盛集團(GoldmanSachs Group)於設計及銷售債務抵押債券(CDO)時欺矇投資人後,原油價格一度下挫3.5%。
美股今天也大跌,道瓊收盤下跌1.1%;標準普爾500大跌1.6%,盤中一度重挫2.1%。原油與股市的跌幅都創2月4日來最大。
「此事帶給金融市場壓力,而且看來擴散至各種市場,自歐元至商品以迄股市,」康乃狄克州顧問公司Cameron Hanover總裁比特(Peter Beutel)說。
紐約5月原油期貨價格16日收盤下跌2.28美元或2.7%,收每桶83.23美元。全週跌幅邁向3.2%,是2月來最大週跌幅。油價過去一年還是上漲67%。
倫敦布倫特6月原油下跌1.60美元或1.8%,每桶收85.99美元。
紐約商業交易所電子盤的原油成交量初報86萬1177個契約。昨天82萬554個,高於3個月的日均量26%。未平倉量139萬個契約。
Moss註:有沒有注意到今週刊的文章今年都是看好房市的,而商周都是不看好的?而今週刊的社長謝金河在埃及正紅的當下組一團考察團,過幾個月埃及就崩盤了。這也就是我希望一般的投資人去看黃國華寫的”交易員的靈魂”這本書的原因,他在文章中也提及今周刊文章中的一些”大師”,或是他舉了很多的工商時報或其他報章雜誌講一檔股票然後對比的文章,我想對一般的投資人會更了解怎樣讀報紙。

投機客狙擊葡國 歐元貶壓大

2010-04-17 工商時報
就在希臘向歐盟與國際貨幣基金(IMF)尋求金援之際,投機客也將狙擊目標轉移到與希臘同樣面臨財政問題的葡萄牙。而在希臘與葡萄牙等南歐國家財政問題遲遲無法解決下,歐元下壓也轉趨沈重,週五跌破1.355美元關卡,預料短期內可能會跌到1.3495美元。
根據紐約時報指出,儘管希臘可能即將獲得歐盟與IMF的金援,然而市場投機客卻是磨刀霍霍,準備對葡萄牙發動攻擊。這是一方面為測試歐盟主要國家,尤其是德國,是否在希臘之後,還會繼續援助其他面臨相同問題的歐元國家。
另一方面,投機客之所以選擇葡萄牙做為狙擊目標,是因相較於其他歐元國家,葡萄牙的財政問題最為嚴重,抵抗力也最弱。此外,投機客還寄望目前已在實施財政緊縮政策的葡萄牙政府,會因希臘獲得金援而有所期待,以致削減赤字方面的努力會鬆懈。
葡萄牙與希臘一樣,國內儲蓄率偏低,以致必須依賴外資來融通其赤字。根據統計,希臘的儲蓄率是國內生產毛額(GDP)的6%,葡萄牙則是7.5%,在已開發國家都屬偏低,反觀義大利的儲蓄率是17.5%、西班牙是20%、法國為19%,德國則是23%。
葡萄牙國債佔GDP比率儘管低於希臘的113%,而為90%左右,但是其經濟情勢卻是不如希臘。葡萄牙自2000年加入歐元區之後,其出口就一路下滑,結果是政府必須靠借貸來融通其經常帳赤字。
更糟的是,葡萄牙不像希臘、愛爾蘭與西班牙等國,並沒有享受到過去10年初期低利率所帶來的好處。這也代表在金融風暴之前葡萄牙並沒有如其他國家享受到房市與消費熱潮帶來的財富。據德意志銀行估計,葡萄牙過去15年間人均GDP沒有見到絲毫進展。
葡萄牙政府已承諾要削減預算赤字,然而這也代表其緊縮政策可能導致稅收減少,面對不斷膨漲的借貸成本,更是無力支應。與此同時,外界對其削減赤字的能力與成效也諸多懷疑,債信評等機構惠譽已將其主權債信評等調降,而歐盟主管經濟與貨幣事務的執委瑞恩日前也提出警告,葡萄牙必須加強其削減赤字的努力。

大陸電信3雄 指名必訪台達電

2010-04-17 工商時報
台達電的綠色科技,大陸電信3雄一致要求,一定要見!據了解,台達電在綠色產業以及在電子書、3D電視等領域布局有成,已經受到大陸電信3雄一致青睞,這次大陸電信3雄高層來訪,在所有台廠中、指名一定見的,就是台達電。
台達電從電源業務起家,並逐步在其它產業開枝散葉,目前,該公司的布局,已涵蓋電源、散熱、風扇、電動車、太陽能、機電、視訊、被動元件、網通等範疇,以及近兩年在全球掀起投資熱潮的電子書、3D電視及節能設備。
台達電在上海市長韓正來訪時,才剛宣布要以綠建築在上海浦東新區打造一座研發中心,作為台達電的中國研發重鎮,未來並將透過兩岸合作,合力推動節約能源、分散式電源,室內與戶外的LED節能照明燈具、電子紙、高畫質視訊產品、電動車及汽車電子,以及太陽能發電系統等替代能源等產業。
去年8月,中移動總裁王建宙來台時、特別稱讚台達電的電子紙效果非常好,並且,大方的在台達電的電子紙上留下「感謝」兩字,使得台達電的電子紙知名度大增、並且受到國際市場矚目。
這次大陸電信3雄高層到訪,就特別指名參訪台達電,除了電子書、3D電視,對於台達電在節能設備、太陽能及電動車等產品,也相當感興趣。
台灣實施號碼可攜(NP)多年,但大陸尚未推動,因此,這次大陸電信業準備拜訪電信技術中心,並由剛於這個月初接掌該中心董事長的高凱聲親自說明台灣推動NP過程,同一門號移轉到不同電信公司的拆帳、技術議題,提供大陸業者參考。
另外,行政院及交通部已原則同意兩岸合作興建直達海纜,正由NCC進行修改固網管理條例作業中、並預定7月完成修法作業,未來,兩岸電信三雄可望在既定興建金廈、淡福直達國際海纜之外,擴大直達海纜的舖設範疇。

財訊雙週刊/中信金420億元增資大計 撼動辜家地位

2010/04/15 文/黃琴雅;財訊雜誌授權刊載
中信金增資案已喊了大半年,終於在近日塵埃落定,這項高達四二0億元的增資案,原是要幫中信金變身,卻足以撼動中信金股權結構,中信金最大股東不再姓辜,而是姓郭……。
三月二十六日,中信金重新公告即將私募的現金增資案,每股增資價從去年九月所訂的一七•七四元,依據平均市價變動降至為一六•七九元,私募總股數為二十五 億股,總金額為四一九•七五億元。
四月一日,日本經濟新聞及共同社等多家媒體同步報導日本三井住友銀行將斥資七十億至八十億日圓(約新台幣二三•八億至二七•二億元),將取得資增後的中信金約一%左右的股權。三井住友成為這次增資案中最先揭曉的買家,卻也只是最小的認購者。
此次中信金的增資股數,占股權高達二一%(以增資後股數計),對中信金結構有決定性的意義。代表著中信金引進的不再是純業務合作的「策略性夥伴」,而是與中信金共存共榮的「戰略性夥伴」,換句話說,這項資增案足以讓中信金的股權「變天」!
大股東換郭炎 砸二一0億,撼動辜家地位
如今,這一號人物已經出線,他就是去年九月中在香港被媒體拍到與當時新任閣揆吳敦義碰面的香港同星投資董事長郭炎。這位在台灣發跡、曾任中國政協委員的投資家,為了回台投資毅然辭去政協頭銜,並且即將砸下新台幣二一0億元,要認購半數的增資股,持股將占中信金增資後約九•九%的股權,超越辜家,成為中信金最大股東。金融業推測,郭炎持股早已超過一0%,因為去年初,在市場大買股價僅有九、十元的中信金股票的,市場盛傳就是郭炎本人。
除了郭炎外,另一位增資者也大有來頭,是由美國前總統老布希的重要幕僚Ed Rogers為首所籌資的私募基金,將斥資一六0多億元,認購八•五%的股權,成為僅次於郭炎的第二大股東,據說,背後有中國太子黨王軍及新橋資本的影子。
Ed Rogers是美國華盛頓頗負盛名的遊說公司Barbour Griffith&Rogers (BGR)的合夥人之一,該公司曾經接受台灣政府委託在美國進行遊說活動。郭炎與Ed Rogers都曾是最早進軍中國投資私募基金--美商新橋資本的合夥人之一,此次這位美國前政府官員來台投資中信金,全是衝著郭炎而來。也就是說,這高達四二0億元的增資案,是由郭炎所主導的。
只是,郭炎與Ed Rogers還未進中信金,但要找貸款銀行的消息,卻早已傳遍了整個金融圈。在低利環境下,錢滿為患的銀行苦無放款對象,一聽到像郭炎這位身價數百億、在兩岸三地頗負盛名的紅頂商人想貸款,各家銀行業可是搶破頭,最後確定由國泰世華銀行成為郭炎融資案的主辦銀行,彰銀為協辦行,待四月底前金管會審核名單通過,兩大銀行會立即撥款。
目前郭炎打算融資五五%,約一一0億元,國泰世華分配到七成,彰銀則有三成,成了今年以來最大的聯貸案;而另一位以Ed Rogers為首的私募基金,預計將要貸款八十五億元,由台新銀與玉山銀等四家銀行進行聯貸。
這場中信金史上最大的引資案,已造成中信金股權大地震,掌握四十年經營權的大股東辜家,確定不會參與這項增資案,一旦郭炎等人增資入股後,檯面上握有八•六二%股權的辜家,將降為六•九%,從最大股東,退居至第三位,意味股權分散的中信金不再是辜家獨大的天下,第一世家的金融「祖產」,變成由一位越南僑生出身的郭炎所掌控。
變數: 郭炎是大股東?還是經營者?
然而,主導這樁增資案的竟是辜家少主辜仲諒自己。中信金管理體系的優勢,曾讓不少人覬覦,辜仲諒「消失」在中信金的三年間,新加坡淡馬錫就曾親自登門表明要投資,但高齡七十八歲的董事長辜濂松卻心繫長子辜仲諒,不願小辜回台後,看到他的家產與舞臺沒了,使得中信金在司法與政治的夾殺中,經營策略裹足不前,大陸的擴展遲遲沒有進度,股價更是沒有起色。
從0六年因併購兆豐金失利,辜仲諒牽扯出「紅火案」而避走海外。成為通緝犯的三年,他眼看著國泰金在中國的壽險版圖日益擴大,原本與他平起平坐的富邦金,近年來不斷在兩岸三地擴張版圖,富邦銀的獲利竟然在這兩年連續超越中信銀,而美國中信銀行還在前年大踩雷曼兄弟的地雷。中信銀不進反退,一消一長間,讓辜仲諒備感壓力,於是「搏翻身」,成了他0九年底回國後最大的心願。
財訊雙週刊/前中國政協郭炎入主 中信金變天?
中信金大股東即將易位,財訊雙週刊獨家掌握第一手名單顯示,今年4月底以前,中信金25億股私募現增案對象將正式提報金管會,將由前中國政協委員郭炎的同星實業、前美國總統布希重要幕僚Ed Rogers所代表的私募基金與日本三井住友集團共同認購認購25億股。
此次中信金的增資股數,佔增資後股權高達二一%,對中信金結構有決定性的意義。代表著中信金引進的不再是純業務合作的「策略性夥」伴,而是與中信金共存共榮的「戰略性夥伴」,換句話說,這項資增案足以讓中信金的股權「變天」!
這場中信金史上最大的引資案,已造成中信金股權大地震,郭炎將控有中信金九.九%,成為最大股東,跟他友好的Ed Rogers則佔有八.五%,而掌握四十年經營權的大股東辜家,確定不會參與這項增資案,一旦郭炎等人增資入股後,檯面上握有八.六二%股權的辜家,將降為六.九%,從最大股東,退居至第三位,意味股權分散的中信金不在是辜家獨大的天下,第一世家的的金融「祖產」,變成由一位越南僑生出身的郭炎所掌控。
這對曾是中信金的實質掌門人、辜家王朝的嫡長子、渴望著重返榮耀、洗刷負面形象的辜仲諒,是利多?還是惡耗?
中信金的未來在著三大變數,一是這位賺遍中港臺的紅頂商人郭炎,表面上是單純的投資人,對中信金經營有加分,但以他複雜的政商關係,對辜家可能是會有威脅?二是,辜仲諒引資主要是為購併南山人壽之用,但中策併南山還在經濟部投審會審查,前途未卜,且雙方在談合作的過程,嫌隙不斷,合作案可能生變。三是,併了南山人壽的中信金真的會完美嗎?這都是中信金大股東要面臨的挑戰。

財訊雙週刊/龔明鑫:還有什麼不漲?

2010/04/15台灣經濟研究院副院長/龔明鑫;財訊雜誌授權刊載
最近打開報紙,只要看到價格,沒什麼東西是不漲的,油價逼近每桶八十五美元,九五無鉛汽油即將再度升破每公升三十元台幣,甚至有國際能源公司估計,油價可能在六月底前達到每桶一一0美元;房價臺北市七年來漲八成;健保費也趕上潮流,非漲不可,真不知道,除了薪水外,還有什麼不漲的?
若以今年三月價格相對於金融海嘯前二00八年八月為基期的差異來看,國際主要金屬商品,上漲幅度超過三0%的有黃金與鋅;漲幅超過二0%的有銀與鎳,而白金、銅與鉛價格也都超越海嘯前價格。在國際主要經濟作物商品方面,上漲有紐約市場的糖價,漲幅三0%、棉花一九.三%;吉隆玻市場的橡膠一五.五%,而這些商品價格幾乎都在近一、兩個月創了新高。所幸,大宗穀物(包括玉米、黃豆、小麥)的價格還沒上漲,這也是許多國家包括中國、台灣等,消費者物價指數還未大幅上漲的重要原因。
從過去的經驗來看,總是先從油價先漲,然後是金屬原料,再然後是大宗經濟作物商品,最後才是大宗穀物價格,當大宗穀物價格開始漲時,所牽動的都直接與消費者每天必須採買的商品有關,也因此,先前當國際小麥上漲時,在同時又有瓦斯的上漲,那麼麵包就非漲不可了。而食品價格的上漲,直接促成消費者物價指數可觀的漲幅,因此,現在消費者物價指數漲幅不大,並不表示可以高枕無憂,而只是時候未到而已。
消費者物價漲勢即將啟動
錢太多,當然是物價上漲最根本的原因,在金融海嘯前,原本全球資金就已過度氾濫,才造成全球性的泡沫經濟,金融海嘯期間,保本為重,大部分的資金只是暫時凍結起來,並沒有完全消失。如今,海嘯已過,原先凍結的資金開始解凍,再加上各國救市注入資金,使得資金氾濫的程度,相較於海嘯前,只有多不會少,以中國為例,二00九年一年金融機構貸放出去的金額最高達十兆人民幣,十二月貨幣供給M相對前一年同月增加十三兆人民幣,成長二八%,M增加五.四兆人民幣,成長三二%,而相對於中國GDP三十三兆人民幣的一成實質成長,約三.三兆而已,因此,除非多出來的錢,大部分都倒到海裡去,否則資金所灌注的市場,價格怎能不漲?
台灣的情形也好不到哪裡去,去年底M年成長超過二0%,M成長達六%,這樣的成長幅度,也曾在0四年發生過,不過別忘了,當年台灣的經濟成長率是六.一九%,民間固定資本形成成長二五.六二%,也就是說,當年快速增加的貨幣供給資金流向實質生產性的民間投資;但0九年,台灣經濟成長率是負 一.八七%,民間固定資本形成成長負一九.三八%,也就是說,去年多出來的錢,既沒有拿去多消費,更沒有流向實質生產性投資,而國際投資仍在雷曼陰影之下,思來想去資金當然就只流向國內房地產等資產性商品的市場上,再加上低利率寬鬆的貨幣環境,低借款成本的條件下,使得資產性商品價格飛漲。
記得去年底時,IHS Global Insight研究機構,在針對二0一0年所做十大經濟預估時指出,通貨膨脹將不會上揚,而第一季油價也只會落在每桶六十五美元,理由是,雖然全球景氣逐漸復甦,但由於失業情形仍然嚴重,勢必影響需求,因而壓抑物價。乍看之下,不無道理,但以目前趨勢來看,卻非如此,主要當然是因為,未來通貨膨脹的根源並不在於需求端,而在貨幣氾濫,油價、原物料價格炒作下的成本推動通貨膨脹;在貨幣氾濫下,同時也在炒作非貿易財的資產性商品。因此,不論有無同等需求出現,或財富分配如何不均,窮人再多,只要錢太多及低利率的貨幣條件不變,那麼價格就非漲不可。
離實質需求越遠漲幅越大
尤其,既然是貨幣氾濫下的炒作,那麼商品性質離實質需求越遠的商品,漲幅越大,這也就是為什麼,產業上游原物料價格漲幅遠大於下游民生用品,豪宅漲幅遠大於一般住屋;這也就是為何,實際居住功能的南部房價不漲,已超額供給的北部房價漲翻天,就是因為,許多北部房屋的買賣,早已脫離了實際居住功能的動機,投機是主要考量,這也就是為何許多買豪宅的有錢人,手上都不只一戶豪宅而已。
在什麼都漲之後,當然利率也是非漲不可,尤其在大宗穀物價格也開始上揚,促成消費者物價上漲後,照過去的經驗,這時間也不會太久,快則幾個月,慢則一年內,就可發現大宗穀物期貨價格的上揚。不過,麻煩的是貨幣環境緊縮後,雖然可抑制通貨膨脹及資產性價格炒作的氣焰,但更大的傷害還是會發生,因為低利又買到高房價的一般民眾,在利率提高後,不是繳不出房貸,就是造成生活費用的排擠,這些都將造成銀行及未來經濟的衝擊,因此,銀行現在看到自己的逾期放款比率低,也不必高興得太早,挑戰還沒開始呢。
當然,這一波泡沫經濟,也未必這麼快就一定結束,其中,最大的變數在於人民幣的動向,人民幣若升值幅度夠大,雖有助於舒緩原物料進口至中國的價格上漲壓力,但卻可能推升中國及周邊國家的泡沫經濟,屆時,利率調升大概也消除不了泡沫的持續擴大,同時,台灣還得面對可能排山倒海而來的陸資,那又是另一議題,是機會或挑戰?端看如何準備及因應。

港臺第一季績效最佳的中國股票基金評析

晨星亞洲研究部 2010/04/15 【作者╱晨星基金研究員Venus Fan範瑉緯】
在政策措施縮減市場流動性下,使得市場預期中國貨幣政策將轉向緊縮,2010年第一季中國股市走勢隨之震盪不斷,隨著股市指數期貨於2月正式上路,中國股市在2月以後整體也逐漸向上,不過區間波動不斷,大型權值股在這一季表現不如小型類股來的出色,不同產業類股表現則互有消長,在台灣和香港兩地核備銷售的中國股票基金組別第一季平均台幣報酬率下跌2.42%,跌幅略高於香港股票基金的-1.92%來得高。另外,我們也發現個別基金績效的差異不小,表現最佳的基金台幣報酬超過7%,但最差報酬率為負的9%。以下我們僅就兩個市場中第一季台幣報酬表現最佳的1檔基金,來做進一步評析,希望可以讓大家多瞭解這些基金的投資配置。
臺灣市場:GAM Star中華股票基金持續受惠於中小型類股佈局
以投資風格來看,該基金的持股長期集中於中型價值和中型成長型類股,在小型股部分也有所著墨,09年中國市場的中、小型類股當道,該基金的表現亦因此而受益暴漲105.71%,去年表現在台灣核備銷售的中國基金居冠,今年第一季在中、小類股加持下,基金表現也略有支撐。不過當中國市場轉趨謹慎時,或市場發展由中小類股轉向大型權值股時,基金表現恐將連帶受到影響。
隨著基金績效亮眼,該基金的資產規模也大幅成長,從去年不到1億美元激增成為3億美元以上,過去資產規模相對較小,讓該基金有較為靈活的操作空間,但隨著基金規模逐漸壯大,也更加考驗基金經理人的操盤能力。過去該基金的交易相當頻繁,週轉率使該基金在個股標的轉換和產業配置的變動相當大,也為基金的表現帶來不少變數,也使基金的標準差在組別中偏高。
今年1、2月買入持股數雖然不多,但是投資比例也相對較高,例如目前前十大持股的遠洋地產,就是新置入的標的。從產業配置來看,相較於基金的基準指數,該基金經理人第一季再電訊傳媒上的選股亦發揮相對功效,另外,該基金在民生消費用品的選股策略也為投資組合績效加分。
Moss註:這一檔也是各銀行理專的強力推薦
香港市場:防禦資產配置奏效,法興中國主題基金第一季表現
以投資範圍來看,該基金除了投資中國於香港及其他股市(如美國和新加坡)掛牌的企業之外,同時也積極佈局於和主要營收來自中國的企業,投資主題則涵蓋總經趨勢、價值投資、企業兼併等等,積極尋找因政府政策、市場改革、企業合併及收購活動、首次公開發行及其他因政府或企業本身組織變化及發展產生的投資機會。目前基金第一大持股為中國紡織業龍頭的申州國際,企業組織歷經不少改革,除了佈局中國市場之外,也積極拓展海外市場,今年在日本市場營收也告捷。
由於基金管理團隊分析中國市場今年會震盪不斷,因此第一季也增加其現金部位以避險,此外該現金部位近三成,遠高於組別中其他基金,在中國股市震盪不斷下,這樣的資產配置奏效,該基金第一季表現也相對抗跌。

礦商:不依報價就斷貨

2010-04-16 工商時報
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常務副會長羅冰生昨(15)日表示,鐵礦砂價格談判已經不存在,現在只是礦場單方面報價,客戶只能選擇接受,否則礦場將切斷貨源。顯示中方鋼廠在今年的鐵礦砂價格談判上,已經很難與三大礦場取得共識,談判破裂的可能性大增。
羅冰生認為,三大礦場已經高度壟斷全球的海運鐵礦砂市場,政府應向礦廠施壓。而商務部新聞發言人姚堅表示,中國已經注意到歐盟與日本對礦場展開反壟斷調查,並希望中方鋼廠與礦場能夠維護傳統的長期協議價格基礎。
若談判正式破裂,中國鋼廠將被迫從價格波動較高的現貨市場購買鐵礦砂,這將增加鋼廠在成本控制上的不確定風險,也將連帶影響到下遊客戶,例如汽車、建材、家電等產業,都將被迫承擔成本波動的風險。
分析師認為,全球鐵礦砂價格走向季度定價已是大勢所趨,中方鋼廠很難挽回此一局勢。
三大礦場先前曾經表示,希望採取更貼近現貨市場價格的定價機制,並且已經與大多數的日韓鋼廠達成季度定價協議,只剩下中國鋼廠仍苦守年度議價的長協價機制。
不過對礦場來說,若雙方無法在長協價上達成共識,反能助其業績成長,而中國年年上升的鋼產量與對進口鐵礦砂的依賴程度,更使得中國鋼廠成為礦場眼中的大肥肉。
根據中國海關的統計,今年第一季的進口鐵礦砂數量為1.55億噸,同比增加18%,進口價格更大漲20.7%,達到平均每公噸96美元。
三大礦場之一的力拓(Rio Tinto)日前就表示,由於中國市場的旺盛需求,今年該公司第一季的鐵礦砂產量同比上升39%,以現貨交易的鐵礦砂價格也上漲9%。而南非Kumba鐵礦公司的執行長也表示,隨著中國鋼廠繼續擴大鋼鐵產量,今年中國的進口鐵礦砂數量預計將上升47%。
不過在這場鋼廠與礦場的博奕大戰中,中國並不孤單,因為歐盟與日本鋼廠都已經開始對力拓、必和必拓、淡水河谷等三大礦場展開反壟斷調查,若壟斷案件成立,或許全球鐵礦砂的賣家市場情勢將能有所轉變。

藍光推動聯盟 推降稅

2010-04-16 工商時報
由工研院輔導成立的台灣資訊儲存技術協會旗下藍光推動聯盟,昨(15)日在台中召開大會。擔任該聯盟主任委員的福彥電子董事長鄧鴻吉表示,該聯盟決議將爭取藍光產品貨物稅,由現行的13%降至零,並授權該聯盟代表,分別向擁有藍光專利的業者,包括飛利浦及SONY等多個單位洽談使用藍光權利金問題。
藍光推動聯盟參與廠商,包括廣明光電、中環、建興電子、錸德科技、福彥電子、吉祥全球實業、遠茂光電、宏陽科技、中國鋼鐵、聯發科技、新利虹、鈺德、鴻友、達信、淩陽科技、玉晶光電、金寶電子、同喬實業、勇華機械、高僑自動化科技,及達得等21家業者。包括廣明光電副總經理陳尚昊,及玉晶光電副總經理賴文玉等高階幹部,均親自與會。
鄧鴻吉說,藍光播放器整機,每台要繳納給全球藍光協會(BDA)的權利金約15美元,若再加上國內貨物稅13%,將削弱藍光產品的內銷競爭力,因此,該聯盟將大力爭取藍光貨物稅,降低至零。
與會的廣明光電副總經理陳尚昊,也支持該聯盟的腹案,期望共同推動台灣藍光產業的發展。
特地南下參與藍光推動聯盟大會的立法院副院長曾永權,昨日則建議該大會的決議議案,可送交立法院辦公室,讓立委們瞭解該產業狀況;必要時,立院將可協助業者解決目前所面臨的問題。

拓墣:類比IC吃緊到年底

2010-04-16 工商時報
拓墣產業研究所昨(15)日在第2季科技產業景氣展望發表會上表示,類比IC設計因國際IDM廠無意針對一般性產品增產,目前已有超過20座晶圓廠產線關閉,類比IC供需吃緊恐到今年底,台廠在成本優勢下,今年在市占表現可望優於去年。
拓墣半導體產業研究員翁健哲表示,立錡已居全球第10大類比IC業者,但全球市占率僅約1.9%,整體台灣類比IC市占去年市占仍低於5%,後續成長空間很大。
翁健哲說,不少類比IC大宗應用,包括DT、NB與TV等,因IDM廠考量產品較不具生產利潤,即使景氣回溫,也未計畫恢復已關閉的生產線,導致類比IC投片產能相對欠缺,供應出現吃緊。
拓墣分析,IDM無意對一般類比IC增產,加上國內類比IC廠與LCD驅動IC搶6吋廠產能,況且6吋轉8吋下將導致光罩費用偏高,預期供需吃緊情況將延續至年底。
翁健哲認為,IDM廠陸續撤守毛利相對偏低產品,且具成本、報價優勢競爭利基,今年可望在全球類比IC市佔有所斬獲,但拓展速度仍須視國內晶圓廠產能支援情況而定。但類比IC供需吃緊下,今年對台廠營運相當有利,包括產品平均售價、產品組合及毛利率都是正面幫助。
拓墣指出,可攜式裝置產品具新、舊機種世代交替速度快特性,參與客戶研發設計至少須半年前置作業,新產品開發普遍為IDM廠商機,但DT、NB與TV等應用上,翁健哲預期,台廠在成熟化產品將可搶下更好戰略位置,也是今年國內類比IC整體市占增長重要發展主軸。
拓墣預期,指標性IDM大廠年初以來,累計對類比IC報價漲幅已達近4成,台廠將更具滲透機會,尤其主機板用電源相關元件市場,已幾乎由台廠把持,未來在DT、NB與TV等大宗品應用上,國內類比IC廠滲透率將持續提高。

下一個泡沫在哪里?

作者:哈佛大學教授 肯尼士•羅格夫 為英國《金融時報》撰稿 2010-04-15
隨著全球經濟出現通貨再膨脹的跡象,許多人都在問:“下一個泡沫會出現在黃金市場?中國房地產市場?新興市場股市?還是其他什麼地方?”簡短的答案是:“不會。會。不會。政府債務。”
在我與卡門•萊因哈特(Carmen Reinhart)合著的有關金融危機歷史的書中,我們發現,債務驅動型的房地產價格暴漲,往往是金融危機的一個先兆。反之,政府債務的持續激增則是後危機時期一個極其常見的特徵。談到可能不會出現泡沫的領域,大多數新興市場未來十年的經濟前景都將優於發達國家,而這些國家的央行非常可能希望繼續對其外匯儲備進行多樣化調整。當然,其間出現巨大波動與修正都屬正常現象。
但一個更深入的問題是,經濟學家們是否真的具備察覺危險價格泡沫的能力。有太多文獻都致力於探究價格泡沫在理論上是否可能存在。我應該知道這個問題的答案,因為我在職業生涯的早期曾對此有所研究。在典型的泡沫中,一種資產(例如一所房屋)的價格可以遠遠高於其“基本面”(例如估算房租的現值),只要市場預期其價格未來會更高。但隨著價格飛漲,與基本面之間的差距越來越大,投資者就必須預期價格會以更快的速度增長,否則那種越來越瘋狂的價格就是不理性的。在理論上,“理性”投資者應該意識到,不管每分鐘會誕生多少個傻瓜,一旦房屋價格超過了全球收入,遊戲就都結束了。從不可避免的價格崩盤向前倒推,投資者們應該意識到,催生泡沫的期望值鏈條是不合乎邏輯的,因此這些期望根本不會實現。對此你感到信服嗎?當我還在就讀研究生時,我知道自己對此深信不疑。
但接下來出現了一些相當聰明的理論家,他們注意到泡沫(在理論上)還是有可能存在的,前提是,在我們所生活的世界中,經風險因素調整後的長期實際利率低於經濟的趨勢增長率。從根本上講,這種情況造成了一種可能性:即價格泡沫會以足夠緩慢的速度增長,慢到房價永遠不會超過全球GDP。哦,不。但很快又有實證研究讓我們放下心來:我們並沒有生活這樣一個世界裏。
科學繼續發展。最終,經濟學家們意識到,在充斥著非線性和不完美市場的現實世界環境中,從原則上將同樣的基本面因素可以支持類別截然不同的均衡。一切都取決於市場參與者如何調整自身的預期。原則上,價格能夠突然且隨意躍升,從一種均衡狀態轉到另一種均衡狀態,就好像受到了太陽黑子的驅動。(我相信,這種自我實現的多重均衡理念,與喬治•索羅斯(George Soros)的“反身性”(reflexivity)理論關係相當緊密。)
事實證明,當政府的政策目標前後不一致時,反身性泡沫的問題會變得更為嚴重,而政府政策目標往往前後不一。例如,莫里斯•奧布斯菲爾德(Maurice Obstfeld)有一個著名的論斷,證明了自我實現的投資者預期是如何壓低固定匯率的。如果投資者以足夠持久的力量團結起來,如果央行缺乏足夠的恢復能力和資源,投資者就能夠推翻一種固定匯率機制——若非如此,這種機制持續的時間可能會長得多。
真正的問題不在於傳統經濟學理論能否為泡沫的存在提供合理解釋。對於投資者和決策者而言,真正的挑戰,是如何覺察出具有系統危險性的偏離經濟基本面的跡象,因為它們對於經濟穩定性構成的威脅,不僅僅是價格的波動。正如萊因哈特和我所證明的那樣,答案要在數百年的金融危機史中尋找,著重尋找杠杆率和資產價格迅速大幅升高的情況,一旦信心消退,這種激增現象就可能會突然崩潰。當股市泡沫破滅時,在牛市中賺錢的投資者通常會咽下損失的苦果,而世界則會艱難前行——2001年科技泡沫破滅後就是這樣的場景。但當債券市場崩潰時,不可避免地會出現冗長乏味的討論,主題是應該由誰來承擔損失。不幸的是,債務(尤其是政府債務)的規模往往不為投資者所知,直到危機過後才會浮出水面。
在今天的中國,真正的問題在於,似乎沒有人掌握有關政府債務分配情況的充分資料,更不用說瞭解其背後暗藏與公開的擔保網路。但這算不上中國獨有的問題。在全球各地,儘管公開發佈的官方政府債務資料大幅增加,但出於政治權益考慮,巨額的表外擔保與借貸依然晦莫如深。
時機的判斷從來都難以把握,但即便全球市場出現上行趨勢,要猜出泡沫會在哪里潛伏,也不是什麼難事。
肯尼士•羅格夫是哈佛大學教授,(與卡門•萊因哈特)合著有《這次不同:八百年金融危機史》(This Time is Different: Eight Centuries of Financial Crises)一書。

跨國私人股本在中國機會不大

英國《金融時報》 Lex專欄 2010-04-14
資本正悄悄向私人股本回流。根據研究公司Preqin的資料,今年準備籌資的私人股本基金有1500多隻,籌資總額近7000億美元。許多基金公司會把自己在中國的關係當作賣點——在當前的這種投資氛圍下,中國被認為代表著最佳投資機會。但大型跨國私人股本基金在中國部署其宏偉全球戰略的機會卻不大,而且很可能永遠如此。
原因主要有兩個。首先,中國並不缺資本。百仕通(Blackstone)和貝恩(Bain)等私人股本基金的強項——資產規模——在中國根本算不上什麼。私人股本交易往往規模較小,而且集中在首次公開發行(IPO)前的成長型資本投資上。根據湯森路透(Thomson Reuters)的資料,去年亞洲(不含日本)經披露的私人股本投資額為113億美元,中國在其中所占份額略低於三分之一——但每宗交易的平均投資額僅為1300萬美元,還沒有越南的高。
其次是經濟規劃部門無處不在的影響力。新媒體、生物技術或清潔能源等邊緣行業(種子資本的典型投資對象)向外國投資完全開放。但當涉及到經濟中真正的支柱領域時,遊戲就由具有政治背景的大型產業基金所主導。隨著中國國內私人股本行業的不斷發展,該行業的基地已經逐步從技術為重心的上海轉移到以政府力量為主導的北京,這絕非偶然。
六個月前,中國國務院通過了允許外資機構籌建人民幣基金的法規。根據上海諮詢公司咨奔商務諮詢(Z-Ben)的資料,已有17家跨國機構為此進行了註冊。從本質上說,籌建人民幣基金可拓展跨國私人股本的運作空間,而且很可能會讓它們獲得更高的回報:相較以在香港或紐約上市為退出手段的美元交易,以在中國內地上市為退出手段的人民幣投資應能獲得更高的發行本益比。儘管如此,以中國為投資重點的私人股本基金的潛在投資者仍需現實一些。畢竟堡壘的大門只敞開了一半。

中國下猛藥打炒樓 二套房貸首付增至50% 貸款利率不低於1.1倍

2010-04-16
在多項房地產政策難令樓市降溫後,中央調控政策升級。中國國務院 15 日公佈樓市調控新政,首次提出提高二套房貸款首付比例至50%,貸款利率不得低於基準利率的1.1倍,並將對遏制房價過快上漲、推進保障性住房建設工作不力的地方政府實行問責制。專家指出,對樓市需求方來說將是一劑猛藥,該政策會影響 4 成以上的二手房購買者,降低市場投機氛圍,並可令樓市降溫。
香港《文匯報》報導,國務院總理溫家寶14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研究部署遏制部分城市房價過快上漲的政策措施。會議指出,近期部分城市房價、地價又出現過快上漲勢頭,加大了居民通過市場解決住房問題的難度,增加了金融風險。這既有流動性充裕、住房供求矛盾突出的原因,也與一些地方認識不到位、落實調控措施不力,投機性購房大量增加有關。
國家統計局 14 日公佈的統計數據顯示,中國70個大中城市的3月份房屋銷售價格同比大漲11.7%。對於不斷攀升的房價,會議認為,必須採取更為嚴格、更為有力的措施,認真落實中央確定的房地產市場調控政策,堅決遏制部分城市房價過快上漲。
會議提出,首先要抑制不合理住房需求,實行更為嚴格的差別化住房信貸政策。對購買首套自住房且面積在 90 平米以上的家庭,貸款首付提至三成;對貸款購買第二套住房的家庭,貸款首付款比例不得低於 50% ,貸款利率不得低於基準利率的1.1倍;對貸款購買第 3 套及以上住房的,大幅度提高首付款比例和利率水準。
據瞭解,內地目前5年期以上個人住房公積金貸款基準利率為 3.87%,1.1倍即為 4.257% ;內地居民做樓宇抵押貸款,可先申請個人住房公積金貸款,若額度用完,則可申請商業貸款。現時 5 年期以上商業貸款基準利率為 5.94%,1.1倍則為 6.534% 。
國務院常務會議允許地方政府根據實際,在一定時期內採取臨時性措施,嚴格限制各種名目的炒房和投機性購房。同時,加快研究制定合理引導個人住房消費、調節個人房產收益的有關稅收政策。此外,房價上漲過快的城市,要增加居住用地供應總量,大幅度增加公共租賃住房、經濟適用住房和限價商品住房供應。
在市場監管方面,國務院要求對存在捂盤惜售、土地閒置等違法違規行為的房地產開發企業,限制新購置土地,暫停批準上市、再融資和重大資產重組,商業銀行不得發放新開發項目貸款;對囤積房源、哄抬房價等行為加大曝光和處罰力度,性質惡劣的依法取消房地產市場經營資格,對違法違規的要依法依規嚴肅追究相關負責人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