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7月31日 星期五

美國消費者的支出在變

經過20年不可持續的高消費之後,美國消費者突然表現出與過去很相像的做法。
2009年7月 • Whit Alexander and Dorian Stone 麥肯錫 來源:金融服務業務
美國消費者採用削減支出、償還債務和增加儲蓄的方法來應對全球經濟危機,這些措施都是對經濟衰退合乎邏輯的反應。然而,多數消費者都是自己選擇這麼做的,而不是被逼如此。當前的消費、儲蓄和平均債務並沒有處在不正常的水準,而是在回歸長期趨勢。我們的研究表明,真正不正常的是美國消費者在過去20年中的行為。回歸到傳統消費模式會迫使企業進行調整,以適應已經發生了根本變化的競爭環境。
麥肯錫2009年3月進行的調查顯示,90%的美國受訪者表示,他們的家庭因經濟衰退而削減了消費開支——33%表示,做了“大幅度”的削減。該調查包括了分佈於3個消費群體的600戶美國家庭,這3個群體涵蓋了約40%的美國家庭;調查發現,削減消費的家庭中有45%是由於不得已才這麼做的,而55%則是出於自己的選擇。
幾乎沒有什麼跡象表明可以指望美國消費者很快會回歸到他們最近20年的消費習慣:在那些支出削減的類別中,一半以上的受訪者表示,他們在衰退過去後仍將保持較低的支出水準。這一發現表明,企業必須深入瞭解這種深刻的行為轉變會對價值創造的根本戰略產生何種影響:例如,爭取並留住新客戶,加強與客戶之間的關係,以及改進客戶服務。
個人消費支出在各個類別中都已減少。我們的調查發現,53%的受訪者削減了他們向機構繳納的資金,42%削減了個人開支,41%削減了向退休金計畫繳納的數額,30%削減了交通方面的支出。就這些支出類別而言,大約一半進行削減的人表示,他們打算在衰退之後仍保持較低的支出水準。另外,在那些過去個人儲蓄低於稅前收入10%水準的受訪者中,有大約65%的人表示,經濟低迷讓他們學會了節儉,經濟復蘇後,他們也會記住這些教益。他們還表示,再不會像以前那樣大手大腳地購買那麼多東西了。
絕大多數美國消費者不僅在削減支出,而且還在減少借貸,積極償還現有債務並增加儲蓄。在截至2008年6月底的三個月中,消費者抵押貸款淨額自美聯儲從1946年開始追蹤資金流量以來首次出現下降。在2008年的最後三個月中,消費者信貸淨額出現了自2002年第四季度以來的首次下降。在信用卡、房產抵押貸款、汽車貸款以及個人貸款等各種借貸產品中,消費者表示,他們更可能全部償還債務或減少貸款餘額,而不會去新開貸款帳戶或增加借款。這一反應對於像信用卡這樣的迴圈信貸產品尤其明顯。
同時,個人儲蓄率在2009年3月達到14年來的最高水準,為可支配收入的5.7%。儘管這是個巨變——一年之前儲蓄率還是0——但是,這仍未達到二戰後平均水準(大約9%)的2/3,這表明,儲蓄率或許會繼續走高。儘管大多數受訪者表示,他們並未計畫改變其投資組合,但是,打算改變投資組合的受訪者表示,會偏愛更安全的投資,例如,銀行定活期存款。
最後,美國股市的歷史回報水準對45歲以下的投資者來說表現不佳,這種經歷可能會造就一代厭惡股票的消費者。不到一半的美國受訪者認為,股市回報在今後30年中會高於通脹水準;在36歲~45歲年齡的消費者中,則有85%的人認為股市回報在今後30年中不會高於通脹水準。
我們的調查表明,消費者最近的行為變化並非失常。他們在過去20年中的消費行為才是不合常理的——當時的個人儲蓄率實際上成為負數(也就是說,他們入不敷出),家庭平均債務幾乎翻了一番。經濟危機如此嚴重,尤其是它對房價之影響和對獲得信貸的難度之影響如此之大,這促使消費者從根本上反思自己的行為方式,從而推動消費支出、借貸和儲蓄水準回歸到長期趨勢上來。
作者簡介:Whit Alexander是麥肯錫明利阿波利斯分公司董事, Dorian Stone是三藩市分公司董事。

中國的綠色機遇

中國能夠也必須實現可持續增長。儘管中國已經為提高能效、改善環境制定了雄心勃勃的計畫,麥肯錫的一項研究發現了更多的機遇。
2009年6月 • 尤茂庭 華強森 張海濛 麥肯錫
中國過去30年的高速發展使得數億人口擺脫了貧困,並使這個國家也迅速躋身於世界最大經濟體之列。在未來數十年中,如果中國要保持經濟持續增長,並加快城市化步伐,她不僅必須確保自己擁有充足和安全的能源,還要努力減輕這種增長對環境造成的影響。
中國必須在不降低增長速度、並不斷提高人民生活標準的條件下解決這些問題。但是,龐大的人口數量和經濟規模帶來了獨一無二的挑戰。為了應對這一挑戰,中國的決策者必須制定範圍廣泛、數量龐大的法規和政策,以提高諸多行業的能效,並減輕增長對環境造成的影響,其中就包括碳排放。
為了幫助中國的決策者和企業領導人發現更多提高能效的機遇,對這些機遇的優劣進行排序,並使增長更具有可持續性,我們對一些技術進行了研究,衡量了它們對溫室氣體排放所產生的影響。我們只對那些技術上可行且在2030年前有可能實現商業化的方法進行了研究。
我們的研究結果指出,到2030年,積極部署一系列新技術——諸如電動汽車和新的廢物管理辦法——將使中國進口石油的需求在已經確認的能效目標基礎上,再降低30%~40%。中國還可以將煤炭需求穩定在目前的水準上。這種方法將極大地改進中國業已出臺的增強能源安全性、降低碳排放的重大計畫。但是,實現這些目標將需要相當大的資本投資。在未來20年中,中國需要在現有提高能效的支出計畫的基礎上,每年再新增支出1500億歐元~2000億歐元,以充分發揮這些技術的潛力。此外,在實現這些目標的道路上還存在著一些障礙,其中包括下崗等社會成本和再培訓等問題。可以用來實現這些優勢的機遇期是短暫的:每座沒有採用這些技術的建築物或發電廠都會降低這些技術提高能效的收益。
採用這些技術不啻於要在發電、汽車燃料、廢物管理、建築物和城市設計、植樹造林和農業方面進行一場“綠色革命”。決策者需要做出決策,理性的、基於對技術的經濟性和可行性透徹理解的決策。
可持續性所面臨的日益加劇的挑戰
中國養育著全世界1/5的人口。據估計,在2007年,中國消耗了27億噸標準煤當量的能源,排放了75億噸的溫室氣體。它很可能已經取代美國,成為世界上第一排放大國。中國對於能源的需求以及將能源用於工業、發電、交通和廢物填埋所產生的排放和污染,也導致了其他環境問題的產生。在中國北方,荒漠化威脅著耕地和草原。水資源短缺的問題在全國日益嚴重。
中國工業部門排放的溫室氣體所占的比例高於包括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在內的大多數國家所釋放的比例。這種高水準反映了中國正在經歷大規模的工業化。為商用和住宅建築提供電力和熱能所產生的排放是中國飛速發展的城市化和人民生活水準不斷提高所導致的結果。中國的交通所產生的中等排放量則反映了其機動車的普及率目前較低的現狀——2008年,在中國,每100人擁有4輛汽車,而在日本和美國,每100人分別擁有60輛和80輛汽車。
綠色思維
隨著中國GDP的不斷增長以及接踵而至的城市化浪潮,中國的排放模式將發生變化。我們根據中國主要經濟學家普遍認可的7%~8%的GDP增長率進行了長期預測。到2030年,中國15億人口中有約2/3的人將生活在城市(參見附文“綠色思維”)。為了應對這種增長,中國計畫興建5萬座高層住宅建築和170條公共軌道交通線和地鐵系統。(與之形成對照的是,歐洲僅有70條此類系統)。隨著經濟和城市的發展以及家庭收入的提高,包括汽車在內的消費量也會進一步提高,進而將導致碳排放的上升。
如果中國在提高能效和實現燃料供應多樣化方面不做出進一步的努力,那麼,在技術方面就不會得到進一步提高。我們將這種顯然不符合實際的假設稱為技術凍結情境。根據這樣的假設,中國的溫室氣體排放將從2005年的68億噸上升到2030年的229億噸。在這種情況下,到2030年,中國對石油的需求將增加4倍,每年需進口10億噸石油。對於煤炭的需求將增加3倍多,每年需進口37億噸~42億噸。
我們提出的這種技術凍結情境是為了提供一個假定的基準線。當然,因為中國正在提高能效並降低碳密集型能源的消耗和排放,因此,實際排放將可能低很多。過去的20年中,中國的碳效率每年提高4.9%,主要是通過提高工業的能源效率來實現。政府制定了在目前正在實施的十一五計畫中,將能源強度降低20%的目標。現在所設想的措施包括採用更加嚴格高效的建築規範,提高機動車燃油效率標準,關閉能源密集型行業的小廠,以及增加對可再生能源的投資。
我們預計,中國目前所做的努力以及最近出臺的政策,將在2005年~2030年內,每5年將其能源強度降低17%。根據我們所稱的政策情境,到2030年,中國每年的碳排放量為145億噸。能源效率的提高將主要來自工業行業(通過降低能源強度和改進廢物的回收利用)和電力行業(通過核能和可再生能源的使用,以及提高煤炭發電的效率)。能效更高的新建築和汽車燃油效率的提高也會有所幫助。這些改進還可降低進口能源的需求——將石油進口需求降低30%,煤炭進口需求降低85%。
為了獲得這些收益,政府將做出巨大努力,嚴格地強化政策實施,並為各行各業提高能效的投資提供獎勵。
一場綠色革命
如上所述,中國已經為提高能源效率制定了雄心勃勃的目標。但是,我們還是發現了更多的機遇,其中包括在中國已經承諾進行努力(比如興建更多核能發電廠,更多地植樹造林)的基礎上,加大技術應用或政策實施。其他機遇還涉及利用現有的和新興的技術,比如電動汽車、有利於氟碳化合物減排的新型半導體製造設備,以及在水泥窯中使用農業廢料與煤炭一起作為燃料(以降低煤消耗)。
在提高能效和溫室氣體減排方面,我們發現了中國可以從現在到2030年間利用的5大類機遇。如果中國能夠成功地抓住它們,那麼,中國可以在目前希望實現的對進口石油的依賴降低30%的基礎上,再降低30%。到2030年,中國還可以將煤炭需求穩定在目前的水準上,將煤炭發電占總發電量的比例從目前的80%大幅度降低到占34%。
對中國而言,這不亞於一場綠色革命。讓我們詳細談談這5大類機遇。
綠色發電
隨著製造商不斷提高太陽能和風力發電設備的產量,實施這些技術的成本將會下降。到2030年,在中國的能源中,太陽能將占到8%的比例,而風能將占到12%(而目前這兩種能源所占比例微乎其微),核電在電力所占比例將從2%提高到16%,水力發電將從16%提高到19%,而天然氣發電也將從1%提高到8%。
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太陽能光伏設備出口國,我們認為,她在相當長的時期內將保持這一地位。根據中國(以及世界)預計的太陽能光伏設備生產能力以及該行業的歷史學習率(通過產量提高獲得經驗進而降低成本),到2030年,中國太陽能光伏設備設備的安裝成本將降低近80%。隨著該技術的進一步改進,到2030年,太陽能發電成本將降低到每千瓦小時0.045歐元。
與此類似,到2030年,中國會將核電發電能力提高到1820億瓦,比政策情境目標提高740億瓦。中國可以製造核電廠所需設備的70%,而這些設備的成本也在不斷下降。如果中國最大限度地發展核能,到2030年,碳排放將下降4.7億噸,而每噸的減排成本只有3歐元。
煤炭是中國最大的溫室氣體排放燃料,到2030年,碳捕獲和碳存儲技術會將煤炭產生的溫室氣體減排7.3億噸,成本為每噸60多歐元。這項技術目前十分昂貴,但到2030年,中國將有超過25%的煤電廠——包括新建廠和經過技術改造的老廠——配備該技術。
綠色交通
汽車和卡車在中國溫室氣體排放中目前所占的比例較小,但這一情況將會發生變化。到2030年,中國將取代美國成為擁有汽車數量最多的國家,擁有量將超過3.3億輛。我們假設,屆時內燃發動機的燃油效率將以合理的價格得到極大的提高。即便如此,中國依然會有75%的石油要依靠進口。
我們的政策情境預計的採用電動汽車所提高的能源效率是比較保守的。但是,如果假設中國從2015年開始廣泛採用電動汽車技術,並且到2020年,新車的採用率達到100%,我們的分析顯示,對於進口石油的需求將會降低30%~40%。通過利用中國的低成本勞動力、快速發展的汽車市場、它在充電電池方面取得的成功以及在電動交通方面的巨大投資(包括已經投入和承諾的),中國將成為該行業的全球領袖。
從2016年到2030年,為了廣泛推廣電動汽車並興建所需的充電基礎設施,中國每年需要資本投資超過700億歐元。
綠色工業
鋼鐵、化工、水泥、煤炭開採和廢物處理行業在中國的經濟發展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這些行業也大量消耗能源:2005年,它們占到了能源總消耗量的1/3,以及碳排放的44%,同時,還是空氣和水污染大戶。中國正在“關停並轉”這些行業中的小廠和低效設施,並為大型企業確定了節能目標,而且還在生產中採用全球最佳實踐。這些以及政府在工業部門中的其他節能努力,到2030年可節能4.5億噸標準煤當量。
中國在2008年實施了水泥的新品質標準,提高了熟料(水泥的主要材料)的規格,並為熟料替代品制定了更加嚴格的定義。我們預計,這些措施會將混凝土中水泥的用量減少10%,並相應地減少水泥行業的排放量。與此類似,中國正在為降低廢物燃燒所用能源以及煤層氣的回收和重新利用制定標準,這些標準將降低這些行業的排放量。政策方面的這些努力到2030年將使中國在這些行業中減排48億噸。
在政策情境所設想的基礎上進一步降低每個行業的排放方面,中國擁有巨大的機遇:新技術和流程改進可將溫室氣體排放再降低16億噸。比如,在水泥行業,可以使用農業廢料與煤炭一起作為窯中的替代燃料。在煉鋼業,薄帶連鑄(澆鑄和軋鋼一步完成)可大幅度降低能耗和排放。
實施這些新技術所面臨的挑戰包括缺乏人才和資金有限。在中國,由於大學並不教授一些所需技能(比如高效的生產製造系統設計等),因此熟練的技術人員和工程師非常匱乏,而這種匱乏將長期存在。在某些行業,能效方面的投資的機會成本非常高,而在另一些行業,總回報又似乎過低。高管們不喜歡關閉工廠對其進行改造的辦法,也不接受引進創新技術或流程所帶來的相關損失。為了抓住進一步提高能效和減排的機遇,政府必須協助克服這些障礙。
綠色建築
中國的快速城市化將持續數十年。公寓樓、辦公樓和商務中心將快速增長以適應大規模的移民和經濟發展。在技術凍結的情境中,建築行業能源消耗所產生的溫室氣體總排放,將從2005年的11億噸增長到2030年的51億噸。然而,如果採用政策情境應對該行業能源使用的發展和排放問題,到2030年,排放可降低至32億噸。我們預計,全面運用各種可行的技術每年可減排16億噸。
從2005年到2030年,中國的總樓面面積(包括住宅和商用)將翻番,從420億平米增加到910億平米。不斷提高的收入水準將推動家庭購買更多的電器和空調,進而推高能源的使用。為了解決這些問題,政府正在制定目標,使得建築供熱更多地採用天然氣和混合熱電廠等相對高效的能源,而不是煤炭和柴油。隨著時間的推移,在許多地區天然氣將取代煤炭(或煤氣)用於做飯或燒熱水。政府還在建築規範中增加了更加嚴格的提高能效的新規定,對家電強制進行能效評級,並提供補貼,鼓勵改用更高效的照明燈具。
除了這些政府主導的努力外,這些機遇還包括在中國北方採用區域供暖系統,取代低效的社區鍋爐系統,改造沒有自動化系統和熱力泵的商用建築,以提高供暖、通風和空調系統的效率。中國還可以對新建築應用“被動設計”原則:在保溫、通風系統的設計中使用自然光線和遮光,以減少用於供熱和製冷的能耗。對老建築也可以進行保溫和門窗等用材的節能改造。
這些舉措都需要付出社會成本。對於供暖控制系統和泵採取更高的能效標準,將把低效的當地從業者趕出市場。更昂貴的供暖系統和市場化的供暖費用,會使得中國的低收入家庭在沒有補貼的情況下無法承受。強制實施更高的建築標準將推高行政管理的成本。迄今為止,政府所做的許多努力都收效不大。儘管進行了宣傳教育活動並提供了補貼,節能螢光燈(CFL)在推出10年後的普及率僅達到了10%。政府並沒有(像澳大利亞已經做的那樣)強行禁止白熾燈上市。要說服消費者,節能螢光燈雖然更昂貴,但能效更高,因此從長期看更划算。這項說服工作也是一項艱巨的任務。
綠色生態系統
農田和森林都是碳匯(可吸收碳)。儘管中國已經停止了大多數森林採伐活動,但原始森林在中國的覆蓋率只占國土總面積的11%。據我們估計,到2010年,政府的植樹造林和森林再造計畫將使森林覆蓋率提高到占國土總面積的20%。中國還努力限制在草場放牧(中國4億公頃草原中有90%正在退化或存在退化風險),引入可持續農業,在農村地區推廣使用由動物肥料產生的沼氣取暖和做飯。(目前,已有2300萬戶農村家庭使用沼氣取暖和做飯)。到2030年,這些政策可每年減排2.9億噸。
到2030年,其他類似的減排機遇還可能減排6.4億噸,其中包括將森林覆蓋率提高到25%而不是20%,提高牲畜的圈養率而不是在草原上放養,進一步實施保護可耕地和使用最新化肥等農業措施。這些機遇還可能產生連鎖撞擊效應:比如改進土地管理,可以控制荒漠化,並提高水源的利用效率。
為了充分實現這些技術的潛力,中國需要從現在就開始行動。等待數年,就可能降低提高能效和減排的可能性。比如,為了充分發揮電力行業的減排潛力,中國必須在2010年前實施我們所建議的大部分措施。中國正在不斷建設新的火力發電廠,如果不對這些電廠採用昂貴的碳捕獲技術進行改造,它們將在未來30年~40年間不斷排放溫室氣體。一項簡單的靈敏度分析顯示,更清潔的發電技術的實施如果推遲5年,累計效應到2030年,溫室氣體的減排潛力就可能降低達15億噸——超出了該技術可能減排能力的50%。如果推遲10年,則可能使減排潛力喪失80%。
從現在做起,擁抱綠色革命技術,中國可以創造能源更加安全、能源排放更低的未來,同時無需犧牲經濟增長和人民生活水準的提高。
作者簡介:尤茂庭(Martin Joerss)是麥肯錫北京分公司董事;華強森(Jonathan Woetzel)是上海分公司資深董事,張海濛是上海分公司副董事。

比新聞更快 但不保證是真的 令傳統媒體又愛又恨的Twitter

2009 / 07 / 06
麥可傑克森猝逝的報導,還沒獲得證實的時候,已經有大批歌迷趕到他就醫的洛杉磯加州大學醫院,他們的消息怎麼會那麼靈通,答案當然是Twitter。
麥可傑克森以五十歲的年紀意外早逝的大新聞,讓大家再一次注意到Twitter在即時資訊傳播上的威力,做為一個新聞來源,它的快速,可能是傳統新聞媒體難以望其項背的,但是路邊社的本質,又讓它很容易成為謠言散播的溫床。
去年美國總統大選以及近半年來一連串重大新聞事件中,Twitter所扮演的角色和發揮的功能,令主流媒體為之側目,它們給予Twitter異常大篇幅的關注與報導,幾乎讓人懷疑這些傳統的新聞媒體是不是愛上了這個才三歲大的微型部落格,如果這真的是愛,裡面應該也帶著濃濃的忌妒。
Twitter上的資訊,幾乎可以說是每分鐘都在更新,它把傳統新聞媒體在突發新聞上一般所採取的插播快報作法,硬生生的給比了下去。
愈來愈多公眾人物,包括名人、運動員和政治人物,發現透過Twitter,他們可以直接訴諸群眾,他們不再需要傳統媒體。就這一點來說,Twitter確實對傳統媒體形成威脅,不過,某個方面看起來,它又有點像是天上掉下來的禮物。因為它提供了一個把新聞傳遞給讀者的最直接途徑,多數新聞媒體現在都已經在Twitter網站上,建立自己的網頁,透過鏈結,把讀者導引到它們自己的網站。雖然多年來網路世界已經逐漸拉近了媒體和閱聽大眾的距離,Twitter的出現在新聞傳播領域引發的民主化運動,依然引發相當衝擊。
截至目前為止,Twitter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力量展現,就是在伊朗總統大選之後,群眾運動中所發揮的影響力,不滿大選舞弊的伊朗群眾,透過Twitter串聯走上街頭。
抗爭剛起時,美國國務院甚至要求Twitter延後可能影響服務的網站維修作業。Twitter限制每篇文章不得超過140個字,因為短,它可以像手機簡訊一樣,透過行動電話來上傳,封鎖的難度也比較高,儘管如此,伊朗當局還是好幾次成功的封鎖Twitter、Facebook和其他社交網站。偏偏CNN在伊朗群眾示威爆發之初,反應有點遲鈍,它在Twitter上被罵翻了,有人甚至說CNN的新聞還比不上Twitter。
去年,孟買兩家五星級飯店遭到恐怖攻擊,以及全美航空客機迫降哈德遜河的新聞,Twitter在新聞事件最新發展以及影像傳遞上所發揮的功能,就令人眼睛一亮,許多人發現它的能耐,此後,一有突發新聞,他們就很自然而然的先上Twitter看看,Twitter從來沒有讓他們失望,你可以在上面找到如潮水般的、民眾對新聞事件的即時反應、評論,也可以透過網站鏈結,找到完整的事件報導和分析。
ㄧ家專門報導新興網路的部落格問了一個很多人都開始思考的問題,Twitter是不是已經成為新媒體時代的CNN。
Twitter確實改變了媒體版圖,它把媒體的力量,交在一般人的手中,透過Twitter,大家都可以創造自己的媒體,不過,它在給予你一個與閱聽大眾直接接觸途徑的同時,又把閱聽對象隔絕在必要距離之外,只要你選擇不互動,它們就沒有機會和你對話,換言之,你可以把Twitter當成一個單向的資訊傳遞工具,這樣的Twitter自然就無法取代可以提供對話機會的訪談或是記者會,Twitter簡短的特性,也很容易被利用來打迷糊仗,不想讓人知道的細節,你可以提都不提。
環法自由車賽七連霸(阿姆斯壯),就發現了Twitter在這方面的好用之處,他迴避傳統的新聞媒體,所有新聞都直接透過Twitter上發佈,這引起部分媒體不滿。
五月環義大利賽比賽期間,一家專門報導自由車競賽的雜誌就拒絕使用出現在Twitter上、可是無法取得獨立管道證實、有關於阿姆斯壯的新聞,還有好幾家媒體索性不採用阿姆斯壯透過Twitter發布的消息。
一位曾經服務美聯社的運動網戰主編說,Twitter上資訊是片面的,它不給人追問的機會。不過,最大的問題是,Twitter上那些直接、和事情發生幾乎同步的資訊,可靠性不及傳統新聞媒體。經過不斷的轉發,消息在網路上快速傳播,快得讓人根本來不及查證它的真實性,網站於是成了謠言的溫床。
社交網站上,幾乎每天都會有假消息,最常出現的就是演藝界名人的死訊,正在和胰臟癌對抗的(第六感生死戀)男主角派屈克史威茲,已經在Twitter上死了好幾次,他必須不斷出來澄清,告訴大家他還活著。
在伊朗民主運動中推波助瀾,可以說是Twitter到目前為止最有意義的成就,儘管如此,還是有很多人發現在過程中,它也散播了不少不實的消息。這不禁要讓人擔心,Twitter會不會被有心人、或者是某些政府利用,藉它來散播有特定目的的謠言,假使如此,它可就比誤傳那個名人死了更危險。
(你在看誰的部落格)這本書的作者Andrew Keen深信Twitter和即時資訊網站,掌握著網路和傳統媒體的未來。不過,伊朗民主示威讓Twitter暴露出他所有的弱點,上面的資訊是那麼的混亂、甚至於錯亂和不可靠,你不知道哪一則訊息是可以相信的。
也或許是有感於此,可是又覺得放棄這個資訊管道太可惜,已經有一些新聞通路,開始做整合、翻譯以及查證tweet資訊的工作,畢竟,新聞編輯也是要與時俱進的,伊朗經驗突顯我們在從網路上擷取資訊之餘,如何辨別資訊的真偽以及把這些素材轉變成有價值的新聞,才是網路資訊爆炸時代,我們更應該認真思考的問題。

想像不到的中國規模

作者:黃浩榮
出處:2009年7月號 / 2020關鍵報告
中國做為世界崛起最快速的大國,在各方面,均以規模最大、數量最多、速度最快、層面最廣獨步全世界。以下是《遠見》廣泛搜尋資料後整理出來的震驚世界的中國第1數據,從這些數字中可以瞭解中國在世界的影響層面,既深且廣,不容忽視。
●世界上每五個人當中,就有一人是中國人。大陸人口總數13億3861萬3000人(2009年7月估計值),相當於世界人口總數的19.7%,是台灣人口的58倍以上,更是全球最多人口的國家。
●可勞動人口全球最多,15歲~64歲的可勞動人口達10.7億人,是台灣的74倍。
●1978~2008年平均經濟成長率9.8%,同期經濟表現居世界第1。
●65歲以上老年人口達1.1億人,老人人口世界排名第1,是台灣的45倍。
●大陸一個城市可以抵一個國家。第一大城上海市的GDP(2008年)達人民幣1兆3698.15億元,相當於烏克蘭全國GDP,同時是台灣GDP的1/2。
●2008年底外匯存底1兆9460億美元,全球外匯存底最高,是台灣的6.7倍。
●2008年外商直接投資金額(FDI)924億美元,約占全球FDI的6%,為台灣的12倍。
●大陸是世界上城市最多的國家。人口超過100萬人的城市多達118座;人口400萬以上的城市達13座。台灣僅台北市唯一超過200萬人。
●中國高速公路總長度5萬餘公里,長度排名世界第2,為台灣高速公路的50倍。
●全球第三大經濟體。2008年中國GDP產值為人民幣30兆670億,僅次於美國、日本,是台灣GDP的11倍。
●2008年經常帳(current account balance)順差達4261億美元,世界第1,為台灣的17倍。
●2008年中國手機產量5.6億支,占全球手機產量47.5%,世界第1,是台灣的2倍。
●每天原油消費量為788萬桶,占全球每日耗油量約10%,是台灣的8倍以上。
●出版電子圖書數量達65萬種,世界第1。
●全世界每兩雙鞋有一雙在大陸生產。鞋類產量超過106億(2007年),占全球產量50%以上,世界第1。
●2008年中國餐飲業零售額達人民幣1兆5404億,連續18年維持兩位數的增幅,同期成長速度世界第1。
●占全球手機用戶三成以上,中國手機用戶6.79億戶,全球最多;是台灣的26倍。
●大陸占全球總用電量的1/5,2008年全國用電量3兆4268億千瓦,僅次於美國,約為台灣用電量15倍。
●2008年鎢產量4萬3693公噸,占全球產量80%,世界第1。
●2008年粗鋼產量5億49萬公噸,占全球產量1/3以上,世界第1。
●2008年體育選手獲得120個世界冠軍,包括北京奧運的51面金牌,奧運奪金數量世界第1、奪牌總數世界第2。
●茶葉產量占全球總產量1/3,2008年中國茶葉產量124萬公噸、種植面積160萬公頃均為世界第1,為台灣的69倍。
●全球每四個網民有一個是大陸人。中國上網人口2.98億。約占全球上網人口的1/4,全球最多;是台灣的17倍。
●中國固網電話用戶3.33億戶,占全球電話用戶的26%,全球最多;是台灣的25倍。
●吸菸人口3億5000萬人、每年死於吸菸相關疾病人數約100萬人,兩項均為世界第1。
●2008年中國電腦產量(桌上型加筆記型)1.37億台,占全球電腦產量超過40%。
●菸草產量239.5萬公噸(2007年),約占全球產量1/3,世界第1。
●2008年中國汽車銷售量938萬輛,占全球汽車銷量18%,僅次於美國,為台灣的40倍以上。
●2008年中國機車銷售量2750.2萬輛,占全球機車銷量54%,世界第1,是台灣的32倍。
資料來源:世界銀行、聯合國統計部、UNCTAD、UNESCO、UNICEF、IMF、CIA World Factbook 2008、世界鋼鐵協會、加拿大豐業資本(Scotia Capital)集團《全球汽車報告》、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等。

10大關鍵 看中國如何又綠、又富、又均

作者:林奇伯
出處:2009年6月號 / 2020關鍵報告
2020,是中國變身強國的「魔術數字」。若現行經濟結構不變,並保持每年GDP有8%~10%的速度成長,2020年中國出口總額將達到5兆美元,占全球出口量的一半。
2020,是中國變身強國的「魔術數字」。
若現行經濟結構不變,並保持每年GDP有8%~10%的速度成長,2020年中國出口總額將達到5兆美元,占全球出口量的一半。
Max註:若歐美失業率持續不振,儲蓄率上升、消費力下降;加之各國保護主義力道逐漸增強;敢問中國5兆美元出口總額的去向在哪?
2020年,也是中國國家「硬建設」和「軟思惟」的戰略規劃年。屆時,中國要完成「八大交通網建設規劃」,全國高速公路將達338萬公里以上,鐵路上衝12萬公里,機場建成244個,有19個城市共69條城市軌道運行。
2020年,也將檢驗現任國家總書記胡錦濤推動「和諧社會」的成績。城市與農村人口比例翻轉,內需市場可望持續擴充。
2020年,五四運動剛過100週年,民主與科學談了100年,正可檢視中國是否落實。
遠見》採訪超過百餘位專家學者、彙整報告,綜合出2020中國發展的十大趨勢。
地位 與美並列世界唯二,領跑兩個世界
據聯合國預估,2020年全球達70億人口。中國人口14.5億人,美國人口3.3億,兩國人口比例4:1。
中國和美國代表兩個世界。中國代表5000年古文明開發中國家,美國是代表250年歷史的西方已開發國家,東西方不同地理位置,不同的思惟和立場,左右世界局勢。
英國倫敦政經學院教授威爾.賀頓(Will Hutton)是持「中國威脅論」的代表性人物,但他在《惡兆》(The Writing on the Wall)書中也不諱言,中美兩國,不管是國土面積、甚至城市分布都相類似。今天中國的成長速度也堪與南北戰爭到一次世界大戰間的美國比擬。
對台灣而言,由大陸扮演帶頭角色的「東協加三」,影響尤其重要。「東協加三」將在10年內完成簽署運作,這個總人口占全球三成以上,貿易量占全球11.1%的龐大經濟體,足以和北美自由貿易區(NAFTA)、歐盟(EU)相比,亞洲的台灣、澳洲、紐西蘭都得面臨被邊緣化的危機。
能源 解決麻六甲壓力,是綠能發展關鍵
2008年中國石油消耗量占全球10%以上,搶占世界油源是中國過去10年的大戰略。而且,中國進口石油有八成須經東南亞的麻六甲海峽,這裡又是美國海軍艦隊的勢力範圍,「麻六甲困境」一直是中國經濟的隱憂。
但現在世界能源情勢已在轉變。根據匯豐(HSBC)證券今年4月發布的報告預估,這波全球刺激景氣方案中,共有4360億美元將投入綠能產業,中國和美國的投資額最大,分別為2210億美元及1120億美元,兩國加起來就超過七成五。
中國能源網首席信息官韓曉平分析,中國可望透過「能源轉軌」,降低麻六甲困境壓力,2020年前,中國將大興太陽能、風力、水力、核能發電,預計未來15億千瓦的發電量中,煤、油發電比率將下降到五成五。
韓曉平最看好大陸太陽能產業的發展,因為比起其他發電產業,太陽能最適合民間企業介入。能源轉軌也將帶動交通工具、產業能源使用的轉變,後續商機無限。
環保 境內汙染嚴重,改用「綠貓」抓老鼠
湯瑪斯.佛里曼在《世界又熱又平又擠》一書中將世界綠色新未來指向中國,認為中國在繼黑貓、白貓(鄧小平對改革開放的詮釋)後,還要有一隻「綠貓」抓老鼠。目前中國七大河川有一半嚴重污染;且國土沙漠化嚴重,飽受沙塵暴威脅,造林、提高水資源使用效率將是2020年最大的考驗。
據今年初瑞士信貸發布的報告,中國660多個城市中,有1∕3的城市不具備污水處理廠,廠利用率也只有60%,中國水市場到明年將達3000億歐元。
水資源產業已和鐵路投資、城市軌道並列中國未來10年最迫在眉睫、最有潛力的產業。威立雅(Veolia)、蘇伊士(Suez)等國際水務集團皆已進入中國。
城市化 三農問題可望突破,並構建四種城市
交通建設加速中國城市化,2020年中國城市化將上看70%,並因交通「大通道」的連結區分出世界級城市、區域中心超大型城市、區域國際型城市、個性化城市四種。
未來世界特大型城市有1∕3到1∕2在中國。上海、北京、廣州、武漢、成都等區域中心,因為區域交通改善,規模和東京看齊。
人口往城市位移的結果,占全世界面積8.6%的18億畝農地、耕作人口可望大幅降低。
農業企業化可望改革大陸近百年來的「三農問題」(農村、農業、農民),也大大緩解中國城鄉失衡的壓力。
金融 三流暢通,上海恐威脅東京、香港
中國緊密結合成一日生活圈,還會形成物流、金流、人流「三流」暢通的情況。大陸中央已將上海定調為2020年的「國際金融中心」「國際航運中心」,將改變目前中國企業總部分布全國各地的態勢,深圳B股地位可能邊緣化,上海是「總部經濟」的大熱門。
2020年,京流、漢流(武漢)、粵流可能會匯聚到「滬流」。值得注意的是,人民幣可能變成世界強勢貨幣,上海也將威脅東京、香港、新加坡的金融中心地位。
內需 中國企業正颳起自創品牌風
中國改革開放30年,代工體質讓中國只有聯想、海爾幾個少數品牌夠格稱上國際品牌。中國正積極改變現有外向出口、投資拉動、內需產業「三架馬車」的結構,做大內需市場。專為中國市場量身訂做的商品將如雨後春筍出現,並有機會在國際引領風騷。目前最被看好的比亞迪電動車,不只在中國暢銷,技術也領先。
不過,各國對於「中國黑心產品」普遍有疑慮,2020年也是中國加強產品檢驗的年度,若商品品質無法取得公信力,將是中國自有品牌的最大阻力。
財經 迫切議題:國企轉型與金融革新
連世界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林毅夫都坦承,中國的改革開放有別於蘇聯與東歐「一次到位」式的「休克療法」,雖然出現了少數成功的私有企業,但國有企業仍占舉足輕重的份量。
這4000~5000家國有企業太過龐大,四大專業銀行有80%以上的貸款都給國有企業。改革普遍存在著「一放就活,一活就亂,一亂就收,一收就死」的輪迴。如果國企改革問題無法解決,中國金融改革勢必無法進行。另外,金融體系放款保守,民間企業融資困難,尤其對中小企業來說,沒有資金就很難「轉大人」。
中國建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華而誠指出,在金融海嘯洗牌下,中國工商銀行已躍升世界第一大銀行,但就體質仍和國際水平有相當落差。未來10年將是中國金融體系改革的年代。
人口 一胎化世代當家,老化問題浮現
2020年,中國一胎化人口將屆滿40歲,這些從小就被細心呵護,在台港、西方流行文化薰陶下長大的人,將徹底改變中國的思考、消費、管理結構。
但是,一胎化後遺症也正式攤上檯面,如人口老化、性別失衡、階級差距等。2020年中國老年人口將達2.5億,占總人口近兩成。不過,老人商機、醫療商機也隨之興起。目前已有不少台灣的老人保健專家,被大陸招聘。
政治 擴大公眾參與聲浪沸騰
2020年,胡錦濤下一個接班梯次已走進第二屆任期。先前江澤民任滿兩屆就交班,為中國中央權力結構立下世代交替的規則。
然而中國中產階級興起,社會邁向小康,社會對法治的渴望達到頂點。2008年中國的吉尼係數(貧富差距指標)已達0.47,距離國家暴動的0.5不遠。擴大公眾參與、落實法治正義的聲浪與日劇增。
經濟學家茅于軾預測,2020年中國經濟局勢應該已經底定,接下來就是政治改革。中國最好的政治人才都在共產黨內是無庸置疑的,所以最有可能的改革也可望是從黨內展開,因此,改革最好為漸進,社會風險也會降到最低。
文創 不只文化復興,創意產業無限商機
中國的文化復興運動方興未艾,且是由文化界、商業界共同領軍。根據官方統計,包括電影、媒體、動漫在內的文創產業年產值已超過人民幣5400億元。在2020年這些都將呈倍數成長。
2020年,中國會不會變得又富、又綠、又均,也開始重視文化等精神生活,不只台灣人關心,世界也等著看!

2020關鍵報告

作者:楊瑪利、林奇伯 遠見
出處:2009年6月號 / 2020關鍵報告
世界強權重新洗牌!在後金融海嘯時代,歐美式微,亞洲正式崛起!
其中,又以中國為首,專家預估:2020年,中國將擊敗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台灣,該如何抓住這千載難逢的機會,趁勢而起?
亞洲世紀 將提早來臨
「對中國經濟60年的歷程,我讀到幾個評論,綜合說法如下:
1)1949:共產主義救了中國
2)1979:30年後,資本主義救了中國
3)2009:又是30年後,中國救了資本主義
4)2039:再是30年後,中國是七八成資本主義、二三成共產主義。」
這是《遠見》雜誌創辦人高希均教授,為這本專刊寫的幾句話,傳神表達了大陸每隔30年的發展劇變。
一年來的金融海嘯,連過去被認為最有潛力的金磚四國也遭受波及。在2001年提出金磚四國報告的高盛首席經濟學家吉姆.歐尼爾(Jim O’’Neill)3月在美國《Newsweek》上撰文,「最近常被問到金磚是否已褪色?金磚夢是否結束?」
他的回答是斬釘截鐵的「不!當年我預測四國GDP超過工業七國(G7)的時間是2035年,現在因為金融海嘯發生,因此會提早到2027年,將近提早十年。」主因是美國、歐洲、日本近兩年都負成長,儘管俄羅斯、巴西受到衝擊較大,但是中國、印度卻持續成長,2009年經濟成長率還會有5%~8%,一消一長反讓亞洲世紀提早來臨。
「金磚四國中最重要的就是中國,它一國的GDP就是其他三國的總和,」歐尼爾寫道,今年2月中國的消費成長仍高達15%,汽車、房地產、家電銷售也持續成長,將成世界最大的消費市場。
跟歐尼爾一致,全球評論大都傾向認為金融海嘯會讓中國更早崛起。
中國稱霸指日可待 因這次西方真的式微
《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就寫道,30年來大陸經濟突飛猛進,但仍缺一個要素,就會成為世界超強國。這個要素是什麼?即過去西方世界並沒有式微。「現在情況改變了,」《經濟學人》寫道,大陸總理溫家寶不再需要謙卑,今年美國國務卿希拉蕊(Hillary Clinton)訪問大陸,也不再高高在上,顯示了中美已是國力相對等的關係。4月在倫敦召開的全球G20高峰會,更被全世界形容是G2。
「中國現在想要變成世界大國,只是不希望在過程中樹敵太多,」《經濟學人》指出。
目前中國是世界第三大經濟體,明年就會超越日本成為第二,已有不少機構預測,中國何時超越美國,晉升世界第一大國?
撰寫《世界是平的》《世界又熱又平又擠》的美國名記者佛里曼(Thomas Friedman)就說過,「除非我車禍身亡,不然中國應該會在我有生之年,取代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經濟體。」
根據國際貨幣基金(IMF)報告顯示,美國GDP占全球GDP比重,從2001年32%,一路降到2008年23.6%;反觀中國從1994年2.1%,一路攀到2008年6.5%,雖然距離仍有一大段,但從GDP「貢獻度」和「產值」的成長趨勢來看,中國竄起的速度不容小覷。
高盛則預估2027年中國將超越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經濟體。
而世界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林毅夫則預測,中國有機會成最大經濟體的時間點,將可能發生在2020年。
他認為大陸投入4兆人民幣擴大內需,約當GDP的15%,強化基礎建設、改良生活環境,都有助於發揮消費潛力。
綜合各種預測,2020無疑是大陸發展的關鍵年。
15年前苦到掉淚 多令台商望之卻步
面對大陸的崛起,台灣更懷有錯綜複雜的情結。
今年4月間,一位極有份量的大陸台商拜訪中信金控董事長辜濂松。談話中辜濂松告訴他,1990年代他到大陸考察,看到許多台商生活十分克難,忍不住都掉下眼淚來,「但現在辜濂松急著想要讓中信金快點在大陸擴展。」
這位台商指出,1990年代初期徐旭東只要聽到有人要去大陸,都會說:「不可以,不要去,要小心共產黨,共產黨很可怕。」然而今天徐旭東在大陸已有很多投資,水泥、百貨,「跑得比誰都快」!
其實不需要跟30年前改革開放初期相比,只需跟15年前比,就可看到大陸崛起的速度有多驚人。
被稱為大陸IT教父、今年7月1日正式從IBM大中華區董事長職務退休的周偉焜,1995年派到大陸時,公司只有500多個員工,但他今年離開時,IBM在大陸員工已有2萬多位,50倍的成長讓他感觸很深:「在大陸訓練人才的速度,永遠比不上市場的成長,」「15年前的中國是Where is China(不知在哪裡),現在是在IBM執行長的嘴邊,」差距之大由此可見。
15年後富得咋舌 設備、思惟急遽升級
他尤其感受到大陸人財富、知識、視野的驚人積累。他還記得15年前剛到北京時,大陸的人事主管告訴他:「總經理,很抱歉,我家裡沒有電話。」當時因為許多同事家中沒有熱水洗澡,因此必須準備洗澡設備,讓員工洗完澡再回家。
他住在北京的郊區,十幾年前這裡住的都是外國人,現在住戶大多數是大陸人,而且個個比他富有。他對面的鄰居家中就有六部車:賓士、VOLVO、BMW、BMW X5、「還有一輛瑪莎拉蒂(MASERATI)是星期天開出去轉一轉的,一輛HONDA是下雨天開的。」
至於客戶問的問題與視野,15年來也快速「升級」。以前問的是,「你賣給我的設備是不是最新的?還是兩年前的舊設備?」中期變成「你賣給我的價錢是不是跟美國一樣?」現在已是「你能否提供我解決方案,讓我做好管理以及國際化?」
壯大、成熟了的中國,過去半年多來靠著全世界最多的外匯存底,投入龐大金額到歐美。同時,兩岸進一步開放,大陸各地紛紛召開別開生面的台灣周活動,光5月底廈門首度召開的海峽論壇,就有8000多位台灣人前往。
「大陸的策略很清楚,對歐美先進國家,就是要花錢買技術;對於台灣人就是要花錢買交情,」一位在大陸投資近20年的台商觀察。
已經快速成長了15年的中國,展望未來10、20年,也會持續快速成長為世界第1大經濟體。
「以後大陸還會高成長,是因為基礎還很低,你去四川鄉下、貴州這些地方看看,中國還有8億農民要富起來,你說潛力有多大?」已在大陸投資18年的冠捷科技總裁宣建生樂觀大陸未來。
兩岸新局 引領世界脈動
國際大環境的勢力消長變化十分明顯,今年2009年對大陸與台灣來說,也是關鍵的一年。
今年,大陸共產黨建國60周年,兩岸分治也是60周年。「一甲子」在中華文化中代表著一個新的年代即將開始。
過去60年,兩岸走上不同的命運,也讓東亞情勢完全改觀。
一甲子的台灣,成就了經濟奇蹟。完成兩次政黨輪替。文化更是百花齊放,經歷幾次鄉土文學論戰,不只保留了最完整的中華文化,也建立起本土論述。
同樣的一甲子,中國走過最晦暗的年代,也走出最風光的時代。
前30年,中國關起門來大鬥爭,政治、經濟、傳統文化被摧折得面目全非。後面30年,鄧小平改革開放奏效,中國經濟規模成長14.8倍,比原先鄧小平預期的「翻兩番」還多出數倍!
兩岸政經命運 一甲子後重新交會
60年後的今天,兩岸的命運又來到了一個新的交叉點。馬英九上任總統一年來,兩岸擱置爭議、經濟為先,正展開新一甲子的交流!
經濟上,兩岸正式大三通,金流、物流、人流逐漸暢通,常居大陸台商上看100萬人,兩岸貿易占台灣出口總額1∕4,台灣放寬赴大陸投資上限,陸資登台箭在弦上,兩岸簽訂金融監理合作備忘錄(MOU)加速資金流動。
過去只有台灣往大陸單向投資的狀況也正在改變。已經有九家大陸航空公司成為第一批被核准的陸企進駐台灣,未來還有更多陸企來台投資。
政治上,外交休兵,台灣成為世界衛生大會(WHA)觀察員,總統馬英九更宣示,不排除兩岸政治協商,簽署「和平協議」。
文化上,也不再是台灣民眾單向登陸,開放大陸觀光客來台也讓對岸掀起「台灣熱」,兩岸人民變得很靠近。過去十多年台灣因為戒急用忍等政策,錯失成長先機,未來十年,台灣能否掌握新契機?兩岸能否共創雙贏?

向鄰居行乞

2009-07-06曹仁超
7 月5日,周日。道指由今年3月6日6469點上升到6月11日8877點,係1998年以來升幅最大的一季,結束連續六季回落,亦即1970年以來最長的回落期。毆巴馬上台後,股市由今年3月至6月足足上升37%,理由係政府推出量化寬鬆貨幣政策,即由資金推動股市上升;反之,經濟上美國正式進入低利率、低通脹率、低GDP增長率而同時出現高失業率的時代。
火車出軌慢動作版
正當分析界認為環球經濟衰退已度過最低潮之時,上周歐洲央行突然宣布注資4420億歐羅入金融市場,相等於聯儲局過去十八個月總注資額50%;看歐洲經濟情況亦令人擔心。環球經濟衰退會否進入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局面?!舊年已有專家認為那次衰退係「火車出軌慢動作版」,理由係減債速度永遠較增加負債速度慢。
至於美國製造業情況,根據ISM最新報道已連續回落十九個月,至今未見復蘇,存貨已跌至二十七年低點,以及連續第三十八個月減少,仍未見重建存貨量出現。申請樓的房貸款者亦跌至七個月內低點(或較去年同期減少30%),係去年11月21日以來最低。巴菲特認為美國政府需要第二個刺激經濟方案。耶魯大學經濟系教授 Robert Shiller 認為,最近出現的所謂「綠芽」現象,如不再灌溉,好快就會壞死。毆巴馬年初要求國會通過刺激經濟方案時話,如果方案不獲通過的話,美國失業率在今年年底將超過8%。雖然上述方案獲通過,但今年6月美國失業率已達9.5%。單單4月份美國已有超過八千間中小企業申請第十一章。美國人的儲蓄率已由去年3月的 0.2%上升到今年5月的7%,造成大量中小企業破產,又何來就業機會?美國6月份又再增加四十六萬七千人失業,一家失業人口已達一千四百七十萬人。
過去被譽為全球最佳中央銀行行長的葛林斯潘,自去年起卻成為主要捱批對象。市場認為葛林斯潘過去所採用的低利率政策,係引來信貸泡沫造成這次金融危機的元兇;反之,柏南克則被視為挽救這次金融危機的英雄。真係此一時也,彼一時也。
今年標普五百企業純利估計較去年減少34%,估計明年才回升21%(但仍未收復今年下跌的幅度);加上道指已由3月6日起回升,更令下半年美股前路艱辛難行,難有大作為。
Doug Casey 認為,美股自2000年起已進入二十年熊市,情況同1990年日本接近。至今仍未搞清楚2007年10月開始的金融危機將帶領我地去邊度以及如何結束,一切看各國政府點做去決定。今天美國經濟仍十分脆弱,每月約有六十萬人失去職位;美國實質工資自去年8月起一直回落,消費時強時弱;樓價過去十三個月都在回落,跌幅達16%,估計有機會再跌多10%。加州已有32%業主陷入負資產困局,因銀行仍極度不願貸出款項。
以超級大熊市角度看,美股熊市由1966年開始、1982年結束。至於超級大牛市則由1982年開始、2000年結束。2002年10月到2007年10月上升期應係周期性牛市(Cyclical bull market),即在綿綿不絕的超級大熊市中其中一段比較似樣的大升市(因2007年10月P/E仍較2000年3月低)。如何在連綿不絕的超級大熊市中捕捉這類周期性牛市或大反彈,例如恒指由2008年11月至2009年6月(美股則由2009年3月至6月)?便十分考功夫也。
全球貨運量下半年續降
何謂趨勢投資法?此法十分強調趨勢(Trend),常用移動平均數組合去分析大方向、阻力區及支持區;加上數據分析及客觀形勢分析,係結合走勢與基礎分析嘅分析股市方法,十分強調你必須認識你所持有的股份及所從事的行業,不相信謠言,以及經常保持流動性等。看了長達三十年的全球化大趨勢到2007年年底已結束,理由係由1981年起的油價回落期,加上貨櫃化、電腦普及化、資訊全球化推動下,令貨物從上海運到芝加哥的成本十分便宜;但到2008年油價一度升上 147美元,令貨櫃運輸成本較往年上升三倍,令整個全球化大趨勢結束。2009年首季全球貨運量減少20%(同期中國仍大量入口原材料),估計全球貨運量下半年將進一步下降。
1970年代開始,全球愈來愈多女性响婚後出外工作,令家庭收入變成兩個,加上生育率急跌,由1970年代前的每個家庭有四個孩子減少至兩個(ㄧ家不少更只有一個)。家庭收入上升,育兒支出反而減少(因子女數目下降),令消費由1960年代佔美國GDP 62%上升到2007年佔72%,而儲蓄率由2008年則跌至0.2%。不過,上述兩大趨勢亦喺2008年結束。
2008年全球擁有百萬美元家財的人數減少14.9%,下降至八百六十萬人;財富減少19.5%,至三十三萬八千億美元。跌幅最少的是德國,只減少2.7%;其次係巴西,減少8.7%;跌幅最大係香港,減少61.3%;其次係印度,減少31.6%。
2008年港股係重災區,不少港人因而變成older, wiser but poorer。
次貸危機出現的理由係因為過去多年來美國政府對金融業監管不足,加上人民過度消費,造成大量未償還負債出現呆壞賬。上述不是bailout或刺激方案可以解決的問題。社會上中產階級的財富主要來自就業(薪金收入)及財富升值(主要係住宅物業升值),現在呢兩方面皆不利。
根據湯森路透報道,今年上半年亞太區財團總貸款金額只有620億美元,較2008年同期減少53.6%;平均每單貸款2.94億美元,較去年同期減少4.2%;完成單數共二百一十一單,減少51.6%,其中46%涉及再貸款(refinance)。香港上述貸款佔68億美元,較去年同期減少 32.3%,共十九單。可以講整個亞太區借貸市場都在萎縮中。
1929至1932年美國經濟出現大蕭條。1933年羅斯福上台後提出「新經濟方案」(即凱恩斯理論),才令經濟出現低增長;但到1937年及1938年又再次出現衰退,直到歐洲局勢不穩,資金大量流入美國,美國經濟才繁榮起來,前後達十年。至於日本,由1990年起陷入經濟停滯期,至今仍然未擺脫。
過去二十年日本所經歷過的「失落世代」,到底係美國未來經濟的前車可鑑(即一切刺激方案最終不敵經濟周期),抑或只係日本單獨事件?今天由華盛頓到北京,政府們都在處理由危機所引發的症狀而非成因,透過減息及注資令病徵消失,但病源卻沒有根治,過了不久舊病復發。上述亦係過去二十年日本政府所犯的毛病。大摩亞洲區主席羅奇認為,香港經濟同樣面對W形衰退,甚至中國亦有此威脅,擔心近期A股上升只係「牛面熊身」。2008年美國貨幣以年率14%速度上升,但CPI增長率在過去六十天卻接近負數。美國政府發現製造通脹率同控制通脹率同樣困難。有人話貨幣如水,有不同形態;有時係冰、有時係液體、有時係氣體。當經濟處於正常情況時,貨幣便有如流水;當經濟進入冷卻期,新增貨幣立即變成冰,失去流動性;當經濟過熱時,新增貨幣又可立即變成水蒸氣,一增加便立即爆煲!今年貨幣流速(Velocity of money)面對經濟冷卻期,雖然政府大量增加貨幣供應,可惜大部分新增貨幣一出街便結成冰,無法再流動。2008/09年度美國政府財赤高達1.8萬億美元,相當於美國GDP 13%!
油價已達偏高水平
九十年代日本,十年中有九年生產價格指數(PPI)係下跌。今天全球已有十四個國家CPI呈負增長,包括愛爾蘭係負4.7%,甚至美國亦出現CPI負 1.3%(為近五十九年內最大跌幅)。供應過剩引發通縮,何況美國GDP 72%來自消費。今天美國消費者已筋疲力盡,我老曹不相信美國經濟可以在2010年前復蘇,反而擔心美國陷入九十年代日本經濟模式機會甚大。每當政府注資,股市便上升;一旦政府停止注資,股市又再回落。今年上半年美國M(上述數字係估計而非正式公布,因政府已停止公布M數字)增長率估計只有 6%,2008年初M增長率仍高達17%。美國家庭去年共失去11.1萬億美元財富,其中22%家庭已進入負資產狀態。以香港過去經驗,一旦陷入負資產困局,消費便大減。以過去十二個月美國大企業純利計算,標普五百P/E已達十四點五倍(過去二十五年平均P/E為十五倍),即美股現水平已不算偏低矣。道指由今年3月至今已升值12萬億美元,能否抵銷去年美國家庭响財富上的11.1萬億美元損失,而令美國人重新增加消費?
今年7月3日止內地A 股市值已超過3萬億美元(去年年底1.8萬億美元),MSCI新興市場指數今年上半年升35%(同期世界指數只升2.9);二十二個新興市場股票市值8.5萬億美元(去年年底5.1萬億美元)。全球資金皆流向新興市場,尤其係中國。中國股票市場2003年年底市值5000億美元,至今已上升五倍,由此可見被看好的程度。至今為止,內地A股係少數大升的股市之一,主因係2008年11月中央政府拋出4萬億元人民幣刺激經濟方案,令銀行向企業貸款增長率高達30%(同期企業獲利減少35%)。下半年A股又點?
去年11月至今响中國政府大力刺激經濟方案下(主要透過投資去刺激),令全球油價由 34美元一桶升上72美元,相信已經偏高,因為一桶油可產生五百八十萬熱量單位,如用天然氣只需十七分一代價(過去平均數係九比一),因天然氣運送困難,形成售價偏低,但家用油價同氣價相差已太大。內地企業純利在今年上半年大跌,滬深A股下半年面對調整壓力十分大。過去八個月中國FDI大減,情況係1997-98年以來最差。
過去三十年「中國生產、美國消費」嘅搭配,依家亦到結束期。過去美國人嘅消費變成中國政府的外滙,透過購買美國債券回流美國,壓低了美元利率,造成美國地產及股市水漲船高。未來美國消費估計由依家佔GDP 72%回落到1980年前水平,即65%。美國人消費不再大量變成中國政府的外滙再回流美國買美債,令美元利率進入上升周期,美國物業及股市亦將進入反覆回落期。2008年由於美國信貸市場急劇收縮,引發流動性黑洞,令美國股樓皆急跌。今年3月美國政府透過量化寬鬆貨幣政策及更改銀行會計守則去粉飾賬目,令股市出現技術反彈,呢類反彈到底可維持幾耐?歷史證明,「資產負債表衰退」通常係長久嘅,未來復蘇過程也係緩慢無力。美國人儲蓄率由2007年的負1.7%到2008年3.6%,依家係5.7%,估計好快升會到7-10%,並保持這個水平兩到三年之久,到時美國人的負債比率才可下降至安全水平。由此估計,美國不景氣至少持續多兩、三年才能出現復蘇。在這形勢下,中國出口佔國際市場市占率難以快速提高,响全球貿易量大幅下滑壓力下,亦無法快速回升。至於透過優化出口模式,單靠技術提升、品牌拓展、市場擴大等去增加出口產品附加值,需增加投資,短期內難取得較大成效。
保護主義向全球蔓延
中國發改委日前宣布中國停止進一步儲存非鐵金屬。在過去一季,中國增存二十三萬五千噸銅、五十九萬噸鋁、十五萬九千噸鋅及五千噸鈦,理由係今年上半年金屬價已大幅回升。
過去因資源價格、貨幣幣值大幅升降導致中國消費增長率受抑制,扭曲內需結構,令國民儲蓄率過高及投資消費關係失衡。2009年起中國經濟將由過去嘅高儲蓄率、低消費率,走向未來低儲蓄率、高消費率之路;除了文化傳統習性外,國民收入分配差距大,社會保障不足等都非短期內可解決的問題。1992年中國政府及企業可支配收入比重分別佔GDP 19%和13.4%,居民佔67.9%;2005年分別為20.5%、20%及59.4%,即過去幾十年企業收入升幅最大,政府保持穩定,居民收入比重卻在下降,尤其係非熟練工人收入因勞動力供應充足而升幅不大,只有高收入群因收入主要依靠資本及高質素人力資源,收益大幅上升,造成社會收入兩極化。低收入居民消費佔收入比重較高,係造成中國近年低消費率的理由。今時今日,如再提升勞工成本,令企業成本負擔過重,將進一步減少中國出口量。由政府推行社會保障制度,向中低收入家庭提供住房、醫療、教育、養老補貼,政府財政收入減少環境下,亦係另一項壓力。換言之,擴大內需去抵銷出口下降,非一朝一夕可見功效。
世界銀行公布,由2008年10月至今,共錄得八十九宗保護主義新限制,其中二十三宗發生於今年4月G20峰會之後;WTO所錄得數字更大,證明保護主義正在抬頭。「向鄰居行乞」行為已開始。保護主義繼金融海嘯後正向全球蔓延,估計可令今年全球貿易量下降15%,為1982年以來首次下降。情況有如1930年當美國宣布向九百多項入口產品加稅25%至50%後,1931年法國政府宣布對所有入口產品平均加稅38%、德國宣布加 41%;英國响1931年宣布英鎊貶值30%。
2008年11月俄羅斯向鋼鐵產品入口加稅15-20%、汽車入口稅加 30%、貨車及巴士入口稅加25%;今年4月印度向鋼鐵產品入口宣布加稅5%、大豆加稅20%及禁止中國玩具入口;阿根廷及巴西宣布向酒類、皮革、農產品、橡膠及紡織品加稅5-20%。保護主義除了利用關稅外,另一方法就係將貨幣貶值,或利用環保作為理由,禁止別國產品入口,甚至限制資金流入或流出,這麼做最終會令全球GDP陷入低增長甚至負增長。
今年第一季度中國星級酒店平均出租率只有62.5%,較去年同期下降5%。最麻煩係五星級酒店,以北京五十多家五星級酒店為例,真正有盈利者也不過五、六家。去年起全國各大城市高檔酒店入住價格持續下跌,至今尚未見底。世界旅行及旅遊理事會總裁鮑姆加頓估計,世界旅遊業衰退期將持續至2010年。大多數旅行者選擇係本國旅遊,使長期以入境旅遊高端遊客為主要收入體系的五星級酒店受到前所未有嘅打擊。依家中國境內旅遊佔全國旅遊總量92%,每位旅遊者平均消費500元人民幣,大部分住不起高檔酒店。高檔酒店以服務小眾市場(入境旅客)為主,但中國家正在建或改建中嘅五星級酒店多達一千七百餘家,不少由政府投資的酒店並不完全以盈利為導向,通過財政補貼去運轉,目的係帶旺該地區商業;亦有地產商的投資,並非真心真意做酒店,而係透過投資酒店向地方政府獲得免稅優惠去發展房地產生意,部分更係炒地皮為目的的短線投機者。上述種種因素造成中國高檔酒店長期處於供過於求水平。
香港年輕人進入Generation R
我老曹一方面在預計通縮,另一方面卻在推介黃金,不是好矛盾?不少人應該仲記得七十年代响惡性通脹影響下金價狂升期,卻不知道响通縮環境下金價亦可上升(例如整個三十年代)。去年10月23日至今年2月20日,金價大升50%後才出現獲利回吐,相信消化完成,另一次上升可期。美國有四十六個州以6月30日為年結日。2008/09年度其中十個州面對財政危機,最嚴重係加州同亞利桑那州,前者短缺240億美元,相等於該州總收入26%;後者短缺30億美元,相等於該州總收入30%。聯邦政府點樣應付上述危機?會否又再印銀紙?家吓美滙指數响低位仍有支持,不會太大問題,甚至有人認為白銀更吸引。估計2008/09年度(9月結)美國聯邦政府財赤高達2萬億美元,上述數字有幾多來自稅收、有幾多來自發債、有幾多來自印銀紙?
上周日本年輕人聚集响公園內,手持橫額抗議就業率下降及缺乏升職機會。1960年代美國經濟進入滯脹期,美國年輕人以反越戰為名,亦曾出現全國性浪潮。今天香港 MILK 雜誌(反映年輕人)亦抗議我老曹這一代炒貴了樓同股票,同時不肯退休,阻礙他的就業同升職的機會。可以講,今天年輕一代對我地戰後嬰兒潮一代的不滿,在全球已隨處可見,例如日本股市已回落二十年,香港樓價1997年至今十二年只出現V形反彈。香港年輕一代前途在哪?1980年代香港面對製造業職位流失,從事工業者過去三十年所受打擊十分沉重。2007年10月香港面對金融危機,會否一如1990年代日本,年輕人進入Generation R(衰退一代)?繼金融業之後,香港真可以發展?知識產權?不好自欺欺人啦。我老曹擔心香港年輕人亦已進入迷失一代矣!

中國經濟刺激計劃的代價

王志浩 華爾街日報
龐大的刺激方案需要資金的支撐。迄今為止還沒有哪個國家的刺激方案規模比中國的4萬億元(5850億美元)更大。儘管經濟似乎正在復蘇﹐不過現在支出的這些資金日後需要付出代價來償還。但這個代價到底會有多大呢?
中國今年前5個月的公共支出比去年同期增長了28%。與此同時﹐財政收入則比上年同期下降了7%﹐遠低於財政部對今年收入增幅8%的預測。由此看來﹐中國政府制定的赤字佔國內生產總值(GDP) 2.5%的目標顯得樂觀了。
政府部門正忙於提高收入﹐企業需要面對稅務人員更多的“查詢”﹐通過港口的貨物也遭遇了更多麻煩﹐甚至要求預付未來的稅金。在經濟繁榮時期﹐土地銷售給許多城市帶來了三分之一至一半的收入。財政部很可能將不得不動用自己龐大的儲蓄或發行更多債券填補預算缺口。
從表面上看﹐這種趨勢沒有什麼可擔憂的。截至去年底時﹐中國官方的政府負債僅佔GDP的18%左右。即使加上今明兩年可能的赤字額﹐中國官方的負債與GDP比率也只為23%。這大大低於經濟學家普遍認為的60%的危險線。
不過﹐這些數字並不能反映整體情況。首先﹐一些明顯的債務常常被忽略了。中央政府為中國三家政策性銀行的債務提供擔保﹐這其中規模最大的是國家開發銀行(China Development Bank)。僅此就耗費了去年GDP的約10%。中國政府還將承擔90年代末為消化銀行的大量不良貸款而組建的資產管理公司的債務。這部分成本可能又佔到了GDP的約10%。
此外﹐還有地方政府的債務。財政部的官員估計﹐2008年的非正式債務可能超過4萬億元﹐即佔去年GDP的16.5%。銀行對基礎設施公司的貸款佔到了其中很大一部分。這2,500家左右公司負責包括從農村學校到京滬高鐵等各類項目的建設。儘管它們作為商業實體運行﹐卻由當地政府全資擁有。這些政府必須保持預算平衡﹐不能借貸。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通過使用政府作為抵押品注入的土地﹐這些公司就能夠大舉借貸了。
自去年底中國宣佈了人民幣4萬億元的刺激計劃後﹐地方政府就一直在忙著想方設法地為所有想實施的項目融資。在稅收收入較低的情況下﹐這個重擔就落到了這些企業和它們貸款的銀行身上。
因此﹐地方政府的負債或許已經急劇膨脹。今年上半年新增銀行貸款人民幣7萬億元﹐其中約有2.5萬億元可能都流向了刺激計劃相關的基礎設施項目。而政府只投資了人民幣5600億元。假設今年中國新增貸款10萬億元﹐銀行在基礎設施項目上的風險敞口可能會達到3萬-4萬億元。
這些貸款或許永遠不會償付。學校、醫院和水利項目並不創造收入﹐更不用說利潤了。鐵路系統大部分都可能虧損﹐儘管對此難以找到確切的數據。中國政府正在取消主要高速公路之外的所有公路的收費。郊區地鐵票價很難收回運營成本。
那麼為什麼銀行還要借貸呢?一些可能看到了短期的利潤。但在許多情況下﹐銀行都會受到當地政府財政部門的“保證函”﹐實際上就是承諾這些貸款的償還。如果這些項目有一半的貸款沒有償還﹐當地政府將承擔5%的額外負債。如果一點也沒有償還﹐這個比例就上升至10%。明年將有更多的項目開工。
把這些都包括在內﹐中國今年總的政府負債將達到GDP的65%左右。這還不包括所有政府普遍欠繳的社保資金窟窿。
當然﹐中國政府也擁有資產﹐包括在大多數工業和房地產業中的擴股權。而且﹐過去10年里稅源也在不斷擴大。在近些年經濟繁榮時﹐總收入(包括稅收、土地出售和所有其它收費)佔當年GDP的25%至30%。因此爆發任何財政危機的可能性暫時還不存在。
但也不是不存在風險。當前的遊戲假設消費者將繼續購買土地﹐土地價格也將繼續升值。這提高了土地泡沫繼續增大的機會。面臨債務的增加﹐有關部門可能繼續繼續抵制減稅﹐而減稅是振興民營企業和提高家庭收入所急需的舉措。債務的上升也將影響到銀行﹐它們將在今後3到5年時間里償還這些債務。
北京實際上是在打賭經濟增長將使其能夠解決債務增長的問題。債務越高﹐賭注就越大。
(作者王志浩博士(Stephen Green)是渣打銀行中國區研究主管。本文所述僅代表他個人觀點。)

外資連續4個月淨匯入 6月外資淨匯入291億元

2009 / 07 / 06
金管會公佈外資 6月份資金動向,外資淨匯入台灣金額為 8.83億美元,折合台幣為 291.21億元,連續 4個月淨匯入,外資 6月份買超上市櫃股票約 235億元,對台股仍持續站在買方。
外資自 3月份開始轉為淨匯入,淨匯入 14.49億美元,4月份淨匯入增加至 28.7億美元, 5月份更是看好台股,大舉匯入達 69.62億美元,但 6月在台股來到相對高檔,進入區間整理後,外資淨匯入金額大幅縮手,雖如此,外資仍持續匯入台灣,並未因此而撤離。
據證期局統計截至6/30為止,境外外國機構投資人暨境外華僑及外國自然人共累計匯入淨額約為 1344.11億美元,較 5月底累計匯入淨額 1335.28億美元,增加約 8.83億美元,折合新台幣為 291.21億元。
今年開盤至6月底為止,全體外資買進上市股票總金額約為 2兆3852億元,賣出上市股票總金額約 2兆2514億元,全體外資累計買超上市股票約為 1338億元,較上月的 1118億元增加 220億元。
上櫃部份,截至 6月底止,全體外資買進上櫃股票總金額為 660億元,賣出上櫃股票總金額為 583億元,全體外資累計買超上櫃股票約為 77億元,較上月的 62億元增加 15億元;合計 6月份外資買超上市櫃股票共約 235億元。

羅傑斯:未來一到三年內將爆發貨幣危機 可能是英鎊或美元

2009 / 07 / 06
羅傑斯指出,未來一到三年內可能會爆發貨幣危機,其對美元前景悲觀,稱美元作為儲備貨幣總有結束的一天,但稱是否很快發生不得而知。
綜合外電7月6日報道,Rogers Holdings董事長羅傑斯就美元及其作為儲備貨幣的地位指出,其認為未來一到三年內可能會爆發貨幣危機,可能是英鎊或美元,其對美元前景很悲觀,美元已失去信心。
羅傑斯指出,美元作為儲備貨幣總有結束的一天,歷史上的儲備貨幣都有這一天,但稱,不知道是否很快就發生。
羅傑斯稱,美國是世界最大的負債國,負債金額會持續增加。美國政府印了許多鈔票,舉債更多,這不是健全貨幣的基礎。

中國:熊市反彈了嗎?

2009年 07月 06日
隨著A股市場上周站上3,000點,中國股市的悄然反彈繼續吸引更多的關注。這一點從上周五的香港股市便可見一斑,受A股市場提振,港股擺脫了美國股市前晚表現糟糕帶來的跌勢。
目前,由於越來越多的人堅信中國政府的大規模經濟刺激計劃可能正在發揮作用,中國股市似乎勢頭正猛。
規模達人民幣數萬億元的刺激開支和銀行借貸不啻於給經濟開了一劑猛藥,有一些反應也是意料之中的。上海A股市場去年10月至今上漲逾70%,共識似乎是中國距今年8%的經濟增長目標相去不遠。
但重要的問題依然沒有得到解答:政策是否成功地重新激發了增長,或者說隨著刺激資金逐漸消耗或耗盡,危機是否會再度出現?
看好股市的人現在又有了新的樂觀依據。
中國大陸經濟的兩大領域-房地產和首次公開募股市場-現在似乎又煥發了新生。其重大意義在於,這可能令私營行業得以取代政府加大基礎設施開支的舉措,給經濟復蘇帶來新的支撐。
早在今年4月,麥格理証券股份有限公司(Macquarie Securities)就認為,要讓中國自身的定量寬鬆政策發揮作用,就必須成功地以通貨再膨脹刺激房地產市場的增長。這意味著不光促進交易的進行,還要推動實體經濟中的建築活動。
現在的情況似乎正是如此。5月房地產交易量達到創紀錄水平,受此鼓勵,開發商們當前正在迅速補充土地儲備。上周,北京市區一處高級住宅用地吸引了11家重要開發商競標,以人民幣40.6億元(5.49億美元)成交,合1.5萬元/平方米。
花旗研究(Citi Research)數據顯示,隨著大規模的土地競標,即所謂“地王”交易的出現,中國大陸一些主要城市地價正在上漲;同時買房者的行為已經從被抑制的需求轉向改善型和投資型需求;預計重點城市2009年下半年房價將回歸2007年高點的水平。
這樣的黃金歲月來自消費者在房地產上貸款增加所帶來的消費者信心和消費增長的良性循環。(盡管最後是以眼淚結束,但美國和英國畢竟經歷了多年房地產驅動的增長,因此中國為什麼不試試呢?)
事實上,花旗分析師已開始上調對銀行業和房地產股的預期,並表示如果經濟能夠在某種程度上控制通貨再膨脹,接下來可能上調對工業企業收益的預期。
周末期間另一個利好數據是中國內地6月份的發電量自去年10月以來首次出現增長──較上年同期增長了3.6%。這是中國基本面轉好的又一個跡象。
中國復蘇受到了另一個提振是IPO市場的成功重啟。監管機構批準了A股市場重新啟動IPO,也將受到上周中國公司在香港成功上市的鼓舞。
這可能帶來新一輪的私募資金,並通過對更多國有資產的股份制改造增加國庫的資金。
當然,這種良好的前景面前也不無風險。
對就業至關重要的出口領域依然低迷不振,盡管亞洲各地的數據最近都在好轉。根據花旗的研究,6月份中國大陸主要港口的吞吐量已比上個月再度轉弱。
接下來還有一個合理控制這種巨大的貸款熱的問題。中國能夠信賴國家控制和政策驅動的銀行在陷入周期性衰退的時候謹慎放貸嗎?
並不只是國外分析師對此提出了警告。周末時,中國央行行長公開對刺激資金的浪費發出了警告。周小川行長說,如果經濟刺激資金浪費在當地政府不能收回的項目上,不良貸款危機就可能爆發。
他的講話可能重新燃起對下半年或將控制貸款的擔憂。但就此而言,決策者可能對劇烈改變寬鬆的貨幣政策持謹慎態度,原因是部分地區的增長依然疲弱,IPO的重新推出也迫在眉睫。
房地產和股市正在形成泡沫的說法已經出現。花旗的意見是,鑒於這是流動性驅動的反彈,如果市場的漲幅過大也不值得大驚小怪。
Craig Stephen

美歐銀行業重啟無擔保債券

2009年 07月 06日
沒有擔保就是新的擔保。在美國﹐歸還政府救助資金的銀行已經保證說﹐不需要政府為其發行債券提供支持。歐洲也有越來越多的銀行想要顯示它們可以憑自己的本事借貸。它們也需要這樣做﹐因為一波再融資大潮即將到來。
銀行正試圖縮減資產負債表的規模﹐這意味著它們的資金需求會降低﹐而消費者正把更多錢儲蓄起來也為銀行提供了資金。但目前尚未達到供應超過投資者需求的臨界點。
銀行的資金需求是巨大的:據標準普爾公司(Standard & Poor's)稱﹐在2012年12月之前﹐將有1.9萬億歐元(合2.7萬億美元)的歐洲金融債務到期。另據Dealogic稱﹐在此期間美國將有約1.1萬億美元的優先銀行債券到期。這其中包括政府擔保的4,750億美元銀行債券﹐它們大多在2011和2012年到期。與此同時﹐消費者和房地產貸款的損失正不斷增加。各評級機構正在不斷下調銀行業債券的評級。資產證券化還是死水一潭。一些銀行債券的傳統投資者正在棄之而去:貨幣市場基金和銀行已不再熱衷於投資銀行債券。
對銀行業有利的一面是:隨著它們縮減資產負債表規模﹐一些債券將不必轉期。在歐洲﹐傳統上80%的企業融資來自銀行貸款﹐而投資級公司現在則更多依靠發行企業債來籌集資金。
消費者對儲蓄重拾興趣也應能減少對批發借款的需求。歐洲的抵押債券市場已重新開放﹐投資者對銀行次級債興趣重燃﹐而這類債券幾個月前還無人問津。
當然﹐目前的債券定價也對投資者有了更大吸引力。以歐洲為例﹐據Barclays Capital稱﹐無擔保債券和有擔保債券的發行成本差已從1.5個百分點以上縮小至不足0.3個百分點。
但以歷史標準衡量﹐這一差距依然不低。各銀行對債券市場的需求深度感到擔心﹐它們意識到自己正在與政府和企業客戶爭奪債券投資者的注意力。鑒於銀行業有大量債務正陸續到期﹐預計各銀行會在能借到錢的時候抓緊時間籌資。
Richard Barley

鐵礦石預付款 降到67%

【經濟日報】2009.07.07
中國與三大國際礦業巨頭鐵礦石價格談判還在僵持中,三巨頭計劃採取新的策略逼中國「就範」,降低對中國鋼企的預付款要求,從原先的八折降低至67%,這剛好與力拓和日本達成的新年度鐵礦石首發價一致。
北京晨報報導,一家鋼鐵企業目前已接受以67%的比例,向力拓支付鐵礦石預付款,而之前的比例為80%,必和必拓與淡水河谷也提議按照這一價格來收取預付款。等中國談完了,再按照談定的價格多退少補。
目前中國有多少鋼鐵廠會接受此一提議還不清楚,作為中方談判代表的中鋼協也還在努力為中國的鋼鐵廠謀求更高的降幅。不過,近日傳聞中鋼協的態度已有所鬆動。中鋼協秘書長單尚華表示,談判很快就有結果。
上海證券報指出,寶鋼集團董事長徐樂江說,中方與礦山的鐵礦石價格談判仍在繼續,雖然長期價格未定,但並未影響寶鋼的生產經營。他表示,寶鋼沒有按6.7折預付鐵礦石貨款。不過,他也沒有透露目前如何支付鐵礦石採購費用。
中國經濟網報導,今年5月26日澳洲力拓與日本新日鐵達成首發價,最主要的粉礦在2008年價格的基礎上下降約33%。隨後亞洲、歐洲的鋼鐵廠也跟隨這個價格,只有中國因堅決要降價40%還在孤軍奮戰中。
按照慣例,在每年新的鐵礦石長協價敲定前,鋼企一般採取預付款方式,談判結束後再依新價格以多退少補方式結算差價。
知情人士表示,鑒於今年鐵礦石必然會降的趨勢,在價格沒有談定前,中方鋼廠曾要求預付款的價格為2008年度長協礦價格的六折,但礦商們並不買帳,而是暫時執行八折。因此,67%的折扣正好是力拓33%降幅首發價,三大礦商的算盤不言自明。
北京鋼聯資訊總監徐向春說,這是想將「生米煮成熟飯」的做法,執行一段時間後,三大礦商可以據此要求中國接受首發價,同時也進一步表明在與中國的繼續談判中,不會讓步的態度。

大陸NB割喉戰 品牌廠殺很大

2009-07-07 工商時報
今年上半大陸NB銷量遠不如預期,在提振買氣與帶動銷量等考量下,近期國際PC品牌大廠都在大陸市場進行NB降價大促銷,除了主推中低價機種外,其中聯想、惠普等一線品牌的最大降幅甚至達到千元人民幣(下同),稱得上是為了為刺激暑期買氣,不惜近身肉搏。
在金融風暴的侵襲下,電子產品買氣低迷,加上山寨上網本業者低價鬧市,大陸市場的NB銷量遠不如預期。根據大陸資訊通路端的統計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大陸NB銷售量較去年同期至少減少三成以上,加上出售的商品又多偏重無利可圖的中低價機種,因此廠商營運情況遠不如預期。
考量暑期旺季到來,最近多數的一線PC大廠都開始啟動了NB的降價促銷活動,希望提振買氣。此次殺價促銷NB機種最積極的廠商,包括惠普、聯想、宏碁,甚至過去主打高價機種的日系廠SONY、富士通、東芝等也都加入促銷行列,雖然手法不盡相同,但都不外乎是降低售價,平均降幅均數百元人民幣,部分機型的降幅甚至達到千元,降幅達到兩成。
另外,以大陸現有的NB市場來看,主流機種是在5,000~6,000元間,6,000元以下NB的銷售量占整體銷售量的六成以上。但此次PC大廠主動將主推機種售價訂在4,000~5,000元間,讓暑期促銷都以中低價位機種為主,業者更是不諱言的指出,希望用一劑猛藥喚醒沉睡已久的大陸NB市場。其中聯想跟宏碁都同步推出多款4,000元或是低於4,000元的超低價機種,希望獲得初次採購NB者的青睞。
此次大陸NB市場的售價割喉戰是源自6月中旬,其中最早發難的便是大陸PC龍頭廠聯想,幾乎每款機種都有數百元的降幅。過去在售價上缺乏彈性的日系廠東芝、富士通與索尼都相繼加入戰局,其中富士通的舊款機種LifeBook T2020降幅甚至達到千元,要與惠普的dv2互別苗頭,而富士通採用奔騰雙核心處理器T4200機種也開始有顯著降幅。至於東芝則推出新款中低價位機種。索尼除了降價外,還輔以升級、推新品等優惠專案。
雖然目前所有的PC業者均對此次的大陸NB市場促銷成績抱以期待,但也坦承,結果恐怕會是「有量無價」。

BDI運算方式 僅採論時數據

2009-07-07 工商時報
散裝船公司指出,波羅的海航運交易所已經自本月1日起,將波羅的海乾散貨綜合運費指數(BDI),改以論時(期租)數據計算,論次租船數據不再計入,讓BDI單純化,讓非海運界更看得懂。
該所行政總裁佩恩也指出,這項改變主要是便利國際金融機構發展和進行運費衍生產品,直接按BDI進行衍生產品交易,用台灣的說法,就是要讓菜籃族也能參與投資。
BDI是由波交所按照各地船舶經紀提交的乾散貨船租賃市場評估報告,就4種主要船型租金水平進行運算,並在每周5個交易日倫敦時間下午1時正發布有關指數,反映每日最新的乾散貨航運市場動向。
中國航運高階主管指出,這幾年越來越多的金融機構與投資公司參與散裝航運市場期貨交易,過去波交所有將論次租船的數計計入,所謂論次租船是按噸計算運費,而非較常用的論時(按日)租船,由於論次不容易算出每日收入,合約內容也較複雜,因此波交所決定排除。
該所聲明即指出,吸引非從事海運業界的金融市場散戶投資者入市,是這次改變BDI運算方式的目標,期望藉此增加運費期貨市場交易量。佩恩透露,該所原先屬意開創一項獨立期貨運費指數,以取得相同效果,不過考慮到新指數可能會淡化BDI目前在市場上的地位,現已取消有關計劃。他表示,若些微調整BDI,就達到引入更多期望投資者的目的,便沒有必要設立全新的期貨運費指數。

ECFA 10月技術性協商

【經濟日報】2009.07.07
經濟部長尹啟銘昨(6)日表示,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預計在10月與大陸商務部展開行政部門的技術性協商,目前規劃部分貨品關稅減免納入早期收穫(提前降稅)清單外,金融服務業的市場准入,不排除也納入ECFA早期收穫清單的談判架構中。
中經院已完成經濟部委託的ECFA個別研究案,目前正透過管道與大陸商務部轄下的海貿會交換意見,據了解,我方已將不開放農產品與大陸勞工等基本立場,透過智庫向對岸說明,希望能夠了解對岸的反應,以利後續談判。
有關ECFA早期收穫清單,尹啟銘說,主要是以貨品為主,並且會納入少數服務業,有關金融業市場准入部分,也不排除納入ECFA早期收穫清單,這部分談判將由金管會負責。
經濟部規劃在7月中旬正式對外公布中經院有關ECFA個別研究結果,尹啟銘表示,7月、8月及9月兩岸智庫會進行意見交流,。
尹啟銘指出,兩岸針對ECFA意見進行交流,有共識後,10月即可規劃進行技術階層的談判,由陸委會、國貿局、工業局以及金管會等相關單位組成,與大陸商務部展開協商,最後達成的協議才由兩岸海基與海協簽署。
ECFA也有投資議題,這部分包括投資自由化、投資保障以及投資程序便捷化;並且考慮將海西經濟特區納入經濟合作項目中,不過尹啟銘語帶保留說,海西經濟特區目前沒有具體發展項目,不一定要納入ECFA架構中,而且也要看對岸態度。

2009年7月30日 星期四

社論-MOU談判策略

2009-07-07 工商時報
兩岸何時簽署金融監理備忘錄(MOU)?中國銀監會主席劉明康說:等ECFA談妥,再簽MOU。國台辦主任王毅說:MOU先談先簽,愈快愈好。行政院金管會主委陳冲則說:正在cooking。
台灣應該開放幾家陸資銀行來台?劉明康說:不會堅持形式對等,可以是比例對等,「7比2」或「7比3」都好。陳冲則說:加權對等的權數還沒算出來。
台資銀行去大陸能賺錢嗎?劉明康說:大陸的信用卡市場,外資銀行的市占率是32%,將來要調整成10%,其餘的22%保留給台資銀行賺大錢。中國銀監會隨後說:本會主席劉明康沒有說過這種話。
從上述這些不同調的言語,不難看出兩岸的金融談判正在火熱交鋒。就時序言,先簽MOU,才能進入對方的市場,這是國際通則。所以,談判的順序即應倒著來,雙方要先談好市場准入的條件,才有可能在MOU上畫押。這在談判理論或賽局理論上,叫「回溯解」。
按照回溯解,可以將劉明康所提的比例原則看成公開宣佈的談判條件,此條件實際上是:登台的陸銀家數不能少於3家或4家。因為,「7比2」或「7比3」,即等於「10比3」或「10比4」,而台灣的銀行現有7家大陸辦事處等待升格成分行,另有3家銀行正在申設辦事處,故短期內總共有10家銀行準備西進,而非7家。現若同意劉明康的比例對等說,即須以10(而非以7)作基數去換算陸銀來台的家數,而其結果就是3至4家。
中國前4大銀行中的任何一家,其資本額皆大於台灣金融業的資本額之總合。所以,即便只來一家,本地市場的過度競爭都會顯著惡化,更何況3至4家。
其次,劉明康「先ECFA,後MOU」之說,或許可以視為談判策略之運用,其目的在確保己方的談判利益。畢竟,銀監會早已看清楚台灣銀行業對中國市場的飢渴,更明白台灣朝野根本對ECFA缺乏共識。所以揚言要將MOU和ECFA綁在一起談,言下之意即在警告金管會,如果對陸銀來台的家數有意見,或對陸銀來台有其他限制,大陸市場的准入就可能像ECFA一樣,變得遙遙無期。就談判理論而言,這絕對是一項有效與可信的威脅(credible threat)。
有威脅,當然也要有胡蘿蔔。或因如此,劉明康才會大方地說:大陸的信用卡市場,保留二成給台灣,讓台資銀行賺大錢。此言一出,原本只將生意鎖定在台商市場的銀行客(Banker),眼前立即浮現海市蜃樓:好一塊肥美無比的中國消費金融市場!這個幻象可能產生的效應是,從今起銀行客會努力懇求陳冲主委:何妨讓一讓,就讓「加權對等」等於「比例對等」。
現在姑且不論中國要用什麼辦法保留信用卡市場給台資銀行,只要金管會信以為真,開口談判,試問銀監會如何面對其他的外資銀行?果不其然,銀監會立即否認自己的主席曾經說過這席話。這紙聲明雖然讓劉明康的支票淪為「隨便說說的空話」(cheap talk),不過賽局理論早已證明,「隨便說說」的空頭支票在談判上極具威力,足以左右談判的結局。所以,金管會理應察覺:這個談判對手,武藝驚人。
唯一不解的是,國台辦主任王毅為何說「MOU先談先簽,愈快愈好」?可能的答案,不妨從國台辦與銀監會的角色差異上探尋。國台辦的本質是政治性的,在其眼中,兩岸這盤棋如果按照「回溯解」,最後一局必然是政治談判,經濟與金融談判不過是為了建立互信機制所做的努力,也是為了政治談判所做的佈局。因此,經濟利益的得失事小,政治氛圍的培養重要。而今,台灣如果想簽MOU,當然「愈快愈好」。但是,銀監會立場不同,銀監會作為一個銀行主管機關,必須就金融論金融,對於市場准入之條件,與金管會寸土必爭,錙銖必較。
談判是一種藝術也是一門科學,經濟學將談判視為賽局,並以賽局理論研究策略、預測結果。所以,金管會與金融業,或許應該潛心鑽研,以避免談判失策。最重要的是,對於不可信的空話,例如「保留22%的信用卡市場給台資銀行賺大錢」,不能當真。
偌大的中國,偌大的信用卡市場,台灣如果拿得下二成的市占率,將來在大陸的營運量何止超過台灣本地的十數倍。只不過歷史上曾經有一個國家,在國外的金融業務量遠勝本國,結局是被金融海嘯徹底摧毀,這個國家叫「冰島」。台灣可以借鏡的國家很多,千萬不要學冰島。

2009年7月28日 星期二

印度政府預算令人失望 股市大跌

英國《金融時報》詹姆斯•拉蒙特(James Lamont)新德里報導 2009-07-07
印度股市週一大跌,投資者對新當選政府的國家預算感到失望,該預算沒有達到人們對於加快經濟改革和鞏固財政的期望。
孟買證交所的基準股指Sensex下跌5.8%,報14043.40點,創下近十年來最大的預算日跌幅。投資者注意到,預算中欠缺結構改革和彌補持續擴大的財政赤字的措施。
對國大党領導的執政聯盟來說,預算是體現其在5月大選中贏得的強大民意支持的首批機會之一。執政聯盟推出了新的財政刺激措施,調撥大筆資金發展基礎設施和農民福利,同時還扶持受到全球經濟放緩影響的出口製造業,增加國防經費,簡化稅制。
印度財政部長普拉納布•慕克吉(Pranab Mukherjee)對國會表示,當務之急是恢復9%的高速經濟增長。受全球金融危機影響,這個亞洲第三大經濟體去年的增速降到6.7%。
慕克吉表示:“在我們開始這段五年旅程之際,前方道路不平坦。”
他表示,支援窮人的政策(根據政府“包容的增長”原則),是財政部經濟計畫的核心。
滙豐(HSBC)資深亞洲經濟學家羅伯特•普賴爾-旺丹斯福德(Robert Prior-Wandesforde)表示:“人們原以為,預算會包含各種激動人心的結構性經濟改革,如今希望完全破滅。”

外資銀行與龍共舞

作者:英國《金融時報》森迪普•塔克(Sundeep Tucker)、 吉密歐( Jamil Anderlini) 2009-07-07
四年前,當美國銀行(BofA)為入股中國建設銀行(China Construction Bank)進行談判時,安排該筆投資的顧問們給項目取名為:“足金項目”(Project Solidgold)。
但令人矚目的是,美中這兩家銀行間里程碑式的“戰略”關係未能閃耀金光。近幾周,包括美國銀行在內,一系列海外金融機構在鎖定期滿後,立即減持了中資銀行股份。
套現離場的做法激怒中國
這些售股之舉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外資銀行亟需資金所推動,但它們激怒了中國,從而引發人們擔心,未來多年裏,海外銀行在中國金融服務市場可獲得的發展空間將因此受到限制。
摩根大通國際(JPMorgan Chase International)總裁、國際清算銀行(Bank for International Settlements,央行家的銀行)前總經理安浩德(Andrew Crockett)表示:“那些在入股中資銀行時承諾幫助其改善風險管理、而後卻套現離場的機構,在中國將不會得到正面看待”。
一些銀行在減持的基礎上更進一步。今年1月份,英國的蘇格蘭皇家銀行(RBS)將所持中國銀行(Bank of China)價值24億美元的股份全部拋售,以籌集資金,該行目前還在出售其在華零售和商業銀行業務。
銀行家以及北京、上海兩地的官員警告稱,這種180度大轉彎的後果是,蘇格蘭皇家銀行等機構若想在日後重返中國市場,它們將很難重新獲得昔日的地位。中國將在未來10年內成為全球最重要的銀行業市場之一。的確,在中國建立強大的地盤,很可能會決定哪一家機構將在下一批真正全球化的金融機構中脫穎而出。
2005年至2006年間,美國銀行、蘇格蘭皇家銀行、瑞銀(UBS)以及花旗集團(Citigroup)等機構總共投入數十億美元購買中國最大幾家銀行的股份。當時,中國國有的銀行體系在理論上處於資不抵債狀態,銀行壞賬纏身,放貸實踐過時。
中國官方的思路是,引入海外投資者,會有助於對國內銀行進行資本重組,實現風險管理的現代化,並在各大銀行進行首次公開發行(IPO)前提振市場人氣。
當時,外資零售銀行——即便是像滙豐(HSBC)這樣在亞太地區根基深厚的銀行——不被允許在中國內地註冊成立法人銀行,這嚴重制約了它們向企業和零售客戶提供本幣產品的能力。在它們看來,對中資銀行的投資是在信用卡等領域進行合資的據點,有助於它們將觸角伸向數千萬新客戶。
中資銀行囊括全球前三家市值最大銀行
但隨後爆發了西方世界的金融危機,行業格局經歷了一次最徹底的洗牌。如今,全球市值最大的3家銀行均為中資銀行。華爾街、倫敦和蘇黎世的金融巨擎們遭遇挫折,無論它們現在試圖提供什麼,北京都興味索然。
“人們從一開始就過高估計了那些交易的戰略意義,”董樂明(Lonnie Dounn)表示,他曾在滙豐銀行亞太區供職,但在2005年被任命為中國銀行信貸風險總監,成為在中國頂級銀行擔任高層管理職務的首名外籍人士。已經離開中行的董樂明說:“中資銀行不願讓外資銀行染指自己的最優質客戶,而外資銀行在進入中國市場時,也沒有明確的戰略”。
不過,雖然戰略元素基本上只是幻覺,但這些交易的確有利於雙方。外國投資者獲得了三倍於初期投入的可觀帳面利潤,中資銀行則全部成功上市。2006年10月,存款額為全球第一的中國工商銀行(ICBC)在香港和上海兩地同時上市,融資220億美元,至今仍保持著首次公開發行的世界紀錄

非洲務農 巴菲特長子走自己的路

2009-07-06 中國時報
美國投資大師華倫.巴菲特的長子霍華德,在非洲迦納福佛市與一群農民會面後,起身伸出右手與他們握手。他入境隨俗,採用非洲人的握手禮。
霍華德現年五十四歲,走上一條與父親完全不同的道路。他長期在美國伊利諾州種植大豆與玉米,過去四年更遠赴非洲,默默參與一場全球對抗飢餓的戰爭。
獲得父親贈予小部分財產供他行善後,霍華德在非洲各地奔走,嘗試協助貧農生產足夠的農作物,讓家人得以溫飽,進而減輕非洲大陸的缺糧困境。
霍華德名下的基金會今年斥資約三千八百萬美元推動各項計畫,包括:開發抗病蟲害的甘薯、鼓勵盜獵者轉業務農、提供小額信貸,以及協助農民把栽種的作物賣給聯合國救助飢荒行動。其中最雄心勃勃的計畫,是讓非洲農民能夠免費使用美國孟山都公司開發的抗旱玉米生物科技。
巴菲特在二○○六年宣佈把四百億美元的財產捐贈給三名子女名下的基金會,霍華德因而走上與眾不同的道路。巴菲特從未到過非洲,針對兒子艱苦的生活方式,他說:「我受不了那種生活。」
霍華德在卅二歲那年賣了祖父給他的股票,買了一台推土機,開創開鑿挖掘的事業。他真正想要的是擁有一座農場,可是缺乏資金。後來巴菲特同意幫他買下內布拉斯加州一座農場,但依照巴菲特典型的作風,他依市價向兒子收取租金。
後來霍華德加入伊利諾州穀物加工處理大廠Archer-Daniels-Midland公司董事會,並成為公司的副總裁,開啟了他關注農業的全球視角。
霍華德致力於對抗全球飢餓的志趣,源自於有一回他到非洲出差,正準備拍攝遷徙中的羚羊與斑馬,突然看到貧窮的農民放火清理土地,在地上留下燒焦的痕跡。於是霍華德領悟到,要保護非洲的生態環境,就得先解決廣大人民的糧食問題。從此,他知道自己該做什麼。

陸以正專欄-中國在全球搶物資

2009-07-06 中國時報 陸以正
台灣似乎沒人注意到這條新聞。六月底,歐盟和美國聯合起來,向世界貿易組織(WTO)控訴大陸限制原物料出口,認為北京此舉違反了「關稅與貿易總協定」 (General Agreement on Tariff and Trade,等同世貿組織的憲章)第十一條;且亦違背中國被WTO接納時所做的承諾。
七月一日,美國的吉普林格商業報告(Kiplinger Business Resource Report)預測說,大陸很可能做出讓步,息事寧人,重新准許包括鋁、鎂、錳、鎢、矽、鋅等原礦石,以及提煉出的矽、焦煤、黃磷等九種原物料出口。這些原料對上自汽車、太陽能電池、微處理器,下至處方藥劑、建築材料等都是必需成分之一。
大陸如果在這件國際貿易糾紛上讓步,其著眼點還不僅此,而與中國本身在全球大事搶購原物料的行動,息息相關。中國雖然地大而物不博,為配合經濟急速發展,必須在全世界搶物資,以滿足十三億人民的需求。你要買別人的原物料,就不能阻止別人來你家買東西。
歐美各國對於北京倚仗外匯存底高達兩兆美元的聲勢,不斷在各地搶購物資,大手筆地買下採礦權利,早就看不順眼。中國卻從不氣餒,雖然有賺有賠,始終勇往直前,從非洲的剛果、奈及利亞、和蒲隆地,到東半球的澳洲,投下大量資金,只要有人肯賣,先買下來再講。
今年才過一半,金融風暴猶未平息,大陸就展開兩筆令人側目而視的大生意。六月廿四日,中國石化總公司旗下的中國石油公司宣佈斥資四十八億英鎊(折合九十億美元),購買瑞士註冊的Addax探礦公司。這家公司非同小可,它在伊拉克、加彭和奈及利亞擁有探採石油的權利,且在英國倫敦與加拿大多倫多兩地證券交易所都掛牌上市。本期《經濟學人》雜誌報導此事時,語帶醋意地譏諷Addax股東們眼看所持股票增值一倍多,應該很滿意了。
並不是每樁併購案都如此順利。今年二月十二日,大陸的中國鋁業公司(Chinalco)宣佈將對澳洲英、澳合營的力拓(Rio Tinto)礦業公司再投資一百廿三億美元,另外再花七十二億美元買力拓的公司債;後者到期應償還本息時,可折換成力拓百分之九的股權。兩者相加,共合一百二十億英鎊,不是個小數目。
中鋁去年已和美國鋁業公司合作,斥資一百四十三億美元,買下力拓百分之十二的股份,因而在董事會裏佔有席次。再加這次增加股份,中國握有力拓股份已經超過百分之十八,接近極限。澳洲政府不是傻瓜,早就通過法律,限制外國人擁有任何牽涉蘊藏資源如礦業公司等的股份,以百分之二十為上限。
力拓公司負債累累,股價疲軟,二月十二日打了強心針後,在倫敦與雪梨證券交易所的股價上漲百分之五十。此時放棄厚利,和中鋁分手,表面雖因該公司董事長艾爾巴內(Tom Albanese)翻悔,骨子裏實受英澳兩國政府的幹預。可證全球各國都在注視大陸到處搶資源的現象,北京搶得愈兇,各國戒備與防阻力量也就愈大。
在國外搶資源,雖有失敗,也有成功的案例。去年十二月,大陸花了二十億美元,買下在多倫多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的坦幹夷卡石油公司(Tanganyika Oil Company)。該公司在坦桑尼亞的油田,日產原油二萬三千桶。坦桑尼亞與中國邦交敦睦,不存在政治敏感因素,因而收購順利。
《歐洲金融(Euromoney)》月刊最近一期專門做過一項調查,證明大陸近年對外投資併購(outbound cross-border M&A),都與搶資源有關。前天本報所載,大陸國營石油公司以二百二十六億美元,洽購阿根廷Repsol YPF石油公司,便是最新的案例。
《歐洲金融》列表顯示歷年中國對外投資案件數、總值與其中牽涉自然資源的比例。簡略言之:從二○○三年起,當年對外投資四十一案、總值十四億九千五百萬美元中,有十案可歸入取得資源一類,佔總投資額百分之三十九。到二○○六年,對外投資共一○三案,總值二○八點七億美元中,與自然資源有關者增加到百分之五十九。
去年大陸對外投資二百四十六案,總值五百二十一點四億美元中,與自然資源有關者也達百分之六十。今年上半年對外投資雖僅有十七個案,總值一百廿五點四億美元,其中四案即占總值百分之九十八,而且目的都在搶資源,幾乎像武俠小說裏常說的「殺紅了眼」,看見資源先搶了再說。

美英投行再推證券化產品

英國《金融時報》派翠克•詹金斯(Patrick Jenkins)倫敦報導 2009-07-06
包括高盛(Goldman Sachs)和巴克萊資本(Barclays Capital)在內的投資銀行,正在設計有關計畫,以減少銀行資產負債表上風險資產的資本成本,這一最新跡象表明,金融市場的創新遠未消亡。
高盛內部人士稱這些計畫為“保險”,巴克萊資本則稱之為“智能證券化”。這些計畫採用不同的機制來實現同一目標:在監管部門威脅要強制銀行提高資本金要求之際,削減銀行的資本成本(某些情況下能減少一半)。
巴克萊資本“智慧證券化”的結構,涉及到將多家客戶的資產彙集在一起,形成一種有擔保的金融產品,可用來轉售給其他投資者,並獲得信用評級機構的評級,這樣有可能減少10%到50%分配至該項資產的資本。
這些新機制在某些方面類似於已喪失名譽的結構性產品,後者被廣泛指責為加劇了金融危機。但這些計畫的支持者辯稱,它們與結構產品有兩大差異。首先,它們涉及的是銀行現有資產(而非新貸款)的證券化;第二,銀行家們說,這些新產品並不掩飾風險的轉移。
“如今是智慧證券化的世界,”巴克萊資本全球信貸解決方案董事總經理傑夫•斯邁萊斯(Geoff Smailes)說。“這不再是為了杠杆融資和套利而進行的證券化了。這一切都是關於以透明和不太複雜的方式來重組資產投資組合,以實現風險、資本和資金效率。”
然而,一些監管機構可能會對這種新的集合資產衍生品的發明保持警惕。如果它們被視為一種規避資本金要求的方式,那就更是如此了。

全球型基金 績效差很大

2009-07-06 工商時報
強調分散投資、降低風險的全球股票型基金,近一年來因為由於區域股市漲跌明顯有差異,各產業表現好壞也逐漸拉大,但是這類基金並非都分散區域或是產業佈局,使得績效表現差異大。
表現好的年績效控制在15%左右,表現差的25檔跌幅超過三成,可見投資全球基金仍可能避不了「雞蛋在同一個籃子」裡的風險。
雖然從分散風險的角度來看,全球股票型基金比區域型基金或產業型基金有更好的抗跌性,但反映在近一年的基金績效上,這樣的邏輯可能要重新被修正。
因為挑選全球型基金,除了「區域」分散外,更要考慮「產業」分散,很多績效不佳的全球基金,就是因為仍過度集中投資,因此拉高風險,績效和相對均衡佈局的同類基金在績效上拉開差距。
根據Lipper資訊統計,過去1年來,在國內所有核備的全球股票型基金中,雖然到目前為止都還處於賠錢狀態,但是這些基金賠多賠少差別卻非常明顯!譬如抗跌前10名的基金裡,無論是保誠全球綠色金脈基金、駿利環球基本分析股票基金、匯豐全球新富基金、還是摩根富林明環球發現基金等,共同特色都是跨地區、跨產業。
另外,在前十名的基金中,組合型基金也占了兩檔,分別是第一富蘭克林坦伯頓全球股票組合基金與保誠趨勢精選組合基金。
但是,同樣是全球型基金,可發現近一年績效中倒數十名的基金,幾乎都以替代能源與基礎原物料為主,可見雖然是全球型,但投資過度集中在單一產業,反而會讓全球型基金喪失風險分散優勢。
因此法人建議投資人在佈局全球型基金時,如果是基於分散風險的考量,最好投資兼具跨區域與跨產業特性的全球型基金,以免遭遇單一產業風險過度集中的衝擊。

霸榮:美企業Q4獲利將大爆發

2009-07-06 工商時報
本周與下周是美國上市企業公佈第二季業績旺季,而根據美國財經雜誌霸榮週刊的報導指出,儘管分析師大都認為美國企業第二季業績將持續不振,不過也都認為這樣的情況將在第四季出現變化。霸榮週刊指出,分析師認為,美國企業第四季業績可望好得令人眼睛為之一亮,尤其是科技業與原材料方面的企業。
霸榮指出,過去6個月來,華爾街分析師對美國企業今年與明年業績預測持續在向上修正之中。他們認為,以標準普爾500家企業來說,儘管第二季營業獲利預料比去年同期下降35.7%,第三季表現可能也是改善有限,不過到了第四季,美國企業業績表現將呈現大爆發的狀況,而較去年同期大增182.7%。湯姆生路透的研究部門主管卡爾表示,一切跡象指向第四季美國企業業績將表現強勁。他認為,美國經濟衰退已在逐漸趨緩之中,而到第四季將出現實質性的復甦。
他同時指出,企業獲利出現成長,主要是靠政府的振興方案發揮作用,而一般預料歐巴馬政府的振興方案效用將在第四季開始充分展現。
根據調查顯示,分析師們認為科技、原材料與非必需消費品等相關企業的業績第四季將表現最優,預估科技業第四季營業獲利將比去年同期上揚14%、非必需消費品成長92%,原材料更是激增197%。
在企業業績於第四季急揚的支撐下,分析師預測今年美國企業營業獲利將只比去年減少11.4%,平均每股獲利58.52美元。
分析師對美國企業明年獲利前景更是樂觀,認為明年所有的產業,包括飽受金融風暴打擊的金融業營業獲利在內,都將出現成長,而使明年總體的營業獲利成長27%。
不過也有專家警告,儘管美國經濟最壞的情況已過,但是就業市場依然疲弱,消費者支出也是持續低迷,企業獲利情況可能不如我們所想的那麼好。

陸股拉回 可逢低佈局

2009-07-05 工商時報
近期中國股市突破3,000點的心理關卡,即使法人看好中國股市長線發展,但也坦言七、八月份將是陸股震盪將趨激烈,不過,想找低點進場的投資人,可在恆生國企股指數回探月線10,763點時佈局,中長期則可持續以定期定額投資基金的方式累積部位。
JF中國基金經理人黃淑敏表示,近期中國股市突破3,000點的心理關卡,這個位置,大概已經較低點上漲近一倍,就短線來看,已經達到初步滿足點,加上7-8月許多企業即將公佈財報,所以可能會成為陸股震盪的壓力來源。不過,因為內地股市封閉程度高,一旦資金題材發酵,也可能一舉突破壓力、底部逐步墊高。
愛德蒙得洛希爾-聖榮中國基金經理人湯熠表示,近期中國股市已消化來自新股IPO與大小非流通股解禁等籌碼面的短線壓力,再加上6月初的良性修正,中國股市在遊資充沛下,可望於第三季-第四季維持長多格局不變。
德盛安聯投信也表示,中國股市今年以來急漲的表現,迄今短線已見過熱跡象,面臨回檔修正的壓力,因此,投資中國等成長性高的股市,可以選擇基金佈局,並採取逢低買進,搭配定期定額方式投資。
此外,根據彭博資料也顯示,過去15年,中國股市一共出現四次的多頭急漲行情,波段漲幅少則110%,多則逾500%。
德盛安聯投信指出,去年全球金融風暴之後,中國政府以政策刺激內需市場策略奏效,已讓中國總經數據出現代表「擴張」的訊號,包括中國PMI採購經理人指數連續四個月來到50分以上,里昂4月份中國採購經理人指數回到50.1,是近9個月以來首度擴張,基本面強勁表態,讓中國第五次的多頭行情更值得期待。
景順中國基金經理人鄧偉基表示,從價值面來看,其實根本不須過度在意短線的拉回。就本益比及股價淨值比角度而言,以MSCI中國指數為例,過去歷史本益比約在15-20倍間,現在約為16倍;歷史股價淨值比在2倍上下,現在則約2.1倍水準,仍在合理範圍內。
鄧偉基認為,股市高低點難以預測,建議可集中留意其預估值及正面動能,在總經面及成長性相對強勢未變的前提下,投資人可採定期定額方式介入中國。

股海戰國策/誰將勝出?

【經濟日報╱陳忠瑞】2009.07.05
自古亂世出英雄,西元前400年至前200年,中國戰國七雄爭霸,才有始皇帝一統天下及秦漢盛世;西元265年至580年,五胡十六國長期戰亂後民族融合,才有隋唐繁榮文化的誕生;西元五世紀日爾曼人攻入羅馬,羅馬帝國滅亡,歐洲進入400年的黑暗時代,也才有後來的十字軍東征及文藝復興運動的萌芽,這是歷史政治上的演進。
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接受IMF金援各國中,韓國再創漢江奇蹟,三星、LG、現代、KIA品牌立足全球;2000年網路泡沫,金磚四國迅速壯大,成為全球景氣成長的四大支柱;2007年金融海嘯,誰將勝出?何種明星產業將成為景氣發動機?
面臨二次戰後經濟最黑暗時代,各國政府莫不以空前政策,試圖擺脫景氣泥淖而提出巨額的振興經濟方案,暫時將政府負債及撒錢後遺症放一邊,這些振興經濟的金額大小及投入方向,成為後海嘯時代誰能勝出的最大關鍵。
經濟學大師凱因斯認為政府支出通常會有四個難關:1.認知的落後,從問題出現到體認問題癥結,2.決策的落後,從行政部門研擬至立法部門通過,3.執行的落後,政府從招標到發包、完工、驗收的執行率,4.效果上的落後,政府支出誘發民間投資與消費,最後反應在GDP上的過程。
哪一個政府能將上述四項可能的時間落差縮短,誰的勝出機會就較大,通常計劃經濟體系的效率,反而高於自由經濟體系。看看各國振興經濟規模,包含紓困及減稅在內的美國財政投入規模高達1.8兆美元,占14.5兆GDP的12.5%;日本政府三次振興景氣方案合計達147兆日圓,占4.8兆美元GDP達28%,比率高居全球之冠;中國人民幣4兆元的投入金額,占4.3兆美元GDP的13%。
以上全球前三大經濟體財政政策規模之大,若有效率且徹底執行,全球景氣衰退期可能不如預期中悲觀。
其他,如德國刺激景氣規模為1,050億美元,占其3.82兆美元GDP的2.7%;法國337億美元、英國300億美元、義大利1,000億美元、南韓381億美元等;台灣新台幣7,180億元的景氣振興規模,占12.4兆元GDP的5.8%。
勝出的最大關鍵在於政府支出投入的方向,在經濟學就稱之為乘數效果(Multipilier effect),就是投入的金額,最後導出均衡所得增加的水準。
歐巴馬計畫向富人增稅,其政策的乘數效果將打折扣;而發放消費券或減稅的乘數效果也不高,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投入高附加價值鏈產業的乘數效果最大,也是國家或產業最後勝出的關鍵。
美國振興經濟支出以綠能、運輸、基礎建設、減稅、網路及教育為主,其中綠能計畫比重占12%;中國4兆支出中,定調十大重點產業,以基礎建設占45%最高,但其中環保工程、低排碳運輸工具、節能建築、照明等綠能相關支出占38%;日本的財政支出則以基建、企業融資、健保醫療的比重最高。
台灣則是推動六大新興產業,政府預算支出包括醫療照護、450億的綠色能源、300億生物科技、300億觀光旅遊、275億的文化創意產業及242億的精緻農業。以2,430億元的支出,三年後目標產值為3.4兆元,乘數效果不低,占目前GDP達27%。
由以上各國振興經濟規模及其所計劃投入的方向,勝出的國家及產業呼之欲出。
次貸危機引爆金融海嘯,亂世思變是社會普遍又深沉的思維,亂世破壞造成全球資源劇烈重分配,經濟的黑暗時代終將結束,誰能像出鞘的倚天劍,在後海嘯時代無人爭鋒,是哪個國家、產業、公司?改變與創新將是向上提升力量的泉源,五年後驀然回首,原來巨人就擦身而過,掌握站在巨人肩上的機會稍縱即逝,誰能及時掌握,誰就是後海嘯的贏家。
(作者以總體經濟深厚底子,成功躲過2000年科技泡沫及2007年金融海嘯兩大股災,現任瑞展產經董事長,曾任元大投顧總經理,部落格:www.wretch.cc/blog/jrc3939)

借道ECFA納入東協十加一

2009-07-05 工商時報
2002年底,大陸與東南亞國家國協簽署「中國─東協全面經濟合作框架協議」,決定在2010年正式成立中國─東協自由貿易區(CFTA),也就是現在俗稱的「東協十加一」。
東協十加一擁有17億人口,2010年成立自由貿易區後,可望將區域內貿易額拉高至1.2兆美元。而包含日、韓在內的「東協十加三」也要在2015年組成自由貿易區,將成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自由貿易區,經濟規模達7兆美元。
為扭轉頹勢,馬英九上任後,就把與大陸協商降低關稅,並簽署兩岸綜合性經濟合作協議(ECFA),列為兩岸談判協商的第一要務,力求在今年底第四次「江陳會談」簽署架構性協議。而這個建議在2008年底被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所採納,大陸內部也積極展開簽署ECFA的準備工作。其中,把平潭建立成ECFA的實驗區,就是當中重要的一環。

陸股居高思危 兩大政策護盤

2009-07-05 工商時報
中國證監會網站3日發表訊息「關於修改上市公司現金分紅若干規定的決定」,對於上市公司的股利分派上限,由20%提高至30%;而同時國資委亦針對國有企業進行約束,如國有企業出售持股超過比例,必須報請核准等。兩大官方機構雙雙釋出消息,顯示中國政府因重啟IPO,恐造成股市賣壓,而積極執行政策護盤上,對中國股市後市具有支持與激勵作用。
中國滬深股市上周指數漲幅,居全球之冠,深圳成份指數全周高漲7.41%,指數突破12,000點,而上證參考指數上揚5.47%,指數站上3,000點大關,二者分居全球股市漲幅第1、2位。
而今年以來,深圳股市漲幅89.01%,漲勢高居全球第一,而上海股市亦挺堅69.62%,次於秘魯82.98%,居全球第三;兩市漲幅已大,獲利了結的投資人蠢蠢欲動。
但近期A股重啟IPO,包括將在深圳掛牌的三金藥業、萬馬電纜、家潤多等3家已核准的公司,因屬中小型企業,IPO對市場影響不大;然上週五,證監會已核准成渝高速的上市案,該公司已在香港掛牌H股,屬大型企業,此次在上海A股掛牌,預計募股約5億股,募集資金約20億元人民幣。
而繼成渝高速之後,未來上海股市IPO的公司,均為大型股,如被市場點名的中國建築,預計將募股120億股,其他如光大證券5.2億股、招商證券的3.58億股等,對市場資金都有牽引作用。
此外,本周將有25家上市公司,合計1,735億的限售股解禁,將在市場流通,市值高達8,000億人民幣以上,其中以中國銀行解禁1,713億股最多。
股市處於高檔、IPO陰影、限售股解禁等衝擊,對滬深股市而言,本周充滿不確定因素,基本上是利空充斥。不過,在此時包括中國證監會、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國資委),不約而同地在上週五晚間雙雙祭出利多消息。
證監會公佈「關於修改上市公司現金分紅若干規定的決定」,修改內容包括,增加「上市公司可以進行中期現金分紅」的規定,值此上市公司陸續公佈半年報之際,獲利優渥的公司,可望在半年報公佈後進行股息分派,對投資股東是一大利多,甚至可吸引市場加碼或回補,有利股市走揚。
證監會同時公佈「上市公司證券發行管理辦法」中有關股利股息分派的相關條文,如「最近三年實現的年均可分配利潤不得少於20%」,修改為「不少於30%」規範;這項具強制性的股利修正案,有利投資人踴躍參與績優股的投資。
另外,國資委亦於當日發布訊息,祭出利多,針對上市公司與國有股東進行約束。相關內容包括,國有股東透過交易所出售超過規定比例股權時,包括數量、價格等,必須報請國資委機構批准。
同時,基於大陸的許多上市公司,有的股利分配率低,甚至不派利的情況,國資委鼓勵、支持國有企業的股東,對持股的上市公司要求,合理增加現金股息的分配比例。這個動作與證監會的股息分配相關條文修正案,有相互呼應味道。

就業惡化惹擔憂 首腦聚會話改革

2009-07-05陶冬
牛終於意識到,“牛路”原來不象馬路那樣筆直、平坦。
上周公佈的美國六月非農業就業職位下降了46.7萬,遠高過市場預計的35萬,給期望經濟出現V型復蘇的人當頭澆下冷水。幾乎所有風險資產價格應聲下挫。資金流出股票、能源/商品、公司債券市場,流回國債避險,美元和日元造好。市場在謹慎中踏入下半年的交易。
其實全球經濟出現V型復蘇的可能性很低。整個社會仍在減債、就業環境依然嚴峻,沒有消費也難有民間投資。筆者看來,上一輪升市的動力來自過度流動性和超低的資金成本。市場出現一時的金融價格V型反彈,不代表經濟也會出現V性復蘇。不過同時,也不應忽視實體經濟中確有改善的跡象,儘管不確定性尚多,經濟正在築底,只是全面康復需要時間,U型復蘇的機會更大。基於此判斷,筆者認為美歐加息應該是明年下半年的事情,美國出手的時間應該早過歐洲。
筆者相信,這個非農業就業資料,為市場對經濟復蘇前景的判斷重新定調,相應的價格調整也許會持續一段時間。
本周焦點是週三至週五在義大利舉行的G8+5首腦會議,會議主題是金融改革,不過領袖們對美元、美債的任何質疑可能造成市場波動。週二澳大利亞央行開會,週四英國央行開會,但是利率均不會有變,英格蘭銀行對數量擴張政策的任何調整則可能引起市場的廣泛關注。本周重要資料不多,美國週五公佈五月貿易收支(-300億美元 vs 上月-292億美元)。

給MOU一點空間

【經濟日報╱社論】2009.07.06
立法院財委會的「兩岸金融MOU(監理合作備忘錄)考察團」昨天返國。此行目的,檯面上是要弄清楚MOU遲遲簽不下來的原因,實際上各成員間另有自利想法。民意代表積極主動是好事,但過度的熱情及急切,加以專業不足傳達出紛雜的訊息,不只可能誤導市場、給予過度期待,更讓第一線協商的官員可能因內部壓力而談不到最有利的結果。MOU是專業問題,請立委尊重專業,給協商一點空間,別急。
依據第三次江陳會4月26日簽定的「海峽兩岸金融合作協議」,授權金管會與大陸的銀監會、證監會及保監會,洽談金融、保險及證券期貨三份MOU,並洽談相互開放市場的准入條件;還非正式提出60天內談成MOU的時間表。然而,60天早屆,MOU還是沒下文,金融業者自是惴惴不安。事實上,這已是第二次「狼來了」;MOU時間表在二次江陳會提出,雙方洽定三次江陳會簽署,卻突然在會前表示細節太多談不完,改成先簽原則性協議。也因此, MOU究竟何時可簽,各方都很關注;但更值得關注的,應是已有國際通則可循的MOU,何以一延再延?這也是立委考察團主打的議題。
但是,立委在自己家裡問不清的答案,找談判對手就能問得到?這是談判,不是在「喬」民間糾紛,攸關雙方的產業競爭及企業利益,還有政治、主權等無法迴避的變數。因而就算問到,立委又能怎樣?是向對岸施壓,還是找自己人開刀?立委表達關切是其天職,但過度的介入就有角色混淆問題;例如向大陸官方提出的三大訴求:7月底洽簽MOU、七銀行在大陸辦事處升格、候審三銀行年底獲准等,總體中有個體、還定出期限,這是代表誰發言?他們代表台灣嗎?當然不是。但這種無意義的訴求反而凸顯台灣內部的矛盾:官員還在談判桌你來我往,民代卻急於表態,這對談判自是有害無利。
金管會有無向立委清楚解釋MOU簽署延遲的關鍵,外界無從得知;但金管會若有難言之隱,也情有可原,這正是金管會主委陳沖一再表達的立場:不能先亮底牌。其實,MOU的主旨是跨國監理合作,不論多邊或雙邊,都已有制式常規可循;兩岸因主權問題,乃依世貿組織(WTO)的服務貿易總協定對金融監理合作的認許規定,以關稅領域間的協議或特定安排進行。因此,儘管已有通案作法,但兩岸關係的特殊性還是讓這個MOU面臨名稱、形式安排等問題,這可能是關卡之一。
再者,MOU雖是談監理合作,但兩岸一旦簽署MOU,代表雙方金融業可相互進入;並因MOU是依WTO而來,在沒有像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等區域協定例外規範下,雙方須根據入世時的承諾向彼此開放市場。這就產生了另一關卡:由於台灣是以已開發國家、大陸是開發中國家身分入世,雙方開放金融市場的標準彼嚴我寬,形成不對等,這絕非我方簽署MOU所願。因此,在MOU簽署前,必須先協商市場准入條件,且僅限不涉WTO承諾項目,這也讓MOU的簽署變得複雜起來。
ECFA的推動可能讓MOU的簽署更棘手。北京方面難免會打ECFA結合MOU的算盤,利用台資金融業急於以WTO「超最惠國待遇」或「準國民待遇」進入大陸市場的心理,藉勢加速台灣簽定ECFA的意願;但台灣內部對ECFA的共識不若MOU,強推反而可能壞事。也因此,MOU、市場准入與ECFA間的折衝非一時可定,請別再追著官員要MOU時間表。

兩岸擬洽簽 金融准入協議 有利台資銀行登陸立即辦人民幣業務

2009年07月06日蘋果日報
台灣銀行業者登陸,享「超外資待遇」有譜。中國提出簽署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onomic Cooperation Framework Agreement,ECFA)前,兩岸可先洽簽「准入協議」,讓台資銀行登陸,如免等3年可立即承辦人民幣業務。擔任此行兩岸金融觀察團召委賴士葆昨坦言,兩岸底限就是ECFA與市場准入一起談,至於金融監理備忘錄(Memorandum of Understanding,MOU)隨時都可簽。
MOU觀察團返台
昨日MOU觀察團結束為期5天行程,觀察團召委賴士葆、委員費鴻泰與5大行庫高層昨日下午3點返抵台灣。觀察團召委賴士葆說,此行兩大收穫,一是獲悉中國提出分行家數比例原則(7比2),具體回應金管會的加權對等,二是中國提出洽簽ECFA前,雙方可先談准入協議。金管會主委陳冲昨晚接受本報電訪時則表示,兩岸是否可簽准入協議,須先了解是否符合世界貿易組織(WTO)精神,再與經濟部、陸委會洽談。
提出分行7比2原則
賴士葆昨轉述中國銀監會主席劉明康建議,只要台灣讓2家陸資銀行來台設分行,7家台資銀行在中國的辦事處就可「立即」升分行,也就是7比2的「比例原則」,這部分不涉及市場准入、也不需ECFA,只要簽署MOU立即可做。
據隨團人士透露,中國銀行、民生銀行等均想登台設分行,再加上日前曾表態的工商銀行、招商銀行、福建興業銀行及上海浦東發展銀行,共達6陸銀均想登台,若加上中國向觀察團簡報的交通銀行,可能有7陸銀都對台有興趣。
7陸銀欲登台設分行
賴士葆說,雙方能理解當初對WTO承諾不一,造成兩岸業務開放的不對等,如台資銀行登陸,須等5年(設辦事處2年才能升分行、再加3年才能做人民幣)才能承辦人民幣業務,與陸資銀行來台,可能就可立即做台幣業務,他說:「雙方初步共識是,ECFA前、可先簽一協議,就可解決此問題」。
賴士葆說,這協議要雙方接受,對台有利且優惠,又要讓外資不會抗議,他說,中國也很急,盼早日登台,不希望等到簽ECFA後,「雙方底限就是市場准入與ECFA一起談。」
賴士葆也建議,若兩岸想要「實質對等」,可先讓陸資銀行登台後,比照台資銀行在中國,暫先不做台幣業務,就像一個「陽春分行」,等ECFA後再來做台幣業務,他說,就他觀察劉明康態度,「是希望能先跨進台灣,能不能搶做台幣業務是其次」。陳冲昨日僅說,互設據點須簽署MOU後,才能來談,中國與立委觀察團建議都很歡迎,未來將以不矮化台灣銀行業、並達成實質目的為主。

2009年7月27日 星期一

東協筆記-東南亞警察濫權成風

2009-07-04 中國時報 【梁東屏】
東南亞十個國家裡,除了新加坡、汶萊之外,警察貪汙、濫權的情況十分普遍,其中又以菲律賓最為嚴重。
在菲律賓,幾乎每一個人都能隨口說出警察的惡行劣跡,甚至於有很長一段時間,綁架、搶劫在菲律賓蔚為風氣,主其事者竟然都是警察。
很多華商在菲律賓也受盡警察的氣,譬如說有些華商遇到偷、搶前往報案,殊不知卻成為警察眼中的肥羊,藉著辦案為由索車、索油錢、索誤餐費。氣人的是,案子不但永遠辦不出來,警察卻還每隔一段時間就以還在辦案繼續訛詐。
搞到最後,受害者只好再花一筆錢,拜託警察不要再辦了。
柬埔寨、泰國的警察並不像菲律賓這樣明目張膽,但是平常騷擾汽、機車駕駛人的事情卻相當普遍,最常見的就是在交通繁忙路口臨檢,往往反而造成交通阻塞,但是他們(警察)的真正目的就是要向駕駛人訛詐金錢,幾乎每個泰國人都知道,只要被警察攔下,無照駕駛?忘帶保險卡?牌照過期?掏出一、兩百泰銖準沒錯,什麼嚴重的犯規都會沒事。
馬來西亞、印尼的情況也好不到哪裡去。馬國警察就會藉著掃蕩非法勞工為由,對那些本來就苦哈哈的勞工進行訛詐。
最近,「國際特赦組織」在一份最新的調查報告中指出,印尼警察習於以毆打、酷刑對待羈押中的人犯,很多時候也以金錢或者性服務,作為給予人犯較好待遇的交換條件。
這份報告指出,印尼警察在對待特定弱勢群體時特別殘暴,其中包括染有藥癮者及婦女。該組織亞太地區副主任唐娜。蓋司特表示,「印尼警察濫用權力已經形成一種『文化』,他們(警察)原本主要的角色是要執行法律及保護人權,但是許多警察的行為卻顯示出他們似乎自認凌駕於法律之上」。
報告中提出一位今年二十一歲、名為蒂塔的性工作者個案。她在二○○六年被捕,結果在被送往警局的途中就遭到性騷擾。
蒂塔表示,她當時與另外五、六位妓女一起被捕,「在警車上就被他們(警察)抓住、撫摸,他們還說,『妳那麼年輕,為什麼不在學校裡唸書』」。
到了警局後,她們就被告知,只要拿出美金一百元或者提供性服務,就可以獲得自由。結果,三名被捕的妓女同意提供性服務,蒂塔則一口拒絕,她說,「我們的皮條客已經付給他們(警察)很多錢了」。
印尼警察虐待被羈押者的方法包括了毆打、電擊、(耳邊)槍擊…等等,「被羈押的嫌犯因為虐待或酷刑受傷之後,通常也無法獲得足夠的醫療照顧…在一些情況下,受虐待的嫌犯雖然另外付費給警方的醫療單位,卻然然無法獲得適當的治療」。
這一份報告是經過為時兩年的時間調查、訪問才完成。報告中也指出,印尼警察也經常以較好的待遇及減輕刑責為條件,向受羈押者索取金錢賄賂。
相形之下,區域內最規規矩矩的新加坡就幾乎沒有這類事情,你如果在新加坡企圖賄賂警察,反而會為自己惹來大禍。

財經漫遊-喝杯「再國營化」的茶

2009-07-04 中國時報 【沈雲驄】
從倫敦往北走,不管是去約克、里德,還是直奔愛丁堡,最方便的交通工具就是搭火車。前天,英國交通部長阿多尼斯憤怒地宣佈,要將這條原本委託民間經營的東岸幹線,再度收歸國有,將由政府所成立的新公司來經營。
這一條貫穿英國南北的最主要鐵路,過去,是國有國營,從車掌司機到工程師,都是公務員,福利好,收入穩定,但卻老被抨擊效率差、服務爛。九○年代以後,從保守黨到布萊爾的「新工黨」,都相信「民營化」是唯一的解答,於是就民營化了。政府的如意算盤是:讓自負盈虧的民間公司來經營,才能有效率,才會服務好,才可能更賺錢。
錯了,今天的英國政府難堪地發現,原來只有能賺錢的時候,才有民營化可言;只要情勢不好,賺不到錢,企業會轉身就走。十年來,光是英國的鐵路業,就多次被接手的民間企業擺道。例如在二○○三年,法國的Connex公司原本標下東南幹線的經營權,事後見無利可圖,就丟回給政府;二○○五年,原本以十三億英鎊標到東岸幹線的GNER公司,也在發現很難賺錢之後掉頭而去。
這回,戲碼完全相同。現在的經營者國家快捷(National Express)是在二○○七年初,以高達十四億英鎊(超過七百六十億台幣),搶下東岸幹線為期十年的經營權。當時,英國景氣正在熱頭上,繼續熱下去,該公司原本預估業績可以每年成長個十%,要賺錢應該不成問題。沒想到,才短短幾個月後,貝爾斯登出事,倫敦股市重挫,全球經濟豬羊變色,生意從此萎縮至今。眼看這門生意賺不了錢,國家快捷決定認賠殺出,也逼得交通部如今必須出面收拾爛攤子。
再也不可以這樣了,阿多尼斯前天指責國家快捷,以及所有揩了人民的油、卻沒有善盡責任的企業。「時機好,你們撈走了大筆好處,現在時機壞,就想拍拍屁股就走,」他說:「這是不能被接受的!」多位原本就大力反對民營化的工黨議員,更是大力主張把更多事業收歸國有,不再讓自私又短視的民間企業,吞噬原本應該屬於全民的生意。
吞噬全民生意的,當然不只有英國的財團。二十年來,從亞洲到中南美洲,一家又一家的國營事業,在「提高效率、改善服務」的大旗下轉入了財團的手中。獲利良好的,讓這些財團的股東們賺飽了荷包;經營出問題的,現在大家都看到了,全都回頭向政府求援,要拿老百姓的錢來填補。難怪曾經擔任英國副首相的彭仕國(John Prescott),前天在看見東岸幹線「再國營化」之後說:「我非常享受這杯國營化的茶,還有這盤國營化的培根三明治。」
「再國營化」當然也不是最好的答案,我們本來就不應鼓勵官與民爭利,也不應讓低效率的員工與官僚,長期躲在政府的保護傘下打混摸魚。這也就是為什麼,英國交通部在後年還是要為東岸幹線另覓民間經營者。但阿多尼斯此刻的憤怒,正是英國許多左派人士多年來共同的質疑:原本屬於國家的事業、該讓國家賺的錢,可以就這樣轉手給私人企業嗎?什麼樣的企業有資格接手,接手後,又該負起什麼樣的責任?十幾年來,這些問題並沒有被真正重視過,也造成今天民營化種種令人憤怒的結果。
比方說,許多公司明明規模不夠,卻硬是吃下政府拋出來的大生意,憑什麼?國家快捷野心勃勃,企圖打造成最重要的交通帝國,問題是,這家公司的總市值算起來只有四億英鎊,卻舉債高達十二億英鎊。這次之所以無法繼續經營東岸幹線,就是因為負債太高,再也無法為虧損的部位找到新的資金。而政府,居然把關乎數以萬計人民移動權益的生意,交給這樣的企業,怎能不讓人民氣憤呢?
該生氣的,又豈止是英國人呢?

金融危機衝擊 機構預計:幾年內歐洲汽配業將出現大整合

2009 / 07 / 03
金融危機使汽車製造業成為最先受到衝擊、也是受衝擊最嚴重的實體產業,而其上遊的汽配行業也受到波及。國際知名商業咨詢機構 Alix Parners 於 2 日公佈的調研報告預計,未來幾年該行業將出現大規模整合。
報告指出,目前歐洲地區已有約 22% 的汽配企業受到威脅,它們在 2 年內可能會喪失償付能力。眾多汽配企業喪失償付能力可能會引發行業大整合,那些資金充裕的企業會吞掉資金匱乏的同行。
新華網報導,金融危機無疑是造成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此外報告認為還存在一些結構性原因。報告指出,早在危機爆發之前的 2007 年,歐洲汽配行業的開工率就只有 80% ,今後其開工率可能難以超過 65% 。在這種情況下,只有過剩的產能不斷被縮減,汽配企業才能逐漸復甦。
報告認為,汽車行業克服危機的時間可能會比觀察家預計的要長得多。 2007 年歐洲家用新車銷量為 1600萬輛,市場要恢復到這一水準最早也要等到 2014 年。

中國汽車市場

外國汽車生產商的優勢正在消退嗎?中國本土廠商正憑藉著更高的品質、更低的價格迎頭趕上
今年4月上海車展的參展情況說明了一切:在主要的汽車廠商中,沒有哪家敢錯過此次盛會。去年冬季,日產公司沒有參加在底特律舉辦的北美車展;今年秋季,可能還會有多家公司缺席東京車展。而相比之下,上海車展的耀眼光環和迷人魅力卻依然如故。保時捷甚至決定在101層高的上海柏悅酒店舉辦盛大活動,發佈新款豪華轎跑車Panamera,而不是選在法蘭克福或底特律發佈這款新車。“過去的100年裏,汽車市場通常指的是歐美地區,但是現在一切都發生了變化,”本田汽車(中國)公司首席運營官兵後篤芳(Atsuyoshi Hyogo)說。該公司在上海為其新創立的汽車品牌“理念”展示了一款概念車型。
隨著世界各地的汽車市場紛紛陷入困境,全球汽車生產商把2009年實現增長的希望全都寄託在中國身上。中國有可能在今年趕超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的汽車市場。據倫敦的諮詢公司亞洲汽車情報(Intelligence Automotive Asia)統計,今年第一季度,中國的汽車銷量增長了4.3%,達到270萬輛,全年的汽車銷量增幅有望突破10%;而美國和歐洲汽車市場今年的銷量卻有可能分別下滑23%和15%。由於三、四月份的汽車銷量增勢尤為強勁,因此,中國有可能在今年年底之前超過美國。戴姆勒公司首席執行官蔡澈(Dieter Zetsche)說,在全球汽車市場上,中國“是唯一的亮點”。
不過,對於全球汽車生產商來說,它們對中國市場所報有的樂觀態度可能不會持續太久。隨著中國汽車市場的起飛,本土企業正日益崛起,並開始不斷攫取外國競爭對手的市場市佔率。這標誌著一個重大轉變。自20年前中國政府邀請外國廠商與當地企業組建合資公司以來,外國汽車廠商一直在中國汽車市場扮演著領頭羊的角色。但是2009年第一季度,中國本土汽車品牌的市場市佔率從上年同期的26%擴大到了30%,而外國品牌的份額則從74%下降至70%。
提高品質、保持低價
這一趨勢有望持續下去。中國汽車生產商的產品品質正在不斷改善,與此同時,它們還享有明顯優於外國同行的成本優勢。它們正在投資開發豪華車型和環保車型,並且比外國對手更容易享受政府稅收減免和激勵措施帶來的好處——中國政府在今年3月推出的一系列措施刺激汽車銷量大幅增長。此外,隨著中國汽車生產商推出越來越多的高檔汽車,他們也在不斷完善其生產設施,並且更加關注品質控制。“隨著產品升級,它們還將升級自己的汽車生產廠,”J.D. Power亞太公司中國區調研總經理梅松林表示。
正因為如此,中國汽車生產商在本土市場的市佔率正在迅速逼近甚至超過40%。“(如同核反應一樣,)中國汽車生產商突然之間擁有了臨界品質和動能,”亞洲汽車情報公司的執行董事阿什溫•肖泰(Ashvin Chotai)說。他預計,到2015年,中國汽車生產商將控制38%的國內市場。其他人的預測甚至還要樂觀。里昂證券(CLSA)駐上海的分析師樂天虎(Scott Laprise)認為,如果中國政府認真對待電動汽車,3年之內,本土汽車生產商有可能佔據新車銷售總量的一半。“不用一年,政府可能會轉變態度,並開始勸說民眾購買電動汽車,”他說。
中國本土的汽車生產商——如奇瑞、吉利和比亞迪——正在搶佔市場。它們紛紛制定了頗具挑戰性的增長目標,並且計畫在未來數年內推出幾十款新車型。儘管今年開局不利,但奇瑞仍然希望把今年的汽車銷量提高18%,達到41.9萬輛。它對最新版的時尚都市車A3寄予了厚望。這款汽車有3種排量的發動機可供選擇(1.6升、1.8升和2.0升),最低售價為人民幣7.68萬元。A3是第一款在國內安全標準測試中獲得五星評級的國產品牌汽車,在正式投放市場之前,奇瑞公司在北京和蕪湖之間為A3組織了一次距離達10萬公里的宣傳試駕活動。
奇瑞還計畫在未來兩年內推出36款新車,其中許多將冠以新的品牌名,例如瞄準較富裕消費群體的瑞麒(Riich)品牌。第一款瑞麒轎車G6將配備3.0升V6發動機或者渦輪增壓的四缸發動機,排放將符合歐洲標準。奇瑞公司稱,這款汽車將與豪華車奧迪A6展開競爭。目前,奧迪A6的售價在人民幣35萬至70萬元之間,而G6的價格只有人民幣20萬至30萬元。
其他的本土公司也希望大幅提高汽車銷量。比亞迪汽車有限公司汽車產業群出口貿易事業部總經理李竺杭說,公司預計2009年的國內銷量會增長一倍以上,達到40萬輛。“我們在廣告上的投入並不多。一切全靠汽車本身說話,”他說。“中國本土的汽車生產商正變得日益強大。”比亞迪最熱門的汽車F3是今年第一季度中國最暢銷的汽車,其銷量飆升了84%,達到4.78萬輛。與此同時,位於杭州的吉利公司預計2009年的銷量將增長25%,並計畫在2015年之前把國內汽車銷量增加兩倍,達到70萬輛。吉利在上海車展上展示了22款新車型,其中包括外形酷似勞斯萊斯的GE,這款汽車有望在3年內投放市場,其售價大約是人民幣15萬元。
吉利一直在努力提高汽車品質。“畢竟國產品牌汽車的品質(與國外品牌)還是有一些差距,所以,經銷國產品牌是有難度的,”吉利汽車經銷商——北京騰遠興業汽車服務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呂萬年說。他承認,有些好面子的顧客在購買了吉利汽車後,會把吉利車標換成大眾或豐田的車標。
為了解決形象問題,吉利在2007年用自由艦、金剛和熊貓等3個新車系取代了老車型。為了開發熊貓汽車,吉利投入1000余名工程師,花費了3年時間。儘管熊貓是款小型車,但它卻配有6個安全氣囊、防抱死刹車以及其他一些過去只在更高檔次汽車上配備的功能。“(吉利)品質的進步是實質性的,”中信證券汽車業分析師李春波說。不過,熊貓的定價(從人民幣4.2萬到6萬元)卻是外國汽車生產商所無法比擬的。
為了取得領先,吉利還準備購買自己沒有的技術。雖然公司否認了關於它有意從福特汽車公司購買沃爾沃(Volvo),或者從通用汽車購買薩博(Saab)的傳言,但是吉利在今年3月以4000萬美元的價格收購了澳大利亞變速箱生產商
Drivetrain Systems International。吉利公司執行董事趙傑說,通過這次收購,公司可以為更大的車型配備自動檔變速箱,而這也是它目前的空白。“這(類交易)很有幫助,”他說,“發動機和變速箱對汽車生產商來說至關重要,這也是我們希望自己生產的東西。”
利潤微薄
在汽車生產商不斷增加車型供應之際,它們對中國消費者的爭奪給產品價格和它們的盈利能力帶來了沉重的壓力。這一點在小汽車生產商之間反映得尤為真切。較世界其他市場而言,中國的汽車市場更加擁擠,競爭也更加激烈。北京現代汽車公司總裁盧載萬(Jae Man Noh)預計,運營利潤率將從2002年至2003年的兩位數水準降至5%或6%。今年第一季度,現代汽車的銷售量增長了49%,達到10.9萬輛。在售價低於人民幣10萬元的汽車市場上,競爭尤為激烈,利潤率微乎其微。
甚至連外國的豪華車生產商也表示,不能輕視中國對手。這點至關重要——尤其是從長遠角度而言。“中國汽車製造商的發展速度快得驚人,”賓士中國公司總裁兼首席執行官麥爾斯(Klaus Maier)說,“它們首先會從低端市場開始,但是其中會有一兩家公司成為我們的強勁對手。”
中外合資汽車公司中的中方合作夥伴現在正雄心勃勃。多年來,全球汽車生產商為其中方合作夥伴提供了學習技術、專業經驗和全球設計的機會。現在,中方夥伴打算繞過成立多年的合資企業,開發自己的汽車。例如,上海汽車工業(集團)總公司與通用汽車合作生產銷售雪佛蘭(Chevrolet)、別克(Buick)和凱迪拉克(Cadillac)汽車,與大眾汽車生產銷售桑塔納(Santana)及其他車型。不過,分析師預測,在未來5年內,上汽集團將把自主品牌汽車的銷量增加9倍,至30萬輛。
爭奪市場
這些車型中,有許多將會與通用汽車和大眾汽車展開競爭。上海汽車基於羅孚技術開發的榮威(Roewe)品牌就是個例子。在上海車展期間,上海汽車推出了新款轎跑車榮威550,配備了1.8升渦輪增壓發動機。預計這款汽車將於2010年上市,而混合動力版的榮威550也計畫於2012年問世。“國內汽車廠商想開發自主品牌的汽車並且在市場中佔據一席之地,”諮詢公司IHS Global Insight駐上海的高級汽車業分析師曾志淩說。外國汽車生產商為了保持市場領先地位,正在不斷提高自己的技術水準。“我們必須不斷前進,”本田公司的兵後篤芳說,“如果我們落後,(我們的合作夥伴)就不再需要我們了。”對於那些處境艱難、無力投資下一代技術的全球汽車生產商來說,這可不是好兆頭。
最終,中國汽車市場的未來可能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中國政府的政策。今年3月,中國國務院宣佈鼓勵汽車業的整合。政府希望能夠出現兩、三家年產量達200萬輛的本土汽車集團。此外,有政府官員表示,“未來幾年內”還會有四、五家中方控制的汽車企業年產量超過100萬輛。
截至目前,這次行業重組的細節還不清楚。如果政府想要主導這次行業整合,規模較小的中國汽車生產商可能堪憂。一些分析師認為,此舉實際上是給外國公司發出了信號:隨著中國正在成為汽車強國,它們將成為國內汽車公司的配角。
現在很難預言政府的汽車產業政策在中長期內會有什麼樣的效果。與此同時,中國政府推廣環境友好型汽車的計畫可能會帶來更大的影響。今年1月,政府宣佈將在未來3年內斥資人民幣100億元,開發混合動力汽車和電動汽車,目標是把清潔能源汽車的年產量從目前幾乎為零的水準提高至50萬輛。
政府還計畫刺激對清潔能源汽車的需求。北京、上海和天津將修建電動汽車充電站。而且,中國政府現在還為計程車公司和地方政府機構購買電動汽車或混合動力汽車提供補貼。購買一輛電動汽車,可獲補貼人民幣6萬元,混合動力汽車的補貼為5萬元。“從購買的角度看,政府補貼使節能與新能源汽車實際售價接近了傳統汽車,”中國財政部副部長張少春今年4月在北京的一個行業論壇上表示。
毋庸置疑,中國汽車生產商非常渴望從政府對清潔能源汽車的激勵措施中受益。在上海車展上,幾乎所有中國汽車生產商都展示了自己的電動汽車或混合動力汽車。比亞迪汽車有限公司大力宣傳自己的e6電動汽車,這款車充滿電一次的續航里程可達400公里,將於今年年底投放市場。吉利公司稱,今年將開始銷售自己的首款電動汽車EK-1,第二款電動汽車將於2011年上市。
鑒於中國汽車市場存在如此多的競爭者,從這裏挑選優勝者仍將比其他市場難得多。外國汽車生產商仍然在銷量上佔據主導地位,而且享有豐厚利潤。但是它們與雄心勃勃的中國本土汽車生產商的角力可能會非常激烈。
作者:伊恩•羅利(Ian Rowley),與李茸(Charlotte Li)于上海和吳亞鋒(Suker Wu)於北京

廉價手機正當時

作為全球第六大手機生產商,中興通訊正在利用價格優勢超越遭受經濟衰退打擊的競爭對手
應該向侯為貴先生致敬,因為他能在企業發展路上妥善處理像全球經濟衰退這樣的絆腳石。身為中興通訊股份有限公司(ZTE)的創始人和董事長,67歲的侯為貴正在努力把公司發展成中國內地最為成功的以消費者為導向的跨國公司。過去兩年中,中興通訊從默默無聞一躍成為全球第六大手機製造商,並保持著高速發展。“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侯坦言,但是他又接著說:“我們希望在5年之內成為世界第三。”
這意味著中興通訊要與諾基亞和三星一爭高下。對於深圳這家尚不知名的公司來說這實在是雄心壯志,但並非遙不可及。領先的5家手機製造商中的兩家——索尼愛立信和摩托羅拉目前都在蹣跚而行,而中興通訊卻在全速前進。4月23日,公司公佈第一季度收入增長29%,達到1150萬美元;銷售額增加35%,達到26億美元。高盛預測,公司今年全年的利潤有可能實現28%的增長,達到3.12億美元;收入有望躍升26%,將達到82億美元。與此同時,中興通訊的H股股價今年已上漲72%。
既然全球的電信運營商都從中興通訊購置了網路設備,侯表示有信心說服它們也採購中興的手機。沃達豐集團和澳大利亞電訊(Telstra)已經加入銷售中興手機的行列,只不過常常採用集中採購模式換上其運營商的標識。大牌的手機製造商往往不情願接受這種方式,因為品牌可以銷售到更高的價格。但是侯為貴願意做出犧牲以獲得更多的市場份額。中興通訊“顯然在逐漸削弱很多廠商的利潤水準”,新加坡ABI研究公司的分析師傑克•桑德斯表示。
中國公司一直在嘗試躋身世界前列,但努力的結果不一。電腦製造商聯想集團通過2005年收購IBM個人電腦業務迅速躋身世界三強,公司從全球第二大電腦製造商戴爾公司挖來高管,並把重點放在美國和歐洲市場。然而聯想在當下的經濟環境中也遭遇了挫折,把位置拱手讓給了中國臺灣地區的對手巨碁。在2003年和2004年分別收購了湯姆遜(Thomson)的電視業務和手機部門的中國電視機和手機製造商TCL也同樣身處困境。
與之形成對比的是,中興通訊並沒有受到那些正遭受困難的西方品牌的誘惑。侯為貴表示,他從來沒有考慮並購摩托羅拉手機業務,雖然去年業界猜測中興通訊可能會逢低買入摩托羅拉陷入困境的手機業務從而打響海外擴張的第一槍。侯為貴表示:“一些中國企業過分熱衷於”通過收購“來進軍海外市場”。相反,他把重點放在更加系統、穩健地打造中興業務上,從蓬勃發展的中國手機市場做起,然後逐步橫掃亞非的發展中市場。
現在,中興通訊也把目標瞄向了歐洲和北美的高端市場。沃達豐、加拿大泰勒斯電話公司(Telus)和3 Italia都在銷售中興的3G手機或智慧手機,而總部位於美國德克薩斯州的MetroPCS通信公司也在考慮與中興通訊合作。侯為貴富有雄心的發展計畫得到了中國國家開發銀行提供的為期5年150億美元的合作額度,作為對其進軍海外的支持。
侯為貴強調,不管是在本土還是國外,尚未趨穩的經濟環境實際上為依靠更先進產品的中興通訊提供了有利條件。即使在艱難時世中,“人們仍然需要購買手機”,他表示,“但是他們會更加注重性價比。”
作者:布魯斯•艾因霍恩(Bruce Einhorn)

法官准許SEC對台版馬多夫採取強制行動 繼續接管公司凍結資產

2009 / 07 / 03
加州聯邦法官週四稍晚判定,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 (SEC) 針對「台版馬多夫」彭日成 (Danny Pang) 涉嫌大規模金融詐欺行動,所申請的強制禁止命令合法。對彭的法律行動無疑是一大打擊。
該地方法官 Philip S. Gutierrez 並下令指派永久接管人,接收彭旗下所有公司﹔且判定該案有充足詐欺證據,支援繼續凍結彭旗下資產,並許可聯邦金管單位欲採取的其他行動。
SEC 今年 4 月指控彭涉嫌以「龐氏騙局」模式,在國際間違法吸金高達數億美元,因此接管彭旗下公司 PEM (Private Equity Management Group Inc.)。彭否認指控,其律師團並對 SEC 提出一連串法律行動反擊。
週四法官判定允許 SEC 對彭提出的初步強制命令,包括凍結資產、要求調查其是否將資產移往國外,以及禁止銷毀檔。
彭的律師另試圖向法院請求,解除彭旗下企業 PEM 集團指派接管人 Robert Mosier 的職務,但遭到駁回。不僅如此,Gutierrez 法官更追加接管與 PEM 集團相關的 5 家在英屬維京群島註冊的公司。
法官還允許接管人得以接收彭的一些私人資產,特別是先前被彭列作擔保品的不動產投資部分。今年 4 月彭以這部分資產,擔保自投資人基金預先挪用的 950 萬美元無擔保貸款。

證交所:6月底上市股票平均本益比58.08倍

2009/07/03
根據台灣證券交易所統計,截至今年6月底,集中交易市場上市股票平均本益比為58.08倍,較5月底的62.12倍下降。
證交所表示,未含金融保險類本益比51.33倍,未含電子類本益比137.75倍,未含金融電子類本益比113.70倍。
各產業類股本益比最高的是金融保險類的267.14倍,除有7個類股純益為負數不計算本益比外,最低者為資訊服務類的13.71倍。
證交所指出,截至6月底全體上市股票平均殖利率由5月底的3.26%升為3.49%,平均股價淨值比則由1.64倍降為1.53倍。

三星度寒冬 強打LED電視

【經濟日報╱編譯游宜樺/綜合外電】2009.07.04
為度過電子業史上最嚴重的不景氣,世界平面電視製造龍頭南韓三星電子,近來發動一波鋪天蓋地的宣傳活動,全力行銷高級電視,並在市場掀起熱賣潮。
三星自3月中旬推出LED(發光二極體)背光高價液晶電視以來,100天內已售出50萬台。在這段期間,LED背光電視機的銷量已占三星所有液晶電視銷量的8%至9%。三星電子在全球電視機市占率約21.5%,今年的目標是要賣出2,200萬台液晶電視。
三星的行銷重點在強調LED背光液晶電視機輕薄的設計、明亮的畫面,以及節能省電特性。市調公司DisplaySearch的舒特表示,「三星近來在電視、平面媒體與各大賣場大打廣告,讓三星與LED印象深植人心,大大強化了三星在賣場代表高級LED電視的品牌形象。」
LED背光電視儘管售價相當高昂,但是強力促銷讓三星在南韓、美國與歐洲市場,成功擄獲消費者的心與口袋裡的鈔票。
三星46吋LED背光電視在美國售價2,699.99美元,比起傳統CCFL背光液晶電視的2,099.99售價,幾乎貴上三成。
分析師指出,LED背光電視目前雖然市占率有限,但由於每台電視機利潤較高,對於生產商的獲利影響相對也高。DisplaySearch預測,LED背光電視出貨量到2015年將成長五倍至3,240萬台;在所有LCD電視的市占率也會從今年的1.5%驟增至2011年的8.3%。
Sony早在2004年就推出LED背光電視,但分析師認為,三星強力大打LED電宣傳,讓LED真正成為電視機的一種高附加價值。
其他廠商雖然也有生產LED背光電視,但卻反對三星將這種高價產品直接稱為「LED TV」(LED電視)。
業界觀察家認為,將LED背光的液晶電視直接稱為「LED電視」,會讓消費者認知上產生混淆,以為下一代的OLED(有機發光二極體)也是某種LCD液晶電視,不利於OLED電視未來的市場發展。目前正由多家廠商研發中的OLED電視,技術上直接利用LED發光產生畫面。
三星則表示:「我們目前正由LCD過渡到OLED,但OLED畢竟還是項未來才會成熟的面板科技,未來五年內不太可能成功商品化。」

劉明康:匯款業務 22%給兩岸

【經濟日報】2009.07.04
立法院財委會MOU觀察團多位成員昨(3)日表示,觀察團拜訪大陸銀監會主席劉明康時,銀監會提到兩岸匯款市場在兩岸金融開放後,目前外銀擁有的32%市占率可能只剩10%,其餘22%會釋出給兩岸的銀行,並非指信用卡市場。
銀監會昨天在官方網站上聲明,劉明康在與台灣立委觀察團會談及其他任何場合,都沒有提到信用卡議題,有關保留給台資銀行信用卡業務等報導的內容不實。
一位行庫董座說,劉明康的用詞很特殊,但銀行界的人一聽就知道在講兩岸匯款市場。
早期兩岸匯款市場幾乎是外銀天下,後來匯款業務逐步開放,外銀市占受影響,降至約32%。與會行庫董事長指出,劉明康強調,兩岸金融市場更開放後,外銀市占率可能會剩下10%,釋出的22%會由兩岸的銀行承接。

全球股市比重 新興市場創新高

2009-07-04 中國時報
當全球衰退重創歐美經濟時,新興市場經濟卻持續快速成長,股市投資人趨之若鶩,讓這些發展中國家的股市份量加重,今年以來占全球股市的比重更創下新高紀錄。
MSCI新興市場指數今年來大漲35%,但以先進國家股市為主的MSCI世界指數卻只上揚2.9%。
英商施羅德(Schroders)的新興市場股市基金經理人費爾德(Nicholas Field)指出,每一個投資人都想趕上這波新興市場大漲的順風車,因此他有許多新興市場的投資計畫,認為它們的報酬率能超越西方國家的股市。
國際貨幣基金會在4月預測,整體發展中國家的經濟在今年成長1.6%,明年成長4%;而已開發國家的經濟今年可能萎縮3.8%,明年為零成長。
市調機構EPFR Global周四表示,投資人在第二季投入發展中國家股市基金的金額達265億美元;其中,中國股市基金就吸金38億美元。彭博社指出,中國股市在2003年的市值約5,000億美元,發展到現在已經跳漲逾5倍;世界銀行指中國經濟在這段時間的規模倍增至38兆美元。

印尼脫離主權債券違約風險國

2009-07-04 工商時報
彭博社周五報導,根據信用市場分析(CMA)公司的信用違約交換價格顯示,由於印尼經濟前景改善,讓該國主權債券的違約風險遽減,並促使該國脫離全球10大高風險主權債券發行國的名單。
總部設於倫敦的CMA發布報告指出,印尼債券的違約風險在第二季下跌267.5個基點,而至比投資阿根廷、烏克蘭與冰島債券更安全的等級。
阿根廷、烏克蘭及冰島這三個國家,與立陶宛、杜拜、羅馬尼亞、保加利亞,拉脫維亞、委內瑞拉與哈薩克,同被CMA評比為主權債券最可能出現違約的國家。
印尼總統蘇西洛曾經表示,如果在本月8日總統大選中再度獲選連任,他承諾將在2014年前把斥資於道路、電力發電廠與港口的基礎建設經費增加逾1倍至1430兆印尼盧比,並且還將鬆綁阻遏經濟成長的規定。
根據彭博社對經濟學家的調查預估,擁有全球最多回教徒的印尼經濟,可望在2009年成長4.2%,2010年則增長5.1%。印尼去年經濟成長6.1%。
荷蘭集團亞洲研究部門分析師柯登認為,「印尼值得獲得重新評價」,他解釋印尼經濟出人意外的向上成長,也讓現任總統在下周總統大選中獲選的機率大增。
摩根士丹利分析師齊丹則指出,「政治基礎的強化將加速政策改革步伐,加上資金成本出現結構性的持續下跌,與人口統計及商品資源的天然優勢,都促使印尼自2011年起的成長潛能將達6%至7%。」
穆迪投資者服務公司在上月表示,印尼優勢在於「政治穩定的增加、預算赤字獲得控制與外部金融情勢的改善」。印尼債券評等被穆迪評比為Ba3,比投資等級低了3個等級。
CMA報告還顯示,挪威、芬蘭、德國、比利時、瑞典、日本與荷蘭擁有最低的主權信用違約交換價格。
此外,亞洲超出美國與歐洲的風險溢價在第二季出現縮減。

陳冲:金融業盲目西進 很危險

2009-07-04 工商時報
弄不清楚大陸市場就想去投資,金管會主委陳冲看不下去了。兩岸金融MOU即將簽署,陳冲3日談到這話題時表示,有些國內金融機構早已開始準備,「這是對的」,但他也發現,有些金融機構,卻連幾個大陸市場的基本數字,都不知道,「這真的很危險!」
他認為,銀行無論去哪個市場設點,都應事先針對客戶需求、當地工商活動、同業競爭等重要指標數據,好好分析清楚。
對於兩岸金融MOU到底何時簽署,陳冲說:「我只能說,正在Cooking中,呼之欲出,但也要瓜熟才能蒂落。」對於大陸銀監會主席劉明康提出的7加3,換2家大陸銀行來台設點,是否符合先前說的加權對等開放,陳沖說,先前只是提談判原則,大陸這次是算出他們的加權對等數字,但我方的數字還沒算出來。
陳冲在參加中華經濟研究院主辦的研討會上表示,國銀的存放利差到今年首季,降到1.21個百分點,比國際銀行的2.03個百分點低,更別提淨利差,根本不足涵蓋銀行放款的風險;同時ROA及ROE也不理想,他半開玩笑說,大陸的銀行有保證利差4個百分點,所以看見台灣銀行業的ROE、ROA,時常常覺得是否小數點位置放錯。
國內銀行過度競爭,台銀總經理羅澤成也在同一場合表示,銀行經營難度大增,存放利差縮小,市場上各銀行就像在打群架般,所有銀行現在都指望大陸市場,但,銀行真的準備好了嗎?他想請教陳冲,到底國銀去大陸,應要準備那些事項。
陳沖強調,台灣產業外移,等於金融業服務需求外移,但金融服務卻未跟著外移。不過,有些金融機構已開始準備到大陸市場設點,也有些金融機構連大陸市場基本分析,都不知,這是很危險的事。
他認為,即便在台灣新設小分行,都應對當地市場風土民情、工商活動、同業競爭作好分析,去國外設分行更是有請會計師進行市場分析。銀行要逐水草(指台商、客戶)而居,就自己該去了解水草是否已適應大陸市場,如何存活,去分析台商的現狀及未來需求。

利明獻看西進 定位大中華區域銀行

2009-07-04 工商時報
MOU簽訂在即,花旗銀行台灣區總裁利明獻昨日指出,本土銀行若想藉大陸市場躍居世界舞台,由於過度競爭的先天缺陷,還有漫長的路要走,最好能以「大中華區域型」銀行自我定位,先站穩腳步再說。
利明獻是在銀行公會與研訓院主辦的一場演講會上,作了上述表示。他並分析國際金融趨勢指出,全球金融業大洗牌後,過去的金融巨人JP Morgan、AIG等大不如前,目前真正可以稱的上全球性的銀行,只剩下花旗、匯豐、渣打三家而已。
與會的金研院董事長許嘉棟則指出,中國大陸是全世界目前最有機會的區域,登陸風險高,潛藏的獲利也高,類似高風險高報酬的行為,但台灣的環境艱困,不西進,難不成要國銀繼續在overbanking的環境中掙扎?
值得注意的是,與會的國外學者看問題時,卻是關注「台灣金融業的長期策略在哪裡?」台資銀行登陸不應一頭熱,「健康的現金管理」、「客戶的專業度」,才是台灣銀行登陸時最該注意的部分。
以「執行力」一書聞名的哈佛教授瑞姆.夏藍(Ram Charan)指出,或許景氣最壞的時間已過去,但目前還是「現金為王」,尤其西方潛在的信用卡未爆彈,仍須留意,對台灣的銀行來說,即使本次風暴受創相對小,但西進要花不少錢,有沒有想清楚如何控管手上的現金?而且即使在大陸站穩一席之地,仍懷有太過度依賴中國的隱憂。

惡棍交易員偷下單 英油商一夕虧3.3億

2009年07月04日蘋果日報
國際油價周二(6月30日)衝破每桶73美元創今年新高,驚傳是交易員惡搞傑作,一夕之間讓公司大賠3.3億元。英國原油交易商PVM Oil Associates昨承認周二有交易員私自大量買進布蘭特(Brent)原油期貨,迫使公司緊急賠錢填平倉位,虧損直逼1000萬美元(3.3億元台幣)。
炒作原油
倫敦布蘭特原油周二正式開盤交易前,亞洲電子盤突然爆大量,帶動期約價在1小時內跳漲超過2美元,從每桶71美元上衝至73美元以上,刷新今年來價格紀錄,創8個多月來新高73.5美元,同時帶動紐約西德州原油期約價同步上漲至8個月新高每桶73.38美元。
周二油價大漲是惡搞
市場人士當時便覺此價量異常波動十分可疑,有分析師猜測是地緣政治因素影響,或交易員在第2季最後1個交易日回補的緣故,但始終未找出合理解釋。
不過,PVM昨向投資大眾承認,公司已成為「未經授權交易的受害者」,真相終於大白。PVM透過聲明解釋:「在一系列未經授權交易之後,PVM一度持有龐大的原油期貨部位,公司發現後旋即分批攤平倉位,但虧損仍直逼1000萬美元。
據英國《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獨家揭露,涉嫌的交易員名叫柏金斯(Steve Perkins)是PVM期貨交易部門經驗豐富、備受尊崇的資深老手,事發之後他閃電離職,找不到人。
闖禍交易員閃電離職
儘管PVM表示整起案件仍在調查中,未交代詳細經過,但交易資料顯示,柏金斯可能趁倫敦清晨、公司還沒有人上班的機會,透過電子交易大量下單,動機可能是為了做高布蘭特原油超過一定價格門檻,藉此啟動其他交易商的「停損買單」(stop buy),趁對方以高於市價買入機會來獲利。
交易資料顯示,布蘭特原油期貨交易量從倫敦時間周二清晨2時開始出現異常,1個小時左右便超過1.6萬口,相當於1600萬桶原油,是全球最大產油國沙烏地阿拉伯日產量的2倍。
PVM是全球最大店頭市場(Over-The-Counter,OTC)原油交易商,在布蘭特原油交易歷史悠久的老牌公司,每天在原油期貨及店頭市場進出平均超過1億桶。

正崴微型投影機年底前量產

2009年07月04日蘋果日報
與3M攜手研發 本季營收將季增3成
自切入小尺寸面板廠後,市場指出,正崴(2392)傳出與3M攜手進入微型投影機技術研發,年底前可望小量產。此外,法人預估,消費性電子產品復甦加上開拓新客戶有成,正崴第3季營收可望季增3成。
多角經營
市場傳出,正崴日前與3M合作研發微型投影機技術,未來可望應用在高階智慧型手機。消息指出,正崴已有微型投影產品送樣,並與歐洲手機大廠共同設計,將微型投影機應用在高階手機,最快第4季前可小量出貨。
將掌握關鍵技術專利
正崴近年積極進行手機零組件垂直整合,跨入毛利較高領域,包括相機鏡頭模組、觸控面板及日前跟高通(Qualcomm)合作Mirasol小尺寸面板廠等,並降低利潤較低如電池模組出貨比例,其中微型投影機在手機應用研究市場現階段較少,市場認為,正崴把握時機領先切入,將可掌握台廠少有關鍵技術及專利。
由於正崴和國際手機大廠如索尼(SONY)、諾基亞(Nokia)、三星(Samsung)都有零組件供貨或組裝關係,未來將微型投影機供給各大廠應用在智慧型手機將更為便利。今年6月正崴與高通合作Mirasol小尺寸面板,當時正崴董事長郭台強表示,未來業務推行將「搭高通的順風車」。
市場揣測,與高通有合作關係的台廠宏達電(2498)及3G解決方案客戶三星、樂金(LG)及NEC都是未來可能對象,此次正崴跨入微型投影機技術研發,未來推行方式也可能以正崴、高通目前手機大廠客戶為主,未來正崴與下游手機客戶可望將從原有供貨關係跳脫,連面板、投影機一併打包供貨。
對於跨入投影機技術研發的傳聞,正崴低調回應「對於新客戶或新定單的傳聞都不予置評」,僅表示在光學技術研發的上下游整合發展方向不會改變。正崴主管指出,因消費性電子產品拉貨回溫,目前對第3季樂觀,業績逐月、逐季成長沒有問題。
對韓系客戶出貨倍增
正崴自2008年新增韓系客戶,已少量出貨,而今年截至目前出貨金額已與2008年相同,預估今年對韓系客戶出貨的零配件模組將較去年成倍數成長,法人預估,正崴手機客戶包含全球前5大手機廠,加上Apple、Palm等智慧型手機廠商,而手機類相關零組件產品佔公司營收比重60%以上,在第3季智慧型手機與消費性產品旺季帶動,加上正崴新增手機組裝客戶定單挹注,第3季成長動能優於第2季,預估第3季營收季增3成以上。
此外,正崴透過持股100%的子公司富崴國際取得國內蘋果電腦產品之零售通路商Studio A過半股權,截至目前Studio A在台灣已共有8家門市,董事長郭台強日前曾表示3年內將在亞洲展店100家,可讓正崴與蘋果關係穩固,有利穩定未來接單。

羅素:中國發亮 台灣沾光

【經濟日報】2009.07.04
羅素全球指數調整結果出爐,羅素證券投資分析師Rob Balkema表示,從這次結果看,可發現不少新興國家已愈來愈接近成熟國家,如韓國、以色列與台灣等,已與十年前的面貌大不相同。他說,隨著中國經濟出現噴發性的發展,未來25年皆可維持高度成長,周邊的國家也可望受惠。
羅素全球指數(Russell Global Index)年度成分股調整,以色列與台灣成分股數目,分別淨增加57檔與39檔,最受矚目。
台股在此次羅素全球指數年度調整中新增53檔,剔除14檔成分股;在MSCI指數中,甫踏入成熟國家之列的以色列,本次在指數中新增61檔新成分股,剔除四檔。這項調整結果於6月29日生效。
亞洲最重要的成熟國家-日本,入列成分股檔數則在本次調整中被大幅減少。Balkema認為,日本屬於全球化出口經濟的國家,在全球景氣走緩下,其占全球比重將逐漸降低。
摩根富林明JF東方內需機會基金經理人何銘銓分析,金融海嘯後,許多經濟需要仰賴內需來創造經濟成長,以消費、金融、地產與基礎建設四個角度來評估,中國、印度與東協幾乎都符合這些條件,人口財的優勢,使得周邊國家得以受惠。

羅素全球指數 新增53檔台股

2009年07月04日蘋果日報
科技股19檔最多 中小型股出頭天
看好台股前景,羅素全球指數(Russell Global Index)新增53檔台股,其中以科技股19檔最多,合計台灣共399檔股票名列羅素全球指數成分股,總市值約5280億美元(17.3兆元台幣),這次成分股調整時間已在美國時間6月29日正式生效。分析師認為,這次新增檔數居全球第5名,對台股來說頗具有正面激勵效果。
激勵行情
羅素證券投資分析師Rob Balkema表示,台灣是最發達新興市場之一,持續朝向已開發國家邁進。據統計,今年以來至6月26日為止,羅素台灣指數上升40.2%,而美國大型股羅素3000指數只微幅上漲4.2%,可見台股今年以來反彈力道強勁。
新增檔數居第5位
這次新增台股檔數達53檔,在全球所有國家中排名第5位,高於香港新增的48檔與中國新增的38檔。
羅素投資公司表示,目前羅素台灣指數中,權重最大的行業為科技產業,比重高達50.5%,遠高於去年增加25%幅度,不過,耐用生產品產業的權重則減少76.5%,與全球耐用生產品行業權重微升的趨勢相反。分析師認為,台灣的投資風格分配較為平衡,有53%偏向成長型股票,47%偏向價值型股票。
由於以羅素指數為基準的全球資產價值達4兆美元(131.6兆元台幣),佔機構法人指數產品的63.3%,因此羅素指數成分股調整也受投資人密切關注,不少法人都認為,台股檔數增加後將有利於中小型股股價表現。
凱基投信專戶理財部協理李梅蓮說:「不同於摩根士丹利資本國際(Morgan Stanley Capital International,MSCI)調升台股權重主要選大型權值股,羅素全球指數所新增個股多為中小型股。」
趁第3季布局電子
李梅蓮表示,中小型類股的特色就是具有較大成長性及爆發性,在資金行情下,表現會相對優異。一般來說,中小型類股每年都具有2~3成成長空間,相較之下,大型權值股成長性就不如中小型類股,每年要達1成成長空間,可能都相對困難。
群益創新科技基金經理人許家豪表示,台股今年來在資金行情帶動下,彈幅相對全球股市強勢,這次羅素全球指數增加的股票中以科技股最多,許家豪說:「可見科技股權重高及國際競爭力強,仍是台股重心。」
不過,就基本面來看,許家豪認為,電子業第3季營收成長動能將趨緩,暫時無大利多題材,接下來投資人要關注第4季銷售旺季的接單情況。
此外,仔細觀察羅素全球指數增加的個股,李梅蓮分說:「從這次新增的個股來看,市值及股本都較小,雖然個股可能會因入選為成分股而受激勵,但帶動或影響整個族群類股的可能性較低。」日盛投信基金管理部協理沈建宏也表示,目前台股的漲勢結構已經被破壞,短線應該處於區間盤整。
不過,在政策做多、法人回補持股之後,第3季基本面變數與大盤人氣維持是投資人後續觀察重點。沈建宏建議,台股前波低點6100點可視為短期支撐,但現在投資人不要逢高追價,應利用間盤整震盪之際,逢低布局下半年能見度較高以及具有題材性的股票,為行情作準備。

2009年7月24日 星期五

台幹覓良緣 急得白了頭

【經濟日報】2009.07.03
兩岸金融監理合作備忘錄(MOU)簽署在即,今年以來兩岸券商交流頻繁,券商幾乎卯足全力相互聯絡感情,為後續進一步「聯姻」鋪路。在此關鍵時期,兩岸證券市場都在屏息等待「第一家」出線,國內券商大陸辦事處駐點人員壓力更大到不行。
台灣已有超過十家券商在大陸駐點,駐點數也超過20個據點,不少業者有先見之明,認為大陸市場相當大,因此在2000年之前就先進場佈局,不料2000年至2008年兩岸金融市場開放完全停滯,到當地發展的券商沒有業務可做,讓派駐在對岸的人員笑說自己是在「蹲點」。
但去年情況有很大的轉變,新政府上臺帶來「兩岸和平紅利」,原本遭冷凍的金融業務也出現一線生機,對券商來說,蹲點多年的大陸據點,養兵千日用在一朝,冷板凳坐了老半天後,上臺演出就得一舉定生死。
特別是國內券商或金控老闆都想率先搶得頭香,宣佈與大陸券商合作,內部當然不可能等MOU簽署才開始運作,合作對象的每一項條件更得拿出來跟競爭對手的合作對象比較,要快又要好,讓身處對岸據點的主管此刻處於強大的壓力鍋。
尤其一些蹲點超過十年的券商對岸據點主管,更怕被老闆認為是辦事不力、人脈不深,市場最近因而傳出,一些券商駐大陸據點的主管,因為擔心不知道能否拔得與大陸券商合併頭籌,煩惱到連頭髮都白了。

大陸龍頭券商 來台找夥伴

【經濟日報】2009.07.03
6月初招商證券來台考察後,今(3)日大陸中信證將由董事笪新亞領軍,拜會群益證、元大金及富邦金。中信證為大陸最大券商,此次在兩岸金融監理合作備忘錄(MOU)簽署前來台,券商認為具尋找合作對象的意義。
中信證券1995年成立於北京,去年底總資產達人民幣1,369億元(新台幣6,800億元),是大陸規模最大的證券公司。
根據中國證券業協會針對旗下107家證券公司調查,去年中信證券以人民幣61.73億元(新台幣308億元)的淨利居冠,第二名是國泰君安的人民幣61.16億元(新台幣305億元)。
此行中信證券帶隊的董事笪新亞現年53歲,曾任北京標準股份諮詢公司副總經理、中信證券投銀部總座,現任中信證董事、副總經理,主要負責風險控管業務。
中信證券此次拜訪券商及金控業者,主軸聚焦在大陸證券市場尚未實施的「信用交易」業務,希望藉由台灣經驗,讓未來大陸市場實施融資融券時,中信證券能少繳一點學費,更能掌控風險。
MOU簽署在即,大陸券商和國內券商都積極相互拜會、聯絡感情,私下更積極「鴨子滑水」洽談業務合作。業內透露,儘管中信證券強調此次來台是業務交流,且在MOU簽訂前不太可能有兩岸券商宣佈合作,但因中信證券是大陸最大券商,來台不排除是為未來合作鋪路。
據悉,中信證券此行五、六人的訪問團中,負責權證業務的中信證券執行總經理劉慶平原任元大證券新金融商品部副總經理,此行也特別安排中信證券拜訪先前的老東家。

WTO:今年全球貿易將萎縮10%

2009-07-03 中國時報
世界貿易組織」(WTO)一日警告,經濟危機籠罩下,保護主義愈演愈烈,預計今年全球貿易總額將萎縮一○%。
世貿組織三月間曾預測今年全球貿易總值將縮減九%,而在對全球經濟現勢做出最新評估後,該組織一日修正全球貿易預測值為萎縮一○%。其中各已開發國家平均減少一四%(先前的預估為一○%),而各開發中國家將縮減七%(之前預計二至三%)。
世貿組織觀察發現,今年第一季全球經濟發展明顯趨緩。該組織向各成員國發布的報告指出,過去三個月期間,全球貿易面臨的限制性與扭曲性政策益趨變本加厲。
報告表示,即使不考慮各項因應H1N1新型流感疫情而採取的貿易相關措施,新形成的種種貿易壁壘已超過新實施的貿易自由化措施兩倍以上。
世貿組織至少有卅九個成員國針對新流感採行禁止牛肉進口等重大限制貿易措施。而一旦疫情惡化,也可能加劇全球經濟進一步下挫的風險。
世貿組織也再度就各國政府推行的種種振興經濟方案表達關切之意。該組織指出,對於旨在刺激經濟復甦的諸般計畫,各國當局提供給公眾的相關資訊極為有限,因此很難評估這些措施可能會對市場與競爭造成何種扭曲效應。
此外,目前各國政府對岌岌可危的汽車業或銀行等的援助或補助,究竟何時才會撤銷也仍不明朗。
世貿組織期望「廿國集團」能慎重考慮,盡快就各項危機因應措施,設計並且公佈退場機制,俾使世界市場未來能恢復常態。
五十五國中央銀行合組的「國際清算銀行」日前也曾呼籲,一旦經濟開始復甦,各國政府就應及時終止振興經濟方案,讓市場得以恢復其配置資源的機能,並避免通貨膨漲風險升高。

液晶電視出貨 新興市場後年占一半

2009-07-03 工商時報
新興市場將成液晶電視後續最重要的必爭之地,根據市調單位拓墣產業研究所估計,2011年全球的液晶電視銷售比重,新興市場與已開發市場(日本、北美、歐洲)將呈現五五波,其中大陸將是最受重視的一個區域。
拓墣指出,2008年全球液晶電視的滲透率只有13%,估計全世界還有17.4億台電視機市場,可供液晶電視去取代,已開發國家日本、美國、歐洲液晶電視滲透率仍在30%以下,預估今年出貨可望穩定成長。但新興市場的液晶電視滲透率則低於10%,成長幅度將高於已開發國家。
分析師指出,雖然液晶電視的出貨量在今年首季的季衰退達22%,但年成長卻仍有30%。今年下半年受到新興市場大陸與拉丁美洲等持續高成長,預估全球液晶電視出貨量將逐季攀升。不過因為上半年液晶電視超乎想像的熱賣。業內認為,下半年液晶電視的出貨年成長率,將會縮減到11%至14%左右,與過去動輒年成長率兩三成相比會小一些。
目前為止,北美地區仍舊是液晶電視最大的銷售市場,今年首季所佔比重高達27.4%,不過大陸市場的出貨量與需求也越來越大,分析師認為,到2011年時,大陸將超越北美、成為全球最大的液晶電視需求市場。

兩岸MOU 卡在市場准入門檻

【聯合報】2009.07.03
兩岸都表示,希望盡快簽署MOU(兩岸金融監理合作備忘錄),一位台灣公股銀行高層表示,目前兩岸簽署MOU的技術性問題已解決,關鍵卡在「市場准入」的部分仍無交集。
大陸銀監會主席劉明康昨天明白表示,只要兩岸一簽MOU,台灣在大陸的七家銀行辦事處就可申請改制為分行;不過,台灣銀行業者想要承做人民幣業務,取得優於世貿組織的待遇,仍必須等候ECFA(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的安排。
劉明康昨天會見由台灣立委和公股銀行代表籌組的兩岸金融觀察團,觀察團提出三大訴求:包括七月底洽簽MOU,七銀行辦事處升格為分行,台銀、兆豐和玉山等三家「候審」成立辦事處的業者,能在年底獲准。
據轉述,劉明康對於七家銀行辦事處升格為分行「樂觀其成」;不過,國銀七家辦事處升格為分行後,暫時只能承作外匯業務,想要取得立即承作人民幣業務,必須等到兩岸洽簽ECFA,才能再作安排。
劉明康說,希望雙方相互體諒,盡早達成共識。
這位行庫高層透露,先前金管會對外所稱的技術性問題,例如兩岸對英文專有名詞的翻譯不一致,其實都已經解決;目前問題出在雙方對「市場准入」設下的門檻不同,大陸方面似乎仍不願讓步。
根據大陸方面設下的WTO的市場准入規範,台灣銀行業者必須先到大陸設辦事處三年,其中還要連續兩年獲利,才有資格升分行,規定十分嚴苛;但是台灣方面的規範卻十分寬鬆,大陸銀行一到台灣,就能設分行,承作新台幣業務。

兩岸金融開放 大陸提比例說

【經濟日報】2009.07.03
大陸銀監會主席劉明康2日表示,兩岸一簽MOU(兩岸金融監理合作備忘錄),台灣在大陸的七家銀行辦事處就可申請改制為分行;他也首度表態,陸資銀行來台,大陸不會堅持形式對等,「可以是七比二或是七比三 」。
劉明康「比例說」,等於明確回應金管會主委陳有關兩岸銀行開放應採取「加權對等」原則。陳曾表示,兩岸銀行家數與規模都不對等,在開放市場時應採「加權對等」開放,即不是「一對一」開放 。
不過,劉明康也說,台灣銀行業者想要承作人民幣業務,取得優於世界貿易組織(WTO)的待遇,仍須等候兩岸經濟綜合架構協議(ECFA)的安排。大陸國台辦主任王毅也表示,希望兩岸在WTO的規範中,找到雙方都能接受的空間。這顯示,雙方如何開放市場,仍需討論。
劉明康2日下午會見由台灣立委和公股銀行代表籌組的「兩岸金融MOU觀察團」,觀察團提出「三大訴求」,包括7月底洽簽MOU、七銀行辦事處升格分行,台銀、兆豐和玉山等三家「候審」成立辦事處的業者在年底獲准。
據轉述,劉明康對七家銀行辦事處升格為分行「樂觀其成」,兩岸一簽好MOU,七家台資業者就可申請改制為分行;他承諾台銀三業者可在近期補件,等候審批成立辦事處。
2日上午,王毅花了近兩個小時會見觀察團成員。觀察團團長、立委賴士葆轉述,王毅認為兩岸洽簽MOU要「先談先簽」「越快越好」,不要等到洽談ECFA時才談MOU,這樣時間會太晚。
王毅表示,兩岸對WTO的承諾不一樣,大陸銀行也會擔心,台灣會「同等」要求陸資銀行須在台灣設立兩年辦事處,才准升格為分行,因而貽誤商機。他希望,兩岸儘快發揮智慧,在WTO相關規定中找到空間,處理市場准入問題。

大陸銀監會:先簽ECFA 再談MOU

2009-07-03 中國時報
由立委組織的「兩岸金融MOU(金融監理備忘錄)觀察團」,昨下午拜會大陸銀監會,當我方提出今年七月底兩岸可否簽成MOU時,對方不敢保證,只說希望盡快完成。消息人士指出,大陸銀監會傾向《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未簽訂之前,台灣金融機構赴大陸發展仍按現行規定為妥。
據瞭解,MOU觀察團下午拜會大陸銀監會,由該會主席劉明康出面接待。談到MOU時,團員之一的國民黨籍立委蔡正元率先發難,當著劉明康的面說,大陸能否承諾今年七月底完成兩岸MOU的簽署。劉不置可否,只說「希望盡快完成」,這是目前大陸方面包括國台辦的一致說法。
蔡正元逼問 劉明康不敢保證
據消息人士轉述,劉明康當時唯一給的承諾是,盡快協助完成台銀、兆豐銀和玉山銀行在大陸設立辦事處的申請。有關MOU的問題,大陸銀監會「相當堅持」。
有關兩岸「實質對等」的問題,劉明康解釋說,歐美銀行到大陸發展,先設辦事處,二年後提出分行申請,經三年營業,並連續二年盈利,才能申請承辦人民幣業務;而大陸銀行到歐美發展,能直接設立分行並承辦當地貨幣業務,這是世界貿易組織根據不同情況而有的規定,歐美銀行照辦,沒提什麼「實質對等」。
對台先簽MOU 難向外銀交代
換言之,如果大陸同意台灣金融機構享受國民待遇,將對外資銀行難以交代。劉明康說,最好的辦法是,兩岸盡快簽署《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MOU的事情就好辦了,大陸方面也有理由對外資銀行說明情況。兩岸一旦簽署MOU,台灣七家金融機構在大陸的辦事處,只要符合條件升格設立分行絕無問題。
外傳台灣銀行、兆豐商銀、玉山銀行申設大陸辦事處的申請案,已獲大陸銀監會批准,台銀總經理羅澤成及兆豐金控總經理徐光曦昨晚對此皆表示,「亳無所悉、沒有聽說。」
設辦事處獲准 台銀等未證實
據瞭解,這三家銀行申設大陸辦事處的時間皆已超過三年,至今皆卡在大陸銀監會。過去銀監會的態度,是希望我方先行批准大陸中國工商銀行等多家陸銀來台申設辦事處的申請案。
據瞭解,隨著兩岸簽訂MOU時機逐漸成熟,最近一個月,大陸方面已主動要求三家國銀補件,預計近期通過申設辦事處的可能性應該機會很大。

台灣的銀行家們Are you ready?

2009-07-03 工商時報
中國要對台灣的銀行業開大門了,但台灣的銀行家們,真準備好了嗎?
信用卡市場在台灣的發展過程,可說是付出了千億元的龐大學費,大陸為發展兩岸金融往來關係,願意以政策支持,提供市場大餅予台資銀行的同時,台灣銀行業最該做的,是要把過去慘痛經驗的教訓,帶進中國市場,寧可投入時間和資金,預先把風險控管機制好好建立,絕對沒有機會,再付出更高的千億學費。
中國銀行業不是沒有發展信用卡市場的前例,事實上,招商銀行信用卡部門,早年是台灣的中信銀信用卡團隊協助建立起來,台灣的主要發卡銀行中信、國泰、台新等,多年來,也陸續有信用卡部門主管被陸銀挖角,在台灣為打銷雙卡呆帳的同一時期,中國銀行業也在為信用卡市場的秩序形成而掙扎。
台灣發出第一張新台幣計價的信用卡以來,代表銀行業的營業能力,已從粗線條的企金融貸業務,邁向消費金融裡最瑣碎的個人信貸業務。
之後隨著民營銀行開放,台灣個人信貸市場如脫韁野馬,造成2005年間的信用卡市場和個人信貸呆帳雙高峰,連帶搞倒了7家小型銀行,和發生無數次的銀行整併,至今其後遺症,仍繼續危害這個市場。
這樣的問題,發生在市場規模較中國小甚多的台灣,主管的金管會耗損了3位主委,台灣社會也為無端浮現的卡奴族群,賠上無數資源,成為台灣信用卡風光史上的陰暗一面。
一旦,跨進中國市場,台灣的確有很多經驗可以移轉,諸如把個人風控系統搬過去,把信用卡經營模式移進去,再複製一套信用卡電話客服中心,可是,如何讓競爭不致重蹈覆轍,只怕更是攸關長遠利益與市場健全的當務之急。
此外,中國市場之大,並非台灣多數金融業者所能想像,這個市場一旦開放,台灣業者憑著「台灣經驗」,有可能駕禦得了構建遍及全中國的通路網絡嗎?
台灣的銀行準備好了嗎?在信用卡業務面上,或許綽綽有餘;但最值得注意的大環境風險控管上,恐怕是誰都不能掛保證的一大疑慮!

2成信用卡業務給台灣

2009-07-03 工商時報
中國銀監會主席劉明康昨天在接見台灣兩岸金融MOU觀察團時明確表示,外資銀行目前在大陸信用卡市場的市佔為32%,未來隨著市場的擴大發展,大陸方面有意將把外銀在信用卡市場的市佔調整至10%,另外22%,他說,要保留給台資銀行賺大錢。
劉明康說,「我個人堅決主張向台灣的銀行開放門戶」,他也希望台灣能對大陸有所開放。
劉明康表示,兩岸都是中國人,為何錢要給外國人賺?大陸的銀行業務,沒有道理不讓台灣銀行來做。目前外資銀行承攬的業務,其實有一部分可以給台灣的銀行。
他並表示,兩岸簽署MOU後,在大陸設有辦事處的7家台資銀行,及在申請中的台灣銀行、兆豐銀、玉山銀,都可同步設立分行,且享有立即操作人民幣業務的「準國民待遇」。
根據中國人民銀行最新數字顯示,今年第1季大陸信用卡消費業務共7.47億筆,消費金額1.2兆人民幣,同比分別增長34.5%和48.2%。至第1季底,信用卡期末應償信貸總額(循環信用餘額)1,659億人民幣,同比增加87.6%。此外,至第1季底,大陸平均每10個人有1張信用卡,同比增加42.9%。
由立委賴士葆、陳傑、陳淑慧率團的兩岸金融MOU觀察團,昨天拜訪中國國台辦主任王毅、銀監會主席劉明康、證監會主席尚福林等人。
國台辦王毅首先指出,台資銀行升格分行後,可立即操作人民幣業務。他也希望兩岸盡快簽訂MOU展開銀行業務,「哪怕明天就簽,也沒關係」,也可以讓兩岸銀行同步互設分行。
隨後在拜會劉明康時,劉明康對於簽定MOU這件事強調,「我絕對是促進派」。對已設辦事處的7家台資銀行,他說,這7家「想做子行就做子行,想做分行就做分行」,形勢、地域都沒有限制。至於尚未在大陸設辦事處的台資銀行,他也說,只要想要來大陸,不管7家、17家,都可以申請。
針對已提出申請的台銀、兆豐銀及玉山銀,劉明康當場承諾一定會准,換言之,兩岸一旦簽署MOU,台灣將有10家銀行在大陸設立分行。

外匯儲備的尷尬

(2009-07-02)陶冬
“男怕入錯行,女怕嫁錯郎”。中國的外匯管理局,對此一定深有體會。
中國坐擁兩萬億美元的外匯儲備,但是遇人不淑,所托非人,一不小心嫁給了美元郎。不僅嫁了出去,而且已經產子生根。市場估計兩萬億外儲中,至少60%為美元資產,其中主要是美國國債或政府擔保的機構債券。
當美元老公行為不軌時,外儲怨婦的怨憤和鬱悶可想而知。然而出走又是一個不可能的選擇。——只要中國拋售幾百億美元的國債,隨時可能觸發美國國債市場的震盪。美債崩潰,到頭來身陷其中的上萬億美元的中國儲備同樣遭到浩劫,中國的外匯儲備和美國的國債市場早已坐在同一條船上,根本難以全身而退。
再說,和美元先生的日子過不下去了,隔壁的歐元先生以及馬路對面的日元先生,看上去也不是好東西。外儲太太能做的,不過是高調地發幾句牢騷、拋幾天美債,這其實同夫妻打架時,太太砸個盤子或揚言出走區別不大。出走,能走到哪兒去呢?
於是外儲太太開始尋求精神寄託,與幻想中的情人拍拖。亞元和IMF的SDR便成了熱門話題。
理論上,亞元作為亞洲資本輸出國的貨幣代表,有同美元、歐元分庭抗禮的本錢,但是實際上卻必然難產。亞元的主推者是日本,以及深受日本影響的亞洲開發銀行(ADB)。這就決定了與日本在國際舞臺上明爭暗鬥的中國的態度。如果中日兩國不能像當年德法推歐元那樣齊心合力,亞元根本沒有希望出生。亞洲各國的政治形態、經濟發展、宗教文化的差異性極大,歷史上的糾葛仍留下不少難以逾越的鴻溝。的確亞洲如今很有錢,而且在美元危機中很受傷,但是筆者看不到它們全心全意推動亞元的動力和政治意願。
歐元從50年代開始議論到1999年正式發行,花費了歐洲四十多年的時間。當時美國是一個資本淨輸出國,無需懼怕一個新興的貨幣競爭對手。今非昔比,如今的美國是失去信用的借貸大國,必然為扼殺萌芽中的亞元無所不用其極。
IMF的SDR (Special Drawing Rights 特別提款權),比起亞元,至少已經是一個現實的存在。不過,它具有虛擬貨幣的一切缺點。SDR只是IMF創設的一種儲備資產和記賬單位,並無任何資產作為支持。財富不僅要有貨幣形式,更要有儲蓄載體才能生存。以長期佔據國際貨幣頭把交椅的美元郎為例,外匯儲備購買的不僅是美元,而且是(也必須是)美國債券、股票、房地產等資產。另外,現實貨幣的美元,亦作為交易貨幣不停地在民間流動交換著。民間商業活動中的需求,乃是現實貨幣的靈魂。而虛擬貨幣如SDR,不過是央行的籌碼,平時沒有流動性,危機時央行們又多進行同方向操作,難有對手盤。
亞元、SDR等虛擬貨幣,好似世界語(Esperanto),美麗但無根,合理卻未必能夠存在。虛擬貨幣,可以獨立於主權意志之外,不受國家財政狀況、貨幣政策的影響。但是,抽離了歷史淵源、社會認知、商業交易,虛擬貨幣不過是水月鏡花而已。
外儲太太與虛擬貨幣之間的情緣,相信不過是一廂情願的精神戀愛,頂替不了現實中的美元先生。無論是亞元還是SDR,筆者認為只能是一時之話題,而無法成為有足夠容量的、全球範圍流通的新儲蓄載體。
嫁錯郎的中國外儲,手中所持的牌其實有限,短期能做的不外乎一哭、二鬧、三上吊,威脅一下而已。從溫家寶總理的“有些擔心”,到金磚四國聲稱分散投資,再到中國四月份淨賣出美國債,不過是發洩了不滿,表明了立場。這並不代表外儲以後可以不再買美國債,也不代表它們打算全面拋售現存的國債倉位。
隨著市場回穩和風險意識改善,筆者相信中國會從新增外匯儲備中拿出更多的資金來購買資源和技術。不過這種投資一年最多幾百億美元,並不能完全支撐每年兩千億美元新增外匯的投資需求。而且入主公司、礦藏,無可避免地會遭遇當地的政治阻力,一個項目可能被拖延數年。
至於將投資分散到美元以外的資產,同樣受到制約。歐洲、日本根本就沒有那麼多的主權債券發行可供認購。強行購買只能炒高這些金融資產價格,為自己製造新的泡沫陷阱。
筆者相信在可預見的未來,中國的多數外匯儲備,還是不得不流向美國國債。
外匯儲備的長期出路有兩個:(一)刺激內需,減少順差,錢與其被美國人騙掉,不如自己花掉。(二)加速推動人民幣國際化,將自己的貨幣打造成具有國際信用的儲蓄載體。人民幣的自主、開放和崛起,是解決中國外匯儲備投資難題的根本辦法。不過,人民幣國際化仍需要假以時日,並非可以一蹴而就的。
全球通貨膨脹,則頗有山雨欲來之勢。外匯儲備如何自保?
這輪可能興起的通脹,筆者估計有幾個明顯的特徵:(一)全球性:全世界的央行同時犯規,為拯救經濟而聯手製造過度流動性,幾乎沒有哪個國家和貨幣可以置身事外;(二)政策風險:由於同時面臨通縮與通脹壓力,而且經濟資料好壞參差,央行在回收流動性上行動過遲的風險很大;(三)同步反應:央行政策變得同步,市場走勢變得同步,美元走勢造成商品和農產品價格的全球反應,熱錢更是跨國界地流竄,資本的全球化帶來通貨膨脹的同步化;(四)資產泡沫:因為就業市場低迷,CPI通脹會在低位維持一段時間,但是史無前例的過度流動性勢必先行拉高金融資產價格;(五)大幅加息:一旦通脹危機明朗,加息幅度可能遠超出人們的預期,央行既要先將利率水準正常化,又要再收緊銀根以適應通貨膨脹的形勢。
以目前的失業形勢和產能過剩觀察,實體經濟不會馬上見到通貨膨脹,這為央行推遲回收流動性提供了藉口,令過度流動性繼續存在下去。以此,金融資產價格上升勢頭已成,泡沫隱現。更值得注意的是,銀行的資本金已通過最近的集資得到明顯改善。一旦銀行重啟金融仲介功能,資金可能迅速流向實體經濟,貨幣的乘數效果驟增,通貨膨脹也許在短時間內變得不可收拾。
筆者認為,當下一輪通脹來臨時,資金很可能會湧入商品市場,而不是某一種貨幣。因為所有央行同時失去信用,世界上根本沒有一個貨幣可作避險天堂。商品不受央行操縱,其獨立性和保值性在通脹中大放光彩。同時商品不像房地產那樣高杠杆,受大幅加息的影響相對較小(當然如果經濟不景氣,商品需求必然也會下降)。
從長遠看,筆者看好人民幣。等人民幣走出美元的豪門,自立門戶,相信裙下一定有許多追求者。

2009年7月23日 星期四

亞洲垃圾債 今年報酬率50%

2009/07/01 【經濟日報】
亞洲的高收益、高風險公司債是今年來績效最好的公司債,平均報酬率達50%,反映亞洲的經濟復甦速度超越世界其他地區。
據美林公司的指數,亞洲投機級公司債的報酬率今年來遠高於美國的28%,和歐洲的37%。該指數的債券發行公司包括印度最大製銅業者Vedanta資源公司和中國新奧燃氣控股公司。50%的報酬率也超越91%的世界主要股票指數。
新加坡荷蘭國際亞洲研究部主任康登表示:「從雷曼兄弟引爆金融風暴以來,亞洲經濟體表現比世界其他地區強健。雷曼的拋售潮凸顯許多公司的投資價值,投資人趁低買進。」
亞洲投機級公司債與公債的殖利率差,在去年12月4日暴增到24.93個百分點後,至今已縮小一半。
投機級債券又稱垃圾債券,指的是債信評級業者標準普爾給予BBB-評級以下、或穆迪給予Baa3以下的債券。
據國際貨幣基金(IMF)預估,以中國和印度為首的亞洲新興經濟體今年將擴張4.8%,相較於美國將萎縮2.8%,歐元區則衰退4.2%。
東京西方資產管理公司(Western)國際部主任齊羅夫表示:「跟以前的危機比較起來,亞洲市場這一次表現極為突出。這使中國和印度等國家可以擴大財政支出,而不會出現貨幣貶值的危機。」齊羅夫預測,公司債的殖利率差還會再縮小。
今年來全球公司債的報酬率都大幅翻揚,扭轉去年全面虧損的局面。去年亞洲投機級公司債暴跌34%,美國和歐洲的垃圾債券則分別下跌26%和33%。

Lex專欄:經濟危機即將謝幕?

英國《金融時報》Lex專欄(Lex) 2009-07-01
第二季度很有可能成為底部,但亦可能背負上經濟記憶中最具欺騙性的三個月的惡名。當然,一切有關第二場大蕭條(Great Depression)的言論都已煙消雲散。各地股市紛紛上漲,漲幅從十分之一到三分之一不等,各類經濟指標也全面改善。
這種全新的樂觀情緒令人振奮。但是這場危機難道不是惡性經濟金融力量經由數十年積累形成的嗎?局勢真的會在一個季度就發生逆轉?比如說日本,上次崩塌過後近20年,日本經濟一直萎靡不振。如果這場危機如此迅速地劃上句號,投資者們便不得不相信最初對衰退的描述是誇大其辭,而過去的那個世界終究沒有那麼病入膏肓。
許多人都持有這種觀點。標普500指數的本益比在一個季度內從大約10倍躍升至15倍,高於長期平均水準,反映出企業收益趨於正常化。自1月1日以來,衡量全球船運市場費率的指標激增近400%。從大豆到銅等一系列大宗商品的價格都翻了一番。與此同時,長期債券收益率回歸理性,而市場波動性指標也重返雷曼(Lehman)破產前的水準。
然而,這些變動也可以從更悲觀的角度加以解讀。需求的直線下降只是憑藉政府刺激措施和零利率才有所緩解;而兩者都不可持續。大宗商品市場可能出現了小型泡沫,而中國的囤貨行為又進一步刺激了泡沫的膨脹。在全球各地,家庭和企業(如今也包括政府)的資產負債表杆杠率過高。擔心第二季度的經濟表現只不過是曇花一現並不是危言聳聽。事實上,週二公佈的美國消費者信心指數弱於預期,意味著樂觀情緒可能正逐漸消退。

Lex專欄:爭鋒鐵礦石

英國《金融時報》Lex專欄(Lex) 2009-07-02
向中鋼協(Cisa)致敬。在今年與鐵礦石供應商的談判中,這家代表中國鋼鐵行業的官方機構是有備而來,志在必得。
去年,中國最大的鋼鐵製造商寶鋼(Baosteel)未能在有關運費的爭論上取勝,最後以高出巴西礦商14%的均價與澳大利亞礦商達成協定,讓中鋼協惱火。在上個月談判進入關鍵階段之前,中國已囤積了1億多噸鐵礦石,相當於三至四個月的進口量。這不是打算迅速達成協定的國家會採取的舉動。與此同時,亞洲最大的鐵礦石供應商力拓(Rio Tinto)似乎正把本將成為金屬冠軍企業的中鋁(Chinalco)耍弄了一番。
一半出於賭氣,一半出於傲慢,中鋼協拒絕接受日本、臺灣、韓國以及歐洲早已答應的平均37%的降價幅度。但是,未能在6月30日最終期限之前達成協議,意味著中國鋼鐵業如今處於陌生境地。理論上,力拓可以首次動用“倒斃”條款:如果7月仍不能就新價格達成協定,便可以終止供應。煉鋼廠或許會繞過中鋼協,與澳大利亞礦商議定臨時價格,獲得與日本類似的降價幅度。
無論出現哪種情況,有著數十年傳統的基準價格體系看上去相當脆弱。近幾年,沒有哪家礦商比力拓更積極地致力於同客戶敲定長期價格。在全球鐵礦石消費增量中占90%以上的中國,希望獲得確定的價格和供給,以便為自己的資本支出提供依據。雙方都反對必和必拓(BHP Billiton)首席執行官馬利尤斯•科勞珀斯(Marius Kloppers)所提倡的更倚重指數的定價體系。他們推遲簽約的時間越長,現貨市場上的經紀商就越有理由歡呼。
Lex專欄是由FT評論家聯合撰寫的短評,對全球經濟與商業進行精闢分析

中國股市再次滋生泡沫?

英國《金融時報》帕提•沃德米爾(Patti Waldmeir)、 陳羲( Xi Chen) 香港報導 2009-07-02
今年頭六個月,中國股市牛氣十足。昨日,它們以同樣的喜氣迎來下半年,上證綜指突破3000點大關。
該基準指數今年迄今已上漲65%,使上海股市成為2009年全球表現最佳的大型股市,已接近2007年10月6124點最高水準的一半。
與中國的其他經濟指標(如強勁反彈的汽車銷量和迅猛得出乎意料的國內生產總值增長)一樣,中國內地股市的表現大幅超出了人們的預期。
市場的漲勢,已導致一些評論人士開始談論又一個資產泡沫。密切追蹤上海股市的分析師,對於那種風險究竟有多大看法不一。
就目前而言,投資者似乎熱情高漲,儘管人們曾預計,上月恢復的首次公開發行(IPO)將會抑制投資者的熱情。
昨日上證綜指飆升1.7%,至3008.15點,達到一年多來的最高水準。此前有更多利好消息表明中國經濟相當強勁:製造業連續第四個月擴張,而官方的採購經理人指數經季節因素調整後,從5月份的53.1升至6月份的53.2。(高於50即表明處於擴張狀態。)
由里昂證券(CLSA)提供的另一項採購經理人指數也顯示上升,從5月份的51.2升至6月份的51.8。
“現在可以有把握地說,中國已經啟動了一場可持續的復蘇,”里昂證券中國宏觀策略師羅福萬(Andy Rothman)昨日在一份研究簡報中寫道。
即便是人們期待已久的IPO的恢復,也沒有給中國內地股民的熱情潑冷水。按照常理,可能有更多股票進入市場,會使投資者感到不安。
中國官方上月撤銷了針對新股發行的不公開禁令,批准三家小公司在深圳證交所上市,其中包括中成藥生產商桂林三金藥業(Guilin Sanjin Pharmaceutical)。
桂林三金上市股票面向散戶投資者的部分得到584倍的超額認購,分析師們表示,這表明市場流動性持續強勁。
“有兩個因素支撐著上海股市的上漲:一是對經濟復蘇的樂觀情緒,二是市場上存在流動性,”招商證券(China Merchants Securities)駐上海的股市分析師陳文招表示。
摩根大通(JPMorgan)中國證券市場部董事總經理兼主席李晶(Jing Ulrich)表示:“A股反彈的速度讓所有人都感到意外。”她已把今年底A股指數的目標水準從3000點上調至3200點。“信心的恢復令人矚目。這是可靠的還是虛無的?很難說。”
一些分析師懷疑,中國股市是否很快就會進入泡沫水準。官方報章援引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魏加甯的話警告稱,中國新一波銀行放貸有相當大一部分正流向股市和樓市。
“目前的銀行貸款模式容易形成新的金融泡沫,……已經出現新的資產價格泡沫苗頭,”《上海證券報》援引他的話表示。
上海投資分析師Chris Peng則質疑,有關中國內地股市過於樂觀的說法是否公平。
“如果說泡沫的定義是市場遠高於平均水準的話,那麼目前的本益比仍低於自1994年以來的15年平均水準,”他說。目前的平均本益比約為30倍,而15年平均水準為42倍。
陳文招表示:“沒有人能夠提供泡沫的精確定義。3000點是泡沫嗎?或者是3500點?沒有一個固定的標準。”
他擔心中國的經濟復蘇是否可持續。“去年的經濟狀況好比處於海平面下500米,現在則是在海平面下300米。形勢已大幅好轉,但仍處於海平面之下。”
Chris Peng稱,對於股市的下一步走勢,人們看法不一。“有些人相信還有上漲空間,而其他人則認為市場需要調整。”
中國政府本身則似乎相信,市場已足夠強勁,能夠吸收去年9月非正式暫停IPO以來的首宗大規模上市。
據路透社(Reuters)昨日報導,中國監管機構已最終批准四川成渝高速公路(Sichuan Expressway)在不久的將來在上海上市,籌資至少14億元人民幣。市場如何消化這種規模的新股發行,可能決定上海股市在下半年的表現能否媲美上半年。

鐵礦石現貨價格漲過基準價位

英國《金融時報》哈威爾•布拉斯(Javier Blas)巴黎、 帕提•沃德米爾( Patti Waldmeir) 上海報導 2009-06-30
鐵礦石現貨價格已漲至基準價位以上,為中國與全球礦商的艱難談判增添了新的複雜因素。今日談判將進入關鍵的最後期限。
這些礦商包括力拓(Rio Tinto)、必和必拓(BHP Billiton)和巴西淡水河谷(Vale),它們已同意將2009-10年度供應日本、韓國、臺灣和歐洲鋼鐵商的鐵礦石年度基準價格削減28%至33%。
中方最高談判代表中國鋼鐵工業協會(CISA)拒絕接受這樣的協議,稱其過於昂貴。該協會希望得到40%至45%的降價幅度。
但時間已所剩無幾,力拓已向中國客戶發出警告,稱某些長期合約將在今日營業時間結束時失效,使這家礦商能按現貨價格出售鐵礦石。
現貨價格已飆升至每噸78美元至81.5美元(含運費)的4個月高位,略高於礦商與非中國大陸鋼鐵商達成的75美元至85美元的基準價格。基準價格確定在每噸60美元(不計運費)。“明天不會達成協議,因為中國方面不急,”北京梅塔科諮詢(Beijing Metal Consulting)總裁許中波表示。
一些交易員提出,中國鋼鐵工業協會現在應該歡迎33%的降價幅度,因為隨著現貨價格在政府刺激方案(尤其是中國刺激方案)的推動下上升,礦商可能會尋求更小的降價幅度。
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已表示,它計畫在今日過後繼續與礦商談判,使今年的談判成為有記錄以來最長的年度談判。力拓昨日表示,它仍在與中國客戶談判。礦業高管承認,他們有可能不能與中國達成基準協議,這將打破40年的傳統。
不過,交易員和分析師對於中國是否將放棄基準意見不一。上海諮詢公司環球鋼訊(SBB)的分析師保羅•巴薩羅繆(Paul Bartholomew)表示,如果今日達不成協議,中國鋼鐵業實際上將進入“後基準時期”。
“如果中國鋼鐵工業協會沒有回應,他們將把中國鋼鐵業帶入陌生的領域。儘管中國方面虛張聲勢,稱自己擁有鐵礦石資源,但在傳統上,中國一直依賴品質和數量均穩定可靠的進口鐵礦石。”
不過,巴克萊資本(Barclays Capital)駐倫敦的礦業分析師克里斯多夫•拉菲米納(Christopher La Femina)表示,他預期中國“最終將同意類似於日本方面已經接受的降價幅度”,因為礦商不會讓北京得到更優惠的待遇。“我們還預期,中國方面不會讓合約失效,使自己更多地面對動盪的現貨市場,”他表示。
鐵礦石經紀商表示,中國官員最近曾形容年度定價機制不夠靈活,暗示北京想要從年度價格轉向半年甚至是季度價格。鐵礦石供應對全球經濟十分關鍵,因為它們影響到鋼材乃至最終影響到汽車等商品的價格。

亞太地區的十大經濟復蘇跡象

2009年 06月 30日 麥樂信
由於投資者認為最困難時刻已經過去﹐樂觀人氣促使亞太股市普遍反彈。但是﹐這些經濟復蘇跡象有多大可靠性﹐又會給我們描繪出怎樣的經濟前景呢?下面我們就進一步分析下亞太地區經濟復蘇的十大跡象。
第十:貿易
亞太地區近期的外貿情況令人振奮。經歷了此前出口同比下滑多達50%之後﹐幾個國家的出口下滑步伐已經放緩。尤為值得關注的是﹐菲律賓、台灣、新加坡和香港的對外發貨量已經明顯邁出了低谷。
但出口方面並不都是好消息。很多國家仍在承受著美國和歐洲消費需求萎縮帶來的沖擊。在印度、馬來西亞以及(或許最重要的)中國﹐出口同比數據仍在不斷惡化。
第九:消費者信心
亞太地區的消費者信心已經從去年年底的穀底顯著好轉。在2008年6月觸及週期性低谷後﹐印尼的消費者信心指數一直在穩步走高。日本、澳大利亞和新西蘭的類似指數也在不斷好轉。
但必須記住的是﹐家庭的信心狀況依然脆弱﹐尤其是在眼下這個失業問題不斷上升的大環境下。如果經濟停止復蘇或是出現負面金融事件﹐積極人氣可能會就很快消散。而且﹐在經濟遭受嚴重下滑之後﹐詢問民眾對未來12個月狀況的看法可能會得到失真的調查結果﹐因為家庭不願去設想未來的狀況只會變得更糟。
第八:工業產值
亞太地區的製造業產值水準似乎正在持穩。馬來西亞和泰國的工業產值指標均出現了回升﹐因為此前當地製造商大規模的削減庫存舉動使得現在它們必須加大生產才能滿足新的訂單需求。與此同時﹐日本4月份工業產值較上月增長了5.3%﹐是該指標1953年開始編制以來的最大月度漲幅。領漲該數據的是汽車等行業﹔得益於日本政府推出的“舊車更新提供現金補助”的援助計劃﹐日本汽車銷量得以開始回升。
第七:就業
儘管失業人數仍在不斷增加﹐但亞太地區的失業率一直低於美國和歐洲。香港失業率從1-3月的5.2%上升至2-4月的5.3%﹐但升幅慢於預期。新加坡關鍵的建築業和服務業正在招聘工人。
第六:商業信心
經歷過2008年金融危機帶來的恐慌﹐亞太地區的商業信心遭到了動搖。不過﹐近期調查顯示﹐該地區的商業信心已經持穩﹐一些反映商業信心的指標已經轉為正值。澳大利亞5月底的商業信心指數出現了2001年以來的最大升幅﹐而新西蘭的商業信心指數同樣大幅上揚。
不過﹐商業信心的回升可能主要反映的是對全球經濟得以避免蕭條的一種集體性釋然感﹐而不是對經濟增長的普遍看好。與此同時﹐很多信心指標仍然處於負值﹐表明不斷下滑的商業投資會在未來數月施壓於經濟活動。
第五:破產數量
今年5月份﹐日本的破產案數量一年多以來首次出現下滑。這一指標與日本經濟好轉的其他跡象相互呼應:日本消費者信心已經從歷史性低點回升﹐工業產值也正在持穩。香港5月份破產申請較上年同期增加了53%﹐轉移了人們對當月破產申請較上月減少4.9%的關注。韓國5月份破產申請連續第五個月減少﹐降到了20個月來的最低水準﹐較去年12月創下4年高點的情況出現了顯著好轉。
第四:房地產業
與美國和歐洲相比﹐亞太地區的房地產行業顯得更具活力。澳大利亞住房貸款申請數量較去年9月低點回升了25%﹐建築許可過去兩個月增長了超過10%。類似地﹐印尼房地產價格一直保持著強勢﹔香港今年住房銷量回升了15%﹐而新西蘭和新加坡的住房需求也顯現出了令人振奮的跡象。
隨著亞太地區的失業問題上升﹐房地產業可能會面臨壓力。不過﹐地產市場的穩定將對消費者信心產生積極的影響﹐最終將給家庭支出帶來提振。
第三:大宗商品市場
大宗商品價格已經走出了今年早些時候的低點。在去年下半年下滑將近60%之後﹐今年2月中旬以來﹐包括倫敦金屬交易所六大工業金屬的指數上漲了超過40%。銅價今年已經上揚了將近50%。而在中國經濟已經重拾升勢的令人振奮的數據推動下﹐賤金屬價格也不斷走高。不過﹐有報導猜測中國國家物資儲備局一直在儲備資源﹐這可能會擾亂大宗商品需求和價格。
第二:金融市場
隨著穩定金融體系的舉措提振了市場信心﹐金融市場的波動已經顯著平緩。政府擔保緩解了市場對違約風險的擔憂﹐而央行已經竭盡全力地向金融體系注入大量的流動性。隨著投資者風險偏好回升﹐股票市場也在反彈﹐債券價格走低﹐帶動收益率急劇上揚。反映全球信貸市場壓力的關鍵指標已經回落到了接近2007年中的水準﹐這些指標包括紐約的泰德價差(歐洲美元利率與3個月美國國債的利差)、倫敦的倫敦銀行同業拆息和隔夜指數掉期之間的利差以及東京的東京銀行同業拆息與隔夜指數掉期之間的利差。
投資者人氣的轉變是如此顯著﹐以致於金融市場目前已經在專注於貨幣刺激計劃的最終撤出。
第一:中國
強於預期的中國經濟數據一直是經濟復蘇討論的重要推動力。中國龐大的人民幣4萬億元財政刺激支出(佔中國兩年GDP的12%)以及巨額貨幣政策﹐正在支撐著中國國內需求再現活力。中國5月份工業增加值同比強勢增長8.9%﹐汽車業產值以35%的增幅領漲。中國5月份零售額加速增長﹐而今年前5個月的固定資產投資較上年同期迅猛增長32.9%。
據穆迪經濟網(Moody's Economy.com)推算﹐今年第一季度中國經濟恢復了將近兩位數的增速。這種增勢提振了外界對中國經濟帶動全球經濟走出衰退的觀點。世界銀行(World Bank)近期將2009年中國經濟增長預期從6.5%上調至7.2%﹐這一消息隨即帶動市場走高。
不過﹐談到中國經濟數據﹐我們必須保持謹慎。中國固定資產投資的部分增幅可能是不真實的﹐這一指標將土地銷售和二手機械價值視同為投資。中國經濟數據可能因為銀行貸款顯著增長而被放大膨脹﹐而近期企業破產潮中的所有權變動也可能擾亂了數據。有跡象顯示﹐固定資產投資未來數月或將放緩﹐這必然會影響到中國對資源和原材料的需求﹐可能會打擊到大宗商品市場近期的旺盛人氣。
前景
亞太地區的經濟復蘇跡象值得關注﹐但我們同樣也需要對有可能影響經濟復蘇預期的警告和限定性條件予以重視。鑒於中國經濟影響力不斷壯大﹐亞太地區很有可能會比其他地區更快地走出經濟下滑。不過﹐金融市場反映出來的樂觀情緒似乎和產值增長可能長期低於趨勢的狀況有些不相符合。
(編者按:本文作者麥樂信(Matt Robinson)是穆迪經濟網經濟分析師。)

金價將步入牛市三期

2009-06-29 曹仁超
6月28日,周日。2007年12月至今,美國新增失業人數高達六百萬,5月份失業率係9.4%,連總統奧巴馬亦認為年底將超過10%(上述係去年初我老曹估計的數字也),巴菲特認為美國需要第二次刺激方案,即係話今年2月那個7870億美元刺激經濟方案已不夠使。
美國政府面臨的抉擇是:一、如拋出第二個刺激經濟方案,擔心最受刺激的將係金價,估計可令金價見1350美元或以上,理由我老曹早已講了;二、如果沒有第二個刺激經濟方案,美股由6月份起又再開始下滑。我老曹主張投資者的6月份棄股從金,或買份恒指put期權。牛眼投資法係無論牛市熊市,都努力尋找 double your money的機會(即賺取100%利潤)。
買金係為保護財產
黃金牛市2001年至今已有八年,每年7月到10月都是趁低吸納黃金的時刻。1970年代那個黃金牛市長達十一年(由1969年起步,1980年結束),升幅最大的時刻係1979年最後三個月。家嚇同1970年代不同,1970年代金價狂升理由係惡性通脹,以及卡特總統無法控制財赤,令金價狂升200%。2009年歐巴馬總統只係無法控制財赤,但成功控制通脹。1970年金價35美元一盎斯,1980年850美元,上升二十四倍。1970年本港樓價100元一呎,1980年樓價1000元一呎,上升十倍。2009年金價幾多?樓價係幾多?假設未來經濟進入停滯期,令樓價及股價皆停滯不前,政府必須大力刺激經濟,結果令金價一枝獨秀絕對不奇。上述情況曾在1930年代美國出現,會否在未來重演?!今天雖然不是1979年,買金不會令你發達,卻可保護你的財產免受政府剝削。當全世界政府都不希望強勢貨幣環境,黃金將成為投資者少數避難所。沒人知道金價幾時進入牛市第三期(至今前高位1030美元仍未升穿)。如經濟逐漸步入冬季及政府再次瘋狂刺激經濟,不排除金價步入牛市三期。
依家美國加州政府手上現金只夠維持到7月24日,到期日之前聯邦政府不注資,加州政府將破產(加州議會不通過公務員減薪5%、向加州其他市政府借款20億美元,以及大幅提升煙稅、油稅及汽車登記費方案),令政府面對危機。2009年加州政府財赤已高達183.4億美元,較對上年度升80%。如聯邦政府決定不撥款,加州政府勢將破產!
恒生指數由去年10月27日10676點上升到今年6月12日19161點,道指則由今年3月6日6469點升到6月11日8877點。到底是這次金融風暴的颱風眼,抑或經濟復蘇的前奏?去年夏季美國政府推出減稅方案時不少人看好,到去年9月投資者發現無效,便引發大拋售潮。這次推出量化寬鬆貨幣政策,最終是否奏效?今年3月9日恒指響11344點水準時,美國的量化寬鬆貨幣政策係有足夠力量推動港股向上。股市上升68.9%後到6月12日,恒指已達19161點,是否有繼續有足夠流動資金推動股市繼續向上?股市正在面對「天花板」阻力。
世界銀行在Global Development Finance 2009報告中估計,2009年全球GDP下降2.9%(3月份估計下降1.7%);美國降3%(3月份估計降2.4%)、歐元區降4.5%(3月份降 2.7%)、日本降6.8%(3月份估計降5.3%),中國則上升7.2%及印度上升5.1%。
日本5月份出口額進一步下跌,船運量較一年前減少40.9%(4月份減39.1%);出口到中國減29.7%(4月份減25.9%)、出口到亞洲減35.5%(4月份減33.4%)、出口到美國減 45.4%(4月份減46.3)、出口到歐洲減45.4%(4月份減45.3%);入口減少42.4%。
今年下半年股市方向,到底係歐、美、日本經濟拖低全球股市,抑或中、印經濟進一步推高下半年股市?
量化寬鬆催化大反彈
美國消費者仍在減少消費,企業純利仍在回落,失業率一再上升。二十一世紀美國經濟衰退雖然不像1930年代美國,但更似1990年代日本。美國70%GDP 來自消費業,約8.2萬億美元,今年減少一千五百億美元;佔11%GDP來自投資(例如建造房產),今年亦減少23.3%。根據MV=PQ定律,係貨幣流速決定產品價格,而非貨幣供應(過去一段日子美國L上升9%,同期美國CPI升幅極之有限)。今年第一季美國家庭所擁有的財富下降至50.4萬億美元,為 2004年以來最少,令今年第一季消費只上升1.5%。今年上半年環球企業集資約2萬億美元,大部分用作減債而非新投資之用,情況同1990年代日本相似。1992年日本首相宮澤喜一宣佈以公家財產協助日本銀行業度過危機,亦曾引發日股上升。十六年後美國奧巴馬做相同嘅事,亦令美股連升三個月。美國企業開始去槓桿化(deleverage),此乃好事,一如牙痛病人終於肯去見牙醫,只係治療過程痛苦兼沉悶。1929年6月起全球製造業產量下降期長達三十六個月;2008年9月起全球製造業產量開始下降,至今只有九個月。股市方面,2007年11月至2009年3月美股跌幅較1929年9月至1930年底更大,因此出現咗幾個月反彈!股市上升有兩種可能:A、反映實體經濟將復蘇;B、流動性泛濫。呢次全球股市上升到底係反映未來經濟將復蘇,抑或響量化寬鬆貨幣政策下的一次大反彈?客觀形勢係,至今為止實體經濟並未出現復蘇,不少仍在下滑。
中國製造業、消費業、就業率、出入口數字,企業獲利率等皆未見改善。新增資金流入原材料市場,引發囤積抬高價格,反而進一步侵蝕企業未來盈利,再加上出口不振及美元滙價回落,令中國製造業雪上加霜。1994 年人民幣同美元掛鈎,令過去十五年中國生產成本相對較低,此優勢造成中國產品出口高速增長期。中國政府又把賺的資金用作購買美債,令美國出現長期低利率期。美國人就拚命消費,直到金融危機爆發為止,情況有似1997年香港(聯繫滙率令資金大量湧入香港,造成利率低於通脹率,引發本港樓價狂升)。這一次金融海嘯下,中國製造業首當其衝。過去十五年中國因出口需求太大,令資源用作出口之用而壓抑咗內需,造成內需長期不振,2008年起才開始糾正上述錯誤,但一年時間係咪足夠?
上周湯森路透調查美國證券公司分析員對後市的分析,發現對標普五百第二季純利估計係負34.4%(前為負34.6%),即有輕微改善。
2007年11月到2008年10月的金融風暴,響各國政府大印鈔票後,是否已成功將全球經濟放回上升軌,又或者只是量化寬鬆貨幣政策刺激下令股市短暫復蘇?美國今年5月份CPI較一年前回落1.3%,係過去六十年內最大跌幅,因能源指數較去年同期回落27.3%。今年第一季美國家庭進一步失去1.3萬億美元財富(樓價較2007年高峰期回落21.6%)。雖然聯儲局向銀行體系大量注資,但銀行業並沒有向外界增加借貸,只係把新增資金還給政府或購入政府債券。到底量化寬鬆貨幣政策已化解了金融海嘯第二波,還是只係將金融海嘯第二波發生的日子延遲?過去五個月美國失業大軍新增人口三百萬,到地到底能維持消費幾耐?過去兩季(2008年第四季及2009年第一季)美國家庭只減少總負債3.1%,以上述速度減債,美國需要十四年時間才能令負債比率重返安全水準。
長線投資出錯率高
今年油價由34美元上升到70美元以上,升幅超過100%。大豆亦上升50%,引發投資者對後市的通脹預期。今時今日要求美國人負擔3美元一加侖汽油價係有一定困難,相信油價見70-75美元一桶之後,能否進一步上升成疑。2008年至今不少日用品仍在漲價,但金融資產卻在跌價。投資泰斗Doug Fabian自創了一個新字叫「Indeflation」。中國人叫這段日子做「水深火熱」,亦即係話做生意利潤紙咁薄、打工仔收入不加反減,但日常生活費用卻不斷上升。《金融時報》評論員Izabella Kaminska叫做Compartflation。上述境況係戰後出生的人從未經歷過。這段日子裏,做任何長線投資出錯率皆十分高,因為:A、低回報率;B、商品價格大幅波動,因此只能做trading,即喺市場上出出入入。可惜大部分小投資者做trading成績皆欠佳。去年10月當英國政府最先推出量化寬鬆貨幣政策時,大部分人皆不知道怎麼一回事,仍然看淡,直到美國政府亦加入,恒生指數仍下跌到3月9日才回升。
中國5月份出口下降26.4%,係過去五個月降幅最大嘅一個月;對美國、歐盟、日本等進口減少29.9%、30.8%及29%;對俄羅斯、南韓、巴西進口亦減少 38.3%、32.9%及21.6%。6月1日起國家稅務總局宣佈自去年8月以來第七次出口退稅上調,包括農產品、藥品、鋼材、罐頭、果汁等13%改為 15%;抗菌素、人血製品、中成藥亦由13%改為15%;玉米澱粉、酒精由0%上升到5%;合金鋼材、冷軋不銹鋼由5%上升到9%;箱包、鞋、帽、玩具、傢俱由13%改為15%;塑膠、陶瓷、玻璃由10%改為13%;剪刀等小五金副產品由5%至11%改為9%至13%;家用電器、胰島素、發電設備、縫紉機等出口皆退稅17%。呢次退稅上調,對農業、鋼鐵、藥品股有利。

德銀牽線 台新擬引陸資參股

2009-06-30 工商時報
台新金董事長吳東亮上週五股東會表示,目前接觸的陸銀,「沒有5、6家,也有4、5家」,留給市場無限想像空間;金融圈知情人士透露,台新金方面已由財顧德銀牽線,與包括中國工商、招商銀行、建設銀行、中信泰富銀行等4家銀行進行接觸,由於兩岸MOU可望在7月份簽署,因此外資圈盛傳,最快8月份台新金就會確認合作的陸資夥伴,雙方可能會先簽署合作備忘錄。
台新金控總經理林克孝昨(29)日指出,台新金會配合政府政策步調,因此會走比較正式的程式與管道,目前與大陸行業銀的互動很好,這樣簽署意向書是有創意的作法,「可以參考看看」,但還是會跟著政府的節奏,等待政策,配合規範來走。
上述4家股份制銀行裡,中信泰富銀行在台知名度不若其他3家為高,但實際上,中信泰富銀行屬於中信嘉華集團,與上海銀行榮家屬同一家族,此次透過德銀牽線物色金控業參股標的,也受到矚目。
金融圈人士說明,由於兩岸MOU簽署之後,還必須進行後續市場准入的談判,因此,屆時陸銀能參股台資銀行多少比重,還不能確定,這份合作備忘錄的簽署,只是保障參股的優先權,原則上會以1年為期,配合監理單位的談判結果,來確認最後的參股額度。
昨日臺北金融MOU概念股持續發燒,交易量前10大裡,金融股就包辦6檔,其中永豐金、開發金、台新金、中信金,依序囊括了4大,可見金控的登陸佈局及未來陸銀參股的潛力,已成為法人圈熱門話題。
據瞭解,除了台新金之外,永豐金則是另一家被上述4家陸銀評估的重點標的,在德銀牽線下,4家陸銀亦已接觸永豐金。
對此,永豐金方面否認與陸銀「好事將近」的可能性。永豐金高層指出,每天財顧前來推銷的案子絡驛不絕,但目前政府還沒簽署MOU,會開放到何種程度尚不得知,因此沒有一家正式定案。
金融圈人士分析說,先前遠傳與中國移動結盟,進而充實資金水位,再進而擴大佈局大陸的資金動能,目前已被國內多家有心進軍大陸的金控業者所借鏡;其中,台新金儘管已出售台証證,但仍希望手中資金繼續增加,因此希望引進陸銀為合作夥伴,助一臂之力。
此外,目前對華一銀行有高度興趣的永豐金,若能由大型的國有、股份制銀行參股來擴張資金實力,未來與中信金、國泰金等一較高下競逐華一銀,將會有更多勝算。

央行在製造通脹危機

(2009-06-30) 陶冬
訓練有素的消防員,進入火場後的第一件事是確定逃生出口,然後才是搜尋拯救物件。面對突如其來的金融海嘯,救火的各國央行毅然了調整貨幣政策,大開水喉,用流動性撲滅信貸恐慌之火。不過迄今為止,它們都還沒有真正想過退出機制。
美聯儲的量化寬鬆政策,拯救了金融業,避免了全球金融體系的全面崩潰,商業利率隨之大幅回落(甚至創出新低),為經濟走出衰退創造了必要的條件。如今,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機勢頭已過,經濟資料中也冒出了不少“春芽”。不過此時,央行卻為如何退出大感躊躇。流動性必須回籠,利率水準必須正常化,這個大原則十分清晰,但是步驟和細節卻充滿著困難。
世界經濟面臨著前所未有的低利率,前所未有的流動性。如何將貨幣環境正常化,沒有歷史經驗可資借鑒,也沒有理論可供參考。更重要的是,政壇人士根本沒有回籠流動性的願望,政治家們所關注的是就業、消費和選民意志,在擴張性政策的回收問題上,紛紛抱著“甯遲勿早”的心態。聯儲六月會議之後的聲明,反映著這個思路;歐洲央行首次使用量化寬鬆政策,反映著這個思路;英國、日本和中國央行的最新言論,也反映著這個思路。
其實,貨幣環境正常化的主動權,並不握在央行手中。各國的財政政策和巨額的財政赤字已經挾持了貨幣政策。西方發達國家的借貸速度,在過去200年歷史中(戰爭時期除外)是從未見到過的。G7國家的國債總規模在2007年時占GDP的78%,至2014年則預計升到114%。世界銀行將國債/GDP比率的警戒線設在70%。
國家拼命發債,導致國債市場供需失衡;國債利率上揚,帶動房貸利率等商業利率回升。央行的量化寬鬆政策,對商業利率的抑制效用已經開始減退,但是這樣不僅影響經濟復蘇的速度,甚至可能將經濟拉入更深的衰退。
央行必須為政府的財政政策保駕,必須要維持經濟的復蘇勢頭,於是量化寬鬆必須繼續,央行債券、釋出流動性的行動不僅不能放緩,必要時還必須加碼。
近來各國的國債收益率紛紛上揚。上升中的通貨膨脹預期、改善了的風險意識,加快了資金流出國債這個避險天堂的速度。市場已經開始調整對經濟增長的預期,利率水準正常化的過程已然展開。但是利率上揚,不利於國家發債,央行不僅不促成市場自發的利率正常化,反過頭來竭力加以制止。
央行拒絕早日回籠流動性,無疑有利於經濟的改善,但是這也為下一輪通貨膨脹埋下了危機的種子。從目前的失業和產能過剩情況看,實體經濟離通貨膨脹還有一段距離,這恰恰為央行按兵不動提供了依據。然而,超低的資金成本和氾濫的流動性,必然會帶來猛烈的資產價格通脹,而此早晚會蔓延到實體經濟。
此次量化寬鬆政策的出臺,也標誌著已經維持了二十多年的貨幣政策的紀律性遭到顛覆,中央銀行與政府財政之間的防火牆蕩然無存,貨幣當局現在赤裸裸地聽命于行政當局,為拯救經濟不惜置自身的第一職責(維持幣值穩定)於不顧。央行信用的喪失,輕者推高市場的風險溢價,降低經濟效率,重者則可能釀造出新的危機。
伯南克外號為“直升機”,因為他曾聲稱如果有需要,自己願意站在直升機上撒錢救經濟。他的量化寬鬆政策,堪稱貨幣政策史上的大手筆,力挽全球金融體制於狂瀾而不倒。不過接下來,伯南克必須重上直升機,將撒下去的錢撈上來。
筆者認為,央行在流動性回籠問題上很可能一拖再拖,直至通貨膨脹之火燒到家門口。屆時,貨幣政策也許需要作出急轉彎,在短短的時間內大幅加息(包括利率水準正常化部分加上抵消通脹的加息部分)。銀根驟緊,資金成本大增,勢必給經濟帶來衝擊,甚至不排除觸發經濟出現二次探底。
由於央行政策失誤而導致新的經濟下行,目前看來並非必然,但是央行必須要在適當的時機、適度地做出由“放”到“收”的政策切換,火候的拿捏至關重要。
在經濟衰退和通貨膨脹的兩面懸崖之間。央行開著一部跑車飛馳著,沒有地圖,沒有經驗,也沒有第二次機會。

瑞士經濟戰爭 打得辛苦

2009-06-30 工商時報
瑞士私人銀行主管表示,自從瑞士的秘密帳戶成為眾矢之的,瑞士等於跟全世界爆發一場經濟戰爭。
瑞士私人銀行Mirabaud的執行合夥人米拉鮑德(Yves Mirabaud)向金融時報表示,在美國和英國避稅是最容易不過的事。「在美國想要避稅再簡單不過。看看德拉瓦州的公司或是千島群島的信託就知道了。」
米拉波德形容瑞士是遭到大國的圍攻:「這已經超過在對抗避稅天堂方範圍了。瑞士是個小國,並不強大。」
報導表示,以美國和德國為首的國家今年稍早強迫瑞士同意放寬嚴格的銀行保密法之後,瑞士私人銀行就面臨強大壓力。瑞銀(UBS)的問題則使情況雪上加霜,這家全球最大財管銀行目前正與美國當局就協助避稅的指控在打官司。
瑞士私人銀行和政界都很堅持不跟外國自動交換訊息,亦即讓外國自行追查客戶姓名。米拉波德表示,「隱私對瑞士相當重要。自動交換訊息不利於一切。」
他說:「我們明白我們正在打一場經濟戰爭,我們有自己的武器。」米拉波德表示,人員素質以及瑞士政治穩定等因素意味著瑞士仍將吸引潛在的私人銀行客戶。
瑞士與美國上周就修訂雙邊租稅協定達成協議,目前有待瑞士國會審議。自今年3月同意提高銀行透明度以來,瑞士已經和6個國家簽署雙邊租稅協定私人銀行。

越南股市亞洲No.1

2009-07-01
亞洲區新興市場第二季表現亮麗,當中越南股市期內急升59.7%,為第二季亞洲區表現最佳股市,隨着越南國企私有化及重啟新股上市,投資者更預期當地股市會轉趨熾熱。
重啟IPO 麥博士唱好
越南股市第二季升幅不僅為亞洲區最佳,全球排名更僅次於烏克蘭股市,有「新興市場之父」之稱的鄧普頓資產管理總裁兼執行董事麥博士表示,當地重啟新股上市,有助提升市場的流動性及市場的整體表現。
總市值千二億 遜雅虎
○八年發生金融海嘯時,越南股市曾因當地貨幣下滑及外貿前景不明朗而急挫66%,但股市顯著回落吸引包括鄧普頓在內外資基金注目,目前在越南股市掛牌的161家公司,合計總市值只有160億美元(約1,248億港元),即越南股市的總市值,較美國雅虎一家公司為低。
繼之前越南保險(Bao Viet Insurance)後,越南外貿商業銀行(Vietcombank)昨日正式掛牌,越南的工貿銀行(VBIT)則於本月十六日上市,配合越南國企私有化而啟動的新股上市,估計會令越南股市市值最少增24.5億美元,連「末日博士」麥嘉華也認為,金融海嘯後,包括越南在內新興市場的經濟前景肯定較已發展經濟體為佳,又指美股不便宜,應吸納亞股。
有在越南工作的資產管理界人士則警告,越南股市反彈過急,全球經濟疲弱對出口帶來的負面影響也不容忽視。事實上,惠譽將越南長期本幣發行人違約評級,由「BB」調低至「BB-」,因越南財政狀況逐漸惡化。

澳洲鐵礦石巨頭力拓與日本新日鐵達成2009年度鐵礦石談判

年度合約價調降對礦業公司獲利的影響
根據美林證券預估,即使合約價下調33-44%,主要鐵礦石生產商的毛利仍有60-65%,一部份是受惠於生產成本在過去2季下降約20%,可以抵銷合約價下修的影響;至於降價對獲利的影響,以力拓與必和必拓為例,其鐵礦石部份分別佔其總獲利的55%及35%,預估2009/2010的獲利,力拓皆僅下調7%,必和必拓對鐵礦石依賴較低,僅分別下調1%及4%。由此可見,即使面臨鐵礦石合約價大幅修正,全球主要的生產商仍能維持很高的獲利,面對即將出爐的中國與三大生產商的談判結果,無論是比照力拓的降幅或是爭取到更大空間,對三大鐵礦石生產商的獲利影響應有限。(Source: Merrill Lynch,2009年5月28日)
貝萊德世界礦業基金如何受惠
貝萊德世界礦業基金投資以多元金屬公司為主,截至2009年5月底,貝萊德世界礦業基金前十大持股中,巴西淡水河谷(Vale)、力拓(Rio Tinto)及必和必拓(BHP Billiton)為全球前3大生產商,受惠於鐵礦石的佈局,預期將可望帶動礦業公司的獲利成長。

力拓警告:中國鋼企須買現貨

2009-07-01 工商時報 【康彰榮/綜合報導】
鋼鐵企業與國際礦商的鐵礦砂長期合約昨(30)日到期,但由於中國堅持新年度鐵礦砂價格應降40-45%,雙方談判仍僵持中。力拓警告中國客戶,如果談判未果,今日起礦商將以現貨價格銷售鐵礦砂。
國際鐵礦砂現貨價格近期不斷飆漲,已達近4個月最高水準,目前每噸為78美元至81.50美元,高於國際礦商與日、韓、台等地鋼鐵製造商達成議定的基準價75美元。這意味著中國鋼企將面臨更高的鐵礦砂成本。
英國「金融時報」報導,前(29)日晚上,巴西淡水河谷、力拓、必和必拓等國際三大礦業巨頭與中國鋼鐵製造商展開緊張的鐵礦砂談判。三大礦商稍早已與日本、南韓、台灣和歐洲達成協議,從今年4月起將鐵礦砂年度基準價下調28至33%。
不過,中方談判代表和中國鋼鐵工業協會拒絕接受上述降幅,仍堅持要求價格削減40%至45%。
由於中國和礦商去年簽訂的長期合約即將到期,力拓警告中國客戶,今日起礦商僅能以現貨價格銷售鐵礦砂。
截至昨晚截稿時,談判僵局仍未突破。「上海證券報」昨引述中鋼協負責人的話指出,中方的鐵礦砂談判將持續下去,且對中小鋼廠與供應商私簽長期協議也會採取措施。
報導指出,鐵礦砂長期協議合同條款規定,6月30日後供需雙方仍未達成價格協議,雙方將不再履約,實際按現貨供應,而這種情況過去從未發生過。由於中鋼協堅持40%以上降幅,目前全球主要產鋼國僅有中國還在堅持談判。
北京梅塔科諮詢總裁許中波表示,昨日的談判「不會有任何協議,因為中方並不著急」。然而,隨著鐵礦砂現貨價格的上漲,中鋼協討價還價的空間逐漸縮小。
一些市場交易員認為,現在中鋼協應該接受33%的降價幅度,因為現貨價格上漲後,三大礦業巨頭可能提出更苛刻的談判條件,縮減降價幅度。

蔡明賢 靠細節甩開對手

2009-06-28 工商時報
從台灣的IT製造業轉戰大陸的IT流通業,藍天電腦旗下的百腦匯不僅做到了,更在登陸短短11年內,建立起大陸IT賣場龍頭的地位。百腦匯總裁蔡明賢得意地說,如今,很多大陸消費者買IT產品,最先想到的不是買哪個品牌的產品,而是選擇先去百腦匯。
一家大陸專業機構的市場調查顯示,有超過40%消費者購買IT產品時,最先想到的商場就是百腦匯。「在大陸,消費者不會說要買某某品牌的電腦,而是說要去百腦匯買電腦!」百腦匯總裁蔡明賢得意地說。從11年前的門外漢,到現在的市場第一品牌,掌舵人蔡明賢眉宇之間充滿著無比的自信與豪氣。
11年一步一腳印 累積實力
2009年4月10日,百腦匯北京旗艦店在CBD(中央商務區)以100%的出租率風光開幕,在科技重鎮中關村之外,百腦匯成功地在各國使館與外商雲集的朝陽區建立北京第二個IT商圈。蔡明賢此刻審度著北京未來IT賣場的生態,立下「西有中關村,東有百腦匯」的豪志。而支撐蔡明賢強烈企圖心的,正是百腦匯過去11年「一步一腳印」所累積下來的實力。
在北京旗艦店開幕之後,百腦匯今年7月還要在上海開設第三館,同時將觸角伸進江蘇常州和山東青島。長期目標則準備在大陸35個中大型城市均有分店。
蔡明賢是百腦匯母公司、藍天集團董事長許崑泰在臺北工專(今臺北科技大學)求學時期的同學。1990年代後期,許崑泰偕蔡明賢前往大陸尋找藍天的設廠地點,求學時期經常出入學校旁光華商場的蔡明賢,發現大陸的IT賣場才在起步階段,未來一定大有發展空間,當下決定由許崑泰找地開店,蔡明賢負責招商、管理,百腦匯於是誕生。
就在這樣的機緣下,只有「光華商場經驗」的蔡明賢,一路把百腦匯經營成大陸人最愛去的IT賣場。
百腦匯1998年在上海徐匯區美羅城成立首家IT賣場,至今僅在11個城市開設16家分店,相較大陸其他連鎖服務業動輒開設數百家、上千家分店的規模,百腦匯的擴展速度可說是相對緩慢。
百腦匯的致勝不二法門,應歸功於精準的展店策略和不斷自我提升的經營理念,身為總裁的蔡明賢,正是這些決策的靈魂人物。
蔡明賢說,剛開始他對經營IT商場也不熟,但他腦海浮現的是,IT商場既是服務業,就應該以服務為導向。於是他將百腦匯定位為「價廉又物美,服務百分百」。
每年改善5% 服務極致化
他說,「談到商場,就應該想到專業」,而專業的部分是可以不斷進步的,因此,他要求同仁「每年有5%的改善空間」,希望將服務做到極致化,「要做就做最好的」。
由於百腦匯走大型IT賣場路線,店內通常有5、600家以上的商家。蔡明賢謙虛地說,500家商家就等於有500位老闆,他們各自有自己的專長,如筆記型電腦、數位相機、手機等,百腦匯作為商場經營者,他也不斷要求同事必須在IT領域上不斷充實自己的專業素養。
蔡明賢口中常掛著「retail is detail」(零售就是細節管理),對於賣場內的各個環節,蔡明賢都觀察入微,希望百腦匯的形象一步一步做得更好。
例如,近年來,他要求各分店撥出樓層成立美食廣場,外人看來似乎提供給店內的消費者就近用餐,但蔡明賢最大的考量,其實是希望賣場內的商家都能集中此地用餐,避免出現店員在店內一邊用餐一邊招呼客人的不雅畫面。蔡明賢也推動百腦匯店內的商家店員服裝一致,除了使百腦匯看來更有制度外,最重要的是讓消費者在最快的時間內找到可供諮詢服務的人。
蔡明賢說,「經營商場沒有花招,誠信最重要,消費者一有抱怨,就要馬上改。」他堅信,商場做不好,都是因自己的問題,因此最大的競爭對手就是自己。
而在員工培訓的問題,蔡明賢也有自己的一套看法。在大陸台商逐漸減少台籍幹部並力推「幹部晉用本土化」之際,百腦匯卻逆勢而為,仍持續從台灣招兵買馬,為未來擴展新店儲備人才。
百腦匯現有台籍幹部100多人,除了上海總部外,大陸16家分店的店總經理和財務長,幾乎清一色都由台幹擔任,稱得上是「血統純正」的台資企業。這些台幹多數來自台灣科技業的菁英。如廈門店總經理王育智原在華碩加拿大分公司任職,因為看好大陸未來發展前景,2007年前加入百腦匯,先在廣州店當副總,今年2月便升任廈門店店總。
知人善任 沒有老闆架子
在百腦匯的台籍幹部眼中,蔡明賢是位知人善任、EQ高且心思細膩的好長官,特別是對於新進的幹部,蔡明賢更會給予最大的精神和行動支援,讓新同事在最短的時間內融入百腦匯的大家庭。
接近蔡明賢的一名百腦匯上海總部幹部說,相較於許多大陸台商動輒罵部屬、員工,Simon(蔡明賢英文名)是個非常尊重員工的總裁,不管對台幹或是大陸籍員工,蔡明賢絲毫沒有老闆架子,即使要求部屬做一些分內工作,「請」、「謝謝」都會掛在嘴邊。
這名幹部透露,作為大陸IT賣場的龍頭,其實百腦匯的員工在業界非常搶手,經常有對手出重金挖角,但大多數人都選擇留下來,一大主因就是因為蔡明賢的個人魅力,大家都願意在他的麾下做事。
從一些細節處可以看出蔡明賢的親和力。去年北京奧運聖火傳遞,蔡明賢獲選為上海站的火炬手,當傳遞完成後,員工紛紛希望跟手持火炬的蔡明賢合照,蔡明賢不僅大方答應,還拜託員工在「祥雲」火炬上簽名,事後則將這把火炬帶回台灣家裡珍藏。
而蔡明賢紓解壓力的方式,是他唯一喜好的高爾夫球。在工作之餘,蔡明賢經常會找以前在政大企業家班的同學和科技業友人打球,政大教授司徒達賢就是他的球友之一。據說蔡有70多桿超業餘的水準。
房地產不是百腦匯的驕傲
有什麼台商能在上海徐匯和浦東商圈、廣州天河商圈、北京CBD朝外大街和成都磨子橋這些黃金商圈擁有超大型IT賣場?答案是,百腦匯。
更令人垂涎的是,這些寸土寸金的賣場大多是百腦匯自有產權。
一位深耕上海多年的台商認為,百腦匯的經營模式,可說是「以建立通路的方式,經營房地產」,並成功地匯集人流、物流、金流和資訊流。持有類似想法的人不在少數,但這在百腦匯總裁蔡明賢聽來,卻顯得格外刺耳。他一再強調,百腦匯經營的是通路品牌,其擁有的房地產價值,只是為了讓百腦匯擁有更強力的後盾。
百腦匯在展店策略上,給外界最大印象就是自地自建和「1+N」模式。從1998年以來,百腦匯董事長許昆泰組成一支專業評估團隊,在各大城市中尋找最合適的開店地點,條件包括直轄市和省會城市的重要商圈、IT賣場集中區、鄰近大學院校等,確定地點後再購地自建。
「1+N」模式則是各城市建立旗艦店後,在周邊輻射地區開設3家左右商場。目前百腦匯規劃在35個主要城市設點,「1+N」模式推展後,將有百餘家分店。
百腦匯找地並非一帆風順,都會區精華地段的建地原本就稀少,地主還可能是一些重要機關用地,這時正好展現百腦匯團隊的公關能力。以哈爾濱分店為例,百腦匯董事長許崑泰中意的地點,剛好是哈爾濱工業大學的校地,雙方經長期磋商後才定案。
百腦匯的經營層原本盤算以自地自建的方式,可避免租約的束縛和租金上漲的風險,但這幾年,大陸主要城市的房地產因經濟快速發展而水漲船高,而百腦匯商場的所處位置,又正好都位於最昂貴的都會區精華地段,「無心插柳柳成蔭」,百腦匯的公司資產也因此大大增值,也讓投資界將其貼上「資產概念股」的標籤。
談吐溫文儒雅的蔡明賢,一聽到外界將百腦匯冠上「地產概念」,語氣略顯激動起來。據瞭解,蔡明賢的業界友人和就讀政大企業家班的同學,都曾與蔡明賢就百腦匯的屬性問題進行辯論,但都遭蔡明賢極力澄清,希望擺脫這個外界的刻版印象。
蔡明賢強調,「房地產增值固然是一件好事」,但百腦匯從成立以來,就是全力打造其在IT商場的品牌價值,百腦匯也下了很多功夫提升經營績效和服務品質,為的就是提升百腦匯的品牌形象,大陸消費者喜歡到百腦匯,也是看上百腦匯的品牌。
最讓蔡明賢感到驕傲的,並不是百腦匯擁有多少房地產,而是百腦匯獲選為消費者心中的IT賣場第一品牌,及在大陸馳名商標中,百腦匯是唯一獲選的IT商場。
蔡明賢說,百腦匯選擇自地自建,是為給消費者和商家的承諾,展現百腦匯在當地生根、永續經營的決心,不像多數商場以承租方式經營,租約到期隨時可能遷走,這對店家還是消費者來說,都是不負責任的作法。
「商場用租的,真的很麻煩」,蔡明賢說。但隨大陸商圈土地越來越難取得,百腦匯過去堅持的「自地自建」也開始有所妥協。蔡明賢透露,未來若有適當地點,且條件符合百腦匯需求,將不排斥用租的,但「自地自建」仍是優先考量。

瑞士私人銀行家:瑞士“陷入一場經濟戰”

英國《金融時報》理查•米爾恩(Richard Milne)倫敦報導 2009-06-29
日內瓦一位主要私人銀行家表示,隨著對瑞士銀行保密制度的打擊,“一場經濟戰”已經在瑞士與世界其他國家和地區之間爆發。
Mirabaud管理合夥人伊夫•米拉博(Yves Mirabaud)告訴英國《金融時報》,儘管瑞士保密法已經放鬆,但在美國和英國避稅仍然很容易。
米拉博在罕有的公開評論中表示:“銀行業人士和民眾都有一個感覺……我們已經陷入了一場經濟戰爭。再也沒有什麼比在美國避稅更容易了。看看特拉華州的公司,或者海峽群島(Channel Islands)的信託。”
米拉博急切地想把瑞士描述成更大競爭對手所選中的目標:“這不只是打擊避稅天堂那麼簡單。瑞士是一個小國。影響力不大。”
由於以美德為首的國家今年迫使瑞士放鬆了其著名的銀行保密法,瑞士私人銀行面臨巨大的壓力。
全球最大財富管理銀行瑞銀(UBS)的困境,致使這種局面進一步惡化。由於涉嫌幫助避稅,瑞銀捲入了一場與美國政府的法律爭端。
米拉博表示,打擊銀行保密制度目前尚未影響到銀行的業務,但以後可能會產生影響。
瑞士私人銀行和政府官員堅定地表示,不會允許外國進行試圖找出客戶名字的“摸底調查”——即所謂的自動資訊交換。但目前尚不清楚,需要有多少證據證明可能存在避稅行為,才能披露客戶詳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