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7月23日 星期四

央行在製造通脹危機

(2009-06-30) 陶冬
訓練有素的消防員,進入火場後的第一件事是確定逃生出口,然後才是搜尋拯救物件。面對突如其來的金融海嘯,救火的各國央行毅然了調整貨幣政策,大開水喉,用流動性撲滅信貸恐慌之火。不過迄今為止,它們都還沒有真正想過退出機制。
美聯儲的量化寬鬆政策,拯救了金融業,避免了全球金融體系的全面崩潰,商業利率隨之大幅回落(甚至創出新低),為經濟走出衰退創造了必要的條件。如今,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機勢頭已過,經濟資料中也冒出了不少“春芽”。不過此時,央行卻為如何退出大感躊躇。流動性必須回籠,利率水準必須正常化,這個大原則十分清晰,但是步驟和細節卻充滿著困難。
世界經濟面臨著前所未有的低利率,前所未有的流動性。如何將貨幣環境正常化,沒有歷史經驗可資借鑒,也沒有理論可供參考。更重要的是,政壇人士根本沒有回籠流動性的願望,政治家們所關注的是就業、消費和選民意志,在擴張性政策的回收問題上,紛紛抱著“甯遲勿早”的心態。聯儲六月會議之後的聲明,反映著這個思路;歐洲央行首次使用量化寬鬆政策,反映著這個思路;英國、日本和中國央行的最新言論,也反映著這個思路。
其實,貨幣環境正常化的主動權,並不握在央行手中。各國的財政政策和巨額的財政赤字已經挾持了貨幣政策。西方發達國家的借貸速度,在過去200年歷史中(戰爭時期除外)是從未見到過的。G7國家的國債總規模在2007年時占GDP的78%,至2014年則預計升到114%。世界銀行將國債/GDP比率的警戒線設在70%。
國家拼命發債,導致國債市場供需失衡;國債利率上揚,帶動房貸利率等商業利率回升。央行的量化寬鬆政策,對商業利率的抑制效用已經開始減退,但是這樣不僅影響經濟復蘇的速度,甚至可能將經濟拉入更深的衰退。
央行必須為政府的財政政策保駕,必須要維持經濟的復蘇勢頭,於是量化寬鬆必須繼續,央行債券、釋出流動性的行動不僅不能放緩,必要時還必須加碼。
近來各國的國債收益率紛紛上揚。上升中的通貨膨脹預期、改善了的風險意識,加快了資金流出國債這個避險天堂的速度。市場已經開始調整對經濟增長的預期,利率水準正常化的過程已然展開。但是利率上揚,不利於國家發債,央行不僅不促成市場自發的利率正常化,反過頭來竭力加以制止。
央行拒絕早日回籠流動性,無疑有利於經濟的改善,但是這也為下一輪通貨膨脹埋下了危機的種子。從目前的失業和產能過剩情況看,實體經濟離通貨膨脹還有一段距離,這恰恰為央行按兵不動提供了依據。然而,超低的資金成本和氾濫的流動性,必然會帶來猛烈的資產價格通脹,而此早晚會蔓延到實體經濟。
此次量化寬鬆政策的出臺,也標誌著已經維持了二十多年的貨幣政策的紀律性遭到顛覆,中央銀行與政府財政之間的防火牆蕩然無存,貨幣當局現在赤裸裸地聽命于行政當局,為拯救經濟不惜置自身的第一職責(維持幣值穩定)於不顧。央行信用的喪失,輕者推高市場的風險溢價,降低經濟效率,重者則可能釀造出新的危機。
伯南克外號為“直升機”,因為他曾聲稱如果有需要,自己願意站在直升機上撒錢救經濟。他的量化寬鬆政策,堪稱貨幣政策史上的大手筆,力挽全球金融體制於狂瀾而不倒。不過接下來,伯南克必須重上直升機,將撒下去的錢撈上來。
筆者認為,央行在流動性回籠問題上很可能一拖再拖,直至通貨膨脹之火燒到家門口。屆時,貨幣政策也許需要作出急轉彎,在短短的時間內大幅加息(包括利率水準正常化部分加上抵消通脹的加息部分)。銀根驟緊,資金成本大增,勢必給經濟帶來衝擊,甚至不排除觸發經濟出現二次探底。
由於央行政策失誤而導致新的經濟下行,目前看來並非必然,但是央行必須要在適當的時機、適度地做出由“放”到“收”的政策切換,火候的拿捏至關重要。
在經濟衰退和通貨膨脹的兩面懸崖之間。央行開著一部跑車飛馳著,沒有地圖,沒有經驗,也沒有第二次機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