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2月31日 星期一

32件捐地避稅案 國稅局全勝

工商時報2007.12.29
對民眾以買賣公設地規避贈與稅案件,截至目前為止行政法院判決,一面倒支持國稅局。南區國稅局長邱政茂說,截止九十六年十一月底為止,三十二件行政法院確定案件,都認定前述手法「表面合法」,卻有違實質課稅原則,判南區國稅局勝訴。
由於依照遺產及贈與稅法的規定,無償贈與他人必須依規繳納相當比率的贈與稅,但部分民眾利用都市計畫法當中免稅規定,贈與公共設施保留地給配偶或者子女,再以現金高價買回或以建地與之交換,以為「依法」不用繳稅。
都市計畫法第五十條之一規定,公共設施保留地因繼承或因配偶、直系血親間贈與移轉者,免徵遺產稅或贈與稅。
邱政茂說,前述行為的經濟實質與直接贈與現金、建地等應稅財產,並沒有不同,經財政部於九十二年發布解釋令,清查該轄區內案件之後,發現應核課贈與稅總共二三二件,稅額逾五.二億元。
然而,卻有民眾不服,提起行政救濟,主張依照前述法規贈與公設地,甚至還取得稅捐稽徵機關發的免稅證明,結果竟然還被追課徵贈與稅,不能接受。
最後打到行政法院,以南區國稅局為例,八件在高等行政法院、二十四件在最高行政法院,國稅局都勝訴。邱政茂說,由此可見,以公共設施保留地為工具規避贈與稅,經該局課稅案件,已獲行政法院支持。
南區國稅局官員說,納稅義務人勿輕信他人以「不合常理」的方式,規避稅捐。邱政茂說,公共設施保留地的買賣、交換、贈與以及分割行為,在經濟上的目的就是無償移轉具經濟價值的財產,屬於應課徵贈與稅的行為,當事人若利用法律形式外觀掩飾贈與行為,終將被查獲且補徵稅款。

用途寫「存款」 別寫「投資」

聯合報2007.12.28
大型銀行國外部主管指出,所謂海外投資總歸戶,意指個人在海外投資資金,只要是經過國內銀行或投信公司等金融機構匯款出去,且用途是投資海外基金、國外股票或股權相關產品,金融機構每筆都要回報給主管機關。
銀行業透露,其實民眾若要規避「海外投資總歸戶」,在銀行申請匯出資金到國外時,用途填寫「存款」,不要寫「投資」;在確定錢匯出去後,再去電外國銀行,表示這筆錢將用做某種投資。
另外,民眾親自出國到國外的外商銀行開戶、做投資,只要不是經過匯款管道,就不易被央行查到。銀行主管表示,有錢人的「管道」很多,有些人會找人頭匯款,或拿出老辦法,透過銀樓等「地下」金融方式匯出,還是有辦法逃掉央行的監控。
不過,海外投資總歸戶後,也不是每個人都有機會被挖出海外資產來課稅。遠東銀行財稅顧問戴素雲指出,最低稅負制是針對「富人」課稅,要把所有相關所得加總再減去稅額600萬元門檻,因此會影響到的高資產族,其可運用資金最起碼要在新台幣600萬元以上。

怕資產曝光 富人錢匯海外

聯合報2007.12.28
明年元旦起,中央銀行將開始實施個人「海外投資總歸戶」制度,民眾投資海外基金、股票等各項產品金額及匯款紀錄,銀行及投信公司都將回報中央銀行,等於個人境外投資收益全被掌控。
最近許多有錢人擔心未來資產曝光,趕在歲末年終把錢匯出去,免得以後錢進海外「全都露」。
財政部最快將於後年對民眾的海外所得課徵「最低稅負制」,稅率20%。央行為掌握民眾資金匯出狀況,從明年1月起,民眾投資國外有價證券須總歸戶,辦理這些投資業務的金融機構,必須提報投資人的申購、贖回金額,結匯日期,以及投資人身分(個人、廠商、外僑或團體)等相關資料。
新規定上路後,國人投資海外將難以隱藏,因此不少會計師最近都接到不少客戶的電話,希望做好財務規劃。
資誠會計師事務所會計師余仁弘說,由於明年開始每一筆錢匯出都得申報,加上美元幣值最近偏低,不少客戶都趕著把錢匯出去,除希望賺匯差,也避免明年的資金流向都被政府掌握。
他說,以往政府對於資金匯出都是「抓大的」,單筆匯出金額若未逾20萬、30萬美元,通常不會被釘上;但明年開始實施總歸戶制,「凡走過必留下痕跡」,客戶紛紛詢問因應之道。
安侯建業會計師事務所會計師許志文建議,總歸戶制上路後,相關投資資料最好都準備妥善,因為只要短漏報被查到,稅金都是連補帶罰,十分都划不來。但投資有賺有賠,如果投資失利,還可以列報財產交易損失,所以資料保存得好最重要。
會計師張芷則說,有投資需求的人還是會匯出,如果有人想隱瞞,會不會間接鼓勵造成地下金融,也值得注意。
金融業者說,目前民眾投資國外有價證券的主要管道,包括由信託業辦理金錢信託資金投資國外有價證券、證券商複委託買賣國外有價證券,以及保險業的投資型保單連結國外有價證券等。

2007年12月26日 星期三

想賺債券利息 小心賠淨值

2007/12/25 聯合報
銀行理專最近推薦賴媽媽買一檔債券基金,每月配息,一向喜歡「現金落袋」賴媽媽,聽了相當心動,不過理財專家也提醒,債券基金配出來的利息,是從基金總資產裡拿出來的,小心賺了利息,卻賠了淨值!
基金業者觀察,不少台灣投資人相當青睞有配息的投資商品,這類投資人多半感覺只要定期有現金流入,就等於保本、穩賺不賠,因此很多高配息率的高收益債基金,在國內銀行通路端賣得嚇嚇叫,每個月都穩居銷售排行榜前十大之列。
但債券基金的總報酬來自兩塊:債券資本利得(也就是債券在交易市場中因價格漲跌所造成的盈虧),加上利息收入(來自於債券的票面利率),沒有配息的債券基金,利息收入會直接轉入基金總資產中。
配息的債券基金分為月配、季配和年配三種,和銀行存款不同的是,存款利息是由銀行另外配發,利息發放時存款者的本金不會減少;但債券基金的利息是從基金總資產扣除,因此配息時基金淨值會往下掉,等於把侵蝕基金「老本」。
不過若是一檔投資組合不錯的配息債券基金,靠著之後資本利得的上揚,還是可以彌補投資人因淨值下跌所造成的損失。
投資專家還提醒,不少強調高配息率的高收益債,其實就是一般俗稱的「垃圾債券」,債券本身的淨值波動度較大,這類投資產品雖然提供高利息收入,但相對來說,投資人也需要承擔資本報酬下降的風險。
因此,投資人在申購債券基金時,除了要看配息收益率外,也要看淨值收益率,兩者需要維持平衡,才算是一檔優質的債券基金。

台商避稅 先搞懂課稅主體

【經濟日報2007.12.26
台資財務長最近常被大陸新的企業所得稅中的居民企業、實際營運機構等定義搞得暈頭轉向,擔心設立在香港等其他國家的第三地公司,突然被大陸國稅單位認定為課稅對象。實際上,掌握兩岸三地企所稅對課稅主體的定義,就能趨吉避凶。
資誠會計師事務所稅務暨法律服務部營運長吳德豐說,兩岸三地對課稅主體採取不同認定方式,台灣純以「企業註冊地」認定,境外公司都不在台灣稅務部門的課稅範圍內。香港採取「實質營運機構」加上「所得來源屬地」兩種認定,比如在香港註冊公司若實際營運機構在境外,香港政府不會予以課稅;相反地,境外公司所得來自香港,仍必須向香港繳稅。
吳德豐說,大陸企所稅實施條例新增的規定,就是確立大陸企所稅以「企業註冊地」加上「實質管理機構」兩大原則認定課稅企業主體。即使企業註冊地在境外,但實質管理機構在大陸,也是大陸要徵收企所稅的對象。實施條例規定,實際管理機構是對企業的生產經營、人員、帳務、財產等進行全面管理和控制。
他舉例,若台資企業在香港註冊設立公司,實際營運卻是在大陸,香港特區政府不會要求此香港公司繳納企所稅,但此香港公司卻會被大陸追討企所稅。
昆山漢邦企管顧問公司總經理李仁祥指出,部分台資企業為了業務操作方便,大陸工廠會代其簽定合同,從事儲存或交付貨物等業務,台灣總部可能被大陸稅務部門認定為「實質管理機構」在大陸,必須繳納25%企所稅。
李仁祥說,雖然大陸國稅部門在實務上很難認定境外公司人員是否在大陸實際營運,台資企業必須要有風險意識。比如把台灣公司業務接單人員安排在大陸境外地區;海外控股公司召開董事會等公司營運活動,最好安排在大陸境外,董事人員可選擇少去大陸出差代表,召開董事會時,要記得回填日期,選擇董監事成員都不在大陸時間點。

液晶電視登頂數字電視市場

2007年12月24日
由於液晶電視已在方興未艾的數字電視市場上明顯處於領先地位﹐電子設備生產廠家都在重新調整自己的戰略﹐以便抓住這一難得的發展機會。
日本電子產品巨頭東芝公司(Toshiba Corp.)上週五表示﹐已同夏普公司(Sharp Corp.)達成協議﹐向後者採購液晶面板用以生產自己的平板電視﹐從而將其電視業務重心集中於液晶電視領域。東芝公司還同時生產電漿和背投電視﹐不過它在這兩條戰線上已經有所收縮。
隨著陰極射線電視時代的落幕﹐在過去幾年中﹐液晶、電漿及背投電視的支持者們打做一團﹐都想爭奪市場的主導地位。從前人們認為由於成本和技術難度所限﹐液晶技術最適合用來製造30寸以下的小型電視。而電漿電視比較適合生產尺寸較大的電視。不過﹐得益於技術的進步以及產量的提高﹐液晶電視不僅尺寸有所加大而且價格明顯下降。目前已有40至50英寸的液晶電視投放市場﹐同時其價格也已大幅下滑。分析師估算在過去一年中液晶電視價格下降了25%至30%﹐預計明年將進一步下滑20%。
總部設在得克薩斯州的調查公司DisplaySearch預計﹐2011年時液晶電視的發貨量將達到1.484億台﹐較今年增長近一倍。DisplaySearch預計明年液晶電視的發貨量將較今年增長30%﹐至9,800萬台﹐佔電視銷售的一半以上。相比之下﹐雖然電漿電視的發貨量也有所增加﹐但預計此類電視明年的發貨量將不到1,400萬台。
當前的趨勢迫使相關企業重新考慮他們的策略。船井電機(Funai Electric Co.)今年已經不再生產電漿電視﹐先鋒公司(Pioneer Corp.)則在和夏普公司簽訂採購液晶面板的協議後於10月份擱置了一份興建新的電漿電視工廠的計劃。甚至連一度將寶押在電漿電視機的松下電器產業公司(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也開始擴充其液晶電視生產陣容。就在幾天前﹐知情人士透露松下電器正聯手佳能(Canon Inc.)進行談判﹐欲將日立公司(Hitachi Ltd.)液晶電視子公司的部分股權納入囊中。
與此同時﹐剛剛與東芝敲定協議的夏普公司表示﹐它將向東芝採購更多用於生產液晶電視的圖像處理晶片。
國際數據公司(IDC)的電視市場分析師Eric Haruki表示﹐這些大的供應商正在努力保證自己能從其他大廠家獲得可靠的供貨﹐預計將有更多這樣的結盟或合資企業浮出水面。
在激烈的競爭面前﹐背投電視的處境最令人擔心﹔特別是電漿電視大幅降價、搶佔市場的策略讓它的日子變得尤其艱難。例如索尼公司就將其上半財政年度(4月1日至9月30日)電視業務的不佳表現歸罪於背投電視機銷售的大幅縮水。
預計2008年對於液晶電視廠家來說又將是個好年頭。放眼全球市場﹐在明年奧運會開幕之前來自中國市場的銷售有望出現增長﹐而美國人將家中平板電視升級為更大尺寸的勢頭還將持續下去。部分歐洲國家將要開始停止發送模擬電視信號﹐這意味著或有更多的用戶將決定購買數字電視來實現更好的數字電視收視效果。模擬信號電視在不配置機頂盒的情況下將無法接收數字信號。
電視生產廠家已經在改進液晶顯像技術﹐以期生產出成像效果更好﹐且更加纖細、輕薄、節能的電視。預計明年1月初在拉斯維加斯舉行的消費電子產品展示會上﹐新一代超薄電視將成為亮點之一。屆時索尼公司可能會推出全球第一台基於有機發光二極管技術的電視﹐這種電視將以有機化學物質作為光源。夏普公司則有可能將其正在開發的樣機推向前台──一台僅有1英寸厚的52英寸液晶電視。
YUKARI IWATANI KANE

投資法拍屋營利 一月一日徵營業稅

工商時報2007.12.25
標購法拍屋經整修賣出獲利,明年一月一日起,將課營業稅,宣告以往相關買賣僅課綜合所得稅的租稅假期,正式結束。北市國稅局官員說,去年底財政部發布課稅解釋令,給予一年的時間緩衝,「買賣法拍屋業者或者個人,應該已作好準備」。
同時,財政部和各地國稅局已共同訂定標準,個人一年內出售房屋超過六棟者,就會被納入查稅警示系統,調查買賣房屋資金流程與頻率,決定是否課徵五%營業稅,若年度有獲利,還會被課徵二五%營所稅。
根據統計,去年全國法拍屋拍定總額約一千四百億元。以往許多從事法拍屋買賣的業者,都以個人名義或者人頭進行交易,每年僅被歸入財產交易所得中,申報綜合所得稅,即使按四○%最高邊際稅率繳稅,減除必要費用之後,仍然比繳營業或者營所稅划算。
資深會計師說,所得稅法第九條中的「經常性買賣財產」,以往因為定義不清,也曾有納稅義務人主張每年依規繳綜所稅,怎麼又被稅局課營業或者營所稅,打起行政訴訟。為了避免日後不斷爭議,財政部在去年底正式發布解釋令,明確規範此類買賣房屋營利行為,須繳納營業稅,同時給予一年緩衝,今年底將到期。
財產交易所得及損失,是指納稅義務人並非為「經常買進、賣出」營利活動持有的各種財產,因買賣或交換發生的增益或損失。
國稅局官員說,明年一月開始,個人買賣二手房屋,只要有固定營業場所「或」具備營業牌號,即屬以營利為目的營利事業,屬於營業稅法規定的營業人,應辦理營業登記,課徵營業稅。
同時,若個人或業者經稅捐機關查獲,僱用銷售人員經營房屋銷售事項,也將被納入課稅對象。國稅局官員說,未來將會派員實地調查,例如外牆有招牌、廣告等,都算具備營業牌號,依解釋令內容,要求該公司或業者辦理營業登記,依規繳稅。
財政部官員進一步舉例,如果以個人名義買進一棟八百萬房屋,花五十萬元裝修之後以一千萬元賣出,依解釋令內容規定,將以一千萬元乘以百分之五課營業稅,但如果房屋前手為非自然人,以及裝修費用領有發票,則可減掉進項稅額,此案例中實際應納營業稅額為七.五萬元。

廉價食品時代 宣告結束

工商時報2007.12.25
近來台灣的家庭主婦一上菜市場就抱怨,肉魚蛋奶、五穀、蔬菜、水果什麼都漲,日子要怎麼過下去。其實,不只是台灣,全世界的食品價格都呈現大漲的趨勢,這是農產品價格上漲推升食品漲價的「農業通膨」(agflation)發威的結果。
導致農業通膨高漲有兩大原因,一是中國與印度等新興國家富裕後,飲食習慣改變,肉類消費量大增,二是為了對抗全球暖化及高油價,乙醇等潔淨的生質能源大為風行,能源作物搶佔了愈來愈多農地。這股趨勢在可預見的未來都不太可能改變,這也宣告著廉價食品的時代已經結束,貧窮國家或貧窮家庭恐將面臨吃不起而至食不裹腹的悲慘境遇。
現今全球穀物價格大漲,各色人種的主食,包括小麥、玉米和稻米,都已漲到幾十年來的高峰。英國「經濟學人」雜誌所編列的食品價格指數,目前已處於一八四五年以來的最高水準,單是二○○六年便大漲了三分之一。
往年只有在歉收時,農作物才會大漲。但是,這一波農業通膨最為驚人之處在於,作物大豐收,價格卻還是飆新高。
今年最常看到歉收的作物其實只有小麥,尤其是在澳洲,但是全球其實是不虞匱乏的。根據倫敦的國際穀物協會統計,今年全球的穀物收成將達一六.六億公噸,不僅刷新紀錄,而且比去年創下的水準還多出八千九百萬公噸。
問題是,這些穀物大多不是直接吃進人類的肚子,而是進到牲畜胃裏與汽車油箱,才會造成價格飆漲。首先,開發中國家的人民所得增加,負擔得起吃肉了。例如,一九八五年中國人每年食用二十公斤的肉品,及至二○○七年中國人的肉品消耗量已增加到五十公斤。中國十二億人口變得愛吃肉,間接增加了穀物需求。因為豬、牛、羊等牲畜需要大量穀物來飼育,例如,一公斤豬肉就要消耗三公斤穀物飼料,一公斤牛肉則要消耗八公斤穀物飼料。
其次,各國大力推動生質能源,尤其是乙醇。美國布希總統明文鼓勵乙醇生產與使用,在美國單是乙醇就用掉三分之一的玉米。世界銀行指出,要加滿一輛休旅車油箱所需的穀物,便足夠讓一個人一年吃飽。
隨著農作物供需之間結構性的改變,可以預見未來一、二十年間內農業通膨將日益升高。影響所及,食品支出佔消費支出的比例必然升高,全球的生活水準都將降低,而最大大的受害者就是全球高達三十億的貧窮人口。芝加哥大學的諾貝爾經濟獎得主貝克(Gary Becker)就指出,如果食品價格上揚三分之一,富有國家的生活水準將降低三%左右,然而貧窮國家的生活水準卻會銳減二○%以上。

華爾街日報示警:明年是農產品通膨年

工商時報2007.12.25
根據高盛證券最新研究報告預測,明年農產品價格將持續上漲。而黃豆將為非能源商品中價格漲幅將最大者。與此同時,華爾街日報週一也發出警告,將農產品通膨壓力列為明年全球金融市場的五大風險之一。
高盛由全球商品研究部門主管柯瑞的最新預測報告指出,由於耕種面積短缺,加上生質燃料需求持續增強,二○○八到○九年間,黃豆仍將處於供給緊俏狀態,價格將持續攀升。
高盛在其最新報告中將黃豆未來一年價格預測調高六一%,至每英斗一四.五美元。另外,高盛也將小麥未來一年目標價由先前預估的每英斗六美元調高到七.五美元。玉米價格也由每英斗四.四美元調高到五.三美元,調幅達二成。
由於產地乾旱減少供給,加上生質燃料熱導致需求提高,農產品是今年來漲勢最凌厲的商品之一。而在芝加哥交易所,黃豆價格已漲至三十四年來最高,達每英斗一一.九二二五美元,小麥也突破每英斗十美元,創下歷史新高,玉米價格也觸及十年高點,在每英斗四.四二七五美元。
影響所及,國內黃豆、玉米現貨價跟著上揚,直接帶動第四季飼料價格上揚。國內小麥採購成本也從每公噸五百美元,上漲至五百六十美元,帶動下游麵粉價格飆升,民生物資漲勢難擋。
為因應高成本,國內以黃豆粉、玉米為原料的飼料業者,自十一月起陸續調漲飼料價格,十一月每公斤調漲約○.三元,十二月每公斤調漲約○.七元,若以漲幅來計算,十二月飼料漲幅逼近五%,可說是今年來單月漲幅最大的一次。
此外,華爾街日報也將農產品通膨壓力列入明年全球經濟所面臨的五大風險之一。華爾街日報指出,儘管全球主要商品價格今年漲勢都趨緩和,有些甚至回跌,然而黃豆、小麥與玉米都不在此列。報導指出,乾旱、全球個人所得增加,導致對肉類需求進一步走強,加上乙烯等生質燃料需求大增,預料都將使農產品價格走高,進而引發食品通膨。事實上,食品通膨今年下半已漸成形,例如美國十一月消費者食品價格較去年同期上揚四.八%,是過去十二個月來最大增幅。
華爾街日報所列出的其他四大風險,包括美國以及全球經濟陷入衰退、中國與印度等市場泡沫、股市長期在谷底盤旋,及市場震盪加劇。

景氣差 3檔精品基金沒賺頭

【聯合報2007.12.25
景氣趨緩,精品產業受到波及,國內投信發行的4檔精品基金,因為市場氣氛冷颼颼,近期表現有些疲軟,只有1檔今年以來績效為正報酬。
精品基金投資標的是全球奢華時尚品牌、高級消費性產品,如LVMH;擁有卡地亞、江詩丹頓等頂級精品表的全球第二大精品集團Richemon;產品線包括天梭表、歐米茄、雷達錶等的Swatch集團,都是基金經理人喜愛的持股標的。
去年下半年,精品基金在國內發燒發熱,業者打著「買不起LV櫻桃包,也能靠LV賺錢」口號,深受粉領族喜愛。
不料最近全球景氣趨緩聲音越來越大,消費信心跟著下滑,連帶影響精品股價表現,荷銀全球精品指數下半年跌了12%;美國本土品牌COACH今年以來股價更狂跌了27%,若當初搶購精品基金的民眾,放到現在想必會對績效很失望。
精品產業和景氣連動性強,雖然LV第三季財報年成長率高達9%、Richemon也交出7%成長率成績,但和前年相比,成長幅度已趨緩,想要透過精品基金有賺頭,時間要拉長,撐過景氣低點。
目前市場也把對精品消費的期待,放在新興國家的新富階級上,但有經理人擔憂,很多新興富豪的財富是建立在股票、房地產的高漲上,資產膨脹速度過快,一旦股市、房市出現泡沫化,對消費將產生衝擊。另外,中、俄等新興國家仍面臨高通膨問題,也會侵蝕購買力。

越南盾每日漲跌幅 擴大至0.75%

經濟日報2007.12.25
越南央行24日放寬越南盾每日交易浮動幅度,以便容許越南盾升值,強化越南央行對抗嚴重的通貨膨脹。
越南國家銀行外匯管理局長陶祥敦(譯音)表示,越南盾每日漲跌幅由央行所訂參考匯率波動區間上下0.5%擴大至0.75%。今年8月20日以來,越南盾已經升值1.3%。陶祥敦說,新浮動範圍可以讓商業銀行交易越南盾時更有彈性,更配合市場匯率。越南最大上市公司亞洲商業銀行總經理賴祥海(譯音)說:「這件事對商業銀行是好消息,可以替我們帶來更多交易越南盾的機會。」
越南盾24日以16,032.5盾兌1美元收盤,比前一交易日上漲0.11%;去年越南盾以16,042.5盾兌1美元封關。此外,越南計畫投資部長武鴻福23日表示,今年越南經濟成長創下8.4%的最高紀錄,但今年通貨膨脹高達12.6%。
武鴻福表示,外國承諾的直接投資金額躍增至200億美元以上,遠高於2006年的120億美元。出口收入達到483億美元,但貿易逆差創下124億美元的新高,是去年貿易逆差的兩倍。武鴻福說,由於經濟快速成長、資本流入強勁與世界油價上漲,越南消費者物價指數暴漲12.6%,創下十年來最大漲幅,預測下個月因為2月農曆新年的關係,物價還會再上漲1.8%。 東京三菱銀行香港分行外匯交易部主管指出,越南面臨貿易逆差增加與通貨膨脹上揚的兩難,可能打算藉著貨幣升值的方法,降低貨幣供給。

房市冷 全球消費支出軟趴趴

【經濟日報2007.12.25
房市低迷已動搖全球消費支出的基礎,一年希望所寄的耶誕銷售欲振乏力。美國往年銷售稅以兩位數成長的許多州,今年銷售稅不增反減。英國房價也開始下滑,民眾儲蓄率下滑,消費動能大受衝擊。
健康的消費者是全球經濟的中流砥柱,但隨著房市低迷對消費支出的影響日益加深,明年經濟勢必趨緩。儘管問題最早爆發在美國,但如今全球經濟都蒙上陰影。
採用指數型利率的西班牙,隨著房貸繳款額加重,將減少今年耶誕支出。英國房市趨緩,儲蓄率下降,有分析師預期英國有一半機會陷入衰退。
消費支出基礎動搖的情形也出現在大西洋彼岸。據德盛銀行(Dresdner Kleinwort)分析師歐文,英國第三季存款率已從4%降到3.4%。
歐文報告中說:「房價下降對英國經濟投下重大變數。會不會有五成機率會陷入衰退?」
耶誕節前的周六通常是一年中銷售最強勁的一天,因此零售業的周銷售報告是專家密切注意的指標。
據美國全國州議員聯盟(Na-tional Conference of State Legisla-tures),至少有19個州的銷售稅收入不如預期。受房市低迷打擊愈深的州,銷售稅收入銳減的情形愈明顯,例如加州與佛羅里達州。
房市低迷拖累家具與裝潢等產業的銷售,另外,民眾也利用房貸購買股票與大尺寸電視等消費品。專門研究稅收的Liscio報告作者鄧恩說:「房市最熱的州,從前銷售稅收入年成長超過10%,現在都轉為負成長。」
美國官方統計,11月個人支出成長1.1%,遠高於預期,不過,個人收入成長不如預期,使得個人儲蓄率15個月來首度轉為負數,代表消費者的負債情形加重。
紐約UnicCredit公司經學家班得赫說:「美國家庭不該加深負債,而該為接下來幾個月(信用緊縮的情形)預作準備。」
和11月的強勁支出成長相反,追蹤美國零售銷售的機構說,12月上半月銷售力道大幅減緩,12月恐怕不會有強勁的支出表現。
華盛頓智庫預算與重要政策中心(CBPP)警告,好幾個州將面臨龐大的預算赤字。
信用危機可能擴大,連信用良好的借款人也出現違約率升高的跡象。許多中產階級最愛光顧的目標公司(Target),也是美國發行最多信用卡的企業之一,上周傳出違約率上升。

中國崛起 撼動世界

中國時報 2007.12.24 
年產值逾兆元的新竹科學園區是台灣出口主要動能,亦帶動了新竹地區的繁榮。隨著中國的崛起,兩岸經貿大幅成長,越來越多的台幹派駐大陸,竹科白領消費主力的外移,使得新竹地區原本高朋滿座的餐廳大受影響,生意大不如前。
「以前電子新貴經常來光顧,現在都去了大陸。」在新竹開設山東麵食館的翟久恕感嘆,許多老主顧跑到大陸去了,以前每周上館子,現在久久才來一次,生意差很多。翟久恕在新竹市區的麵食館很有特色,園區的外籍工程師也經常來光顧。他說,經營十多年麵館,這半年來最慘,「麵粉、沙拉油,什麼都漲,客人卻變少了。」
台商外移大陸 至少百萬
竹科帶動新竹市的繁榮發展,新竹市民平均可支配所得高居全國第二,僅次於台北市。竹科新貴的消費力一直很驚人,整個竹科仍在成長,翟久恕怎麼也想不到,客人竟然也會變少。
「客戶都到大陸去了,我們撐得很辛苦。」在新竹專門做機場接送的老張說,三年前新竹到桃園國際機場的客戶接不完,當時他有廿七輛車,沒想到大環境變得這麼快,去年客戶剩下不到一半,今年起他把車子縮減到三部,油價一直漲,他不知道還可以撐多久。
隨著中國的崛起,從傳統產業到高科技產業一波波外移,中高齡失業人口持續增加。新一波的趨勢則是越來越多白領工程師與中高階幹部被派到大陸去,由於駐大陸的時間拉長,回台灣的次數降低,這些消費主力的逐漸流失,使得台灣的民間消費低迷。官方統計,目前在大陸的台商逾七十五萬人,民間估計至少在一百萬人以上。
衝擊波及全球 歐美緊張
老翟與老張沒想到,麵粉與汽油大漲,都是拜中國這條巨龍崛起之賜。中國對能源的需求急速增加,國際油價猛漲,歐美國家積極推動乙醇等生質能源計畫,導致汽車與人搶奪糧食;中國沿海地區所得大幅成長,民眾對肉類的需求是二十年前的二.五倍,使得同時做為飼料的玉米、小麥等供不應求。《經濟學人》指出,在這二大因素交互影響下,國際糧食政策研究機構預測,未來十年,糧食的價格還會上漲一至二成。
中國崛起,全世界都受衝擊。中國今年鋼鐵生產量占全球產值的四成,比美、歐、日三強加總起來還多。《紐約時報》報導,中國輸美鋼管在短短二年內成長一倍,美國鋼廠紛紛倒閉,數以千計的失業工人把矛頭指向中國。「我們是與中國政府競爭,而非中國的民間企業。」美國紐澤西州一家鋼鐵公司的執行長羅倫(Armand Lauzon)表示,由於來自海外的競爭,這幾年他連續關了五個廠。
中國成為美國最大貿易逆差來源,也使得中美貿易摩擦升溫。布希政府指控中國以不公平的補貼扶植出口業者,加上人民幣匯率嚴重低估,對美國形成不公平競爭。民間的壓力迫使美國國會要求自明年起對中國輸美的鋼管提高關稅。
我對大陸出超 再創新高
歐盟是中國第一大貿易夥伴。歐盟對人民幣匯率遭低估,更是不滿。雖然人民幣這二年升值了十%,不過,自二千年以來人民幣對歐元貶值了廿五%。倫敦《金融時報》指出,中國鋼鐵大舉進攻歐洲市場,歐洲製造商也面臨裁員減產的威脅,因此向歐盟申訴,要求課徵中國的鋼鐵四十%的反傾銷稅。此外,中國出口的玩具、牙膏與食品頻頻出問題,歐盟貿易代表十一月底在一場高峰會中向中國副總理吳儀嚴正抗議,雙方針鋒相對。
中國大陸自一九七九年改革開放以來,逐步融入全球經濟體系,台商扮演了關鍵角色。兩岸在二○○一年同步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台灣對大陸的投資與貿易急速成長。依經濟部統計,台灣對大陸投資累計約六一八億美元,占對外投資比重約逾六十三%。民間預估台商累計投資大陸金額在一千五百億美元以上。
在貿易方面,中國大陸是台灣最大出口地區,占我國出口比重逾四成,同時是我國最大出超來源。財政部統計,截至今年十一月底我對大陸出超達六三七.五億美元,今年將再創歷史新高。
再不設法因應 將更孤立
「中國參與全球化最大意義是世界忽然增加了七億的勞動力與十三億人口的市場。」台大經濟系教授陳添枝指出,中國崛起效應下,台灣的貿易條件惡化,實質國內生產毛額(GDP)將減少,商品價格的變化帶動國內工資下跌,造成所得分配不均。如果台灣對中國的全球化無所因應,將成為無辜的受害者。
在全球化效應下,遠在地球另一方的墨西哥,也因為中國低廉的工資而大受衝擊。墨西哥原是進入美國市場最佳地點,近年跨國企業直接到中國投資,墨國失業率上揚,引發嚴重的社會問題。
「中國造成的衝擊是全球性的,大家都受到威脅。」辭去立委的劉憶如指出,台灣朝野忙於政治鬥爭,卻忘了世界的變化,台灣其實擁有許多優勢,加速兩岸直航是關鍵,台灣不能被排除在全球供應鏈之外。
中國企業走出去 威脅全球台商
中國大陸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以後,跨國企業大量進駐中國,而中國企業也紛紛赴海外上市,台商逐漸被邊緣化。這些年來台商利用大陸廉價工資與土地,成為全最大代工廠,如今,中國大陸不再需要台商了,台商必須建立新的發展策略。
台大經濟系教授陳添枝指出,中國的全球化可分為三個階段,一是貿易全球化(一九七九至一九九三年),中國在短短十四年間發展成貿易大國;二是投資全球化(一九九四至二○○一年),以招商引資為主軸,成為第一大外資接受國;三是制度全球化(二○○一年迄今)。台商在前二階段扮演重要角色,第三階段則逐漸被冷落,因為大陸不太需要台商了。
「台灣數十年來以出口為導向的成功模式非調整不可。」陳添枝說,中國在第三階段以制度改革與全球市場接軌,鼓勵企業走出去以取得海外資源,顯示大國興起的企圖,無須台商牽線與奧援。中國反而透過各種區域間貿易協定,如東協加三,使台灣出口導向的跨國營運布局策略面臨困境。
在新策略下,台商甚至被視為中國經濟發展的障礙。陳添枝指出,台商逐漸被取消出口優惠,被要求繳交更高的營所稅,台商所產生大量能源與廢棄物,變成節能與減廢的對象。因應明年將實施的勞動合同法,台商也必須提供員工更多的福利。
陳添枝認為,面對這個新挑戰,台商必須發展出新能力,能與中國互補,如果與中國市場脫鉤,台灣成長力道勢必受影響。
只要開放 中小企業猶有熱能
台灣中小企業的競爭力非常強,既全球化又在地化。台中起家的文具業者行銷全球八十六個國家,非洲也有他的足跡;做成衣的聚陽是沃爾瑪的主要供應商,今年每股盈餘超過九元;發跡於苗栗的年興紡織,牛仔布產量是全球第一名。
「台灣中小企業的競爭力這麼強,因為他們早就全球化。」東海大學社會系教授高承恕指出,台灣民間企業的生命力很強,他們很多不是靠政府扶植,沒有減稅優惠,而是靠自己單打獨鬥闖出一片天,他們是「自強牌」。
台中白手起家的黃俞雄,三十年前就自創品牌,以「EXCELL」品牌行銷全球,從美國洛杉磯到俄國莫斯科,都有他的產品,如今公司不到一百人,年營業額可以做到八億元,毛利率還有二位數,比筆記型電腦代工好很多。
「大家以為傳統產業慘兮兮,其實只要有目標,有策略,傳統產業還是很有前景。」黃俞雄說,他們專做高品質文具,多數代工廠在台灣。透過不同國家的設計師可以設計出符合市場需求的產品,掌握最新潮流。除了自有品牌外,他們也做ODM,把設計好的產品委託國際大品牌銷售,客戶成長,他們也跟著成長。
「傳統產業的全球布局早在民國七十年代開始了,他們每天面對全球競爭,做不好,早就被淘汰。」高承恕舉例說,美國職棒大聯盟的棒球,十個中有一個是台灣做的,這家公司原在高雄鳥松鄉,為了降低成本,現在到大陸去了。不過,有些業者根留台灣,把製造部分外包出去,還是很有競爭力。
「政府不要怕台商出走,只要大環境變好,台商一定會回流。」高承恕說,兩岸直航之後,回流的台商會更多。面對中國崛起與世界經濟重組的大變化,政府應有更開放的政策,不要當絆腳石。
文化自閉 下下策
面對中國的崛起,台灣許多政治人物不斷強調主體性,卻忽略了中國在國際上日益強大的影響力。香港城市大學傳播研究中心所長李金銓憂心忡忡指出,台灣政治人物把本土化加以簡單化、絕對化,這會讓台灣的路越走越窄。他建議,台灣的媒體應加強國際新聞的質量,不要被政治新聞綁架。
「本土化與國際化不是對立的」李金銓指出,一個健康的社會當然要有本土的關懷,但本土事務應放在國際的架構下來談。面對中國的崛起,台灣應找出對自己最有利的定位,而不是把門關起來甚至忽視中國的存在。
「台灣的媒體對國際新聞的報導實在太少了,多數的議題都是圍繞著政治。」李金銓表示,這是他很憂慮的一點,媒體應多報導國際大趨勢,其他國家如何因應中國的崛起,特別是與民眾切身相關的國際新聞。例如,中國最近在非洲有很大的投資發展,究竟為什麼?有什麼影響?台灣的媒體好像被藍綠對立與統獨等政治議題所綁架。
從經濟的角度分析,中央研究院院士朱敬一指出,全球化與在地化未必是互相排斥的。全球化趨勢有相當一部分源自資本主義逐利行為的擴張,而資本主義活動又以知識經濟與網路經濟最具一元化侵蝕性,例如電腦與網路普及,寫字的功能降低,傳統書法藝術受到極大的威脅,電腦繪圖技術日益成熟,傳統刺繡藝術也更容易受威脅。
面對中國躍升為亞洲經濟與東亞區域主義的龍頭,台大政治系教授朱雲漢指出,台灣部分人士感到徬徨無助,擔心前景堪虞,刻意築起一道高牆,甚至剝奪了自己與十三億人深度溝通與良性互動的機會。其實,台灣沒有理由畏懼,更沒有理由不知所措,台灣本來就是東亞貿易網絡中心位置,是儒家文化圈的一部分。
轉型正義綁選票 政治更亂
台灣民主紀念館拆匾事件引發社會關注,雖然執政黨高喊「轉型正義」,但時機適逢選舉前夕,不少學者專家反省指出,轉型正義不能是政治報復,如果最後淪為選舉操作,只會讓台灣政治陷於動盪不安。
平穩轉換 不應否定過去
時報文教基金會日前舉辦「公與義研討會」,與會者關心民進黨近來啟動一波「去蔣化」聲浪,包括「中正紀念堂」更名和拆匾事件等動作,操作過程過於粗糙,恐怕只會進一步造成社會分裂和對立。
政大台灣文學研究所所長陳芳明指出,轉型正義建立在歷史轉型基礎上。台灣社會從威權支配到民主政府經歷和平改革的過程,由於時間拉得很長,權力更迭程序和歷史銜接有太多重疊,並不像革命或政變手段,使得政治時期劃分一清二楚。
他強調,台灣歷史轉型從蔣介石、蔣經國、李登輝到陳水扁,幾任領導人都是在前人未完成改革基礎下進行下一波施政,民選總統的政治改革,並不是完全否定過去政府,而是以循序漸進以和平方式穩定轉換。
手法粗糙 流於政治報復
他更批評說,扁政府每次討論轉型正義的歷史問題,都選擇在重大選舉前提出,以選票和政黨利益考量主張轉型正義,歷史不但沒有得到糾正,社會也沒有趨於祥和,政治更是動盪不安,「這是政治報復,不是轉型正義。」
研究空間規劃的台大城鄉所所長夏鑄九也質疑說,空間解嚴的重點應該是「解密」,解除威權統治的神話,並不只是「拆除」,但扁政府作法,用粗暴手段強行更名拆匾,這樣豈不是複製過去同樣威權壓迫的統治形式?
他舉例,墨索里尼威權統治期間,曾在羅馬市中心蓋了一座紀念建築,成為法西斯精神象徵,但結束威權後,義大利人也沒有拆除,還是留在當地,但早就瓦解統治神話,根本就不會有影響。
命名爭奪戰 更撕裂社會
夏鑄九說,不少發展中國家,以為拆除就可以去除威權神話,其實效果都不好,轉型正義不是盡其所能拆除改變建築,難道中共取得政權就要拆毀紫禁城?
台大政治系教授江宜樺也舉南非為例,南非結束黑白種族隔離政策後,有些地方曾經因為白人統治而更名,理應恢復,但像在約翰尼斯堡不斷有新建築,也都由白人統治命名,等到黑人領袖曼德拉上台也不會隨便改。
江宜樺表示,南非黑人若要加強黑人歷史記憶,大可以在新建築或新街道重新命名,不必不斷進行名稱爭奪戰,這樣會沒完沒了,社會只會擴大分歧。
他強調,轉型正義必須要很細膩,國內最近一連串更名拆匾活動,粗糙行使轉型正義,甚至誤用,流於「以暴制暴」。
宜由民間出發 理性對話
「轉型正義不是惡質化的政治討債公司,讓政治人物從中獲取政治利益。」台大政治系教授朱雲漢也指出,轉型正義應該以民間社會為主體,經過審慎思考對話,非以國家力量強行介入,尤其對於歷史評價解讀,必須回歸當時時代背景,絕非簡單善惡對立二分。

怪標的有賺頭?新基金紛成立

中國時報2007.12.24
過去基金都投資在穩健標的物上面,如傳產、公共建設、國債等,但近年來越來越多投資在特殊標的,以致新基金興起,如投資博奕的邪惡基金、投資普洱茶的普洱茶基金,最近摩根富林明投信也通過核准,將於明年1月發行新絲路基金,投資環中國概念新興市場國家。
投資基金的標的越來越多元化,名稱也越來越稀奇古怪,如馬來西亞KSC基金管理公司就推出普洱茶基金,預估每年報酬至少可達15%,三年更可達50%。在全球掀起一番賺取不義之財的熱潮,投資在軍火、煙酒、博彩等的邪惡基金(Vice Fund) 今年以來投資報酬平均達20%以上。另外,全球投資人新寵兒道德基金(ethic al funds),根據理柏(Lipper)統計,過去一年平均投資報酬也超過10%。
Moss註: 不過投資普洱茶基金門檻不低,若手中沒有四百萬人民幣(約台幣兩千萬元),或是公司資產未達兩千萬人民幣(約台幣一億元)即使想投資,也只能望門興嘆!
更新穎的基金還有美國基金公司所推出的宗教基金,以投資宗教為主的共同基金,大致上可以教派分為天主教基金、新教基金及伊斯蘭教基金,此類型基金,在過去一年的平均投資績效也達10%以上。
國內市場中,摩根富林明投信也預計明年1月21日開始募集國內首檔以環中國概念為主的「新絲路基金」募集金額為新台幣100億元,以中國為核心概念,向東拓展至東北亞的韓國,向西延伸至中東、俄羅斯、東歐及北非,向南推進到東協、印度,一舉橫掃亞、東歐、北非最具潛力各個市場。
摩根富林明新絲路基金經理人吳淑婷表示,新絲路基金所投資的市場是皆具『環中國』概念的新興市場,受惠於中國的崛起,如新興亞洲、俄羅斯、印度延伸至中東北非等市場,特別是新興亞洲的人口與生產力、印度的消費與建設、東歐的能源與內需、中東埃及的油元與投資能力,因此新絲路可說是東方極具潛力的投資區域。

中投搶股神聖誕禮物

作者:英國《金融時報》弗朗西斯科•格雷拉(Francesco Guerrera)香港報道
2007年12月22日 星期六
此時此刻,應該可憐巴菲特(Warren Buffett)。本來,一個坐擁約520億美元財富的投資者,並不應該成為聖誕節裡的同情對象。
但是,在當前的投資環境裡,不同情這位「奧馬哈聖人」(Sage of Omaha),還真的挺難。經濟日益放緩、信貸市場日薄西山、更多的公司在尋找現金,在這種情況下,巴菲特這種級別的價值投資者,本來應該像小孩子進了糖果店才對。
最近幾年,市場蓬勃發展,他在尋求廉價投資方面基本無所成果。而現在,他已經一再聲稱,準備突然出手,來一次大手筆收購。
可就在巴菲特積極熱身,準備好好利用一下不斷惡化的大環境時,主權財富基金出現了,搶走了他的風頭。周三,中國投資公司(China Investment Corporation)決定將50億美元外匯儲備注入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令各國國有實體向那些尋求現金的西方集團投資的總金額達到了700億美元以上。
無人知曉「奧馬哈聖人」是否真的會收購這些主權財富基金所收購的股份。但是,20年前,當所羅門兄弟(Salomon Brothers)需要幫助的時候,它們是向巴菲特求助的。而20天前,步所羅門後塵的花旗(Citigroup)遇到的白衣騎士,卻是一只阿布達比的基金。這只基金拿出了75億美元,甚至都沒索要一個董事會席位作為回報。
這就是公司領導人喜愛主權基金的原因之一。在公司治理問題上,巴菲特會堅持己見,但與他不同的是,主權基金提供了「拿到現金,但不用放棄任何權力」的前景。

巴菲特的投資智慧,幾乎能夠保證他在眾多瘋狂的主權財富基金之外另辟蹊徑、發現良機。不過,他和那些追隨他的投資者們,如果今年沒往中國和中東郵寄多少聖誕卡,那也是情有可原的。

富蘭克林坦伯頓成長基金 換經理人

【經濟日報】2007.12.24
國內最多投資人申購的境外基金─富蘭克林坦伯頓成長基金經理人莫契森(Murdo Murchison)下台,改由史維婷(Cindy Sweeting)擔任繼任,也是第四任經理人。
富蘭克林坦伯頓成長基金成立已達53年,規模逾400億美元,是國內經核備、規模最大的基金,也是富蘭克林坦伯頓集團的旗艦基金。不過,五年來績效落後大盤。
彭博資訊報導,莫契森從2001年起擔任該檔基金經理人,31日起,他將卸任,由今年49歲的史維婷 擔任第四任經理人。史維婷畢業於喬治城大學,於1997年加入富蘭克林坦伯頓集團,原先擔任坦伯頓全球股票研究部門主管。
富蘭克林坦伯頓發言人姜絲頓(Stacey Johnston)指出,今年42 歲的莫契森將不再擔任經理人,但仍將留在集團,協助確保經理人交接順利。
富蘭克林坦伯頓成長基金成立於1954年11月29日,第一任基金經理人就是坦伯頓爵士,他一直操盤到1987年才交棒。53年來,這檔基金只經歷三位經理人,創下傲人的長期績效,也因此成為許多投資人的入門基金。在台灣,這檔基金也是不少投資人購買的「第一檔基金」。
不過,彭博資訊統計,這檔基金今年以來只成長0.9%,不及摩根士丹利資本國際(MSCI)世界指數的7.5%漲幅。五年以來,這檔基金成長109%,略落後MSCI世界指數的121%。
莫契森在今年4月時指出,他一直在買大型股,原因是大型股比較便宜。此外,他持股最長可達五年之久。依據網站資料,到11 月底為止,基金的金融類股比重達9.4%,是比重第三大的類股。在基金前十大持股中,義大利第二大銀行聖保羅銀行(Intesa Sanpao-lo)今年以來股價下跌9%。
Moss註:這也是他今年表現不佳的原因,在全球從2003年下半年多頭至今,不管傳產股或科技股都大涨,所以價值投資法投籃籌股比較不會有超跌的空間,反彈時藍籌股又彈的比較慢
從富蘭克林坦伯頓成長基金成立到去年底止,52年間有42年有正報。基金成立以來的報酬率高達900倍,吸引更多資金流入這檔基金,四年來規模成長四倍多,去年8月底規模超過300億美元,突破新台幣1兆元,到今年11月底的規模更是迅速衝到400億美元。

境外投資地下管道 大解密

【經濟日報2007.12.24
中共中央決議明年將開放個人對外投資,實際上,大陸早就有許多秘密的境外投資管道,大陸投資客透過投資顧問理財公司和地下錢莊,到境外買港股、美股。
迷你寫字樓 上演金錢遊戲
第一財經日報指出,廣州的五羊新城、財富廣場等高級寫字樓裡,可以見到名為「投資咨詢公司」、「投資顧問公司」的私人公司,辦公室面積不大,員工五到八個人,經營的生意卻可以通達太平洋對岸,金額也可能隨時超過人民幣億元。
這些投資諮詢公司或顧問公司帶點神秘,一般在熟人介紹下小心翼翼地挑選客戶,他們真正的業務是代理買賣港股或其他境外金融產品。
報導說,一位投資公司負責人阿杜,他是廣東人,是證券公司外匯交易員,也在投資顧問公司擔任投資操盤手,他說,他代辦和操作的投資品除了港股,還有境外股票、外匯、黃金、期貨,很多客戶的資金都是人民幣數百萬以上。
大戶投資客 資金麥克麥克
談到客戶大額資金如何匯出,阿杜說,匯錢出境分為合法和地下管道,合法即國家規定的每人每年5萬美元的購匯限額;地下的管道很多,首先是通過「皮包公司」製造虛假貿易,這種做法弱點是週期長,金額不能過大;其次是地下錢莊直接匯款,這種方法時間快、費用高。還有通過賭馬、賭球等轉移資金,原理跟地下錢莊境內外對沖類似,但是費用稍微低一些,因為它還可以賺更多的匯率差價。
大陸境外投資最愛去香港,近年也有部分轉往美國和韓國。比如,美國的嘉信集團(Charles Schwab)是買美股最大的平台,這家公司不僅提供中文網站,還聘請會講普通話、廣東話和其他方言的中國人做電話咨詢服務。
游走灰色地帶 服務全方位
大陸政府逐漸開放「陽光通道」,地下秘道是否會「見光死」?對此,阿杜說:「現在開放的資金還不算很大,而且是通過銀行和基金公司出去炒,按照大陸習慣,特別是大客戶,還是喜歡自己操盤。」一位證券分析師也說,即使明年開通「港股直通車」,如果不比原有的地下通道更便捷和成本低的話,地下資金可能仍舊會走地下秘密通道。

結匯投資國外證券 明年全都露

經濟日報2007.12.24
配合最低稅負制,明年起國人投資國外有價證券須總歸戶,辦理這些投資業務的金融機構,必須提報投資人結匯資料,主管機關最近發函明訂相關執行細節,相關單位還會視情況金檢,以了解業者有無確實執行。
國人投資國外有價證券總歸戶上路後,政府也將掌握全部資訊,一些有錢的投資大戶,會否因此不再透過國內金融機構投資,直接透過管道,選擇與境外金融機構往來,值得觀察。
中央銀行今年8月發函規定,從明年1月起,銀行受理金融機構等業者辦理結匯投資國外有價證券時,須按月提報相關交易資料,以利歸戶,這項措施主要是配合最低稅負將原本免稅的境外所得納入。
依規定,業者須提報的資料,包括投資人申購、贖回的金額,結匯日期,還有投資人身分別(個人、廠商、外僑或團體)等。
目前經由業者結匯投資國外有價證券的管道,包括透過信託業辦理金錢信託資金投資國外有價證券、透過證券商複委託買賣外國有價證券,還有保險業辦理的投資型保單買國外有價證券等。
這些業者跟辦理結匯的銀行,都必須依規定申報資料,由於範圍相當大,新規定即將上路,相關金融業者也面臨許多執行細節上的疑難雜症,央行日前特別針對業者可能面臨的問題,制作「國人結匯投資國外歸戶資料」Q&A,明確規範,供業者遵循。
根據規定,明年1月2日起,辦理相關投資業務的業者,必須開始把資料給結匯的銀行,提報的交易資料內容,則是從今年下半年的交易資料就要開始提報。
提報的資料內容相當細,不只是投資人贖回資料,還包括每個月的交易明細,新規定難免會對業者增加龐大作業成本。但在不排除金檢後,業者恐怕不敢輕忽,國人投資國外有價證券及資金動向,也更難隱密。

2007年12月20日 星期四

基金達人盧坤發,嚴選加長抱 大賺800%

撰文 謝春滿
國內業者引進海外基金的時間並不長,想從中找到投資長達十六年的人並不容易,如果要找到報酬率八○○%的人更是難上加難,盧坤發便是這樣一位基金投資者。投資基金十六年,手上有三檔基金報酬率高達三○○%至八○○%,他是國內少見的超級基金達人。
第一次見到盧坤發,他捧出一大疊資料,裡面全是手工畫的表格,上面填滿二、三十檔基金,每一檔都清楚標示基金成立日期,詳細記錄長達十年以上的年報酬率、總報酬與年平均報酬率。
早期基金資料查詢不像現在這麼方便,盧坤發為了解每檔基金報酬率,同時比較它們在多空時期的報酬率有何不同,每天下班後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坐下來研讀基金相關資料,計算報酬率,再逐筆登錄上去。「你看!從二○○○年開始,網路泡沫化,空頭市場一直走了三年。在空頭時期賠得愈少的基金愈優。」這個表格幫助他了解所投資基金的長期績效。
投資十六年,手上投資過的基金不算少,投資成績最棒的有三檔。其中獲利最高的是霸菱東歐,投資近十一年,除了定期定額還加上單筆投資,累積報酬率高達八○○%;其次是富達歐洲,投資十年,也是定期定額加單筆,累積報酬率五○○%;富蘭克林潛力組合投資十年以上,只採定期定額,報酬率三○○至四○○%。
除了認真搜集資料研究分析,敏銳的觀察力,也是他投資成功的關鍵。一九九四年,他因工作機會到東歐出差。當時東歐剛脫離鐵幕,經濟正要起飛,那次出差讓他對東歐的人文、經濟與產業有所了解,對這個地區產生信心。
一九九六年九月霸菱東歐募集之際,因看好長期趨勢,因而勇敢投入。這十一年來,雖然也有幾次漲多回檔,但是淨值都以進五退二或進五退三的方式成長,他緊抱不放,最終得到八倍報酬。
念財經出身,從學生時期就對總體經濟十分感興趣,他說,歐美國家長期年經濟成長率平均二到四%之間;而道瓊工業指數、S&P指數與MSCI歐洲指數長期以年平均八%的幅度上升,而好的基金可以打敗大盤,只要選擇好的標的,年化報酬率都可以有八至一○%的水準,以他手上基金為例,年化報酬率都在一五%以上。

下跌停止扣款 四倍獲利失之交臂
接著他拿出複利終值表說:「如果每個月投資一萬元,年化報酬率一五%的話,四十年就會有三億一千萬元。」他強調複利的威力驚人,四十年的本金才四百八十萬元,卻可以滾出億萬元財富。「你或許沒有機會做億萬富翁,但一定有機會當億萬富翁的爸媽。」
盧坤發是在四十四歲才開始投資,若以時間來計算,的確無法成為億萬富翁,但是他的孩子從二十幾歲就開始投資,女兒做事才四年,靠著投資基金已經累積超過一百萬元。
兒子當兵第一個月的軍餉五千元,也拿來定期定額投資基金,四年下來,本金才投入二十五萬元,靠著複利效果,現在已經有五十五萬元,這麼早開始投資,他相信兒女們最終可以達到億萬富翁目標。
在銀行服務的盧坤發,經仔細盤算後,決定死心塌地做基金投資。他從一九九一年開始投資基金,距離現在已有十六年之久。
開始投資之際,當時國內基金真的少得可憐,只有少數幾檔,銀行也都還沒有賣基金的服務。第一次他用五萬元買了富蘭克林坦伯頓世界基金,可說有點誤打誤撞,賺了一二%就獲利了結。
接著定期額買怡富東協,每個月三到五千元,扣了二年,一九九三年,怡富東協大跌三○到四○%,沒有經驗的他,立刻停止扣款且贖回本金。他的弟弟當初也跟著投資,雖然停扣但沒有贖回,且後來又繼續扣款,最後弟弟的報酬達三到四倍。他說,由這個經驗證明,在下跌之際停止扣款是錯誤的行為。

長投波段並進 高門檻挑選好基金
多年來,盧坤發將基金投資分成長型與波段性或機會型投資二種類型。長投型的操作方法是選擇優質基金,做十年以上長期投資,例如霸菱東歐、富達歐洲與富蘭克林潛力組合都屬長投型基金。
選擇長投型基金,盧坤發自有一套篩選標準。早期,他從所有市面上的基金中尋找五年、十年負報酬年分最少,且年化報酬最高的基金,同時再參酌S&P標準普爾及晨星的評級或星等去篩選優質基金。
除了上述標準之外,後來又增加新的篩選門檻,他再參酌四四三三法則、三十法則還有Lipper Leader二、三、四、五分級。最近幾年再加上國內Morningstar獎、標準普爾獎、Lipper 與國內合辦的基金金鑽獎等。他說,經過這些門檻篩選出來的基金,基本上只進不出。
至於波段或機會型則是參酌產業動態與全球經濟情勢,在適當時機進場,像拉丁美洲、新興市場、能源業等。這些基金他會視狀況持續持有或停利停損。
波段式操作獲利最高的一次是在一九九九年間,買了億順歐洲認股權證基金。在短短七、八個月獲利三至四倍,投資二十萬元變六十幾萬元,他贖回獲利部分,留下本金二十萬元想試試運氣。
二○○○年網路泡沫之際,認股權證迅速崩跌,最後留下的二十萬元本金,贖回時只拿回六萬元。他認為,認股權證是多頭產物,當時做停利是對的策略,只是後來多頭轉空,侵蝕獲利,還好最後整體結算仍獲利三十幾萬元。

操作原則彈性 好基金不停利停損
雖然波段型操作原則上會設停損停利點,但盧坤發仍然保持一定彈性,例如拉丁美洲與東協基金,原本是打算做波段式操作,但是看好未來趨勢,他決定改為長期投資。
市場上對於要不要停利停損有很多不同理論,盧坤發以過去十六年經驗證明,只要是優質基金,可以做長期投資,不需要設停利停損點。只有波段操作的基金,如果前景不看好,才設停損停利。以長投型的霸菱東歐、富達歐洲、富蘭克林潛力組合基金為例,「如果這三檔基金中途贖回,報酬率絕對不會這麼高。」
他曾經中途贖回一檔基金進行轉換,最後兩邊落空。二○○五年,寶源環球美國小型基金當年的表現不佳,當時他已經投資了五年,整體報酬二○%左右,於是他停止扣款並贖回,轉換怡富日小基金與怡富店頭,沒想到這兩檔基金這二年都呈現負報酬,其中怡富日本店頭負三○%,但寶源環球美國小型基金反而上漲,這來回之間就差了五○%。
這次經驗告訴他,如果不停利轉換,就不會損失這麼大。這更加深他選擇好基金,長期投資不停損不停利的信念。只要是優質基金,可以長期持有,千萬別急著把它賣掉,「不要殺掉會跑的馬兒,也不要殺掉會生蛋的母雞」,這道理淺顯易懂。
他套用投資大師彼得.林區的名言:「衰退總會復甦,股市永遠向前!」來勉勵大家,當股市修正回檔時不要如驚弓之鳥,千萬不要殺進殺出,因為「基金的長期投資人,才是真正的贏家。」
最近市場上很多新募集的基金經常募爆,對此,超級基金達人盧坤發自有一套獨到見解。他認為在沒有績效出來之前,無法研判未來會怎樣,「未經驗證過的基金,手續費再低我也不會買。」
盧坤發認為,一檔好的基金需要有長期績效作為觀察指標,他通常先觀察三年以上才會進場,因此他的投資組合幾乎都是發行多年的基金。不過,惟獨霸菱東歐例外,「這是惟一一檔在初次募集時就投資的基金!」主要是看好這個區域長期趨勢向上。
盧坤發用十六年時間驗證當初的決定是正確的,現在他最欣慰的是兒女們在耳濡目染下,學會這套投資理財概念;「我相信他們這輩子都會有魚吃,因為他們懂得釣魚方法。」這是他投資基金成功致富,同時獲得的最大收穫。(本文選錄自《今周刊》547期)

你也可以這樣做!超級達人的5種操作心法

1. 嚴格篩選優質基金:5年與10年負報酬愈少的基金愈優

2. 看對市場趨勢,優質基金長抱10年以上不停利也不停損

3. 波段操作的基金,視市場前景做停利停損調節

4. 市場向下修正,不追高殺低

5. 新基金停看聽,觀察3年以上績效再進場

羅傑斯 - 最遲 2020 年大陸將成為全球最富有國家

羅傑斯在美國股市的名氣,凌駕索羅斯、巴菲特及彼得.林區這三位投資家。羅傑斯在哥倫比亞大學演說「投資學」時,巴菲特在台下聆聽,結束後,巴菲特對媒體表示:「羅傑斯對市場的概念及趨勢的掌握,無人能及。」

最遲到2020年大陸將成為全球最有錢的國家 (美國投資大師羅傑斯)

問:你如此看好中國大陸在未來20 年的發展潛力,如何看待台灣在大中華地區扮演的角色?

答:每次我在台灣停留時間都不夠長,但是台灣過去 50 年的成就,全世界有目共睹,台灣人口只有 2,300萬人,卻創造出 1,250億美元外匯存底,是現代最成功的故事之一。若是隨著大陸與台灣的市場更開放,兩岸的企業將會更繁榮發展,貿易擴張讓兩地都受惠。依我的看法,我認為台灣擁有資金及經驗,大陸沒有;大陸擁有市場,台灣沒有。兩方如果能合作,將會成為世界難敵的強大勢力。但是我不懂,為什麼有些時候政治的因素永遠凌駕這些?為什麼?就像美國政府執意要參與的戰爭。台灣和大陸明明可以合作,如果認為封閉市場就可以獨善其身,那就是還沒看夠歷史的教訓。抗拒變化就是抗拒不可避免的命運。

問:你認為未來十年,亞洲兩大城市是上海和新加坡,為什麼不是台北?

答:人們其實十分畏懼投資台灣或是台北股市,因為不知道會發生什麼事(crazy thing)。台灣比新加坡大,產業實力也具國際競爭力。但因為無法預期未來會有什麼事,還會不會有更大的利空出現,但是我認為政治的影響比台灣的地震對市場的影響還恐怖。

問:大陸的宏觀調控,絲毫不會影響你對大陸市場的熱情?

答:中國政府希望改變經濟過熱的形勢,才會想藉由控制,懲罰一些投機者。投資者應要多聽聽中國政府的話,因為他們不會撒謊。但是歷史上從來沒有經濟體可以軟著陸成功,大陸過去試了兩次都失敗,這一次也不會成功,整個亞洲還會面臨更大的影響。對我而言,還在等待中國市場的最佳時機,就是要等這些利空全部出籠。買在市場絕望時,這就是我的投資哲學。

問:你一直強調強大的經濟體,貨幣應要可以自由兌換,大陸並不符合你的論調?

答:人民幣絕對不會維持固定匯率,中國人民銀行勢將讓人民幣浮動。2008 年北京將舉辦奧運,他怎麼可能在匯率上採取封鎖?中國外匯管制和貿易限制如果不改變,就會帶來大蕭條。這也是我所見中國市場還未完成開發的部分。這一點,人民銀行中有人了解的。

問:現在進入高油價及利率調升的時代,大中華地區的企業難道不會遇到難題嗎?

答:1970年,世界面臨極差的經濟環境,油價同樣飆高,日本及德國依然存活下來,特別是沒有原油的日本,一躍而起,成為最富裕的國家。不要擔心,大陸(包括台灣)不會有問題的,優勢不會消失。

問:美國的經濟又會有什麼影響?

答:未來美元及美國經濟的表現都會很困難,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經濟體,美國的衰落對世界經濟 應該不是好事情,葛林斯班難辭其咎。美國已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債務國,外債已高達8 兆美元,並且還以每23個月1兆美元的速度增長。美元已沒有前景。

問:你個人的投資哲學是什麼?

答:我的投資哲學就是三不,不要投資自己不熟悉的產品,不要聽分析師的話,不要存著賭博的心看待股市。就像亞洲的科技產業十分具有競爭力,但是你會發現,我從來不買,不為什麼,因為我不懂。

10年賺的錢夠花一輩子

卅七歲時,當時的華爾街金童羅傑斯花了十年的時間,賺夠了一生花用的錢,決定退出股市,環遊世界。如今羅傑斯已六十一歲,他兩度環遊世界,第一次自己騎機車跑了十萬公里,第二次和未婚妻以三年時間完成廿四萬五千公里的長征。「我雖然在旅行,但是看到機會,仍不免投資。」他說:「我從不嫖妓,卻知道跟老鴇或黑市商人聊天,比跟政府部長談話更能了解一個國家。」在旅行中他說,抗拒變化就是抗拒不可避免的命運。

例如冰島過去是丹麥的殖民地,仍然強迫學生學習丹麥語,他認為,全世界可能有七百萬人說丹麥語,但他可以斷定,冰島人的子女未來不會學丹麥語,會學英語、西班牙文、中文或廣東話。「我已經決定要和家人搬到上海定居,十四個月大的女兒現在也已經開始學中文,我們雇了一個只會說中文的大陸保母,搞不好我女兒先學會叫爸爸而非爹地。」羅傑斯說。

他說,你無法阻止橫掃過來的改變風潮,歷史上有很多國家因為忽略現實而付出慘痛代價的例子。

在非洲,羅傑斯曾經一個人把波札那股市所有的股票全部買光。當時他發現波札那股市只有七個營業員,整個股市居然只有七檔股票,股價很低,而且全部發放現金股息。「但是波札那城裏到處是高級轎車、貨幣可以自由兌換、國家有三年的外匯存底,政府預算和外貿都是順差。」羅傑斯當場決定買下全部股票,並告訴他的經紀人,以後上市的每一檔股票,都要幫他買下來。二○○二年波札那被美國「商業周刊」評為十年來成長最快的股市,羅傑斯抱股抱了十三年後,全部出脫,獲利甚豐。(買在市場最低迷最絕望的時候,然後長期持有 大波段操作,為古今中外成功投資者的借鏡。)羅傑斯在奧地利市場最低迷的一九八四年,股價跌到一九六一年的一半時,買入大量當地股票,第二年,奧地利股市暴漲一點四五倍,七年後,市場為股市瘋狂時,羅傑斯把持股全部拋售。

三次橫貫中國的羅傑斯,一九九九年當大陸B股崩跌時,他大量購入,成本只有廿美分, 到現在B股漲翻天,平均報酬率已近十倍 ,羅傑斯到現在還沒賣。在退休廿四年後,羅傑斯認為他在二○○三年的上海看到了一九○三年紐約的影子, 一切正要開始蓬勃發展。 羅傑斯是投資趨勢專家,他從投資看國家、看世界,也從一個國家的文化、人口、效率看投資, 如果從他的眼光看到投資的未來,能否給陷於政治耗損中的台灣一些些啟示。

南韓明年經濟 一片叫好聲

工商時報2007.12.20
雖然美國經濟成長減速恐影響南韓出口,但根據路透最新調查,經濟學家仍看好南韓明年經濟前景,預測這個亞洲第四大經濟體明年的經濟成長率將為六年最高。
該項調查顯示,十月受訪經濟學家對南韓明年經濟成長率的預測中間值為五.二%,高於九月類似調查所預測的五.一%。
經濟學家的最新預測值也較南韓央行的預測值為高,南韓央行在本月稍早公布其預測,明年的經濟成長率為四.七%。
南韓明年經濟成長率若能達到五.二%,將是該國自二○○二年經濟成長七%以來的最高成長率。
現代證券經濟學家Lee Sang-jae指出,「美國不再是驅動全球經濟成長的唯一引擎。對南韓商品需求強勁的開發中國家,正在彌補美國經濟成長放緩的不足。」
受訪經濟學家還將其對南韓今年經濟成長率的預測中間值,從三個月前的四.八%調高到四.九%,也高於南韓央行預測的四.八%。
但因全球信用緊縮的影響已在已開發國家顯現,尤其是美國受到的影響最為明顯,而美國正是南韓第二大出口市場,令經濟學家擔心南韓的出口成長力道將減弱。
不過,路透的最新調查也顯示,國內需求持續增加,加上油價居高不下,將把南韓明年的消費者物價通貨膨脹率中間值拉高到三.○%,高於經濟學家三個月前預測的二.七%。

海外基金獲利 後年起要課稅

2007-12-20自由時報
投資基金有一大原因是,不論國內或海外基金可享免稅,但基金種類其實很多,就目前的稅法,在某些範圍內,還是有被課稅的可能,聯邦投信指出,以有「配息」的基金被課稅的可能性最高,另外,最低稅負制實施後,海外基金也有極大可能會被課稅。
聯邦投信表示,目前個人在買賣有價證券方面停徵證券交易所得稅,因此,當一般投資人買賣基金而有資本利得時,這一部份是免稅的;不過,若基金設有「配息」機制,配息的部份就會被納入稅基計算而被課稅。
目前會配息的基金分「股票型基金」及「固定收益型基金」兩種,以配息股票型基金來說,因為配息來源為利息收入、現金股利或已實現的股票股利,這一部份就會有稅負產生。也因為如此,目前由國內投信發行的基金均不配息,是以「滾入再投資」的方式,免於衍生稅負問題;標榜「高股息」而有配息的股票型基金,則都是投資在海外的基金。
至於「固定收益型基金」方面,可簡略分為「債券型基金」及「資產證券化基金」。國內債券型基金由於配息部份也有可能會被課稅,同樣為避免課稅問題,目前國內債券型基金也都不配息。
因此,目前國人不論投資海內外基金,暫時還沒有稅負上的問題,不過,提醒投資人,由於最低稅負制已經實施,海外所得最快在2009年1月1日起即需納入最低稅負制的稅基中,屆時海外基金不論是配息所得或資本利得,均有可能被課稅。建議投資人應及早因應並做好合法稅務規劃,以免屆時因不諳稅法,多出許多稅負。

申根區納東歐9國 邊界大開

中國時報 2007.12.20
歐洲聯盟《申根公約》決定東擴,納入9個新會員國,21日午夜零時生效後,將由目前15個會員國擴增到24國,形成世界最大的自由遷徙區。由於新會員國大部分是東歐前共產國家,等於剷除了冷戰築起的最後一道鐵幕。
申根公約的5個創始國德國、法國、荷蘭、比利時、廬森堡,1985年在德、法、廬三國邊界的申根小鎮簽署申根公約,同意廢止彼此間的邊界管制,從此改變了歐洲人旅行的型態。
會員達24國 最大自由遷徙區
申根公約1995年7月正式生效,申根區包括創始5國,外加西班牙與葡萄牙。2001年由10國增為15國。而今又要進一步東擴,納入捷克、斯洛伐克、波蘭、匈牙利、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斯洛凡尼亞、馬爾他等9國,堪稱申根公約22年來最大一次的東擴計畫。
新的申根區西起西班牙與葡萄牙,東至波蘭,南至斯洛凡尼亞,北至愛沙尼亞。目前歐盟25個成員國中,只有英國、愛爾蘭不是申根簽約國。
根據協議,新增9國21日起將解除鐵路、公路與港口的邊界管制;明年3月底之前,撤銷機場出入境通關檢查,方便公約國人員和貨物自由往來。
歐盟執委會主席巴羅索說:「今後我們可以在這24個申根國自由生活、進出、做生意,這是史上獨一無二的成就。」
有益經濟觀光 卻形成治安隱憂
儘管東擴可以刺激觀光業、帶動經濟成長並活絡文化,但並非全無隱憂,因為一旦解除邊界管制,形同門戶大開,讓罪犯與非法移民有機可乘。
斯洛凡尼亞今後將是申根區南部邊界國,肩負邊檢的責任,勢必得對從克羅埃西亞越界而來的居民進行更嚴格的通關檢查,難保不會造成兩國關係的緊張。此外,東歐邊界檢查人員待遇低微、收賄風氣盛,也讓德國與奧地利等中歐居民擔心申根區東部邊界的安防可能出現漏洞。
據了解,與捷克接壤的德國東部薩克森邦小鎮艾柏斯巴哈,居民已開始加強居家保全,包括在門窗加裝鐵絲網、成立巡邏隊等。
至於北部邊防也讓西歐居民憂心。由於俄羅斯財團在波羅的海三小國擁有龐大勢力,舊申根國撤銷與三國的邊檢後,可能面臨俄國黑社會勢力侵入的危險。
舊申根國固有其疑慮,但非申根國居民亦覺得忐忑。烏克蘭人擔心,以往輕鬆西進恐成為絕響,因為新規定要求他們必須出示回程機票、健康保險與財力證明等。
遇特殊情況 可恢復邊界管制
另外,遊客也必須注意,遇到特殊情況,申根國可恢復邊界管制。去年世界盃足球賽決賽在德國開打期間,基於安全考量,申根公約在德國暫時失效。
申根公約將繼續吸納新會員。瑞士預計明年加入,塞普路斯、羅馬尼亞、保加利亞預料在3年內會加入,屆時歐洲將往統一之路再邁進一步。

新歐洲雀躍 老歐洲憂慮

蔡筱穎/巴黎十九日報導
雖被喻為是柏林圍牆第二度倒塌,但申根公約擴大,在歐盟內部真是幾家歡樂幾家愁,積極爭取平等權益的「新歐洲」國家躍躍欲試,為移民、失業問題所困擾的「老歐洲」國家則擔憂不已。
九個新加入申根公約的國家就有八個是前共產主義國家,因此申根國內部的陸路、海路甚至空路的邊境檢查完全取消,被認為是柏林圍牆的二度倒塌。斯洛伐克總理費戈就表示,東歐國家真正變成了歐盟的一等公民,再也不需要邊界檢查,不需要排隊等候檢查,不需要履行令人感到受辱的邊界手續。
對新歐洲的東歐國家而言,申根公約擴大範圍是在歐盟內部爭取平等權益的重大勝利,對老歐洲的西歐國家而言,卻是弊多於利,因為旅遊東歐本來就對持有西歐護照的人不是問題,但門戶大開後,卻可以想見問題重重。
最憂心忡忡者莫過於奧地利,從二十二日凌晨起就要首當其衝的同時向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和斯洛文尼亞四個鄰居敞開大門,一時之間難以適應的奧地利,之前就有內政部長宣布邊境檢查要保留到2008年9月才撤銷,此言一出,特別激怒了匈牙利,認為傷害了該國的尊嚴。
德國的警察工會也譴責這項措施,認為西歐在向東歐的罪犯開啟大門,尤其共產主義老大哥俄羅斯垮台的遺產是幫派林立,承接這份遺產的東歐國家,近十年來許多東歐的妓女蜂擁而進西歐城市已是眾所皆知的問題,將來還會有凶狠的走私、販毒,日益向西歐擴張,申根免除邊檢,雖讓東歐人在歐洲大部份國家通行無阻,但也會為貨物走私、毒梟等罪行打開方便之門。
特別是恐怖主義的威脅成為新世紀的問題,申根將歐盟邊境推向了俄羅斯和中東的邊界,恐怖主義滋生的溫床轉眼間就在家門口了,未來更防不勝防。
法國的網民則直指失業問題,前幾年選舉的時候,波蘭水電工曾是一個政治議題,即使波蘭後來以強壯性感的水電工為主題,吸引女觀光客,法國民眾卻笑不出來。
近幾年葡萄或是其他蔬果豐收季節,農業大國的法國都會有長途跋涉搭幾天幾夜客運車而來的東歐季節工,開放邊界意味東歐人要來搶工作,短期打工者在簽證過期後成為非法移民,短期工會成為長期工,失業問題嚴重的法國雖有人道主義精神要幫助這些國家邁向自由民主經濟,但失業問題還是嚴峻的現實。

非法移民 挑戰歐盟無國界理想

九個歐盟成員將於本月二十一日起,正式加入申根區。根據申根條約,這九個歐盟國家公民往後在歐盟申根簽約國家內,不必出示護照即可自由旅行。
對於歐盟而言,這九個新會員國參與申根區,進一步展現了歐盟欲建立一個歐洲大家庭,以境外邊界取代國內邊界,讓歐洲各國公民得以在這個大的境外邊界內,自由行動。申根條約,則是落實歐盟這項理想的方法。
自由旅行區在歐洲並不是新概念。早在申根條約前,荷蘭、比利時和盧森堡三國間在一九四八年,就已同意解除邊境控制。同樣的,北歐國家間,也有類似的「北歐護照聯盟」,便利區域內各國公民旅行。而英國和愛爾蘭間,更早在一九二二年,就不存在邊境控制。
申根條約在一九八五年簽訂時,依循的正是這些區域國家間的互動,但期望能把範圍擴大到整個歐盟,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所以申根條約從簽署到九五年執行,花費了十年時間,制定細節,部署落實方法。
然而,隨著歐盟快速擴大,申根區自由行動的挑戰也日益增加。挑戰不在於合法旅行,而在於如何防範利用合法旅行,卻從事非法行為的歐盟公民,以及藉此進入區域內的非法移民。
儘管申根國家間設有獨立的「申根資訊系統」(SIS),加強情報和資訊交流,各國警方、海關和司法單位也充分合作,穿著制服的警察甚至可以進入其他簽約國境內三十公里,執行任務,但這項在歐盟區內自由移動的理想,對各國警務、國土安全、勞動人口和社會結構的影響,仍比預期大。
申根區內各國最主要的考量仍是國家安全。葡萄牙政府在二○○○四年歐洲足球杯、法國政府在二戰六十周年紀念,以及二○○五年倫敦七七恐怖連環爆炸案後,陸續施行短期或緊急邊界控制,是最好例子。
偷渡走私也是主要問題。荷蘭的毒品法比法國寬鬆,法國在申根條約施行後,仍堅持檢查由荷比盧三國進入者,是一個例子。瑞典和芬蘭加強海岸毒品和酒走私,是另一案例。
非法移民更是自由行動的挑戰。即使情報和資訊交流建立的再完美,只要能夠非法進入申根區內一個國家,遊走其他國家的機會就存在。申根國家雖再三強調,不會讓一個人「無故消逝」,但在執行上,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沒有國界、不需護照的自由行動,確實民主、便利且人性化。只是,歐盟這種大同世界的理想,短期內還有許多現實困難待克服。

摩根士丹利的兩處敗筆

英國《金融時報》Lex專欄
2007年12月20日 星期四
麥晉桁(John Mack)希望投資者知道,他對他們的痛苦感同身受。嗯,在某種程度上是這樣的。但這跟他將要放棄的那筆獎金無關。這位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的老板能保住自己的工作,已經很幸運了。此前,這家銀行披露本季度的賬面減記共達94億美元,而且首次出現季度虧損。是的,摩根士丹利可以說,自己有少數業務還挺紅火,比如財富管理。但美林(Merrill Lynch)也可以這麼說,而美林抵押貸款業務的賬面減記卻導致了斯坦•奧尼爾(Stan O'Neal)的離職。
就算按照當前次貸危機中的標准衡量,摩根士丹利賬面減記的規模也足以讓人掉下巴。大約有10來名交易員建立了頭寸,以沖銷做空次貸的成本。倘若順利,做空次貸最多會讓這家銀行進賬20億美元左右。但事實上,它卻付出了70多億美元的代價,原因是這些交易員的正確直覺,被一個不斷惡化的最高評級「債務抵押債券」(CDO)多頭頭寸徹底壓倒。怎麼能發生這種情況呢?
從風險管理角度說,摩根士丹利有兩處敗筆。第一處是在壓力測試方面。以歷史上的虧損,即便是創紀錄的虧損,並放大多少倍,也無法比擬這種平生難得一遇的危機。當然,摩根士丹利並非唯一一家判斷錯誤的公司。它之所以拿如此巨大的多頭頭寸(大約140億美元)來抵消做空成本,正是持有和市場相同的觀點:這種證券風險很低。
對投資者而言,主要問題在於第二處敗筆——安全防範措施。一旦模型失效,安全防範機制可以制止災難性的冒險行動。這不只是系統和過程的問題。這是文化和心理的問題,打個比方說,這是你什麼時候強迫交易員平倉、承受打擊的問題——雖然他們認為(也許其他大多數人也這麼認為),如果再多等等,狀況可能會有好轉。
Lex專欄是由FT評論家聯合撰寫的短評,對全球經濟與商業進行精辟分析。

投資之道無他 便宜才買而已

股票市場在多頭上升過程中,投資人會因自己或周遭朋友,短期投資操作得到價差,心情充滿興奮快感,這種快樂的心情反應在內心深處,使投資人不斷強化追高股價的合理性,加上媒體營造的樂觀氣氛推波助瀾,往往使投資人茫茫然,失去對追高股價應有的戒心。
相對地,當股票市場趨勢反轉下跌後,投資人也會因為套牢或虧損而產生痛苦沮喪情緒,這種負面心理效應不僅打擊自我信心,同時也累積各種心理壓力,使投資人在股票進入相對低檔時,不敢再有任何買進動作,甚至以低價賣出手中持股;未經市場經驗累積及努力學習投資技能的投資人,便在惡性循環中,耗盡從職場辛苦累積的資金能量。
股市如同藝術市場
股票市場是個充滿眾多影響因子的複雜市場,總其成者,則是投資人當下的投資交易心理,短期股價由參與市場交易買賣雙方的力量拔河而成,長期股價趨勢及高低,則由公司所創造的健康盈餘數字為支撐,因此,短期股價未必會時時刻刻與公司創造盈餘能力相契合。
台股於今年7月越過9000點關卡時,某知名財經週刊曾訪問號稱國內10大投資機構的投資主管,對2007年股市是否能上萬點的看法,所得到的答案竟是10人全部認為台股在2007年將衝破萬點,於今回想,真是台股今年最大笑話。由此可見,眾多具備所謂「投資長」身份者,當進入股市叢林迷陣中,也難免犯了見樹不見林的心理迷障。
紛擾不斷才是買點
數日前,曾有網友「豬力安」以「投資之道無他,便宜才買而已」為題發表對房地產及股市投資看法,用一句簡單話,道破投資的重要本質。在多頭市場,漲高的股價就像藝術拍賣會,只要有人願意以更高的價格喊價,就會出現更高價,藝術品或因稀少性而可得到長期價格的合理供需。
但是,股票眾多籌碼歸宿,往往不是一般短期投資人所能承受,因市場氣氛高攀的股價,往往引來大股東利用人頭戶所形成的大量賣壓。其實,政黨候選人官司、立委選舉紛爭、美國房市次貸風爆引起全球經濟景氣烏雲罩頂等因素,會是想買股票人的財神爺,等街坊巷弄股民呼天搶地之時,就是便宜買進時機!
郭恭克
獵豹財務長部落格網址:http://www.wretch.cc/blog/JaguarCSIA

2007年12月19日 星期三

美元貶值 迷思大破解

基金的報酬來自貨幣的昇貶與資產的漲跌
列如: 股市漲跌福 匯市漲幅(對美金)
巴西股市 +37% +17%
則會有如下績效
巴西基金(巴西幣):+37%
巴西基金(美金):+54%

工商時報 C1/理財趨勢 2007/10/31
美元貶值 迷思大破解
【陳欣文】
「美元一直貶值,我的基金是美元計價怎麼辦?而且我還有美股基金,是不是應該趕快轉換市場?改成其他幣別計價?」很多基金投資人都有這樣的疑慮,也從中突顯在美元走貶之際最常見的兩大迷思!
一是計價幣別其實不如投資標的或是市場成長性來的重要;二是美元貶值不表示美國市場沒有投資機會!
富蘭克林證券投顧表示,匯率是一種相對的概念,亦即美元貶值,有些貨幣可能就相對升值,從而帶動資金重分配的效果,衍生出多元的投資契機。
中國原油、鐵礦砂需求增溫
例如美元貶值因素來自美國景氣趨緩,屬於防禦性類的債券以及高股利股票預料將吸引國際資金持續進駐,美元貶值反有利美國出口業者的匯兌收益及加強競爭力,其中以具第四季旺季題材的科技、通訊、工業等龍頭大型股可受惠美元貶值效應。
另外,經常帳盈餘充沛的亞洲國家,理論上即有強勁的升值空間,熱錢源源流入自然激發另一波亞股的資金行情,而中國經濟高度擴張,對於銅、鐵礦砂、與原油等原物料的進口需求持續升溫,人民幣勁揚亦提昇中國人民購買力,向來是原物料出口大國的拉丁美洲及東歐股市可望因此受惠。
德盛安聯投信表示,海外基金實際投資報酬率有兩個來源,一個是貨幣升貶值、一個是資產漲跌,當美元走弱,避開美元資產固然是對的,但不代表美股在同期間會走弱,反過來說,如果歐元走強,歐洲國際企業可能因為歐元太過於強勢,競爭力減弱或有匯兌損失,歐股也有可能走弱,因此貨幣利得固然重要,但股票利得也占一大部份,必須從總合的效果來看。
不過,如果是債券投資就不一樣了,因為貨幣變動損益在國際債券投資上佔極大比重,比利息或債券資本利得來得高,因此,歐元走強買歐債,美元走強買美債,大致上對的機率是較高的。
市場成長比計價幣別重要
至於持有基金的投資人要不要轉換幣別?如果同一檔基金有歐元計價或美元計價的不同幣別,嚴格講起來,不論歐元計價或美元計價,報酬率理論上應該都是一樣的,就好像同樣的東西,不會因為報價幣別而產生價值的差異,否則就有套利的空間。
摩根富林明資產管理公司則舉例指出,今年表現強勁的澳洲基金,也都以美元計價,且目前許多海外基金也都以美元計價,重點不在幣別,而應該在投資市場的成長性。

限定繼承 VS 拋棄繼承

「限定繼承」是指:繼承人只從因繼承所得的財產,來償還被繼承人債務,如果有不足,繼承人不需要用自己的財產來償還,如果有剩餘,則歸繼承人。而且繼承人中一人主張「限定繼承」時,其他繼承人也被認為已同樣主張「限定繼承」。
「拋棄繼承」是指:繼承人對於被繼承人的遺產拋棄繼承的權利。繼承人不得只就被繼承人遺產的一部分拋棄,而須就全部的遺產拋棄,此當然包括財產。只有對有辦理的人產生效力沒有辦理的人還是要概括承受死者債務。

親人過世,請辦 '限定繼承 ',而不是只辦 '拋棄繼承 ',以免遭死者拖累!
(臺灣高雄地方法院檢察署黃檢察官 )
也許你知道,也許你不知道,無論如何,無知與貧窮一樣可怕, 讓自己有保護能力
並保護家人,再告知週遭的親朋好友。
各位請將這個訊息傳播出去,希望能降低自殺率,最近相驗一個案子,死者被地下錢莊逼上絕路,燒炭自殺身亡,他的遺書上還寫到:「當我離開後,...... ,只須草蓆捲起 即可,火化後,骨灰入海,不必供奉,我選擇這條路,才能讓你們好好過日,才不連累 你們,不必為我流淚,我沒資格為人父,為人夫,不可原諒的人絕筆。」但是死者是否知道,他死後債務是由他的太太、兒女、父母、祖父母,甚至是由「兄弟姐妹」來承擔?
最近 2年值外勤時,發現案件有增多的趨勢,尤其是自殺案件增加最多,例如最近兩次值外勤,相驗 9件, 6件是自殺,尤其是小年夜那天,大家歡欣的要與親人圍爐團聚,單我這一班外勤(本署每天有 3班外勤)就報驗 7件, 4件是自殺,可見轄區內民眾生活過的很不好!
很多人都被銀行、地下錢莊或暴力討債集團逼的走投無路,但是他們自殺後,發生繼承的效力,死者的債務,由他的繼承人「概括承受」,反而讓他們的配偶、兒女、父母或兄弟姐妹等親人,淪落成為暴力討債的對象。有很多死者生前吸毒或家暴,非但不務正業、積欠大量債務,造成家裡時時有人上門討債,還常常對親人施暴。
他死後,家人本來以為『終於解脫了』,沒想到還要概括承受他生前的債務,成為被暴力討債的對象。尤其是這些人常常會將自己的身分證件或帳戶賣給詐騙集團,詐騙集團就利用他們的名義辦很多張信用卡後,在短期內一一刷爆、或辦理信用貸款後故意不還,而家屬根本不知道有這些事,想說死者生前沒欠人錢,直到 2、3 個月後,自己的房子、存款被銀行聲請法院查封,或有人上門暴力討債時,才知道死者生前有欠人錢, 但為時已晚!常常會釀成另一次自殺的原因。
自殺,反而連累家屬!有的家屬還想到要到法院辦理「拋棄繼承」。但是 「拋棄繼承」只有對有辦理的人產生效力,沒有辦理的人還是要概括承受死者債務 。如果同順序的繼承人都辦理拋棄繼承,也只是由下順序的繼承人來承擔而已,除非全部的親屬﹝包含配偶、直系血親卑親屬(如兒女、孫子女)、直系血親尊親屬(如父母、祖父母 ),還有最常被忽略的「兄弟姐妹」﹞,都辦拋棄繼承,否則自己辦理拋棄繼承,只是加重其他親人的負擔而已!尤其是,有誰會想到自己會因繼承關係而要替不務正業,久不聯絡的兄弟姐妹揹債務,或是嫁出去的女兒要替娘家的兄弟還錢?
有時兒子會以父母之名義向銀行借錢,或讓父母替自己做保,而老一輩的人認為:嫁出去的女人不能繼承娘家的財產,當受到娘家的兄弟寄來拋棄繼承的通知書時,往往以為「我本來就沒有繼承權」,所以不以為意,沒和娘家的兄弟一樣去辦拋棄繼承,結果就變成兄弟借錢,姐妹扛債的情形。
就像我以前辦過ㄧ個案子,當事人是一個「童養媳」,從 3歲被送到養家後,就與本生家沒有聯絡,20歲後就與養家的男丁結婚,本生家的兄弟用爸爸的名義向銀行借錢,爸爸死後,全部兄弟姐妹都辦拋棄繼承,只有她沒辦,所以債務都由她一個人來擔,她是直到銀行申請法院強制執行,將她名下所有不動產、存款都查封後,才知道要去辦拋棄繼承,但為時已晚!一夕之間,突然負債上千萬,全家財產都沒了,情何以堪,怎會不想自殺!
所以驗屍時,我實在看了很不忍,常常提醒死者家屬:要趕快到法院辦「 限定繼承」 (而不是只辦「拋棄繼承」),一人辦限定繼承,對全部繼承人都生限定繼承之效力,才不會被死者拖累到,進而造成繼承人自殺的慘劇!例如不久前,在基隆發生一家六口,有五口在短短的幾個月內,先後跳河自殺。如果在爸爸跟一位兒子跳河時,有人提醒家屬去辦限定繼承,讓家屬僅在死者遺產範圍內承擔債務,不需要用自己的財產來替死者償債,或許幾個月後,就不會發生媽媽再帶其他兩個兒子跳河自殺的悲劇!尤其是,人會刻意隱藏外面的負債,怕親人知道,如果不是很確定死者生前沒有欠人錢,且「確定死者的證件從來沒有離開身體過」,去法院辦限定繼承,比較保險。
目前只能這樣驗一個死者,提醒一次,救一家人!
最終能徹底解決問題的方法,還是要立法院趕快修正民法繼承篇,將以「概括繼承」為原則,修正為以「限定繼承」為原則。因此懇請各位立法諸公,儘快修法,以解救苦難蒼生! 在此之前,也懇請各位,將這個訊息告知每個死者的家屬, 或許您的一念善心,可以解救一家人,阻止多場自殺悲劇的發生!感恩您!

次級房貸風暴衝擊全球股市下跌

Jessy Yang 2007-12-17
美國次按問題對大型金融機構的負面影響進一步浮現,投資者憂慮次級房貸危機對環球股市的負面影響程度。加上環球經濟增長放緩的風險提升,十一月環球股市普遍急挫。受到原油供應持續緊張、美元匯價繼續急挫等因素刺激,原油價格十一月一度高見每桶99美元,與100美元的重要心理關口僅差一線,重燃各國央行對通脹的擔憂。
MSCI世界自由指數11月下跌4.24%,而美國標準普爾500指數錄得自2003年以來最大的單月跌幅,跌4.18%。在次級房貸結構性產品對銀行類股的盈利尚未完全顯現下,歐洲主要市場普遍走低。倫敦富時100指數跌4.3%,德國法蘭克福DAX和巴黎CAC則分別跌1.85%和3.03%。
受中國股票市場急挫拖累,MSCI亞太除日本指數本月跌幅達6.97%。但以今年以來的表現而論,亞太除日本以外股市表現仍然不俗。截至11月底,MSCI亞太除日本指數回報達30.27%。新興市場方面,在美國經濟放緩和環球信貸緊縮下,新興市場股市下挫7.14%;而新興亞洲跌幅高達9.43%。
投資者信心不足,避險心態不斷提升,引發JPM新興市場債券利差不斷擴大。新興市場利差由10月底的186點子拓擴至11月底的246點子,拖累JPM新興市場債券指數本月微跌0.84%。而JPM環球政府債券指數(美元對沖)今月錄得1.5%的正增長。外匯方面,美元弱勢持續,美元兌歐羅、英鎊和日圓等主要貨幣的匯率偏軟。弱勢美元和通脹疑慮造好非美元債券和通脹掛鉤債券今月表現。
在投資者湧入避險資產下,債券基金本月表現超越股票基金。受惠於套利平倉潮刺激日圓走強,日圓債券基金在晨星基金組別中本月表現最為突出。相反,英國小型股票基金本月表現最為落後,平均下挫13.5%。基金投資回報則由德盛印尼基金A派息類別增長7.86%到恒生中國H-股指數150策略基金A類別下跌21.6%不等。
月初,溫家寶表示中央政府需要評估「港股直通車」計劃對香港金融體系穩定性有可能帶來的衝擊。在市場解讀為該計劃暫時擱淺下,內地A股市場和香港上市的內地股份今月遭到投資者拋售。滬深300指數本月跌16.7%,而恆生國企指數跌14.5%。基金方面,中國股票基金本月平均下挫13.2%,其中安本國際中國機會基金得益於組合內香港大型藍籌股的抗跌性,以5.18%的跌幅位居中國股票基金本月榜首。
Moss註:安本中國本來就以穩健著稱,以前中國基金暴跌時他一戰成名.這幾年因為績效太過平穩(其他中國基金大涨)反而被忽略(Moss先生為納力吉理財顧問有限公司首席分析師)

儘管11月亞洲區內股市普遍下挫,印尼雅加達綜合指數卻逆勢上升。利好的企業盈利數據加上資源類股走高,帶動雅加達綜合指數本月升1.7%。截至10月底,德盛印尼股票基金組合中有近半資產配置於能源和原物料類股份,帶動基金11月回報7.86%,位居本月基金回報排行榜首位。
在美國次貸危機和環球信用緊縮引發金融市場動蕩下,健康護理股份表現抗跌。晨星所有股票基金組別中,健康護理基金是唯一於11月錄得正回報的股票基金組別。健康護理股票基金11月平均增長0.43%,其中荷銀藥物基金A歐元類別受惠於歐元匯率走高,本月錄得2.26%的回報,位居組別榜首。美林世界健康科學基金A2美元類別則以21.9%的本年迄今回報,位居健康護理基金組別今年以來回報第一名。

印度製藥類股成熱門之選

2007年12月17日
美國家庭的藥箱中也許備有一些默克公司(Merck & Co.)降膽固醇藥Zocor或輝瑞公司(Pfizer Inc.)的抗抑鬱藥品左洛復(Zoloft)等藥品的印度仿製藥。現在看來﹐美國投資者的股票組合也應加入一些印度製藥類股了。
幾十年來﹐Dr. Reddy's Laboratories Ltd.和Cipla Ltd.等公司主要依靠侵犯製藥巨頭的專利保護權而不斷壯大。它們仿製藥業巨頭的暢銷藥﹐然後以低得多的價格售出藥品。
不過﹐近年來﹐這種商業模式舉步維艱:面對仿製行為﹐製藥巨頭已開始以越來越強硬的姿態來捍衛自己的專利。而且隨著中國和巴西等地的企業加入仿製藥領域﹐印度製藥公司面臨的競爭日漸激烈。此外﹐印度盧比的走強也拖纍了此類企業的海外收入。
仿製藥企業的股價因此受到了沖擊﹐目前已降至看起來比較低廉的水平﹐一度對該行業敬而遠之的投資者又開始重新關注這個領域。印度兩家最大的仿製藥生產廠──Dr. Reddy's和Cipla──的股票今年來在孟買證交所的累計跌幅已超過了20%﹐而該國的股票指數今年卻有望連續第三年實現40%以上的漲幅。
對沖基金India Capital基金駐倫敦的經理喬恩•索恩(Jon Thorn)說﹐我們看好印度製藥領域的一些公司﹔當前正有一些有趣的事情發生﹐估值已低至具有吸引力的水平了。索恩目前還沒有介入這個領域。
同其它成長類股一樣﹐投資者也一般通過本益比與預期收益增幅之比來評判印度製藥企業。增長速度超過本益比的企業被認為估值過低﹐可能存在良好的買進機會。
以印度銷售額最大的製藥企業Ranbaxy Laboratories為例﹐分析師預計Ranbaxy明年的收益將增長41%。該公司股票在孟買證交所交易﹐市值約為40億美元。他們預計﹐2009年Ranbaxy的收益還將再增長21%﹐目前該股股價僅是其預期收益的17倍。
可與其進行比較的是另一家大型仿製藥企業Teva Pharmaceutical Industries Ltd.。分析師預計﹐這家在那斯達克上市的以色列企業2009年的收益將增長12%左右﹐而目前該股股價是其2009年預期收益的15倍。
估值只是人們看好印度製藥類股的原因之一。另一個原因是印度製藥業正在發生的變化。Matthews India基金駐舊金山的投資組合經理安德魯•福斯特(Andrew Foster)認為這種變化可能為印度製藥業新的增長提供動力。這只基金11億美元資產中約有10%是印度製藥類股﹐其中包括Cipla和Glenmark Pharmaceuticals Ltd.的股票。
由於仿製藥在美國政府降低醫療成本的努力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印度製藥類股也是有吸引力的長期投資選擇。
Cipla和Glenmark等印度的仿製藥生產商也正努力增加在國內市場及新興市場的銷售額﹐以此實現收入來源的多樣化。Glenmark的首席執行長格林•薩爾達納(Glenn Saldanha)說﹐美國、歐洲和日本為該公司提供了85%的藥品銷售市場﹐他認為Glenmark未來的銷售增長將主要來自巴西、俄羅斯、印度和中國這所謂的“金磚四國”。
當薩爾達納10年前開始為其父母的公司Glenmark工作時﹐這家公司的年銷售額約為1,700萬美元。而在截至明年3月底的財政年度內﹐預計該公司將實現銷售收入近5億美元。
製藥業的另一個發展趨勢也將使印度製藥類股受益。跨國製藥公司正紛紛將生產業務外包給印度製藥企業﹐以便能夠在美國裁減人員和關閉生產設施﹐從而達到降低成本的目的。花旗投資研究(Citi Investment Research)駐孟買的分析師普拉桑特•奈爾(Prashant Nair)說﹐與印度仿製藥品的名氣相比﹐跨國公司向印度外包藥品生產業務的情況還較少為人所瞭解。
例如﹐市值達14億美元的Nicholas Piramal India Ltd.是輝瑞公司在印度的最大供應商。奈爾說﹐輝瑞打算將其海外生產佔生產業務的比重從目前的10%提高到20%﹐這將使Nicholas Piramal這類公司受益。與國內收入佔總銷售收入半壁江山的Cipla一樣﹐Nicholas Piramal也在致力於拓展國內市場﹐它的國內銷售團隊是印度各製藥企業中最大的。
分析師們估計﹐未來10年左右印度人每年的購藥支出將達300億美元﹐遠多於目前的80億美元。為了應對國內常見的慢性病﹐印度政府可能將增加醫療保健支出。而私營部門則正在探索改善城市內藥品分銷狀況及向邊遠鄉村地區輸送藥品的新途徑。
雖然印度的這些製藥公司都在本國上市﹐但美國人也可通過共同基金以及由投資機構管理的其他投資載體擁有這些公司的股票。除上面提到的Matthews India基金外﹐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和匯豐控股(HSBC Holdings PLC)等外資機構也是Glenmark的主要股東﹐據FactSet Research Systems Inc.稱﹐這兩家機構分別持有該公司約4%和7%的股份。
Laura Santini

日人吝於花錢 寧抱鈔票入眠

工商時報2007.12.18
日本銀(央)行周一公布,截至九月底,日本家庭持有的金融資產價值增至一五三五.七兆日圓,雖為史上第三高紀錄,但民間消費並不暢旺,反映出民眾國內經濟成長減速、股市震盪與薪資停滯不前的憂心之情。
日銀公布的資金循環統計數據並顯示,日本家庭逐漸把他們的資產從傳統的銀行存款,轉變成風險較高的公債與投資信託等金融產品。
截至九月底,日本家庭持有金融資產達一五三五.七兆日圓,年率增加一.五%。此金額僅次於今年六月底一五五六兆日圓與去年十二月底一五四二兆日圓的水準,為史上第三高紀錄。
然而,儘管持有高資產額,日本消費者卻因擔心國內經濟成長減速、股市震盪與薪資停滯不前而不太花錢。根據日本官方在本月稍早公布的數據,七到九月季度的民間消費僅增加○.三%。
三菱UFJ證券的資深策略師長谷川指出,日本的私人支出不太可能大起大落。她說,「金融資產增加有利消費。但若股價持續疲軟、油價仍居高不下,則可支配所得可能會縮水,成為不利消費的因素。」
日銀的數據顯示,在銀行存款利率低到只有○.二%的情形下,日本家庭持續把資產堆疊到公債與投資信託上。不過,日本家庭持有的股票價值受到美國次貸危機導致日本股價下挫的影響而縮水。
日經二二五指數於七到九月跌掉七.五%,同期東證指數Topix跌幅為八.九%。根據日銀的數據,截至九月底,日本家庭持有股票與其他有價證券之餘額年減少二.八%至一七三.二兆日圓,是自二○○五年九月以來的最低水準。
截至九月底,日本家庭持有的外幣存款餘額年率減少七.七%至四.一九兆日圓,可能與日圓對美元升值脫不了關係。

踩到次貸CDO地雷 澳洲地方政府 擬對雷曼興訟

工商時報2007.12.18
美國次貸風暴持續肆虐,受害者遍及全球,即使遠在重洋之外的澳洲地方政府,因為購買美國雷曼兄弟在澳洲子公司Grange證券所銷售的擔保債權憑證(CDOs),而蒙受巨額損失。雷曼兄弟雖展開危機處理,積極善後協商,但澳洲最少有三個地方政府正考慮提出告訴。
為解決次貨風暴及所引發的信用緊縮危機,美國聯準會(Fed)上周約集其他主要央行,準備對金融體系挹注大量流動性,並從本周一在紐約釋出二○○億美元做起,此時卻爆出澳洲有為數眾多地方政府,因為輕信可獲取較高的投資報酬率而踩到次貸地雷。
在此之前,挪威已有四個城鎮眼見購自花旗集團的結構複雜基金,因信用危機而大部分價值化為烏有。
澳洲除數十個地方政府外,還有一些慈善機構及一家公共醫院營運商,也認購Grange證券所發行、源自雷曼公司的CDOs,總投資金額約六五○○萬澳元。
這檔名為Federation的CDO,因為直接暴露在美國次貸市場之下,而在十一月遭Grange宣布勾消價值達八四%,即每一美元只剩下一六美分。
澳洲有些地方政府甚至將可投資部位的七成,用於購買CDO,已促使新南威爾斯州政府進行調查。Tumbarumba地方政府聲稱已透過「協商」,將價值七○○萬澳元的CDOs退還給Grange證券。部分地方政府表示,若協商不符預期,就考慮對簿公堂。
雷曼坦承,部分CDOs違反澳洲地方政府的投資規定。地方政府方面,則因為這些CDOs具有不錯投資級評等,而認為是可以投資的。

馬維建痛批 藝術拍賣公司是金光黨

工商時報2007.12.18
「藝術講究的是真實、純淨,但最近二年來,藝術交易市場很多卻是在『騙』,很多行徑,跟『金光黨』已沒什麼兩樣!」對於近來拍賣市場炒作名畫風氣,元大金控總經理馬維建日前接受本報專訪時道出肺腑之言。
這也是他第一次對於藝術拍賣品市場的亂象,說出重話。
身為元大集團總裁馬志玲長子,也是金控總經理的馬維建,集團事業的未來規劃,是父親倚重的接班人,私人收藏上,更是藝術圈公認,趙無極、林風眠等畫壇大師作品的收藏行家;然而,收藏眼光獲得藝術圈肯定,拍賣市場為炒作名畫放出的謠言,也使馬維建不堪其擾,直言:「這種金光黨式的騙法,會讓好的藝術家不知如何創作,越來越縮手!」
投機風熾 行情炒得離譜
接受專訪時他坦言,身為一位收藏者,不願意被捲入商業競爭、被當成炒作話題,也點出當前拍賣市場須省思之處,以下是專訪紀要:
問:對於收藏,你的朋友形容你「不收則已,一收驚人」,很專一,不會三心二意,像趙無極的畫就是這樣,可以談談嗎?
答:藝術是洗滌人心的東西,收藏趙無極老師的畫,對我而言,是日常生活的紓壓,也是欣賞,但絕不是「競賽」。不過很遺憾,原本藝術講究的是真實與純淨,但近二年來,台灣的藝術交易市場充斥著「騙」,我知道,市場上一向有很多投機行為,但不能投機到讓藝術家沒有心情投入創造。
造謠拉抬行情 價格失真
我舉一個最近發生的例子,一位四○歲左右的國內畫家,我很欣賞他,所以就去畫廊買了他的畫,外面的人一聽到我買他的畫,就跑去畫廊,一口氣收購很多他的畫,然後在市場上到處拿我的名字宣傳,叫人家來買畫,結果一張三○至五○萬元不等的畫,行情竟被炒作到一六○○萬元! 這讓畫家很不舒服,認為作品被商業化了,有心在藝術上創作的畫家,不會希望自己的作品被如此對待。
問:價差真嚇人,拍賣市場炒藝術品的價值炒過頭了吧?
答:是啊,簡直是「金光黨」的行徑,只會讓好的藝術家不知如何做事,這些價格都是騙人的,收藏家自然不願意投入這種價格失真的交易。
好的藝術家在意的是創作的質,像我先前聽趙師母(趙無極之妻)講,趙老師去年只完成三件作品,很多在創造過程中,因力求完美而被自己毀過,保留下來最精湛的作品,現在拍賣市場上的炒作,對照來看有多諷刺了。
再舉個例子。不久之前,有家拍賣公司拍了一幅八十年代趙無極老師的畫,炒作後,價格竟然被作到一億元以上,最荒唐的是,我還被謠傳去接手這張畫,事實上別講接手了,我連預展都沒參加,拍賣公司搞宣傳卻可以講成我去接手的,真的很離譜!
還有另一家拍賣公司也是,竟然跟潛在買主講:「這張畫馬維建沒有喔,要是頂到了,『等於你對趙無極八○年代的收藏,已經超過了馬維建』!」把藝術收藏當成競賽,根本扭曲了藝術收藏的本質;對我而言,藝術收藏是要看「畫緣」,而不是比賽誰收的多。
收藏淘汰機制 市場曲解
問:你的收藏有進有出嗎?
答:有啊,我隔一段時間,會檢視一下過去的收藏,這是一個動態的過程,以前的和新的經過比較,總會淘汰一些過去的收藏作品,把它們賣出去,但這過程,又被扭曲成另一種謠言。
我有個長輩,他賣畫,市場上就講,「他得了癌症,快死了!」至於我,我賣畫,市場上的講法就變成:「我有財務危機。」
相對於股價,就是對股東最好的回報,一個收藏家最重視的,就是藝術價值,這種商業炒作,誤導好收藏家的選擇。
我再舉個例子,前一陣子,香港林風眠的作品被收來拍賣,這一批作品,在畫廊都不好賣了,更何況拿到拍賣場?結果我們沒去買,市場上就在造謠:「是否馬家在倒林風眠的畫?」、「怎麼沒有出來『護盤』?」太離譜了!

台股基金波動度 全球第3大

中國時報2007.12.18
台股昨日再度成為亞股裡跌幅最大的股市。過去三年,台股基金也是僅次於拉丁美洲、新興歐洲,波動度第三大的基金類型。專家建議,由於股市多頭已經走了多年,在美國經濟前景不明的情況下,明年全球股市波動度將變大。
台新協理鍾盛傳說,定期定額最好選區域型的基金,避免單一或太偏鋒的市場。波動度是指過去一段時期內,基金每週(或每月)回報率相對於平均周回報(或月回報)的偏差幅度大小。基金每週回報波動越大,標準差也越大。波動度越大,表示風險越高。
僅次於拉美、新興歐洲
根據理柏(Lipper)統計,12月13日之前一年,台股基金一年波動率高達22.25%,僅次拉丁美洲29.43%。台股基金的波動度,也高於新興亞洲21.46%、新興歐洲21.1%。如果拉長時間來看,台股基金的波動度,依舊居高。台股三年基金波動度20.61%,僅次於拉丁美洲基金25.59%,新興歐洲基金21.27%。
保德信全球組合基金經理人李欣展分析,台股屬於淺碟型市場,波動性相對較大。台灣加權指數過去一年的波動率高達19%左右,反觀MSCI世界指數,過去一年波動率約為11%。
過去一年更高達22.25%
幾乎是所有基金公司與經濟學家的一致共識,儘管美國近期因年底旺季需求,實質經濟數字表現不差,但是多項長期指標,已出現經濟成長減速的明顯跡象。十月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ISM)連續4個月下滑到50.9,且ISM指數分項指標中物價趨升而就業趨緩,經濟成長結構似乎出現惡化之跡象,美國房市風險對未來經濟成長之外溢效果仍需留意。前聯邦準備理事會主席葛林斯潘認為,美國經濟正接近失速。
李欣展認為,由於美國成長趨緩,全球經濟將進一步放緩,但因為已開發與新興國家開始降息或停止升息,全球流動性過剩的問題依舊存在,預期未來資產價格波動性將持續增加。

藍金水噹噹 3年報酬率75%

【聯合報2007.12.18
水資源基金被視為「藍金」,是繼石油「黑金」之後,最被看好的投資標的。它具備穩定特性,平均三年報酬率約75%左右。
目前國內核備的水資源基金共有兩檔,一檔是康和投顧代理的KBC水資源基金,今年規模已由1.61億歐元成長至3.37億歐元,成長幅度達109%;另外一檔是由元大投信新代理的百達水資源基金,資產規模也由29.69億歐元大幅攀升至42.25億歐元,是全球第一檔且規模最大的水資源基金,成長幅度也達42.3%。這檔水資源基金今年8月剛通過核備,目前已在元大投信與證券可以下單申購。
Moss註:KBC水資源是道德基金,如果沒記錯的話,像瓶裝水他就因為環保而不投資
這兩檔基金,KBC的水資源基金以歐元計價,百達則分為歐元及美元計價兩種。在2006年及2007年迄今,二檔基金表現皆打敗MSCI全球指數,今年以來,百達水資源(歐元)報酬率是11.06%,而KBC的則有14.64%。
除了專門投資水資源的基金外,KBC亦有一檔生態基金,有投資一部分的水資源,而即將發行的華南永昌全球神農水資源基金,亦將投資3成於水資源相關企業。
投信業者私下指出,水資源基金為單一產業基金,持股較集中,相對之下風險偏高,投資人要留意波動風險。雖然有些加入替代能源或公用事業來分散風險,但一般建議占資產配置比重在一成左右,並且最好設一下停損、停利點,尤其是明年經濟成長狀況恐怕不如今年,獲利預期下修,投資人風險意識要更高。
但投信業者也分析,水資源具不可替代性,加上不容易受景氣、利率等因素影響,因此抗跌能力強,每年波動率約8~9%,在股票型基金中風險算不大,不僅適合定期定額,亦適合單筆投資。

瓶裝水、水務工程 重押標的

【聯合報2007.12.18
水資源產業正紅,目前國內兩檔水資源基金皆投資幾家大產業,包括全球市值第一、二名的法國水務工程公司Voelia、Suez。除傳統水工程產業外,也有業者持續看好瓶裝水產業,投資較大比例於瓶裝水公司Nastle、Groupe Danone中。
產業規模 4000億美元
目前全球水資源相關產業總規模高達4000億美元,相關投資標的包括全球最大水泵製造集團美國ITT公司;全球市值最大、以輸配供水為主要業務的法國水務工程公司Voelia;全球第二大水務工程公司、以水質淨化業務為主的Suez。
另外還包括全球最大的美國水質測量集團Danaher、瑞士的排水系統龍頭Geberit、巴西的配水服務公司Gia Saneamento Basico等。
基金績效 表現不錯
在兩檔可以買到的水資源基金中,排名前五大的投資標的中皆含有Veolia、Suez兩家公司,持股皆至少超過4.5%。投顧業者表示,今年水資源基金表現良好,主要在於水務工程、廢水處埋、環境控制系統的廠商之表現。尤其今年10月,Suez宣布一系列合併案及新合約帶動股價上漲。
百達水資源另外看好瓶裝水產業,代理百達水資源基金的元大投信表示,瓶裝水的需求力道表現在消費量與價格成長上。根據美國地球政策研究所的最新報告,全世界消費者每年花費約1,000億美元購買瓶裝水,2004年全球的瓶裝水消費達到了1,540億公升,比2000年上升了五成多。
在美國一瓶包裝水的價格可以高達每公升2.5美元,比同單位的汽油還貴。此外,每年全球有大約1/4的瓶裝水出口至別的國家。
亞洲需求 非常殷切
百達分別投資全球前二大的瓶裝水公司,分別為瑞士的Nestle及Groupe Danone,股份皆超過4%。
投信業者認為,未來一、二個月水資源相關產業股價仍可能受到影響,但亞洲經濟強勁的增長動力卻無庸置疑,區內對水利基建的需求也非常殷切。例如上個月新加坡的水務及海水淡化工程Hyflux集團宣布出售中國13個工廠, 以便拓展印度、中東、北非的業務,當月股價上漲27%。

全球食品面臨第2波漲價

聯合報╱2007.12.18
小麥和稻米期貨價格均創下歷史新高,黃豆升至34年高點。全球農產品價格已登上更高基準,預料世界主要經濟體將面臨第二波食品價格上漲。
芝加哥商品交易所上周五盤後電子交易,小麥2008年3月期貨首度漲破每英斗10美元;1月稻米期貨寫下每英擔13.31美元天價;黃豆每英斗11.9225美元的價格創1973年6月以來高點;玉米價格也升至11年高點。
英國金融時報報導,這些創紀錄的價格在今天成為食品業的基準,連鎖上漲效應將在未來數月傳達到消費者層面,增加通貨膨脹壓力。
批發市場今年夏季出現的第一波穀類食品價格上漲,現在已經滲透到整個供應鏈,導致通膨上升。美國顧問公司「先進經濟解答」分析師賴普指出:「今年的糧價上漲速度是1980年代以來最快紀錄,但漲價的最嚴重影響要到2008年才會出現。」他預測,未來五年糧價上漲幅度將達7.5%,遠高於過去十年的2.3%平均幅度。
歐元區11月分糧食價格漲幅達4.3%,推動歐元區的通膨率從10月分的2.6%升至3.1%,創下六年新高。在美國,11月分食品價格比去年同期上漲4.8%,帶動整體通膨率升至4.3%;而英國10月食品價格漲幅已達到5.1%。
在上周五的交易中,明年3月交割的小麥和玉米期貨合約新基準價格,比即將到期的12月小麥期貨價都高出4%以上。
大宗農業產品價格上漲的原因包括需求上升、欠收和糧食庫存減少的結果,加上生質燃料搶走玉米原料,新興經濟體肉類和奶製品消費增加,都增加農業大宗商品的供給壓力。據美國農業部預測,全球玉米庫存將跌至33年最低紀錄,僅夠7.5周所需;全球小麥庫存僅夠9.3周所需,為47年低點。

抑制糧價 各國調降關稅

編譯夏嘉玲/綜合報導】
糧食價格頻創新高,包括台灣的各國為了抑制糧價,從關稅下手,短期大減主要農業商品進口關稅,特別是穀類、蔬菜油和稻米。
全球最大小麥進口地區歐盟明年6月為止,暫時取消穀物進口關稅。土耳其也大砍多種農產品進口稅,小麥從130%一舉降為8%。
已開發國家和開發中國家都加入短期刪減農產品進口稅行列。糧食成本推升通貨膨脹率高達11年新高的中國,已將大豆進口關稅從3%減為1%,大豆進口量隨之增加,但是價格飆到34年來新高。
已經或即將短期調降農產品進口稅率的還有印度、俄羅斯、菲律賓、孟加拉、墨西哥、秘魯、亞塞拜然、波士尼亞、埃及、摩洛哥、奈及利亞與迦納。土耳其是宣布跟進的最新案例,除了小麥進口稅從130%一舉降為8%,還廢除大麥的100%進口稅,玉米進口稅則從130%減為35%。
聯合國糧食農業組織商品市場部門主管葛勘指出,各國主政者發現必須降低本國糧價,短期調降農產品進口稅趨勢可能會持續下去。

匯款業的監理盲點

【經濟日報╱陳冲】
2007.12.18
11月下旬國際前鋒壇報(IHT)有一篇有趣的報導,談到匯兌業的巨擘西聯公司(Western Union)的發展,該公司成立於1851年,早期為一電報公司,曾有一段輝煌時光,其後因各種通訊工具的興起,尤其是航空快遞與傳真,造成該公司於1992年宣告破產。但兩年後,該公司以匯款業務重新起家,經併購手段與世界移民潮的洗禮,得以迅速成長,在全球匯兌市場的市占率據說高達14%。該公司在媒體之曝光,與其介入美國移民法案有關,對支持放寬之議員與團體不惜出錢出力;對反對法案之議員則強力杯葛,甚至不惜採取罷免的手段。
西聯公司涉入美國移民法案甚深,主要因為該公司以移民匯款(外勞匯款)為其最主要業務,對移民、外勞客層的行銷著力極深。在巴拿馬,該公司有不少來自哥倫比亞的非法外勞客戶,西聯即聘請三位律師在收容所服務,並在電台回答法律問題;在杜拜旅館擔任領班的菲籍外勞對媒體表示,稱讚該公司直接派員至旅館服務並當場辦理手續,外勞舉辦活動或有慶典時,該公司均會贊助。諷刺的是,在美國非法外勞的收容所中,該公司派出辣妹對即將遞解出境的外勞提供餐點,發放T-shirts(當然印有免付費電話號碼),因為公司了解「不出一星期,這些人又會回到美國」,屆時就有穩定的客源。
其實西聯公司的服務毀譽不一,也引發不少批評。主要是針對所收的匯費及所使用之匯率。不過,也有外勞認為該公司能掌握時效,較其他匯款管道為便捷;當然該公司經常贊助外勞、移民團體、遊說移民法案、提供非法外勞法律服務,對其業務及形象也有幫助,但卻阻擋不了本年9月多個外勞組織所發起的杯葛(Boycott)行動。
針對全球每年3,000億美元的外勞匯款業務,西聯號稱全球有32萬個據點,不過,大多數其實並非其本身的分支機構,例如在中國就利用中國郵政及中國農業銀行的據點。在台灣言,亦有四家銀行(國泰世華.台新)與其有合作關係,甚至有銀行的店招上即印有西聯的標誌。本人無意介入所謂的杯葛行動,但願就銀行法觀點,表示一些看法。
基本上, 利用西聯匯款不需在任何銀行開戶,只要在代理店填表繳款,取得收據及MTCN(俗稱密碼)後通知收款人,收款人即可至全球任一代理店取款。便捷迅速,但也是爭議所在。表面上,西聯未違反銀行法,因為出面的是國內合法銀行,類似銀行利用財金公司系統或SWIFT平台轉撥款項;但如觀察西聯的流程,反是西聯利用銀行為其門面,客戶的締約對象是西聯還是銀行,大有爭議。
尤其如從收款人端觀察,只要有MTCN等資料即可逕往任一代理店領款,應可明顯看出西聯才是契約相對人。金融監理機關如有興趣,可從匯款手續費的拆帳結構及匯率,應可看出端倪。
值得警惕的是,如果此一業務方式,在國內不必銀行執照即可合法辦理,則國內銀行日後亦可代理國外銀行辦理存款開戶、收付等業務。匯兌與存款相同,具有向不特定多數人收取資金而承諾依約定方式領取的特性,但時至今日,匯兌具有更多洗錢防制的顧慮,尤其是跨國不定點取款以及難以追蹤的特質,更應值得注意。
迅捷的匯兌服務應該稱許,但必要的監理措施是否也應就位?
(作者是中信證券董事長,曾任合作金庫銀行董事長、財政部次長,熟悉金融市場實務與管理)

穀物商品2008年暨第一季展望

2007 年表現 2007-12-14
2007 年農產相關商品價格普遍上漲,尤其到下半年,通膨議題發酵,使得農產品的漲勢更受到各界關注。統計今年至12/5 為止,以小麥漲幅達72.8%,可望奪得年度漲幅之冠,而黃豆相關商品平均漲幅也有55%-60%左右,漲勢也相當凌厲,不過其他如:玉米、棉花、咖啡、牛肉等商品漲幅不大,而且也有糖和豬肉等商品下跌。
總觀今年走勢,穀物和油脂類商品的漲勢相較於軟性商品和肉類商品來的強勢,主因為近20 年來,全球穀物的供給年增長率的趨勢是逐年遞減,不過需求年增率則是逐年增加,而且近幾年的供需缺口持續惡化,長期穀物價格維持於高檔應是無可避免,但是明年並非所有商品皆可維持強勢上漲的態勢,預計穀物市場將維持輪替走勢,且漲勢有機會擴及至軟性商品。
小麥謹慎以對
2007 年CBOT 小麥連續月份期價於9/28 創下歷史天價的961.75 美分後,旋即拉回修正,波段跌幅至11 月中旬已達200 美分,雖然短線展開一波強彈,不過展望明年上半年,修正的風險仍大。由CBOT 小麥各期約價格所構成的曲線顯示,明年7 月之前的遠月期貨合約仍維持負斜率,且隨著近期期價反彈,負斜率的狀態卻有惡化的跡象,意味明年春末冬麥收成季時,價格修正機會不低。而且,從小麥季節性走勢分析,上半年小麥價格普遍呈現盤跌的走勢,雖然途中可望出現一至二次反彈,但整體趨勢往下直至夏季為止。因此,若無其他因素驅動基本面改變,小麥明年上半年跟隨季節性修正的走勢難免。
雖然小麥今年漲幅不小,但若是觀察近幾年小麥的供需狀況,需求面的增加其實並不明顯,近兩年的全球需求僅持平而已。06 年和07 年全球小麥吃緊的狀況主要是由天災導致各地減產所引起,而這兩年的高價,將激勵明年全球小麥耕地增加,國際穀物協會(IGC)於11 月的報告中預估,08 年全球小麥耕地面積可望較今年增加4%,若不考慮天候因素,全球小麥產量將顯著增加,庫存天數也可望自30 年來的低檔拉升。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澳洲已經連續兩年遭逢乾旱,06 年和07 年小麥產量較05 年分別減少近6 成和4 成,除非連續第三年遭逢乾旱,否則澳洲小麥產量只要回覆正常水準,配合全球耕地增加,預估全球庫存將有機會增加2 成左右,供需吃緊的狀況可望舒緩。
小麥明年產量預期將顯著增加,但也並非沒有隱憂的地方。目前對產量最大威脅的因素為全球天候變動劇烈頻率加快,尤其以澳洲最為嚴重,因澳洲已經連續兩年乾旱,土壤濕度較以往偏低,明年的降雨必須充沛,才可望補足偏低的土壤濕度。此外,美國今年冬麥生長狀況良好比例為近5 年來最差的狀況,雖然早期生長狀況較差對最終產量的影響不若後期,但若明年春季之前美國小麥或者其他生產國冬麥受到寒害的波及,導致生長狀況無法提升,最終產量仍有下修的可能。
整體來說,小麥短期仍有利多可支撐價格於高檔,但中長線的走勢卻必須相對保守,無論是全球增產效應與季節性修正壓力,對於08 年第一季乃至上半年走勢,我們建議謹慎以對。
黃豆長線偏多
07 年CBOT 黃豆連續月期價自06 年低點526 美分上漲至11/26 高點1109.5 美分,波段漲幅達111%,累計今年漲幅也達6 成,更創下自1973 年以來的34 年新高。短線漲幅雖然驚人,但基本面持續偏多之下,若以長線投資來看,我們仍是樂觀以待。不過,08 年漲幅可能不若今年,而且第一季末至第二季修正的機會不低。
小麥的漲勢主要是由供給短缺所致,但由全球黃豆供需狀況觀察,黃豆需求連續4 年成長,年增率維持於4%以上。由此可知,推升本波黃豆上漲的動力是由需求帶動,其中,最主要的需求增長來自於中國。中國黃豆需求年增率近幾年皆高於全球平均值,而且,國內黃豆產量逐年下降,必須靠大量的進口來補足國內供需缺口。
中國對黃豆的進口量占全球黃豆貿易的比例越來越高,自2000 年以來已成長近一倍,且近幾年皆維持於4 成左右,可見中國黃豆的進口量對於全球黃豆的貿易量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此外,中國對黃豆的需求動能與國民所得的水平有直接關係,自90 年代以來,中國人均GDP 呈現高速增長,平均每人黃豆消費量也跟隨同步增長,雖然自05 年之後,黃豆消費量增長率不及人均增長率每年皆達2 位數以上的成長,但也有個位數的增長,預計此增長的趨勢將可持續至未來數年。長期來看,黃豆價格由需求推升的效應將可維持。也奠定了我們對08 年,黃豆基本面仍然偏多的預期。
此外,由資金流向觀察,可發現無論是長線的指數型基金以及短線的避險基金或投機資金皆大舉投入黃豆市場,而且於今年下半年有加速進場的跡象,這也是推升黃豆今年漲勢的主因之一。目前來看,此兩大資金進入黃豆市場的趨勢仍未改變,基於長線基本面偏多的預期下,相信08 年資金流入黃豆市場的動作應可持續。
然而,我們對於黃豆的樂觀看法,仍然存在一些短期風險,尤其是07 年大漲6 成之後,對於08 年上漲的空間,預期將受到壓制。而且,07 年第四季上漲的動能,一大部分是來自於中國政府為了降低國內食品通膨而大舉於國際市場上採購所致。本次中國食品通膨中,最主要的來源除了豬肉外,就屬食用油影響最為全面,而食用油最大宗的來源即為黃豆油,也因此,中國為了加強國內食用油的供給,暫時調降07 年10 月至12 月的黃豆進口關稅,也造成中國採購商趁機大舉於國際市場上標購黃豆。預計將可望紓解春節前,中國食用油供給緊俏的狀況。我們預期此次調降關稅的舉動,將讓採購商提前採購明年第一季的需求,屆時第一季的採購量或將低於往常,除非中國政府延續進口減稅的政策,否則08 年第一季中國暫緩採購的舉動將給予空頭打壓的藉口。
即使第一季黃豆期價有修正的壓力,不過預期下檔的空間有限。因傳統上,第一季為美國農民選擇種植作物的季節,一般來說,各穀物價格將維持於高檔,以吸引農民種植。雖然07年,黃豆耕地大減15%,預期08 年耕地續減的機會不高,反而有增加的可能,因此若預期耕地增加的氣氛形成,價格上漲的動能不易維持。若黃豆耕地增加的比率在5%以下,期價將有較為強勢的表現;若增加的空間介於5%-10%,期價可望維持於高檔整理;但若耕地增幅達10%以上,價格恐將有往下修正的空間。
我們延續07 年的基調,對於08 年黃豆整體的走勢仍舊是謹慎樂觀,雖然第一季或將有修正的機會,但若長期趨動黃豆上漲的需求未見消退,對於長線投資人來說,波段修正應為逢低進場的良機。
玉米有望領漲
07 年玉米走勢相對沉悶,今年初率先創下437 美分的高點即拉回修正,年中低點一度逼近300 美分,不過自7 月以來,玉米的走勢漸形樂觀,底部緩步墊高,至12 月已逼近400 美分大關。展望08 年,我們認為以下的各項因素,將有助於玉米於08 年出現相對強勢的上漲動能。
根據玉米過去10 年的季節性觀察,07 年一整年走勢的高低點發生時點相當符合季節性形態,也就是說,高點發生於第一季末的機率相當高。然而,根據季節性走勢,並不足以驅動整個波段上漲的動能,必須有基本面因素配合,其中,於第一季最容易發酵的因素即為種植面積變動。美國07 年的玉米種植面積較06 年大幅增加近2 成,玉米產量將創下歷史新高,也造成今年一整年玉米走勢相對疲軟。反觀08 年,美國玉米的種植面積可望大幅縮減,在此預期之下將推升08 年第一季玉米價格大漲,極有可能重演07 年初市場預期黃豆種植面積大減而上漲的走勢。
此外,雖然我們對於玉米製乙醇的長期看法保守,但不得不承認,乙醇的需求是推升近年美國玉米價格上漲的主要動力之一。根據USDA 估計,明年無論在有無政策補貼的假設下,乙醇用玉米的需求量仍達36 至37 億蒲氏耳,較07 年的需求量增加17%左右,而且此需求的增長率至2010 年之前仍將維持個位數以上的增長。若以乙醇占美國玉米產量的比例分析,07 年約為24.3%左右,若08 年乙醇用玉米增長至37 億蒲氏耳,加上保守估計種植面積縮減5%,此一比例將增至30%上下,意味著明年美國約有1/3 的玉米將用於製作乙醇。
而且,利用玉米發展替代能源為布希政府既定的政策,明年將可望延續此政策。此外,08年又適逢美國總統大選,兩黨候選人基於選票考量,必定強調發展替代能源的重要性,其中玉米製乙醇的補貼政策相信將大方推行,一方面可以用鈔票換選票,一方面又可贏得環保的美名,而市場更將於適當時機炒作此議題,應可對玉米08 年的走勢有相當助益。
另一個長期推升玉米價格上漲的因素同樣來自於中國。近幾年中國玉米的產量並沒有大幅減少,但由於需求穩定增長,庫存量已較2000 年時大減近7 成,也造成中國近年可供出口的玉米數量大幅減少。02 年,中國對外玉米出口數量仍占全球玉米貿易總量的1/5,但庫存逐年下滑的結果,使得07 年中國的玉米出口數量占全球貿易總量已大幅下滑至2%以內,而在需求持續增長下,明年若國內玉米無法大幅增產,中國的玉米出口將無以為繼,甚至有機會轉為淨進口國。一旦中國成為國際市場上的買家,將使得玉米行情看漲,長線漲勢應可期待。
07 年玉米漲勢大幅落後黃豆與小麥,玉米與黃豆和小麥的價差也達到臨界的位置。自1980年以來,黃豆與玉米的價格差距約在200 至600 美分之間,經歷07 年黃豆上漲的態勢後,黃豆與玉米的價差已超過600 美分,以往維持於600 美分區間上緣的時間並不顯著,因此可以預期價差將有機會回落,也就是說,玉米相對於黃豆,可望出現補漲走勢。然而,小麥與玉米的價差於今年突破200 美分的區間上緣後,仍未見回落的跡象,但預期08 年的基本面因素改變後,玉米相對於小麥的漲勢將更形顯著。價差交易者,將不會放過此機會,相信將有相當積極的買單來推升玉米價格。
08 年,我們相對看多玉米,不僅短線與黃豆相同於第一季有上漲的機會,而且還有另一個短線因素可望推升玉米第一季的漲勢。由於商品ETF 是近期投資界的顯學,來自各地的資金前仆後繼的投入,也讓這些ETF 的資金規模不斷膨脹。每年年底,這些商品ETF 所追蹤的指數或有調整成分比例的動作,連帶牽動ETF 對於各商品的資金配置。其中道瓊-AIG 商品指數為相當具有影響力的指數,根據其公佈的數據顯示:08 年,農產品類的配置調降黃豆、黃豆油和小麥的比例,唯一增加的僅有玉米,雖然調升幅度不大,但整體資金板塊的挪移,於08 年元月生效時,將對短線走勢有相當的衝擊。
基於上述各項因素,我們對於08 年玉米的走勢相對看好,其中耕地面積的增減將是推升第一季上漲的主因,若搭配其餘利多同時發酵,突破07 年的高點僅是基本消費而已。

全球股市劇烈波動 金磚三國獨強

貴金屬基金 續領風騷
由於聯準會降息一碼,降幅不如預期,市場不買帳,使得股市波動加劇,基金評鑑機構理柏認為,目前僅剩巴西、俄羅斯、印度等新興市場獨強,相關基金短期動能可期,至於其他天然資源及貴金屬基金因原物料行情走高,可望續領風騷,但還是要留意股市波動風險。
根據理柏發表的研究報告顯示,美國次貸風暴衝擊下,11月歐亞各類股票型基金表現明顯居於弱勢,台灣境內銷售的股票型基金中,歐洲房地產、台股、南韓等基金表現疲弱;其中僅印尼與醫藥及健康護理等基金獨紅。
今年印、馬基金亮眼
若將時間拉長,看看今年以來基金績效表現,則由新興市場及單一國家股票型基金稱王,其中又以印度、印尼、馬來西亞等基金,表現較亮眼;表現較弱勢的基金為歐洲房地產、北美房地產、日本中小型等基金。
理柏研究經理馮志源表示,聯準會調降聯邦基金利率一碼至4.25%,但降息幅度不如預期,美股大跌,股市波動風險加劇;自次貸風暴引發今年7月一波股市重挫後,聯準會接連降息,美國經濟衰退風險大增,明年美國經濟前景已成為全球市場最大的不安定因子,市場可能持續陷入調整。
理柏認為,聯準會試圖以降息來提振景氣策略未奏效,全球股市劇烈震盪,目前僅剩印度、俄羅斯、巴西等新興市場獨強, 相關基金短期動能可期;其他如天然資源及貴金屬基金因原物料行情走高,可望續領風騷。但投資人要特別留意的是,市場調整尚未結束,未來投資操作的難度和風險都會明顯提升。

債券亮燈 衰退徵兆

聯合晚報2007.12.15
美國經濟衰退的警報訊號已在債券市場閃爍,可能顯示官方想預防衰退已經來不及。
聯邦準備理事會和其他歐洲中央銀行日前合作注入資金紓解全球信用緊縮前,被視為金融危機訊號的泰德價差 (Ted Spread)已發出「危險」訊號。更早,長久被視為衰退徵兆的「殖利率曲線反轉」(inverted yield curve),也預測經濟衰退。
遠在白宮提出次級房貸紓困方案或銀行提出超級基金來挽救房貸投資呆帳前數月,殖利率曲線就已出現反轉。
專家表示,美國即使不是已在經濟衰退之中,也是正在走向衰退。經濟衰退的傳統定義是連續兩季經濟萎縮,但實際上,它經常快結束時才被人辨認出來。
一個短期指標是泰德價差,此即國庫券/歐元利率期貨的價格差異:拿安全的三月期國庫券,和倫敦銀行間拆款利率(LIBOR)比較,兩者利率差異愈大,就是泰德價差愈高,代表風險愈高。目前價差達210點,表示銀行間不願相互借款,寧可買安全的國庫券。
高盛在一份報告中說,泰德價差升高,顯示經濟已陷入衰退,或衰退風險升高。瑞士聯合銀行(UBS)美國利率研究與策略主管歐唐納爾說,泰德價差顯示危險度很高,而且貨幣市場的訊號表示這緊張狀態會持續一段時間。
這與市場將在新年後好轉的看法相反,而且這價差預示明年需要一段時間才能消化今年的虧損,造成銀行對外放款的能力受限。歐唐納爾說,它還表示衰退的風險每天在升高。
美國政府債券殖利率曲線去年底就反轉,是長期衰退的訊號,這個曲線由美國國庫券長期與短期的殖利率代表,一般是長期收益高於短期,發生短期高於長期的反轉,就是經濟出問題。歐唐納爾說,過去50年,每次經濟衰退前,都出現殖利率曲線反轉。

羅傑斯賺錢術 買陸股別在中國買

經濟日報2007.12.17
投資專家羅傑斯近日出第四本書--中國牛氣奔騰(A Bull in China),宣稱今年在中國大陸以外市場投資中國股票,都是賺錢高招;他勸大家學中文,自己也準備像養大女兒一樣,為明年3月出生的二女兒請中國奶媽,從小學中文。
羅傑斯接受富比世雜誌專訪時指出,中國大陸正在進行驚人變化,沒有人知道變化的廣度和深度,現在所有美國人都在中國花大錢,為什麼不想辦法賺點錢回來?
羅傑斯認為,中國人是世界上最高明的走資派,近年連美國麻省都比中國還共產主義;美國人可以從中國人的走資中賺錢,不必空嘆「應該怎麼投資美國股市?」1907年美國股市在舊金山發生大地震後爆發恐慌時,是投資美國的良機,2007年是投資中國的良機。
羅傑斯說,目前在中國市場以外的地方買進中國股票,都比在大陸買便宜,他自己就在香港、新加坡、倫敦和紐約買中國股票。
現在中國大陸還有外匯管制,大家不能把錢匯出國外,沒有流動性,外匯管制促成了小小的泡沫,只要這種異常狀態存在,在中國以外投資中國股票就會比較便宜。
羅傑斯一直宣稱21世紀是中國人的世紀,為了因應新局,他從四年半前大女兒出生後,就從中國大陸聘請中國奶媽,要求奶媽只能跟他女兒說中文,因此他女兒中文跟中國人一樣溜,他甚至搬到新加坡定居,確保大女兒繼續接受中文教育。
他的次女明年3月出生後,他也要像教養大女兒一樣,從小接受中英雙語教育,即使女兒長大後要在中餐廳工作,也不會當服務生,而是當經理。
羅傑斯接受專訪時,除了勸美國人投資大陸股市、作多商品、商品指數和學中文外,也強調他一貫看空美元的態度,他說領導美國中央銀行(聯邦準備理事會)的柏南克是白癡、騙徒、傻瓜、吹牛,既不懂外匯和歷史,也不了解市場。
因此他在今後十年、15年、20年內,都不願意持有美元資產。

全球糧價將出現第二輪上漲

英國《金融時報》記者聯合報道
2007年12月17日 星期一
隨著新的農產品基准價格今天重新設定在更高水平,世界主要經濟體將迎來第二輪食品價格上漲。
在芝加哥,2008年3月交割的小麥和糙米期貨價格均躍升至歷史最高水平,大豆期貨價格創下34年新高,玉米價格也升至11年高點。
隨著這些創紀錄的價格在今天成為食品行業的基准,價格連鎖上漲將在未來幾個月中傳遞到消費者層面,從而增加通貨膨脹壓力,限制央行抵御經濟減速的能力。
批發市場今年夏季出現的第一輪谷類食品價格上漲,現在已經滲透到整個供應鏈,並導致通脹上升。
今年11月,歐元區折合成年率的通脹率從10月份的2.6%升至3.1%,創下6年新高,主要原因之一就是食品價格上漲(11月份的漲幅為4.3%)。在美國,11月份食品價格較上年同期上漲4.8%,帶動整體通脹率升至4.3%。
與此同時,英國10月份食品價格較上年同期的漲幅已達到5.1%,而分析師預計,進一步升高的食品價格將推高11月份的整體通脹水平。英國將在明天公布最新通脹數據。
在上周五的交易中,明年3月交割的小麥期貨合約新的基准價格上漲26美分,至每蒲式耳9.795美元,比即將到期的12月小麥期貨合約9.39美元的價格高出4%以上。玉米期貨合約新的基准價格也比原先的基准高出4%以上。
明年1月交割的大豆期貨基准價格上周五升至每蒲式耳11.64美元,創34年新高;同樣於1月份交割的糙米期貨基准價格更是創下了每英擔13.310美元的歷史新高。
農業大宗商品價格上漲,是需求上升、收成不佳以及糧食庫存減少的結果。生物燃料行業已經給糧食市場帶來了壓力,而新興經濟體收入的不斷增加,推動了肉奶制品的消費,進一步增加了農業大宗商品的供給壓力。
英國《金融時報》哈維爾•布拉斯(Javier Blas)和克裡斯•賈爾斯(Chris Giles)倫敦、哈爾•韋茨曼(Hal Weitzman)芝加哥報道

信貸危機是全球經濟轉折點

作者:英國《金融時報》首席經濟評論員馬丁•沃爾夫(Martin Wolf)
2007年12月17日 星期一
當今是全球經濟的歷史性時刻。在1997年和1998年的新興市場金融危機,以及2000年科技股泡沫破裂時,我也有同樣的感覺。我認為,對於金融市場和全球經濟而言,目前的「信貸緊縮」可能也是一個同樣重要的轉折點。我為什麼這樣認為呢?請聽我一一解釋。
裙帶資本主義和嚴重無能
首先,最為重要的是,目前信貸市場上,英國式以交易為導向的金融資本主義的可信度正遭受嚴重打擊。在紐約和倫敦等核心金融市場上,一直上演的是裙帶資本主義(crony capitalism)和嚴重無能相混合的情形。從向「三無」借款人(無收入、無工作、無資產)發放次級貸款,到那些最終證明幾乎不可能理解、估值或出售的資產的配售(以及有利的評級),這些行為充滿著利益沖突和失效。在隨後的「反射性畏縮」時期,核心金融市場陷入痙攣。
其次,這些時間令人對證券化貸款——至少是目前形式貸款——的實用性提出了質疑。這種變化的理由——我承認我接受這點——是,這將把期限轉換(借入短期貸款、貸出長期貸款)的風險,從脆弱的銀行體系轉移到那些最有能力承擔這一風險的機構身上。相反,目前出現的情況是,這種風險轉移到了那些最不理解它的機構身上。同時,槓桿貸款和期限轉換不斷增多,重要的是,這是通過銀行的「特殊投資工具」,而事實證明,它們僅僅是名義上的資產負債表外資產。因此,我們目前看到的結果是,資產擔保證券的市場規模迅速萎縮。
第三,這場危機對央行和監管機構的作用都提出了很大質疑。例如,危機期間,央行作為「最後貸款人」的職責能夠起到多大作用呢?央行應該象一些人所辯稱的那樣,成為信貸市場的「最後做市商」嗎?更準確地來說,當主要市場流動性枯竭的時候,央行應採取何種措施?同樣,這場危機表明,流動性的定價一直被明顯低估。這是否意味著銀行的監管框架存在根本性的缺陷呢?對於我們能夠依靠金融機構通過其自身模型來管理風險的觀點,我們還能相信多少?另外,我們對評級機構能夠抱有何種合理的期望?美國抵押貸款市場不是一塊處女地。如果銀行和評級機構對此存在誤解,還有哪些是必須質疑的呢?
美國官員言行不一
第四,你還記得美國政府官員(包括針對日本)的講話嗎?他們講的是讓資產價格達到均衡水平、並讓透明度盡快進入市場的重要性。但是,時過境遷,如今,我們看到美國財長漢克•保爾森(Hank Paulson)正試圖組織一個在「超級特殊投資工具」中持有有毒證券化資產的投資者組織。更為重要的是,我們看到美國財政部正直接干預抵押貸款的利率制定過程,試圖以此提振住宅市場。這兩項舉措(或其中每一項)可能都是好主意(盡管我對此表示強烈的懷疑)。但這與美國在以往的類似困境中提供給其它國家的建議相左。用不了多久,人們就不會再去理睬那些嚴肅談論著自由金融市場優點的美國官員了。
第五(從這裡開始,我們的話題將從金融體系的運作轉移到全球宏觀經濟影響),此次信貸危機表明,必須對風險進行重新評級。事實證明,與人們預期的一樣,它還標誌著向持有更為透明、流動性更強資產的轉變。總而言之,這種休整是我們希望看到的。而且,它具有選擇性。隨著投資者逃離美國資產,新興市場成為了一個避風港,這是此次危機中一個令人矚目的特徵。對於那些新興經濟體中的投資者而言,這肯定是一次甜蜜的復仇。但他們不應高興的太早。今天的最愛,可能明天就會被無情地拋棄。
第六,此次信貸危機很可能標誌著美國作為全球經濟最終消費者的局限性。正如經合組織(OECD)在其最新《經濟展望》(Economic Outlook)中所指出的那樣,調整已在進行之中。該組織預測,2007年美國內需最終僅會增長1.9%,低於2006年的2.9%。該組織同時預測,明年的增幅將進一步放緩至1.4%。今年和明年,隨著美國實際貿易赤字縮減,美國淨出口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將為正值:2007年貢獻0.5個百分點,2008年為0.4個百分點。如此這般,美國正將前些年出口到全球其它地區的刺激因素重新進口回來。信貸緊縮很可能會加速這一過程。因此美國需要淨出口強勁增長。基於這一原因,只要美元下跌不會喚醒人們對於通脹迅速上升的擔心,那麼決策者對於美元下跌會感到相當輕鬆。
第七,美國出現經濟衰退是有可能的。這完全取決於消費者。(美國)外部赤字所對應的,主要是家庭支出超出收入的部分。這意味著儲蓄可以忽略不計,而家庭債務則大幅增加:抵押貸款債務占可支配收入的比例,從1995年的63%躍升至2005年的98%。在不斷下滑的住宅市場中,這種上升趨勢不太可能持續下去。不願(或無力)進行如此規模的借貸,將進而阻礙美國貨幣政策的有效性。而這又將使美元走軟和出口強勁增長變得更為重要。
中國、日本、石油輸出國:誰能代替美國?
最後(但並非最不重要的)一點, 「傳遞外部赤字」遊戲是數十年來全球經濟的特點,而此次信貸危機對此意義重大。事實證明,新興市場經濟體要在沒有遭遇危機的情況下出現大額赤字,幾乎是不可能的。過去10年中,作為規模越來越大的最後借款人,美國填補了這一(不斷加大的)鴻溝。如今,這個時代可能已經結束。然而,中國和日本、石油出口國以及歐盟(EU)中德國的盈餘繼續上升。如果要實現全球宏觀經濟的穩定,那麼就必須出現一些可信賴的、抵消這些盈餘的借方。如果美國停止增加對其它國家不斷增長的儲蓄盈餘的吸收,那麼哪個國家能夠(且願意)這樣做呢?
經驗證明,大規模金融休克會影響全球的借貸和支出模式。此次危機始自於全球經濟的核心,它也將帶來同樣的後果。目前的問題是,危機之後的全球經濟,其穩定性和活力將究竟如何?

高盛怎麼就不賠

作者:英國《金融時報》專欄作家約翰•普倫德(John Plender)
2007年12月17日 星期一
面對市場沖擊,金融機構的反應素以羊群效應著稱。這種行為的出現,受到復雜但有缺陷的風險管理模型的驅動。這些模型認為,個體機構與其它市場參與者之間幾乎沒有互動。不過,盡管存在這種趨同沖動,在此次信貸市場危機中,銀行的風險管理表現絕不能用羊群效應來描述。結果的全然不同十分惹人注目。
在一個極端,高盛(Goldman Sachs)表現卓越——發布的收益數據節節攀升,抵押貸款空頭頭寸的巨額利潤抵消了次級抵押貸款市場投資損失。而在另一個極端,美林(Merrill Lynch)和花旗集團(Citigroup)減記了巨額美元資產,並失去了首席執行官。如何解釋這種差異呢?
主要原因在於文化。直到最近,高盛一直是合伙制——這是人們發明的最好的風險控制機制之一。合伙制要求對共同利益進行高度的互相監督。盡管高盛已成為上市公司,但這種文化仍然得以保持。從高盛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勞埃德•布蘭克費恩(Lloyd Blankfein)上月在沃頓金融會議上的講話中,顯然可以看出這點。
他解釋道,公司不僅堅持市價結算原則,還非常強調確保經常就風險問題與高級管理層溝通,「更多關注」潛在問題風險,挑戰「企業集團領袖應就影響整個公司的風險做出獨立決策」的理念。通過眾多管理委員會對風險做出全面評估,該公司成立了嚴格的問責制。
最重要的是,高盛將與業務經營人士相同的地位、名譽和回報,給予參與控制職能的人。該公司不斷將人力資本在風險控制與業務運作之間反復輪換。
不妨將高盛與其它任何一家大型銀行做一下對比。在那些大型銀行,風險管理常常淪為純粹的合規行為。在這樣一種文化中,交易員總會找到繞開規定的辦法。如果延遲的時間不夠長,就給與那些銀行主管獎金及其它獎勵,那你就陷入一個過山車式的循環:回報率不斷增長之後,總是伴隨著慘重的損失。
這與董事會結構也不無關系。在美國的治理模式下,董事長和首席執行官的職位往往沒有分離,而董事會的主要成員是非執行董事,他們通常缺乏風險方面的專業知識。在最近一輪信貸周期中,這些非執行董事允許整個銀行業體系的風險大幅上升。他們還批准了首席執行官們的薪酬待遇,其中包括失敗獎勵,這鼓勵了風險的上升。
花旗集團前高管皮特•哈恩(Pete Hahn)目前是倫敦卡斯商學院(Cass Business School)教師。他提出,銀行董事會常常太像退休俱樂部。他的說法有一定道理。在去年底,除了首席執行官斯坦•奧尼爾(Stan O'Neal)以外,美林的12名董事中只有3名年齡在60歲以下。盡管美林的董事會成員頗為著名,但他們幾乎沒有對銀行業和風險具備全面的專業知識。
相比之下,高盛的董事會除布蘭克費恩以外,還有另外兩名執行董事,以及該公司前高級合伙人斯蒂芬•弗裡德曼(Stephen Friedman)。因此,高盛董事會有一個專注於風險規則的核心小組。高盛的董事總經理中還包括紐約聯邦儲備銀行前行長傑拉德•科裡根(Gerald Corrigan),外界認為他是金融危機方面的卓越專家。
如果你認為在愈演愈烈的信貸危機中,高盛必然不會受到不安情緒的影響,這種想法是愚蠢的。高盛自己的對沖基金就存在問題。但是,高盛確實與Knight Vinke等股東維權者目前抨擊的「大型銀行」模式存在顯著不同。高盛以批發為主的業務活動存在多樣性。不過,雖然存在潛在的利益沖突,但它們也帶來了真正的協同效應。
顯然,銀行治理亟需反思。由於其與眾不同的模式,高盛為人們的思考提供了有趣的素材。
約翰•普倫德是英國《金融時報》專欄作家,Quintain的董事長

次級房貸風暴吹襲其他消費信貸環節

2007/12/14
美國次級房貸問題繼續困擾環球金融機構,瑞銀表示需為次按資產重估減值,提供高達100億美元金額撥備;美國最大儲蓄貸款機構Washington Mutual於今季將要撥備16億美元,並要大幅削減股息派發與裁員。Washington Mutual更對前景表示悲觀,認為明年樓按整體市場將會大幅收縮40%,公司明年第一季撥備準備亦會高達至20億美元,看來次級房貸危機仍未過去,且次級房貸風暴有蔓延至其他消費信貸環節的跡象。
汽車貸款業務就首當其衝,證券商雷曼兄弟的數據顯示,截止今年9月底為止,過去一年獲信貸評級最高的車主債仔,所承造的汽車貸款,已有4﹒5%車主過期還款超過30天,高於今年8月的2﹒9%,是近8年錄得最快升幅。至於信貸記錄較差的借款人,其過期還款超過30天的比率,亦由八月的11﹒1%升至9月的12%,是自2002年以來最高水平。美國每年新車與二手車貸款金額龐大,因此汽車貸款證券化亦是美國資本市場的重要業務之一,其中一間專門從事此類業務的AmeriCredit表示,已將部份貸款資產約值90億美元的汽車貸款證券化,由於車貸的資產質素有轉差蹟象,公司第三季純利按年跌至近17%,遠低於分析員純利預測,公司已經收緊借貸審批程序,相信汽車借貸額因此縮減10%。
有市場人士擔心,汽車貸款過期還款比率及違約率等數據,比樓按過期還款比率及違約率,更能反映美國經濟盛衰;因為汽車在美國屬必要消費品,除非美國消費者遇到很沉重的財政困難,否則他們不會輕易斷供汽車貸款。汽車貸款業內人士估計,加州地區的樓價跌幅較大,隨著負財富效應影響,相信加州地區汽車貸款違約率將會持續上升。
通用汽車旗下從事車貸的GMAC Financial Services表示,今年第三季,雖然車貸違約率已升至近三年的高位,車貸業務損失仍然處於可接受水平。由於車貸證券化產品是繼樓按與信用卡貸款以外,最大規模的資產證券化產品,它的升跌會直接衝擊當地金融市場及影響整個消費市道。
次級房貸問題不容置疑正困擾金融市場,幸好我們亦見到多間金融機構能成功吸納資金的例子,渡過信貸市場收縮危機。花旗最近成功獲中東資金注資75億美元,Countrywide亦成功籌措20億美元資金,瑞銀亦獲新加坡投資公司與中東投資者提供總值115億美元資金,協助集團渡過難關,相關注資行動或可減輕環球股市對次按問題的憂慮。
因次級房貸風暴,歐美地區金融股股價也跌至過份低殘地步,低廉股價反映投資者憂慮而呈現超賣,按推論現時反倒值得吸納時機。聯儲局再減息0﹒25%,或因會後聲明欠新意和少於市場預期的0﹒5%減幅,引致美股周二(11日)大跌,亦令亞洲市場受拖累,顯示環球市場氣氛仍受次按問題發展所影響。因此投資者仍需密切注視次按問題進展,因為現時市況好壞消息參半,次按問題有任何新進展,均會牽動投資者情緒,令市場再次反覆波動。
預期明年歐美日三地的經濟仍有增長,估計美國明年經濟增長或不足2%;而亞洲多國財政穩健及有良好經濟基礎,故仍有較大升幅。在此消彼長情況下,相信明年亞洲新興市場表現較為優勝。

商品指數基金增加投資選擇

2007/12/13
有「商品大王」之稱的著名投資者羅傑斯上月到訪香港,並推介以追蹤由其創立的羅傑斯國際商品指數(RICI)表現的零售基金。近期原油和黃金價格不斷走高,而食品價格上漲的情況亦開始受到注意,令投資者再度留意與商品市場有關的投資渠道。
「巴克萊商品大王指數基金」是一隻被動型基金,投資目標是追蹤RICI指數的表現。RICI為市場主要商品指數之一,在美國和歐洲都有與其掛鉤的零售基金或交易所零售基金。
RICI現時涵蓋能源、農產品和金屬三個主要類別合共36種商品,三大類別的比重分別為44%、35%和21%,比重最高的三種成份商品分別為原油(35%)、小麥(7%)和栗米(4﹒75%)。市場上其他普遍的商品指數包括高盛商品指數(GSCI)、道瓊斯AIG商品指數(DJAIG)、德意志銀行流動商品指數(DBLCI)和路透CRB商品指數(CRB)。每一個指數包括的商品範圍和比重都有所不同,與其他商品指數相比,RICI指數的成份商品數量最多。
現時市面上被動型商品基金的選擇不多,與巴克萊商品大王指數基金性質最相近的是領先商品ETF(2809)。領先商品ETF追蹤路透CRB商品指數表現,截至十一月底,CRB指數今年上升13﹒8%,低於RICI指數同期的39﹒5%升幅。但領先商品ETF的年度管理費只有35點子,而且不設認購費用。相對巴克萊商品大王指數基金最高年度管理費為1﹒25%,亦收取最高5%的首次認購費,費用結構和主動型基金相約,值得投資者留意。
觀察RICI指數過去表現,發現這指數過去三年表現比其他主要資產類別指數為高。RICI指數過去三年年度化回報為17﹒2%,同期表現優於MSCI世界自由指數(12﹒6%)、美國標普500指數(10%)和雷曼兄弟環球綜合債券指數(4﹒3%)。
然而RICI指數的標準差亦是最高,三年標準差為19﹒6%,比MSCI世界自由指數的8﹒2%和標普500指數的7﹒9%同期標準差高出超過一倍,而當然亦比雷曼兄弟環球綜合債券指數的4﹒5%同期標準差為高,顯示出不同資產類別回報與風險一般呈正比的關係。
作為一項獨立投資,商品的歷史回報和風險都高,是否意味只適合較為進取的投資者呢?其實將不同的資產類型併構成投資組合時,除了潛在回報和風險之外,各資產類型之間的相關程度亦很重要。以三年回報數據計算,商品指數和其他主要資產類別指數的相關程度其實並不高。以RICI指數為例,其過去三年回報與MSCI世界自由指數的相關系數為0﹒19,和雷曼兄弟環球綜合債券指數的相關系數則為0﹒38,與標普500指數的相關系數則是負0﹒09,顯示過去兩者回報呈輕微的此消彼長關係。雖然運用不同的商品指數(如道瓊斯AIG商品指數)會計算出稍為不同的相關系數,但商品指數與其他主要資產類別指數相關程度不高的關係大約成立。
傳統投資理論指出,將相關程度較低的資產加入於投資組合之中,有助降低組合的整體風險。商品作為一個另類資產類型,理論上有提供風險分散的作用,投資者可考慮投放小量資金於相關的投資產品。
《晨星亞洲研究部 黃頌康》

格老羅傑斯唱淡美經濟

(2007-12-16)
【明報專訊】市場對美國經濟衰退之討論愈來愈熱烈,前聯儲局主席格林斯潘繼日前稱美國經濟衰退機會率已增加至 5成後,他上周五又再公開表示,美國經濟距離停頓愈來愈近。美國國家經濟研究局局長費斯坦和商品大王羅傑斯,亦相繼發表類似言論。
格老﹕衰退機會增
格老接受訪問時表示﹕「現在說美國經濟衰退還言之過早,不過機會率確正在增加。」他補充,現水平的經濟脆弱,會受到任何種類的潛在衝擊影響。
身兼美國哈佛大學教授費斯坦則提出,如果消費者因為房屋價格下滑而減少消費,美國經濟很容易會陷入衰退。他表示,經濟衰退的機會率有 5成,風險正在增加中。
羅傑斯﹕衰退影響全球
至於羅傑斯更表示,美國經濟事實已經陷入衰退中,影響力更會覆蓋全球,其中更會包括中國的某些部分。
不過,他強調中國更大部分的經濟,永遠不會感受得到美國的經濟衰退。
美國政府上周五公布遠高於預期的通脹後,格老指出現時的貨幣環境政策,較他在任聯儲局主席時的任何一段時間還要困難。他補充,現時這麼高的通脹環境下,減息空間較 2001年科網股爆破時的更少。

白米價格升至20年新高

2007-12-16【明報專訊】

全球一半人口賴以作為主食的白米,今年升上了近 20年新高,市場預期白米庫存跌至 24年新低下,投資者仍會繼續買入白米期貨。
消費增加 產量追不上
2000年至今,全球白米消費增加了 7.5%,但產量只增了 5.4%,在供需失衡下,主要產米國限制了出口,例如全球第二大出口國越南便限量出口,以滿足本土的需求,而另一個主要出口國印度於今年 10月亦已實施了出口限制。主要出口國依次為泰國、越南、印度和美國。
周五芝加哥期貨交的大米期貨報每百磅 13.125美元,接近 1998年 1月的歷史高位 13.4美元,一年前米價才不過是 9.87美元。
除了一些新興國家如中國及印度的消費大增後,其他商品如石油價格上揚增加了船運成本,也促使米價上揚。由於前景看漲,對基金開始大手買入大米期貨,也有一些專針對散戶的交易所基金推出,兩個月前商品大王羅傑斯便推出了羅傑斯農產品交易票據。

港股直通車 上限300億美元

工商時報2007.12.15
為爭取盡早開通「港股直通車」(大陸居民直接投資香港股市),香港金融管理局總裁任志剛表示,金管局已將風險管理報告等評估上呈北京,希望能盡快啟動。而一旦開通,大陸可能對試點方案施加三百億美元的投資上限。
香港金管局總裁任志剛日前出席在北京舉辦的財資市場高峰會時指出,港股直通車對香港股市構成風險,投資者利益必須得到保護,不過,這些風險是可以得到有效控制的。
但他也強調,金管局已向中國大陸有關部門提交相關意見,現正等待批覆,目前該計劃的正式實施尚無時間表。
他表示,在大陸官方逐步實現資本項目可兌換、資金有序流出的政策上,希望能儘快落實港股直通車的建議,擴大銀行代客境外理財範圍,以及大陸內地民眾自有外匯資金自由行。
任志剛說:「更多內地資金需要流向海外市場尋求更高的投資回報,但是開放資本帳不會那麼簡單,這需要外國監管機構之間的協調。」
他強調,在金融改革開放的政策和具體建議上,大陸官方應「增強香港方面的了解和消除內地方面的疑慮」。
針對此事,香港證券界普遍預期,由天津率先執行的港股直通車計劃並未踩剎車,明年正式開通的機會甚大,而大陸官方允許南下香港的資金規模將有所縮減。
投資銀行瑞信在十一月十二日的報告中表示,中國大陸可能對試點方案施加三百億美元的投資上限,同時試點地區可能不止只有天津一個。外界則傳言,處理金融業務經驗豐富的上海與深圳,將是下一個金融試點區。
對於外界一直有「多重試點」的傳言,負責執行天津市濱海新區金融改革和創新工作的天津市銀監局官員受訪時表示,儘管「港股直通車」目前暫緩實施,但大陸官方推動濱海新區金融試點工作與加大開放的決心不變,「天津目前仍是大陸實施金融改革與創新工作的唯一城市」。
傳言上海與深圳也將被賦予金融試點重任時,天津監管局官員則表示,今後的事情難以預測,或許隨著大陸經濟日漸發達,對金融風險控管更為成熟,未來其他城市也能進行金融試點工作。
天津市銀監局官員強調,在濱海新區建設與金融試點工作的發展過程中,官方還會陸續推出優惠政策,鼓勵並吸引更多投資者參與,並進一步加大開放力度。

驚人!Amazon的Kindle電子書賣到缺貨!

拓墣產業研究所 柏德葳 研究員
2007/12/5
Amazon的Kindle電子書閱讀機價格高昂,引起眾人質疑,有人甚至猛批這款閱讀機其貌不揚、賣不出去等等。但消費者似乎非常捧場--Kindle才發售沒幾天,就已賣到缺貨。這款閱讀機本周一(19日)開賣,定價399美元,很快就銷售一空。Amazon表示,Kindle賣光,反映「消費者的需求龐大」。
TRI觀點:
這次Amazon所推出的Kindle電子書可謂已達到過去Sony等終端廠商至今還辦不到的市場目標。然而,在這之前,並沒有一款電子書能如此在市場上掀起暢銷熱潮,而這款Kindle電子書到底是何方神聖?為何能夠擄獲北美地區消費者的心呢?
這款電子書Kindle是一台僅重10盎司(約292公克)、外表像書本般,且具白色塑膠外殼及皮製封套的薄型顯示器裝置,並由其左側略厚的設計刻意營造出平裝書本的手感,讓這產品更接近消費者的感覺。其中,所搭配的顯示技術亦是採用和Sony電子書同樣的E-Ink電子紙顯示技術,並由台灣元太科技供應其電子紙顯示器模組。
然而追根究底,Kindle電子書之所以大賣的主要原因是在於免費的無線行動寬頻服務。由於Kindle電子書使用美國電信公司Sprint的3G行動資料網路,而這項月費60美元的服務是由Amazon買單,因此使用者能以Kindle電子書在任何地方上網下載任何內容,並不需透過個人電腦來下載內容,由此可謂增進不少使用上的便利性。除此之外,Kindle電子書還具備簡易的單色網頁瀏覽器以用來處理一般的文字和圖表,包括瀏覽訂閱新聞雜誌、訂機票以及收發e-mail等等。不過,Amazon主要是希望消費者能利用即時無線上網以在新成立的、並擁有9萬本書籍包括大部分的紐約時報暢銷書及新書的電子書商店The Kindle Store上快速下載內容(下載一本書只需60秒)。
若使用者不想付費購買內容,那麼Kindle電子書亦可讓使用者以e-mail形式來儲存個人的文件和圖片,而每位使用者都擁有一個Kindle e-mail帳號,能以每封e-mail文件收10美分直接收發Word、PDF、JPEG和文字檔等等。這樣多元化功能更是Sony等終端廠商的電子書所不及的地方,無怪乎會受到北美地區消費者的青睞。
雖然Kindle電子書不見得是電子書市場的殺手級產品,但卻是一項令人振奮的突破,因為它掌握到產品熱賣的重點,例如閱讀經驗、耐用性、超簡單的軟體設定以及無線網路即時下載。當然這並不代表是未來閱讀型態的最終答案,若價格能進一步地下降以及簡化其產品設計,那麼Kindle電子書將會是能為數位閱讀時代開啟全新的一頁。

小國快飛 愛沙尼亞成北歐明日之星

天下雜誌 2007/12/10
一個人口僅有一百三十萬人、還不及台中縣的迷你濱海小國,去年的經濟成長卻超越中國、國民所得也逐漸追上台灣。
小,是愛沙尼亞的劣勢與優勢。
歷史的悲情、地理的限制,卻都成為她化劣勢為優勢的助力。
遙遠的愛沙尼亞,十一月早晨。
首都塔林的舊城已斑駁了五世紀,紅色圓頂的古城門藤葛垂垂、鵝卵小路曾響起入侵者脆亮的馬蹄聲。駛離這中古小城,往西南方緩行二十分鐘,就抵達顛覆二十一世紀電信業、網路電話Skype的誕生地。
後腳還是百年歐洲歷史,前腳就闖進現代網路科技。
塔林市區Skype三層樓半的現代辦公室裡,早上九點還暗暗的,三五成群的男女工程師開著小燈安靜工作。桌上沒有電話機,天花板上吊著鱷魚氣球,休息區有撞球檯、芬蘭浴,開會地方紅色的背景活像個小劇場。
即使被eBay以天價二十六億美元收購、全球用戶高達兩億四千六百萬人,國際知名的Skype,仍將研發留在名不見經傳的塔林。
「寫出Skype程式的是愛沙尼亞人、品管各種Skype產品的也是愛沙尼亞人,技術都在這裡,」Skype發言人阿拉克(V. Arak)低調中帶著一絲自豪。
當愛沙尼亞急著尋找小國新道路,Skype是最醒目的路標:集中國力,發展知識密集產業。
塔林,是Skype的大腦、Skype全球最大的辦公室。三百多名愛沙尼亞工程師在這裡低頭默默開發下一個殺手級應用。
訪客到達當天,Skype已準備好與和記電訊(Hutchison Whampoa)在英國、香港等八個國家推出Skype手機。很難想像,這支有兩百萬畫素鏡頭、MP3 player、Skype按鍵、由中國夏新電子代工製造的Skype手機,背後功臣竟是一張張陌生、沉靜、年輕的愛沙尼亞臉孔。
小國大翻身
不知不覺中,在全球化的舞台上,愛沙尼亞後發先至,扮演起「創新」的要角。
蘇聯高壓統治半世紀後,波羅的海三小國轉身跳入自由市場經濟。短短十六年,鹹魚大翻身,一躍成為歐洲最耀眼的新星。
歐洲人甚至為波羅的海三小國取了新名字:波羅的海三小虎(Baltic Tigers)。
數字會說話。波羅的海三小虎的經濟成長,是近年全歐洲最快的。
三小虎中,愛沙尼亞改革最銳、進步最猛。今年,根據IMF統計,愛沙尼亞人均GDP(按購買力平價計算)已達二萬一千元美元,在三小虎中最高。在世界經濟論壇(WEF)發表的全球競爭力排行榜上,愛沙尼亞去年排名第二十五,緊追南韓;今年排名第二十七,依舊領先中國、東歐、中東等新興國家。
在經商環境、經濟自由度、與全球化指數各項評比中,愛沙尼亞甚至遙遙領先台灣。英國BBC就以「網路革命先鋒」形容愛沙尼亞。當台北還以數位城市自豪,今年春天,愛沙尼亞國會大選已舉辦網路投票,成為世界第一個網路投票的國家。
即使愛沙尼亞經濟即將趨緩,也是健康的「軟著陸」。愛沙尼亞央行將明年經濟成長預測從八.四%調降至七.三%,對過熱的經濟、飆漲的房價,適時踩煞車減速。
這個從中世紀就輪番遭丹麥、瑞典、德國、帝俄殖民的悲情小國,為什麼一獨立就能高視闊步?
一個人口僅有一百三十萬人、還不及台中縣的迷你濱海小國,為什麼一成長就能躋身先進國家之列?
小,是愛沙尼亞的劣勢與優勢。
愛沙尼亞、拉托維亞、立陶宛,三小國加起來人口不過七百萬人,人口不到台灣三分之一,面積約五個台灣大。三國國民生產毛額(GDP)加總約一○二二億美元,不及台灣三分之一、還佔不到歐元區的百分之一。放在全球版圖上,波羅的海三小國的經濟規模不過是滄海一粟。
但,正是因為小,愛沙尼亞可以快,可以成為施政、科技、商業的創新輻輳點。愛沙尼亞有三快:政策改革快、企業創新快、人民改變快。
小國改革快
「快,是我們最大的長處,」愛沙尼亞企業協會(隸屬愛國經濟部,為官方外貿投資機構)局長馬海克.馬基(Marek Magi)沉思了一會說。
愛沙尼亞前任總統梅里(Lennart Meri),是位作家、劇作家兼電影導演。他在位十年,以動人的演講,鼓舞人心士氣,領導愛沙尼亞大轉彎。他曾說,大國改革就像大郵輪轉彎,慢又難;小國改革卻像獨木舟轉彎,快又簡單;錯了就調頭,失敗風險低。
正是因為不怕失敗、不怕失去的心理,讓愛沙尼亞的改革小艇快速前進。
九○年代,愛沙尼亞政府閃電推動一連串財政改革,以固定匯率化解獨立初年的通膨危機、以單一稅制吸引國際投資人,為經濟政策定調。
七年前,愛沙尼亞更將企業所得稅降至○%、個人所得稅降至二二%,北歐資金開始跨海蜂擁而至。三年前,波羅的海三小國加入歐盟,一舉排除關稅、配額等貿易壁壘,搭上北歐經濟圈的成長列車。
加入歐盟後第一年,愛沙尼亞就成為歐盟新會員國十國中、人均外人直接投資最高的國家,勝過台商青睞的捷克、斯洛伐克等東歐各國。
北歐是「好鄰居」
北歐,拉了愛沙尼亞一大把。
去年,愛沙尼亞外人直接投資金額一一八○億歐元,芬蘭與瑞典兩國就佔了六五%以上。
鏡頭轉到塔林市郊。只要把路標上的愛沙尼亞文換成英文,整齊劃一的街道、線條俐落的加油站、辦公樓,直如美國小鎮的翻版。
隱身塔林十分鐘車程市郊的,還有歐洲最大電子製造服務(EMS)公司、去年營收四十三億歐元的Elcoteq。平矮乾淨的工廠內,中年容貌的愛沙尼亞員工正低頭檢查電路板。不難理解,Elcoteq塔林廠最大的客戶,就是芬蘭的諾基亞與瑞典的易利信。
至今,塔林廠仍是Elcoteq全球十六個營運國家、十一個工廠中,最大的製造基地。塔林工廠總經理海基.馬基(Heikki Maki)辦公桌上,還散落著許多易利信高階經理人的名片。
「地理之便,工資便宜,加上低稅負的誘因,都是塔林廠起步的助力,」總經理馬基說,他自己就是全家移居塔林的芬蘭人。現在為了工作,他往返中國、印度、愛沙尼亞,都比回芬蘭故鄉還頻繁。
重商主義、與北歐的經濟整合,讓愛沙尼亞在國家發展的道路上,快步走出前蘇聯的歷史陰影,迅速從左轉到右。
北方隔海的芬蘭,是愛沙尼亞高舉的鏡子、學習全球化的捷徑。愛沙尼亞前總統梅里說過一句話,深深烙印在愛沙尼亞的國家心靈——「尋找愛沙尼亞的諾基亞」(finding the Estonian Nokia)。
「如果說蘇聯教我們如何不做事,芬蘭就教我們如何做事,」愛沙尼亞企業協會局長馬基比喻,同屬芬烏語系、語言文化互通的芬蘭,就是愛沙尼亞的親大哥。
從芬蘭的民主政治、自由經濟、到平等文化,愛沙尼亞無不耳濡目染。
小國創新快 小與年輕,也讓愛沙尼亞的產業,創新活泉不斷。
十六年前獨立時,愛沙尼亞有一半居民沒有電話線;十六年後,這個前共產小國手機滲透率已高達一二三%。人人用手機付停車費、公車票,人人都用網路銀行轉帳、繳稅。十六年內,愛沙尼亞私人企業數目,也從零激增到近四萬。
最旺盛的創新活力,來自資訊科技、生技醫療兩個高知識密集產業。
愛沙尼亞第一家遠距醫療器材、英國健保官方伙伴多可博(Docobo)溫暖典雅的辦公室,讓人眼睛一亮。小巧會客室裡,淺綠色牆上掛著四張醫療器材證書,書架旁的白海報上則寫滿新點子,大至風力發電的能源儲存設備、小到家中用電量檢測器,都是多可博五位核心幹部腦力激盪的結晶。
四十三歲、棕髮藍眼的多可博CEO瑞薩路(A. Reinsalu)手中拿著一部可以測量脈搏、心電圖、血壓的電子測量儀器。透過這部醫療電子儀器,病人可以在家自我檢測,健康資訊會自動回傳到醫院,醫生也能回傳建議。
這個每月要價四十五歐元的居家照護服務「doc@Home」,在英國已有數千名使用者。
迷你小國能輸出醫療服務,正是愛沙尼亞小公司創新的例證。
「我們一無所有。我們唯一擁有的,就是腦力,」瑞薩路解釋,創新,就是小國最大的競爭籌碼。
十九歲開始起就必須自食其力、為了工作輟學的瑞薩路,來自愛沙尼亞中部小鎮,父親是卡車司機、母親是烘焙師傅。貧困的出身,讓他練就低成本、高效率的做事方式。
蕞爾小國既無充足的天然資源,也沒有廣大的內需市場。天生逆境,反而激發愛沙尼亞人的求生智慧。
愛沙尼亞民間故事中,主角永遠不是寶劍屠龍的勇猛騎士,而是與巨人老尼克合作、坐在巨人頭頂上進入天堂的聰慧主角。就像不用蠻力、只用腦力的民間故事主角,愛沙尼亞企業一開始就懂得借力使力,站在巨人肩膀上創新。
多可博遠距醫療服務,就是多國團隊合作的創新成果:由愛沙尼亞多可博一百人的團隊負責開發軟體,瑞典伙伴負責品質管控、醫療倫理管理,英國伙伴負責商業化與硬體製造。靠著愛沙尼亞塔圖大學附設醫院的關係網路,多可博的臨床測試也遍及英國、愛沙尼亞、德國、芬蘭、葡萄牙五國。
「我不能研發、行銷、生產樣樣做,那太貴了!」瑞薩路說,因為小,就必須運用外部學術資源,並瞄準海外市場。
愛沙尼亞行動服務瑞吉歐(Regio),是另一家站在巨人肩膀上快速創新的小企業。
從十八歲就幫當地理教授的父親繪製地圖、標示地名的瑞吉歐CEO加戈馬基(T. Jagomagi),二十四歲就接手父親的地圖公司,將地圖運用數位化,提供數位地理資訊與定位服務(LBS,Location-based service)。
聚焦國內,愛沙尼亞人只要在手機上開啟「FriendFinder」服務,就能透過瑞吉歐尋找自己所在附近,是否有手機名單上的朋友。放眼國際,從墨西哥的民間物流車隊到愛沙尼亞的郵差、從沙烏地阿拉伯大亨到印度平民,都是它的客戶。它的服務已經銷售到全球一一七個國家、登記使用人數超過一億。
而瑞吉歐不過是年營收四千四百萬歐元、八十人的小企業。去年,瑞吉歐剛贏得愛沙尼亞政府頒發的「最佳國際企業」大獎。愛沙尼亞企業協會刊物描述瑞吉歐是「征服東半球」的愛沙尼亞驕傲。
「我們能結合地圖繪製與軟體人才,這不是任何一家電信大廠的核心競爭優勢,」加戈馬基說話溫煦卻堅定。助瑞吉歐一臂之力的巨人,是瑞典易利信。七年前,當易利信開始在愛沙尼亞開發手機定位服務時,瑞吉歐就與易利信合作。現在,瑞吉歐仍有三成營收來自易利信。
小企業得以快速創新,是歷史偶然、與決策者智慧交互作用的結果。
「獨立時的產業空窗期,我們就引進最先進的網路服務與數位化設備,」多可博CEO瑞薩路說,不像英國電信資訊業者有固定資產的包袱,百廢待舉的愛沙尼亞,一開始就採用最新科技。
「我們並不高人一等(superior),但我們很特別(special),」身兼愛沙尼亞國家科學委員會委員的加戈馬基,既謙虛又自信。
大破大立 急切心慌
三十八歲的加戈馬基下巴上還有一道傷痕,是他參加滑雪馬拉松、還連續熬夜工作三天後出車禍留下的疤痕。他像極了拚命工作的台灣人。「當次子在醫院出生,我還在開會,我接了太太電話後就馬上掛斷、繼續開會,」他回憶。
為什麼愛沙尼亞人這麼努力?
在蘇聯統治下度過童年的Skype發言人阿拉克認為,半世紀的蘇聯統治、五十年的孤立落後,只加強了愛沙尼亞人大破大立的動機與企圖。走出歷史餘燼的愛沙尼亞青壯一代,自然有迎頭趕上世界的迫切感。「我們迫不及待要追上這世界,」阿拉克直言,深為小國情結所苦的愛沙尼亞人,其實心態改變最快、最急著向世界證明自己。
塔林雷迪森飯店大廳,西裝筆挺、提著公事包的經理人,川流不息,推得飯店旋轉門沒一刻停歇。做視網膜疾病基因檢測的Asper生技公司前CEO凱斯克(I. Kask),一襲亞曼尼時髦西裝、豐腴的臉頰上架著一副亞曼尼眼鏡,剛從飯店樓上的科技基金研討會下樓。與訪客一見面他就從名片夾裡掏出四張名片,全都是生技公司,名片上凱斯克都掛著「創辦人」或「商業策略顧問」的職銜。而待會要見面的義大利商人已經等在大廳門口。
「不怕問題太多,只怕機會太少,」二十八歲的凱斯克急急地說。
曾是中世紀漢撒貿易同盟(Hanseatic League)一員的愛沙尼亞,自古就富於創業冒險精神。
美國小說家海明威曾說,在世界上每一個港口,至少能找到一個愛沙尼亞人。
時鐘撥到晚間七點半。塔林華燈初上、夜色正美。飯店對街的玻璃摩天大廈十二樓,波羅的海私募基金(BaltCap)三十歲的財務長柯達(M. Kodar),還坐在電腦螢幕前研究下一宗投資案。他大學一畢業就進入這家私募基金,從文書工作幹起,七年下來,他已是這家握有五千萬歐元、波羅的海第一家私募基金的財務長,月薪約二十一萬台幣。
「我們追求的,就是一個更平等、更富裕的生活,」柯達笑著說,小時候只能吃到一種起士,現在,他走到超市琳瑯滿目的起士冷藏櫃,還會洋溢著幸福感。
塔林港邊,波羅的海寒風凜冽,輪船穿梭如織。古城教堂鐘聲還未響起,輪船已鳴起啟航的汽笛。
搭著政策改革、產業創新的順風,加上積極擁抱改變的人民做舵手,愛沙尼亞這個小國,正航向更寬廣的未來。

遺贈稅 列十大查稅目標

聯合報2007.12.15
財政部訂出明年十大查稅重點目標,其中遺贈稅將是選案重點,各國稅局將根據個人財產總歸戶資料,和近三年綜所稅各項所得資料,利用個人財產變動分析查詢系統,清查家族成員財產變動情形,查核有無逃漏遺贈稅。
國稅局官員舉例,民眾以往年度利息所得卅萬元,突然銳減為十萬元,國稅局將追查存款流向交叉比對;如果發現有家族成員名下財產暴增,就會列案調查。
財政部賦稅署日前邀集五區國稅局開會,討論各轄區逃漏稅情節較嚴重的項目,訂出明年十大重點查緝項目。包括,民眾申報所得稅時,只要列報大筆的捐贈列舉扣除額,也會被國稅局釘上;至於多少金額以上會被清查,官員表示並無一定標準,視個案認定。
地價稅和房屋稅方面,由於自用住宅和一般土地的稅率有別,以地價稅為例,自用住宅稅率千分之二,一般非自用住宅卻要千分之十,因此國稅局將抽查適用優惠稅率的房屋或土地是否合乎規定。比方說,農地原本免地價稅;但農地改建為鐵皮屋或工廠後,就必須繳稅,如果沒繳就會被罰。
開車族方面,由於殘障車和離島車輛都享有免使用牌照稅的優惠,國稅局也會追查殘障車主的戶籍是否有異動;或是車子明明在金門掛的牌,卻在台灣本島行駛的情形。
公司方面,會計師簽證的異常案件被列入查稅重點,其他像是營業稅、營所稅逃漏,扣繳單位的檢查作業清查,也都在重點查稅之列。

葛老示警 美經濟明年成長停滯 「正漸漸接近失速」

工商時報2007.12.15
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前主席葛林史班發出警告,美國經濟陷入衰退的機率已從三成提高到五成。這是他自八月美國次貸風暴爆發以來,對美國經濟前景提出最為悲觀的看法。他認為,美國經濟成長「正漸漸接近失速」,甚至可能停滯不前。
葛老的警告,加上週五美國公布十一月消費者物價指數較前月上揚○.八%,較去年同期躍增四.三%,增幅都創兩年來最高,顯示通膨增溫,聯準會近期內再度降息希望趨淡,導致週五美股早盤大跌,道瓊指數重挫百點。
掌管聯準會長達十八年半的葛老,接受美國全國公共電視台(NPR)晨間新聞廣播「Morning Edition」訪問,談到他對美國經濟的看法。
被問到美國經濟是否將陷入衰退,葛老回答,「機率正明顯增加。」
葛老表示,「美經濟成長正漸漸接近失速」,好比一個人免疫系統不太好而易受各種疾病攻擊,美國經濟因目前的成長率過低而容易受到打擊。
葛老在房貸風暴爆發之初,還曾信誓旦旦地表示,美經濟不會陷入衰退,不過隨著情勢日趨惡化,信用危機也告擴大,葛老對美經濟陷入衰退可能性的看法也不再像之前那麼篤定。
他在十月時曾表示,美國經濟應不會陷入衰退,之後又改口,表示美國經濟有三成到五成的機率陷入衰退,如今則指出,美國經濟衰退的機率已達五成。
專家指出,美國房市重挫、信用危機陰霾不散、加上華爾街股市震盪,皆對美國經濟不利。美國今年第四季的經濟成長率可望下滑至只剩一.五%、甚至更低。經濟學家們,包括葛老在內,都認為美國經濟陷入衰退的機率愈來愈高。
另外,美國房貸融資業者對美國房市明年前景都感到悲觀,Fannie Mae預測,美國成屋明年銷售會減少一二%,房價會下跌四.五%;雷曼兄弟預測,美明年將有近一百萬件房貸案會違約,高於今年的三十萬件。雷曼兄弟的首席美國經濟學家哈里斯說,「美國房市的這波跌勢才只走了一半而已。」

維持向下相容與隨插即用特性 USB 3.0 速度提升10倍

digitalhome數位家庭 文/圖 S.Roach
2007/11/29
英特爾公布的USB 3.0介面卡,可以注意到電路板上不但零件很多,而且還有散熱片(圖片來源:Intel)
Intel與HP等公司,最近推出了USB 3.0新規格,最大的差異當然是速度又提升了,這次從480Mbps提升到4.8Gbps以上,一口氣拉高近十倍,而為了因應這種速度上的提升,先前的傳輸線材改用銅線包覆的光纖,此規格可望在2008年第一季制訂完成。
到底USB 3.0有多快呢?一張27GB的HD DVD可在70秒內傳輸完畢,而一般的DVD光碟,則只要11秒便完成了,比你換張光碟片還快,不過光碟機、硬碟機的速度將會是個大問題。一般預測USB 3.0的需求短期內不會出現,除非是有新的殺手應用,不然大部分的周邊將還是繼續使用USB 2.0。
USB蠻好用的,可說是電腦在普及於一般人之後,最成功也最通用的規格,甚至工業界也可以看到許多儀器是用USB與電腦相連。由於USB可以對周邊裝置供電,甚至幫忙充電,而資料傳輸速度夠快,還可以隨插即用,也因為這些我們用起來非常習以為常的特點,所以才會讓它如此成功。不過隨著硬碟容量與網路速度的成長,越來越多人不能忍受USB 2.0的480Mbps,若要搬移硬碟內動輒以10GB為單位的資料,需以幾杯咖啡當時間計算單位,USB還是繼續加速吧。
根據英特爾公布的資料,USB 3.0接頭內有兩個光纖接點,其他部分則與現有USB 2.0完全相同(圖片來源:Intel)
向下相容決定規格推廣成敗
電腦每年都有新規格推出,看這些規格時有個很重要的地方,有沒有向下相容,比如說200GB與100GB的硬碟機,都可以插在同一個主機板上,USB 1.0印表機與USB 2.0的溝通也沒有問題,不會因為規格升級就要全部翻盤重來。如果不是相同的規格,就是要做到規格通用,以無線上網為例,不論你用Wi-Fi或是現在手機公司狂推的3G、3.5G,甚至是比較少人在用的PHS手機上網,不同的技術卻有相同的連線結果,不會說以後用WiMAX上網,網頁就會多幾張圖。
向下相容帶給使用者無痛升級,買了新產品一樣繼續使用,這才可以帶給使用者最大的便利性,同時給廠商最大的商機,所以USB 3.0在制訂時,便宣稱他們一定會做到向下相容與隨插即用。USB子規格其實蠻多的,主要可分為早期的USB 1.0,速度是12Mbps,現在僅存於一些超低價位的鍵盤、滑鼠,如果你將USB裝置插入電腦,Windows作業系統告訴你「這裝置可以跑得更快點」,那就代表將USB 2.0裝置插入USB 1.0端子了。USB 1.0推出市面即深受好評,除了速度真的該檢討之外,所以接著推出的USB 2.0,速度立刻飆升到480Mbps,這種一口氣加速四十倍的事情真是前所未見。USB 2.0就是我們現在常用的USB規格,瞬間速度在那短短的千分之幾秒內,資料傳輸速度的確是跑到48MBps,這是筆者用儀器親自測量過的。
對規格不太熟悉的朋友,請注意一下筆者的用字,USB的傳輸速度480Mbps,這邊是用小寫的b,代表bit(位元),而每秒傳送48MBps,這邊用的是大寫的B,代表Byte(位元組)。會有這差別是因為USB為一次一位元的序列傳輸,所以習慣上使用bit當傳輸計算單位,但我們平常處理電腦資料時,都是以Byte計算大小,你會說一張照片大小是20K Bytes,不會說120K bits。

Intel高級副總裁兼數位企業事業部總經理 Patrick Gelsinger 手持 USB 3.0 Cable(圖片來源:Intel)
IDF公布USB 3.0相關資訊
英特爾每年都會舉辦研討會,就該公司目前在發展的新技術,與新的技術藍圖與各合作公司與媒體分享,此技術論壇名稱為IDF,(Intel Developer Forum英特爾技術論壇),每次開會最大的重頭戲就是又有什麼新的CPU開發計畫,速度多快或塞入幾個核心,不過在筆者看來,這已經變成常態了,如果哪天英特爾不打算加強CPU的性能那才是大新聞。
在今年的秋季IDF上,筆者認為與一般使用者最相關的新聞,應該是英特爾即將推出USB 3.0規格,USB 3.0的開發廠商包括了英特爾、HP、NEC、NXP(以前是飛利浦旗下的半導體部門)與德州儀器,但主導的廠商與以前的USB規格相同,依然是英特爾。
如果讀者去網路上尋找英特爾公開的USB 3.0新聞資料,可以發現一直提到IEEE 1394(以下簡稱1394),因為USB與1394的規格及市場定位太相似了;最重要的,目前的影像設備傾向使用USB的死對頭IEEE 1394 (又稱FireWire),而目前除了影像資訊外,很難看到其他應用場合有這種傳輸速度的需求。
1394與USB非常接近,但強調的重點不同,當初USB在制訂時由英特爾所主導,1394則是蘋果的點子,想當然爾英特爾一聲令下,所有的PC電腦都會配備USB端子,這下子不流行都不行了。但1394仍然在許多方面獲得視訊玩家的支持,像是支援更長的電纜線,對CPU的要求較低,在以蘋果電腦為主流的影像編輯界,這是最好的選擇。
根據1394的開發計畫,目前不但正在審議比USB 3.0更快的10Gbps超高速規格,更打算讓1394B升級到3.2Gbps,而且不用更換接頭,甚至要推出以一般網路線(CAT5/CAT6)為媒介的規格,降低鋪設家庭網路的麻煩,最後則是100公尺光纖1394計畫。看來USB 3.0想統一電腦規格的日子仍然相當遙遠,起碼在影像編輯的領域相當困難。
USB 3.0技術規格初探
雖然說英特爾已經開始透露USB 3.0的技術資料,不過離上市可還有好長一段路,英特爾的工程師表示,他們透過軟體方式,模擬5GHz與25GHz的速度,雖然速度很誘人,不過請注意是用軟體模擬的。但這仍然透露了一點訊息,USB的速度將不會停在4Gbps,USB 3.0可能會更快,或者下一代的USB又會繼續提升速度。在業界人士看來,這代表英特爾正在做準備,希望下次升級時可以一口氣大幅超越1394。
由於USB 3.0的設計難度相當高,一開始時將會以整合好幾顆晶片的方式,至於什麼時候會做到一顆晶片搞定一切,這就要看各廠商的技術能力跟決心了。現在低價位的顯示卡,板子上除了記憶體之外,往往只有一顆晶片,也就是說,這顆晶片除了負責與CPU溝通、繪圖外,還要送出影像信號給顯示器。但幾年前的顯示卡,在這顆晶片外還需要一顆ADC晶片,送出類比信號給顯示器,所以電路板面積會比較大,這就是整合與否的差別。
顯示卡晶片是否整合與一般使用者的關係不大,很少有人整天拆顯示卡的,但USB晶片是否整合,這問題就很大了。最常見的USB儲存裝置,非USB隨身碟莫屬,要越小越好,而USB隨身碟內,也的確是縮小到剩兩個晶片:快閃記憶體與USB控制晶片。如果USB 3.0遲遲不能單晶片化,需要兩三顆晶片才能完成功能,那USB 3.0隨身碟的體積可能會是現在的三倍到五倍,耗電量的問題也會讓隨身碟有溫暖手心的特殊功能。
在USB 3.0目前所公布的工程數據中,筆者認為最糟糕的一點是電纜線長度的問題,很有可能會從5公尺降到只剩2公尺。老實說一開始時,USB並沒有制訂纜線長度,而是要求纜線的特性必須在某個數字之下,而這個特性會隨電纜線的長度增加而增加,當時的技術在合理成本內就是5公尺。其實USB這樣制訂是很合理的,除了很特殊的儀器外,一般的晶片根本不知道電纜線有多長,只要信號不錯誤就可以了,不會說4.99公尺傳輸正確,5.01公尺就斷線這種事情。

ARTIMI設計的WUSB晶片,可以讓數位相機與電腦以現有的USB軟體規格溝通(圖片來源:ARTIMI)
全雙工加強傳輸速度
由物理特性我們知道,越長的電纜,對傳輸晶片的負擔越大,所以傳輸速度會降低,如果不想降低,只好跟USB 3.0一樣,縮短電纜長度。對一般人來說,不要說5公尺,2公尺的USB就很足夠了,最長的USB電纜需求,是從滑鼠到電腦的距離,而滑鼠是個相當低速的裝置,不必考慮這樣多事情。
根據規格數字看來,USB 2.0比1394a還快,但有很多玩家認為實際上後者卻比較快,這箇中緣故是受到控制方法的影響。筆者一直認為USB最大的缺點,是它的半雙工作業方式(Half Duplex),給予系統相當大的限制,你偶爾會聽到USB 2.0只有200Mbps,而不是480Mbps,就是這緣故。
所謂的單工作業,是指一個傳輸通道上一次只能一個人說話,就像每次颱風過後,山區道路常變成單線通車,往南的車輛必須停下來,等往北的通過後才能放行。USB的單工通訊方式,CPU與周邊一次只能一邊送出訊號,而且USB的通訊方式相當倚賴CPU進行仲裁,就算CPU再快個10倍,所有的控制信號還是塞在USB,影響USB自身的資料搬移。故USB 2.0的最大資料傳遞速度真的具備48MBps,但那只能維持一小段時間,之後又需要等待CPU的允許方能再爆發一次,平均起來就變成拉低效能。
英特爾對這缺點也有所回應,他們表示將會加強USB控制器的功能,CPU不用事必躬親,雖然什麼事情都一樣要由電腦端來控制,但有些小事只要傳輸至主機板就可以了,就算CPU正在忙,對傳輸速度的影響也相當有限。除此之外,USB還在研發新技術,用以達到同步傳輸的功能,簡單來說就是周邊裝置有什麼資料立刻回傳電腦,不必像現在一樣由CPU決定是否重要與可否傳送。
現有的USB是以銅線傳遞信號,無法負荷USB 3.0的規格期待,所以USB 3.0的電纜將與現有不同,內部埋了兩條光纖,用以傳遞GHz等級的信號。這件事相當耐人尋味,如果是兩條而非一條光纖,代表可以同時傳遞兩組信號,一個是電腦通往周邊,另一個則是周邊通往電腦,是否USB 3.0有機會做到同時雙向通行,也就是全雙工(Full Duplex)呢?那這樣USB 3.0的實測性能,很可能會是USB 2.0的二十倍以上。
無線USB的產品即將大量上市,而WUSB 1.1規格也開始制訂,這與USB 3.0是不同走向的技術延伸(圖片來源:www.usb.org)
無線傳輸的WUSB
在我們關切USB 3.0規格時,不妨也看一下WUSB(Wireless USB,無線USB)的進度。WUSB第一版已經上市,跟藍牙一樣號稱要統一所有電腦、手機、相機傳輸資料的無線通道,由於WUSB使用UWB超寬頻通訊技術,而藍牙Bluetooth也採用這技術做為下一代基礎,因此代表WUSB與Bluetooth可能具備互通性。
目前已經有一大批符合WUSB 1.0規格的產品在進行認證,而新規格的制訂也開始了,前不久WUSB公布了1.1版規格的制訂目標,計畫做到3公尺內1Gbps,並且具備更多互通的可能性,以整合電腦之外的3C產品。站在USB官方組織的立場,這等於USB 2.0即將有兩個後續規格產生,一個是USB 3.0,另一個則是WUSB 1.1,而這兩個規格在制訂時,都對媒體與廠商發誓他們一定維持向下相容,而現在兩個規格都還在制訂階段,變成要讓兩個制訂中的規格平行相容,USB官方組織一定在這件事上花了不少精神。
預計兩年後上市
USB官方認為,一個規格從推出到普及約有1~2年的落差,所以USB 3.0將會在2009,最晚2010年普及。那現有的資訊技術繼續普及下去時,兩年後是否會出現對USB 3.0的需求?
當初英特爾在IDF公布USB 3.0要拉高10倍速度時,筆者第一個想法跟很多人很像,這究竟可以做什麼?除了USB外接硬碟可以跑得快一些之外,好像沒什麼好處。但實際想想後,還是有許多優點的,最重要的應用場合是對於影像處理的幫助,如影音廠商最近常打的廣告,現在是高畫質影像的世代,不只是看影像,連Webcam都要進入高畫質才行,目前市面上已經出現5百萬畫素的Webcam,可惜受限於USB 2.0的傳送速度,在觀看即時影像時必須降低畫質。如果有USB 3.0,不用說5百萬畫素,千萬畫素都有可以做到無損無停格。屆時只要一台電腦,加上一條夠好的網路,開視訊會議或用Webcam做家庭保全都很簡單。
說到這,最有趣的發展應該是蘋果電腦可能會轉向使用USB 3.0,或是同時支援USB 3.0與新的1394。這完全是合理推測,蘋果電腦之前跟Sony有得拼,都是以封閉規格著稱,不但價格貴,而且總是用自己所中意的技術。現在蘋果電腦已經使用英特爾的CPU,順便使用英特爾的晶片組,當未來USB 3.0加進英特爾的晶片組之後,代表每台蘋果電腦都內建USB 3.0,至於1934則必須另外安裝電路,在這種情況下,系統若只有支援1394而不支援USB 3.0,實在是不盡合理,所以一年多之後,讀者們可以注意新的蘋果電腦規格,便知道Steve Jobs(蘋果電腦執行長)如何因應這種窘境。
USB速度比較
演進:USB 1.0/1.1 名稱:Low Speed 速度:1.5Mbps
演進:USB 1.0/1.1 名稱:Full Speed 速度:12Mbps
演進:USB 2.0 名稱:High Speed 速度:480Mbps
演進:USB 3.0 名稱:Superhigh Speed 速度:至少4.8Gbps

2007年12月14日 星期五

老闆大股東避稅 未雨綢繆

經濟日報2007.12.14
台商赴海外上市,不只公司會面臨複雜的稅務挑戰,隨著組織架構的變動,許多老闆和大股東也會有海外所得課稅的問題,或是因股權轉移而產生的贈與稅、所得稅;而上市之後的股東資訊揭露,也會增加老闆或大股東個人在海外財產的曝光風險。所以公司準備上市時,要考量的不只是公司的稅負問題,還要把老闆或大股東個人可能涉及的稅務問題都納入考量。
勤業眾信會計師事務所會計師林淑怡指出,在公司組織重組時,每個股東原有的持股比率也會跟著改變,就會出現換股的問題,比方甲和乙持有A公司股票,丙和丁持有B公司股票,當A公司和B公司要合併成C公司時,因為國內法律並未准許股票交換的併購行為,因此股東按持股比率直接換成C公司股票,必須要以買賣方式進行。
而依照經濟部投審會的規定,公司間接投資大陸不得逾公司資產淨值的40%、個人不得超過8,000萬元,所以當公司決定要在海外上市時,因為股東結構等資訊必須公開,要先調整股權結構以符合該項投資限額的規定時,持股超過投資限額的大股東就必須將股權分散給家人或名義股東。
財產交付信託
不過,若將股權分散給人頭股東,未來將有公司控制權和衍生的所得稅、贈與稅等問題,大股東必須審慎考慮。
勤業眾信會計師事務所協理婁培德表示,因為台商申請海外上市要先向投審會報備,股東的身家財產都會因此曝光,國稅局也可能藉此管道瞭解股東名下的財產,納入遺贈稅的課徵範圍。林淑怡也認為,投審會會保留上市公司近期的匯款紀錄,98年後海外所得要納入最低稅負課稅時,國稅局可能會請投審會提供資料,大股東的所得稅負風險也會提高。
安侯建業會計師事務所會計師蔡松棋也認為,在海外上市的過程,個人股東會有股權轉讓和分配盈餘的問題,雖然這些所得現在都不用在台灣繳稅,不過98年之後財政部將對海外所得課徵最低稅負,老闆或大股東們必須要有因應作法,那就是在海外架構更多層的投資組織,藉由盈餘分配給一層又一層的海外法人股東,來延緩所得「進入」老闆或大股東個人帳戶的時間,以延遲繳稅。
另外,也可以選擇在海外進行理財及節稅的規劃,來避開稅負的風險,以台商選擇上市的最愛香港股市為例,就有許多投資理財工具,可供老闆或公司大股東運用。像想要保全自己名下的財產,做為未來分配遺產或贈與給子女、且暫時不必繳稅,就可以先將財產交付信託。
購買海外保單
不過,財產信託一定有最終的受益人,即使是在香港等海外辦理的財產信託,最終都會有所得,98年以後還是會被列入最低稅負的課稅標的。
婁培德建議,可以在香港成立控股公司,獲配大陸等投資公司的股利、盈餘等收入,就不會讓所得直接分配到老闆或大股東的個人帳戶。依照由公司、而非個人獲配盈餘的原則,多設幾家海外公司獲配股利,可以延緩老闆或大股東個人獲配股利的時間,具有遞延稅負的效果。
另一種方式,是可以購買海外保單,並指定信託公司和控股公司為保單的受益人,也都具有延緩老闆或大股東個人所得稅負的效果。
不過,會計師建議,應該在合法的範圍進行節稅規劃,千萬不要操作過頭。如果是委託香港等地的投資顧問或會計師進行租稅規劃,要考量他們對台灣稅法的瞭解程度,同時必須記住一定要再確認規劃的內容是否符合台灣稅法的規定。
在組織變動的過程,牽涉到的不只是股權移轉會產生的贈與稅(不論將股權移轉給親友或人頭,都有贈與稅的問題);公司股東的身分,也會使海外上市要解決的稅務問題更加複雜。資誠會計師事務所稅務暨法務部營運長吳德豐指出,許多大股東本身具有雙重國籍,如果是美國公民,因美國稅法對全球所得課稅,該股東因股權移轉產生的所得將會有必須在美國繳稅的困擾。
還有很多公司的股東,可能是法人、創投、或是行政院國發基金,這些因素都加深公司股權轉移的困難度。因為如果股東是銀行,公司在改變海外投資的架構時,必須考慮到原有的銀行股東,會不會有投資海外的資本額比率限制。
而且,公司的組織一旦變動,法人股東的投資視同損益實現,如有損失,必須馬上認列,將影響法人股東的投資績效,由於法人股東也必須對自己的公司和投資人有交代,一定會關心所投資公司的組織變動,因此公司想要變動海外的投資架構,要通過法人股東這一關,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2008年:美國衰退陰影下的全球經濟

2007-12-13
2008年的世界經濟頂著一片烏雲,全球增長面臨著罕見的不確定性。
美國、歐洲、日本,世界三大經濟區同時出現放緩,是2001年以來的首次。如果說2001年全球經濟出現的短暫不景氣,源於“911”恐怖襲擊而造成的人為災難;2008年全球經濟形勢更像1991年——最後一次全球性衰退。
2008年全球經濟的最大不確定因素來自美國。美國經濟連續五年的穩定、強勁擴張,已經進入尾聲。經年不衰的流動性氾濫,衍生產品的大行其道,為美國房地產市場製造出一個巨大的泡沫。這個泡沫隨著次級房貸貸款危機的爆發而破滅,並為金融市場帶來強烈的震盪。不過到目前為止,次貸危機基本上是華爾街的危機,金融企業傷痕累累,市場風波此起彼伏。但是美國勞工市場依然穩固,收入增加與失業率並未出現顯著的惡化,個人消費所受的衝擊似乎不大。
然而,筆者斷言,次貸危機勢必導致一場全面的信貸危機。金融經濟與實體經濟之間並沒有防火牆。本次次貸危機不僅引發了與房地產相關聯的CDO危機,而且導致整個商業票據市場資金斷流。金融機構所持有的票據,一夜間變得無法交易、套現,甚至連其合理價值也難以評估。所有銀行、保險公司、投資銀行和基金公司,無論有無染指次貸業務,它們持有的商業票據,都因無法合理估值而需要大規模撥備。撥備嚴重侵蝕金融機構的資本金,不少銀行由於資本充足率大幅下降,貸款意願減退。如此背景之下,美國2008年的貸款(包括消費信貸)勢必大幅下降,經濟增長因此失去動力。筆者認為,美國經濟明顯放緩已經不可避免,是否出現技術性衰退,取決於資金市場資金斷流何時可以恢復,以及勞工市場能否支撐一段時間。
美國如此,歐洲也沒有好多少。歐洲銀行在次貸及衍生產品上的損失,不必美國同業少,信貸緊縮在當地已經開始。從領先經濟指標來看,歐洲經濟火車頭的德國也已經出現類似義大利和法國的放緩跡象。亞洲銀行購買次貸產品的數量較少,因此銀行資本金受到的衝擊不大。但是,日本出口回落,經濟增長後繼乏力。美國、歐洲和日本在2008年的經濟增長,都難超過1.5%。
面對美國經濟增長大幅放緩的風險,相信美聯儲會持續減息,通過增加流動性來舒緩資金市場的緊張局勢,挽救信貸信心。筆者估計,美聯儲在今後一年中至少再減息0.75%,至3.5%。倘若美國經濟進入衰退,則美國聯邦基金利率見3%。不過,美聯儲減息是將更多的資金流動性交到銀行手中,銀行有沒有信心和意願將資金貸出去,則是另一回事。目前的信貸危機,不是銀行缺乏資金,而是缺乏信心。
美國經濟不景氣,美聯儲大幅降息,導致資金流出美元資產,美元頹勢還會持續。歐元兌美元可能見1.58,美元兌日元可能見102。但是美元弱勢往往在美聯儲減息6-9個月後開始轉向。屆時美國經濟開始出現轉機,歐洲也許有減息壓力。筆者預計,美元在2008年先跌後升。如果民主黨入住白宮,美元則還有一跌。
亞洲的出口很難不受G3國家同時放緩的衝擊,經常項目順差在2008年有所減少,但是亞洲的經濟增長則未必受重大影響。亞洲許多國家的內需均處上升週期(中國、印度更屬於需求過熱)之中,為抵禦外部需求放緩提供緩衝。而且與十年前不同,亞洲如今本土資金充沛,不再依賴外資與外債的流入,因此在信貸週期上與歐美脫鉤。筆者預計,亞洲經濟在2008年普遍減速,但放緩速度則不大。
威脅全球經濟的另一個大因素是通貨膨脹。經濟放緩,可能減少部分產品需求,但是能源價格高企,農產品價格上揚,中國作為抑制全球通貨膨脹的時代已經過去。由此,美國、歐洲、中國在2008年上半年的通脹水準還可能進一步升高,這不僅會成為各國央行減息的制肘,甚至可能埋下經濟“滯脹”的種子。
2008年,世界經濟的不確定因素頗多。

2007年12月13日 星期四

巴菲特:耶誕買氣樂不起來

【經濟日報2007.12.13
巴菲特11日在舊金山為希拉蕊的競選募款午餐會站台,對著1,500位希拉蕊的支持者,暢談美元疲弱與美國經濟問題。
美國億萬富翁巴菲特11日預測,「如果失業率大幅上升,我們可能陷入衰退。」他也認為雖然感恩節零售銷售大增,今年耶誕節銷售並不樂觀。
巴菲特11日在Fed宣布降息後,接受國家廣播公司商業台(CNBC)專訪,探討美國經濟展望。Fed的聲明指出,住宅營建部門繼續走軟,消費支出正促使經濟成長放慢。 但旗下擁有眾多不同零售事業的巴菲特說,從這些零售管道每天的數字來看,耶誕季銷售「看來軟趴趴。」
巴菲特透過波克夏公司,投資這些零售商和其他公司,賺到極高利潤,波克夏A股11日首次突破每股15萬美元的驚人高價,最高漲到151,650美元,足足是股價次高的Seaboard公司的100倍。不過,尾盤受美股重挫影響,以148,900美元作收,比前一交易日下跌300美元。
問到多家大銀行成立基金,購買出問題的抵押貸款債權證券(MBS)有什麼作用時,巴菲特說:「你不能靠著證券化或轉移所有權達到目的,以為這麼親一下就能把金融蟾蜍變成王子。」
隨後巴菲特與角逐下任美國總統的希拉蕊再度接受CNBC訪問時,對美國經濟展望看法稍趨保守,他說:「我不知道失業率會不會穩定上升,坦白說,我對失業率持穩在4.7%有點訝異,如果我們能夠維持大家的就業,就不會有骨牌倒下來,如果失業率上升很多,我認為經濟可能衰退。」美國10月失業率升到4.7%,是去年8月以來的最高峰,11月持穩,沒有變化。巴菲特稍早在舊金山,為希拉蕊的競選募款午餐會站台,對著1,500位希拉蕊的支持者,暢談美元疲弱與美國經濟問題,指出美國每天進出口貿易逆差高達20億美元,一定會造成美元疲軟。
隨後巴菲特陪伴希拉蕊,接受CN-BC專訪,談到Fed主席柏南克一定看到很多資訊,而且看到美元這樣下跌,一定很擔心通貨膨脹。然後又看到世界各國對美元多少都失去一點信心,不知道大家對(美國)極低的利率,可能有什麼反應,這種問題的確很難因應。

明星經理人 也會看走眼

聯合報2007.12.13
台灣投資人買基金,常會陷入「冠軍基金」、「明星經理人」迷思,不過所謂「人無千日好,花無百日紅」,在資金流動迅速的股票市場,今天的績效王,很可能變成明天的最後一名,你還迷信「第一名」嗎?
美國羅素投資集團曾調查123名美國股市基金經理人,2000年名列前25%的經理人有31位,其中有22人的績效表現能夠在接下來的一年,持續排名在前四分之一,到了2005年僅有2名經理人還留在排行榜上。
操盤高手 不敵時勢
台股基金也有類似情況。2003-2007這五年,每年度基金冠軍王的隔年名次,幾乎都是一落千丈。拿2005年冠軍保德信店頭來說,那年該基金經理人很早就發現茂迪這檔飆股,又沉得住氣,從年初抱到年尾,結果該年績效超過1倍,羨煞所有經理人。
不過風水輪流轉,隔年該基金跌到49名,而今年店頭市場更跌得七葷八素,顯示經理人再怎麼會挖掘飆股,還是不敵時勢所趨。
債券天王 承認誤判
「巨星級」的明星經理人,也有看錯市場的紀錄。例如美國「債券天王」葛羅斯,不僅看錯過去兩年美國聯準會的利率走勢;2002年年底,他還認為2003年股市會繼續重挫,沒想到情況相反,那年全球股市開始走多頭,搞得葛羅斯很沒面子,只好出面認錯,承認自己誤判情勢。
投信業者說,明星經理人多半有自己的選股哲學、擅長的產業類別,且「忍功」一流,不隨著資金隨波逐流。不過,現在全球資金流動的速度越來越快,匯市、股市詭譎難測,當市場資金轉到經理人手上持股時,基金就宛如吃了大力丸猛漲,但資金炒完撤離後,績效就有如洩了氣的皮球。
注重研究團隊培養
現在經理人操盤也不像過去單純,除了要看產業供需面、企業基本面外,還得考量國際股市、油價、美國聯準會動向、市場利率等方向,各種因素錯綜複雜,已超越個別經理人的判斷範圍。不少投信會利用培養研究團隊方式,取代挖角明星經理人,期透過團隊研究力量,為投資人創造好績效。
而國內投信發行海外基金,又特別依賴背後的研究資源。你想想,一間本土中、小型投信,如果要發行一檔新興市場基金,怎麼可能有能力派經理人到東歐勘查礦坑,到巴西看油田供給量,當然都要仰賴合作的國外顧問團隊建議。如華南永昌最近募集「神農水資源」基金,就聘請國外第一檔發行農業基金的德意志資產為顧問。
有某位國內新興市場基金的經理人就笑說,自己是躲在辦公室裡,看外電報導還有外資券商報告選股,績效卻不一定比較差,還是有經理人只看書面報告,就能操出好成績。
Moss註:以上這一篇報導其實再同一版面都有類似的報導.其實說穿了就是羅素要推銷她們的基金,比較不留痕跡的彰顯她們的優點.所謂內行人看門道(Moss先生為納利吉理財顧問有限公司首席分析師)

平衡基金 爆清算危機

【經濟日報2007.12.13
11月股市大回檔,讓許多基金規模降到了清算的邊緣。這其中有八、九成都是股債兼備的平衡型基金,也有一部分跨國投資海外的基金。清算危機曝露出,投信一窩蜂發同類型基金,一味地對市場喊多,對投資人可能帶來負面影響。
大型銀行理專直指國內投信的幾大問題:第一、基金太多,同質型太高,投資人常搞不清楚,買到不是自己投資屬性的基金;第二、各家投信公司產品太類似,缺乏特色;第三、一味喊多,讓投資人買在高點;第四、績效比不上境外基金,投資人偏好買知名資產管理機構的基金。
很多投資人都會有這樣的經驗:想下手買基金,攤開銀行、投信各式各樣的DM,幾乎每家投信都有相類似的基金,只是名字不一樣;又或者同一家投信公司,有很多檔台股基金,分不出哪一檔有什麼不同。此時投資人只好聽銀行理專建議,或者一個自己喜歡的「基金名字」,閉著眼買下去。
平衡型基金的情況也是如此。依照規定,基金規模前30天平均數低於2億元,就得清算,規模在2-3億元的基金,都有被清算的隱憂。
從投信投顧公會10月底統計可以看出來,規模低於3億元的基金,總共有41檔,其中有八成以上為平衡型基金;股債平衡型基金,不管是國內價值型、一般股票型、跨國投資型、模組操作型(依公會分類),加起來也不過77檔。
同樣的情況也發生在證券化基金上。國內證券化基金共有17檔,但次貸風暴所掀起的信用危機,讓先前漲過一波的證券化基金大回檔,投資人大舉贖回。目前市面上已有兩檔證券化基金分別清算與合併。
雖然投信還是看好證券化市場,但光10月一個月,不動產證券化基金總規模就掉了71億元,減少逾一成;金融資產證券化基金更嚴重,減少49億元,衰退幅度超過27%。
投信高階主管說,過去低利率環境,給予平衡型基金發展空間,投資人需要股債兼備的平衡型基金,現在低利率環境有所改變,投資股優於債,投資人以股票型基金為主,即使資產要配置債券部位,也寧可自己去酌量買些債券型基金,不會再選擇報酬率遠不及股票型基金的平衡型基金;證券化基金亦然。
但大型銀行理財專員可不這麼認為。從投資人角度來說,一個具備特色的投信公司,發行具有特色且吸引力的基金,並予以維護,適時提供投資人必要的投資判斷資訊,「讓投資人感覺這家投信可靠,即使贖回了,下次還會再回來」,這才是最重要的。而非琳瑯滿目又同質性高的基金,讓投資人無從下手。
投信另一最大訴求是,專業經理人的資產配置與操作,可以讓投資人分散風險。但,實際情況呢?
11月台股大幅度回檔11.58%,投信操盤績效也全盤皆墨。台大財金系教授邱顯比與李存修在11月基金評論上就說:「188檔台股基金平均單月跌幅14.14%,只有25檔打敗指數,無一檔有正報酬」。投信基金沒有適切避險,回檔幅度比起大盤更深。 「減量發行,但品質從精」。從7月股災重創之後,投資人一波又一波地受傷,已有投信公司從銷售端發現,投資人認賠出場,相對也會將「虧錢」與投信的「品牌」劃上等號,在基金市場已達飽和之際,投信也應該認真思考對投資人的「售後」服務,才是可以確保投信基金規模穩定成長的重要法門。

瑞銀:對次貸判斷失誤

作者:英國《金融時報》克裡斯•休斯(Chris Hughes)倫敦、海格•西蒙尼恩(Haig Simonian)蘇黎世報道
2007年12月13日 星期四
瑞銀(UBS)董事長馬塞爾•奧斯佩爾(Marcel Ospel)近日承認,盡管掌握了相關數據,並且其風險偏好頗為「保守」,但瑞銀的風險和融資部門仍未能理解其數量龐大的次級抵押貸款頭寸,這導致瑞銀本周一進行了100億美元的資產減記。
奧斯佩爾在倫敦的一場投資者陳述會上表示,蒙受損失的頭寸「是由在同一個團隊工作的少數幾個人建立」。
「這些頭寸是根據客戶利益建立的,但持有這些頭寸是為了追求全權委托交易。相關人員及其主管未能正確識別這些已建立頭寸的規模和不斷變化的性質。風險控制和融資部門擁有相關數據,但未能及時認識到這些數據的真正意義。」
投資者認為,上述言論是承認瑞銀一直利用其資產負債表來進行「利差交易」,即利用廉價資金投資於實際上風險頗高的高收益AAA級證券。
數位投資者在聽取陳述後表示,瑞銀未能說服他們相信其股票值得投資,並表達了自己的失望:除本周宣布採取一系列旨在強化其資本金的措施以外,瑞銀管理層幾乎沒有發布正面消息。
瑞銀採取的這些措施包括,向兩家戰略投資者出售130億瑞士法郎(合114億美元)的可轉債,這大大稀釋了瑞銀股東的權益。
盡管奧斯佩爾承認高級管理層的失誤,但他重申了自己打算繼續執掌這家瑞士銀行。
瑞銀首席執行官馬塞爾•羅內爾(Marcel Rohner)表示,配股本可以保護股東收益不會被稀釋,但在當前首要任務是防止投資者對該行的信心受損之際,這種做法耗時太長。他補充道,信貸危機結束後,如果該行的資本金仍然看起來非常充裕,該行會恢復其定期回購股票的做法。
一位私人投資者嘲笑了該公司發行新股而非回購股票的決定。他表示,他一直樂於見到每次瑞銀發布季報時,其發行的股票數量都有下跌。
瑞士發行量最大的小報Blick建議,新加坡投資110億瑞士法郎最終收購瑞銀9%股權,應該促使這家從前的瑞士聯合銀行(Union Bank of Switzerland)更名為新加坡聯合銀行(Union Bank of Singapore)。

誰在支撐美國房貸市場

英國《金融時報》記者聯合報道
2007年12月13日 星期四
在上世紀30年代美國經濟大蕭條時期,美國政府出資建立了一個鮮為人知的合作銀行網絡。盡管美國房地產業近期出現大幅下滑,但這個網絡正在保證美國私營抵押貸款業正常營運方面扮演著關鍵角色,並使一些抵押貸款發放機構免於陷入金融困境,聯邦住宅貸款銀行(Federal Home Loan Banks,簡稱FHLB)正以抵押擔保貸款的形式向抵押貸款業注入數千億美元資金。目前,對於很多貸款機構而言,純私營融資渠道的成本已過於高昂。
通過這種做法,FHLB緩沖了信貸緊縮的影響,並保證美國抵押貸款的發放不致突然停止。FHLB的現金注入規模遠遠超過了美聯儲通過直接貸款方式為各家銀行提供的數十億美元資金。
實際上,一些官員私下承認,在這場信貸危機中,FHLB實際上已經取代了美國央行,成為金融系統的最終貸款人。
FHLB經常通過發行很多種類的抵押貸款證券來籌集巨額現金,而不必背負低聲下氣向央行求助的壞名聲。通過這種做法,FHLB降低了壓力最大的金融機構爆發流動性危機的風險。
分析人士表示,這就是美國之所以能夠避免類似於英國銀行擠兌事件的原因之一,英國抵押貸款銀行北巖(Northern Rock)正是被這場危機拖垮的。FHLB的行為在歐洲引起了強烈關注。那裡的政策制定者突然意識到,它們引進了基於證券化市場的美國房地產金融模式,卻沒有引進美國金融系統中的准公用事業安全閥門。
貝爾斯登(Bear Stearns)流動性產品研究負責人史蒂文•亞伯拉罕(Steven Abrahams)表示:「FHLB正在美國商業銀行系統的融資領域引領一場小規模革命——在其它市場關閉時,為抵押貸款提供融資。」
美聯儲最新公布的資金流動數據顯示,在第三季度,各家FHLB前所未有地發放了7460億美元(按年度計算)的貸款,而在第二季度,這個數字基本為零。
FHLB的貸款幫助儲蓄機構將抵押貸款收購額提高了約1900億美元,按年度計算為3120億美元。加之知名度更高的政府發起的聯邦國民抵押貸款協會(Fannie Mae)和聯邦住宅抵押貸款公司(Freddie Mac)也進行了創紀錄的抵押貸款收購,它們在很大程度上抵消了特殊投資工具(special investment vehicles)經營者和其它資產擔保債券的發行機構抵押貸款收購額減少5120億美元(按年度計算)的影響。這些機構正處於信貸危機中心。
因此,即使在信貸緊縮時期,美國的抵押貸款發放仍在繼續增長。按第三季度數據計算,年度增長額為7320億美元。
摩根大通(JP Morgan)經濟學家麥克爾•費拉裡(Michael Feroli)表示:「這簡直就像是將房地產融資社會化了。」
與聯邦國民抵押貸款協會和聯邦住宅抵押貸款公司一樣,FHLB並不享有正式國家擔保,但市場相信,如該系統出現問題,美國政府將會介入。這使得信用評級為AAA的FHLB可以以非常低的利率來募集資金,盡管它的槓桿程度非常高。
美國法律並未限定FHLB的募集資金上限,但在為單家機構提供貸款方面做出了限制。僅在11月這一個月中,各家FHLB(在募集資金時聯合行動)發行了價值2100億美元的新債券。
但是,專家對「道德風險」表示擔心——FHLB可以通過大幅舉債,變相利用納稅人提供的補貼,援助成員銀行。
業內歷來認為FHLB的信用風險很低,原因是它們的貸款有超額抵押、借款者實際上還要繳納保證金,並且在破產的情況下具有優先償付權。FHLB財務部表示,他們只接受具有可確定市場價值的抵押品。
然而,在正常情況下,12家FHLB約有40%的資產是以直接抵押貸款和投資的形式持有的。這些抵押貸款都具有高信用評級,貸款額與抵押物價值之比較低,實際上整個投資組合的信用評級都是AAA級。
但是,FHLB的投資過去也曾經出現過虧損。在2003年,紐約住宅貸款銀行(New York HLB)曾在一只債券上虧損1.83億美元,該債券的信用評級原為AAA,但後來被大幅降級。
分析人士表示,隨著FHLB在金融系統中的角色變得越來越重要,它們應該會面對更多來自公眾的審視。
英國《金融時報》克裡什納•古哈(Krishna Guha)華盛頓、薩斯基亞•朔爾特斯(Saskia Scholtes)紐約、吉蓮•邰蒂(Gillian Tett)倫敦報道

股市下跌是好事

作者:對沖基金Sellers Capital經理馬克•塞勒斯(Mark Sellers)為英國《金融時報》撰稿
2007年12月13日 星期四
兩個月前,在為英國《金融時報》撰寫的專欄裡,我列舉了自己多年來對股市的一些了解。當時,我把股市比作在線撲克牌游戲,有匿名的對手和各種不斷變化的可能性。讀者對這篇專欄反映不錯,所以本月我決定重拾這個話題。以下是我對股市的更多了解。
1.人們處理不了高回報。
人們說是想在股市上掙大錢,但由於人類的心理,極少有人能處理好隨之而來的波動性。損失1美元,即使是暫時性的,其痛苦程度也遠大於賺取1美元帶來的快樂。
《財富公式》(Fortunes Formula)一書詳細描述了貝爾實驗室(Bell Labs)數學家約翰•凱利(John Kelly)發明其公式的淵源。根據他的公式,如果一位賭徒能夠估算出獲勝的幾率以及獲勝的回報和失敗的損失,這位賭徒就能決定最佳下注額。這道公式也可以改良一下,使之適用於同時下多個賭注——換言之,股票投資組合。
像我這樣對凱利公式進行一番研究,就可以顯而易見,要獲得最優投資組合回報,投資者必須心甘情願地承受大量的波動。這是因為,在你發現有利的風險/回報機遇後,凱利公式會讓你集中資金大筆投注,而資金集中就會帶來波動。
這對多數人來說是不可承受的,因為人們會非理性地將短期波動等同於冒險。因此,人們並非爭取與高度波動相伴的最優投資組合回報,而是去爭取與低波動相伴的次優投資組合回報。這就是很少有基金能脫穎而出的原因,因為它們給客戶的是客戶想要的東西。
2.避開大輸家比發現大贏家更重要
歸零(破產)的股票在一路趨於零值之前無一例外地看上去都很便宜。許多人受到吸引,買入這些下沉的船只,壓注於它們能夠脫險。避開這些陷阱是營造成功紀錄的關鍵。如果你能學會避開那些一路下滑最終一蹶不振的股票(即破產股),你就有更大的機會在今後做得更好。
這意味著,在買進一只股票前花些時間去考慮你會損失多少錢,要比花同等時間去想能掙多少更為重要。規避損失而不是發現大贏家,這才是長線制勝的法寶。
3.即使你不使用保證金,你也有可能在使用槓桿。
我曾聽到許多基金經理自豪地宣稱從不使用槓桿工具。他們很多人都像我一樣,是巴菲特(Warren Buffett)的崇拜者,因此也了解巴菲特常常談到的「透視收益」的概念。但並不是只有收益可以「透視」。這種思路也可以用來思考負債問題。如果你購買那些身處困境、負債累累、不再受寵、瀕臨破產邊緣的公司股票,期待著它能翻身,你就是在使用槓桿。
考慮一下這個例子:你有一個10只股票同等權重的投資組合。其中一只是一家處於困境的銀行,它在「次貸大屠殺」中遇到了麻煩。銀行典型的槓桿比率約為10:1。因此,即使你投資組合裡的其他9家公司都沒有負債,你的槓桿比率已是2:1,因為你將10%的投資組合投資於一只槓桿比率為10:1的股票,讓你的平均負債權益比達到了100% 。
保證金負債的主要好處是,你可以控制清償負債的時間。它的不利因素是,你每天都要按市價進行結算,而你投資組合中的槓桿融資銀行則可以推遲記錄損失,除非損失太大以致無法隱瞞。我更願意選擇前一種負債形式,因為我知道自己每一天的狀況。
我在此並非是要倡議使用槓桿,只是有一位投資組合經理說他不使用槓桿,但他的投資組合裡卻滿是金融公司,這讓我很惱火。先生,您就是在使用槓桿。更糟的是,您甚至不知道自己在使用槓桿。
4.希望股市上揚並不理智。
為什麼股市上揚時每個人都那麼開心?當股市創下新高時,CNBC商業新聞頻道裡那些名嘴們絕對顯得有些飄飄然。對於CNBC來說,這麼做無可厚非,因為他們在牛市裡能得到更高的收視率。但對於投資者來說,歡慶牛市行情是一種極不理性的行為。
如果你打算在未來20年內持續投資於股票,面對牛市的理性反應應該是失望。在市場下跌的時候,你可以用更低價格買進股票。舉一個極端的例子:對於一位長線購股者來說,最佳情形就是股市下跌50%,並在此水平保持15年左右,然後在他們即將退休需要用錢的時候,再來上連續幾年的牛市。
因此,在股市走低的時候,高興起來吧。
作者系晨星(Morningstar)的前資產策略師,現在經營芝加哥對沖基金Sellers Capital。

必和必拓對力拓施加壓力

英國《金融時報》彼得•史密斯(Peter Smith)悉尼報道
2007年12月13日 星期四
必和必拓(BHP Billiton)首席執行官馬利尤斯•科勞珀斯(Marius Kloppers)周三強調,這家礦產集團的表現比競爭對手力拓(Rio Tinto)更為「出色」。此舉加大了對這個收購對象的壓力,要求其進行談判。
必和必拓表示,它在繼續與雙方股東談判的同時,也在考慮「下一步可能採取的措施」。人們預計,英國並購委員會(Takeover Panel)最近將向必和必拓發出「要麼行動要麼閉嘴」的裁決。
必和必拓在上個月向力拓提出了全股票收購提議,總價值大約670億英鎊(合1370億美元),以圖創立一個在鐵礦石、煤炭、銅、鋁和鈾礦等方面具有行業領先地位的自然資源巨頭。
Moss註:看到這一篇文章有什麼感覺?美林世界礦產的前三大持股的其中兩家,你不關心怎麼行?(Moss先生為納利吉理財顧問有限公司首席分析師)

薪桂米珠居不易

2007年12月12日
中國11月份的消費者價格指數(CPI)創下了近11年來的最大升幅。價格持續攀升的頑疾為什麼會讓中國這個全球第四大經濟體越來越感到頭痛﹐只要看看謝曉梅(音)的生活就知道了。
這位61歲的上海退休工人說自己月收入1000元(約合135美元)﹐根本沒有節餘﹐現在她買一桶食用油要50元﹐而不久之前還只要30元。
她表示﹐政府應該負起責任﹐降低商品價格﹐提高他們的工資水平。謝曉梅說﹕“過去一年我的工資漲了不到10%﹐而一些東西的價格上漲了50%...我連看病的錢都沒有了。”
她的朋友肖銀娣(音)補充說﹐要是回到毛澤東時代我們還能生活得好些。
雖然中國政府幾度上調利率﹐並採取了一系列措施平抑物價﹐但在食品價格飛漲的拉動下﹐中國今年全年的通貨膨脹率依然加速上行。
中國政府週二宣佈﹐11月CPI比上年同期上升了6.9%﹐升幅僅次於1996年12月錄得的7%。與上年同期相比﹐11月的豬肉價格飆升了56%﹐而食用油價格則猛漲了35%﹐帶動總體食品價格上漲了18.2%。
雖然迄今為止價格的上漲還基本局限於食品行業﹐但決策者們擔心這種勢頭會蔓延到其他領域。11月的非食品價格較上年同期上漲了1.4%﹐儘管漲幅很小﹐但和前幾個月的1.1%比起來﹐其出現加速增長的可能性仍令人擔憂。
今年的漲價趨勢正給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帶來切膚之痛﹐也讓人們擔心會再度見證兩位數字的通脹水平﹐後者對社會穩定具有破壞作用﹐中國上世紀80年代末的政治動蕩﹐以及90年代中期的經濟困頓皆因之而起。這個問題也令中國政府感受到了壓力﹐或會促使其允許人民幣以更快的速度升值(即加大中國人的購買力)﹐並同意進口更多食品以緩解國內的供應問題。
在過去十年的大多數時間裡﹐中國政府成功地將經濟保持在了高增長、低通脹的最佳狀態。中國今年第三季度經濟增速高達11.5%﹐預計中國今年將超過德國﹐成為僅次於美國和日本的世界第三經濟大國。
今年全球的糧食和其他農產品價格都在上漲﹐原因是庫存減少﹐且生物燃料熱又導致了需求增加。中國的消費物價從5月開始猛增﹐其中有一些特有的本地原因﹐致使部分商品創下了更大漲幅﹐致死性豬藍耳病導致生豬供應急劇減少就是其一。
對此﹐政府採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今年的五次加息以及增加豬肉供應等。今年9月中國的CPI增速略有下滑﹐當時高層官員稱危機已經得到控製。
現在﹐一些經濟學家表示中國政府可能對問題的嚴重程度判斷錯誤。
香港高盛(Goldman Sachs)的中國經濟學家梁紅說﹐中國政府暗示這場通脹會是暫時性的﹐併發出了各種含混的訊息﹔政府已經錯過了第三季度控製通脹問題的關鍵時機﹐通脹率一旦達到5%至10%的區間﹐問題就會嚴重得多了。
與許多經濟學家一樣﹐梁紅也認為應對通脹的最佳良藥是讓人民幣更快升值。自中國政府2005年不再讓人民幣釘住美元以來﹐人民幣兌美元上漲了逾10%﹐但其估值仍然受到嚴格控製。
中國國家統計局總經濟師姚景源向中國官方媒體新華通訊社表示﹐11月的CPI上升可能會令全年CPI升幅達到4.7%左右﹐創1997年以來新高。這一最新預計超過了早些時候的預測值﹐當時預計中國今年CPI升幅介於4.5%至4.6%之間。
不足為奇的是﹐攀升的物價對中國低收入人群影響最深。這一點令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更覺棘手﹐他已經將縮小中國的貧富差距定為政府的首要工作目標。
50歲的江志國(音)是一名在北京的外來打工者﹐他在北京一家超市購物時說﹐他老家的湖南菜通常要用到的紅辣椒價格今年上漲了40%左右﹐但工資卻不見增加。
雖然目前還沒有跡象顯示通脹引發了重大政治反響﹐但這一問題和數起騷亂脫不了干係。上個月新華社報道稱﹐中國西南城市重慶的一家倉儲超市打折銷售食用油引發踩踏事故﹐導致3人死亡﹐31人受傷。此後不久﹐商務部(Ministry of Commerce)下令禁止商家舉辦限時促銷活動。
Loretta Chao

綠色”投資者拓展投資視野

2007年12月12日
基金經理們表示﹐現在是擴大“綠色”或是環保投資視野的好時機。
日前在印尼巴厘島舉行的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或許會促使各國加大節能力度。油價高企和對全球變暖的逐漸重視也讓替代能源成為眾人矚目的焦點﹐並在今年推動某些公司的股價大幅上揚。
許多太陽能行業的公司股票在近幾個月漲勢強勁。在紐約證交所上市的中國無錫尚德太陽能電力有限公司(Suntech Power Holdings Co.)股價自9月份以來的漲幅已超過一倍。但與此同時﹐基金經理們認為﹐像高能效等更精細行業的公司股票正被忽視。
倫敦寶源投資管理有限公司(Schroder Investment Management Ltd.)旗下全球氣候變化股權投資基金(Global Climate Change Equity Fund)經理西蒙•韋伯(Simon Webber)稱﹐由於高能效技術的成效並不是那麼顯而易見﹐或是不如太陽能那樣魅力四射﹐因此市場的炒作程度要少得多。全球氣候變化股權投資基金掌管著3.5億美元資金。
Moss註:上面這檔基金是FP新加入的基金,在清淨能源與能源效率佔其投資額的四成.他今年的績效在12.11報價比他今年的最高點下跌1%(Moss先生為納利吉理財顧問有限公司首席分析師)
實際上在“綠色”投資者看來﹐在太陽能和風能之外還有潛在的投資機會。一部分基金經理就在搜尋產品與節能題材有關的公司﹐例如能提高工業機械能效的特製低摩擦球軸承﹐或跟蹤耗電情況的監視器等。
在亞洲地區的能源消耗激增之際﹐亞洲各國迫切需要參與到環保事業中﹐並為此付出更多努力。國際能源署(IEA)稱﹐從現在到2030年﹐中國和印度將佔全球一次能源新增消耗量的45%﹐而且其中大部分是煤炭產生的。
以中國和印度為首的亞洲發展中國家迄今一直抵制實施強制性的碳和硫排放限制﹐不過這些國家也已經制定政策減少對高污染的煤炭及原油的依賴。但另一方面﹐雖然亞洲國家渴望減少石油進口和降低污染﹐但其政府卻一直不願意補貼太陽能、風能和其他替代能源的額外成本。
韋伯表示﹐許多發展中國家都是先以提高能效為出發點。這仍然是一個成本問題……因為節能燈泡的價格要比一塊太陽能電池板或一座太陽能發電廠便宜得多。
隨著中國向重工業化轉型﹐其節能的任務尤其艱巨。而專家認為﹐中國制定的節能政策還遠遠不夠。去年中國就未能完成年度節能目標﹐而且距離其2010年將單位國內生產總值(GDP)能耗降低20%的目標恐有漸行漸遠之虞。
然而﹐提高的空間肯定存在。日本經濟產業大臣(Minister of Economy, Trade and Industry)甘利明(Akira Amari)就表示﹐日本在過去30年將能源利用效率提高了40%。相比之下﹐中國是在最近才起步。而且據IEA所稱﹐如果中國能更積極的付出努力﹐到2030年所節省的能源會相當於目前整個非洲的能源消耗量。
香港Sarasin Rabo Investment Management執行董事安德里亞•盧瑟(Andreas Luethi)稱﹐中國現在面臨著形像問題﹐隨著2008年奧運會臨近﹐中國要保證空氣質量得到改善。
雖然乍看起來不可能﹐但許多領域都具備進行能效投資的潛力。新加坡Clean Resources Asia Management的聯席負責人兼研究主管安東尼•威爾金森(Anthony Wilkinson)稱﹐不過是要換個角度看問題。這家機構旗下的Clean Resources Asia和Clean Water Asia基金管理著1.7億美元資金。
在威爾金森看來﹐從可持續性林業、煤炭清潔技術到以壓縮天然氣為動力的汽車等各類題材都可以投資。他對那些開發新能源和新技術﹐並面向中國的香港上市公司頗為青睞。這其中包括中國光大國際有限公司(China Everbright International)、保利協鑫能源控股有限公司(GCL-Poly Energy Holdings)和中國電力新能源發展有限公司(China Power New Energy Development)。威爾金森稱﹐這些公司有著良好的管理﹐一部分還有政治背景。他認為﹐至少一家公司﹐或這三家公司都有希望壯大。
寶源全球氣候變化股權基金目前投資最多的兩家公司分別是西門子(Siemens)和飛利浦電子集團(Philips Electronics)﹐隨著節能燈淘汰白熾燈的潮流席捲全球﹐這兩家公司受益匪淺。韋伯表示﹐由於節能燈的利潤率更高﹐其需求增長將帶動這些公司的銷售和利潤。
隨著越來越多的汽車和飛機製造商採用重量更輕的碳纖維代替鋼材﹐這項主要集中在亞洲的產業也引人矚目。
日本的東麗公司(Toray Industries Inc.)就是受益者之一。該公司與波音公司(Boeing)簽署了為期16年的碳纖維供應協議﹐供後者的787夢幻客機(787 Dreamliner)使用﹐合約總價值至少高達60億美元。該公司股票於5月18日跌至804日圓(折合7.20美元)低點以來已反彈13%﹐週二收於908日圓。
然而﹐投資能效題材的公司並非萬無一失﹐且在亞洲尤其如此。純粹經營能效業務的公司往往規模不大﹐對它們的研究也不充分。
雖然許多像發電商這樣的大公司熱衷於靠投資節能技術為自己披上綠色的外衣﹐但很大一部分資產可能仍是由那些會產生污染問題的低能效工廠或工藝組成。那些以環保、造福社會和管理良好的公司為目標的投資者會對此類大公司敬而遠之。

威爾金森還表示﹐亞洲一些地區還存在腐敗和官僚主義等阻礙。例如不同部門之間的權力之爭就可能妨礙公司出售節能技術。此外﹐有些地方的政府還袒護本地企業﹐排斥掌握先進技術的“外來戶”。
但他表示﹐加強環境立法能夠消除政策上的不利影響。
威爾金森指出﹐提高能效會是一個持續多年的話題﹐現在只是剛剛起步而已。
Ellen Sheng / David Winning

感情用事 投資大忌

2007年12月12日
覺得忐忑不安嗎﹖
在過去的五個月中﹐股票投資者們經歷了令人痛苦不安的市場動蕩﹐在股市下挫時膽戰心驚﹐又在隨後的股市反彈中欣喜若狂。
不過身心交瘁並不一定意味著你就是個糟糕的投資者。下面談談情緒會如何影響投資決策﹐並介紹四種可幫你繞過各種“投資陷阱”的策略。
冷靜下來。不要犯錯誤﹕感情用事會損害你的投資結果。例如﹐2005年6月《心理科學》(Psychological Science)雜誌上公佈的一項研究顯示﹐情緒反應受損的人在金融決策上更加理智。
這些人的情緒反應因大腦損傷而受限﹐他們更願意在潛在回報明顯大於潛在損失的情況下下注。卡耐基梅隆大學(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的經濟學教授喬治•洛溫斯坦(George Loewenstein)是這篇研究論文的作者之一。他指出﹐當具有正常情緒反應的人賭輸的時候﹐他們就會因氣餒並不再下注了。
同樣﹐對市場波動做出強烈情緒反應的投資者常常在錯誤的時機買賣﹐交易量也可能過大﹐因而導致投資成本巨大。這是否聽起來很恐怖﹖不過情緒反應也有其積極的一面。
情緒也能助投資一臂之力﹐它刺激投資者進行理財、制定退休計劃、勤儉節約並規避過高風險。
麻省理工學院(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金融工程實驗室(Laboratory for Financial Engineering)的主任Andrew Lo表示﹐假如沒有情感的話﹐我們將無法做出對我們的財務狀況至關重要的各種折衷選擇。好的交易員並不是那些沒有絲毫情緒反應的人。如果你對風險沒有足夠的防範意識﹐你最後可能會跌得粉身碎骨﹐變得不名一文。
正如你可能猜想的一樣﹐控制情緒需要技巧。感情強烈可以是有益的﹐它使我們更加專注於自己手頭上的事情。但是8月份《管理學會雜誌》(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上發佈的一項研究顯示﹐為了取得成功﹐我們還需要把握自己的情緒﹐然後控制其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