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2月26日 星期三

廉價食品時代 宣告結束

工商時報2007.12.25
近來台灣的家庭主婦一上菜市場就抱怨,肉魚蛋奶、五穀、蔬菜、水果什麼都漲,日子要怎麼過下去。其實,不只是台灣,全世界的食品價格都呈現大漲的趨勢,這是農產品價格上漲推升食品漲價的「農業通膨」(agflation)發威的結果。
導致農業通膨高漲有兩大原因,一是中國與印度等新興國家富裕後,飲食習慣改變,肉類消費量大增,二是為了對抗全球暖化及高油價,乙醇等潔淨的生質能源大為風行,能源作物搶佔了愈來愈多農地。這股趨勢在可預見的未來都不太可能改變,這也宣告著廉價食品的時代已經結束,貧窮國家或貧窮家庭恐將面臨吃不起而至食不裹腹的悲慘境遇。
現今全球穀物價格大漲,各色人種的主食,包括小麥、玉米和稻米,都已漲到幾十年來的高峰。英國「經濟學人」雜誌所編列的食品價格指數,目前已處於一八四五年以來的最高水準,單是二○○六年便大漲了三分之一。
往年只有在歉收時,農作物才會大漲。但是,這一波農業通膨最為驚人之處在於,作物大豐收,價格卻還是飆新高。
今年最常看到歉收的作物其實只有小麥,尤其是在澳洲,但是全球其實是不虞匱乏的。根據倫敦的國際穀物協會統計,今年全球的穀物收成將達一六.六億公噸,不僅刷新紀錄,而且比去年創下的水準還多出八千九百萬公噸。
問題是,這些穀物大多不是直接吃進人類的肚子,而是進到牲畜胃裏與汽車油箱,才會造成價格飆漲。首先,開發中國家的人民所得增加,負擔得起吃肉了。例如,一九八五年中國人每年食用二十公斤的肉品,及至二○○七年中國人的肉品消耗量已增加到五十公斤。中國十二億人口變得愛吃肉,間接增加了穀物需求。因為豬、牛、羊等牲畜需要大量穀物來飼育,例如,一公斤豬肉就要消耗三公斤穀物飼料,一公斤牛肉則要消耗八公斤穀物飼料。
其次,各國大力推動生質能源,尤其是乙醇。美國布希總統明文鼓勵乙醇生產與使用,在美國單是乙醇就用掉三分之一的玉米。世界銀行指出,要加滿一輛休旅車油箱所需的穀物,便足夠讓一個人一年吃飽。
隨著農作物供需之間結構性的改變,可以預見未來一、二十年間內農業通膨將日益升高。影響所及,食品支出佔消費支出的比例必然升高,全球的生活水準都將降低,而最大大的受害者就是全球高達三十億的貧窮人口。芝加哥大學的諾貝爾經濟獎得主貝克(Gary Becker)就指出,如果食品價格上揚三分之一,富有國家的生活水準將降低三%左右,然而貧窮國家的生活水準卻會銳減二○%以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