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8月28日 星期二

你的防癌險夠新嗎?

癌症已連續30年高居國人十大死因之首,隨著醫療進步,癌症治療也發展出各式各樣的方法,例如伽瑪刀、標靶藥物、栓塞療法等,醫療費用不但高於一般疾病,治療期間也比一般疾病長且難熬。
癌症療法日益精進,相關醫療費用也水漲船高,光靠醫療險是否能彌補癌症治療期間的龐大支出?台灣第一張終身防癌險推出至今已逾30年,早期購買的癌症險是否足以保障癌症患者安然度過難關?
「健康保險大家談」電視節目,昨(26)日邀請萬芳醫院血液暨腫瘤科主任賴基銘、第一金人壽營運處保單行政部經理黃慶忠和大家談談,只靠一張防癌險夠嗎?如何選擇第二張防癌險補強醫療保障缺口?
賴基銘表示,標靶藥物的發明已大幅提升癌症的治療效果。然而,標靶藥物是否見效,前半年的療程是關鍵,這段期間的藥費少說要準備一百萬元才夠。而醫師在用藥時也會瞭解患者的經濟狀況,通常在商業保險的幫助下,病患對於自費項目都能較寬心接受,對於提升治療效果有絕對的幫助。
黃慶忠指出,早期分項給付的防癌險已涵蓋住院、手術、門診醫療,而對於標靶藥費的部分,這類防癌險的保障就略顯不足。
此外,早期購買的癌症險保單相較於現今的醫療技術都略顯落後,例如通常規定要「切除」病灶才符合理賠條件,而栓塞、電燒等新型手術沒有切除的動作,因此在認定上容易出現爭議。為自己準備第二張癌症險勢在必行。
【2012-08-27,現代保險健康理財電子日報】
===========================================================
Max註:除了規劃定額給付住院、手術、門診醫療的防癌險,建議增加規劃單筆定額給付的癌症險(ex.新安東京海上產物的「初次罹患癌症健康保險」,以30歲男性為例,150萬保額的年繳保費最高只要2,449元),單筆給付、自由運用,再也不用擔心標靶藥物的支出壓力!
有意增加規劃的朋友,歡迎與我聯絡~0931-955051 maxlin27@gmail.com

2012年8月27日 星期一

1∼6月產險自留保費 年增6.64%

根據產險公會最新統計,今(101)年1∼6月產險簽單保費將近620億元,其中,自留保費426.33億元,較去年同期增加6.64%,至於自留比率68.79%,則與去年同期差不多。
由於國內產險公司的資本額不大、承保能量小,收進簽單保費後,必須仰賴再保險分出部分業務,才不至於在面臨大額賠款時破產,而未分出、真正由產險公司自己承擔風險的保費就稱為自留保費。
一般而言,保額較大的商業火險、天災險等以再保險分出的比率較高,車體損失險、傷害險等保額較小的險種分出的比率則較小。此外,是否以再保險分出業務也必須視業務品質而定,業務品質越好則自留比率越高。
今年上半年,火險簽單保費60.67億元,產險公司留下28.17億元,自留比率46.43%,天災險自留比率更低,簽單保費60.04億元,留下17.36億元,自留比率僅28.91%;任意汽車第三人責任險則是自留比率最高的險種,上半年簽單保費102.9億元,只分出不到12%,自留90.65億元。
各公司上半年自留保費,以產險龍頭富邦的99.67億元居冠,自留比率達71.86%,至於自留比率最高的產險公司,則是以車險業務為主力的新安東京海上,上半年簽單保費42.48億元,留下36.13億元,自留比率達85.05%。

101年1∼6月產險自留保費前10名公司
保費單位:億元
名次 - 公司名稱 - 自留保費 - 簽單保費 - 自留比率(%)
01 - 富邦產物 - 99.67 - 138.70 - 71.86
02 - 國泰世紀 - 56.44 - 075.46 - 74.79
03 - 新光產物 - 43.35 - 061.79 - 70.16
04 - 明台產物 - 37.91 - 056.30 - 67.34
05 - 新安東京 - 36.13 - 042.48 - 85.05
06 - 華南產物 - 21.99 - 034.88 - 63.04
07 - 泰安產物 - 21.59 - 035.41 - 60.97
08 - 第一產物 - 21.44 - 027.35 - 78.39
09 - 兆豐產物 - 28.08 - 018.90 - 67.33
10 - 旺旺友聯 - 36.15 - 018.72 - 51.79
資料來源:產險公會
2012-08-15,現代保險健康理財電子日報

基金為何不能定期定額停利?

「我想買一檔基金,每月扣款五千元,不,三千元好了。」
「你是說三千元美金嗎?還是新台幣?不好意思喔,申購海外基金的基本門檻是一萬美金呢!」金融機構的承辦人員語帶客氣又勢利地如此回答。
大約是在十多年前,如果你想買一檔海外基金,沒有一萬美金,想都別想。我自己也曾買過那樣的基金,匯入三十萬台幣,最後只拿回一半。
還好,後來不知哪個天才研發出「定期定額扣款」機制,才終於讓基金打破「窮人魔咒」,讓我們這種中產階級、普通上班族與口袋深度不夠的人,有了參與投資基金的機會。

耶!有錢人俱樂部,我來了
現在,每個站在基金俱樂部窗口售票的業務或行銷人員會親切地告訴像我這種一臉窮酸相的人說:「別擔心,小額投資人也可以參與投資基金喔,而且採取定期定額扣款的最大好處,是能有效攤平投資成本,並降低市場波動的風險。」
對上班族來說,聽到有戰勝市場的法門,馬上就會湊耳過來聽聽。
請君洗耳聽我說:定期定額的投資方式又稱為單位平均成本法,指投資人每隔一固定時間(通常是一個月),投資固定金額於固定的基金上,不必在乎進場時點,也不必在意市場價格的起伏,只要持續每月定期扣款,長期而言,定期定額投資人將能因平均買入成本較低而獲取正報酬。
以股票型基金為例,因為基金淨值與所投資市場的行情有正相關,當市場處於高點時,基金淨值高,投資人用固定金額所能購買的基金單位數較少;反之,當市場重挫時,淨值下跌,同樣一筆錢反能買到較多單位數。長期來說,定期定額所買的基金單位數將比單筆金額的投資人來得高。
底下是基金公司最喜歡引用的例子:市場上有A、B兩位投資人。在如市場波動激烈下,A投資人一次花4萬元買入淨值為10元的基金,合計買入4000單位,經過四個月後,淨值有高有低,最後又回到10元,那麼這位投資人過去一段時間的報酬率將為0%。
另一位B投資人,採用定期定額的方式投資該基金,第一次在10元時用1萬元買入1000單位,等到淨值來到11元時,他花1萬元能買到的單位數降為90.9單位,但等到淨值跌到8.5元時,他卻又能買到超過1000單位的基金。如此經過四個月,乙投資人共買了4085.6個單位,平均成本9.79元,報酬率將達2.15%。
可見投資的時間只要夠長,投資人只要能堅持投資紀律到底而不停扣,就能創造長期的正報酬,堪稱是一種簡易的投資法。

定期定額的平均效果 頭部底部均可適用
好了,夠心動了吧?但殘酷的真相往往是:又過了四個月,市場震盪又更激烈,基金淨值前兩個月最高來到12元,最後兩個月又降為8元。A投資人幸運地在高點12元時全額贖回,投資六個月共賺了20%。
B投資人繼續定期定額,後面四個月並平均以每單位10元成本申購,使得總單位數增加到8085.6個單位。八個月下來,投入資金為8萬元,故每單位平均成本提高為9.89元。
B投資人後來眼見市場跌跌不休,忍痛於8元贖回,結果慘賠19%!
單筆投資的,六個月大賺兩成;定期定額的,八個月慘賠兩成。原因出在哪裡呢?如果金融機構能夠提供定期定額的停利機制,讓B投資人於後面四個月定期贖回,最起碼B投資人的2.15%報酬率仍能守住部分,甚至還可賺更多。
定期定額扣款機制在理論上能有效攤平成本,反過來說也該一樣,定期定額在有獲利時贖回基金,應該也能達到有效攤高贖回淨值的效果。因為在市場波動下,底部扣款能有效攤平成本,頭部贖回應該也能有效拉高平均淨值。
但基金公司為什麼不設計這種定期定額的停利機制呢?或者,幫投資人設計出當基金一達獲利目標就定額贖回一些本金的機制呢?
我的結論是:創新出「定期定額扣款」機制的人,是個行銷天才,卻非窮人的救星。基金多扣款,基金經理人可多賺管理費;多贖回,則少管理費。非不能也,利益衝突而不為耳!
來自 地球人抱抱--王志鈞財經工作室
王志鈞/ Yahoo奇摩理財專家專欄http://tw.money.yahoo.com/column_article/adbf/d_a_120817_51_3bnmc
延伸閱讀:

2012年8月24日 星期五

適合外勤、年輕族群購買的意外傷害醫療險

從事房屋仲介的佑民,常常需要騎著機車大街小巷地尋找案件。前幾天,當他正騎著車要右轉時,被一輛違規的汽車撞倒受傷。送醫之後,佑民的外表雖然傷勢不重,但醫生為了怕有腦震盪的後遺症,還是囑付他多住院觀察一、兩天。
好在佑民之前,就已經買了意外傷害險所附加的醫療險保障,幫他支付了住院期間的相關費用。當時他之所以會買,就是因為它的保費相當便宜,正好適合佑民工作初期,收入不高的年青人。
不過,正由於這種保單的保障範圍較小,所以比較適合「從事外勤工作,但收入不高,卻想要短期拉高醫療保障」的社會新鮮人購買。因為意外傷害醫療險(或稱為「傷害醫療險」)是指被保險人因遭受意外傷害事故,經合格的醫院或診所治療所實際發生的醫療費用,超過全民健康保險給付部份,給付傷害醫療保險金。

因為意外食物中毒而住院治療無法申請理賠
如果食物中毒是被保險人本身體質所致(例如食物過敏、腸胃不好…等),就不屬於意外傷害的範圍。但如果是因為集體性的食物中毒,同時被保險人也可以證明,是外來突發之不可抗力事故,則可以向保險公司申請理賠。
一般人的印象中,意外傷害醫療險似乎只有一種類型,但如果就廣義的解釋,還可以包括旅行平安險中所附加的「旅行平安意外傷害醫療保險」與「海外旅行(住院)醫療保險」兩種。
至於在內容的給付上,除了因為意外傷害而產生的住院、手術相關費用外,這類保單也普遍會針對骨折未住院,或是「海外疾病就醫」等,提供一定額度的保障。
但不管是哪一種,其實都與住院醫療險的分類方式差不多。在給付上分為:「日額(定額)給付」、「實支實付(限額)給付」及「混合型(二擇一)」三種。其中,又以實支實付型的保單最多,且絕大多數都是以「附約」的形式存在。
如同住院醫療險的規定,日額型意外傷害醫療險直接可以用「診斷證明書」,就可以順利申請到保險金;至於實支實付型保單,一般來說必須用相關醫療費用的「收據」才能請領;而購買混合型意外傷害醫療險的保戶,可以在發生相關費用之後,自行決定要用哪一種方式申請保險金。
事實上,日額給付型的傷害醫療險,並不會涉及到實際支出醫療費的多寡,只按照「住院天數」,依約定金額給付。例如:因為受傷住院10日,每日約定之保險金額為1000元,則保險公司應給付1萬元保險金。但是,通常同一事故最高給付都以90天為限。
至於「實支實付型」傷害醫療險,顧名思義即按照實際支出的醫療費用,在約定的保險金限額內給予補償。也就是說,申請保險理賠時須檢附收據正本,有爭議的是當被保險人有「二份以上的實支實付型傷害醫療險」保單時,因收據正本只有一份,故重複投保對被保險人並沒有實際的好處。
為了防止保險公司對同一被保險人,銷售多份實支實付型傷害醫療險,卻只承擔一份保險契約的理賠責任,獲取不當的保費收入,所以主管機關在最近一次傷害保險單示範條款的修正上,明令並重申「實支實付型」傷害醫療保險商品其保險金之申領,可以接受副本申請,不過卻附有以下的「但書」。否則,傷害醫療險的理賠還是得用正本收據申請理賠:
一、被保險人投保時,已通知保險公司有投保其他實支實付型醫療保險,而該公司仍然同意承保。
二、被保險人投保同一保險公司,二張以上的實支實付型醫療保險。
三、前述處理方式,應於要保書中揭露,並由要保人簽署同意。
事實上,買保險是用來「保障」,不需要重複投保。因此,買一份足額的傷害醫療險就夠了,否則買多了就是浪費保費。這是因為保險制度的功能,只是為了填補被保險人經濟上的損失,而不是使被保險人獲得利益。
至於實支實付的傷害醫療保險例外允許副本申請理賠,主要的考量在於:禁止保險公司只收保費,不負保險責任的不公平性,而不是要讓被保險人在重複理賠中獲取利益。
此外,民眾在購買實支實付型的意外傷害醫療險之後,但卻以「非健保身份」就醫,實際的理賠金額將會打一些折扣。折扣從六折、六五折到七折、七五折都有。
儘管意外傷害醫療險的保費便宜許多,但是由於大部分的人住院都是因為疾病,只有少數才是因為意外。而意外傷害醫療險只保障「意外引起的醫療行為」,一般的住院醫療險才同時保障「意外」與「疾病」的醫療行為。
所以,民眾在購買前,也應該要有基本的認知,才不會在臨到理賠時,才發現完全無法獲得應有的保障。

2012年8月17日 星期五

受益人未領保險金 業者應主動聯繫

被保險人身故後,法令並未規定保險公司必須主動通知受益人前來領取保險金,不過,為避免損及受益人的權益,金管會已於日前發函,要求保險公司在接到理賠申請後,交叉比對同一被保險人的保單,並主動通知受益人領取保險金。
金管會發給壽險公會的函文指出,保險公司接獲受益人提出身故保險金申請時,應交叉比對被保險人在該公司是否有其他保單,並主動聯繫其他保單的受益人,同時停止收取該被保險人所有保單的保險費。
對於金管會的要求,保險業者表示,在無法取得戶政資料的情形下,很難憑姓名及身份證字號與受益人取得聯繫。
此外,不同類型的保單有不同的特性,除傳統壽險是依被保險人死亡為給付條件,投資型保單則可能因延後請領保險金而增加保單的帳戶價值,若在受益人未提出理賠申請時就停止扣款,反而可能損及受益人的權益。
壽險業者表示,金管會的要求與實務有落差,建議應比照美國的做法,建立保單資料與戶政機關的交叉比對平台,就能比對出死亡公民是否有未提出申請的保險理賠,並通知受益人提出申請,從根本解決問題。

單身上班族》薪水7年沒漲,照樣存錢+投資

一心追求財務自由 她靠精省理財熬出頭
經濟大環境不佳、薪水不好、物價上漲,是大家共同的命運,可是在同樣處境下,有人入不敷出,有人卻照樣穩穩累積財富。兩者命運如此懸殊,主要差別在於有無理財好習慣。
理財習慣真能改變「財運」?薪水2萬2、今年30歲的萱萱,是個好例子。她靠著4個理財好習慣,淡定過好日,存下77%薪水,每兩年出國旅遊,還定期捐款給世界展望會,照樣在29歲累積200萬元。她有哪些理財習慣?如何培養?請看以下故事。
本期封面故事的主角萱萱(化名),今年30歲,是位補習班老師,會認識萱萱,緣起於她參加了《Smart智富》月刊的徵文活動。她在徵文裡的一段話,引起了我的興趣:「現在擁有兩桶金的我,心裡愈來愈踏實…相信也能夠在什麼都漲、就是薪水不漲的年代裡,累積一筆可觀的退休金。」看起來是個很有想法、也很會理財的女生。
不過文章繼續往下看,發現她住在花蓮,不是物價昂貴的台北。此時,編輯部「異議」聲浪四起:「花蓮物價低,存兩桶金很容易吧!」「她有提到媽媽去世留給她一筆錢,搞不好就是這兩桶金。」
為了一探究竟,我展開長達一個月對萱萱的採訪,愈訪愈佩服這個30歲的小資女,發現她月薪2萬2,卻能在7年內靠自己累積200萬元資產;年紀輕輕,卻已及早想好未來退休金的規畫;每月儲蓄率逾7成,卻一樣能開心生活,不需要苦省。
萱萱年紀不大,理財觀念卻很早熟,關鍵不在於她有個富爸爸,相反的,她有個窮爸爸。萱萱的父母離異,父親曾經是銀行經理,收入令人稱羨,卻沒有存錢、沒有積蓄,緊接著又碰上中年失業,讓萱萱曾經連學費都繳不出。父親的作為,看在萱萱眼裡,成為最深刻的警惕。
正因此,萱萱不會嗜財如命,卻懂得珍愛錢,當用則用、該省則省,認真工作賺錢存錢,再靠投資讓錢滾動生財。同時,她還把心力投入在小朋友的品格與金錢觀念教育上,除了在課堂上教育學生,更經常投書媒體,希望能影響更多家長與小朋友。
說實話,聽萱萱講述她的人生經歷與理財想法,令我相當汗顏,我的薪水所得、家庭背景都好過萱萱,如今仍時常為錢困窘,萱萱珍惜錢卻不必死追錢的怡然自得,令我十分羨慕,也獲益良多,接下來,就讓萱萱現身說法。
我出生在花蓮,從小在花蓮長大,早年家境算小康,物質生活不缺乏。比較遺憾的是,國小3年級,我爸媽離婚了,我和弟弟跟著爸爸,因為爸爸在銀行工作,很會賺錢,親友們都覺得我們跟著爸爸,生活比較好過。可是我們沒有,爸爸平常花錢沒有比價、沒有財務規畫概念,又喜歡收藏古董,薪水幾乎都拿去買古董。

爸爸只愛古董、不愛存錢 害我從小深刻感受欠錢的困窘
爸爸喜歡研讀歷史,各個朝代、重大事件都能倒背如流,所以很喜歡古董。他以收藏為主,從來沒看過他拿去變現,沒有錢的時候他寧願去借錢,也不會把古董拿去賣。我不知道那些古董價值多少錢,我想,每個人對東西的價值都有排序,對爸爸來說,「擁有」比「變現的價值」更重要吧!
爸爸經常沒有錢,讓我們從小每次遇到要繳錢的時候,就很尷尬。我國小、國中的學費,爸爸都拖到繳費期限最後一天,才去向親友借錢。高中時,不管買制服、畢業旅行,爸爸也都拖拖拉拉,直到過了期限才給我錢去繳。最難過的是,高中補習班的學費因他失業無力負擔,到我畢業都沒去繳。
我念高一的時候,爸爸40幾歲,正好遇到銀行大裁員,他突然失業,又找不到合適的工作,身上沒有錢。於是,從我高一下學期開始,補習班每學期2,500元的補習費都沒繳過,還被老師誤會我把錢拿去花了。我只好老實告訴老師,爸爸失業,我單親、沒跟媽媽住一起,所以繳不出來。老師人很好,跟我說沒關係,等爸爸給我錢再繳就好了。
爸爸大概失業了3、4年,到我念大學的時候才又去大陸工作。失業期間都住在家裡,開銷沒有太大,可是還是需要用錢,他知道我把從小到大拿的壓歲錢存在郵局,有好幾萬元,就跟我說戶頭一直沒動會被鎖住,要我把本子交給他處理。我把本子交給他,沒想到後來錢都被他領走。
爸爸也知道我會把他偶爾給的零用錢存起來,所以會向我借錢。有一天,我要出門時他突然叫住我,要借200元,我問爸爸要幹嘛,他說要去跟朋友喝咖啡,身上沒錢。我心想,你既然沒錢,為何不去找工作賺錢,反而還有閒情逸致去喝咖啡。
我沒有借給他,因為當時我很生氣,爸爸花光我的壓歲錢,又想跟我借錢,不過後來想想,爸爸可能是走頭無路吧,有點同情他。爸爸其實很會賺錢,如果他有好好規畫他的人生,上千萬元財產早就有了。
爸爸的行為讓我很困擾,尤其高中繳不出補習費,更讓我覺得難堪。那些都是必要的支出,但爸爸老是讓我遲繳或沒繳,我得承受別人的指責或異樣的眼光,不是我不想繳,而是爸爸沒錢讓我繳不了。爸爸的情況讓我覺得錢很重要,我不想需要錢的時候拿不出來,更討厭欠錢的感覺。我覺得錢賺再多,不懂得存錢一樣是空。
或許是受到爸媽離婚的影響,我很早熟,小時候常想「為什麼只有我這樣,別人家庭都很完整」,也會想「人到底為了什麼而活」。媽媽很了解我,經常勸我。媽媽跟爸爸離婚後,離開花蓮搬到北部,我大學刻意選擇北部的學校,媽媽可以常來看我。

媽媽教我記帳、存錢 大學打工月領5千,擠2千還貸款
我媽媽跟爸爸不一樣,比較有理財的觀念,讓我比較有安全感。從小到大我都把壓歲錢交給媽媽,媽媽會幫我存起來。高中時,她教我記帳、帶我去銀行開戶,還偷偷為我存錢(編按:萱萱母親教給她的理財知識)。
我讀大學的時候,媽媽常來帶我去吃飯、拿零用錢給我,但不會幫我付學費,她認為學費是爸爸的責任。可是那時候爸爸剛找到工作,無法負擔一學期5萬元的學費,我申請助學貸款,生活費則靠打工,每個月大約有5,000元。把錢都花光會讓我很沒有安全感,所以每月生活費設定3,000元,2,000元存下來,每存到幾萬元就拿去還學貸。
因為錢不多,我必須非常省。大學4年都住在學校宿舍,一學期才6,000元,而且不必付水電費;每次抽籤時我都暗暗祈禱,幸好都有抽到。住宿費用雖然便宜,控制生活花費還是要傷腦筋,我每天花費不能超過100元。為了省錢,我都到學校餐廳吃飯,兩樣青菜加一碗飯,才26元。我很少吃肉,因為肉的重量較重,一秤重就會超過30元。吃完後我會打包餐廳免費提供的湯,晚上自己加料煮一煮,又打發了一餐。
為了省下家電、衣服等費用,我常常到學校資源回收的地方去撿二手貨。很多學生或者即將畢業的學長姊,會把不要的物品放在那邊,很多都還很好用。資源回收阿姨白天來整理,我手腳比她們快,半夜就去挖寶。我曾經撿了兩台電磁爐,畢業留給學妹繼續用;也撿了很多衣服,有些一直穿到現在;其他物品收穫也很多,我覺得丟棄的人真是太浪費了。

省錢強迫儲蓄 月薪2萬2,4年也能存100萬
比起同學能隨意消費,這樣子省比較辛苦,可是久了,也就習慣了。而且我會保留彈性,例如今天跟同學去看電影多花一點,我明天就想辦法少花一點,不會卡得死死的,那樣生活沒有樂趣。
大四的時候,我有想過是不是要留在北部工作,就業機會多、薪水也比較高,可以讓我盡早還清助學貸款,可是房租會吃掉大半的薪水,很難決定。正當我猶豫時,媽媽因為癌症過世了,留給我近200萬元,我先拿來付清助學貸款,也用了其中60萬元一圓出國遊學夢。剩下的80萬元交給阿姨保管,當成緊急預備金,到現在沒有動用過。
既然不需要還助學貸款,我決定回花蓮工作,住家裡比較能存錢。我去當補習班老師,月薪2萬2,000元。因為住家裡費用比較省,花蓮物價也低,我認為每個月生活費5,000元應該夠用,於是設定每個月生活費為5,000元,剩下的1萬7,000元我都存下來,其中有6,000元放在分紅保單。月存6,000元,滿2年以後開始領還本金,我算了約有3%的報酬率,雖然不高但年年有錢回來,而且能強迫自己儲蓄,還算不錯。
不久之後,過年時家族聚會,我跟同年紀的表妹談論起薪資以及勞健保提撥的退休金,我才意識到,我的工作時數比她長,福利卻沒有更好;我雖然有存錢,帳面數字卻很少,在沒有成家置產的情形之下,就算做到50歲退休也無法累積1,000萬元資產。那時我突然了解,強迫自己儲蓄雖然可以存錢,但累積資產不是單靠「存」就可以達到目標。我開始研究投資工具,也想著如何用這份工作開拓自己的額外收入。
我先兼家教,因為時數短、時薪高,每個月平均收入約4,000元。本薪加上兼差,我每個月有2萬6,000元的收入,存錢速度加快了。2008年,我開始嘗試每個月各以3,000元定期定額投資2檔基金,雖然金融海嘯期間賠了2萬多元,可是長期累積下來,定期定額還是幫我「存」到4、5萬元(本金加上獲利)。
26歲時,我竟然存到人生第1個100萬元,我好高興,從來沒有想過靠自己可以擁有100萬元的感覺,給我很大的信心。信心真的很重要,讓我覺得存錢不辛苦,而且很有成就感,也很有安全感。

首次投資遇金融海嘯 定期定額續扣,3年再滾100萬
投資的起步卻不是很順利,也不知道這算好事還是壞事。投資基金的第1年,就碰上2008年金融海嘯,2檔基金績效負30%,我當時不知道該不該贖回,就決定一檔贖回,另一檔繼續定期定額,結果沒有贖回的基金後來大翻身,績效逆轉成正的15%以上。我發現,進入投資市場一定要能夠細水長流,定期定額可以達到這樣的效果。
定期定額遇到金融海嘯,績效也會負很多,可是定期定額很像存錢,又可以分散風險,市場不好的時候不要急著贖回,績效還是會翻正,不會一下子就失去一大筆錢。我繼續做定期定額,同時也計畫準備學做單筆投資。
2009年,市場從谷底上來,我開始做基金單筆投資,我很珍惜錢、很謹慎,投資報酬率設定超過10%就贖回,有時候停利點會看基金特性與大環境調整,可是一定嚴格執行停利。
我把每個月存下的1萬7,000元,拿出1萬1,000元放在投資戶頭,兼差的收入也存下當本金。結果,靠基金投資錢滾錢,3年後,我在29歲時滾出第2個100萬元。
從23歲到現在,我都在同一家補習班上班,7年來薪水沒變過;有時候晚上、假日還要到補習班加班上課,補習班也從來沒有給我額外的費用。一般人遇到這種情況會離職去找薪水高一點的工作,我覺得,有工作就好好做,薪水低,我可以去兼差打工,提高收入,不會去計較那麼多。

朋友拼7年還在考公職 我已賺到兩桶金,不必看人臉色
我的朋友裡,有人為了追求福利待遇比較好的公務工作,從大學畢業後就開始考公職,到現在7年了還沒考上,仍不願意放棄。同樣的年紀,我已經有工作、有2桶金,她卻什麼都沒有,這樣的人生好可惜。
這2桶金都是靠我自己努力來的,我不是為了想要變得很有錢,而是希望靠自己、不用再看人臉色。在補習班工作,我常看到很多父母再苦、再累,都要幫小孩準備教育基金、買房子,可是每個小孩都會帶自己的財富來,留太多反而不好,小孩會依賴父母。
我覺得,人還是必須靠自己活出一切,靠自己最實在。當你在努力的過程中,明白累積一桶金有多麼不易,才會懂得珍惜。努力過程中會更深刻明瞭,只要有明確目標與正確的方法,沒有達不成的財富。像有穩定的工作,我就不會餓死;有投資,就為自己創造更多財富。我希望40歲擁有1,000萬元財富,提前退休的夢想,一定能實現。

【專家看法】父母給小孩資產 3方法安心又節稅
賴霓薽/富域理財規畫顧問總經理、認證理財規畫顧問(CFP)
很多父母都跟萱萱的母親一樣,會為小孩準備教育基金或者資產(如房子),讓小孩未來有保障,不過依照我的經驗,多數小孩拿到錢或者資產後通常開始揮霍、不為生活而努力,像萱萱這樣靠自己力量擁有財富者,少之又少。到底父母該怎麼「給」才恰當?我有3個建議:
1、在給之前,先建立孩子經濟獨立的觀念,並養成好的理財習慣。基礎打好後,拿到父母的錢或者資產,比較不會亂花。
2、透過保單來給,盡量不要給股票、基金。股票或基金一旦過戶給小孩,等同給現金可以變賣;保單不同,可節省遺產稅,將資產合法移轉給下一代,又仍可享有主控權,包括保單貸款或帳戶價值的提領,父母握有最終籌碼。
3、分批小額給。為避免小孩一次把錢或資產花光,最好是分批且小額的給,以保單為例,可跟銀行事先簽訂保險金信託契約,先約定保險金的運用方式,就算父母突然走了,也不必擔心小孩一下把錢花光。

【延伸閱讀】正確觀念幫她轉運—銀行經理老爸被錢追,月薪22K女兒不缺錢
工作觀念
萱萱:月薪2萬2不嫌低,兼差打工幫自己增加第2份收入。
結果:願意接受低薪耐煩工作的年輕人愈來愈少,求職相對容易且穩定。
爸爸:只要努力找到鐵飯碗,就有穩定的收入與社會地位。
結果:鐵飯碗人人搶,老闆姿態高,高薪銀行經理最終因裁員而失業。

存錢觀念
萱萱:薪水雖低,只要每個月固定存一筆錢,積沙總會成塔。
結果:只靠存錢,工作4年就擁有100萬元。
爸爸:每月都有薪水入帳,退休後有退休金可領,根本不需要存錢。
結果:快60歲、屆臨退休,身邊無餘錢,時時為錢發愁。

花錢觀念
萱萱:回收親友或遭遺棄的堪用品,完全免費;只要儲蓄目標達成,生活也能有小奢華,把握「今天多花錢,明天就少花錢」大原則。
結果:資源回收或二手貨常有良品,不必花大錢也享有好生活,用完還留給學弟妹繼續用。
爸爸:花大筆錢買舊東西(古董),沒錢繳小孩學費也不管,只注重「想要」,不在乎是否「必要」。
結果:古董只收藏不賣,急用時也無法變現,市場價值更是未知數,找地方擺放還要再花錢。

投資觀念
萱萱:第1桶金靠存的,第2桶金靠滾的,利用上班之餘,隨時增益理財知識。
結果:第1次買基金就碰上金融海嘯,仍然堅定學習投資;第2個100萬元,只花3年就達成。
爸爸:當月的薪水都不夠花了,何來閒錢投資?對投資毫無興趣。
結果:任何數乘以零都是零,不儲蓄又不理財,財富每月都歸零。

【延伸閱讀】存錢、滾錢,我的兩桶金
第1桶金:23~26歲
存錢(82%)
靠存錢,4年存下第1個百萬元
本薪:月薪22K,存下77%、約1萬7,000元
◎1萬7,000元×12月×4年=81萬6,000元
◎數千元保單利息
兼差(18%)
每個月兼差收入約4,000元左右,幾乎都存起來,共存逾18萬元

第2桶金:27~29歲
滾錢
靠有效率投資,3年滾出第2個百萬元
本薪收入(61%):每月存1萬7,000元,合計61萬2,000元
兼差收入(27%):每月約7,500元,合計存下約27萬元
投資獲利(12%):本薪存下的1萬7,000元拿出1萬1,000元,加上兼差全部的錢,當投資本金,3年來定期定額與單筆投資,合計獲利近12萬元

專家評析:賺價差+股息複利飛速
怪老子/複利精算達人
擁有第2個100萬元花費的時間從4年縮成3年,關鍵在基金的複利效果。基金是投資股票,可以賺價差兼賺股息股利,滾錢速度當然比存錢快,而且投資愈久複利效果愈大,第3個100萬元所需時間一定更短。

【延伸閱讀】4年甩25公斤,減肥跟存錢一樣有紀律
第一眼看到萱萱,很難想像158公分、55公斤體型適中的她,24歲時體重居然曾飆上80公斤。後來因看到親人中風的痛苦,萱萱希望活得健康,26歲開始展開長期抗戰,透過運動與控制飲食,4年成功甩掉25公斤,而且至今沒有復胖。
萱萱說,自己從小屬易胖體質,加上發育期「胃口奇佳」,國小畢業時曾重達70公斤。高中與大學階段因為有運動,體重下降,大學畢業時維持在60公斤。沒想到畢業後去英國遊學,染上外國人愛吃甜食、喝含糖飲料的「惡習」,回來工作後體重再度一發不可收拾,24歲時攀上80公斤!
萱萱原本覺得自己雖胖,卻還算健康,一切順其自然就好,可是後來看到親人中風,意識清楚卻無法表達,非常痛苦。她開始覺得要活得健康,因此調整飲食、做運動。
在飲食上,萱萱戒掉甜食、含糖飲料,多吃蔬果,吃飯維持8分飽。運動部分,萱萱前兩年是跑步,一次跑上3公里,「一個人就能跑,而且不用錢」;不過,跑步會受到天候影響,後來改成花費也很低廉的游泳,每天至少游1公里。由於運動只能下班後去做,萱萱坦承,有時候會覺得很累,不想做,「但是我會不斷回想運動後很爽的感覺,來激勵自己」。萱萱說,減肥跟存錢一樣,沒有神奇藥方,靠的都是紀律,只要持之以恆做下去,一定能看到成果。

小檔案_萱萱
◎出生:1982年
◎學歷:私立大學英文系、經濟系
◎現職:補習班老師
【Smart智富月刊 第166期】單身上班族》薪水7年沒漲,照樣存錢+投資 2012-05-29

2012年8月16日 星期四

深海鮭魚油膠囊

紐崔萊深海鮭魚油膠囊是全球魚油產品領導品牌,以嚴格生產流程,萃取出精純的EPA及DHA兩種珍貴的多元不飽和Omega-3脂肪酸,更榮獲國家健康食品認證,能有效調整血脂,讓你好心安!

產品介紹:
天然純淨,無重金屬或戴奧辛污染。
經臨床實驗證實,有助於降低血中總膽固醇。
每粒膠囊含180毫克EPA及120毫克DHA,幫助有效補充每天飲食中所需的Omega-3脂肪酸。
每粒膠囊含20毫克天然維生素E,保護Omega-3脂肪酸免於氧化,確保品質。

含量:每瓶90粒;每3粒含EPA540毫克、DHA360毫克。

建議攝取量:每次食用3粒,每天2次。

適用對象:
飲食中魚類等富含Omega-3脂肪酸食物攝取量不足者。
欲補充EPA及DHA以維持健康者。
40歲以上關心健康的現代人。
孕婦或哺乳婦女。

Q:坊間常稱為素魚油的亞麻籽油與魚油有何不同?
A:富含α次亞麻油酸(LNA)的亞麻籽油,雖然人體能夠利用LNA製造EPA及DHA,但其最大轉化率僅有3~5%,能製造的EPA及DHA量很少,且隨著年紀增加,轉化率將會更低,無法達到身體所需。

Q:魚油跟魚肝油有何不同?
A:主要成分及功能都不同。魚油的主要成分是EPA及DHA,是人體所需的脂肪酸,而魚肝油的主成分是維生素A及維生素D,主要來自魚的肝臟。

歐越莓金盞花膠囊


為了感受這多采多姿的世界,從年輕開始,就應懂得正確的保養之道,藉由攝取適當的營養素,讓美麗世界盡收眼底。歐越莓金盞花膠囊的主要成份--歐越莓可提供花青素(Anthocyanosides),金盞花可提供葉黃素(Lutein),皆有助於清晰明亮,同時DHA也是維持清晰健康所必須的營養成分。

產品介紹:
以天然草本歐越莓、金盞花為主要配方。
添加DHA、柑橘生物類黃酮與針葉櫻桃濃縮素。
提供維持眼睛健康的多種營養素。
膠囊劑型,食用方便。

含量:每瓶62粒;每2粒含歐越莓粉末80毫克、天然葉黃素(來自金盞花)2.4毫克、DHA(來自鮪魚油)136毫克、柑橘生物類黃酮素50毫克。

建議攝取量:每天食用2粒,隨餐食用較佳。

適用對象:
30歲以上欲保持清晰明亮者。
銀髮族,追求視力永保青春者。
耗費視力工作的上班族、電腦族。
需要夜間開車的人。

Q:歐越莓及金盞花可提供哪些植物營養素?
A:歐越莓中含有「花青素」,金盞花中則含有「葉黃素」,是維持明亮的營養成分。

人民幣保單 壽險業爭取發行

兩岸近期簽署建立貨幣清算機制後,壽險業計畫盡速推出「人民幣保單」。
壽險業者昨天表示,人民幣保單的保單預定利率及報酬率都比台幣保單高,若能發行人民幣保單,可望掀起一波銷售熱潮。
兩岸本月底前可望簽署建立台幣及人民幣貨幣清算機制。
壽險公會將在下周二(21日)經建會的財經系列論壇,向行政院長陳冲爭取開放壽險業發行「人民幣保單」。
壽險公會指出,人民幣保單也應視為「外幣保單」的一種,只要兩岸貨幣清算機制建立後,國人可在台灣的銀行開設人民幣存款帳戶,民眾就能利用轉帳或匯款方式購買人民幣保單。
包括國泰、中國及台灣人壽等公司都表示,若政策開放,將會發行人民幣保單。

2012年8月13日 星期一

申請肝癌保險金不一定要切片

罹患肝癌申請保險理賠,一定要提供病理切片報告嗎?癌症醫師指出,國際間各大醫學會皆同意,肝癌可以透過電腦斷層或核磁共振掃瞄等影像確診,因此不是每位病患都需要做切片,保險公司的理賠人員在處理肝癌理賠時,應該要更有彈性。
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癌症委員會執行長曾顯群醫師今(10)日也表示,透過影像及胎兒蛋白檢查,都可以篩檢出肝癌。不過,為確認病理組織型態,醫師通常會替病患做切片。舉例來說,原發性肝癌可能是血管病變,也可能是肝臟病變,透過切片有助於擬訂更清楚的後續治療計劃。
壽險公司理賠人員則指出,理賠實務上不是所有的癌症都需要提供切片,以肝癌為例,瀰漫性肝癌、末期肝癌合併腹水的患者均無法提供切片,此時理賠人員就會依個案處理。
該位理賠人員進一步表示,對於無法提供切片診斷的保戶,保險公司將會透過一系列病理資料加上理賠調查,同時諮詢公司內部的核保醫師確定是否符合醫療常規,只要確認保戶提供的資料無誤,就會依約給付保險金。
【2012-08-10,現代保險健康理財電子日報】

台新金迎娶紐約人壽 帳上資金400億元 無增資必要

台新金控 (2887) 今(10)日與紐約人壽舉行簽約儀式,以新台幣1億元,購買紐約人壽100%股權。
針對外資擔憂台新金此次收購恐將稀釋股權10-15%,台新金表示,目前帳面上資金約400億元,並無增資必要。市場則預估,台新金未來可望在銀行、保險獲利雙引擎挹注下,擴大營運綜效。
紐約人壽亞洲業務首席執行長蓋瑞‧班尼特(Gary Bennett)表示,紐約人壽在台20年期間,保戶約10萬名,資產規模完整健全,但由於集團經營策略改變,未來將專注經營美國、墨西哥等市場,因此不得不退出北美以外的市場。
針對外界提問台新如何以如此「划算」的價格買下紐約人壽,蓋瑞則說,尋找合作對象的過程就像嫁女兒,尋覓對象一樣,在意的是結合對象的素質,因此聘金(價格)不是重點,相中台新金主要是肯定其資產規模與營運規畫。

台新金控總經理饒世湛表示,台新金是購買紐約人壽100%股權,待主管機關核准後,將正式定名「台新人壽」。
他同時強調,未來紐約人壽保戶的權益將獲得100%完全保障,並依法保障台灣紐約人壽員工的工作權。
台新金財務長兼發言人林維俊說,壽險業規劃算是告一段落,目前台新內部成立工作小組,未來將進一步深入了解紐約人壽的公司既有的產品規畫與營運模式,再決定未來經營方向與經營策略。
至於營運團隊人選,林維俊僅透露,目前已有內定人選,待相關事宜洽談完畢後就會公布。

至於未來銀行通路方面,林維俊表示,台新銀仍將採開放平台模式,持續銷售各種保險商品,「未來台新人壽只是供應銀行保險商品的來源之一」。
林維俊坦言,受惠於當前低利環境所致,讓台新的確可以用「漂亮的價格」買到資產品質良好的紐約人壽,未來有機會也不排除繼續尋找好的標或合作對象。
現階段台新金經營目標仍以拓展銀行業務與獲利為目標,其次才會考慮壽險業領域和對金控有幫助的業務開發。
巧合的是,今日正好是前台新金控總經理林克孝周年忌日。
林維俊說,克孝總時期便已積極的尋找適合的壽險業標的,台新金能在今日完成跨足壽險的心願,也算是對克孝總的一種紀念。

2012年8月10日 星期五

台新金聘金逾億 紐約人壽「嫁」了

國際紐約人壽「嫁」出去了!台新金控今天將召開董事會議決併購紐約人壽,正式進軍保險市場;據了解,台新金將以逾1億元吃下紐約人壽100%股權,並最快明年首季完成交割。
據了解,台新金併購紐約人壽出價在1億到3億台幣之間,台新金還提出「附條件」合約,即若稍後發現「意外狀況」,台新金有權主張合約失效。
台新金控與國際紐約人壽昨天都不願評論併購。
據了解國際紐約人壽亞洲區總裁Gary Bennett本周將飛來台灣,與台新金控總經理饒世湛簽約。
台新金董事長吳東亮4月透露將進軍壽險業,市場隨即傳出台新金鎖定紐約人壽「一對一」談判,4個月後,台新金決併購紐約人壽。

紐約人壽是在1992年以「分公司」型態來台投資,隨後升格為「子公司」,已進入台灣市場20年;2年前,紐約人壽美國總部決定「統包出售」韓國、台灣及香港三地的紐約人壽,後來韓國及香港紐約人壽都出售,台灣卻沒有賣出。
今年上半年,台新金對紐約做完實地查帳後,由於股市動盪,併購協商暫休,近期雙方恢復談判,立即達成協議。
相關人士透露,紐約人壽近年主攻保障型及醫療婦女險保單,但過去也銷售「較高預定利率保單」,因此目前30萬張有效契約中,會有一定的「利差損」負擔。
而到今年3月底為止,紐約人壽虧損9300萬元,帳上累虧42億元。
合約明訂此案必須經過主管機關批准才算正式生效,在簽約後的半年內,若有合約上明訂的意外條款情況發生,台新金可以宣布不成交,所謂意外情況,包括明天簽約後,台新金將進行對國際紐約人壽先前實地查核的後續查證,檢視提供的資料是否與實際情況相符。
金管會官員昨日強調,此案依法必須通過金管會對金控轉投資及保險業大股東適格性審查才算數。
在保險業大股東適格性方面,將依5大審查原則審查,包括保障保戶及員工權益、資金來源須符合法令規定、須有專業經營能力、須對保險公司有長期經營承諾及須有財務能力因應未來增資需求。

2012年8月9日 星期四

酒駕未超標保險公司判賠1,100萬

酒駕意外身亡,體內酒精濃度「達標」未「超標」,保險公司判賠1,100萬元!
新北市一名江姓男子96年在越南騎車時車禍身亡,生前曾投保1,100萬的終身壽險附加傷害險,家屬申請理賠時,遭保險公司以血液酒精濃度達酒駕標準為由拒賠,進而向法院提出告訴。板橋地方法院認為,江姓男子雖有酒駕事實,但血液酒精濃度未超過法令規定,判保險公司賠1,107萬元保險金,全案仍可上訴。
判決書指出,家屬主張江姓男子雖有酒駕,但到院後神智清醒,且血液酒精濃度50mg/l並未「超過」法令規定,因此堅稱意外事故才是致死主因。
保險公司則主張,血液酒精濃度會隨著時間降低,江男於車禍後10∼12小時抽血檢驗,酒精值仍高達50mg/l,可見車禍當時酒精濃度必定更高。
我國道路交通安全規則規定,駕駛人血液所含酒精濃度不得「超過」50mg/l,法官認為,江姓男子雖為酒後駕車導致意外死亡,但測得的血液酒精濃度僅剛好達到標準而未超標,且無法證明在車禍發生時,血液酒精濃度更高,因此判保險公司給付身故保險金1,100萬元及醫療費7萬4,775元,全案仍可上訴。
【2012-08-07,現代保險健康理財電子日報】

2012年8月8日 星期三

薄荷大蒜片

大蒜特有的辛辣味來源--大蒜素及多種硫化物,是重要的活性成分。近年來,科學研究不斷證實大蒜對人體具有多元的保健效益。天然有機的薄荷大蒜片,確保有效成分含量,讓你輕鬆攝取足量的大蒜素。經人體實驗證實,薄荷大蒜片可有效調節血脂,天天幫助你關心健康,是最值得信賴的健康好幫手!

產品介紹:
大蒜素含量高,每2片含6,200微克。
精選優良大蒜品種,提供珍貴成分。
補充新鮮大蒜的營養成分,滋補強身。
獨特腸溶錠覆膜技術,確保有效成分吸收力。
添加天然薄荷,口味清新宜人。

含量:每瓶120片;每2片含蒜胺酸13,500微克、大蒜素6,200微克。

建議攝取量:每次食用2片,每天2次,與餐一起食用較佳。

適用對象:
欲加強健康防護力,維持健康者。
關心健康的現代人。
欲促進新陳代謝、調整體質者。

Q:什麼是「大蒜素(Allicin)」?
A:大蒜素是大蒜發揮效用的主要活性成分,也是大蒜特有辛辣味及刺激味的來源。大蒜被搗碎後,原存於大蒜的蒜胺酸經酵素作用轉變為大蒜素。大蒜素並不穩定,容易轉變為各種硫化物,而大蒜素及硫化物是具有特殊生理機能的重要成分。

埋首耕耘,終至大師境界 你不知道的「安藤忠雄概念股」

李挺生 小檔案
本文作者擁有20年專業投資經歷,從外資投顧研究員出發,曾任基金公司產品規畫、基金經理人,2000年創設網路公司,從此脫離上班族生涯,改以創業者角度看投資。2005年赴上海,參與中國的公、私募基金運作,並涉足風險投資。作者自述,在這裡寫的,一定有理論根據、一定有人靠此發財、一定是作者自己繳過學費!但是修行在個人,祝大家發財。

日本建築大師安藤忠雄的半自傳《邊走邊想》,篇幅不大,就幾萬字而已,但是蘊藏的能量卻極為龐大。用書衣上的引句:「就算規模很小,我也想要作出可以對全世界引以為傲的建築。」這本書,就有這樣的威力。

不在既定軌道上的人生
一路思索踏出獨特道路安藤忠雄說,在他高中的時候,原本以打拳謀生,真讓他見到江湖第一流的高手,認識了自己無法到達的那個境界,之後才開始思考人生的方向,並選擇以建築當目標。
可是,他在學校沒有好成績,又沒上過大學,怎麼進到建築這個專業領域?
他用「走」的!22歲的時候先在日本,一個縣、一個縣去看蓋得好的建築;24歲再搭船、長途火車漫遊世界,參拜各地大師級作品。因為沒有錢,主要交通方式就是用走的,看完這棟樓,走1、2個小時,到下個景點。
回到日本,取得必需的證照後,剛開始當然沒生意。他還是用走的,每天在大阪四處逛,看到空地,就問地主願不願意讓他蓋房子。後來終於有人上鉤,安藤於是用13坪的土地,蓋了後來被視為成名代表作的「住吉的長屋」,並且在1979年得到日本建築學會賞,跨出事業的第一步。儘管起頭很難,但如今來自全球要委託他設計的案子,大概只有百分之3能夠如願。金額不是重點,而是建案能不能有歷史意義。
這書名很寫實,他的理念、他的價值觀,就是這樣一邊走、一邊想出來的,如今他也要求學徒們這樣做。書裡有一段,講到有京都的大學生到他工作室實習,一到晚上就坐立難安,原來是怕太晚會錯過最後的公車。安藤說,沒車坐,可以用走的,邊走邊想。那幫學生後來回憶,這個工作結束後,一路走、走到晨曦升起的經驗最難忘。
這書名也有很深的隱喻,他的生涯,並非在既定的軌道上發展出來的,而是一路奮鬥、一路思索,踏出這麼獨特的路向。

3件在台作品備受矚目 隱藏投資商機
安藤忠雄在台灣較受矚目的有3件作品:亞洲大學藝術館、交通大學美術館、龍巖的墓園。交通大學是最早簽約完成的設計案,安藤認為,只要有這種偉大的建築在,學生天天在裡面出入活動,自然就孕育出大師的氣質。全球只有哈佛大學跟交通大學有這樣的企圖,所以他願意接這個活。可惜的是,台灣這邊出現一些問題,交大到現在為止,無法發包施工(編按:安藤忠雄已完成設計圖與模型,但因經費問題,計晝暫告停擺)。
台中的亞洲大學也很有企圖心,除了請安藤忠雄來蓋藝術館之外,也收藏了包含羅丹《沉思者》真跡的藝術品。安藤設計的藝術館是3個正三角形堆疊成的,為全球首創、獨一無二的設計。因為用了他習慣的清水模、素牆面,又是不規格的造型,施工難度超級高。
2011年7月,亞洲大學曾經辦過一次開放工地活動,是很稀有親近大師作品的機會。特別去查了,替安藤忠雄施工的是德昌營造(櫃買中心代號5511)。假如能替安藤忠雄施工,那麼替其他人施工也沒問題了。
安藤忠雄在台灣知名度最高的作品,是2009年替經營陰宅的龍巖設計墓園。因為案主大張旗鼓辦記者會,安排安藤先生跟粉絲團見面歡。等到落成後,保證還會有盛大的儀式和活動,要讓大家都知道,龍巖擁有世界一流的大師級作品。
這家公司不愧是生意人,知道充分利用大師的地位,替自己的產品背書。
原本做生前契約、靈骨塔這些生意,是不可能上市的,所以龍巖是借殼上市,2009年與大漢建設合併,改造成現在的龍巖股份有限公司(5530)。這種營業項目很特殊,所以公司的評價難做,到底生前契約要在什麼時候認列收入?到底哪種收入是可以分配的?當然櫃買中心與會計師協調出操作方法,但總是跟一般熟悉的服務業或製造業,有很大的差距。

台灣白衣黑手工匠精神 造就績優企業
安藤忠雄的人生還持續在發光,他帶來的啟示是:只要有理想,就不要怕起跑點爛。另外有一本書:《寧可為夢想使壞,也不要窮忙一輩子》,也講類似的觀念。這本簡單多了,作者本來在廣告公司工作,並認真經營部落格,有天不爽,就出來吃自己,成為獨行俠。台灣這兩年一直在講「文創」,他的事蹟,很符合這個風潮。
台灣有這樣的故事嗎?台灣人比較務實,雖然沒有那麼強的故事性,但也有持續奮鬥圓夢的公司。
馬英九總統7月去參觀東培工業,這是一家做軸承的老牌公司。馬總統說,這是「白衣黑手」,白衣是指精密、深度投入的專業;黑手則是基礎工業的代名詞,我們的強項在這邊。專門介紹這類績優企業有一本書;《工匠精神的瑞士概念股》。
讀《邊走邊想》的時候,最早想到的建設公司,其實是潤弘(2597)。這家公司強調他的工藝水準,而且真的有建設公司賣房子,用「潤弘蓋的」來做宣傳;念到安藤漫遊世界的時候,心想,現代人更愛旅遊,但是不會像他那樣搭輪船過大洋,因此旅遊公司有前途,因此想到鳳凰旅遊(5706)。
天道酬勤,像安藤忠雄這樣孜孜不倦的耕耘者,沒有輸的道理,只要發現就別輕易放過,自然就會賺到錢。(文中提到的公司都不是熱門股票,成交量很低,長期投資者不必怠著買,低掛、有耐心等著慢慢累積持股。)

從本書獲得的投資啟示:
1、專注的公司,就算不到大師的境界,只要有工匠精神,都是好標的。
2、像龍巖這樣有長期規畫的公司,值得注意。
媒體名稱:Smart智富月刊 發行量:67,530 作者:李挺生 2012-08-01 版面:閱讀智富

養不起、老不起、住不起 台灣恐掀銀色海嘯

「為了照顧失智母親,餐廳經理變成中低收入戶」、「為了照顧中風倒下的老伴,老奶奶必須離開自己親手打造的家,跟著老伴住進安養院」,但因政府法規愈來愈嚴格,房價愈來愈高,安養業者悄悄醞釀漲漲價,首波將衝擊4萬多個家庭,台北市成為養不起、老不起、住不起的地方,這一波老人大遷徙像是一個信號,預警一波即將生成的「銀色海嘯」。
根據最新一期的《商業周刊》報導指出,今年底前,有3千多名失智失能老人將被迫搬離五都,安養機構業者群起走上街頭,卻得不到官員與媒體的眼神。《商業周刊》並走訪多家安養機構,「(台灣)最多的是五十歲、六十歲、甚至七十歲的老人,照料著七十歲到九十歲的老人。」台北市社區銀髮族服務協會理事長朱偉仁描繪老人照顧者的樣貌。
「離家近」是這群照顧者選擇安養機構的首要要件。這三十年來,私人安養照顧機構就是在這樣的市場需求下運作,以名為「某某養護所,某某老人長照中心」的招牌,隱身在社區街頭的公寓或樓房裡,不過,在房價高漲、社區居民不歡迎、政府嚴格規定等多重因素下,「離家近」的基本需求,卻變得日益困難。「這簡直是麥當勞叔叔之家事件的翻版。」恆愛老人養護所主任趙令儀表示。
報導指出,新訂「老人福利機構設立標準」,原本是出自善意的政策,現在成為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五年前,中央政府為了提升私人長照安養機構的品質,新訂「老人福利機構設立標準」,設定更為嚴格的法規,五年的改善緩衝期在今年七月三十一日屆滿,經業者爭取,延至今年十二月底。然而,迄今全國一千零五十一家的業者,仍有高達六到七成不合格。
一個法規,竟有近七成不合格,顯然脫離現實,多數業者做不到。有些業者打算以拖待變,也有業者索性關門。根據《商業周刊》調查,在當前的執法標準不變的前提下,全台灣僅僅台北市、新北市、台中市、台南市與高雄市五都以預計在今年底歇業、搬遷、減床的業者數量推估,將牽動超過三千六百名的老人﹐必須從現住的安養機構中搬遷。
台灣在太平時代,前所未見的老人遷徙潮,已悄悄展開。
報導指出,由於不合格的業者太多,台北市政府社會局甚至做好打算,最壞情況將有四十九家業者,超過一千床老人必須做好搬遷準備;由於台北市本身公私立機構加起來還至少短缺七百床,必須做好將老人往新北市、桃園安置的計畫。而隨著都會區經營成本墊高、安養床位減少,業者悄悄醞釀漲價。台灣約四萬二千名老人住在安養機構,這四萬多個家庭成為首波衝擊對象。
目前業者對新收的失智失能老人家屬提高收費,每月漲價新台幣一千元到兩千元,漲幅約六%到一○%;至於已住進來的老人,收費暫時不變,但未來勢必反映成本與供需,拉高收費。
以台北市平均收費每月約三萬元,台中、高雄約兩萬元計算,只要家中有一名老人住進機構,一年就需花二十五萬元至四十萬元支出,各約占台北市家戶平均可支配所得三○%,台中與高雄二○%。就算安養機構僅僅漲價一成,也會讓可支配所得再減少二%到五%。
值得注意的是,老人住進養老院,不像小孩就讀托兒所,能預先估計是住一年、三年、還是十年。根據世界衛生組織一九九九年調查,人類長期照顧的潛在需求為五到七年,二○○四年世衛組織再發布報告,長照需求已延長至七到九年;二○○八年的報告,則變為八至十年。人類年邁後躺在床上的時間,有越來越長的趨勢。
以月付三萬元、付十年計算,至少需三百六十萬元,這還不包括醫療費用,以及通膨因素。如果要住設備更佳、收費更高的安養機構,花費更遠超過此。在五都,尤其是高房價的台北市,除非家有恆產或長者已備妥養老金,否則中產階級,面對失能老人、年幼小孩、購置住宅,光是其中一項就令人喘不過氣,更不要說三者兼顧。台北市成為養不起、老不起、住不起的地方。
台灣老化的速度全球第二快,十三年後,我們就要從現在一四%老人占比(六十五歲以上人口占總人口比率)的社會,成為二○%占比的超高齡社會。據估計,到了二○二五年,台灣六十五歲以上的失智失能人數,就會從目前的二十六萬人,擴增為四十八萬人,人數倍增。
假設一名老人有四位家人,二十六萬名失智失能老人的照料,衝擊的是上百萬中華民國國民;當失智失能老人倍增,未來受衝擊的人也同樣倍增。這波老人大遷徙就像是一個信號,預警一波即將生成的「銀色海嘯」。
媒體名稱:華視全球資訊網 2012-08-03 版面:新聞

2012年8月6日 星期一

售殯葬設施 免課奢侈稅

線西鄉陳先生問:若出售持有期間未滿2年的殯葬設施,是否要課徵特種貨物及勞務稅?
中區國稅局彰化縣分局答覆:按「特種貨物及勞務稅條例」規定的規定特種貨物項目如下:持有期間在2年以內的房屋,及其坐落基地或依法得核發建造執造的都市土地。但不包括符合第5條規定者。相關規定主要係為抑制短期投機炒作,促使房地產回歸合理正常交易。至於公墓及靈骨塔等殯葬設施,係供亡者使用,並非特銷稅為抑制投機炒作而欲納入課稅對象,且依照殯葬管理條例規定,殯葬設施的設置、擴充、增建、改建,均應經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核准,故財政部101年5月30日發布台財稅字第10100087230號令,規定特種貨物及勞務稅課徵範圍,不包括合法殯葬設施及其坐落土地。
媒體名稱:經濟日報(臺灣) 作者:稅務問答暨快訊 2012-08-02

富房東龍巖 1年收租1.6億元

商辦市場下半年開始交易熱絡,龍巖(5530)先前買進不少商辦大樓或部分樓層,一年固定租金收益約1.6億元,龍巖表示,旗下資產若有好價格也不排除出售,但目前尚未有這考量。
相對產業景氣不佳,龍巖的陰宅事業不受景氣影響,公司自結上半年稅前盈餘為11.6億元,上半年每股稅前盈餘已達2.91元,年成長68.21%。
法人預估,龍巖今年全年本業每股獲利至少可達6元,未來若有處分資產動作,獲利將更上層樓。
龍巖旗下多筆不動產包括:敦北大樓、太電台北、日富桃園、民眾高雄、淡水學生宿舍、台北金融中心及大亞大樓等的部分樓層。
法人表示,敦北大樓位於北市敦化北路與長春路口,扣除龍巖4樓自用後,約有2,331坪面積可出租,每年貢獻租金收入約5,100萬元;台北太電大樓,位於忠孝東路五段,出租面積1,728坪,貢獻每年租金收入2,700萬元。桃園日富大樓,位於蘆竹鄉南崁,出租面積為1,448坪,目前出租率低,每年租金收入僅4萬元;高雄民眾大樓,出租面積3,050坪,貢獻每年租金收入約1,000萬元;淡水學生宿舍,位於淡江大學附近,共700間房間,出租面積為8,613坪,貢獻每年租金收入為1,200萬元。
台北金融中心在2010年8月取得,出租面積為1,905坪,預計每年可貢獻租金收入約4,200萬元;大亞大樓位於忠孝西路,龍巖去年以12.01億元標下,取得建物面積2,724坪,年租金約1,600萬元。
龍巖今年第2季在塔位「無暇」獲利貢獻下,公司自結第2季稅前盈餘8.26億元,單季稅前每股獲利2.07元,季成長146.43%。
過去龍巖上下半年的營收比重約4比6,今年下半年單價較高的「日光庭園」戶外墓園開始銷售後,比重將進一步拉大至3.5比6.5,法人估全年EPS可達到6元。
而龍巖的陰宅本業的塔位及戶外墓園銷售不受景氣影響,在獲利穩健的考量下,近期吸引本土投信法人積極加碼買進該公司股票。
媒體名稱:工商時報 作者:方明 2012-08-01
=========================================================
Max註:生前契約不若保險有政府與安定基金作後盾,因此生前契約的母公司(服務單位而非經銷單位)財務狀況是否強韌,決定客戶手上這張生前契約若干年後的履約執行率,不得不慎!

爭取理賠 手術名稱關係大

阿珠(化名)多年前跟保險公司投保一張終身健康保險契約,後來因為「病態性肥胖併脂肪性肝炎」,在前年住院接受「胃繞道手術」,出院後向保險公司申請特定手術保險金。
但保險公司認為,「胃繞道手術」跟阿珠投保的終身健康保險契約條款中約定的特定手術項目「胃隔間術」內容方式不同,不屬於保險契約中所列的特定手術項目,因此無法給付這筆特定手術保險金。
阿珠則主張,她前年動「胃繞道手術」後,跟保險公司申請住院及特定手術保險金理賠,保險公司只理賠住院保險金,並未賠付特定手術保險金。
但「胃繞道手術」類似胃隔間手術,應符合她投保的契約條款中的「胃隔間術」,保險公司理賠人員卻推說不符合,實在沒有道理。
阿珠不服氣,於是向保險事業發展中心提出申訴。

保發中心調處結果認為,「胃繞道手術」及「胃隔間術」都是為了減肥所做的手術,而且兩者施行的方式確有不同。
前者是以小腸接到胃的上半部,以減少小腸吸收的部分,進而加強減肥的效果;後者則是將胃切隔出一個100cc左右的小胃,並用束帶綁住此一小胃,使患者容易有飽足感,減少食慾。
因此,阿珠做的「胃繞道手術」,確實不是她投保的保單條款中的「胃隔間術」。
但「胃繞道手術」在臨床應用的發展,比「胃隔間術」晚,實務上,兩項手術在臨床應用上也無明確區別,主要取決於執行醫師的經驗及熟悉度。
而且,對阿珠來說,動了「胃繞道手術」後,已具有取代「胃隔間術」的效果。因此,建議保險公司融通給付特定手術保險金較妥當。
從此個案可以提醒保戶注意的是,隨著醫療技術不斷的演進,多年前投保的保單條款中約定的手術項目名稱,在幾年後手術項目名稱可能不同。
因此,保戶萬一有碰到類似情況時,可以設法儘量向保險公司爭取,以保障自身權益。
【經濟日報╱文/邱金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