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7月23日 星期四

國際先驅論壇報-比起通膨... 現在,通縮更值得擔憂

2009-06-28 工商時報
有若干嗅覺高度敏感的人聲稱他們已聞到空氣中的通膨味。你可能會問:「這算什麼啊?我們現在不是還在為通貨緊縮所苦嗎?」沒錯,但很顯然地,對那些通膨鷹派人士來說,聯準會最近的一些動作使他們覺得自己看到了遠方的通膨。
聯準會把聯邦基金利率維持在接近零的水準已有一段時日,並且還累積了有如山高的的銀行準備來對抗金融危機。是的,這些動作非比尋常,不過現在正是非比尋常的時候。認為聯準會將把我們帶入通膨,隱含有聯準會能力不足的暗示,這是我不能接受的。
通膨率已經連三月呈現負值
首先,眼前與未來一到兩年最明顯與最急迫的危險並非通膨,而是通縮。根據消費者物價指數12個月的變化來看,通膨率迄今已連續三個月呈現負值。
油價下跌是造成通縮的主因。沒錯,現在油價已不再疲軟,而且扣除食品與能源部門的核心通膨率迄今已連續六個月維持在1.7%到1.9%的範圍內。但是歷史告訴我們,經濟低迷會拉低通膨,而我們的經濟已低迷好一陣子了。因此,2010年或2011年面臨核心通膨率幾近零或呈負值的情況,確實有其可能性。
聯準會主席柏南克是研究1930年代(編按:指大蕭條時期)的專家,而他和同僚們為躲避通縮子彈煞費苦心 。他們在去年12月把聯邦基金利率調降至實質上已等於零的水準,並且自此之後就依賴所謂量化寬鬆的非常手段來恢復市場信用。
這些政策基本上是要以購買各種不同的資產,或是接受資產做為抵押品來進行放貸,以重新建立銀行的準備。但世人公認與削減利率相比,量化寬鬆的藥效較弱。
然而,銀行資產負債表上堆積如山的準備金,使得通膨鷹派感到擔心。但是他們的關切根本是錯誤的。要瞭解原因,得從銀行、貨幣與通膨間的關係談起。
在正常情況下,銀行並不樂見過多的準備金,因為它們並不會帶來利潤,因此他們都會很快地把閒置的資金貸放出去。在這樣的情況下,聯準會若是擴大銀行準備規模,將會導致放貸與貨幣供給增加,而且如果增加過多,就會引發通膨。
然而在類似現今這樣的非常時候,對已被信用緊縮嚇壞的銀行提供挹注,既不會導致貨幣供給增加,也不會促使信用成長,因而也不會引發通膨。
事實上,這就像是聯準會每年在耶誕季時的做法。由於人們需求增加,聯準會總會在此一購物旺季增加貨幣供給,然後在1月時抽回銀根。
聯準會把關 不讓通膨脫韁
而通膨鷹派擔心的就是最後一個步驟。聯準會是否真的來得及在金融風暴消逝時抽回銀根?如果不能,我們確實會面臨通膨壓力。儘管聯準會並非完人,但我有3項重點必須強調:
首先,聯準會犯下這種錯誤的可能性有兩個面向。的確,聯準會可能會犯下抽回銀根過於緩慢的錯誤,以致引發通膨。但是聯準會也有可能犯下過快抽回銀根的錯誤,因此阻礙復甦,並且導致經濟陷入通縮。我一直不懂為什麼有些通膨鷹派人士只看到其中一項錯誤,卻看不到另一項。
其次,聯準會深知退場問題的重要性。事實上,這就是聯準會存在的意義所在,它有充分的能力來擔負把通膨率維持在2%的目標範圍內的責任。當然,這並不能保證聯準會一定會精確地達成目標,但是即使有所失誤,在危機結束時通膨率可能也不過3%或4%,而非8%或10%。
第三,聯準會會在經濟尚未達到充分就業與通膨目標時就展開退場的行動。因此,通膨若是溫和上揚其實反而較好,聯準會大可不必對通膨下重手。
還是有懷疑嗎?那麼讓我們看看債市是怎麼想的。
此一市場對通膨前景的預測是基於政府公債名目利率與財政部通膨保護證券(TIPS)利率間的差距上。這樣的差距每天都有變化,不過最近的情況顯示市場對未來5年通膨率的預測是在1.6%,而對10年通膨率的預測則是在1.9%。請注意,後者的水準與聯準會的通膨目標相符,我不認為這只是巧合而已。
但是如果通膨前景溫和,為什麼美國公債殖利率過去幾個月大幅揚升?是不是因為市場擔心聯準會會失去對通膨的控制?我認為不是,公債殖利率的上揚主要是在於回歸常態。
在1月時,市場是預測未來5年都將是零通膨,而到下一個10年才會出現大約0.6%的通膨率。
我的看法是,1月時市場預測零通膨顯示當時大家既害怕又擔心,現在則不是。因此,只要市場對通膨預期沒進一步大幅揚升,你或許應該擔心些別的事。
(原文刊於國際先驅論壇報,本文作者布蘭德(Alan S. Blinder)曾擔任聯準會副主席,現為普林斯頓大學經濟學教授,王曉伯譯)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