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9月13日 星期一

首域大中華投資總監:平衡風險回報 台、港看高一線

2010年4月7日
首域投資大中華投資總監劉國傑向我們分析大中華地區的股市展望,以及解釋將部分重點投資由中國轉至台灣及香港的因由。
劉國傑於2003年10月出任首域投資的大中華投資總監。他於2002年4月加入首域投資擔任高級基金經理,專責管理首域投資旗下的大中華及區域基金。他畢業於英國劍橋大學,持有文學士學位及工程學碩士學位,並為特許財務分析師。
他在訪問中與我們分享了他對今年大中華地區的股市展望,以及將部分重點投資由中國轉至台灣及香港的因由。

奕豐金融:從估值/盈利的角度出發,你認為大中華地區中哪個市場最為吸引?
劉國傑:這個問題完全取決於投資年期。以極長期來說,中國的增長肯定最高,因為中國市場的成熟程度不如台、港兩地,其升幅自然較佳,但風險亦較高。倘若你願意承擔風險,我認為中、港、台的長期升值潛力甚大。不過,中國經濟面臨不少挑戰,加上部分中資股去年表現出色,故今年情況未必樂觀。
風險/回報方面,中國部分板塊的情況未必最好,至少短期而言是如此,例如水泥以至物業。有鑑於此,加上較近期的估值已欠吸引,實際上我們已將更多重點投資投放至香港及台灣。這兩個地區的估值廉宜得多,例如我們喜歡的香港股票長江實業,目前的市賬率僅為 0.9倍,這在中資股當中根本無法找到。雖然中國較長期的增長潛力最大,但今年港、台兩地的風險回報應會較佳,因此我們將今年的重點投資轉移至香港及台灣。

奕豐金融:在大中華地區之中,目前你最看好哪些板塊及企業,為甚麼?你目前的持倉有包括這些企業嗎?
劉國傑:首先,我們對內需長期樂觀的立場並不只於中國,更包括香港及台灣,這個立場至今如是。我們的大中華基金中近半為內需(及相關)股票,當中包括基本消費品、非必需消費品、物業及電訊業等,它們均是基金組合中的重要主題。
事實上,若再細分我們的大中華基金中的內需股持股比重,你會發現我們稍為看漲非必需消費品,而不是基本消費品,這是因為去年股、樓齊升,將會為今年的消費者帶來財富效應,令非必需消費品受惠。另一方面,由於原材料價格今年內可能上升,將會影響部分從事非必需消費品的企業利潤,因此我們對消費品寄望不大,而將重點投資由消費品稍稍轉移至其他看好的板塊。
我們亦看好電訊業。在無人看好電訊業之下,電訊股的股價目前只輕微反映,甚至完全沒有反映其增長,因此我們增加對電訊業的持倉。能源業亦有類似情況。能源股的最大隱憂是今年煤價可能持續攀升,影響從事能源業的企業利潤,這亦是市場共同擔心的問題。不過,倘若單看電訊及能源股的估值,它們的風險/回報比率其實相當吸引。

奕豐金融:你現在避免投資於哪些板塊/企業?為甚麼?
劉國傑:說到目前中國經濟中最不尋常的問題,你會想到甚麼?我會想到,去年貸款增長過高,借出資金高達人民幣9.6萬億至9.7萬億元;而固定資產投資亦屬反常,增長超過30%,佔本地生產總值約63%至64%。若你同意這些現象屬不尋常情況,從投資角度來看,便應盡量避免。故此,我們會對與銀行借貸及投資增長相關的領域格外小心,這些領域包括水泥,某程度上亦包括物業。銀行的爭議性較大,我們手頭上並無持有太多銀行股,但銀行經歷去年的大幅借貸增長,今年有必要放緩借貸,未來一至兩年亦有可能承受部分不良貸款風險。基於上述問題,銀行股在某程度上亦有不尋常現象。這些都是我們盡量避免投資的板塊,這未必代表我們並無擁有這類股份,但我們會對這些板塊格外小心。
另一個我們一直保持審慎,至今仍未敢鬆懈的板塊是商品。儘管商品價格表現強勁,但這亦首先代表了商品股未必廉宜;其次,若你認為投資增長將會放緩,而你又對環球經濟比較關注(像我們的看法),我們希望對商品股持較審慎的態度。

奕豐金融:2010年至今,你的投資組合有否重大變動?
劉國傑: 我認為主要變動是在去年底。我們沒有以數學方法計算,但下意識地嘗試減低基金組合的風險,因為我認為去年底的中國大概是最受市場影響的股市,所有人一致認同中國的增長潛力。當這情況發生,即意味着是時候要加倍小心,因此我們對基金組合採取以下策略:(1) 我們嘗試透過減低基金組合中的週期性股份以減低風險;(2) 我們將重點投資轉向「沉悶型」股票,例如電訊股及能源股;(3) 另一項重要轉變是將焦點由中國大陸轉移至香港及台灣。
香港方面,我們尤其看好物業資產,原因是香港住屋供應非常有限,利率極低,通脹率開始回升,因此實際利率在低供應的情況下將會達到負水平。香港政府與新加坡不同,對住屋供應毫不干預,我們認為香港樓價仍有超升的可能——事實上這情況已經發生,因此我們看好長江實業等股票,尤其加上其具備估值低廉的優勢。
台灣方面,我們繼續看好科技板塊,事實上我們亦已增持有關股份,這是因為中國的股息收益率非常高,而台灣的估值遠低於中國。另外,我們持有部分預期將受惠於推動兩岸更緊密經貿關係的《經濟合作架構協議》的相關台灣股票。基於這些新發展,我們將部分重點投資由中國轉移至台灣及香港。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