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0月2日 星期五

末日博士﹕中國沒有信貸泡沫

2009年 09月 29日
以逆向思維聞名的經濟學家、末日博士麥嘉華(Marc Faber)對中國經濟前景持謹慎樂觀的態度﹐稱他認為房地產領域並未出現供需失調的跡象﹐而且中國的財政政策看來也不會重蹈西方同行的覆轍。
根據彭博資訊(Bloomberg News)上週五對麥嘉華的採訪﹐他認為包括亞洲股市在內的股票市場在今年剩餘時間可能面臨壓力﹐也許最多會下跌20%﹐這主要是由於對通貨緊縮的擔憂情緒再度出現所引發的美元反彈導致的。
不過﹐從中長期來看﹐他認為央行大量印鈔必然導致通貨膨脹﹐而優質股票是投資者避免貨幣貶值和通貨膨脹影響的安全之地。
麥嘉華在里昂證券亞太市場(CLSA Asia-Pacific Markets)的香港投資者會議上發表了這番講話。他負責位於香港的一家基金管理公司﹐也是受到普遍追蹤的投資通訊《股市枯榮及厄運報道》(Gloom Boom and Doom Report)的作者。
麥嘉華的成名之舉是在1987年股市崩盤前看跌美國股市﹐並成功預測了1997年的亞洲金融危機。2002年他在Tomorrow's Gold一書中預言了亞洲在全球經濟中的崛起。
麥嘉華說﹐中國沒有出現信貸泡沫﹐在一些產業出現了供應過剩的問題﹐如出口業﹐房地產市場有時也是如此。
美國、英國和其它西方經濟體的房價在前幾年出現上漲﹐而工資停滯不前﹐與它們不同的是﹐中國家庭的收入與房地產價格一道上漲。
麥嘉華說﹐如果你看看中國房地產價格佔收入的百分比﹐它的趨勢實際是向下﹐因此承受能力實際上在提高。他引用了Bank Credit Analyst的數據﹐其中顯示自1994年以來﹐中國房價相對於人均收入保持了下降趨勢。
他對中國和該地區的前景總體上持樂觀態度。這一地區的銀行體系基本上完好無損地度過了金融風暴﹐經濟增長有所放緩﹐但並未停滯。
麥嘉華說﹐中國仍在增長﹐印度和越南也是如此﹐儘管起點較低。同西方國家相比﹐它們的情況要好得多。
他承認﹐近年來中國資本投資有些過熱﹐但預計中國經濟會逐步消化全國各地供過於求的商場和寫字樓。
麥嘉華說﹐現在同1994年時中國的情況一樣﹐商業房地產市場供大於求﹐但最終這些樓都被填滿了。
在中國大陸消化供應過剩也會更容易一些﹐年初時待售新屋庫存僅相當於兩個月的供應量﹐而美國則相當於10個月的供應量。
按一些指標衡量﹐房屋需求也僅處於增長的初級階段。他說﹐農村居民進城尋找更高的收入──即所謂的城市化進程──還要持續下去。中國現有約40%的人居住在城市中﹐高於1996年時的29%。
在印度﹐這個數字約為30%﹐意味著約有7億人居住在農村。
麥嘉華說﹐隨著他們的進城﹐他們需要道路、基礎設施和房屋等等。
他說﹐我認為亞洲地區保持著良好的增長態勢﹐儘管出口大幅放緩。
人民幣升值過於緩慢
他說﹐中國政府犯了一個錯誤﹐就是人民幣兌美元的升值太過緩慢。
人民幣釘住美元的做法在2005年被取消﹐目前人民幣可以在中國央行每日設定的中間價0.5%上下的區間內波動。包括調整時2%的升值在內﹐人民幣兌美元匯率自調整至今已累計升值了約21%。
展望未來﹐他認為人民幣兌美元將會升值一倍﹐延續同上世紀70年代初時日圓兌美元升值類似的模式。
其他亞洲國家將緊隨中國之後﹐允許本國貨幣對美元升值。
麥嘉華說﹐其他亞洲貨幣沒有對美元升值的問題﹐但存在對中國及其貨幣升值的問題﹐因為它們擔心它們的競爭力會下降。他還表示﹐他對亞洲貨幣的前景保持樂觀。
他說﹐隨著全球經濟的增長動力轉向東方﹐投資者應該在回調時買進亞洲股票。儘管他對全球經濟增長持懷疑態度﹐但他仍看好自然資源。
他說﹐西方人告訴我:噢﹐亞洲人都在存錢﹐他們不知道消費。這完全是胡說八道。按人均基礎它們的消費低於西方人。但由於36億人口的龐大基數﹐總消費量非常巨大。
他並不太相信中國的經濟統計數據。他說﹐實際上﹐中國經濟折合成年率的增幅為3%﹐而不是被作為官方目標的8%。
Chris Oliver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