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金融時報》記者聯合報導 2009-10-09
亞洲多家央行昨日大舉幹預外匯市場,以阻止本幣兌美元升值,因為他們擔心本國在出口上輸給中國。
自去年7月以來,中國實際上決定將人民幣重新與美元掛鈎,這促使許多亞洲經濟體(主要是東南亞國家)捍衛本幣的競爭力。
紐約梅隆銀行(Bank of New York Mellon)駐倫敦分析師西蒙•德里克(Simon Derrick)表示:“隨著美元走軟,面對不希望看到的本幣走強局面,中國以外的亞洲國家央行自然要大力維護自身的競爭優勢。”
2005年中,中國政府允許人民幣兌美元升值約20%,而隨著出口增長的放緩,北京方面將人民幣重新盯住了美元。
美元兌韓元、印度盧比和印尼盾等亞洲貨幣的匯率均觸及一年低位。
紐約匯市後市交易中,美元指數跌至14個月低點。該指數追蹤美元相對於6種主要貨幣的價值。
交易員指出,大舉買入美元的包括泰國、馬來西亞和臺灣等地的央行。實行管理下的匯率機制的香港和新加坡也買入了美元。
美元疲軟推高了大宗商品價格。金價連續第3天創下歷史新高,報每盎司1061.2美元。鋁和銅等基礎金屬價格上揚4.0%;原油每桶上漲近3美元,至每桶70美元以上。
此番阻止亞洲貨幣升值的舉動將為某些人提供彈藥,這些人警告稱,旨在推動全球經濟強勁、均衡增長的G20框架軟弱無力。
距離各國財長和央行行長在伊斯坦布爾就促進全球經濟平衡增長達成共識不到一周時間,亞洲官員已在出手幹預,阻止匯率在這一進程中發揮應有作用。
不過,交易員稱,他們的幹預行動似乎是為了控制美元貶值的步伐,而非單純地想要阻止亞洲貨幣升值。
英國《金融時報》凱文•布朗(Kevin Brown)新加坡,彼得•加海姆(Peter Garnham)、克裏斯•賈爾斯(Chris Giles)倫敦報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