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1-04 工商時報
正當國內民眾期待兩岸大三通所可能帶來的經貿效益,可望將台灣經濟引領走向新氣象,並從全球經濟黑暗中走出,但瑞士信貸董事總經理、亞太區首席經濟師陶冬卻潑一盆冷水認為,兩岸經貿關係離不開政治,在政治上沒有突破的話,一切都是雷聲大雨點小,2009年台灣經濟表現將是亞太地區較差者,與泰國、印尼、菲律賓並列。
陶冬指出,台灣經濟具有結構性的問題,最大的風險在於內需嚴重不足,本土企業創造就業機會下降,台灣經濟最主要靠出口經濟,在台灣出口競爭力日益減弱,全球經濟嚴重衰退,出口增長率大幅度下降之際,台灣難以倖免,經濟面會受到很大的打擊。
和其他亞洲國家相較之下,2009年台灣經濟是相對不樂觀的,同時台灣政府的擴大內需作為還不夠,3,600元的消費券根本是杯水車薪,政府要讓民眾有信心消費,否則拿了3,600元還是會想盡辦法存錢,對內需提振實在有限。
陶冬強調,台灣民間不在於缺錢,而是缺乏消費信心,台灣政府應該從提振民眾的消費信心下手。過去台灣在政府無作為的10年間,產業空洞化非常明顯,也減弱企業的競爭力,未來台灣政府要想盡辦法彌補產業空洞化的問題。
至於兩岸大三通為台灣帶來的經濟效益,陶冬分析,大三通對台灣企業有營運成本節省的效果,帶來兩岸三地的企業整合,但對整體經濟提振作用有限,台灣要將兩岸大三通的利多發揮到最大,需要台灣政府高層與大陸方面有密切的實質關係改善,否則將淪為象徵意義大於實質意義,嘴巴說一說、協議簽一簽,兩岸協議可以簽一百個,但對台灣經濟卻沒有更積極的助益。
陶冬也強調,台灣經濟一定要有大陸市場作依靠,但兩岸經貿關係的難題在於主權,離不開政治,被主權所侷限,若這一層關係沒有突破,當前兩岸經貿各項交流就像是打了響雷,卻沒有下雨,需要雨水的莊稼(台灣)還是得不到滋潤。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