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3月4日 星期二

穀物農產市場 超紅火

【經濟日報】2008.03.02
小麥、玉米等農產品價格持續飆高,農產品儼然成為當前最熱門的投資標的。大和總研報告指出,由於生質燃料普及以及新興市場需求快速增加,穀物市場已經邁入一個新時代,且長期而言,都將處於高檔水準,預期美國、中國等主要穀物大國未來的農業發展趨勢,都將是影響市場波動的關鍵。
2月以來,包括大豆、小麥、玉米等期貨價格都漲到歷史高點,然而觀察1970年以後的穀物價格走勢,可以發現以往從來沒有過特定穀物價格在數十年間持續上漲,主要原因就是農家多會依據前一年穀物的市場供需狀況,於次一年增加價格看漲的作物藉以調整產量所致。
不過,這個現象到2000年後開始翻轉,全球穀物庫存快速下降,耕地面積擴大的速度趕不上需求增加,而在新興國家的高經濟成長帶來糧食需求大增的趨勢下,更出現所謂「耕地爭奪」的現象。
大和總研的報告指出,玉米、大豆、小麥等三大穀物的需求主要包括糧食、飼料與工業用原料等,而穀物市場的需求來源則以乙醇為首的「生質燃料」以及中國因肉類需求增加所致的「飼料」需求。
一般估算,當原油價格愈高,生質燃料相對也愈便宜。報告中認為,依照目前市價計算,若僅限定於生產玉米的乙醇需求的話,玉米價格未來應該還有上漲的空間。
全球需求的快速增加造成穀物庫存水位大減,穀物價格也跟著水漲船高,報告中認為,未來全球穀物庫存量將持續走低。其中,身為穀物出口大國的美國,原先基於保護農民的立場,持續將生產過剩的穀物出口至其他國家;不過,自2005年生產乙醇的計畫正式啟動後,因為生產乙醇的原料─玉米需求增加,使得美國國內玉米也出現供給吃緊的狀況,進而連帶引發許多原本耕種大豆的耕地轉為改種玉米,也使得大豆價格同樣開始飆漲。
美國的耕地已經不可能再擴大,預計未來穀物市場將持續上演競逐耕地的局面。尤其美國對乙醇採取優惠推廣的政策,未來將如何分配穀物的耕作面積,也成為影響穀物市場動向的指標。
中國則是另一個穀物大國。大和總研報告指出,中國的農業與貿易政策將全面影響國際穀物市場,具體例證包括1995年的玉米價格走揚、2002至2003年間大豆價格上漲等,皆因中國大量進口所致。此外,中國民間財富漸增,對豬肉等肉品的需求大增作為飼料用途的穀物需求也大幅成長。
1999年中國將自農民買進穀物價格調升八成,使國內買進價格高於國外,最後則因豐收而導致庫存大增;迫使中國於1999年以後調降買進價格,國營的糧食公司也趁此大量釋出庫存穀物,加上農業轉型為工業用地、農民耕作意願大減等因素,使得中國的穀物產量下滑,更連帶影響全球穀物的庫存率持續走低,直到中國加入WTO與實施出口退稅後,情況才有所轉變。
不過報告也指出,由於內需遽增,中國自去年開始已轉而實施優先提供國內需求的農業貿易政策,以解決中國國內食品價格飆漲與伴隨而來的結構性通膨危機。尤其中國人口眾多,豬肉消費需求即高達全球的54%,因此更須確保作為飼料的玉米供給。
而在中國的乙醇生產方面,中國為全球第三大的乙醇生產國,產量占全球的8%,由於中國的原油進口依存度將從2005年的47%成長到2030年的80%,因此中國也已計畫逐步增產燃料用乙醇。以去年為例,約有350萬噸的玉米用作生產燃料乙醇,約是工業與糧食用途的五倍,政府更開始宣導以玉米之外的農產品作為生產乙醇原料的政策,確保國家糧食安全。整體而言,由於玉米、小麥等農產品庫存自2000年以後開始急遽下降,在全球需求持續擴張的情況下,報告中也預估在2010年後,穀物價格將面臨另一波漲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