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3月31日 星期一

今年投資上策:看遠、長抱、慢慢買

美國經濟衰退牽動全球股市,連新興市場也無法倖免,這時,馬丁‧波特給投資人的忠告是:戒掉三大人性弱點,即便面臨更壞的消息出現,依然有勇氣、紀律的買股票就對了。
整理/單小懿
總資產超過一兆六千億美元、全球前三大的摩根富林明集團(JPMorgan Fleming Asset Management)投資長馬丁‧波特(Martin Porter),集分析師、基金經理人和投資長三十年經驗,五年內讓集團旗下股票與平衡型基金規模累積近四千八百億美元,成長一二八%。此次旋風來台十小時,接受《商業周刊》獨家專訪,直指「套利(trading)、一次買完所有部位(buy stocks in a lump sum)、和快進快出三大人性弱點,是投資人的致命傷。」尤其現在美元一直走弱,千萬不要把錢全放在海外,一定要有錢放在國內。以下為口述記要。
今年以來,美國股市已經下滑九%,新興市場股市也下滑了一○%到一五%,美國目前所發布的經濟數據陸續創下歷史新低,這是自從一九七○年代末期以來,全球首度同樣陷入高通膨、經濟衰退的情況。因此此時最重要的問題,並不是美國是否陷入衰退,而是衰退多嚴峻(severe)?以及持續多久?
我的答案是,至少到今年底,全球股票市場都會持續震盪且成長趨緩。 如果想在今年這樣的情勢中投資獲利,我認為,最大的訣竅在於買股票要有紀律:即便面臨更壞的消息出現,依然有勇氣去買股票;而紀律必須打敗三大人性:一、用投資打敗套利,二、用慢慢買打敗一次大買,三、用長期持有打敗快進快出。

別套利:做長遠投資,減少海外資產
投資比套利困難,是因為套利比投資更能滿足人性衝動,投資的本質是長期儲蓄(long term saving)。而經驗不停告訴我們,靠短期套利來累積財富非常困難,因為人無法抓準市場的高、低點;然而雖然我們無法預料接下來一、兩週內會發生什麼事,但卻比較容易看對未來兩、三年的市場發展方向,所以用這種心態投資,就會穩定獲利。
通常投資從國內股市開始,少部分再投資海外,不過我知道過去兩年,台灣投資人投資海外市場重於國內市場,這就是不斷尋找熱門投資題材,而非投資,就是我所說的套利!尤其現在美元一直走弱,千萬不要把錢全放在海外,一定要有錢放在國內。
規畫投資的邏輯該是根據風險承受度,由低而高建立部位:首先,總資產中到底應有多少投資比重;其次,投資部位中又有多少屬於保守投資,如固定收益、現金;最後,才是有多少做風險性投資,如股市。

別一次大買:一年分十二次做固定投資
投資失敗最常出現的原因,就是投資人老是一次阿莎力買完所有的部位,因為每個投資人都以為自己看得最準,但根據我在這行三十年的心得,絕對別妄想抓準市場的時機(time to market)。
其中一個原因是,股市通常期待經濟復甦,所以會在復甦前先上漲以反應期待;但當復甦真的發生,股市至少已經漲了二○%。因此最好的方法就是一次買一點點,不會錯失復甦的時點,也是最有效的投資。
每年一開始,就要先計畫好怎麼執行今年的投資。最基本的方法是,先分好十二個單位,然後每個月固定投資一次,好比可以選在發薪日隔天,那時候手頭錢比較多,比較容易執行;這樣就算市場波動很大,你不會買到最高,也不會買到最低,平均下來的成本,會落在一個相對低的投資成本區間。但千萬不要規畫一個風險過高的計畫,好比一個月薪水只有新台幣三萬元,卻硬要每月投資兩萬元,一旦市場轉壞、通膨壓力增加,幾個月就停止了,就不會有效果,因為投資人從投資中獲利最大的就是來自於時間(the biggest benefit you get from investment is the time you invested for)。
以今年來說,新興國家仍繼續成長,企業獲利同樣很強,但同樣陷入震盪,是很好的買點。如果手上已經有很多新興市場投資,那就等待。也有很多人問我要不要賣,那就得看你是否能承擔現在的投資風險,是否影響到睡眠品質、工作心情、情緒起伏,如果生活都還正常,那就用耐心等待。

別快進快出:投資理由仍在就該長期持有
最後,要長期持有;長期持有,並不是一種愚笨的儲蓄,而是投資人透過觀察自己的投資方向跟邏輯,培養長遠的眼光;只要持有的理由一直存在,你就該長期持有下去。
以新興亞洲來說,你是否相信接下來的五到十年,亞洲的成長會超乎想像?如果你相信,就算現在回檔幾個月,實際上與你的投資目標並不相關,也就會耐心持有亞洲的投資部位,並慢慢投資,而不會那麼在意有沒有買低賣高,然後固定每年增加一點。
我在公司裡常遇到超過三十年以上的往來客戶,看看他們過去三十年的報酬,平均每年報酬率超過一二%,甚至一五%,持續投資三十年。他們不短進短出,而是持續三十年,仍保持同樣的資產結構,可說是非常成功。

觀察兩大指標:美國失業率、金融流動資金
現在投資人要觀察市場情況,美國失業率是所有經濟數據中最關鍵的一個;只要失業率提高,經濟就相對緩慢,透過失業率可以馬上得知當時經濟情況,這是最顯而易見的指標。一旦失業率連續明顯降低兩季以上,好轉的跡象才算比較明顯。
另一個是金融產業的數據,如銀行資金流動率,一旦這些數字轉好,問題就解決了。相反的,我不認為匯率和利率在此時此刻是主要問題,當下主要的問題是,銀行是否願意再借款,以及金融體系是否願意再挹注資金流動性進入金融機構,這才是重要指標。

*馬丁‧波特小檔案
學歷:英國威爾斯大學經濟系
經歷:富林明公司投資長
現職:摩根富林明資產管理公司股票與平衡資產全球投資長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