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 / 05 / 16
經歷金融危機衝擊,太陽能廠開始面臨獲利下修甚至虧損,產業鏈上肥下瘦的局面也逐漸改變,江西賽維 (LDK-US) 董事長彭小峰認為,產業利潤池已從過去的上游多晶矽,開始轉到系統裝置;中美晶 (5483-TW)董事長盧明光指出,誰掌握上游,整合機會最大,而系統端則擁有客戶,未來太陽能業者比的勢垂直整合的能力。
LDK在今年4月和全球太陽能電池龍頭Q-Cells合資,成立一家太陽能系統公司,以太陽能模組暨系統工程承包為市場定位,目前第一個案子,是在德國開發41.5 MW的太陽能電廠;彭小峰指出,雙方的合作投資,是一種商業模式的創新,等於自己產生很大的市場。
彭小峰表示,目前最大的問題是,市場需求還是很大,但電廠缺的是模組,而過去太陽能產業全部集中發展上游的矽料、矽晶圓,模組和系統商規模卻非常小,往往資本幾百萬的公司做上億的生意,靠的就是融資。
然而,受到金融危機衝擊,信用貸款急縮,許多模組和系統商跟著破產,進而造成了產業鏈的堵塞。彭小峰認為,LDK 是全球最大太陽能矽晶圓廠,而 Q-Cells則是全球最大太陽能電池廠,兩個最大共建一家系統公司,就是要把堵塞的河流接上,產業才能順暢發展。
彭小峰認為,儘管太陽能產業現在某依端在虧損,但整體產業鏈仍有營利,只是利潤池從過去上游多晶矽,轉到了系統裝置。他的立論點在於,太陽能是能源產業,最終就是要發電,目標要做到與市電同價 (GridParity) ,而每個地區都有自己的內需市場,因此現在接近終端市場的系統毛利最高。
對於利潤池從上游轉到下游的論點,中美晶董事長盧明光今 (16) 日表示,他並不這麼肯定。盧明光說,誰掌握前端,最有整合機會,而現在誰掌握系統,就擁有客戶,這恰好是微笑曲線的兩端,但就算掌控了獲利端,卻不代表一定賺錢,事實上,賺錢的產業也有賠錢的企業。
盧明光認為,成本控制、製程能力、轉換效率以及自有技術,是持續需要掌握的關鍵要素,而未來誰能勝出?唯有具備垂直整合能力,才越有競爭力。
至於兩岸太陽能產業的合作,盧明光表示,很可期待。尤其中國目前正大力發展多晶矽原料,年產能可望有3萬噸,對未來原料供應扮演重要角色;此外,模組製造需要大量人工,也是中國擁有的強項。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