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6-05工商時報 【林殿唯/綜合報導】
中國鋼鐵廠與世界三大礦場在鐵礦砂價格的談判上,可能出現新的談判策略來打破僵持的局面。原本中國鋼鐵工業協會(中鋼協)所談判的長期協議價格,可能從年度定價,改成半年度定價或季度定價。在另外一方面,中鋼協也可能會考慮三大礦場之一的必和必拓所提出的指數型定價。這使得中鋼協在長期協議價與現貨價之外,多了兩種新的選擇。
「華爾街日報」報導,美林(Merrill Lynch)的礦業分析師Tom Price表示,對於年度定價,基準價格更可能偏向半年或是季度定價,而這也可能成為雙方同意價格下降40%的條件。一位鐵礦交易員聲稱,中國的大鋼廠內部已經有人提議季度議價。而市場上也傳聞必和必拓已經接洽中國鋼廠,希望達成礦砂價格指數化的協議。
根據路透報導,有幾家中國小鋼廠已經同意接受指數型定價,但大鋼廠還未接受協議。中國沙鋼集團主席沈文榮表示,沒有與必和必拓協商指數化的價格,而且仍然在尋求40%~50%的降價幅度。
雖然目前中鋼協還未對此做出評論,但分析師普遍認為現貨價應該會是中鋼協最後的選擇,只要還有妥協的餘地,談判就會進行下去。
日本與韓國的鋼廠已經在上個月與三大礦場達成協議,接受33%的降價幅度,但是中鋼協卻堅持至少降價40%,如果礦場無法接受,中國就只能從現貨市場購買。
但在今年全球鐵礦砂供過於求的情況下,賣方庫存壓力不斷加大,使談判的主導權落在買方身上,所以中鋼協應該會傾向繼續談判,來爭取比日韓更優惠的折扣。
除此之外,中鋼協常務副會長羅冰生表示,「拿日韓的標準來要求中國是不合適的,因為現在中國對鐵礦砂的進口量,比日韓的總和還要多」。在以量制價的思維上,業界普遍認為中國理應拿到比日韓更優惠的價格。
分析師認為,雖然目前的現貨價低於日韓的長期協議價,但中國在5月開始就步入鋼材需求的旺季,鐵礦砂的現貨價也跟著水漲船高,而羅冰生也承認鋼鐵產量正在逐漸增加。且近來全球景氣已有復甦的跡象,原物料價格也逐漸上升,如果以現貨價購買,那中鋼協必定要背負下半年現貨價格上漲的風險,對已經虧損連連的中國鋼鐵業來說來說,這將會是一場豪賭。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