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劉憶如(日本大和總研首席經濟顧問)2008.09.17
美國三大金融機構同時發生狀況,雖令很多人驚訝,不過國際市場對此事,其實早在預期中,唯一感覺驚訝的是發生的時間點而已。台灣對國際金融事件的反應一向較慢,較為脫節,又缺乏心理準備,當然衝擊較大。至於會不會壓垮金融系統?這三件個案之外,應該還會有別家出狀況,但是美國金融系統的安定應還是能維護。
從美國政府是否決定出手干預,可看出美國在「救與不救」之間,是很有原則及系統的,是以「是否會危及全球金融體系的安定」做為原則。
換句話說,美國不會出面救雷曼兄弟,最主要的原因,還是認為這次的風波,不會影響到世界金融系統的安定。反觀台灣政府在干預與不干預之間,往往是因為很多時候投資人受損,要求政府去干預,情況完全不同。
接下來台灣金融機構將會受到怎樣的波及?我認為雖然很多金融機構都會有損失,很多投資人也都有損失,但應不至於有金融機構因此倒閉。另外,資訊的揭露非常重要,也許有些金融機構會選擇隱藏損失的金額,在這種資訊不對稱的情況下,我建議一般投資人還是要小心保守,這時不是賺錢的時候,不論去搶反彈或搶低點,自己都要衡量風險。
美國金融風暴的背後,其實傳遞了重要訊息,除了房地產的衰退外,更重要的是,整體經濟環境不景氣。
從表面上看來,是金融體系出問題,台灣從7月起連著兩個月貿易逆差,這對民眾來說就是一大警訊,可看出實體的經濟面不佳,尤其台灣的經濟成長一向都是靠貿易出超來支撐,所以國際環境不好,對台灣經濟傷害就比較大。實體經濟的影響通常較慢,但是政府不應輕忽,應該儘快準備。
而且還有很重要的一點,政府沒有看到人民不是不願意花錢,而是沒有錢花。政府應該要想的是,未來五年到十年該往哪個方向走,要發展哪個產業,找定方向後,該提出實際的東西,並促進產業升級。這樣一來,民眾對於台灣的未來發展才有願景。
希望政府在干預與不干預間,一定要做好完全的評估,不能因為多人反應就貿然出手,這種方式的干預絕對會出現大問題,非但無法成功,反而讓人民更沒有信心。從美國財長寶森對二房的態度,美國已經體認到,從長期的制度面來看,半官半民的機構對整體來說並不利,這也是美國政府不得不出手去救二房的主因。
但反過來看,我非常感慨的是,台灣在二次金改出現問題後,公股金融機構的整併就停頓了,而半官半民的機構很容易讓政府下指導棋,對台灣的金融發展不利。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