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6月5日 星期四

糧價大漲 肥了誰?農夫、農機化肥商、能源企業、炒手!

2008 / 06 / 02
這波自1990年代以來最猛烈的糧價驟升讓一般民眾大喊吃不消,餐廳業者與學校供餐廠商咬牙苦撐,但《MSNBC News》報導,有一群人直接或間接受惠:這些人是農民、肥料商、農機銷售商、石油企業以及避險基金。
從糧食新身價中得利的農夫,終於一掃多年慘淡的行情,以近乎歷史新高之譜出售自己的產品,美國農夫收入大為成長。
另外,跨國糧食農作生產商Cargill、ADM(Archer Daniels Midland)海撈一票,各地的肥料與農機供應商更賺取大把現鈔。避險基金投下鉅資炒作高漲的小麥、大豆及玉米價格,然後回收驚人的利潤。當然,石油及天然氣公司也從中分到一杯羹,因為耕耘及運送農作物都必須用到能源。
若走訪整條糧食的生產及供應鏈可以發現,現在,貼著土地到處都是黃金。以美國的農戶為例,不論是畜養乳牛或是種黃瓜的,近來都賺飽了荷包,去年美國農家平均一戶收入成長了7%,達到 83000美元。
但是在農業大州,這個數字還更豐厚:光是明尼蘇達州一州,種植玉米的農戶平均多賺了 80%,每年有 95000美元的進帳。
美國明尼蘇達州的農夫Chad Willis就是個好例子。Chad Willis的農地位在該州 Willmar城,當地是美國知名的玉米產地。550英畝的地上專門種植玉米和大豆,他將農作物賣給自己參與投資的乙醇工廠,然後自家的汽車也使用85%玉米提煉的混合燃油。
Chad Willis也知道世界各地的民眾深受高糧價所苦,不論是穀類、蛋或雞肉都比以前貴,因為就去年來說,20%玉米農地種出來的作物提供提煉生質能源,排擠了直接食用或當作飼料的用途。但他不願透露去年賺了多少錢,雖然不否認現在務農確實能獲利,不過Chad Willis 表示,自己沒有一般玉米農賺那麼多。
他說,農民們都很興奮農產價格終於翻身,但心裡卻又戒慎恐懼。
同在明尼蘇達州的Haug Implement農機廠商生意也蒸蒸日上,許多農機產品喊價超過16萬美元,甚至聯合收割打穀機能賣到30萬美元,雖然農機價格起漲,但市場還是供不應求。販售農用機器的業者表示,日前中間銷售利潤稀薄的情況已經消失。
農業地區受惠於糧價上升,呈現一片榮景。玉米、大豆及小麥價格被推上高峰,原因包括需求面強勁,而且以前對農產品興趣缺缺的避險基金開始進行投資。過去20年間,由於大宗物資的換手比以往更加頻繁,Minneapolis穀物交易所(MGEX)的期貨交易量大幅暴增。
明尼蘇達州Bloomington市原物料交易商Peter Georgantones 表示:「種穀物的農夫已經從中賺到快撐死!今年這群傢伙更不得了,截至目前為止就50萬美元入袋,更別提土地的增加價值有多少。務農真的很賺錢!」他的桌上堆滿期貨價格筆記,隨時有農夫來電確認報價,忙得不可開交。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估計,2006-2007年主要糧食作物消費量大增,有幾乎一半源自生質能源開發的需求,使用生質能源讓玉米、各類雜糧、家禽家畜以及酪農產品的價格向上推進,也引發國際爭論。
有人並不同意這項看法。上個月美國西德州農工大學的農業與糧食政策研究中心提出報告,認為玉米之所以變得昂貴,不全由生質能源造成。該份報告指出,糧食上漲要考慮許多因素,例如加工及運輸過程中要使用的能源,現在也變貴了。
像農夫Chad Willis坦言,雖然供應生質能源的需求讓他們賺了點錢,但買石油的成本卻變更貴。「只看糧食價格,會覺得我們農民很賺錢,但問題是生產成本無一不漲。」
去年,烘乾玉米所需的桶裝瓦斯每加侖要1.55美元,但今年恐怕要漲到2美元。去年每英畝的肥料成本大約115美元,今年春天漲了100%。去年Chad Willis為了農機用油買2500加侖柴油,年初每加侖約2.5美元,結果年尾已經漲到3.09美元,今年更一路漲不停。
農業生產成本提升,農民賺取的利益被稀釋,雖然農夫們暗自捶胸頓足,但周邊企業的獲利卻大為增加。
種子及殺蟲劑製造商Monsanto Inc.去年獲利將近10億美元,較2003年增長14倍。跨國糧食企業 Cargill涉足農作生產及交易,去年賺得更多,獲利23億美元,相當於2001年業績的6倍。同時,ADM(Archer Daniels Midland)也不遑多讓,該公司在同期業績成長4倍,去年賺21.6億美元。
肥料商也「肥」了!由於農民需求殷切,化肥生產商Mosaic Co.提價後發現,去年第3季獲利躍升10倍,勇闖5208萬美元。
全球最大的農業重型機械設備生產商 Deere也賺了不少,光在 2005-2007之間,該公司淨獲利提升超過 25%,達18億美元。今年第 2季淨利,從去年同期的6.24億美元增加到7.64億美元。
37歲的農夫Lee Richardson表示,「其實,每個人都想從中分一杯羹,大家或多或少都賺到錢。」大養雞場搶購他生產的穀物,他的收入也增加了。
去年美國糧食提價4%,聽起來好像不是很多,但根據美國農業部門統計,這是自1990年代以來增長幅度最快的紀錄,而部分糧食的價格漲幅更高過這個數字。去年白麵包提價 13%、培根漲幅7%、花生醬勁揚9%。14日美國官方公布的數字顯示, 4月糧食通膨的年化數據高達6.1%。
美元疲軟讓美國人生產的農作物大量外銷,而某些國家近來天候不佳、糧食歉收也導致全球性需求增加,新興市場如印度與中國的消費崛起,對品質良好的食物有更大的購買力量。
糧價居高不下對食品業巨頭Kraft Foods Inc.造成強大壓力,該公司的生產成本已經提高9%,相當於13億美元。今年這筆支出應該會更沉重。
面臨如此壓力,食品商紛紛思索解套方法,有些企業打算重新改變封裝減少成本,例如把玻璃瓶改成塑膠,據說每年可省下 87000加侖的燃料。
雖然今年農產量相當豐碩,但市場普遍認為,糧價降價不會太快。美國農業部預期,今年糧價會再漲個4-5%。
Moody's Economy.com 產業經濟學家 Mike Helmar表示,「大家現在處於一個新時代,糧價將比過去貴一點。」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