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時報 2008.05.19
近來全球稻米市場陷入空前危機,去年12月一噸375美元的價格,到今年4月已飆漲至一噸1100美元,緬甸5月發生的嚴重風災更讓情勢雪上加霜。而且如果國際社會因應無方,未來甚至有可能竄升至2000美元以上。
華府非營利智庫「全球發展中心」(Center for Global Development, CGD)日前發表研究報告指出,稻米危機已經導致數億民眾面臨饑荒與營養不良,而且光是靠糧食援助並無法解決燃眉之急。所幸現在有4個國家可以對穩定米價做出立竿見影的貢獻:美國、日本、中國與泰國,其中又以美國最是責無旁貸。
日本國內糧倉儲存著150萬噸進口稻米,泰國政府更坐擁200萬噸本國稻米庫存;中國雖然近來發生震災,但糧食市場相對穩定,要大幅增加稻米出口量輕而易舉,而且對其國際形象大有幫助。如果3國政府出手,米價有可能在6月底之前遽降一半,造福無數窮國民眾。
但是要讓日、中、泰採取行動,則有待美國政府大力促成,關鍵所在則是美國與日本的稻米交易。1995年的「烏拉圭回合農業協定」迫使日本開放市場,從美國、泰國與越南進口稻米。然而日本政府並沒有讓這些稻米流入市場,只是儲存起來,等到品質惡化之後,再賤價賣給飼料業者。
現在日本手上擁有90萬噸美國米以及60萬噸的泰國米與越南米,其實早就可以出口國外市場,不過前提是必須獲得美國等國政府同意,而且華府的態度影響最大。
可是,美國稻米業者可能會對華府施壓,反對日本將當初低價購入的稻米高價售出,就算日本將這批稻米捐贈給國際組織,美國業者也擔心會影響市場價格。
因此全球發展中心呼籲布希政府,應該盡快與東京當局達成協議,讓150萬噸稻米以商品或捐助物資的形式進入國際市場,進而促成中國與泰國增加稻米出口,打擊期貨市場的投機歪風,讓窮國知道供應無虞。
這份報告的結尾語重心長:「高品質的美國稻米不應該拿去餵豬,應該用來填飽人們的肚子。」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