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2-02 工商時報 【本報訊】
1999年成立的歐洲單一貨幣機制,今年邁入第2個十年,卻立即遭遇希臘與西班牙財政危機的衝擊。毒舌派專家如新末日博士盧比尼即警告歐元區遲早會被西班牙拖垮,美國企業研究所研究員拉克曼則判斷希臘會以退出歐元區的悲劇收場。換言之,「合則立」的歐洲統合精神,正面臨如何共富貴又能共患難的空前挑戰。若果歐元區最終被迫壯士斷腕,擺脫末段會員國的拖累,又算不算是這項劃時代固定匯率機制的失敗?
對於歐元區形將瓦解的預言,並不是第一次出現。從歐元成立之初,就不乏唱衰者,當時有人甚至擔心歐元的出現只會製造新的貨幣戰爭。然而走過新手上路的慌亂期,如今歐元不僅未曾成為任何貨幣戰爭的「禍首」,反而已是各國外匯存底的重要組合。因此,當歐洲央行總裁特裏榭日前以「荒謬」嚴詞反駁盧比尼的瓦解說,並非全然無所本的口舌之快。然而,特裏榭應該也深知,過去歐元區成員國排除萬難統一貨幣的英勇,也絕非未來不敗的保證。
歐洲統合的堅定決心,源於對二次大戰生靈塗炭的深切反省,以及不依賴美國霸權的憂患意識。從1958年歐洲6國成立歐洲經濟共同體(EEC)開始,到1992年簽署奠定貨幣統合基礎的馬斯垂克條約,以迄1999年歐元區正式成立,歐洲人花了近半世紀的時間統合政治經濟與貨幣事務,一再寫傳奇,也一再令世人驚奇。
「驚奇」之一在於馬斯垂克條約所訂定的高入會標準,包括:1.一國財政赤字占國內生產毛額(GDP)比重不得超過3%,且政府債務總額不得超過GDP的60%;2.各國消費者物價上漲率不得比通膨率最低的3個國家之平均超出1.5個百分點;3.長期利率不得比通膨率最低的3個國家之公債殖利率高出2個百分點;4.匯率需穩定在歐洲匯率機制的上下各2.25%。
也就是說,有意入會者除了必須致力物價與財政穩定外,不管大國或小國,不論富國或窮國,都必須放棄匯率與利率政策的自主權,遵守共同的雙率政策。即使犧牲不小,但為了分享經濟統合的果實,1999年歐元區初創即招收到11個「好學生」,包括西班牙在內;希臘在2001年設法搭上車,到2008年歐元區會員已擴大到16國。一直希望成為歐洲國家的土耳其,則還在排隊候審。
最大的例外是英國。英國在90年代初加入歐元前身的歐洲匯率機制(ERM),不意引發92年炒匯大鱷索若斯放空英鎊危機。一朝被固定匯率咬,導致英國即使在99年已具入會資格,至今仍拒絕加入歐元區。
「驚奇」之二是入會後不准輕言退出。這項規定原意在維持歐元區的穩定性,現在卻成了綁住歐元區的最大包袱。由於沒有退場機制,當局沒有監督、導正會員的工具,「好學生」入會後便可能露出狐狸尾巴,大肆低利借貸揮霍,例如希臘預算赤字在短短8年間,即從達標準的3%躥升到12.7%,政府總負債比更倍增為120%。
相對地,當出口導向的亞洲國家善用雙率政策應付金融海嘯之際,愛爾蘭、西班牙與希臘等歐元重災區,卻必須繼續忍受歐元升值戕害競爭力,而失業率爆表更是雪上加霜。這也是外界認定希臘不退出歐元區,就只有死路一條的原因。以希臘對照英國,儘管後者財政狀況亦不樂觀,但至少保有雙率政策的因應彈性。
對於致力統合的歐洲人而言,他們自許歐盟是一股以柔克剛的力量,有別於美國以武力炫耀強權。歐元區走過10年,當局的確也用事實證明了,即使在瞬息萬變的全球化浪潮下,固定匯率依然可行。然而一如備受推崇的市場經濟在金融風暴後飽受質疑,固定匯率制度更不會是完美無瑕的設計,一場金融大難,即已將其脆弱暴露無遺。
因此,歐元區的遊戲規則顯然也無法再照著馬斯垂克的高標玩下去。必須適度放寬,否則各會員國單是忙著「宣示」緊縮財政,就可能對民間造成雨天收傘的負面作用,引發另一波衰退。其次,當局也必須著手設計退場機制,與其讓不長進或跟不上的會員國「混吃等死」,不如放手讓他們尋求外援,等找到活路再來談復籍。就算此舉會短暫影響歐元區的信譽,讓歐元版圖縮小,但畢竟裡子還是比面子重要。
全球金融海嘯的衝擊,仍然持續發酵中,歐元區遭遇的挑戰極其嚴峻。對於亞元區的倡議者來說,歐元區能否與時俱進、安度難關,正是一本活教材,更沒有不關注的道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