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3月20日 星期六

韓國國際形象

英國《金融時報》 Lex專欄 2010-02-04
韓國目前的使命是提升其國際形象。上月,該國與阿聯酋簽署了首份核出口協定,價值200億美元。國營的韓國國家石油公司(Korea National Oil Corp)已撥出65億美元用於海外收購。現在,韓國國民年金公團(NPS)又宣佈,將斥資多至1億英鎊,將所持倫敦蓋特威克機場的股份從1.3%提升至12%。在作為20國集團(G20)輪值主席國的一年,韓國似乎已下定決心要證明自己的全球資歷。
孤立來看,對於擁有2400億美元投資組合,但通常有四分之三以固定收益形式持有,僅有十分之一投資於海外的NPS來說,投資蓋特威克機場似乎頗具風險。去年,這家倫敦第二大機場的客運量下降了5%,僅有一條跑道令該機場顯得先天不足——至少目前是這樣。
不過,最重要的是市場時機的選擇。過去3個月,旅客人數開始回升,而該機場受監管的回報率能有效防止通脹。收購價格看上去很合理,與數年前養老及基礎設施基金對英國受監資產基礎(Regulatory Asset Base)提供的30%溢價相比,這個價格與蓋特威克機場的受監資產基礎大致相符。此外,該機場的大股東Global Infrastructure Partners已通過倫敦城市機場(London City Airport)證明了自己的專業技能。
但整個交易過程讓人懷疑,NPS不過是一個韓國外交政策工具。韓國總統李明博(Lee Myung Bak)的朋友、NPS董事長全光宇(Jun Kwang-woo)回答道,儘管可能存在交叉,但他的投資決策是獨立的。不過,具有諷刺意味的是,NPS將英國在監管方面的確定性作為投資的理由之一,可恰恰就是英國監管部門命令西班牙法羅裏奧集團(Ferrovial)拆分英國機場管理局(BAA)的,由此導致2006年的收購毀於一旦。政商界限模糊的不只是韓國。
Lex專欄是由FT評論家聯合撰寫的短評,對全球經濟與商業進行精辟分析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