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8-07 工商時報
華爾街日報周三報導,商品多頭潰散,但真正咬牙切齒的,可能卻是相關類股的投資客,特別是那些較晚才上車的人。
從7日30日以來,原油期貨已下跌6%,但艾克森美孚、休斯(Baker Hughes)及西方(Occidental)石油等能源企業的股價,同期間分別下跌7.1%、7.7%及6.3於%。
傳奇投資客考普曼之子韋恩.考普曼,長期來看多商品類股,他規模20億美元對沖基金鈷管理公司,今年到6月止獲利約6%,儘管優於標普500指同期間的重挫約12%,不過他青睞的能源類股有部分這幾天表現不佳,或多或少已吃掉他一些獲利。
不過他仍看多後市,因為「以每桶120美元來看,大部分能源類股都太便宜,可依此類推到煤、鋼鐵之上」。
商品價格下跌,傷到的是對沖基金及其他最近才上車的投資客。
過去4天內,Potash及Mosaic這二大肥料類股的股價分別挫低18.8%及16.6於,而Joy Global及Bucyrus International這2家礦業公司的股價則下跌14.5%及23.2%。
相形之下,道瓊AIG商品指數(一種期貨指數)同期間僅跌5.1%。
造成商品類股大跌的,主要是疑懼心理,即深恐若能源價格進一步下滑,則可能會有更多投資人跳車。其次是市場不安氣氛促使投資人獲利了結。
另一種解讀是:股票的價值來自於企業的長期基本面,但能源期貨大體上卻屬短期性交易,因此,當投資人對能源的長期價格產生疑慮的時候,就會選擇先賣出股票。
規模達5,000萬美元的CBI資本對沖基金公司,其操盤手卡拉表示:「許多資金顯然棄能源商品而去,那怕油價在大漲之後,僅溫和下滑。」卡拉並推估,只要油價在每桶50美元之上,新生產的石油就能賺錢。
因此,卡拉逆勢買進石油服務類股。卡拉說:「每桶70美元甚至就是很好的價錢。」能源企業內部推演,大都預期油價將遠低於每桶120美元,而「獲利依舊可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