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1月10日 星期一

中國經濟告急

陶冬
中國經濟告急。10月份PMI(採購經理指數)急跌至44﹒6。這是PMI四個月中第三次跌破50大關(表明經濟活動在收縮),而且這已低過PMI歷史上任何一個低位。如果PMI指數一個月內跌6﹒6點頗為震撼的話,其他領先指標跌幅更大--PMI新訂單指數急挫9﹒6點,出口訂單指數降7﹒4點。生產要素價格暴挫、庫存上升、進口大幅回落。中國的PMI指數比較波動,但它對經濟走勢的前瞻性預測,多數時候證明是準確的。
10月份PMI大致表明,中國經濟目前可能只有5﹒5%至6﹒5%的增長速度,遠遠低過過去30年平均9﹒9%的GDP增長。而且,這是在北京奧運因素消除之後取得的。筆者不排除PMI在今後幾個月出現反彈,但是相信經濟顯著放緩的大局不會改變。
出口放緩、房地產不景,早在意料之中。大宗消費(如汽車銷售、旅行人數)疲弱也算不上新聞。筆者近來在華東、華南地區調查的最新感觸是基礎設施之外的民間投資似乎一夜間消失了。理論上講中國與全球金融海嘯之間有防火牆,資本管制下中國的銀行並未像歐美同行那樣遭受「有毒資產」的荼毒,內需不致受太大的直接衝擊。但是一天兩播的中央電視臺的「直擊華爾街」捧紅了一名主持人,擊垮了全國的投資信心。當企業家對經濟前景感到不明朗時,推遲投資計畫乃條件反射。PMI訂單指數中,機械、設備指數暴跌相信便是這種投資信心的折射。
內需放緩、出口下滑,已經導致大批農民工失業。這些在中國的城鎮失業統計數字中看不到,但是對於消費卻有直接的影響,並對社會安定埋下隱患。同時廣東、江浙一帶企業大量倒閉,銀行不良資產已在上升中。至於房地產業所面臨的困境,則更是有目共睹的。
如果統計資料不受人為干擾,筆者估計中國經濟在今後三個季度的增長率只有6%左右。如果屬實,這將是1990年以來最低的增速。2009年下半年的經濟前景會有所改善,基礎投資和其他擴張性財政、貨幣政策,應該可以將GDP增長重新拉回到8%左右,但是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加速的機會不大。
前總理朱鎔基曾在上世紀90年代末,大力實施凱恩斯式的財政擴張性政策,使中國經濟免于落入亞洲金融危機的陷阱。不過中國經濟真正出現強勁增長,還是在住房改革啟動之後。民間需求復蘇是中國增長重回樂土的前提條件。
中國經濟是大陸型經濟。出口對經濟影響很大,不過沒有出口中國還會有十三億人的衣食需求,中國經濟還能存活(這是與亞洲其他國家之間的一個重大差別)。而且目前中國經濟的杠杆率不高,過度流動性、連續的信貸額管制,加上比較活躍資本市場,中國企業的借貸比率普遍不高(開發商、中小企業除外)。沒有高杠杆,經濟便不會出大事。
不過一旦經濟進入下行週期,相信銀行壞帳可能明顯上升,銀行可能出現「惜貸」,久違的三角債問題也可能重新浮現,金融環境進一步惡化。同時就業市場疲軟、工資下降,帶來收入增長的回落(對於農民工可能是絕對收入的減少)。需求不足,勢必帶來產能過剩。中國明年也許要重新面對通貨緊縮。
在應付增長不景和通縮上,北京有大量的政策選擇,中國政府在政策上的迴旋餘地大過任何一個西方政府。筆者相信基礎設施建設,是財政擴張政策的主打,鐵路建設、政策住房建設、醫療衛生改革、南水北調將成為政府投資的聚焦。增值稅改革、出口退稅加碼和提高個人所得稅起征點,能夠將更多的資金返還到民間。
至於貨幣政策,信貸額度將大幅增加,甚至額度本身在2009年也可能被取消。貸款利率有243基點下降的空間,存款利率估計2009年底會下降189基點。存款準備金率預計下調300基點。人民幣在近期由升值轉貶值的勢頭已定,因為這不僅是貨幣/匯率政策的一部分,更是北京對民眾的一個政治資訊。筆者認為人民幣兌美元在六個月內重新見7。
刺激政策的全面推出,應該可以穩住經濟,2009年全年GDP增長估計為7﹒2%,2010年回升至8﹒5%。與其他國家相比,中國經濟增長已經很好(在全球衰退、金融海嘯的大環境下)。不過與自己過往的成績相比,中國似乎進入了一段緩慢增長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