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1月7日 星期五

兩岸換匯協定 還有路要走

【經濟日報】2008.11.06
兩岸三地外匯存底合計達2.3兆美元,如果能建立換匯機制或外匯基金,確可發揮穩定金融的效果。但是,撇開江陳會營造出的兩岸和樂氣氛能維持多久不談,台灣和大陸提出兩岸換匯議題背後各有不同動機,想要把換匯機制從「議題」落實到具體可行的「協定」,恐怕還有一段距離要走。
中央銀行昨天公布台灣外匯存底餘額為2,781.5億美元,已連續第四個月減少,但仍穩居世界第四。只是,一談到兩岸換匯議題,央行馬上噤口避談。央行外匯局長段金生更一見到媒體便馬上說:「這場座談會是由陸委會及海基會舉辦,應由他們統一發言。」
說到底,央行不是不希望加入區域換匯機制或亞洲貨幣基金,對於與大陸簽署換匯協定也有極高的意願。但問題卡在過於大陸一直以政治考量,將台灣排除在國際貨幣基金等重要全球貨幣機構門外,連台灣身為會員國的亞銀提出的清邁協定,台灣也被排拒在外。這次著江陳會營造兩岸「什麼都能談」的氣氛,央行當然希望台灣可順勢加入相關協定,爭取應有國際地位,未來如遇金融危機也能有盟友奧援。
不過,大陸方面打的算盤可能並非如此。因為如果從穩定區域金融的立場出發,台灣應加入東協加三的換匯機制,而非僅能與大陸簽訂換匯機制,否則台灣無疑成了大陸「體制內」的一個小單位,外匯存底等於是透過換匯機制由大陸統籌對外運用。正因如此,央行對於簽訂換匯機制,處於「只能做、不能說」,樂見其成但不便正面出擊的態度。
至於海基會董事長江丙坤提出區域金融合作的兩種方案,由台灣加入東協與中國大陸、日本、韓國的換匯機制,或是兩岸聯合日本、韓國另外成立一個外匯基金。這樣的構想聽來完美,實施難度卻很高。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