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金融時報》羅伯特•賴特(Robert Wright)雅典、艾倫•貝蒂(Alan Beattie)華盛頓報導 2008-10-13
席捲全球的信貸危機正在大幅削減航運活動。隨著貿易融資日益困難,許多發貨人取消了與船東的合同。
對幹散貨航運來說,大宗商品投機活動的平倉,也加劇了該領域的問題。幹散貨是指煤炭、鐵礦石、小麥和其他散裝大宗商品。
上週五,衡量大宗商品航運成本的“波羅的海幹散貨運價指數”(BDI)遭遇了其有史以來的最大跌幅,跌至2221點,跌幅為11%。
該指數比5個月前的峰值水準下跌了81%。
傳統上,貿易被認為是金融活動最安全的形式之一,但貿易信貸的利率在近幾個月大幅提高,因為銀行撤銷了支持流動性的設施。
類似的貿易信貸中斷,在以往金融市場承受巨大壓力時也曾出現過,比如1997至1998年的亞洲金融危機。
許多船東正因銀行不願發出信用證而遭受損失。信用證是在貨物裝船後、買方收貨前,銀行為了向出售貨物的公司(即發貨人)擔保,其會收到貨款而出具的通常直截了當的檔。
與發貨人已訂立長期租船合約的船東,基本上沒有受到影響,但那些主要在短期現貨市場經營(即航次租船)的船東,現在幾乎攬不到業務。
雅典一名船東邁克爾•波德魯格勒(Michael Bodouroglou)表示,他投入現貨市場經營的私人所有船舶正受到影響,但其擔任首席執行官的紐約上市公司Paragon Shipping,由於長期租船合約而受到了保護。
他表示:“因為買家開具信用證的艱難,許多發貨被取消了。某些航線上的國際貿易被打斷。”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