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3月
高管們預計,經濟低迷仍將繼續發展,但是,在系列調查的第二次調查中,認為經濟狀況正變得越來越糟的受訪者的比例並未增加。許多受訪高管表示,他們的企業管理團隊在危機期間管理有方。
對《麥肯錫季刊》從2009年3月10日至2009年3月16日所做的一次調查的回復結果顯示,令人沮喪的經濟停滯已經確定無疑。雖然表示在國家層面上經濟狀況已進一步惡化的受訪高管的比例並未增加,但是,預期今年經濟狀況將會好轉的高管還不到1/3。
高管們總體上對所在企業應對本次危機的方式仍持有信心,儘管有53%的高管預期2009年上半年的利潤會下滑,而且預計企業會裁減員工的高管人數在六周內躍升了八個百分點。與其他企業相比,那些高管們認為管理有方的企業更有可能降低運營成本和資本支出——而且或許不會大幅度削弱運營,因為這些企業也比其他企業更有可能提高其生產率。總的來看,這次調查的結果顯示,大部分企業並未主動去尋求更多的現金。
本次調查還邀請高管們對某些公眾爭論不休的熱點話題發表看法。受訪高管們認為,“壞賬銀行”是一個好的創意;在首席執行官們的薪酬是否過高的問題上則存在分歧;占壓倒多數的高管表示,公眾對企業的信任比危機之前有所降低——且指責矛頭直指金融企業。
一些重大問題
在有關所在行業中首席執行官的薪酬是否過高的問題上,受訪高管們沒有達成太多共識:有43%的人認為太高,而有47%的人表示不高2。或許並不令人意外的是,在金融企業的受訪高管中,有接近60%的人表示CEO薪酬過高,而在大型企業(年收入在10億美元以上)的受訪高管中,只有49%人如此認為。
公眾爭論激烈的另一個領域是如何恢復市場的流動性和穩定性。一種可選方案是,由政府購買金融機構的“不良資產”,並將這些資產整合到一家“壞賬銀行”中,從而使金融系統的其餘部分恢復流動性(該計畫與美國政府2009年3月23日提出的計畫較為類似)。在所有的受訪高管中,有54%的人——在金融服務業的受訪高管中,有61%的人——表示,創建一家“壞賬銀行”將有助於恢復流動性。來自亞洲各地的高管持有這種觀點的可能性最大。
當我們詢問受訪高管,哪一種行動對於恢復市場穩定性最為有效,得到的回答清楚地聚焦於流動性。高管們還提出了恢復流動性的各種方法。許多受訪者提出的途徑包括:對企業或消費者(或兩者一起)減稅;提振消費者的信心,增加消費支出;重點關注在監管、貨幣管理以及樹立信心方面的全球應對方法(一位高管呼籲“所有國家真誠合作”);以及強有力的長期領導力(另一位受訪高管將其描述為“精選一項計畫,堅持不懈地實施它,溝通策略,明確清晰”)。受訪高管還呼籲政府採取各種行動,也有呼籲政府無為而治的:“不要對銀行和企業橫加干涉。讓不健康的企業破產倒閉,健康的企業才會茁壯成長——這樣才能使我們的世界重新回到平衡狀態。”或許最有希望的評論來自其中一位高管,他寫道,“要有耐心。信心和對風險的承受能力自然會提高,因為它是人類天性的一部分。”
經濟停滯,但有一些希望的徵兆
確實需要有耐心。總的來看,受訪高管們大都表示,自己國家的經濟狀況非常糟糕——幾乎有90%的人表示,自從2008年9月以來,本國的經濟狀況每況愈下——但與六周以前相比,這一比例並未進一步增大。與此類似,預計本國GDP將會下降的高管比例占到了3/4,與六周以前的比例相同。預計今年經濟將會好轉的高管比例已從40%下降到30%,這表明,受訪高管們預計,目前這種經濟狀況還將持續一段時間。
關於自己所在企業的狀況,高管們的回復表明,在過去六周裏,他們已經開始習慣糟糕的經濟狀況還將持續一段時間的預期。在所有受訪高管中,有一半的人預計,所在的企業在2009年上半年將會裁減員工——比僅僅六周前增加了八個百分點,當時,有更多的人預期,經濟狀況在今年就會出現轉機。而且,與上一次調查相比,本次調查中有更多受訪者給出了對所在企業近期利潤的預測:有53%的人預計,2009年上半年的利潤將比2008年下半年有所下降,而且這些受訪者大部分正是那些預計所在企業將會裁員的受訪者。只有6%的人表示無法確定3。最後,對於這次危機將會如何改變所在行業的格局,高管們的預期自2008年11月以來沒有顯著的變化。大約2/3的受訪高管預計,增長率將會降低,而在2008年11月時,預計企業合併的高管比例較小,風險承受能力也較低。
雖然只有14%的受訪者預計,本國的經濟狀況在2009年上半年將會好轉,但這一比例比六周前預計經濟好轉的比例增加了一倍多。在歐洲和北美,持樂觀態度的高管比例增加最多。雖然更多的企業正在尋求資金,但能夠獲得全部所需資金的企業比例仍然保持不變——剛好不到一半,這一點或許表明,企業能夠獲得的資金數量有某種程度的增長。
此外,根據對這些受訪高管的調查,大多數企業的資金情況並未瀕於崩潰。只有少數高管表示,所在企業正在尋求外部資金(自從我們於2008年10月開始提出這一問題以來,情況一直如此)。正在為實施新舉措而尋求資金的企業要比為了任何其他目的而需要資金的企業更多。這些回復結果表明,增長仍然在某些企業(尤其是高科技企業和電信企業)的議事日程之中。在尋求資金的其他原因之中,自2008年12月以來,增加可支配現金的重要性已有所下降。
必須注意,在過去六周中,尋求資金的企業數量已經從24%躍升到30%——這是自去年10月份以來第一個重大變化。這種數量的增長來自金融企業,以及位於歐洲、拉美和其他發展中經濟體的企業。
本文譯自: “Economic Conditions Snapshot, March 2009: McKinsey Global Survey Results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