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11-01 工商時報
根據國際先驅論壇報週五的報導指出,金融風暴與全球經濟衰退危機導致國際匯市劇烈震盪,許多亞洲企業由於在匯市上押錯方向,又未採取適當的避險措施,因而蒙受鉅額損失,由此也顯示,亞洲公司面對金融動盪的危機應變能力仍有待加強。
報導指出,亞洲企業因投資衍生性外匯商品合約,又未做充分的避險動作,以致在美元與日圓急遽走升,或商品價格及相關貨幣暴跌時,曝露於高風險之中。
南韓與印度公司的外匯風險損失也正逐日擴大,當地投資銀行表示,衍生性金融商品的虧損可能加劇,問題是愈來愈嚴重。
上周有中國公司陸續宣佈遭到外匯風險重創,其中損失最慘重的為在香港上市的綜合企業中信泰富集團(Citic Pacific),因錯估澳元走勢,引發的損失可能將近20億美元。
據投資銀行業者透露,很多位在香港的公司投資衍生性商品合約,卻未適時進行避險操作,是因公司財政高層不諳合約內容,抑或是甘冒風險追求最大獲利,就不得而知了。
可以確認的是,幾乎沒有任何企業主管會料到,波動劇烈的市場會讓他們一失足成千古恨,也沒料到損失會是如此驚人,更沒想到自己面對市場風暴是如此的不堪一擊。
當香港中信泰富因澳元劇貶而飽受打擊之際,許多日本企業也因日圓反轉走強,蒙受交易損失。棕櫚油、銅礦及原油等商品價格暴跌,讓種植業、採礦業及航空業對後市須審慎以對。
香港首富李嘉誠擁有的跨國企業和記黃埔上周宣佈,由於市場對該公司的外匯投資風險疑慮導致股價下跌,因而決定不再碰任何槓桿或結構性外匯商品。
馬來西亞棕櫚樹種植業者IOI集團,上周股價一度下滑20%,主要是市場盛傳IOI集團飽受美元震盪衝擊所致,該公司已回應否認。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