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0月15日 星期三

國際專欄:自由派專欄作家克魯曼

2008-10-15 中國時報 【林博文】
剛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的保羅.克魯曼,是個極愛「管閒事」的經濟學者,也是個直言無諱的小鋼炮。但他有一顆熾熱的心和一個出眾的頭腦,他從八年前開始每周為《紐約時報》寫兩篇專欄,幾乎篇篇痛批布希政府及共和黨,他的激進自由派色彩,以及具有深厚分析能力的文字,成為紐時最受歡迎的專欄。
克魯曼本來有機會在一九九二年柯林頓當選總統時出任白宮經濟顧問委員會主席,卻被柯林頓身邊的馬屁精幹掉。柯林頓派專機把克魯曼接到阿肯色州小岩城面試,當時三十九歲的克魯曼口若懸河地大談他的經濟理念,同時亦不忘月旦人物,其中被他的口水掃到的經濟學家,有自由派也有保守派,其中包括自由派學者兼柯林頓的牛津同學兼柯林頓交接小組成員羅伯特.賴希,身體有點畸形的賴希聽說克魯曼批評他,頗為不悅,即建議柯林頓不要用他。後來柯林頓邀請蘿拉.泰森女士擔任白宮經濟顧問委員會主席,賴希則出任勞工部長。泰森和克魯曼皆為麻省理工學院經濟學博士。四年後,泰森離開白宮到柏克萊加州大學商學院當院長,賴希與柯林頓鬧翻,先到波士頓大學教書,後轉到柏克萊加大,他們兩人現在都是歐巴馬的經濟顧問。
克魯曼十五年前雖未被柯林頓聘用,但他並未記恨,他說他的性情並不適合做官。今年民主黨進行初選時,他在專欄中一直力挺希拉蕊,對歐巴馬批評多多,克氏認為希拉蕊的經濟主張(尤其是全民健保計畫)遠勝歐巴馬。歐巴馬獲提名後,克魯曼轉而支持他,攻擊火力仍集中於無能而又愚鈍的布希身上。
布希於二○○一年十月開始在阿富汗發動反恐戰時,全美輿論百分之九十九皆聲援布希,即連自由派政論家亦百分之九十九倒向布希,唯有麻省理工語言學大師喬姆斯基、左派刊物《國家》和克魯曼等繼續痛批布希,筆下毫不留情,迫使白宮發言人公開表示他們從來不看克魯曼的專欄。
克魯曼說,布希從二○○○年大選期間即開始撒謊和欺騙,直至今天;又說布希做什麼事和推動任何政策,皆有其政治意圖,即連反恐戰及侵略伊拉克,都帶有政治目的。克氏八年來痛批布希的社安制度(即養老制)、能源、公司改革、減稅和空氣淨化政策,抨擊共和黨的鬼鬼祟祟。保守派則回罵克魯曼是個充滿激情和偏見的左翼打手。有個右派網路痛恨他到極點,貼出獎金獎勵大家挖掘克魯曼的私生活和性取向。
右派媒體最苦惱的是本身找不到像克魯曼這樣一個善於分析、文字犀利的經濟學家。右翼專欄作家群中,絕大部分只會在意識形態上空轉,而現在保守派又為麥肯的選舉而分裂,傳統保守派(如威廉.巴克萊所創辦的《國家評論》和專欄作家喬治.威廉等)厭惡麥肯,新保守派則支持麥肯。做過眾院議長的金瑞契甚至露骨預言共和黨下個月選舉會慘敗。
克魯曼已出了二十本書,有專業的和評論時事的,也寫二百多篇學術論文。他得獎後接受美國公視訪問時說,他寫的專業論文和書籍,只有行家才看得懂,但他覺得最有滿足感的是寫時評專欄。紐時八年前邀他寫專欄時,他考慮了好幾個月才接受。其實他在八十年代開始就不停地寫通俗性的經濟評論,他的文章犀利而有見解,批判中有火花,在分析裡又能打中要害。
不少人把克魯曼和當年哈佛自由派經濟學家並做過駐印度大使的高伯瑞相比,高氏愛寫政論文章,也愛上電視評論時事,他和克魯曼都是屬於第一流的公共知識分子。但克氏更厲害,「術業有專攻」,他在宏觀經濟上的造詣、對國際貿易和空間經濟的貢獻,得到了國際公認。而他過去對亞洲金融危機的預言以及對此次華爾街大崩盤的警告,使他成為真正名不虛傳的經濟學家。
克魯曼從小就愛看科幻小說,成為經濟學家以後,自認「總有一天會得諾貝爾獎」,如今終於被他等到了,他幽默地說:「比我預期地早了一點」。但他的母親說:「該是時候了」!
美國近代新聞史上,一直有不少出色的左右兩派專欄作家,如自由派的李普曼、皮爾遜、安德遜和雷斯頓,以及保守派的艾索普兄弟和最近因惡性腦瘤開刀的諾瓦克。從這個傳統來看,克魯曼可說是延續自由派香火的菁英,布希政府和右翼媒體對他深惡痛絕,那是必然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