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7月28日 星期三

戶籍改革成中國面臨的政策難題

2010年03月11日
中國經濟或許具備良好的向上動能﹐但其內部流動性則另當別論。
將中國居民分成農村及城鎮居民兩大類的戶籍登記制度已經成為了存於中國幾十年來迅猛經濟改革中的毒瘤。作為上世紀50年代計劃經濟的遺留物﹐戶籍制度限制了國內勞動力的流動。除了引發民眾怨氣之外﹐戶籍制度還助長了國內經濟的長期失衡﹐這一局面正是中國領導人希望能夠改變的。
當然﹐中國國內是有勞動力流動的:在過去十年中﹐中國的城市人口數量平均每年都會增長約1%。但是﹐較之同等發達程度的國家﹐中國的城市化率仍在低位徘徊。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援引學術研究指出﹐基於中國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GDP)情況﹐應該有56%至58%的中國人生活在城市﹐而現在的城市化率僅為46%。
那些遷到城市的農村居民發現自己無法享受當地居民擁有的醫療、教育和住房補貼。這反過來也限制了這些新增居民的消費﹐因為他們還需要花錢購買其他基本服務。其結果是城市化進程本應創造的經濟利益未能在中國得到充分體現。
戶籍制度還限制了勞動力流動到他們最能發揮作用的崗位。此外﹐亞洲開發銀行(ADB)駐北京經濟部門主管洛曼斯(Yolanda Fernandez Lommenis)說﹐降低城市化難度有助於避免浪費公共和私人投資。換言之﹐如果城市裏的基礎設施和房屋能夠為更多的人所使用﹐那麼相關投資就能得到更好的利用﹐而不至於浪費。
從總理溫家寶自上而下的中國共產黨官員現在正更為熱切地討論戶籍制度改革問題。然而﹐在這一問題上的對話是有限度的。在本週的全國人大會議召開之前﹐中國13家媒體發表聯合社論﹐要求廢除戶籍登記制度。結果執筆人之一的《經濟觀察報》高級編輯遭到瞭解職處理。
給火熱的預期潑冷水也是有理由的。中國政府擔心大量農村人口的湧入城市將使現有社會服務體系不堪重負。當地政府也擔心安置更多的新增人口將花費過巨。
在中國﹐不變的一點是﹐對改革的探討總是要過些時日才能轉化為行動。
Andrew Peaple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