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2月6日 星期六

鐵礦石談判 大陸向礦商投降 國際現貨走揚 形勢比人強 寶鋼武鋼失定價權 不得不低頭

2010-01-17 旺報
去年,大陸煉鋼業者透過集體議價,向淡水河谷、必和必拓及力拓三大國際鐵礦場施壓,要求降低售價,但隨著世界經濟復甦、鐵礦價格走揚,中方的議價空間已經喪失,幾個主力鋼鐵廠,如寶鋼、武鋼已紛紛向外商低頭,以爭取礦源。
由於鐵礦石長協(長期協議)資源緊張,寶鋼、武鋼、河北鋼鐵集團等企業均派高層前往三大礦山要資源,同時修復關係,這些前往礦山示好的鋼企,多為主流大型鋼企,以及中方鐵礦石談判組成員企業。
三大礦商 握主控權
這是鐵礦石交易市場整肅半年來,最戲劇性的一幕:鋼企們對於統一與三大礦商談判似乎失去了耐心。如此地迫不及待,也讓這個全球鐵礦石需求占一半以上的市場,再次失去定價權。
鐵礦石現貨價在09年12月底重新衝上每噸100美元之後,如今繼續飆升至每噸130美元之上。而2009年3月市場曾跌至每噸59.1美元的最低點,不到10個月已經飆漲了一倍多。
如果說2009年,因為金融危機,鐵礦石價格頓挫,中國鋼企還有絕佳的機會獲取定價權的話,那麼面對如此殘酷的市場周期,曾經大張旗鼓進行的鐵礦石整肅的策略和目標,需要適時檢討。值得憂慮的是,這還將進一步連累正在進行的鋼企產能過剩整頓格局。
現貨飆 鋼廠求長約
河北鋼鐵集團表示,其長協礦進口量明顯減少,不得不加大現貨市場採購力度,「我們只有邯鋼和唐鋼有協議礦,以前這兩家的協議礦會剩下來給集團的其他子公司,但目前邯鋼和唐鋼自身都不夠用。」
除了河北鋼鐵集團,武鋼、沙鋼、山東鋼鐵集團、太鋼、首鋼等長協礦指標均不足。
河北鋼鐵集團人士表示,由於去年鐵礦石談判鬧得很僵,(中國)鋼廠正為此付出代價,「因為去年我們簽的長協量很謹慎,導致現在長協指標早已用完,不得不高價進口更多現貨礦。」
2009年現貨礦價格遠低於長協礦,中國鋼企集體未完全執行長協合同,雙方關係一度緊張。由於2009年中方沒有與三大礦商談定正式長協合同,使得後者「有充足理由減少長協礦供應量」。
河北鋼鐵集團人士擔心,三大礦商將以減少低價長協礦量進行報復,「公司正在努力爭取更多長協指標。」這位人士透露,公司已經派高層前往主要關係礦商,修復關係。
中國價格 笑話一場
澳洲第三大礦山FMG創始人安德魯.弗裏斯特表示,中國有充足理由要求「中國價格」,但中國缺少執行的控制權。
2009年,中鋼協提出鐵礦石談判要形成「中國價格」,即中國與三大礦商每年單獨定價。理由是:中國鐵礦石海運量占全球需求一半以上。隨後中方提出的策略是不會跟隨其他國家的價格。
彼時市場的力量均衡點正朝著有力於中方的方向移動,三大礦商均在2008年的基礎上降價33%。當時中方提出要降價40%,也就是回到2007年的價格水準。
談判由此陷入長時間拉鋸。
彼時讓中方鋼企失去鎖定長協價的機會的另一肇因是,2009年現貨價遠低於長協價。這一周期性因素,也讓鋼企突然發現,現貨市場的倒手比執行長協價更為有利可圖。
於是,整個市場的情緒突然被「中國價格」裹脅。
「全球鐵礦石供大於求是事實,但核心問題是,三大礦商控制資源,主動權在礦商手中」中國冶金工業規畫研究院院長李新創表示,「中國價格將面臨一個必然的無奈結局。」
日韓不會與中結盟
日本鋼鐵聯盟常務理事安健一孝表示,力拓、必和必拓已與日本鋼鐵企業展開談判。在鐵礦石談判中,三大礦商往往會以日韓鋼企為突破口簽下首發價,而後中國鋼企不得不接受。
值得注意的是,與往年不同,今年三大礦商從談判一開始就刻意冷落中國。由是,與日韓鋼企的策略聯盟成為中方談判的準備工作之一。
韓國最大鋼鐵公司浦項鋼鐵在今年1月12日宣布,計畫今年生產粗鋼3200萬噸,而2009年粗鋼產量估計不足3000萬噸,目前生產不會有所變化。
「但日韓很難與中方達成聯盟,」北京科技大學教授、鋼鐵領域專家許中波表示,日韓很可能今年再次率先與三大礦商達成一個基準價格,因為「日韓鋼鐵業比中國集中幾百倍,利益一致,而且還有礦商的股份,與咱們就不是一個陣營的。」
行業整頓 淪為空話
自去年以來,配合鐵礦石談判的一項重點工作是整頓鐵礦石貿易秩序。中鋼協秘書長單尚華幾乎在去年的每一次行業會議上都強調,整頓鐵礦石市場迫在眉睫。
這場影響深遠至今未結束的整肅,由中鋼協制定的一系列整頓政策組成,包括鐵礦石進口代理制、重新審核貿易商資質、清查鐵礦石市場流向等。
但上述政策卻進展緩慢。中鋼協常務副會長羅冰生曾表示,「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且涉及各方利益。」
目前,貿易商資質審核工作已基本結束。但許中波表示,該項工作「等於沒做,還是那些資質,還是那些人在做同樣的事情。」
但市場已經逆轉。當整個行業把注意力集中在整肅上之後,對已經逆轉的市場的輕忽,以及謀取短期利益的驅動(炒現貨避長協),反過讓這場整肅變得模糊。
河北燕鋼的一位採購負責人透露,代理制、進口資質等措施,不能在根本上改變鐵礦石貿易秩序的混亂,辦法只有一個——監管鐵礦石進口稅票。
「首先,大家都是一個圈子的,我把進口量集中到一家有資格的公司,要他們來進口,他們既能掙到仲介費,又能粉飾自己的業績。真正能監視鐵礦石市場流向的,只有稅票,因為沒有公司能在稅票上做假。」但中鋼協很難對稅票進行管理,上述人士表示,這又涉及到財政部門的利益。
(取自《21世紀經濟報道》)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