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10-06 中國時報 【陸以正】
布希政府的七千億美元搶救經濟方案,如坐雲霄飛車,一會兒像要直衝上天,再一會兒又好似將跌落深淵。九月廿九日,先在眾議院栽了個大跟鬥,使道瓊指數跌掉七七七點。白宮緊急搶救,原本應在九月底休會的兩院議員都無法回鄉。
十月二日,總算在參議院又起死回生。十月四日,眾議院的版本既已否決,索性拿參院版做為討論依據,事實上根本沒討論就唱名投票,以二六七比一七一順利過關。
這個結果,比眾議院初次表決的二○五比二二八票,反對票少了五十七票,而贊成票暴增六十二票,夠戲劇性了。問題在於:參院版的搶救方案,真能解決美國面臨的經濟危機嗎?看得再遠些,美國經濟暫時穩住後,席捲歐亞的世界經濟風暴也能使從歐洲到遠東的各國中央銀行,暫時喘口氣嗎?
我怕沒有這麼容易。只看紐約股票市場在投票結果公佈後,只略回漲了二九○點,但到收盤時,全天仍下滑二五七.四七點,可見大家心裏有數:這帖藥只能在短期內頭痛醫頭,避免美國國內經濟崩盤。長期而言,關鍵在於世界各國經濟都仍持續走低,這七千億美元不是萬靈仙丹,而且其效益不會延伸到美國以外的地區。
對美國老百姓而言,參院版能看得見摸得到的好處,只有將聯邦存款保險公司(FDIC)對全美幾千家銀行小額存戶的保證額,從十萬美元提高到廿五萬美元。美國有無數銀行周轉困難,Wells Fargo銀行(富國銀行)剛買下瀕臨倒閉的Wachovia銀行(美聯銀行),便是最好的例證。這些純屬美國內部的小事,更與面對龐大壓力的歐亞各國毫無關係。
美國國會尚陷於僵局時,俄國總理普丁忍不住開罵了。俄國是否受到世界經濟危機波及?當然有。正因為俄國經濟已經成為世界經濟的一環,近五個月來,莫斯科股票交易市場指數(RTS)已經跌掉了百分之五十。僅九月一個月內,俄國政府就被迫撥款六百億美元,挹注周轉不靈的金融業者。
因此十月一日,美國搶救經濟方案剛被眾議院否決之時,普丁趁在紐約出席聯合國大會之便,公開指責說:「美國才是今天所有經濟與金融問題的罪魁禍首。這不是華爾街少數人不負責任的問題;這是該負責任卻無力做決定的問題。」
雖然這兩年原油價格飛漲,俄國手頭不缺現款,普丁仍不得不承認莫斯科能控制的財源,尚不敷安度財金危機。普丁也矢言:俄國將建立以本身資源為主的「現代化金融信用制度」,免得重蹈被別國拖累的覆轍。
歐洲國家領袖比普丁瞭解今日世界經濟的互補性與互相倚賴性,但有廿七個會員國的歐盟,半數以上仍在學習資本主義自由市場制度如何運作,與俄國「一個人說了算」的體制相差太遠。即使實施自由經濟已有幾百年歷史的國家,似乎也慌了手腳。
倫敦《每日電訊報》十月三日有篇評論,公開反對愛爾蘭提請歐盟中央銀行撥出鉅款,援助該國六家瀕臨倒閉的銀行。
該報說,現在希臘也提出類似要求了。此例一開,將伊於胡底?如果其餘廿五個會員國紛紛援例申請,把歐洲所有的錢都投進這個無底洞,也不會夠!
這篇文章也提到所謂「蝴蝶效應」,有位電視名主持人曾引用此詞,但很多人仍舊不懂。它是一則有意誇張世界經濟互補性和互相倚賴性的寓言(fable)。假設在很遙遠的地方,有隻蝴蝶在飛翔,它的兩翅上下撲動,看去力量極小,但在地球的另一端,卻可能造成不可思議的後果,如颱風或海嘯。
這當然只是寓言,但用在討論今日世界經濟前景上,亦可發人深省。我們不早就聽膩了那句老生常談:「只要美國打個噴嚏,別國就會傷風,甚或患重感冒」嗎?
沒有人故意唱衰台灣經濟,蕭萬長副總統和劉兆玄院長說我們基本面仍良好,也無人置疑。政府採取的安定股市手段,在美國可能會被罵死,台灣卻因尚無真正獨立、只知依法行事、完全不受行政部門指揮的證券與交易委員會(Securities and Exchanges Commission),臺北證券交易所必須遵從命令行事,加上彭淮南總裁積聚多年的經驗與氣魄,使台灣經濟這一個多月來,受創比日本還輕。
當前要務在保存國家元氣,並在今後兩、三年裏,避免被捲入橫掃世界的經濟漩渦。我為台灣祈福。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