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英國《金融時報》傑夫•代爾(Geoff Dyer)北京報道
2008年7月7日
從表面上看,目前中國似乎並非投資的上選之地:本土股市大幅下跌,地產市場低迷,而銀行存款利率僅為通脹率的一半左右。
然而,這並不能阻礙創紀錄的資本流入,甚至超過了中國近年來所累積的巨額外匯儲備。第一季度,中國外匯儲備增加了1540億美元。在此基礎上,據透露給路透社(Reuters)的數字(通常比較可靠)顯示,4月份外匯儲備驟增750億美元,5月份增加了400億美元,總額將達到1.8萬億美元。
鑒於資本流入遠遠超過貿易和外國直接投資總量,中國似乎正在接收巨額的投機性「熱錢」。
對於外國投資者而言,中國有兩大吸引力——利率水平高於美國,以及人民幣升值的預期。「中國外匯儲備似乎已變成吸取全球流動性的某種巨大的黑洞,」渣打銀行(Standard Chartered)經濟學家王志浩(Stephen Green)表示。
巨額的外匯儲備實際上是用來抵御資本流動波動的,這種情況曾引發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然而,不斷增長的外匯儲備也帶來了自身的經濟風險——如果資本流入無法得到控制,通脹將會加劇;同時,如果投資者決定突然撤離資金,金融體系會受到沖擊。
這帶來的問題究竟有多嚴重,取決於累積的外匯儲備中有多大比例是熱錢所導致的。然而,由於官方數字不透明,這需要大量的臆測。
官方報道的儲備大幅增長中,一部分可以用會計方法來解釋,例如包括了債券持有的重新投資利潤,或已被記錄過的中國儲備投資的海外資產市值增量。
但一些經濟學家認為,官方數字實際上可能低估了熱錢流入。
創建中投公司(China Investment Corporation)時,一筆750億至1000億美元的外匯儲備被轉到了這家新主權基金名下。如果像一些分析師所認為的那樣,轉賬大部分發生在今年第一季度,那麼熱錢流入的增幅會更高。
Stone & McCarthy駐北京分析師洛根•萊特(Logan Wright)估計,今年前5個月流入的熱錢可能高達1500億至1700億美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