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證券業一向競爭激烈,業者紛紛把目光轉向國外,想多賺點外國錢,增加收入,海外業務儼然成為業界新出路。
大型券商高階主管指出,券商每接到一億元股市下單生意,最多可收14.25萬元手續費,但有些同業為爭取客戶、拉攏超級營業員跳槽,竟退佣11-12萬元,自己只分得剩下的2-3萬元,競爭激烈不難想像。
其次,台灣逐漸國際化,不但國外投資人注意台股,台灣投資人也興起海外投資熱潮,國內券商因此紛紛把目光轉向海外,積極爭取海外商機。
例如元大證在海外投資金英證券,專門進行海外佈局,過去每年約貢獻元大獲利10%-12%,去年貢獻約5.72億元,元大證總經理李鴻基已經立下目標,三年內海外收益要佔元大證30%。
中信證也在泰國、韓國投資當地券商,最近剛把韓國子公司賣掉,獲利約23億台幣,EPS貢獻約0.9元,推升中信證拿下本土獲利王座,中信證最近又把目標鎖定外資下單商機,前往香港召開投資說明會,向香港實戶、散戶介紹台股,熱鬧吸引數百港人到場聆聽。
寶來證則是拚ETF(指數股票型基金),準備到新加坡、日本發行,要賺外國投資人管理費。
國內券商海外收入,未來勢必成為重要金雞母,也是獲利伏兵,值得追蹤。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