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4月22日 星期二

中資銀行股份

英國《金融時報》Lex專欄
2008年4月22日
難怪美國銀行(Bank of America)想出售其持有的中國建設銀行(CCB)股份(價值約170億美元)。其它許多外資銀行肯定也想這麼做。總體而言,2005年至2006年,外資銀行(其中許多銀行目前正在籌集資金)共斥資110億美元,購買中國三大銀行的股份。如今,這些股份價值逾900億美元。
從10月份開始,第一批股份的3年鎖定期將要結束,屆時外資股東將能夠出售這些股份。但別以為這些外資銀行會爭相出手。首先,經歷了一年的經濟放緩,目前的價格可能看起來不那麼誘人。自經濟放緩以來,曾經是亞洲最昂貴的中資銀行,已被更為活躍的印度私營部門銀行超越。盡管過去一個月中國三大銀行的股價有所反彈,但其以今年收益計算的市盈率仍在12倍至16倍之間。並且存在其它方面的擔憂。經濟放緩將不可避免地導致不良貸款增長。政府的放貸額度,將導致2008年新增貸款減少約2個百分點。同時由於股市不斷下跌,來自共同基金及證券銷售的費用收入肯定會有所下降。
但即便當鎖定期結束時價格合適,著眼於更長遠目標的外資銀行首席執行官也可能選擇按兵不動。中資銀行的最大優勢,在於它是一個增長迅速的經濟體的一部分:即便在經濟走軟的一年裡,分析師也預測其稅前利潤增幅超過20%。股權聯系不能保證更深的戰略利益。但最起碼它能提供本地市場經驗,而最理想的情況是,能提供進入一個不斷迅速擴張市場的渠道——只有那些持有中資銀行股份的外資銀行才被允許在中國承銷證券發行。最後,兌現出局——特別是如果這一時機與不良貸款增長的時期恰好重合(存在這種可能性)——可能傷害投資者對中資銀行的信心。出售股份的外資銀行很可能發現,與監管機構做對,就意味著長期受到冷落。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