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1月28日 星期三

次貸危機會觸發全面金融動蕩?

作者:英國《金融時報》吉蓮•邰蒂(Gillian Tett)
2007年11月27日 星期二
近年來全球金融體系的輪廓究竟發生怎樣的變化?目前大多數活動發生在哪裡?這是許多觀察人士一直試圖捫心自問的問題。
畢竟,2000年以來,展現在投資者面前的是數不清的信號,表明金融模式正在發生結構性的轉變:收購集團將上市公司變為私有,對沖基金資產劇烈膨脹,主權財富基金蓬勃發展,復雜的債務領域活動以驚人的速度激增——今年夏季,這在信貸市場造成了一些十分不幸的後果。
但如果不考慮這種狂熱活動——或者說,實際上它正是原因之一——投資者往往很難理解這個金融生態系統中的各個方面。畢竟,金融系統中的大部分都很不透明——如果說有什麼不同的話,那就是由於衍生品和場外交易的爆炸式增長,2000年以來,這個系統可能已變得更難於(而不是更容易)解脫出來。
不過,英國央行(Bank of England)上月做出了一次耐人尋味的嘗試,在其最新的財務穩定性報告中,通過「描繪」(整個)金融系統,來澄清這種不確定性。這一嘗試似乎主要是受到這樣一種願望的鼓舞:將最近的次級抵押貸款問題置於背景環境中,與整個金融系統進行比較。
這種描繪做法得到的結果十分有趣。英國央行表示,現代金融系統中最大的一塊是公司證券市場。英國央行稱,2006年底,這部分的總值約為50.6萬億美元,在過去4年中增長約120%。
緊隨其後的是全球銀行儲蓄,目前這部分的規模總值約為38.5萬億美元。接下來,金融系統中第三大組成部分是政府債務,價值約為26萬億美元(不包括地方政府和美國政府部門發行的債務:後者包括住房機構等美國公共部門發行的債務,大約有4萬億美元的資產。)
相對於這些規模龐大的金融資產,公司債總額看起來規模較小,不過在過去4年中上漲了1倍。英國央行表示,去年年底,在全球範圍內流通的公司債券為11萬億美元,其中逾10萬億美元是投資級債券,只有8000億美元為垃圾債券。企業貸款總額為6.1萬億美元,其中大部分也是優質貸款。只有5000億美元屬於投資級以下級別,或槓桿融資。
與此同時,約有10.7萬億美元資產擔保債券在流通。其中大約三分之二是與抵押貸款相關的債券。其余集中於無抵押的資產,如信用卡債務。
不過,這些債券中大約7000億美元與「次級」債(即發放給信用記錄較差家庭的貸款)相關,同時另外還有6000億美元所謂的「alt A」證券,即那些信貸質量略高的證券。
英國央行方面強調,此份描繪報告並非詳盡無遺。它表示,「統計數據來自於很多來源。這加大了數據遺漏或重疊的可能性,」並指出,由於債務活動往往交易過程不正規,許多交易都是私下進行的,因此難以進行追蹤。
然而,這份描繪報告的要點很簡單:盡管今年夏季次級抵押貸款或槓桿貸款等領域成為了報道的重點——而且由於這些資產有可能造成損失而引發了恐慌——但從整個金融體系來看,這些資產僅代表著其中很小的一部分。從絕對規模上看,與股票等其它資產類別相比,次級抵押貸款證券的規模相形見絀。
從一個層面上看,這令人鼓舞。然而,從另一個層面上看,卻並非如此:畢竟,金融史表明,不起眼的事件或資產類別,往往成為觸發金融體系動蕩的「失衡點」(tipping points)。無論怎樣,這都給當今金融體系留下了一個更大的問題:即今年夏季席卷(規模相對較小的)次級抵押貸款領域的風暴,是否將最終傷及其它規模要大得多的資產類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