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1月9日 星期五

中國企業股價怪現象(轉載)

作者:英國《金融時報》雅米爾•安代利尼(Jamil Anderlini)香港報道

前天,當中國內地以人民幣計價的A股市場暴跌之時,一件奇怪的事情也隨之發生了。A股當天大跌6.4%,但其它類別中國企業股票的跌幅卻差別很大。

H股(即在香港上市的內地企業股票)僅下跌2%,而在內地上市以外幣計價的B股跌幅則超過9%。

這種截然不同的表現提醒人們:由於中國實行資本管制,加之國內投資者和國際投資者的看法不同,中國企業不同類別的股票分別出現了較大的折價或溢價,具體情況取決於股票的上市地點和計價幣種。

截至前天收盤,根據2007年企業預期每股收益計算,上海和深圳市場上A股平均本益比超過34倍,而香港H股則為17.5倍。鑒於在港上市的143家內地公司基本是中國最大、最好的企業,這種差異多少有些違背常理。

當企業在多個市場上市時,其估值甚至會變得更加令人困惑。

截至前天收盤,即使經過了大跌之後,在H股和A股兩市交投活躍的42家公司在內地的股價也比香港的股價平均高出93%。

一些企業還發行了B股,上海市場以美元計價,深圳市場以港元計價。目前,有86家企業同時發行了A股和B股,B股股價比A股股價平均便宜近70%。

匯豐(HSBC)地區股票策略師Steven Sun表示:「除了交易市場不同外,中國企業各種類別的股票沒有實質差別。由於中國實行資本管制,這些股票不能互替。」

由於無法在不同市場間套利,不同市場投資者人氣的不同便決定了股價的不同。

銀河證券(Galaxy Securities)首席經濟學家左小蕾表示:「估值不同的根本原因在於,國際投資者認為,這些股票並沒有國內投資者認為的那樣值錢。」

作為中國最大的機構投資者,全國社保基金(National Social Security Fund)理事長項懷誠上周描述了內地投資者的典型風險心態。他表示:「股市就像啤酒,有些許泡沫是正常的,沒有泡沫就不是啤酒了。」

中國政府前天宣布提高證券交易印花稅率,成功打壓了股市,但對於如此之多的中國投資者而言,沖進已經過熱的股市,潛在理由仍然存在。

中國人的投資選擇很少,而一個不到兩年就漲了3倍的市場充滿了誘惑力。與此同時,超過3%的通脹率意味著,他們在低收益銀行儲蓄賬戶中的存款,實際利率其實是負數。

由於銀行裡的個人儲蓄存款超過17.4萬億元人民幣(2.275萬億美元),所以,還有大量燃料可以添加到股市狂潮中。

最近的市場走向也突顯出落伍的B股市場存在的問題,為當局增加了一個需要操心的事情。

上周四,在美聯儲(Fed)前任主席葛林斯潘(Alan Greenspan)發出警告,稱中國市場即將出現大幅回調之後,A股市場幾乎沒有變化。

不過,在同一天,最初針對外國投資者開設的B股市場下跌超過5%,表面上看,似乎是因為市場對境外人氣更加敏感。

其實,B股最近一直極其動蕩,一天之前下跌近7%。此外,絕大部分B股由國內個人投資者持有。中國從2001年開始允許境內居民投資購買B股,而這些人之中,很多人從來就沒聽說過德高望重的葛林斯潘先生。

從那時起,規模相對較小、流動性也較差的B股市場就經常出現劇烈變動。不過,B股非但沒有反應出中國市場上外國投資者所持有的更加謹慎的觀點,反而極易隨謠言而動。這些謠言稱,中國政府即將把B股市場與規模大得多、價格也更高的A股市場合併起來。而一位高級監管官員曾表示,這只是時間問題。

不過,合並被擱置了下來,因為政府內部對如何合並存在不同意見。

尤其是如何處理其餘的B股外國持股人,也還有一些問題。法律不允許這些人持有A股,除非是通過一個規模有限的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QFII)計劃來持股。

2007年6月1日 星期五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