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3月17日 星期一

反聖嬰現象籠罩半個地球 WMO:何時結束 仍未可知

2008 / 03 / 14
世界氣象組織(WMO)表示,反聖嬰現象很少持續2年以上,但這次如此強烈的發作將持續多久,還不得而知!
雖然人類發現反聖嬰現象已超過500年,但還是無法確切掌握它的行蹤。在2008年的開始,反聖嬰肆虐使包括中國在內的世界多個國家遭受了有史以來最為嚴重的低溫和風雪災害,光是中國,直接經濟損失就超過1500億元。
然而,究竟哪些結果是由反聖嬰直接造成的?它將持續多久?都還是未知數,國際社會因為這場災難已加大了對反聖嬰的關注度,重新審視背後的成因。
WMO發言人Paul Garwood表示,這次反聖嬰現象開始於2007年第3季,在過去6個月裡已經影響了很多地區的氣候,包括赤道太平洋地區、整個印度洋、亞洲、非洲和美洲。
從1月10-27日的18天時間裏,德黑蘭最低溫度持續低於-5℃,最低紀錄是-11℃;澳洲昆士蘭南部和新南威爾士州北部地區平均溫度低於平常的比例是70%至60%;而巴格達出現了10mm的降雪,改寫了100年未雪的歷史;俄羅斯北部邊緣地區入冬以來溫度連創新低,一度達到-50℃;今年1月美國中部出現20℃的劇烈降溫,暴風雪不時出沒。
WMO資料顯示,在預測模型和專家的解釋中有一個共識,就是這次反聖嬰現象已確定,並至少會持續到2008年第1季,第2季的情況還不確定。
許多歷史紀錄發現反聖嬰在3-5月期間會迅速變弱,但並不能確定這次的影響也會在這個時段減弱。雖然有些研究模型顯示,災害天氣未來幾周有可能短暫弱化,但並不代表反聖嬰現象在減弱。
反聖嬰是赤道東太平洋海溫較常年偏低的現象,通常認為海水表層溫度低於平均值0.5℃以上,且持續時間超過6個月以上,就確定為反聖嬰現象。
WMO最近的報告顯示,在過去幾個月裡,赤道太平洋中部和東部大部分洋面溫度低於平均溫度大約有1.5℃-2℃,後來還有進一步冷卻的趨勢,與過去的歷史紀錄相比,這次反聖嬰屬於中等偏強的水平。
這種赤道太平洋地區海表溫度的變化,與全球主要的氣候波動密切關聯,尤其是降水,可帶來附近地區的颶風、暴雨和嚴寒的天氣。一旦啟動,影響持續12個月以上。
反聖嬰現象造成東亞地區經向環流異常,有利於中國北方冷空氣的南下,造成大範圍大風降溫天氣。同時來自太平洋、印度洋的相對暖濕氣流頻頻光顧南方地區,一冷一暖結合,使得長江流域形成雨雪天氣,而且長時間維持低溫。
至於什麼時候會和聖嬰交錯?一般出現聖嬰現象的第二年,都會出現反聖嬰現象,有時反聖嬰現象會持續2-3年。1988-1989年,1998-2001年都發生了強烈的反聖嬰現象,使大平洋東部至中部的海水溫度比正常低了1℃-2℃。
目前的研究還無法解釋這次反聖嬰現象和在其之前出現的聖嬰現象為什麼會異常強烈,也不能解釋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反聖嬰現象持續時間比以往延長了。
世界氣象組織表示,反聖嬰現象最多持續2年或更長時間,如發生在1998年初到2000年初的一次持續時間就較長。目前,這次反聖嬰現象將持續多久的可能性,在未來幾個月還不清楚。
根據世界氣象組織資料顯示,在2007年,反聖嬰現象出現在素道西太平洋地區,最初並沒有典型的反聖嬰表現,但在最後的3個月呈現出明顯的反聖嬰特徵,澳洲北部和赤道西太平洋地區周邊的海洋表面溫度大約為0.5℃,較平常溫暖。全年流域的表現反映為反聖嬰格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