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3月18日 星期二

巴菲特的投資算術

作者:英國《金融時報》專欄作家約翰•凱(John Kay)
2008年3月18日 星期二
巴菲特(Warren Buffett)現在是全世界最富有的人。不出所料,這則新聞催生出了一大批有關他節儉習慣的故事:櫻桃可樂、全熟的牛排,以及奧馬哈那間住了50年的平房。這裡有一點需要說明:巴菲特最感興趣的是生意,而不是由此帶來的財富。在這一點上,他和已經讓出世界首富位置的比爾•蓋茨(Bill Gates)很相似。錢是一種積分方式,它自身並不是目標:巴菲特曾說過,樂趣在於看著錢在增長。
據說,阿爾伯特•愛因斯坦(Albert Eistein)曾觀察到,複利是宇宙間最強大的力量。而巴菲特的節儉則讓複利煥發出自身的魔力。他在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Berkshire Hathaway)任職期間,標准普爾500指數(S&P 500 Index)的平均總回報率為10%。如果將收益進行再投資,在42年之內,你的股值會翻上67倍。但如果你的投資收益率為上述比率的兩倍(就像巴菲特那樣),你的財富增長就不僅是67乘以2,而是67的平方,達到了4500倍。正是這樣的投資算術,才讓巴菲特成了世界上最富有的人。
這種計算方式說明了更微妙的一點。巴菲特的財富並非來自經營一項投資管理業務,而是來自他在自己管理的基金中所占有的百分比。想像一下,他如果採取更為傳統的投資管理結構,收取2%的管理費用,以及私人股本和對沖基金業內通行的20%業績提成,那麼,這筆620億美元的財富當中,有多少會屬於作為經理人的巴菲特——巴菲特投資管理公司(Buffett Investment Management);又有多少屬於作為投資者的巴菲特——巴菲特基金會(Buffet Foundation)的呢?
答案令人震驚。按照上述「2%和20%」的收費標準,巴菲特投資管理公司和巴菲特基金會將分別得到570億美元和50億美元。以14%而不是20%的收益率來計算複利,其結果是導致基金的累計價值減少90%以上。
當然,這樣一來,不管巴菲特投資管理公司怎樣充分地再投資,其自己的基金價值也不可能增長到570億美元。也許公司還需要支付獎金。還有各種生日宴會!史蒂夫•施瓦茨曼(Steve Schwarzman,私人股本公司百氏通的聯合創始人——譯者注),你自己傷心去吧:奧馬哈絕不會發生這樣的事情。
你也許會辯稱,巴菲特投資管理公司這種看似不成比例的佔有率是有理可循的:畢竟,它經營得非常好。因此,不妨假設一下巴菲特是個平常之輩,而他的業績遵循標準普爾500指數10%的回報率。如此一來,他的財富將會減至9.3億美元,低於福布斯(Forbes)富豪榜的下限。然而,在這筆數目小得多的財富當中,只有1.7億美元屬於投資者:巴菲特投資管理公司仍將占得7.6億美元的主要佔有率。
再退一步,假設巴菲特根本不行。如果平均年收益率為5%,那麼,巴菲特基金會將只有可憐的3200萬美元可以提供給比爾•蓋茨的慈善基金。然而,無能且吝嗇的巴菲特投資管理公司仍可以積累8200萬美元的資產。

這些計算的結果令人稱奇,也讓人迷茫。但是,在收取費用之前進行復利,和收取費用之後進行復利,在經過很長一段時期之後,會積累巨大的差別。上述愛因斯坦的引言當然不足為信,但它的意思卻含有真理的成分。
本傑明•富蘭克林(Ben Franklin)發現了電,也許它才是宇宙中最強大的力量。但富蘭克林對複利的印象也殊為深刻。他曾將資產交給波士頓市與費城市打理,來進行100年的積累。富蘭克林確實曾說過,生命中只有死亡和稅收是必然之事。他也許還曾補充過另一種必然性:在經歷足夠長的時間之後,你的投資經理將比你更富有。當富蘭克林立下規矩,不允許任何人收費管理他的遺產時,他的腦子裡肯定有過這種念頭。
富蘭克林也許對巴菲特的樸素智慧感同身受。這位「奧馬哈聖賢」(Sage of Omaha)不用收取管理費用,就已經比所有人都掙到了更多的錢。長期看來,來自投資者以及被投資公司的信任,也許才是最具價值的資產。而貪婪也許是財富的敵人。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