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8月30日 星期一

中國:零售巨頭的樂土

隨著顧客消費檔次的提高,中國內地商場銷售額猛增
美國的零售商已戀戀不捨地將聖誕老人送回北極,但對於中國的連鎖商場——春天百貨(PCD)來說,假日季節才剛剛開始。從新年到中國的農曆新年這段期間,春天百貨一派繁榮興盛的景象:去年12月的促銷吸引了眾多顧客,在北京甚至要出動警力來控制周邊交通。“中國消費者對奢侈品的激情與日俱增,”春天百貨的董事長陳永堅(Alfred Chan)說。
與大多數發達國家的情況不同,這種情形大多出現在這裏類似于梅西百貨(Macy's)和Bloomingdale這樣的綜合性百貨商店裏。銀泰(Intime)的首席財務官袁飛表示,當美國和歐洲的人們日益轉向選擇沃爾瑪、家樂福、百思買和亞馬遜時,在中國“百貨商場仍有發展潛力”。銀泰是一家總部位於北京的連鎖店,目前在中國擁有20家門店,並計畫到2016年將門店規模擴大至目前的3倍。
這種增長無疑會吸引投資者。春天百貨自去年12月在中國香港首次公開上市並融資3.77億美元以來,其股價已經上漲50%。其他連鎖商場表現更好:銀泰股價自去年3月份以來上漲了320%,百盛商業集團增長了一倍多,新世界百貨則增長了兩倍。
與西方同行相比,中國本土的百貨商場具有較大的競爭優勢。電子商務在中國還有待發展,里昂證券(CLSA)預計中國零售市場今年將增長24%。與其他許多零售商相比,這裏的大型商場擁有較好的聲譽。“人們認為在百貨公司購物更有保障,” 中國市場研究集團董事總經理雷小山(Shaun Rein)說。消費者越來越看重設計師的名聲,零售商也能從中受益。“隨著中產階級的出現,人們更想買名牌,”麥肯錫上海分公司准合夥人安宏宇(Yuval Atsmon)說。
為了吸引這些消費者,各百貨商場紛紛精減了售貨的範圍。最成功的那些商家已經停止在商品價格上與沃爾瑪以及國美、蘇寧等中國電子商品連鎖店相競爭,而是將大多數場地提供給高利潤的商品,如化妝品、服裝和鞋類。據波士頓諮詢公司(BCG)估計,這些商品現在已占高檔商場銷售額的70%。與美國習慣不同的是,大型中國零售商與品牌所有者直接簽約,收取租金,然後讓其自行管理其產品在商場中的銷售。
但這並不意味著百貨商場的未來再無憂慮。國外快速時尚品牌如Zara和H&M時裝連鎖店已將中國作為目標,力求吸引年輕且富裕的購物者,而這些人也同樣是百貨商場的核心客戶。由於過去中國內地幾乎每一個城市都擁有自己的國有商店,因此目前中國的百貨商店運營商超過了1000家。“合併是不可避免的,”陳永堅說。春天百貨目前在國內29個城市擁有45家連鎖店。波士頓諮詢公司估計,目前中國前五強百貨公司運營商合計只占8%的市場份額,而美國的前五強能占到70%。這種情況很快會有所改變,陳永堅預測道,“10年後,市場上將僅存10到15家集團”。
作者:布魯斯•艾因霍恩(Bruce Einhorn)和鄭詠嘉(Wing-Gar Cheng)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