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月19日 星期一

亞洲私人股本基金經理之痛

英國《金融時報》LEX專欄 2009-01-19
據說,熊市就是要將資金物歸原主。對此感受最深的莫過於私人股本基金經理——他們是所有仲介機構收入最為豐厚的群體。更多的機構正被迫退還大量無法配置的現金。亞洲的機構尤其煩躁不安。
香港亞洲私人股本研究中心(Hong Kong Centre for Asia Private Equity Research)表示,去年,這些機構向亞洲專項私人股本基金投入了近500億美元新資本,較2007年的水準高出近五分之一。所有這些資金都已到位,但交易仍無法達成。Dealogic的資料顯示,2006年,儘管大型收購機構投入了大量人力和資本,但亞洲金融機構牽頭的交易僅為370億美元,占當地並購交易總額的6%。到2008年,這個比例降至4%;今年迄今為止,尚不到1%。
如果不能潤滑全球增長的引擎,對整個行業意味著什麼?在西方運作良好的方法——用借來的資金收購現金充裕的資產,同時向管理團隊頒發獎勵——基本上已無法維持下去。亞洲企業(其中許多為家族所有)似乎很抵觸那些常春藤名校畢業的30來歲的機構經理的魅力:他們有力的握手、滿嘴的行話和令人眼花繚亂的數據表。如今,隨著信貸漸漸枯竭,投資組合收益面臨國內壓力,許多亞洲私人股本部門都在逐漸萎縮。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