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月23日 星期五

楊應超:愈懂股票 愈要恐懼

【聯合報】 2009/01/19
楊應超
■出生/1967年(金牛座)
■現職/香港大洋集團財務長
■經歷/瑞士信貸、高盛證券
花旗環球證券亞太區
高科技硬體首席分析師
花旗環球證券董事總經理
■榮譽/2006年《金融時報》「亞洲科技第一分析師」
2007年《格林威治》「亞洲科技第一分析師」
不要以為曾是外資明星分析師,理財手法一定「藝高人膽大」,前花旗環球證券下游硬體王牌分析師、去年轉任香港大洋集團財務長的楊應超坦言,「因為愈懂股票,所以愈害怕」。
Step 1 資產配置 避險留後路
讀大學時,他曾經玩股票把錢輸光,現在自己個人理財「非常保守」,甚至認為理財首重「資產配置」,而非追求如何選股。
去年下半年的股市行情是所有投資人心中的夢魘;楊應超個人股票投資也同樣賠錢,但他說,因為懂得資產配置,為自己避掉更大的風險。所以,他每天照樣安心上班、下班享受家庭生活,「這才叫理財」。
「你永遠不知道市場明天會如何變化!」楊應超說,起初2008年大家都說是個好年,天知道竟然會爆發史上最大金融災難,但是,只要秉持「資產配置」的大原則,即使遇到最慘的情況,也不會輸光光,畢竟在市場上,活著永遠有機會。
Step 2 年齡=債券商品比重
究竟該如何資產配置?楊應超個人有獨到見解,他認為年紀愈大,可以承受的財務風險愈小,他建議拿自己的年齡當成穩定收益型資產配置比重的基準,例如他年約40歲,手邊閒置資金就要有40%放在債券商品;如果有一天,活到60歲了,那就應該配置60%的資產在債券市場,以此類推。
Step 3 保留20% 防不時之需
不過,楊應超也透露,在外資股票市場打滾多年,看盡市場大好大壞,有人今天樓起、明年樓塌,看到有人大膽進出股票市場,他只能自嘆「初生之犢不畏虎」,因為自己經歷過大風大浪反而害怕,所以他現在非常保守,身邊總會留20%的現金,以備不時之需。
Step 4 投資單一股 上限10%
剩下的40%資產,楊應超才會拿來投資股票。不過,他又強調,即便投入股市,仍然要遵守「資產配置」的大原則,他通常會把錢分成三等分,分別用來投資亞洲、美洲、歐洲市場。
如果非常看好某單一公司,楊應超也不會「全押」,就算自己看準一定會上漲的個股,他也規定自己投資在單一公司上的資金,不能超過可運用資金的10%,因為「天有不測風雲。」
Step 5 沒時間看盤 就買ETF
此外,他認同股神巴菲特「不投資不懂的股票」名言,他不僅不碰自己不瞭解的股票,例如美股、歐股等市場,平常沒時間盯著盤勢,他則會選擇買進相關指數型基金(ETF)。
留意1:熊市來臨 要選大型股
等到資產配置工作都完成了,進入投資選股階段,楊應超也提供兩大原則供作參考。第一是,如果景氣不佳、熊市來臨,選股要以大型股為主,應該選擇財務穩健、現金部位高、業績受景氣波動影響小的族群。
留意2:景氣好轉 鎖定小型股
第二是,如果景氣好轉,就應該鎖定具爆發性的小型股,雖然多少有投機的意味,但他指出,這些個股才是景氣好轉的最大受惠者,不僅市場資金喜歡追逐,也可追求比較高的報酬率。
楊應超》看訂單 就知下游榮枯
前花旗集團董事總經理楊應超去年告別金融界生涯,轉任香港大洋集團擔任財務長後,由於站在產業角度視野更廣,現在的他,可以說以前更高段。
楊應超至今仍維持以前當分析師的生活習慣:每天四點半點起床,晨起運動後到公司,當第一個公司開門的人。只是轉行後,因工作性質不同,他自覺學到不少東西。
他說,過去許多公司派細微的佈局動作,在擔任分析師時根本觀察不出是基於怎樣的心態。跨入產業界後才曉得,產業界前瞻性較高,必須提前預測未來發展、競爭型態,要穩住當前陣腳,還要提前替未來鋪路,「這是很多分析師看不清的地方。」現在他對許多公司的產業佈局,更能理解背後的動機。
目前楊應超任職的大洋集團,主要製造應用矽膠,是全球筆記型電腦產業鍵盤矽膠橡皮主要供應商,從訂單流向,就可一窺下游電子業榮枯,楊應超歷經產業界的磨練,未來,看得更準。
楊應超》外資分析師 追求51%準度
一般投資人該如何看待外資報告?楊應超以「外資過來人」的身分直言,外資報告單純只是參考用,一來外資客戶不一定會按照報告買賣個股,二來對一般外資研究員而言,只要能追求到51%的準度,就算對工作有所交代了。
「外資分析師也是一般人。」楊應超說,世間不可能出現百分之百準確的研究報告,過去他做分析報告時,就算內心有7至8成的把握,但他也只敢對外說準度51%,因為其中有太多變數無法掌控,只要有一環節出現變化,「牽一髮動全身」。
楊應超指出,一般外資喊出的買進、賣出或調升、調降評等,都可當成「純參考」,目標價有時甚至沒有什麼太大意義,不必過於在意,投資人平常反而應該去細看報告內容,去瞭解分析師的買進、賣出的邏輯,觀察諸如一家公司的產品、競爭策略、財務操作、內部運作等。
楊應超指出,「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看一分研究報告必須細看內容,很多分析師其實很用心,但表面上的買進、賣出目標價不會顯現出來,投資人如果瞭解分析師敘述的邏輯,其實該不該買這支股票,仔細看完一分研究報告後,自己心裡就會有答案。
曾在高科技股泡沫破滅時,當眾人對科技股避之唯恐不及,第一個親自出席鴻海股東會,率先發現鴻海的投資價值,被譽為「市場唯一看懂鴻海的分析師」,這個人,是楊應超。
曾直接殺到德國漢諾威電腦展現場,親自測試完手機,精準預測宏達電上市蜜月行情連漲七根停板,這個人,是楊應超。
楊應超曾是前花旗環球證券下游硬體王牌分析師,他對鴻海、光寶、宏碁等下游電子業的情況如數家珍,他回憶,分析師寫未上市公司的報告,是一件非常冒險的事,其實他是基於對於手機、PDA等產品的興趣才挖掘出宏達電。
楊應超說,以前他自己不僅帶PDA,還帶手機,覺得很麻煩!而且他用過某PDA大廠出產的手機,發覺產品其爛無比,後來聽說宏達電也要生產智慧型手機,眼睛不禁為之一亮。
可是,當時宏達電以「手機是客戶產品」為由,根本不讓他碰,楊應超乾脆直接到德國漢諾威電腦展會場,找到宏達電的客戶,在攤位上連待三天,等到測試完手機,回家立刻寫出「蜜月行情會有連續七根漲停」的報告,一舉成名、市場驚豔。
楊應超分析公司也以「勤勞」聞名,例如鴻海不開法說會,他就勤跑股東會、參加尾牙,廣結所有與鴻海有關的人脈,從外圍「滲透」。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