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月13日 星期二

高盛看10號公報... 先實施 獲利先贏

2009-01-10 工商時報
政府與企業針對10號公報是否上路展開激辯,美商高盛證券昨(9)日倒是指出,10號公報對企業經濟活動、現金流量、中長期獲利趨勢的影響微乎其微,外界反應有點「太超過」,反倒是趁目前投資氛圍欠佳時間點先實行的企業,有助於第一季獲利數據的大幅反彈。
金管會對於10號公報如期實施的態度顯然比外界想像的強硬,高盛證券台股策略分析師莊培勳指出,事實上,友達、宏達電、台積電等龍頭廠商都已決定從2008年第四季起開始因應。
莊培勳認為,這些科技大廠這麼做是對的,原因很簡單,市場對台股期望已拉得很低,既然是遲早要反應的會計準則,不如趁buy side客戶不太關心第四季財報的時候趕快因應。
儘管摩根士丹利與港商德意志證券均示警,別輕忽10號公報正式實施後的殺傷力,但外資圈都知道,影響層面主要是台股的投資氛圍。
外資圈之所以認為10號公報對企業的衝擊「象徵意義大於實質意義」,莊培勳認為原因很簡單,因為10號公報對企業經濟活動、現金流量、中長期獲利趨勢的影響可說是微乎其微,差別僅在於在特定會計期間,企業毛利率與獲利會因存貨價格下跌,在轉換期間出現變化。
至於哪些產業的帳面數據受10號公報的影響範圍會較大?莊培勳認為大致上可歸類於以下幾項:一、產品較屬於commodity型者,如DRAM、鋼鐵、塑化;二、存貨平均銷售價格(ASP)面臨較大下滑壓力者;三、毛利率偏低、甚至為負者;四、存貨容易到期者,如通路商;五、存貨周轉率相對較低者,如建商購入的土地。
以鋼鐵為例,由於過去幾個月價格下滑幅度相當大,莊培勳認為市場就存有必須認列鉅額存貨跌價損失的懷疑空間,不過,不管是新舊會計制度,認列是避免不了的,這也是為何他覺得市場可能過度反應10號公報的原因。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