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新鴻基設贖回上限 變現須排到明年
國人熱衷海外投資,但海外商品卻接連出問題。從事科技業的張先生在95年間,投入200萬美元(6060萬元台幣)買進訴求穩健投資的香港新鴻基資貸基金,後遇到次貸風暴遭大量贖回,但因每日有贖回上限,現在想贖回,還要排到2009年以後。
由於金管會僅針對投資人是否符合私募資產門檻規定,其餘並無特別限制,發生問題後在銷售機構與海外公司間,尋求不到協助,形成灰色地帶。
強調穩健收益仍慘賠
張先生指出,該基金訴求「類美元定存」,以投資金融資產證券化與不動產證券化商品為主,強調穩健收益,剛開始獲利還符合預期。去年中次貸風暴發生後,張先生立即於6月,向代銷機構元大投信詢問基金是否踩到次貸,得到的回覆是投資次貸相關商品比率僅佔投資組合2%,加計槓桿操作,最大影響只有4%。
但次貸風暴愈演愈烈,張先生於8月間,再次詢問流動性,得知8月贖回金額為270萬美元,他以該基金規模1.06億美元估算,認為流動性仍屬安全,選擇暫不贖回。
沒想到,之後才得知該基金有當日贖回比率限制,2007年8月大額贖回投資人,需排到去年11月底,今年2月新鴻基又通知因1月有1700萬美元贖回,決定暫停申贖以及計算淨值。
淨值通知延後現危機
張先生於今年3月間直接與新鴻基聯繫,新鴻基告知有不少客戶早在去年8月就陸續贖回1600~1700萬美元;此外,去年9月他收到通知單,上面清楚表示該基金贖回金額為270萬美元,但今年3月,新鴻基代表來台解釋該基金狀況時,才發現去年9月贖回的正確金額是2700萬美元,早出現流動性風險。
另外1位投資人表示,該基金每月淨值通知都明顯遞延,由於過去報酬穩定,客戶也不以為意。直到近半年,基金規模從1億美元驟降2000萬美元,到了2月26日又接到該基金暫停計價通知,之後改寄「模擬淨值」,目前2、3月的報酬已超過負3%。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