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7-14 工商時報
對照今年春節過後,馬英九總統、經濟部長尹啟銘親上火線力推,簽了就會「A擱發」的盛況,日前陸委會主委賴幸媛在紐約公開表示ECFA事宜延至明年協商後,這個紅翻天的議題,推動時程完全變調,不但讓人錯愕,也留下一堆問號。
政府急轉政策的考量為何?各界急待瞭解。根據相關人士透露,會讓ECFA變得「早不如晚」,原因並不單純,但如果要一言以蔽之,那答案便是「政治考量」。
依照過去經濟部長尹啟銘的分析,在「東協加一」、「東協加三」後,將迫使台灣產業外移,使台灣經濟成長率下降1%,喪失數以萬計的工作,但兩岸簽署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 (ECFA)後,將可使台灣的GDP(國內生產毛額)增加1.374%,並使台灣擺脫遭邊緣化的危機。此外,ECFA不會觸及統獨與主權問題,絕不會是賣台行為。
從此一立場來看,ECFA應該是一個具有急迫性但沒有政治性的議題,加上大陸領導人、商務部到對台系統的發言,兩岸對於盡早推動是有高度共識的,其中並無歧異。
不過根據瞭解,ECFA如今所碰觸的,卻有來自3方面的問題,包括一:北京希望兩岸在經貿之外,同時啟動政治及軍事議題的對話;二:台灣內部的政治考量;三:國際間高度關注。
自去年兩岸關係和緩以後,北京確實加快速度推動兩岸經貿交流,在兩岸就觀光、海空直航等議題達成諸多共識之後,為了降低台資金融機構登陸門檻,考慮以先ECFA後MOU的方式來給予台灣「市場准入」的優惠措施。
但重點是,在北京在給予台灣經貿交流成果時,也想在政治上取得回饋。從胡錦濤呼籲兩岸建立軍事及政治互信、國台辦主任王毅訪美時重申此意等等,可以看出,北京對於兩岸關係發展所建構出來的,是一個需要政經同進的環境。
再者,卡住ECFA政策運作的,還有台灣內部的政治時程。年底地方縣市長選舉,是馬總統兼任「馬主席」後的第一張成績單,再加上在選前於台灣舉行的第四次江陳會談,屆時如果再摻雜ECFA與「賣台」的政治語言,恐怕就成了馬主席難以負荷之重了。
兩岸關係向來是各自內政的延伸,如果考量台灣內部形勢,也避免掉入對岸「以商圍政」的談判框架,晚點簽ECFA,自然要比急著趕在今年簽要來得沈穩有利些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