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金融時報》中文網專欄作家吳曉波 2009-07-09
6月27日,《南方週末》為了紀念創刊二十五年,辦了一場題為“致敬——中國夢•踐行者”的電視文化晚會,編輯部選了8個人作為“時代標杆”,企業界選的是王石。編輯給了王石三個詞――企業教父、探險家、不行賄者,讓他選一個作為標杆的特徵。王石選了“不行賄者”。
大家知道, 行賄是違法的事情。大家也都知道,在中國做企業,“不行賄”是個多麼值得稱道的品質。最低的法律標準竟成為最高的道德準則,王石對我說,這實在是一件黑色幽默的事情。
我也講了一個事實與此互證:在過去的三十年裏,我們沒有看到過一位因為行賄而被抓起來的國營企業當家人,我們也沒有看到過一位因為受賄而被抓起來的民營企業當家人。原因在哪里,我不說大家也明白。
前些天,深圳開一個地產論壇,王石到了現場突然發覺,很多企業家都沒有來,一打聽,有的去了香港,有的去了澳洲,有的去得更遠。公開的原因很簡單,有的去度假,有的去考察,有的去探親。不過。一個與此有點關係的事實可能是:這個市的市長不久前因貪污嫌疑而遭雙規,而主管城市規劃的副市長也被限制行動了。
王石還說到幾年前的一件事:1999年,瀋陽市市長慕綏新、常務副市長馬向東因貪腐被抓,是為轟動天下的“慕馬大案”,萬科是瀋陽最大的開發商之一,分公司的總經理被請進去“喝咖啡”,一去就是十來天,家屬坐立不寧,以為末日降臨。王石安慰她說,應該沒有事的,我們不行賄。十來天后,人被放回,果然沒有事。
不行賄是不是很難?我問王石。他答,不難,而且省心,因為你從此不用做兩本帳。我當然不相信他的回答。因為,一定很難。經濟學有個定律叫作“劣幣驅逐良幣”,當大家都心照不宣地按潛規則行事的時候,你要麼也“潛”一把,要麼就會被“潛”掉。當今中國的貪官層出不窮,其被發現的原因各有不同,有的是被情人舉報的,有的是被政敵幹掉的,有的甚至是被小偷偷出來的,但是,有一點卻十分一致:他們的犯事大多與地產有關。在這麼一個黑色的產業中,作為全產業的老大,萬科能夠潔身自好――至少在不行賄這一點上,能容易嗎?
在中國做企業,如果你能真的做到以下幾點,就是一個優秀的時代標杆了,這些品質是:不向官員行賄,不偷稅漏稅,不拖延給工人發工資,不違反標準排放污水,沒有往產品裏摻“三聚氰銨”。
“四不一沒有”,你說容易嗎?
如果“四不一沒有”不容易,那麼,接下來的問題是,毛病到底出在哪里?如果在一個社會環境裏,大多數的人們必須通過行賄、偷稅漏稅才能夠獲得利潤或生存下來,那麼,我們是否應該從制度的層面進行更多的思考?怎樣的土壤生長怎樣的植物,你是怪植物長得變態,還是思考土壤的畸形?很多年前,經濟學家吳敬璉在評價中國經濟改革的理念時,曾經說“制度大於技術”,其實,在幾乎所有的政經領域中,制度永遠大於一切。
“這真是一個荒唐的年代。”最後,王石這樣對我說。
注: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