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2009.07.13
源自美國的世界金融危機震得全世界動盪不安,中國卻趁著美國敗退逐步站上國際經濟舞臺。日本趨勢大師大前研一預言,2055年以前,中國經濟規模將成長為日本的十倍,為因應這個情勢,包括台灣企業在內,只有及早與中國經濟連結,才能夠享受到這一波繁榮。
大前說,美國的時代已宣告結束,至少未來十年美國再也無法提供龐大的市場給全世界,而人口在五千萬以上的金磚與新興國家,將會逐漸抬頭,中國將會成長為與美國、歐盟並肩而立的龐大經濟體。
大前指出,五年前他就警告說,台灣的優勢即將消失,但未受當局重視,現在台灣才開始要與中國談判ECFA等協定是晚了一些。台灣若早在五年前就切入中國市場,現在的局勢就不一樣了。
大前研一將在20日接受工商協進會與經濟日報的邀請到臺北訪問,21日以「全球經濟與兩岸合作展望」為題進行演講。大前訪台前於東京事務所接受本報專訪,以下是專訪內容。
問:大家都很關心,現在世界金融危機觸底了嗎?
答:我的看法是還沒有,以日本經驗來看,日本是花了十年以上的時間,還沒有看到明確的V形復甦,只是長時間的蹣跚爬行,美國也是如此。美國、歐洲等先進國家都是如此,明確的景氣恢復,五年、十年是看不到的。
問:這次金融危機發生的背景是怎樣的?
答:世界經濟情勢從2005年開始就不太正常,熱錢至少有40兆美元,這些熱錢在世界各地翻滾,造成了世界的泡沫現象,這個泡沫的崩潰就是這次世界金融危機,實際上,這不是「危機」,是「金融正常化」的現象。
日本的經驗是,在1989年達到泡沫的最高峰。1995年時世界性泡沫經濟開始,日本也出現了小規模泡沫,不動產出現30%的上漲(東京)。這期間日本的景氣不好嗎?也不是,其實還不錯,個人資產從1990年的70兆日圓,2008年時成長至1500兆日圓,個人的資產不斷的累積。
美國的泡沫經濟,都是國家與企業向世界借錢,個人則是向未來借錢,如房貸、信用卡等。也就是說,消費額遠比自己的收入還要多,才產生泡沫,在銀行緊縮房貸、信用卡等融資管道之後,經濟就崩潰了。
美國甚至還把一些不良的金融產品出口,如次級房貸債券、CDO(抵押債務債券或稱擔保債權憑證)等輸出賺取美元,這些美元對日本、中國和台灣來說,都是透過貿易花了血汗才賺到的,現在卻輕易的被美國這些不良債券產品給騙走了。
美國就是靠這樣的狀況維持經濟繁榮,但是今後美國的產品誰也不會買了,除非美國給予很高的品質保證,所以今後五年、十年,美國的經濟繁榮被打上問號。
美國人現在也開始反省,政府因為背負了超高債務,所以稅金一定要提高了,另外由於家庭貸款太多,所以開始出現節省的趨向,現在美國人的儲蓄比日本人還多了。從這個層面來看,應該是不會有再一次的泡沫了。
美國獨霸? 不,走向多極
問:美國時代之後,似乎是新興國家時代的來臨?
答:是的,幾個新興國家的發展令人注目,金磚四國等開發中國家,或者是亞洲的印尼、越南、泰國等,雖然泰國政情有些不穩,不過還是有成長的空間。政治若安定的話,印度及其兩側的巴基斯坦、孟加拉,中東的土耳其等都是非常有希望的國家。
東歐的幾個國家,雖然有些發展上的挫折,不過傷痕不是非常大,只要有些外來的援助,就能夠站起來。
此外,石油的價格現在在70美元上下,俄羅斯的經濟會因此復活,巴西也很旺盛,如果再把眼光往南美看的話,哥倫比亞則非常有望,以前生產毒品,現在則以咖啡、香蕉出口,百姓的知識水準也高。
所以像這些人口5000萬以上,平均國民所得在1000到3000美元之間,百姓知識水準也高的國家前景看好。今後的全球經濟走向,將從美國或已開發國家轉移到這些新興國家。
美國現在不得不面對現實,開始做出改變。雖然歐巴馬政府已經展開改革,還是無法立刻就回到柯林頓政府時代的繁榮,所以美國的GDP占全世界50%的時代已經過去了。
現在大家看好歐盟,整體的GDP來看,比美國還要大30%,所以我們可以把歐盟看成一個國家,這是一個世界最大的「國家」,擁有一個共同的歐元通貨,如果東歐的問題獲得解決,歐盟的勢力會愈來愈強,一旦里斯本條約通過,這個共同體將不可等閒視之。
Moss:《里斯本條約》
歐洲聯盟成員27國領袖2007年12月13日在葡萄牙里斯本高峰會簽署《里斯本條約》(Treaty of Lisbon),取代已經宣告失敗的《歐盟憲法條約案》,《里斯本條約》被視爲《歐盟憲法條約》簡化版;其實《里斯本條約》正式的英文名稱是Consolidated versions of the Treaty on European Union and the Treaty on the Functioning of the European Union可譯為「里斯本條約」-《修訂歐洲聯盟條約》 與《歐洲聯盟運作條約》。取代2005年6月中遭法國與荷蘭公民投票否決的《歐洲憲法條約案》,化解歐盟整合危機,結束歐盟所謂的省思期( reflection phase )。
根據原定計畫,《里斯本條約》在獲得歐盟各成員國批准後,將於2009年1月1日生效。
然而截至2009年5月8日,歐盟27個成員國中26個國家的議會都已經批准《里斯本條約》,之前惟一採用全民公投,於2008年6月12日投票,卻沒有通過的愛爾蘭,將在2009年再次進行表決 ,致使《里斯本條約》無法按原計劃自2009年1月1日生效,因此對於愛爾蘭公民投票結果做出分析。這意味著根據新條約設立的「常任歐盟理事會主席」( The new permanent President of the European Council )及「歐盟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級代表」( High Representative of the Union for Foreign Affairs and Security Policy )兩要職,將無法準時産生。
迄今本文寫作之時,《里斯本條約》已獲26個歐盟成員國通過,只是捷克、波蘭與德國三國總統,目前仍未簽署該條約。
我的觀察是,歐盟以後有可能誕生共同的總統、共同的外長,俄羅斯總理普亭可能會重回總統寶座,在他在任時,大概在2020年之前,俄羅斯也會成為歐盟成員,以後的世界,將不會是美國獨霸,而是會多極化,其中有歐盟,有中國、日本,也會有巴西、印度等,大的競賽則會出現在美國與歐洲之間,我在「新資本論」書中提到「大西洋的戰爭」就提到這樣的概念。
中國威脅? 不,是好顧客
問:中國即將取代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您的看法如何?
答:我很早就預測過,中國會在2011年超越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人民幣幣值也會比美元高,現在來看可能會提前一年也就是2010年就來臨。我認為這已不是什麼新聞,中國的發展對日本也是有利,我曾經寫過「China impact(2002年在日本出版,台灣譯為:中國,出租中)」一書,那時候的台灣政府拿著一名中國學者的「中國威脅論」來跟我對抗,我的主張是中國不是威脅,而會是很好的顧客,但當時的台灣根本不相信。
我所認識的台灣一些企業家,也跟我持同樣的看法,認為好好利用中國的話,對台灣會是很好的發展機會,這些人現在是台灣經濟最大的支柱。
台積電與鴻海等企業逐步被鬆綁到中國發展,現在都有很好的成績,現在中國對外出口的20大企業中,14個是台灣系的企業,協助中國發展最大功臣是台灣,台灣在中國的發展中也獲得利益。過去十年,我的觀察是台灣在中國的發展中做得很不錯。
登陸晚了5年 台灣籌碼變小
問:台灣現在要與中國談判ECFA,你的看法如何?
答:是遲了一些,這是十年前應該要作的。我在五、六年前提議台灣應該要加入中國的CEPA關稅聯盟,那時候若加入就是最好的時機,現在中國因為太過強大,台灣的好時機過了。我當時提案的出發點,是認為台灣應該利用當自己擁有壓倒性優勢、有企業經營的技術與理念時,與中國去談經濟合作的事宜,現在中國強大,台灣的籌碼相形變小,規模上也不如外資企業與大陸的國營企業,所以在第一幕時台灣利用中國走向世界是成功了,但是第二幕當中國經濟發展良好,台灣企業卻沒有能夠融合當地,吸取大陸市場的利益,台灣有些遲了,也失去了好時機。
從現在開始,台灣企業在大陸將面臨困境,有兩個理由。
第一是台灣的公司,在中國只是利用當地廉價的勞力,把大陸當作生產基地然後出口。用各種代工模式,把產品出口到美國市場等,這種模式在世界需求大幅滑落的現在,出現了很大危機。
台灣大部分企業沒有開拓中國內部的市場,中國現在成長為一個很大的市場,不管是汽車或家電,各種行業都有可能超越美國市場,只有少數的統一集團、頂新集團等企業注意到這個問題,在中國市場上獲得不少利益。不論是通信業、服務業或製造業,台灣企業似乎都沒有市場開發的能力,在這方面歐美企業與中國企業能力都比台灣強。
我的第二個看法是,台灣企業繼續以這樣的模式發展下去,還會有以下的問題,即企業股票上市後的市值總額。中國的公司現在幾乎也都是股份公司,多在上海、深圳與香港上市,這些企業的市值都極高。現在的中國每年經濟成長9%,今後可能更加速,這樣企業的市值會擴展得更大。台灣將來成長的空間有限,雖然台灣企業在中國市場成長空間大,但是上市卻都在台灣,所以市值上漲有限。
China Mobile(中國移動)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現在的市值是2兆美元(約台幣66兆元),比任何一個日本企業都大。銀行也是如此,中國工商銀行、中國建設銀行、人民銀行等,在世界前十名中佔有四席,這樣的中國公司如果對外展開購併,日本或台灣的公司很容易就被買走了。
所以,如果台灣早在五年前,就跟中國進行CEPA協商,及早進入中國市場,在上海股市至少有十倍的市值成長空間。我在幾年前,就提議要台灣企業積極開放,向中國市場進軍,結果未獲當局採納失去了時機,現在必須要迎頭趕上,即使是小公司也好,先在中國收購小企業站穩在中國腳步,然後尋找時機在中國上市,這樣的話市值上揚,企業的價值提高,才不會在中國發展第二幕缺席。
中共衝經濟 最怕網民造反
問:中國共產黨體制下的資本主義,會不會存在著危險呢?
答:應該不會,共產主義你可以當它是個宗教,就像歐美人信宗教一樣,對中國人來說,與其信其他的教如法輪功,倒不如信共產黨這個教。
中國說實施「一國兩制」,其實背後是完全的資本主義制度,而且是最原始的資本主義,比較有效率。像日本的資本主義,已經有些走調,例如工會組織勢力強大,不准公司隨便裁員,走的像是社會主義式的資本主義,日本要作什麼鐵路建設,需要漫長的十年或廿年協調時間,中國只要拿著筆在地圖上一畫就開始動工了,是很有效率的資本主義社會。這種做法當然也有副作用,不過,未來五年十年中國會是這樣的政府。
問:中國經濟發展的背後,有沒有存在著危機?
答:中國也可能爆發像美國的金融危機,不過當前中國強勢的地方,如效率高、強勢、一黨獨大,都可能是中國的弱點。也就是說,大家都富裕了,開始要享受自由,這就又回到政治來了:中國能否繼續統治,或者是會分裂,共產黨現在怕的不是農民造反而是網民,10億人口中有3億人約30%每天上網,所以最近北京非常神經質的對網路進行管制,Youtube有時候連不上,進行新聞管制。
看中國的發展,不會是一路走得很順暢,要發展到日本十倍的規模,中間需要經過一些轉折,就像當年美國獨立到超越英國時,也是有過一些挫折,中國也會是如此,中國一些負面的遺產也還需要清算。
台海找出路 比照歐組「中盟」
問:台海的問題,你認為會有怎樣的解決方式?
答:我的研究是,2055年時中國經濟規模會是日本的十倍大,也就是說,現在20歲的青年到要退休時,中國已經很強大了。到那時候,台灣究竟是要獨立,還是要共存,還是要與中國統一,情勢已非常明顯。可能的情況是,台灣還是與中國一起,享受來自中國的繁榮,否則以中國的強大,台灣根本無法對抗。
我的提案是,台海問題應該比照歐盟的方式來解決,歐盟內有法國、德國、英國等,這是一種新的國家形式。中國以後也不是一國,應該是由許多國家組成,聯邦制,像歐盟一樣,成為「中盟(Chinese Union)」,西藏也加進來,台灣想加入也可以,香港、內蒙古、新疆維吾爾,甚至新加坡如果想加入也都歡迎。
中國應該要變,如何變就看北京當局,現實上有許多的例子可以參考,歐盟的例子,美國合眾國的例子,大英國協的例子,台灣與中國的問題,應該可以坐下來談,尋找出解決的辦法。
我曾經提出10%國家的概念,例如加拿大與美國,剛好是1比10,瑞士與德國也是1比10,丹麥與德國,英國與愛爾蘭等的關係,所以日本可以不用擔心中國會成為日本的十倍。作為小國可以享受鄰近國家十倍大的市場,只要維持著高水準個人平均所得,並沒有什麼問題。
日本因為百年來都是領先中國,一下子被中國超越,難免心理上會有些不平與不安,但是要維持企業的繁榮,只有向中國轉移,是今後唯一的戰略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