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9月4日 星期四

Libor遭低估 市場急尋新利率

2008-09-03 工商時報
次貸引發全球性的美元資金緊縮,國際上各大銀行自顧不暇,拆借利率愈走愈高,拉大和Libor利率的差距,「Libor遭低估」聲浪四起,作為利率計算基礎的龍頭地位,受到挑戰,激發市場尋覓新的利率計價基礎;較能確實反映銀行間借貸利率的OIS,也因此更受市場關注。
Libor為倫敦銀行間拆借利率(London Inter-Bank Offered Rate),可說是全球最重要利率基準,經常作為金融工具的定價計算基礎,在10種主要貨幣利率中,又以美元Libor最受矚目。
根據統計,和Libor相關的放款、債券或衍生性金融商品,規模約當360兆美元。
這項利率,是由英國銀行家協會(British Bankers' Association, BBA),根據16家銀行在倫敦報出的銀行同業拆借利率的決定,成員有英國最國最大的抵押貸款龍頭哈力法克斯(HBOS)、德國最大銀行西德意志銀行(WestLB)等歐洲地區銀行,和花旗、美國、摩根大通等3家美國地區銀行,剔除最高和最低極端值報價後,計算平均數數,於當地時間每日上午11:30發布。
但次貸爆發後,銀行風險控管政策趨於保守,金融業間互信基礎大為降低,沒有餘力相互支援,各國貨幣市場的隔夜拆借利率呈現分散。
例如,歐洲評等較好的金融機構,美元資金拆借利率和LIBOR相比,高出10-20個基本點(Basic Point, BP,等於0.01個百分點);韓國金融機構的美元資金成本,也到達Libor加80-100個BP的水準,銀行高層直指,若報價行提供正確貸款成本數據,3個月Libor至少再墊高0.3個百分點。
外界開始把矛頭指向Libor,認為Libor「無法真實反應金融市場的拆借利率」;支持這項論調的人士認為,報價行為避免讓市場發現缺乏資金,且證明能以低利率取得款項,因此「報的數字低於實際支付的借款利率。」
近期有關Libor低估的言論陸續出現,BBA之前宣布對Libor報價程序作調查,揚言剔除誤報Libor的報價行,Libor各天期利率也連續上漲數日,更強化Libor遭人為低估的說法;可BBA進行審議,經2個月評估,結論是:Libor報價行大致反映市場變動,決定維持原有的報價方式和報價銀行。
於是部分交易員改採隔夜指數交換利率(Overnight Indexed Swaps, OIS),這是對央行利率的預期,一個月期OIS利率,即預期未來一個月的隔夜聯邦資金利率平均值,等於是預期未來貨幣政策和短期利率走向;聯準會透過定期標售機制(TAF),借出現金給銀行時,即是一個月期OIS利率,由於清楚銀行間的拆借情形,成為報價基礎之一。
全球最大貨幣經紀公司ICAP也趁勢而起,規劃推出新的利率計算基礎,儘管ICAP對外表示,無意取代Libor地位,但公司已敲定名稱為紐約資金利率(New York Fund Rates, NYFR),由24家銀行匿名提供利率,讓報價更準確,並在紐約時間每日上午9:30發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